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实验报告 > 关于实验的报告(精选32篇)正文

《关于实验的报告(精选32篇)》

时间:

关于实验的报告(精选32篇)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项目

实验一 二叉树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指针变量的含义及应用。

2、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3、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实验内容

题目1:编写一个程序,采用一棵二叉树表示一个家谱关系。要求程序具有如下功能:

(1)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二叉树,

(2)查找某人的所有儿子,

(3)查找某人的所有祖先。

算法设计分析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为了能够用二叉树表示配偶、子女、兄弟三种关系,特采用以下存储关系,则能在二叉树上实现家谱的各项运算。

二叉树型存储结构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SNODE

{char name[MAX]; //人名

struct SNODE *left;//指向配偶结点

struct SNODE *right; //指向兄弟或子女结点

}FNODE;

(二)总体设计

实验由主函数、家谱建立函数、家谱输出函数、儿子查找函数、祖先查找函数、结点定位函数、选择界面函数七个函数共同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void main

(2)家谱建立函数:与用户交互建立家族成员对应关系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3)家谱输出函数: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

输出形式为:父和母(子1和子妻1(孙1),子2和子妻2(孙2))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4)儿子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子女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成员与是否有子女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5)祖先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祖先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中成员。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6)结点定位函数:在家谱中找到用户输入人名所对应的结点。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7)选择界面函数:为便于编写程序,将用户选择部分独立为此函数。

void PRINT(int &n)

(三)各函数的详细设计: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1:首先建立当前人的信息,将其左右结点置为空,

2:然后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配偶,如果没有配偶,则当前程序结束,

3:如果有则建立其配偶信息,并将配偶结点赋给当前人的左结点;

4:再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子女,如果有则递归调用家谱建立函数建立子女结点,并将其赋给配偶结点的下一个右结点。

5:如无,则程序结束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1:首先判断当前结点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结束程序;

2: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当前结点信息,

3:然后判断其左结点(配偶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输出“和配偶信息。

4:再判断配偶结点的右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递归调用输出其子女信息,最后输出“)”;

5:当配偶结点为空时,则判断其右结点(兄弟结点)是否为空

6: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并递归调用输出兄弟信息

7程序结束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1:当前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返回空;

2:如果和查找信息相同,则返回当前结点;

3:如不然,则先后递归访问其左结点,再不是则递归访问右结点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1: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无则输出“查找不到此人”

2:判断其配偶结点与子女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输出“无子女”

3:不为空则输出其配偶结点的所有右结点(子女结点)。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1:先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为空输出“不存在此人”,程序结束

2:先将父母结点入栈,当栈为空时程序结束,

3:栈不为空时,判断栈顶元素是否已访问过,

4:访问过,再判断是否为查找结点,如是则输出栈中保存的其祖先结点,并滤过其兄弟结点不输出;不是查找结点,则退栈一个元素

5:未访问过,则取当前栈顶元素,置访问标志——1,同时取其右结点

6:栈不为空或当前所取结点不为空时,转到2;

实验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测试结果

(二)结果分析

(略)

实验总结

(略)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

一、 实验目的

测定酸模、香蒲、毛茛、青岛藨草、绿萝5种湿地植物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根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力。

二、实验方法

1.磷酸酶测定方法

(1)根中酸性磷酸酶的测定;(2)根中碱性磷酸酶;(3)水中酸性磷酸酶;

(4)水中碱性磷酸酶。

2.脲酶测定方法

(1)(1)1)根中脲酶活性:奈氏试剂显色法;(2)水中脲酶活性:同根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但酶液是直接取0.5 mL的污水。

三、 实验材料及试剂

1.实验材料

实验室条件下用自制污水培养的5种湿地植物(自移植至实验室新生出的根系要达到一定量);

2.实验中使用的污水是自配污水,配方如下:水1L、淀粉0.067g、葡萄糖 0.05g、

蛋白胨0.033g、牛肉膏0.017g、Na2CO3·10H2O(无水0.02g)0.067g、NaHCO30.02g、Na3PO40.017g、尿素0.022g、(NH4)2SO4 0.028g;

3.实验试剂

磷酸酶、脲酶测定过程中需要试剂:

①0.2mol /L pH7.8磷酸缓冲液

②0.2mol·L - 1 pH 5.8醋酸钠缓冲液

称取醋酸钠16.406g,容量瓶定容至1L,用0.3 mol/L的醋酸溶液调节pH =5.8(用pH计校正)。

③3N NaOH 溶液

④0.05mol·L - 1 pH 8.7Tris–盐酸缓冲液缓冲液

称取12.114克Tris,容量瓶定容至1L,取50毫升0.1M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溶液与10.3毫升0.1N盐酸混匀后,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用pH计校正。

⑤奈氏试剂:称取7g碘化钾溶于10 ml水中,将10g碘化汞溶于其中。在100ml容量瓶中配置氢氧化钾溶液,称取24.4g加入含有70 ml水的容量瓶中,放置冷却。把配好的碘化钾和碘化汞溶液缓缓加入容量瓶,加入的同时要慢慢摇动,加水稀释至刻度,然后摇匀。将溶液盛放在棕色玻璃瓶中置暗处保存两天后再使用。

⑥10%三氯乙酸

⑦10%酒石酸钾钠

4.实验仪器

高温消解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pH计、研钵、高压灭菌锅、50mL 具塞(磨口)刻度管。

四、 实验过程

1.系统设置

取30个1L容量的大烧杯,洗净。将生长态势比较一致的5种植物从清水中取出,植物根部用15%的双氧水灭菌处理10分钟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按照每组湿地植物湿重相等的原则,放入大烧杯。将烧杯分成5组,分别栽种香蒲、绿萝、青岛藨草、酸模、毛茛,每一组由两小组组成,栽种香蒲的两小组编号为X和X0,栽种绿萝的两小组编号为L和L0,栽种青岛藨草的两小组编号为Q和Q0,栽种酸模的两小组编号为S和S0,栽种毛茛的两小组编号为M和M0,每组中前者中加入250ml 自配污水,后者作为对照加入等量的自来水。

2.测定方法

2.1磷酸酶测定方法

2.1.1根中酸性磷酸酶:

酶液提取:称取植物根系材料0.1g,放入研钵,再向其中加入1ml磷酸缓冲液(PH7.8),小心研磨至匀浆,再将其全部吸入离心管中,在0℃下1200r/min转速的条件下,离心30min,上清液为待测液,取0.5 ml。

具体方法:取配置好的pH 为5.8的0.2mol·L - 1 醋酸钠缓冲液70ml ,以之为溶剂配成浓度为0.15g·L - 1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 酶反应液,加入0.5 ml酶液后将其用黑纸包裹,置于25 ℃下培养1小时。向其中加入1ml3N NaOH 溶液,以终止酶促反应,使用α-186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5nm 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鲜根水解pNPP 生成的pNP量来表示酶活性(μg·h - 1·g - 1鲜根)。

2.1.2根中碱性磷酸酶:测定方法与酸性磷酸酶的类似,唯一的区别是酶反应液是由Tris-HCl缓冲液(pH = 8.7) 配制的。

2.1.3水中酸性磷酸酶:取0.5 ml污水作为水中酸性磷酸酶的酶液。具体方法同根中酸性磷酸酶。

2.1.4水中碱性磷酸酶:取0.5 ml污水作为水中碱性磷酸酶的酶液。具体方法同根中碱性磷酸酶。

2.2脲酶测定方法

2.2.1根中脲酶活性:奈氏试剂显色法。

酶液提取:称取植物根系材料0.1g,放入研钵,再向其中加入1ml磷酸缓冲液(PH7),小心研磨至匀浆,再将其全部吸入离心管中,在0℃下1200r/min转速的条件下,离心30min,上清液为待测液,取0.5 ml。

具体方法:取适量的干净试管,并给试管编号,依次向其中加入2 mL 0.3 mol/L 尿素-0.05 mol/L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然后将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锅中,并预热5 min。1号管作为空白对照,向其中加入0.5 mL 水,向其余试管分别加入0.5 mL酶液,将所有试管混匀后在37 ℃水浴锅中恒温水浴条件下反应5 min。在反应结束后向各个试管加入1.5 mL 10%三氯乙酸使反应终止。取其中的1 mL 反应液,加入9mL 蒸馏水稀释反应液,摇匀后先加入0.5 mL 10%酒石酸钾钠反应一会,再加入1.0 mL 奈氏试剂显色。在波长420 nm时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1 号管作对照。最后做出硫酸铵浓度标准曲线,据此方程计算酶活, 测得铵浓度与吸光度关系拟合方程为OD420=0.006C+0.0082(R2=0.9991)。

2.2.2水中脲酶活性:同根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但酶液是直接取0.5 mL的污水。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同样每隔48小时测定湿地植物根内及水体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力变化情况见图2-1~图2-15。

由图2-1可知,不同湿地植物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同一种湿地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且空白对照组中的该酶的活性高于污水处理组中的活性,两者之间的差距随时间增大。毛茛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的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先剧烈下降后缓慢增多或保持较小幅度的变化。在香蒲、青岛藨草和酸模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波动较小,香蒲和青岛藨草中的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酸模中的趋势是随时间延长缓慢增加,在后期增幅较大。总体上5种植物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排序,绿萝中最高,香蒲次之,然后是青岛藨草,接着是毛茛,最后是酸模。

图2-2可知,整体上5种植物根中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大体上呈增加的趋势,且在96小时至144小时之间根中脲酶活性增加显著。5种植物的空白对照组中的根中脲酶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的根中脲酶活性波动较大,毛茛、香蒲、青藨和酸模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根中脲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再增加,而绿萝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根中脲酶活性先下降后增高再略有下降。总体上对5种植物根中脲酶活性进行排序,绿萝中最高,香蒲次之,然后是酸模,接着是青岛藨草,最后是毛茛。

由图2-3可知,5种植物的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而每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酸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毛茛、酸模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香蒲和青岛藨草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除了香蒲的污水处理组中出现先下降再升高,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在逐渐增大。

由图2-4可知,5种植物的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而每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毛茛和绿萝的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毛茛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和酸模、青岛藨草的污水处理组及空白对照组中,该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蒲的空白对照组和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

由图2-6和2-7可知,总体上,除了酸模的空白对照组在后期出现下降,5种湿地植物的空白对照组和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脲酶活性均有上升的趋势,在后期有较大增幅。毛茛的污水处理组、香蒲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青岛藨草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脲酶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毛茛的空白对照组中,酸模的污水处理组和绿萝的空白处理组及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呈上升趋势;酸模的空白对照组中,该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基本上,5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水体中脲酶活性大于空白对照组中的。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3

数据结构设计性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

题目名称B树(难度1.4)

学生学院 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名 指导教师黄

20xx年 06月25日

B树抽象数据类型实现

一、设计简介

本次设计在AnyviewCL自由编程平台上实现了B树的6种基本操作,并根据这个基本操作设计了友好的交际界面,操作简单易懂,并在AnyviewCL自由编程平台上可视化测试B树各个基本操作,保证了各基本的操作算法的正确性。

经在AnyviewCL自由编程平台严格测试后,将本设计移植到Visual C++ 6.0平台生成可运行程序,并进行各个基本操作的测试,保证了程序运行的稳定性。

其中数据来源为一组在0~1000内的int型随机数,但数据由typedefintKeyType定义,若需要改变数据类型,只需要将int替换成所需的数据类型即可。

二、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及各种基本操作的描述 ADT BTree{

数据对象:D是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元素集合。

数据关系:

若D为空集,则称为空树;

(1)树中每个结点最多含有m棵子树;

(2)若根结点不是叶子结点,则至少有2个子树;

(3)除根结点之外的所有非终端结点至少有┌m/2┐棵子树;

(4)每个非终端结点中包含信息:(n,A0,K1,A1,K2,A2,…,Kn,An)。其中:

1)Ki(1pt, p->i, m);

初始条件:树T存在,p->pt指向T中某个结点

操作结果:在B树T上结点p->pt的key[i]和key[i+1]之间插入关键字k DeleteBTree(p->pt, p->i, m, T);

初始条件:树T存在,p->pt指向T中某个结点

操作结果:删除B树T上结点p->pt的关键字k

PrintBTree(T);

初始条件:树T存在

操作结果:中序遍历B树

DestroyBTree(T)

初始条件:树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B树

}ADTBTree

三、存储结构定义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intKeyType;

typedefint Status;

typedefstruct

{

KeyType key;

char data;

}Record;

typedefstructBTNode

{

intkeynum;// 结点中关键字个数,即结点的大小 structBTNode*parent; // 指向双亲结点

KeyTypekey[21]; // 关键字向量,0号单元未用 structBTNode*ptr[21];// 子树指针向量

Record *recptr[21];// 记录指针向量,0号单元未用 }BTNode, *BTree;// B树结点和B树的类型

typedefstruct

{

BTNode*pt;// 指向找到的结点

inti; // 1..m,在结点中的关键字序号

inttag; // 1:查找成功,0:查找失败

}restype,*resu< // 在B树的查找结果类型

四、关键算法设计流程图

主函数:MAIN;

功能:确定B树阶数与初始结点数,提供基本的菜单功能选择

函数名:intSearchNode(BTree p, int k);

功能:在节点中查找关键字,返回该关键字在节点中的位置。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4

公司领导:

本着刀总对球团厂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精神,特成立中心实验室,对即将建成的链篦机回转窑生产线中,影响回转窑生产的结圈和球团矿结块问题进行初步实验,尽量减少回转窑结圈对生产影响,现就关于成立中心实验室的一些问题向公司领导汇报。

1、通过对链篦机回转窑生产工艺特性分析,影响回转窑结圈的主要原因有:

①原料中SiO2过高,在焙烧氧化时FeO过高时,容易形成低熔点物质。

②喷煤燃烧后的残留物比用煤气(天然气)或重油更易结圈。

③生球质量差(原料粒度粗、成球性差、膨润土质量差、生球水份过大)时,在干燥和预热时生球爆裂严重从而入窑球团中粉末多。

④回转窑内温度过高,烧嘴火焰短,高温区集中。因此中心实验室需要做的工作:了解不同原料(粒度、成球性)的配比和不同水份生球的质量差异,原料在造球机中所待时间对生球质量的影响,不同原料的生球其爆裂温度和球团矿在焙烧时的粘接温度,了解回转窑焙烧均热段温度、时间和FeO关系。为此实验室需一些实验器材:实验用混料机,实验用圆盘造球机,马弗炉(能在1350℃连续使用,能在1小时内升到所需温度),实验用球团预热焙烧炉(能在1350℃连续使用,能在1小时内升到所需温度)。

2、在节能降耗方面,结合原球团厂竖炉生产的工艺参数和实验室相关工艺参数,在链篦机回砖窑的实际生产中,通过对链篦机干燥段和预热段的风量、风压、温度、时间,回转窑的烧嘴位置、喷煤量和助燃风风量,以及链篦机上生球的厚度和篦板移动速度及回转窑转速等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优化,选出不同原料(化学成分)配比,不同球团产量时最适宜于我厂链篦机回转窑的生产工艺参数。因此实验室需要配一台电脑,将竖炉和链篦机回转窑实时工艺参数相连接,保持与生产同步,以便及时修订工艺参数,保证各工艺参数的合理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由于我厂工艺技术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较薄弱,因此在中心实验室建成后还需一名冶金专业(有链篦机回转窑生产工艺和实验室工作经验)的人才。

4、今后实验室还需做不同粘结剂对钛精矿的成球性能,不同原料化学成分的最佳经济配比,以便降低生产成本。对新的含铁原料进行初步实验,对能否用于实际生产进行初步判断。

5、由于中心实验室就建在原球团厂实验室,不再单独修建实验室,因为实验室要增加一些实验器材,因此住在化验室的人员需要搬走,以便摆放新的实验设备,开展实验工作。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5

一、试验目标:

(1)熟悉手工焊锡常见工具使用及其维护和修理。

(2)基础掌握手工电烙铁焊接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安装和焊接。熟悉电子产品安装工艺生产步骤,印制电路板设计步骤和方法,手工制作印制电板工艺步骤,能够依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

(3)了解常见电子器件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相关电子器件图书。

(4)能够选择常见电子器件。了解电子产品焊接、调试和维修方法。了解通常电子产品生产调试过程,初步学习调试电子产品方法。

抢答器焊接部分

二、试验步骤:

(1)学习识别简单电子元件和电子电路。

(2)学习并掌握抢答器工作原理。

(3)学习焊接多种电子元器件操作方法。

(4)根据图纸焊接元件。

试验原理图

焊接技巧及烙铁使用

(一)焊接机巧

1.焊前处理:

焊接前,应对元件引脚或电路板焊接部位进行焊前处理。

①、清除焊接部位氧化层

可用断锯条制成小刀。刮去金属引线表面氧化层,使引脚露出金属光泽。印刷电路板可用细纱纸将铜箔打光后,涂上一层松香酒精溶液。

②、元件镀锡

在刮净引线上镀锡。可将引线蘸一下松香酒精溶液后,将带锡热烙铁头压在引线上,并转动引线。即可使引线均匀地镀上一层很薄锡层。导线焊接前,应将绝缘外皮剥去,再经过上面两项处理,才能正式焊接。若是多股金属丝导线,打光后应先拧在一起,然后再镀锡。

2.做好焊前处理以后,就可正式进行焊接。

①、右手持电烙铁。左手用尖嘴钳或镊子夹持元件或导线。焊接前,电烙铁要充足预热。烙铁头刃面上要吃锡,即带上一定量焊锡。

②、将烙铁头刃面紧贴在焊点处。电烙铁和水平面大约成60℃角。方便于熔化锡从烙铁头上流到焊点上。烙铁头在焊点处停留时间控制在2~3秒钟。

③、抬开烙铁头。左手仍持元件不动。待焊点处锡冷却凝固后,才可松开左手。

④、用镊子转动引线,确定不松动,然后可用偏口钳剪去多出引线。

3.焊接质量

焊接时,要确保每个焊点焊接牢靠、接触良好。要确保焊接质量。

所表示应是锡点光亮,圆滑而无毛刺,锡量适中。锡和被焊物融合牢靠。不应有虚焊和假焊。

虚焊是焊点处只有少许锡焊住,造成接触不良,时通时断。假焊是指表面上仿佛焊住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焊上,有时用手一拔,引线就能够从焊点中拔出。

焊接电路板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太长,电路板将被烧焦,或造成铜箔脱落。从电路板上拆卸元件时,可将电烙铁头贴在焊点上,待焊点上锡熔化后,将元件拔出。

经验:焊接后检验焊接结束后必需检验有没有漏焊、虚焊和因为焊锡流淌造成元件短路。虚焊较难发觉,可用镊子夹住元件引脚轻轻拉动,如发觉摇动应立即补焊。

4.拆元件

其实拆换元件再简单不过了,用吸焊器很轻易就能完成,将元件管脚上焊锡全部吸掉,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现在电路板大多做工精细,焊锡使用极少,极难熔掉,那么我们能够加点焊锡在管脚上再去利用吸焊器就轻易多了。

另一个方法就是,直接使用电烙铁熔掉焊锡,但这么就存在不小危险性,既要小心焊点没完全被熔掉,又怕接触太久烧坏元件了!常见方法是在加温时候就用镊子夹住元件外拉,当温度达成时,元件就会被拉出,但切记不要太用力了,不然管脚断在焊锡中就麻烦了。不过保险起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是再好不过了,因为有时因为元件插孔太小,吸焊极难被吸洁净,此时撤走吸焊器就会粘住,这是虚焊,能够用电烙铁加热取掉。接下来依据需要换元件上去就和焊接元件步骤一样了。

(二)电烙铁使用

焊接技术是一项电子爱好者必需掌握基础技术,需要多多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1、选择适宜焊锡,应选择焊接电子元件用低熔点焊锡丝。

2、助焊剂,用25%松香溶解在75%酒精(重量比)中作为助焊剂。

3、电烙铁使用前要上锡,具体方法是:将电烙铁烧热,待刚刚能熔化焊锡时,涂上助焊剂,再用焊锡均匀地涂在烙铁头上,使烙铁头均匀吃上一层锡。

4、焊接方法,把焊盘和元件引脚用细砂纸打磨洁净,涂上助焊剂。用烙铁头沾取适量焊锡,接触焊点,待焊点上焊锡全部熔化并浸没元件引线头后,电烙铁头沿着元器件引脚轻轻往上一提离开焊点。

5、焊接时间不宜过长,不然轻易烫坏元件,必需时可用镊子夹住管脚帮助散热。

6、焊点应呈正弦波峰形状,表面应光亮圆滑,无锡刺,锡量适中。

7、焊接完成后,要用酒精把线路板上残余助焊剂清洗洁净,以防炭化后助焊剂影响电路正常工作。

8、集成电路应最终焊接,电烙铁要可靠接地,或断电后利用余热焊接。或使用集成电路专用插座,焊好插座后再把集成电路插上去。

9、电烙铁应放在烙铁架上。

在电子制作中,元器件连接处需要焊接。焊接质量对制作质量影响极大。所以,学习电于制作技术,必需掌握焊接技术,练好焊接基础功。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6

一、前言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只有做到才能得到。不经意间,大学生活即将过半,却发现自己一直处在一个迷茫的状态,对社会上的种种状况知之甚少,甚至连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都很模糊,自己好像再用每天的学习来逃避现实。这个暑假见到了好多的朋友,有人已为人父母,有人也已开始赚钱养家,甚至自己的表弟表妹都已经有了工作或是自己创业。这给了我很大的震动,甚至有很强的挫败感。也让我好好的想了想自己的未来,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该怎么做?通过此次的生涯人物访谈让我收益匪浅!

二、访谈内容

(一)访谈一:

1.访谈人物:刘跃,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任职于南方。

2.访谈方式:当面访谈

3.访谈问题:

(1)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答:其实对我来说找到这份工作还是蛮幸运的,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

在网上投了简历结果就被选中参加了面试,后来就顺利通过了。

(2)我知道现在很多公司都很看重工作经验,您面试的时候公司有提到过吗? 答:提到过,我大学期间课余时间还有寒暑假都有去做兼职,像家教,做销售,服务员等等,也和同学帮别人设计网页。所以面试的时候对于工作经验这方面他们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其实你们大学期间也可以试着去做一些兼职,即使与专业无关,但是很能锻炼你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目前,行业内对毕业大学生的证书有硬性要求吗?

答:不能说没有吧,英语四级是一个重要的门槛,当然证书并不代表你的实际

工作能力,最重要的还是你的实际运用能力。

(4)行业内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和培训背景?您认为如何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答:对我来说,因为从事工作的时间才一年,经验也不是很足,我觉得不管是

什么学历,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自己最弱的还是实践能力,所以学习期间要注意多动手实践。其实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即使自己真的不喜欢这份工作,试着去接受它而不是要它来适应你,进入工作时要抱着一种开放、包容、谦虚的态度慢慢学习。

(5)从事这份工作实现了您的人生价值吗?家庭对您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答:老实说,这份工作没有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也刚大学毕业两年,也还算

职场的一个新人吧,其实我最想的是自己有自己的一个软件公司,目前只是在为以后自己创业积累知识和经验,也算是在积累资本吧!家里面对我的工作挺满意的,他们就希望我有个稳定的工作。

4.访谈体会:

因为该访谈人物是父母朋友的孩子,所学专业和我一样相近,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他算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没有在求职的过程中感受到太大的压力,而且他在学校的成绩也非常优异,大学期间他也很努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对他的求职路打了很好的基础。或许在走出大学的那一刻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没有他那样幸运,但我们可以像他那样努力,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能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我的在今后的求职路上也会有所收获。良好的准备是踏入社会上的第一步,也是整个人生的重要一步,这是我最大的启发。

(二)访谈二:

1.访谈人物:陆先生,某软件公司经理。

2.访谈方式:电话访谈

3.访谈问题:

(1)我了解到您以前是在某个软件公司工作,工作环境和工资都还不错,您为什么选择辞职并选择自己创业呢?

答:大学毕业后我的目标是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刚开始各种条件也不是很好,

就是为了让自己先安定下来才选择的工作,其实我一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以前网络没有现在那么好,就想先积累经验和资本在想其他的。

工作了20xx年后,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创业资本也足够,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这家公司。

(2)创业过程中您觉得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其实这一路困难重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司创办初期,没有任何知名

度,与其它公司根本没有竞争力,让我很苦恼,我们就自己到别人家门敲门“推销自己”,也做了一些小广告,从帮别人修电脑开始慢慢地开始帮别人做网页,公司慢慢地有了个样子,公司网站又被别人攻击,那段时间公司的运作收到了很大的影响,损失了很多。后来通过我们自己和其他朋友的努力才恢复。那段时间让我记忆深刻。

(3)您觉得目前大学生创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该怎样做?

答:现在创业难度比我们当时大很多,现在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可是很多大学

生却没有一个很完整可行的创业计划,他们没有经历过残酷的市场冲击,很多东西都是靠自己想当然,到了市场以后全乱了,每个方面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失败的案例。我觉得其实创业步进需要你的专业知识,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最重要的还是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决

断力,你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到现在我还是比较赞同先工作再创业吧!

4.访谈体会

该人物是我的一个叔叔,访谈之前我对他有很充分的了解,他的公司在我们家乡已是小有名气,一直很崇拜他。通过这次访谈让我看到成功的背后付出的汗水,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荆棘丛生的,再踏上这条路之前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并做好一切困难的准备,世界上没有绝对理想的事情,必须学会面对现实,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都要去克服。端正自己的态度,未来的道路总是困难重重,正确的态度将有助我们去扫除困难。人际关系是我们一笔重要的财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我们扩张人脉网络,也有益与塑造个人品质。

(三)访谈三:

1.访谈人物:纳鹏举 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就读专业通信工程

2.访谈方式:QQ聊天。

3.访谈问题:

(1)你为什么不本科毕业就就业而要选择考研?

答:虽然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比好的,但我还是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是

不够,也许并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想多学习专业知识,以后

从事本专业工作所以我选择了考研。

(2)你觉得考研需要做那些准备?

答:首先我还是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大学,根据大学对该专业要求考

试的科目进行充分的复习和准备,这其中也有一些我们平常学习没有

作为重点的只是,所以除了复习还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并且我还报

了一个培训班,因为那些老师也是比较有经验的。

(3)你觉得考相关专业必须具有那些能力?

答: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信通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4)问:你对你想考取得学校有哪些了解?

答:我想考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它在全国该专业的排名在前10位,该专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有助于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4.访谈体会

生涯计划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过程中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与价值系统使其和实际环境的需求结合,访谈人物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选择考研,加强晚上自己的能力后再进行就业,这不仅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无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这个访谈都为我提供了很好的信息。

三、访谈总结

有人把大学比作一座象牙塔,我们进入了这里,享受着它所带来的一切,但总有一天要走出来,想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一份稳定的工作必不可少,然而,无数的大学生毕业之后走进社会,在应聘求职甚至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方面,都觉的迷茫,面对汹涌的社会大潮不知所措。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在大学期间,他们心中并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清晰明朗的、可量化的打算。

职场就如同战场,不需要弱者!为此我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各种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成功的人的故事并向他们学习。要多学会做人的方法并多花一些心思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大学是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所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要多交益友,向其好好学习,取对方指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当今社会人们很看重实践能力

和工作经验,在大学期间,我要学着去做一些兼职,不仅能让自己多多接触社会,还能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多多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此次生涯人物访谈,作为一种获取职业信息的有效渠道,帮助我了解了的真实的社会就业现状,以及一些特殊信息,如潜在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路径以及工作者应具心态,等新颖信息。这些信息让我意识到了找到好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有助于我及时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为将来的竞争与就业垫好基石。

每个人都满怀憧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就能找到适合自己、服务社会的理想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社会现状,尊重客观规律,择业前要对自身素质进行一次彻底的了解和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个人的理想志愿等做一次全面充分的分析,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有一个确切的定位。同时,也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塑造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中有的放矢,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7

实验要求及说明:

1、 基本要求是程序必须实现部分。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对程序功能进行增强和增加。程序功能的增强可以获得额外的成绩。

2、 程序的书写应符合规范。应具有适当的缩进、空格和空行,清晰的注释。函数名和变量名应尽量有意义,能够反映用途。(书写不符合要求的程序要扣分)

3、 实验报告中,要对每个程序要有详细的功能描述、输入和输出说明,程序代码和程序运行结果。(功能描述不清晰、输入输出说明不准确对报告要扣分)

4、 除规定的实验内容之外,每人可以提交一个自己设计的程序,要求同上。(有附加分)

5、 合格条件:1)完成三个实验。2)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3)独立完成。

6、 上述说明在提交的报告中删除。

实验一:数据分析程序

编写一个程序,从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并计算数据的统计特性,如均值和标准差。在显示器上输出数据的总数、均值和标准差。具体说明如下:

数据文件名作为程序参数输入。

2. 数据文件中数据的个数预先未知,应从文件中得到。数据文件的格式可自定义。 程序的各功能应由不同的函数完成。

实验二:形状表示程序

基本要求

定义三角形(Triangle)、矩形(Rectangle)和圆形(Circle)三个形状类。编写一个程序,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生成相应的形状类对象。将形状的信息输出到显示器和文件中。具体说明如下:

1. 三个形状类应包含构造函数和成员函数(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根据需要自己定义):

Set——设置形状

Display——显示形状,格式为Rectangle(left, right, width, height), Circle((x, y), r),Triangle((x1, y1), (x2, y2), (x3, y3))

GetArea——计算形状的面积

GetPerimeter——计算形状的周长 2. 用户根据提示选择要生成的形状类型,并设置形状的位置。

运行结果;

C++简单的程序设计。实验一:数据分析程序。实验二:形状表示程序。实验三:形状集合程序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实验三:形状集合程序

基本要求

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定义形状类的基类(Shape),三个具体的形状类继承自该基类。形状基类包括虚函数Display、GetArea和GetPerimeter。编写一个程序,随机生成N个形状类对象,将这些对象放入Shape指针类型的数组中。程序能根据用户的输入,上下左右移动形状(即修改形状对象的成员变量),并在显示器上输出移动后目标的新位置。

C++简单的程序设计。

实验一:数据分析程序。实验二:形状表示程序。实验三:形状集合程序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8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当今计算机应用在是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计算机开发技术十分重要的。

我的题目是文章处理系统的设计,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这是很大的考验,我一千次一万次的问自己,怎么才能找到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的最佳结合点?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程序在篇幅上简单,在使用价值上丰富?怎样让自己的业余更靠近专业?怎样让自己的计划更具有序性,而不会忙无一用?机会是老师,学校,以及无数代教育工作者给的,而能力是自己的,耐性是需要的。

经过自己的琢磨,听取了师姐,师兄们的建议,还查阅了很多书籍,才做到了心中有数,才了解了C语言课程设计的真正用意——培养自学能力,养成程序编辑的好习惯。我从来不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说法,认为那只是懒惰者自寻懒惰的借口,我要积极,要把握,要努力。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拿到题目到完成整个编程,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半个学期的日子里,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结构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习。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郭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在郭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懂得怎么样去制定计划,怎么样去实现这个计划,并掌握了在执行过程中怎么样去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黑夜过去了,我们收获的是黎明。

在本次实践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文件删除程序的编译过程中,我的各个子程序都已经编辑成功,那么这最后的程序就将是我成功的关键。老天不会让我太过顺利,他在这最后的时刻设置的障碍,是要考验我的能力,他要置我于死地?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我打了退堂鼓,我不能忍受长时间的无功而反,时间正在消磨我的意志。没有了柳暗花明的一天,那么我怎么能说经受住了考验?谢谢老师的那句话,她说:人力有所不能及,然而,人的精神是不会败倒的。我鼓起勇气,到处问,到处查资料,黄天不负有心人,在一篇文章上,终于看到了我所特别要求的函数,我实现了组合是关键的理论。不得不说这是精神的胜利,是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的程序重见天日。谢谢给我指点迷津的老师。

6月11日,我们的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无论我以后会不会涉及到C语言程序编译的研究,我想,我至少掌握了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我们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我们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时候会很多,我最后要感谢课程设计,它的确教会我很多。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9

富县是完全符合世界无公害苹果树生产优质果品县之一,为探索目前陕北四县一区苹果树生产习性.营养需求,果园土壤不适现状,导致成花不足.大小年突出.果面不净,果实膨大缓慢.着色不佳.果品质量不优.抗逆性较差等综合土壤问题,我们特在陕北富县作了华圣果业研发中心推出的针对该区的”好苗子”复合肥与其他(有机肥.菌肥.无机复合肥)对比调研。

一.自然条件

二.主要用肥.

三.调研地点.

设在陕北富县羊泉乡上立石村..等苹果园;羊泉中站段巧龙.吉子现镇安子村.孙兴华;还有安子村.串坡村苹果园及使用好苗子复合肥和其他所看苹果园对比.

四.生产表现.

,共有5亩红富士苹果,由于当时(2月10日)仅有一袋好苗子复合肥,再没有好苗子”复合肥(16:8:16)氨化技术肥,就只好再上了多袋陕复合肥(15:15:15)作对照,据30/5调研,已形成叶片.果个等上的明显区别。使用好苗子复合肥后,表现叶大.叶厚,既就是在今年花期受冻的情况下,内外叶几乎没有多大区别,而施用陕复肥叶大,叶黄丛叶不少,果个也较小.

,有6.5亩红富士苹果园,据他女人讲,多年树体不壮不旺,多年其他复合肥也没有少用,就是树体表现很弱。从今年2月份施用好苗子复合肥后,即就是在花期受冻.在施肥不足的情况下,也表现出叶特大,叶厚.果个特大,比相邻施用其他复合肥量大的全好,的确的好,不信大家来看.

共有10亩红富士苹果园,多年粗放管理,树势特差,几乎想抱树.去年秋季使用羊粪,加今年春季追施复合菌肥,表现叶大.叶厚,叶片光亮(短枝品种较多),树势转旺,可以说,在当时他们村上少见.从1/6日来看,具有复壮树体.确保优质.丰产潜力的树相指标.

还有.等果园施用聚合菌肥加洛川复合肥,均表现出与众不同,叶较大.叶厚.果面漂亮等特点。

,有10.5亩红富士苹果园,树势多年一般,其中7亩施用好苗子复合肥,其他施用尿素加二铵,在同等代价的情况下,从调差来看(3/6日),使用好苗子复合肥表现叶大.叶厚.果个特大,封顶枝也较多;对照园,则表现叶大.叶薄.果个并不大,且几乎新梢不封顶.

,有共红富士.秦冠30多亩,20多亩施用好苗子复合肥,其他施用二铵加尿素。据3/6调研,使用好苗子肥与尿素加二铵已形成明显对比,据本人讲,好苗子复合肥的确独特,多年少见.特别在受冻情况年,具有复壮树体,叶大.树壮等诸多优点.,我今年中后期果树全用它.

在从调研时,所听到和看到施用好苗子复合肥,可以说没有果农反映效果不好的,与当地其他复合肥的园形成明显不同,叶特大,芽饱.叶厚.果个特大.封顶早等诸多特点,从目前来看表现出丰产’稳产的树相指标.

五、结果与分析.

从富县多村多点,调研施用华圣研发中心推出的"好苗子"复合肥从树上来看,皆表现出发芽早.叶片特大.芽体饱满.叶大.叶厚.6月上旬新梢及时封顶;从树下来看,草壮、草黑、其他表现还有待于果园中后期调研。

从施用有机肥(羊粪)加聚合菌肥和其他(洋丰)等复合肥效果来看,复壮弱树效果很好,叶较大、光亮.果面光洁.相比"好苗子"封顶较晚,皆具有较好的增收效果,但还存在配比不适,影响质量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从使用其他复合肥(洋丰.陕复、博迪森)在苹果树上来看,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内外叶片相差较大,新梢不能及时停长等等.

当然这里还存在不少果园,整修方法及修建时间有误(有的开花后大量疏枝),地下春夏季深翻,破坏根系,导致树体变弱等不利于树正常生长的的关系,还不能充分发挥好苗子复合肥的最大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改变

生产建议。调研表明(由于时间较短,还没有达到一个周期),华圣果业研发中心推出的“好苗子”复合肥具备发芽早、叶片特大、芽体饱满、树势稳健等诸多优点。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0

[摘要]大学物理力学中涉及许多复杂的数值计算问题,例如非线性问题,对其手工求解较为复杂,而MATLAB语言正是处理非线性问题的很好工具,既能进行数值求解,又能绘制有关曲线,非常方便实用。另外,利用其可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加深理解,同样可以培养应用能力。

[关键词]力学 重力场 阻尼振动 MATLAB语言 图形绘制

一、问题的提出

MATLAB 语言是当今国际上科学界(尤其是自动控制领域)最具影响力、也是最有活力的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科学运算、灵活的程序设计流程、高质量的图形可视化与界面设计、便捷的与其他程序和语言接口的功能。MATLAB 语言在各国高校与研究单位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是一种集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图形处理等多种功能……

二、重力场中小球落点问题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明确的得到解决落体运动的方程:

d2ym2mg(1) dt

例:一弹性球,初始高度 h=10m,向上初速度 v0=15m/s, 与地相碰的速度衰减系数 k=0.8,计算任意时刻球的速度和位置。

分析:用传统计算方法解决时我们需要列出传统方程,

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这样的计算不仅繁琐费时,而且没有图示很难给以直观的感受,现在我们用MATLAB语言来对此例题做以下解析:

MATLAB程序如下:

clear all %有衰减弹性小球运动程序

v0=15; h=10; %初速度、高度

g=-9.8; k=0.8; % 重力加速度 衰减系数

通过以上程序对小球落地速度、位置以及运动过程的坐标描述,我们就会发现其在此

类问题中直观的表述,那么现在我们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三、解决阻尼振动与受迫震动图像问题

1、阻尼振动方程

红线—简谐振动,蓝线22的阻尼振动,绿线202的阻尼振动,阻尼振动周期

比自由振动要长,当20.9902时,振幅按指数迅速缩减。

四、结论

从以上利用MATLAB语言对3种基本力学模型的分析我们不难的出以下结论:

五、课程体会

经过一学期紧张而有序的课程学习,在忙碌之余也得到了颇多的收获。我深深体会到MATLAB语言相对于同类程序语言更方便更简洁易懂,……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 马文蔚.物理学(上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说明:

1.页面为A4,页边距上下均为2.5厘米,左右均为2.2厘米。

2.行距为单倍行距。

3.页码不显示首页。

4.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1

学 院: 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掌握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能够根据所在企业要求落实组织架构,科学配置组织资源,为制定科学人力资源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2、内容及要求

内容:学生分组,每组4人,分别扮演人力资源经理、人事专员、招聘专员和公司职员(即应聘者)角色,建立一个企业(实际或虚拟企业)。由人力资源经理和人事专员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工作分析和人事设置模块的操作。

要求:掌握部门设置、职位设置、工作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由扮演人力资源经理角色的学生担任组长,登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入组长控制台,设置企业基本信息,并为组员分配角色。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负责对本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人事专员进入人事管理模块,在组织设置中添加“部门”,明确不同部门的隶属关系,详细描述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完成组织架构图的编写。在部门设置的基础上,对不同部门添加“职位”,明确各职位的所属部门、直接上级职位、工作目标、工作要点、工作要求、工作责任、任职资格等信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设定的职位进行全面管理,完成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3、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总结模拟的过程,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实验前,老师后台设定完成了分组和用户设定,我们被分配为第F组。 开始试验:

1.登陆系统,登陆后,进入个人控制台,登入组长控制平台,可进行设置。首先进行企业资料设置。点设定按钮,输入公司基本信息,点设定完成。

2.设定学生的角色。进入组控制台,对每个学生的角色进行设置,可查看到学生的角色。

3.如果没有设置,则点设置,系统内置了七个角色,一般设置时,组长为A,设置为人力资源经理角色,设置了人力资源经理后,即可以自己在系统中的帐户登陆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具备最大权限。B、C、D分别扮演人事专员、招聘专员和公司职员(即应聘者)角色并由人力资源经理分配权限。

4.人事专员进入人事管理模块,在组织设置中添加“部门”,明确不同部门的隶属关系。

5.详细描述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完成组织架构图的编写。

6.给已经存在的相关部门设置相应的职位。进入职位设置,可看到所有的职位信息。

7.点“添加职位”,进入职位添加页面,参照附件的数据,输入职位名称及所属部门等信息,完成后点“提交”录入相关职位信息。

8.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总结模拟的过程,编写实验报告。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2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在各种领域应用普及,并要求LED具备有调光功能。在现在的几种调光技术中,从简单的可变电阻负载到复杂的脉冲宽度调制(PWM)开关,每一种方法均有其利弊。PWM调光的效率最高,电流控制也最精准。本文以LED驱动器LM3405为例,论述LED在调光时的特性,例如亮度与正向电流的关系、波长的变化(色移)和控制器的工作周期限制等。

1、LED驱动器工作原理

由于LED的功率低于1 W,所以可用任何类型的电压源(开关器、晶体管)和串串联电阻建构一个电流源。对于少数光线输出端电流的改变而造成亮度和颜色的变化,人的肉眼是不容易察觉出来。不过,一旦将多个LED串联,该稳压器便必需担当电流源的角色。这是因为LED的正向电压VF会随正向电流IF变化,图1是LED波长随着正向电流IF变化图,而该变化对于每个LED都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批产品也有区别。在较大的电流下,光线的强度变化通常约为20%。而 LED制造商一般都会采用较大的VF范围来增加亮度和颜色,因此上述情况尤其突出。然而,除了电流外,正向电压还会受到温度影响。假如只采用镇流电阻器,则光源的颜色和亮度变化很大,而唯一可确保色温稳定的方法是稳定前正向电流IF。

大部分设计人员只习惯为LED设计稳压器,但在设计电流调节器方面显然有不同的要求。电压输出必须要配合固定的输出电流。虽然在大多数应用中, LED驱动器的输出电流可容许误差±10%,而直流电流的输出纹波更可高达20%,一旦纹波超出20%,人的肉眼便会察觉到亮度的变化,假如输出纹波进一步增加到40%,肉眼就无法承受。

2、器件和设计实例

一般而言,电流调节器的设计都需使用比较大的电感以使电感电流IL的变化少于20%。这里可采用LM3405,即使电感由于1.6 MHz的高开关频率而变得较小,仍可发挥很好的效用。LM3405性能参数如下:

控制方法:

封装:电流模式 TSOT-6

最大输入电压: 15V

应用:工业照明 1A 1~22uF 4.7~10uH 驱动电流: 输出电容: 电感:

3、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技术

PWM控制是降低LED光线输出的最佳方法。这种控制方法可在保持控制器2高效工作的同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颜色输出。在衡量调光质量方面,对比度CR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光线输出的控制越精准。现今,有些驱动电路制造商声称其产品的调光频率可以高至开关频率的50%,因而可获得良好的对比度。理论上,这是有可能的,但这要求稳压器必须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和连续导电模式(CCM)之间正常工作,而这种工作对于设计而言未必是最好的方法。然而,设置PWM频率比开关频率高一级,其稳定性最好。实验数据显示,采用LM3045,调光频率为5 kHz时,稳定性最好。

设置最低调光频率下限是基于:当开关频率低于100 Hz时,肉眼便可看到抖动或闪烁。至于最高频率上限是调光脉冲施加器件后,电路所需的启动时间。以LM3405为例,器件首先会经历一个通电重设,之后进入软启动。整个延迟直到LED电流被完全建立约为100μs,而额外调光脉冲的上升时间(tSU)和下降时间(tSD)会跟随最低调光脉冲到达。

DDIM(min)=(tD+tSU)/T

计算对比度,假设fDIM=1 000 Hz、TDIM=1 ms, 从LM3405数据资料中得知tSU=20μs,则对比度CR为:

DDIM(min)=(20μs+100μs)/1 ms=0.12,则对比度CR=1/DDIM(min)=8.3

从上式可明显看出,若要得到较佳的对比度,则降低调光频率fDIM。在调光频率100 Hz下,对比度CR为83。但效果比起LM3404并不算高,因为LM3404是专为高对比度而设计的,在500 Hz下LM3404的对比度可达655:1,适用于显示器背光灯和机器显示。对于一般的照明应用而言,对比度接近100即可。然而,LM3405可提供最简单和最小型的1 A LED调光驱动器解决方案。将关机和调光功能结合到一个引脚上,封装尺寸缩少70%(比较PSOP-8与TSOT-6封装),但启动时间却增加至100μs。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3

一、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适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个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个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实验程序Ⅰ(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

实验程序Ⅱ(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高倍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算两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由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μm,所以可得: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镜台测微尺格数×10)/目镜测微尺格数

注意: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接物镜、接目镜、镜筒长度等)进行,而且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才可重复使用。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操作步骤

1、装目镜测微尺

2、校正目镜测微尺

3、菌丝体大小测定:将观察的黄曲霉菌丝体直接进行菌丝体大小的测定

4、测定完毕后,取出目镜测微尺用擦净纸擦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第三节微生物的显微计数

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条槽而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而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九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微生物的计数就在此大格中进行。

常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两种规格的刻度网格。

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即为16×25。

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即25×16。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那种规格,其计数室的小格数总是相同的,即16×25=25×l6=400(小格)计算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计数室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求得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一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毫升菌液中的总菌数。

(1ml=1cm3=1,000mm3)

实验材料

酵母菌悬液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盖玻片,无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镜头洗液。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血盖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用10×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10×镜下计数:计数4个(或5个)中格的平均值,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计数区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液中的含菌数。

5、注意事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出芽计一半

实验程序计数步骤: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玻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静置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板的大方格网位置。寻找时光圈要缩小,光线要偏暗些,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高倍镜下计数:随机地计数五个中格内的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大格中的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毫升菌液中的含菌数量。

由于菌体细胞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故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节器,方能数到全部菌体,以免遗漏。

5、计算方法:

酵母菌细胞数/毫升=[(X1+X2+X3+X4+X5)/5]*25(或16)×10×1000×稀释倍数

6、注意事项。

计数时,为避免重复或遗漏计数,凡是遇到压在方格线上的菌体,一般以压在底线和右侧线上的菌体计入本格内,遇到有芽体的酵母时,如果芽体和母体同等大时,就按两个酵母菌体计数。

7、计数完毕后,血球计数板要立即清洗干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最后用擦镜纸擦干净并放回盒。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D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4

作者:落霜

[实验日期]:20xx/06/09

[实验内容]:关于圣弓是否能学习回溯魔法

[参加实验ID]:车奈儿伊斯 落霜(圣弓)

等级61 祈祷52 棍术77

此ID点数分配:智慧275(已达上限,显示为黄字)

魔法能量145(未达上限150)

[实验物品]:G1鸟巢帽+3WIS、G1鞋子+3WIS

G2库刃+7PS、G2雨衣+7WIS

* 在已知装饰道具(戒指项链)附加点数不能突破上限的前提下,论坛出现研究报告显示:G装备附加点数可以突破上限。先后装备实验物品如上,ID能力点数显示:

智慧 275/288 魔法能量 145/152

[实验步骤]:

前往学习魔法,出现对话框提示:能力不够

去掉鸟巢帽,魔法学习页面提示:WIS(智慧)不足

装备鸟巢帽,魔法学习页面正常,未出现任何提示

可学习魔法状态显示:正常(黄色字体)

点击确认,出现对话框提示:能力不够

去掉库刃,魔法学习页面提示:PS(魔法能量)不足

装备库刃,魔法学习页面正常,未出现任何提示

可学习魔法状态显示:正常(黄色字体)

点击确认,页面出现对话框提示:能力不够

LOGOUT

进入游戏,最近离线

[实验心得]:

关于圣弓能否学会回溯圣言魔法,论坛上讨论多多,但是一直未有结论。日前在论坛看到特约记者罗格纳(F.U.Rogner)先生的实验报告,大感兴趣,遂会同几位好友着手制作实验物品,装备后发现正如罗格纳先生所言,系统显示实际装备后点数超出游戏设定弓箭手职业上限值。但是学习魔法时出现上述问题,考虑原因应该是系统自动锁定该职业点数上限,用G装备附加点数,显示数值与实际数值(系统承认数值)不符,造成无法学习魔法的情况发生。

[实验结论]:

魔法加点如果达到上限,虽然可以依靠G装备突破点数上限,但仅是显示如此,系统并不给予实际承认,仍旧以上限点数作为基础计算。

所以:圣弓是不能学会超过点数上限的回溯圣言魔法的。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5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教科书的基础上强化阅读训练,丰富词汇量,促进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育者和英语学习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课上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提问或讨论,也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语言形式分析,忽视整体阅读的指导,导致学生不能熟练阅读外文书籍,也往往缺乏课后阅读的能力。

词汇也是制约阅读的关键因素。专家统计,正常的阅读能力需要4000——5000词汇量,而我国外语教学大纲对语言要素要求方面逐渐降低。如在词汇量要求方面,由平均每课时3、7个(1956年)降至每课时1、4——2、4个(1992、1993年);高中毕业时要求的词汇量也由3500——4000词(1963年)降至1200——20xx词(1996年)。词汇量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言语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更不用说用英语开展正常的交际活动。

此外,对近五年的NMET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稍作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为了体现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该题的难度在逐年提高,继续加强对读速的要求。显然,阅读难度及阅读速度的提高是今后统考试题的命题方向,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方法应当随之改进。应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把阅读教学与英语测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中英语“主动阅读——自主发展”教改实验的意义正在于此。

二、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广泛、大量和快速的阅读可以帮助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巩固记忆,也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以及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背景等。

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learning)获得的,而是通过“习得”(acquisition)获得的。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对遣词造句是有帮助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能直接演化成语言能力。习得是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潜意识过程。如果没有习得,语言能力难以培养。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过程就是习得的过程。

听和读是语言学习的两个输入渠道,读,相对于听而言,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且较少心理负担的显著特点。在没有可能接受广泛听能训练的大汉语语言环境中,唯有阅读能在没有他人参与的境界中让学生接受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增加词汇、短语、语法知识的复现率,增大语言的有效应用频率,丰富语言经验,让学生借助它——它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所描述的大千世界的自然交际活动——来掌握语言,并最终将生成阅读能力,并由此辐射语言其他能力的提高。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相互作用理论”和教育学中的“合作理论”,语言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模式进行。通过小组讨论与互助,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教师指导得法,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得以充分发挥,就能获得相应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水平。

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目标

1、丰富知识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认识3000个以上词汇和相应数量的短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其中的20xx个积极词汇和相应短语,从而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文字信息,从阅读中了解社会、科学、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完成基本的信息积累。

2、培养语感通过阅读习得语言,运用语言,从中完成语言的整体习得过程,并且以阅读为龙头,促进听、说、写能力的相应提高。

3、激发兴趣通过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比较自由地阅读ShanghaiStudents'Post,比较流畅地阅读中级英语读物和一些名著的改写本。

4、内化方法

通过阅读积累一定阅读量的同时,培养阅读的方法,使阅读的速度达到80——100WPM,正确理解率在70%以上,并且不断完善解答问题的技巧,从而在整体上适应测试阅读的要求。

(二)实验前的测试调查及实验对象的确定

实验选用人数相当且男、女生比例接近的长汀一中20xx届高二两个理科班。实验前以高二文理科分班前的龙岩市期末统考高一下学期试题成绩为数据,进行了对比、统计。该试卷测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其中阅读30分,成绩差别不大。 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高二(7)班为对照班,高二(8)班为实验班。两个班均由同一位教师任教。

确定实验班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有关阅读的问卷调查。先选择中等难度的8篇短文,词数近20xx,限时40分钟,要求读速约为50WPM,并根据这次测试设计了几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在阅读方面的情况是:

1、词汇量少;有33、9%的学生词汇量在1000个以下。

2、理解率低;24、9%的学生理解率低于60%,53、6%的学生理解率为70%——80%。

3、阅读速度普遍偏低;约46、4%的学生达不到每分钟50字的要求。

4、花在阅读方面时间少;21、4%的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10分钟以下,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阅读的仅为12、5%。

(三)实验的实施

1、建立阅读机制,确保阅读落实

为便于分组阅读、讨论、检查、评比,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兼顾座位的安排将实验班划分为12个阅读小组(每组4——6人)。每组设一名小组长以便开展活动,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组员和指导教师都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小组长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小组反馈会、向教师反馈小组阅读进展情况、主持协调小组讨论、协助教师提供阅读材料、评选阅读能手等;小组成员应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教师的职责则是建立阅读机制、完善学习小组、精选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材料、把握阅读方向、制定阶段目标、定期总结等。

2、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除鼓励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同学之间阅读资源共享,还精选了各种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选材除了注意内容广泛,可读性强,易激发兴趣这些标准外,还注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篇幅较强,难度适中;材料新颖有时效,针对性强。教师除向学生提供有共性的阅读材料,如人教社出版的《阅读训练》、《同步阅读》外还根据循序阅读的原则,近两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阅读了《阅读外国》、《阅读寓言》、《阅读趣事》、《朗文英汉对照阶梯阅读丛书》第三、四级、《中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至三册、《英语阅读实用教程》初级篇和中级篇、《读原著学英语》以及自编阅读材料等近二十五万字的材料,同时鼓励学生订阅ShanghaiStudents'Post,程度好的学生订阅21stCentury。

3、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速度并重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既取决于阅读的速度,还取决于他从中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启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意识,而这一切都与阅读量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有志于掌握一门外语的中学生,应努力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单词是构建语言基本单位,单词掌握得越多,他在词与词之间可能建立的联系就越多,他记忆词的本事就越大。高考中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达到了每分钟50个词以上,如果平时没有养成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阅读内容的习惯,是很难达到高考对学生阅读的要求的。因此,提高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并且尽可能多地加强限时阅读训练。

4、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主动自主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前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普遍存在不足。比如视幅小,脑反应慢、回眸重读、回眸倒读、出声阅读、手指阅读和摇头阅读等。教师应及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形成新的阅读观念和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总结了“五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第一步,浏览。训练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前,先浏览目录、小标题、前言等。在阅读正文之前,先浏览每一篇或每一段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寻找文章的主题句和结论,先总体了解文章的重要信息。第二步,质疑。要求学生根据初步获得的信息,设置一些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第三步,抓细节。要求学生仔细地阅读文章和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本篇文章的短语、难点与词的引申义等,并摘录在读书笔记上。第四步,引纲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纲契领,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纲要,并填写在读书笔记上。第五步,及时复习。复习既可“温故而知新”,又可以帮助加深对课外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巩固学生的新词汇,弥补遗漏之处。在以上五步法的指导下,还要求学生不出声,不复视,不复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克服把文字变成声音,再去想其意义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每次移动的注视距离先是一个整句,然后过渡到整段,一口气连续读完几组词或几个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以后,教师重点加强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让学生逐渐过渡到“主动阅读——自主发展”的阶段,真正懂得什么是阅读。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教师还注重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观,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白阅读就是“PRACTICEINLEARNING,LEARNINGINPRACTICE”(学中用,用中学)。始终把“走在教师前头”当作学习的劲头动力;鼓励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越多越好,并且让学生的词汇达到力所能及的量;教师还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阅读小组及成员的积极性。

四、实验效果与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验,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效。

1、学生增加了接触目标语的机会,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语言因素,从而带动学生四种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外语学习的目的。福建省质量检测试题是高考前一次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考试,该试卷形式和龙岩市统考试卷一样,但总分值为150分,其中阅读40分,难度也明显更大,测试结果如下:(略)。

2、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增强了学习信心和兴趣,提高了阅读积极性,克服了阅读的畏难情绪。高三下学期又进行了一次有关阅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上次相比有了可喜的变化:

①词汇量增大;78、6%的学生词汇量超过20xx个。

②理解率提高,理解率在70%以上的有67、8%。

③阅读速度加快,每分钟阅读50词以上的达到80、1%,有41、1%的学生的读速达到80——100WPM。

3、学生在好奇心与强烈阅读需求等因素的驱使下,学生不再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负担,而是积极主动要求去做的快乐的事。这就真正实现了培养兴趣,寓学于乐,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我爱学”,90%以上的学生认为阅读是很有意义的事,有超过70%的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五、教改实验的感受与思考

要搞好阅读教改,教师除具备奉献精神外,还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断摸索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改目标。

为了选好材,教师自己必须增大阅读量,尽多地阅读各类学生关注的材料,对相应的语言点也必须烂熟于心,方能成竹在“讲”,做到指点迷津于紧要处。此外,检查反馈也相当费时费力,唯有及时准确的反馈才能持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教改实验,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仍需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心理因素、阅读动机和兴趣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另外,进行实验的时间虽有两年,但由于高三学生忙于对付高考,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明显减少,检查反馈也相应弱化,该课题是否适用于高三年级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6

实验中医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来进行中医药学理、法、方、药机理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该学科是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实验科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课程有很强的实验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近10年来,全国中医院校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所以各中医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授课,有的院校侧重理论讲解,有的则把实验操作为重点。为了解本校学生对实验中医学的理解程度以及兴趣所在,以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特在第一临床医学院20xx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中随机抽取3个班的97位本科生,在学习实验中医学之前对本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xx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中随机选取3个班的97位本科生。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价。

1.2 调查方法

1.2.1 准备阶段

以学生对实验中医学的理解程度为变量,选取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科学思维、艰苦耐劳等指标,在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完成调查问卷。

1.2.2 收集问卷

采用书面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在实验中医学课程绪论部分开讲前发给学生,当场完成、收回。

1.2.3 分析资料

综合3个班的问卷,作初步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问卷回收

共发出问卷97份,回收91份,回收率为93.8%,

2.2 实验中医学课程现状

2.2.1 对实验中医学课程基本情况的认识

本校从20xx年开始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推学和中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中开设此课程。经过3年的努力,本校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水平以及科研热情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作为一门新生学科,其在中医专业学生中的知名度、影响力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设计了3个问题,结果见表1。表1 对实验中医学基本情况的认识[略]

实验中医学课程由6个验证性中医实验和1个探索性实验组成。经过教职员工3年的积极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本课程与传统理论教学的不同点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由学生主动完成整个实验,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过,98%的学生对这门功课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兴趣,还是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少数同学对实验动物有恐惧感,甚至个别的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不能完成实验操作,基于这样的原因,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

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解决、解释中医学的问题和现象的能力的,这一目的得到了普遍赞同,99%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是必要的。

如何引导同学主动、自觉地学习是高等中医学教育面临的难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实验中医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超过23%的学生认为一点都没有促进主动学习的愿望,所以,针对这一环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很必要了。

2.2.2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认识

实验中医学通过7个实验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操作常用的实验动物和科学仪器,实验过程要求4~5人为一个小组,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并在最后一次课安排探索性实验设计,由每个小组成员操作自己设计的实验。经过整个流程,可以使学生在科研思路、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语言和发挥团队精神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即将接受这门课教育的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我们设计了4个问题,结果见表2。表2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研能力的认识[略]

本校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独立进行中医药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的,并有创新和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课程注重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实验中医学在提高科研思路水平方面有91%的学生认为是有益的;同时超过82%的学生认为课程可帮助他们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而教师在规范化运用科学语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有关创新能力的提高一直都是中国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课题,本课程的开展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内容。

2.2.3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研素质的认识

科研工作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具备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决心和尊重他人、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验中医学课程对于这些素质方面的培养是否有益,我们设计了4个问题,结果见表3。表3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研素质的认识[份(略),n=91]

在实验所需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学生操作实验的时候常常因为不熟练、配合失误等原因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我们要求学生不要追求结果的完美而修改数据,实验结果不作为评分的依据。鼓励学生分析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找出失误的所在,以利于及时改掉不好的习惯。

在授课过程中激励学

生必胜的信心,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并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经过调查反馈,在4个题目中,有近80%的学生认为有帮助。

3 讨论

纵观我国近50年的中医教育史,由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倾向的存在,理论讲授在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过重的比例,而且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中医学实验条件较为薄弱。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如何保障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关键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质量,已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面临的现实课题。为此,本校从20xx级开始在中医、针推专业本科生中开设实验中医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中医学这门课程在本校中医类学生中已经具有了比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在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他人和战胜挫折的科研素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7

一、 实验目的

① 了解转盘萃取塔的结构和特点

② 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③ 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 并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二、 实验器材 萃取实验装置

三、 实验原理

萃取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 将一定量萃取剂加入原料液中 然后加以搅拌使原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溶质通过相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扩散所以萃取操作与精馏、吸收等过程一样也属于两相间的传质过程。 与精馏吸收过程类似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萃取过程也被分解为理论级和级效率或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对于转盘塔振动塔这类微分接触的萃取塔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处理。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难易的程度。

对于稀溶液传质单元数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式中 NOR------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 x------萃余相中的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 ------与相应萃取浓度成平衡的萃余相中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 x1、x2------分别表示两相进塔和出塔的萃余相浓度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可由下式表示 H12*ORdxN ORORNH ORxHLaK 式中 HOR------以萃余相为基准的传质单元高度m; H------ 萃取塔的有效接触高度,m; Kxa------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系数kg/(m3h△ x); L------萃余相的质量流量kg/h; ------塔的截面积,m2; 已知塔高度 H 和传质单元数 NOR可由上式取得 HOR的数值。HOR反映萃取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HOR越大设备效率越低。影响萃取设备传质性能 HOR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设备结构因素两相物质性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外加能量的形式和大小。

四、 实验装置

图-1 转盘萃取塔流程 1、萃取塔 2、轻相料液罐 3、轻相采出罐 4、水相贮罐 5、轻相泵 6、水泵 1、流程说明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煤油相为分散相从塔底进向上流动从塔顶出。水为连续相从塔顶入向下流动至塔底经液位调节罐出。水相和油相中的苯甲酸的浓度由滴定的方法确定。由于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 而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非常低 可以近似认为萃取过程中两相的体积流量保持恒定。 2、要设备技术参数 塔经50mm., 塔高750mm, 有效高度600mm, 转盘数16转盘间距35mm , 转盘直径34 mm, 固定环内径36mm。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① 以煤油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进行萃取过程的操作 ② 测定不同流量下的萃取效率传质单元高度 ③ 测定不同转速下的萃取效率传质单元高度 。

2. 实验步骤

① 在水原料罐中注入适量的水 在油相原料罐中放入配好浓度(如 0.002 kg苯甲酸/kg 煤油)的煤油溶液。

② 全开水转子流量计 将连续相水送入塔内当塔内液面升至重相入口和轻相出口中点附近时将水流量调至某一指定值如 4 L/h 并缓慢调节液面调 节罐使液面保持稳定。

③ 将转盘速度旋钮调至零位然后缓慢调节转速至设定值。

④ 将油相流量调至设定值如 6 L/h送入塔内,注意并及时调整罐使液面保持稳定的保持在相入口和轻相出口中点附近。

⑤ 操作稳定半小时后用锥形瓶收集油相进出口样品各 40 mL 左右水相出口样品 50 mL 左右分析浓度。用移液管分别取煤油溶液 10 mL, 水溶液 25 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01 mol/L 的 NaOH 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滴定时需加入数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并激烈摇动至滴定终点。

⑥ 取样后可改变两相流量或转盘转速进行下一个实验点的测定。

3.注意事项

① 在操作过程中 要绝对避免塔顶的两相界面在轻相出口以上。因为这样会导致水相混入油相储槽。

② 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在塔顶、底滞留很大改变操作条件后稳定时间一定要足够长大约要用半小时否则误差极大。

③ 煤油的实际体积流量并不等于流量计的读数。 需用煤油的实际流量数值时必须用流量修正公式对流量计的读数进行修正后方可使用。

七、实验数据及处理

原始记录 NaOH 的浓度

八、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1.实验结论 本实验利用转盘萃取塔做液液萃取实验。 从中可以看出 当增加水流量时传质系数增加塔顶轻相的苯甲酸浓度明显增大而塔底重相苯甲酸浓度明显降低。 当其它条件不变增大转速时传质系数减小塔顶轻相的苯甲酸浓度降低而塔底重相的苯甲酸浓度增大。

2. 误差分析

① 转子流量计的转子不稳定实验过程中的流量与设定值不一致

② 实验中的滴定现象不是很明显使得滴定终点很难确定 ③ 实验仪器的系统误差造成数显仪上的数值误差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8

一、实验目的

1.对等网的网络连通性的检查、测试与必要的故障排除

2.组建家庭网络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局域网的工作模式

2.对等网

3.主从网

4.对等网的规模

三、使用仪器、材料

计算机(server 20xx vmvare虚拟机、 xp系统)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ip地址的设定

2.虚拟机的安装于使用

3.网桥的连接设置

4.防火墙的关闭

5.Guest的权限启用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1)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所有程序”∣“附件”∣“通讯”∣“网络安装向导”命令,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一对话框

(2)该向导对话框显示了使用该向导对话框可实现的功能,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二对话框,如图13.33所示。

(3)该向导对话框显示了进行网络连接,用户需做好准备工作,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三对话框,如图13.34所示。

(4)该向导对话框中有三个选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本例选择“其他”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网络安装向导”之四对话框,如图13.35所示。

(5)该向导对话框中有“这台计算机直接或通过网络集线器连接到Internet。我的网

络上的其他计算机也通过这个方式连接到Internet。”、“这台计算机直接连接到Internet。我还没有网络。”和“这台计算机属于一个没有Internet连接的网络。”三个选项。用户可选择“这台计算机属于一个没有Internet连接的网络”选项。

(6)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网络安装向导”之五对话框,如图13.36所示。

(7)在该向导对话框中的“计算机描述”文本框中输入该计算机的描述信息;在“计

算机名”文本框中输入该计算机的名称。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网络安装向导”之六对话框,如图13.37所示。

(8)在“工作组名”文本框中输入组建的工作组的名称,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七对话框,如图13.38所示。

(9)该向导对话框显示了该网络设置的信息,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网络安装向导”之八对话框,如图13.39所示。

(10)该向导对话框即开始配置网络,配置完毕后,将弹出“网络安装向导”之九对话框,如图13.40所示。

六、实验结果成败及原因分析

1.Ping虚拟机的xp与server20xx(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 | 192.168.1.2)

配置的时候虚拟机必须选择设置(setting成为网桥连接并且关闭主机与虚拟机的防火墙方能连接成功)

2.进行虚拟机与本机进行文件共享

首先设置xp的guest用户启用否则只能单向共享(右键我的电脑--管理--用户--guest启用)

七、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①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关键:

1.虚拟机的网桥连接设置

2.防火墙的关闭

3.Guest用户的启用

4.Ip地址的设定

②若重做本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善

事先了解IP地址的相关知识。

八、实验问题回答

1.在对等网中,除了文件与目录的共享外,是否其他的资源如打印机也可共享?答:可以。

2.网络中的资源共享,是否意味着不受限的访问?

答:不是

3.分析和评价对等网的优劣。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19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一、 实验内容:

1、传动系统的功能 能量分配 转速的改变 运动形式的改变

2、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

二、自行设计及组装的实验台结构图:

1、综合实验台的系统原理图

2 实验台结构示意图

3、实验台各构成模块的功能

三、实验测试数据:(要求每组打印一份,每位同学复印附于报告后)

P1、P2——输入端、输出端功率(kW);

n1、n2————输入端、输出端的实际转速(r/min);

n2/ n1——转速比;

η——V带传动及链传动功率;

ε——带传动滑动率;

四、绘制各传动的效率曲线(η-F)及V带的滑动曲线(ε-F)

五、思考题:

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与打滑有何区别?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带传动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当D1 = D2时,打滑发生在哪个轮子上?

3、影响传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M1与η间是什么关系?可以采取什措施提高效率?

4、啮合传动与挠性传动各有何主要特性?

啮合传动外壳尺寸小,效率高,传动比恒定,功率范围广等特性,小的制造误差及齿壳变形,在高速运动将引起冲击和噪声;挠行传动:载荷能缓和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制造和安装精度不像啮合传动那样搞。传动同样大的圆周力,轮廓尺寸和轴上的压力更大,效率低不能保证准确传动比。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0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姓 名:学 号:成 绩:

实验一 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 二、实习内容

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

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

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

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

实验二 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 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

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

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成因分析(母岩性质、流体性质、搬运情况等)。

薄片: 粒度: 圆度: 分选性:

杂基含量及特征: 胶结物成分、含量:

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 成因分析: 次生变化现象: 岩石命名: 薄片: 粒度: 圆度: 分选性:

杂基含量及特征: 胶结物成分、含量:

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 次生变化现象: 成因分析: 岩石命名:

偏光 倍

偏光 倍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2、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号码为空号时的信令流程。

3、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关机或处于忙状态时的信令流程。

4、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的信令流程。

5、掌握移动台被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6、掌握通话结束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

7、了解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时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二、实验仪器

1、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

2、台式计算机一台;

3、小交换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处于开机空闲状态的移动台要建立与另一用户的通信,在用户看来只要输入被叫号码,再按发送键,移动台就开始启动程序直到电话拨通。实际上,移动台和网络要经许多步骤才能将呼叫建立起来。以移动台和移动台进行通信为例,就包括主叫移动台和主叫MSC建立信令链接、主叫MSC通过被叫电话号码对被叫用户进行选路,即寻找被叫所处的MSC被叫MSC寻呼被叫MS并建立信令连接过程等三个过程。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主叫时MS和

MSC之间的信令过程、以及为了完成通话连接,主叫MSC和被叫MSC之间的信令过程(即七号信令中的部分消息)。

四、实验内容

1、记录正常呼叫的过程中,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2、记录被叫关机时,移动台主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3、记录被叫振铃后无应答时,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4、记录被叫号码无效时,移动台主叫的信令流程

5、记录通话结束后,呼叫链路释放的信令流程

五、实验步骤

主叫实验:

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在主界面上双击主叫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初始化”键,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再点击开机”键,从而使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

3、移动台主叫实验需要某一个被叫移动台的配合,在教师的协调下,选择一个作为被叫的实验箱,并了解此被叫的电话号码。

4、下面进行呼叫建立正常的实验。

(1)提示被叫通过点击学生平台上的初始化”开机”键,使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

(2)主叫在学生平台上选择或输入被叫移动台的电话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OK'按钮。点击界面上的呼叫”按钮,主叫学生戴上实验箱上配备的耳机,充当

话机。主叫移动台开机拨叫被叫号码。主叫学生平台上将显示移动台主叫的信令过程。

(3)由于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很快被叫学生平台的电话将振铃。

(4)被叫振铃后,控制被叫学生平台的学生按动被叫实验界面上的摘机”键,

被叫学生戴上实验箱上配备的耳机。主叫学生平台上会提示进入通话中”

(5)通话结束,主叫主动挂断电话。主叫学生按动学生平台界面上的挂机”并放下实验箱上的电话。主叫学生平台会显示通话链路释放。

5、被叫无应答的情况下的信令流程

(1)提示被叫通过点击学生平台上的初始化”开机”键,使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

(2)主叫在学生平台上选择或输入被叫移动台的电话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OK'按钮。点击界面上的呼叫”按钮,主叫移动台开机拨叫被叫号码。主叫学生

平台上将显示移动台主叫的信令过程。

(3)由于被叫处于开机空闲状态,很快被叫学生平台的电话将振铃。

(4)被叫振铃后,让被叫学生不按动摘机”键。等待1分钟后,被叫MSC释放链路的信令显示在被叫学生平台上。

6进行被叫未开机时的信令流程实验。

(1)让被叫学生按动被叫学生平台上的关机”键,使被叫移动台处于关机状态。

(2)主叫在学生平台上选择或输入被叫移动台的电话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OK'按钮。点击界面上的呼叫”按钮,主叫学生拿起实验箱上的话筒。主叫移动

台开机拨叫被叫号码。主叫学生平台上将显示移动台主叫的信令过程。

(3)由于被叫移动台处于关机状态,主叫MSC将从被叫MSC收至UISUPRELEASE消息。

7、被叫号码无效时的信令流程。

(1)主叫在学生平台上输入教师规定的一个号码(此号码不对应任何实验箱,

因此可认为是个不合法的号码),并按动对话框边的OK'按钮。点击界面上的呼叫”按钮。

(2)学生平台上会显示紧接着的所有的信令过程。最后会弹出对话框提示本号码是空号,请挂机”学生放下电话。

8、进行以上4种情况的实验时,每一实验结束后,结合实验原理中的信令流程图认真分析信令流程并做相应的记录。

被叫实验

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

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在主界面上双击GSM移动台被叫”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初始化”键,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再点击开机”键,从而使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

3、移动台被叫实验是同一个主叫移动台配合进行的,在教师的协调下,确定作为主叫的实验箱。

4、下面进行呼叫建立正常的实验,主要观察移动台被叫的信令过程。

(1)等待主叫移动台拨叫本实验箱上的移动台。

(2)被叫MSC寻呼被叫移动台结束后,被叫MSC与被叫移动台之间的信令连接建立。过片刻,被叫实验箱振铃。

(3)按动学生平台上的摘机”键并且佩戴实验箱上的耳机作为电话听筒。

5、下面进行通话结束呼叫释放的实验。

(1)通话结束,被叫主动挂断电话,观察学生平台上呼叫释放的信令流程。

6下面进行呼叫建立时被叫振铃不应答的实验,观察移动台被叫的信令过程。

(1)等待主叫移动台拨叫本实验箱上的移动台。

(2)被叫MSC寻呼被叫移动台结束后,被叫MSC与被叫移动台之间的信令连接建立。

7、进行以上三种情况的实验时,每一实验结束后,结合实验原理中的信令流程图认真分析信令流程并做相应的记录。

六、信令流程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从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实验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组推出的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自然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出问题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架台上放一平底烧瓶,瓶中装满水,用酒精灯加热,水还没烧开,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师接着问大家,你们看了这个现象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水加热后往上溢呢?”“水难道会变多吗?”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出示挂图、运用幻灯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

例如,《水蒸气的凝结》,教师将还在冒白气的温水杯加盖,过一会儿再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阶段

让学生自己设计或选择实验来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当然实验方法也可以和书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而不要一下子把整个实验的过程介绍给学生。

例如,《电磁铁》一课,研究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否能产生磁性,教师问:“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证实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能产生磁性?”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设计了许多实验,如:“让铁钉接近大头针,看是否吸引。”“让指南针靠近铁钉,看指南针是否发生偏转”等。教师让学生按次序都实验一下。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启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又能逐步训练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备课中要多方面考虑到学生可能在设计实验中运用的器材,并要提前做一做。

(四)验证结论阶段

学生设计实验后,就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假设的正确性。

再如,《电磁铁》一课,课前每一个实验桌上放一些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然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带有磁性。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注意不要将实验结果轻易认为是实验结论。教师要积极引导,肯定正确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有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相矛盾的实验,要引导学生查找原因。

二、实施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

运用此模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教学中的1、2阶段,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学生为了尽可能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而积极开动脑筋。教学中的3、4阶段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能力。

教师在学生扩散思维阶段(在教学时间许可范围内),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集中思维阶段,则应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2.运用此模式教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定研究项目及所需要的各项材料。在课上主要是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不要用言语或表情去干扰他们的思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矛盾,引导他们开展讨论或争论,必要时也需做适当的启发。

3.运用此模式,教学中的每个阶段不一定分得很清楚。在一课中,有时可把两个阶段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时可用一两句话把两个阶段教学衔接起来。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完善,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作用。在四环节自然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正确指导下,必将实现整个教改过程科学化、高效化,必将大面积提高自然实验课教学质量。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3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

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总板效率E

E=N/Ne

式中E——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e——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Eml——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n,xn—1——第n块板和第n—1块板的液相浓度;

xn*——与第n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数。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

若改变塔釜再沸器中加热器的电压,塔内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系数与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Q=αA△tm

式中Q——加热量,kw;

α——沸腾给热系数,kw/(m2*K);

A——传热面积,m2;

△tm——加热器表面与主体温度之差,℃。

若加热器的壁面温度为ts,塔釜内液体的主体温度为tw,则上式可改写为

Q=aA(ts—tw)

由于塔釜再沸器为直接电加热,则加热量Q为Q=U2/R式中U——电加热的加热电压,V;R——电加热器的电阻,Ω。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有精馏塔、回流分配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

1。精馏塔

精馏塔为筛板塔,全塔共八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径∮(57×3。5)mm,塔板间距80mm;溢流管截面积78。5mm2,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块塔板开有43个直径为1。5mm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6mm。为了便于观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触情况,塔身设有一节玻璃视盅,在第1—6块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样口。

蒸馏釜尺寸为∮108mm×4mm×400mm。塔釜装有液位计、电加热器(1。5kw)、控温电热器(200w)、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测釜内液面高度,加热料液,控制电加热装置,测量塔釜温度,测量塔顶与塔釜的压差和塔釜液取样。由于本实验所取试样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内可视为一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0。06m2,管外走冷却液。

图1精馏装置和流程示意图

1、塔顶冷凝器

2、塔身

3、视盅

4、塔釜

5、控温棒

6、支座

7、加热棒

8、塔釜液冷却器

9、转子流量计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缓冲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计

2、回流分配装置

回流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控制仪表和电磁线圈构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个入口管、两个出口管及引流棒组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4mm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塔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顺着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

即当控制器电路接通后,电磁圈将引流棒吸起,操作处于采出状态;当控制器电路断开时,电磁线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处于回流状态。此回流分配器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

3、测控系统

在本实验中,利用人工智能仪表分别测定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身伴热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全塔压降、加热电压、进料温度及回流比等参数,该系统的引入,不仅使实验跟更为简便、快捷,又可实现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

4、物料浓度分析

本实验所用的体系为乙醇—正丙醇,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精度稍低;若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可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浓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以乙醇计)的关系如下。

.=60.8238—44.0529nD式中。——料液的质量分数;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数据为由实验测得)。

四、操作要点

①对照流程图,先熟悉精馏过程中的流程,并搞清仪表上的按钮与各仪表相对应的设备与测控点。

②全回流操作时,在原料贮罐中配置乙醇含量20%~25%(摩尔分数)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启动进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面达250~300mm。

③启动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观察塔釜、塔身t、塔顶温度及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观察视镜),发现塔板上有料液时,打开塔顶冷凝器的水控制阀。

④测定全回流情况下的单板效率及全塔效率,在一定的回流量下,全回流一段时间,待该塔操作参数稳定后,即可在塔顶、塔釜及相邻两块塔板上取样,用阿贝折光仪进行分析,测取数据(重复2~3次),并记录各操作参数。

⑤实验完毕后,停止加料,关闭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待一段时间后(视镜内无料液时),切断塔顶冷凝器及釜液冷却器的供水,切断电源,清理现场。

五、报告要求

①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②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③结合精馏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

①塔顶:nD1=1.3597,nD2=1.3599;塔釜:nD1=1.3778,nD2=1.3779

nD1=1.3658,nD2=1.3658;nD1=1.3678,nD2=1.3681。

②第四块板:第五块板:

(2)数据处理

①由附录查得101.325kPa下乙醇—正丙醇t—x—y关系:

表1:乙醇—正丙醇平衡数据(p=101.325kPa)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液相组成x气相组成y沸点/℃ 0 、0.126 、0.188 、0.210 、0.358 、0.461 、0.546、 0.600 、0.663 、0.844 、1.0

0 、0.240 、0.318 、0.339、 0.550、 0.650、 0.711、 0.760、 0.799 、0.914、 1.0

97.16 、93.85 、92.66 、91.60 、88.32 、86.25、 84.98 、84.13、 83.06、 80.59、 78.38

乙醇沸点:78.38℃,丙醇沸点:97.16℃。纯溶质(溶剂)折光率原始数据

纯物质冰乙醇正丙醇

折光率

1.3581 、1.3579 、1.3809、 1.3805

均值1.3580 、1.3807

回归方程:

由质量分数m=A—BnD代入m1=1 nD1=1.3580与m2=0 nD2=1.3807得=60.8238—44.0529nD ① ②原始数据处理:

表2:原始数据处理

名称

塔顶塔釜第4块板第5块板

折光率nD

1.3597 、1.3778 、1.3658 、1.3678

折光率nD

1.3599 、1.3779 、1.3658、 1.3681

平均折光率nD质量分数ω摩尔分数x

1.3598 、1.37785 、1.3658 、1.36795

0.9207、 0.1255 、0.6563、 0.5616

0.9380 、0.1577 、0.7136、 0.6256

以塔顶数据为例进行数据处理:

DnD1.nD2

1.3597.1.3599

1.3598

将平均折光率带入①式

60.8238.44.0529nD.60.8238.44.0529.1.3598.0.9207

0.9207

x...0.9380

1—0.92071—0.9207

乙醇。正丙醇4660

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板数。

乙醇

参见乙醇—丙醇平衡数据作出乙醇—正丙醇平衡线,全回流条件下操作线方程为y=x,具体作图如下所示(塔顶组成,塔釜组成):

图2:乙醇—正丙醇平衡线与操作线图

④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由图解法可知,理论塔板数为6。2块(包含塔釜),故全塔效率为E。

第5块板的入板液相浓度x4=0。7136,出板组成x5=0。6256

由y5=x4=0。7136查图2中乙醇和正丙醇相平衡图,得x5=0。5490N6。2.100%。。100%。77。5%N总8

则第5块板单板效率Em1,5。

0。7136。0。6256

。100%。53。46%

0。7136。0。5490

七、误差分析及结果讨论

1。误差分析:

(1)实验过程误差:测定折光率时溶质组分有所挥发造成数据误差

(2)数据处理误差:使用手绘作图法求取理论塔板数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尤其是在求取x5=0。5490时,直接在图上寻找对应点,误差较大。

(3)折光仪和精馏塔自身存在的系统误差。

2。结果讨论:

此次实验测得的全塔效率为77。5%,单板效率为53。46%,全回流操作稳定,全塔效率和塔板效率较为合理。

八、思考题

1。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点,在生产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

答:a、冷凝后的液体全部回流至塔内,这称作全回流。简单来说,就是塔顶蒸汽冷凝后全部又回到了塔中继续精馏。

b、D=0,实际生产是没有意义的,但一般生产之前精馏塔都要进行全回流操作,因为刚开始精馏时,塔顶的产品还不合格,而且让气液充分接触,使精馏塔尽快稳定、平衡。

U2

Qq。r R c、要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气液负荷,利用公式,其中塔釜的加热电压和电阻已知,查出相变焓,则可以求出汽化量q,则有在全回流下L=V=q。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4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目的要求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二、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如菠菜、小叶黄杨),显微镜,双面刀片(两个,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横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块木板。

三、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四、画图。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其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要画出轮廓就可以。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5

带传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滑动率和传动效率,绘制T2滑动曲线及T2效率曲线

2、测定带传动的滑动功率。

3、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二、设备和原理

(一) 实验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

1、直流电机功率:2台×50W

2、主动电机调速范围:500~20xx转分

3、额定转矩:T=024N. M=2450gcm

4、实验台尺寸:长×宽×高=600×280×300

5、电源:220V交流

(二)实验设备的结构特点

1、机械结构

本实验的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14-1所示。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动机。

对原动机,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

图14-1 实验台机械结构

1、从动直流电机

2、从动带轮

3、传动带

4、主动直流电机

5、主动带轮

6、牵引绳

7、滑轮

8、砝码

9、拉簧

10、浮动支座

11、固定支座

12、底座

13、拉力传感器

对发动机,每按一下“加载”按键,及并上一个负载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两台电机均为悬挂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T1(主动电机力矩)、T2(从动电机力矩)迫使拉钩作用于拉力传感器(序号13),传感器输出的电讯号正比于T1、T2,因而可以作为测定T1、T2的原始讯号。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滚动滑槽),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砝码大小,即可准确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动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环形槽(本图未表示)中,由此可获得必需的转速讯号。

三、实验步骤

1、不同型号传动带需在不同预拉力F0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也可对同一型号传动带,采用不同预拉力,试验不同预拉力对传动性能的影响。为了改变预拉力F0,如图14-1所示,只需改变砝码8的大小。

2、接通电源

在接通电源前首先将电机调速旋钮逆时针转至“最低速”(0 速)位置,揿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按一下“清零”键,将调速旋钮时针相向“高速”方向旋转,电机由起动,逐渐增速,同时观察实验台面板上主动论转速显示屏上的转速数,其上的数字即为当时的电机转速。当主电机转速达到预定转速(本实验建议预定转速为1800转分左右)时,停止转速调节。此时从动电机转速也将稳定的显示在显示屏上。

3、转矩零点及放大倍数调整

在空载状态下调整机台背面(参见图14-2)调零电位器,使被动 转矩显示(参见图14-4)上的转矩数0~0030NM,主动轮在0050~ 0090NM。

待调零稳定后(一般在转动调零电位器后,显示器跳动2~3次 即可达到稳定值)按加载键一次,最左地1个加载指示灯亮,待主、 被动轮转速及转矩显示稳定后,调节主动轮放大倍数电位器,使主动 轮转矩增量略大于被动轮转矩增量(一般出厂时已调好)。显示稳定 后按清零键,在进行调零。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完成转矩零点数放大 倍数调整。

4、加载

在空载时,记录主、被动轮转矩与转速。按“加载”键一次,第 一加载指示灯高,待显示基本稳定后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转速值。再按“加载”键一次,第二个加载指示灯亮,待显示稳定后再次 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转速。第三次按“加载”键,三个加载指示灯亮,记录下主、被动轮的 转距、转速。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7个加载指示灯亮,记录下八组数据。根据这八组数据便可作出带传动滑动曲线-T2及效率曲线-T2。

在记录下各组数据后应及时按“清零”键。显示灯泡全部熄灭,机构处于空载状态,关电源前,应将电机调速至零,然后再关闭电源。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1. 实验数据

2. 滑动率曲线

五、结果分析

随着负载的增大,主轴转速逐渐降低,滑擦率逐渐增大,工作效率先有突变,后逐渐减小。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从动轮的实测转速会比计算转速略小?

答:由于带的弹性变形,引起带与带轮之间的微量弹性滑移,将使从动轮转速小于计算转速,这种现象即所谓的弹性滑动。

2、 打滑与弹性滑动有何区别?产生的原因?

答:

(1) 现象区别:弹性滑动是带传动的固有特性,是不可避免的。打滑是一种失效形式,

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我们必须避免;打滑发生在小带轮的全部包角内,而弹性滑动只发生在离开主、从动轮前的一段弧(即滑动弧)上;打滑有过载保护的作用,但会加剧带的磨损,而弹性滑动会影响传动精度。

(2) 产生的原因:弹性滑动是由带的拉力差引起的,带的拉力差就越大,就导致弹性滑

动区增大,滑动现象越明显;打滑是过载引起的,当载荷过大,带和轮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带拉力时就会出现打滑。

3、 影响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预紧力:预紧力越大,传动能力越强,但应适度,以避免过大拉应力;

(2)包角:包角越大越好,一般不小于120度;

(3)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越大越好。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6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图2-1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半桥>全桥,有理论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有电桥电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的灵敏度等于半桥的两倍,单臂的四倍,而非线性度我们也可以得到单臂最差,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大,而半桥、全桥由于有和差存在,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略去。所以非线性度相对来说较好。

d、分析什么因素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怎么消除,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于传感器的精度以及测量时的误差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精度,同时减少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通过全桥连接来减小,同时注意零点的设置,来消除非线性误差。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可通过选取适当的电桥电路来改变,比如原来是半桥的改为全桥则可以增加输出灵敏度。 四、思考题

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2)邻边。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2)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 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

4,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不需要,只需如图中右图即可。

2、差动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3) 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方法。 (4) 了解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 二、实验数据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特性曲线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由实验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微头右移与左移的特性曲线。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7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

(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

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

(1)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sp、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

(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

(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

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

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

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

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

(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四、实验后的经验教训总结。

生理学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

(一)一般要求

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填全各栏目,并标明学号或组号,“日期”一栏填做实验日期,写报告日期可标于文末。“指导教师”一栏不写,系留阅报告人签名用。报告要求格式标准、卷面整洁、图表准确、字迹端正、简明精练,按时上交。写报告不得使用圆珠笔,绘图宜用铅笔。注意文字规范,语句通顺,不用自造的不规范的简化字、代号。

(二)基本格式与写法

生理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方法(如神经-肌肉标本制备),有的侧重于现象观察(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有的侧重于结果及分析(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多数则兼而有之。应根据实验类型,选用合适的报告格式及详略安排各栏目。

实验报告大体上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一般实验报告式,另一种是仿学术论文式,其对应关系如下表。一般认为操作类宜选用前者,而侧重结果的实验后者更适用。

表4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般实验报告式仿学术论文式

题目(内容)题目

目的原理引言(导言)

实验对象与用品材料与方法

方法步骤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讨论讨论与结论(语)

(结论或结语)

注意事项原始记录附录(含原始记录,公式

实验分工体会与建议推导,参考文献,致谢等)

(三)注意事项

写报告应以事实为根据,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述,忌抄书,不许修改、编造数据。实验方法与步骤可视重要否而详略,但报告应独立成章,不可用“见书第页”字样而省略。有的实验报告中,结果、分析甚至实验项目可以列表表达。“讨论”是一篇报告的核心,应紧扣结果联系相关理论进行,忌就事论事或离题万里;结果也不可轻易推断或引申。“结果与分析”一栏可在实验小组内讨论,必要时也可以参考其他组数据(需注明),但报告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禁止互相抄袭。

科技实验报告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3.没有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转动”一语,应用专用术语“搅拌”较好,既可使文字简洁明白,又合乎实验的情况。

4.外文、符号、公式不准确,没有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熟悉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略)

【实验器材和装置】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装置(略)

【实验步骤】

1.按图示连接电路。

2.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铜片,改变加在r两端的电压,将电流表、电压表所测得的电流强度。电压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变定值电阻凡同时调节变阻器,使加在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将电阻r的数值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二。

4.通过实验分析:当r一定时,i和v的关系及v一定时,i与r的关系。

表一

r(欧姆)=4ωv(伏特)0.4v0.8v1.2v

i(安培)0.1a0.2a0.3a

表二

v(伏特)=0.6vr(欧姆)1ω2ω4ω

i(安培)0.6a0.3a0.15a

【实验记录】

1.调节滑动变阻器矿,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也增大到几倍。这表明,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同这段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

2.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矿,保持r的电压不变,可以看出,定值电阻r的数值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就缩小到几分之一。这表明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小结】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跟这段导体两端电压v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v/r。

心理学实验报告

彩色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1.教学目的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

2.实验程序

2.1准备工作。

2.1.1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红、黄、蓝、绿)、单眼罩。把视野图纸放在视野计视野计上相应的地方,学习在图纸上作记录的方法。记录时与被试反应的左右、上下方位相反。

2.1.2被试用右眼罩招右眼遮起来(只测左眼),把下巴放在支架上,调好距离。眼睛与支架靠近后,保持头部位置不变。被试用左眼注视正前方的白光点。要求被试发现视野中彩色出现或消失就报告,被试视线要始终注视视野弧正中的白点,要求只用眼睛的余光去看彩色光点是否出现或消失。

2.1.3测定过程中,视野弧的位置可分别为900、450、1350和1800等不同角度。

2.2正式实验。

2.2.I主试将视野计弧轨故到水平位置上.把一个红色刺激点投在弧轨右边靠近注视点处,

主试将红色刺激由内慢慢向外移动,直到被试看不到红色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位置记下来,然后主试再把红色刺激从员外例向注视点移动到被试刚刚看到红色为止,记下刺激所在位置的角

度,取两次的平均致,在视野图纸上图点。还有一点应注意,当进行右边实验时红色刺激由内向

外或由外向内时,会出现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位置就是盲点的位

置,将盲点位置也记录在图纸上。

2.2.2再把视野弧轨放到下列位置测定红色视野的范围:900、450、1350(与水平交角)以及

其他不同角度。

2.2.3按上述测红色视野的程序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助视野范围。

2.2.4每个颜色做完一种角度位置后休息2分钟,注意每次休息后头部的位置要前后不变。

3.结果

把各彩色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画在一个图纸上。

4.讨论

4.1各种彩色视野大小次序如何排列?盲点在视野及视网上的位置及大小。

4.2彩色在视野消失前有何变化?

4.3彩色视野是否固定不变?它依哪些条件而变化?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1(1)向容器内通风(2)使用催化剂减缓反应速率

2(1)反应容器的选择(2)反应容器的气密性

二选择其他实验方法例如在大烧杯的竖向不同高度分别放两支点燃的蜡烛(烧杯口不封闭),向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下面一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三1瓶内还有其他气体,不能够充分体现出试验结论

2让二氧化碳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反映后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若是有蓝色沉淀,则不反映,若是有气体生成则反应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8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单摆实验报告五

预习报告:

1.试验目的。(这个大学物理试验书上抄,哪个试验就抄哪个)。

2.实验仪器。照着书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抄书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试验数据。做完试验后的记录。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EG:表1.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随便写点。

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方法同上。

2.试验原理。把书上的归纳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纸。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

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书上有模板。照着做。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书上有。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

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

5.讨论。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实验报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议你找你们学长学姐借他们当年的实验报告。还有,如果试验数据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坏值,什么都别想,直接当没有那个数据过,仿着其他的数据写一个。

不知道。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总而言之,第一个实验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从中总结了实验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实验前做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说,上网做提前预习、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弄懂实验原理等。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仪器的使用也熟悉多了,实验仪器的读数也更加精确了,仪器的调节也更加的符合实验的要求。就拿夫-赫实验/双光栅微振实验来说,我能够熟练调节ZKY-FH-2智能夫兰克―赫兹实验仪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测得所需的实验数据,并且在实验后顺利地处理了数据和精确地画出了实验所要求的实验曲线。在实验后也做了很好的总结和个人体会,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列表法、图解法、函数表示法等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和独立设计实验以及创造性地改进实验的能力等等。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做实验时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首先,做实验要用科学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实验,认真提前预习,做好实验预习报告;

第二,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预习指导和讲解,把老师特别提醒会出错的地方写下来,做实验时切勿出错;

第三,做实验时按步骤进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太心急。并且一些小节之处要特别小心,若不会,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一下,把问题解决。第四,实验后数据处理一定要独立完成,莫抄其他同学的,否则,做实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总而言之,大学物理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依赖于物理实验,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是由物理实验予以确立的;其次,已有的物理定律、物理假说、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如果正确就予以确定,如果不正确就予以否定,如果不完全正确就予以修正。例如,爱因斯坦通过分析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量子;伽利略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有四个卫星后,否定了地心说;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光的波动假说的正确性。可以说,物理学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实验。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将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来讲,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大学物理理论课不能做到,也不能取代的。

单摆实验报告六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但质疑的声音也逐渐传来: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劳民伤财呢?

时至今日,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纷纷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外大空,而太空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gps导航系统便离不开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技术在开发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资源以获取、传输和转发信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没有稳固的国防,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

没有今天的投入就不会有我们明天的辉煌。航天事业的进步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航天科技的应用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29

一、实训目的:

1、巩固所学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应用及加强对电路图的分析及理解能力

2、培养一定的自学、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简单数字系统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二、实训内容:

依据简单数字系统设计和制作数字电子钟

三、实训要求:

1、充分理解电路原理图

2、元器件的识别及参数选择3、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4、

四、元器件选择:

五、原理框图及成品图:

六、实训步骤:

1、实训准备。学习数字电子钟的原理图及设计原理、了解所需元器件及其参数和数字电子钟的调试方法。

2、实训操作。发放电路板及元器件,发放元器件以焊完一个发一个的原则,以防大家的错焊漏焊。

3、选择和测试元器件,用“万用表”测试元器件质量的好坏。

4、装配元件。把元器件按接线图正确地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

5、调试产品的技术指标。按电路原理测试各点的工作电压,以判断其工作是否正常。

6、若组装出的产品有故障,依据所学知识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排除产品的故障。

7、对成品的进一步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焊点的饱满度、光泽度及产品的可操作性等。

七、实训感想:

通过这次对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们了解了数字钟的原理和设计理念。要制作一个电子产品一定要严格按照电路原理图设计,而且最后的成品不一定与想象的完全一样,因为在实际焊接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细心焊接这样做出来的成品才比较美观。设计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积极的去解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他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亲自动手焊接,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动手能力的提高,细心与耐心的培养,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是我们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最大的收获。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30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31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龚婕)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

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关于实验的报告 篇32

一、实验课时和类型:

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性

二、实验目的:

认识和理解CorelDraw专业绘图工具软件,了解其基本功能,掌握CorelDraw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运用CorelDraw绘制一幅专题地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部分技术性强的矢量符号的绘制方法。同时,充分认识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CAC)所必须包含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构成。

三、适用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测绘工程专业。

四、采用教材:

教材:《计算机地图制图》艾自兴,龙毅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地图学》 祝国瑞 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五、仪器与工具:

P3以上配置计算机;

CorelDraw软件。

六、实验原理与内容:

试验原理:本次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主要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亲身验证的方式进行。

主要内容:

1.介绍CorelDraw专业绘图软件的基本情况、特点、适用性等问题;

2.介绍CorelDraw软件的基本功能,引申地图制图系统的基本构成;

3 以一幅扫描地图为例,讲解地图扫描数字化的过程和内容;

4.讲解在CorelDraw软件中各种符号的制作方法;

5.学生上机验证和体会所讲内容,加强理解。

七、注意事项

1.每一种绘制技巧要通过实践掌握。

2. 在掌握局部功能的同时,注意从宏观上理解地图制图系统的构成。

3.实验中注意总结,联系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八、问题讨论

1.考虑一般地图制图系统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完整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硬件,软件,地图数据和制图人员。其中硬件和软件使系统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设备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计算机软件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运行时所必需的各种程序。包括:①计算机系统软件;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支撑软件。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或地理信息系统实用软件程序,以完成空间数据的输入、存储、转换、输出及其用户接口功能等③应用程序。这是根据专题分析模型编制的特定应用任务的程序,是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扩充和延伸。空间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分析加工的对象,是地理信息系统表达现实世界的经过抽象的实质性内容。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空间位置坐标数据,地理实体之间空间拓扑关系以及相应于空间位置的属性数据。通常,它们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存放在空间数据库中,空间数据来源比较复杂,随着研究对象不同,范围不同,类型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空间数据结构和编码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仅有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据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要有系统的使用管理人员。其中包括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高级应用人才;具有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软件应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硬软件维护人才。

2.CorelDraw软件与你所接触的其它制图或GIS软件有什么不同?

CorelDraw具有强大的平面设计功能,而且还提供了3D效果设计,自推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美术人员和平面设计人员的欢迎。鉴于其功能完善,操作设计简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地图的便会工作之中。它的主要特点有:

(1)灵活的位图图象导入功能。

(2)强大的图层和对象管理功能。

(3)强大的绘线功能。

(4)强大的节点编辑功能。

(5)强大的面填充功能。

(6)丰富的文字注记和编辑功能。

(7)丰富的图形和文字效果功能。

(8)方便的图例符号建库和调用功能。

(9)图形文件数据量小。

(10)可以输出众多格式的图形图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