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实习心得体会 >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合集12篇】正文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合集12篇】》

时间: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精选12篇)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1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xx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2

1、实习时间

20xx年10月22日, 上午8:00——12:00;下午2:30——17:00.

2、实习地点

神华宁煤集团教育培训中心

3、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认识实习,让同学们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机、运输顺槽、掘进机、中央变电所矿山供电系统及其通风系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明白其简单的工作原理。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机械工作联系起来。进而使同学们对采矿工作有新的认识。

4、实习内容

(1)运输巷道内的布置:巷道顶部有锚杆和金属网固定,在巷道的旁边有进水管路排水管路及其消防管道。行人侧宽度约为700mm非行人侧宽度约为500mm。

工作流程:从工作面采下的煤经刮板输送机到破碎机,经破碎机破碎运输到转载机,经转载机将煤送往皮带运输运往地面煤仓。

皮带运输包括:卸载部,驱动部,储带箱,张紧部,绞车、机尾部。

保护设施有:满仓保护,拉线保护,跑偏保护,温度保护烟雾保护,速度保护,等。

(2)液压支架

支架型号:zzp4200/17/35 z—支架,z—支撑,p—铺网, 4200—能承受的载荷,17—最小高度, 35—最大高度

乳化泵型号:wrb200/31.5 w—卧式,r—乳化,b—泵, 200—每分钟流量,31.5—mpa

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组成:工作面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过度支架—端头支架—液压支架—破碎机—桥式转载机

液压支架结构部件:顶梁、底座、掩护梁、连杆、前梁、伸缩梁、推移箱、推移千斤、调顶千斤、插动回路浮动活塞、液压锁、喷雾装置等

工作面保证三直原则:支架摆放直、刮板输送机直、采煤工作面直

工作原理:液压支架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升、降、推、移四个基本动作,这些动作是利用泵站供给的高压乳化液通过工作性质不同的几个液压缸来完成的。

支架和输送机的前移,都是由底座上的推移千斤顶来完成。当需要支架前移时,先降柱卸载,然后高压液进入推移千斤顶对活塞杆腔,另一腔回液,以输送机为支点,缸体前移,把整个支架拉向煤壁;当需要推输送机时,支架支撑顶板后,高压液进入推移千斤顶的活塞腔,另一腔回液,以支架为支点,使活塞杆伸出,把输送机推向煤壁。

当需要支架上升支护顶板时,高压乳化液进入立柱的活塞腔,另一腔回液,推动活塞上升,使与活塞杆相连接的顶梁紧紧接触顶板。

当需要降柱时,高压液进入立柱的活塞杆腔,另一腔回液,迫使活塞杆下降,于是顶梁脱离顶板。

(3)割煤机

1.型号:mg300/700-awd1

2.组成:截割部,牵引部,电气控制箱,附属装置 截割部:摇臂、行星减速箱、螺旋筒等 牵引部:减速箱、行走机构、高压箱

电气控制箱:主电动机和副电动机、电磁阀箱、隔离开关、监控设备。

附属装置:底托架、喷雾装置、电缆水管拖移、紧链装置、摇臂调高装置、防滑装置等组成。

3.工作原理:以螺旋滚筒作为工作机械的采煤机械,当滚筒旋转并载入煤壁时利用安装在滚筒上的载齿将煤破碎,并通过滚筒上的螺旋叶片将破碎下来的煤装入刮板输送机。

(4)联络巷

实习的第一项内容是掘进机,在通往掘进机的巷道,首先看到的是通风系统,风机与隔爆开关分别布置于巷道两侧,为巷道及采掘工作面提供新鲜风流,紧接着就是风门,为让巷道的风流不至于短路,巷道都设有两道风门,其中一道打开时另外一道就会关闭;其次是巷道的支护,我们可以看到锚杆与金属网混合支护,巷道成梯形状,巷道顶板设有防爆水槽,用来防爆、降尘、灭火;最后是掘进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庞大的机器,其构造大致分为切割部、铲板、小溜子、操作台、泵箱、接线组、左右履带,掘出的煤用皮带运往地面。 掘进机型号:kbz200/1140(660)(a)

组成:截割机构、装载机构、运输机构,行走机构。其他辅助系统有:电控系统、液压系统、水过滤循环系统、以及部分辅助系统。

风门分类:按用途分为永久性风门、临时性风门以及带调风窗用来调节风量的调节风门。

作用:风门是用以在需要通车和行人的巷道隔断风流或调节风量的设施。其煤矿风门常常成对出现,一个风门开则另一个必须关的原则。

隔爆水槽:矿用隔爆水袋是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引起煤尘爆炸时来稀释部分煤尘的。以减轻煤尘爆炸对矿井的危害。

(5)矿山供电系统

电力是现代化矿山企业生产的主要能源,现代的煤矿生产机械无不以电能作为直接或间接的动力,矿山的照明、通讯和信号也都使用电能,因此,矿山供电的可靠性、供电的安全性、供电质量的好与坏、供电的经济性等都对矿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矿山供电系统分为井上供电系统与井下供电系统两部分。其中井上供电系统包括地面变电所和高、低压配电网。地面变电所有两回路电源进线,任一回路因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仍能担负矿井的全部负荷,以保证可靠供电。井下供电系统由两回路或更多高压电缆供电,并引自地面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能担负全部负荷。

(6)操作演示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实习,为了更深入的让同学们了解井巷中的运行情况,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部分同学操作了掘进机、液

压支架以及采煤机,将采煤及运输的各个动态情况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从静态的讲解到动态的运行了解到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本知识。

5、收获与体会

理论终归要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次的实习正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更能理解的到位。

说到收获,本次实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们较系统的把煤矿的生产流程了解了,巷道建设,通风,供电,掘进以及运输等。在我们的大脑里初步的印下煤矿的整体轮廓,对于煤矿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又大一刚到校的一问三不知到现在的有所了解的过度,现在在我们的思想中已不再是单单的挖煤了,而是对于整体煤矿开采的规划管理层面。要说一个煤矿是怎样运行的,这可不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在安全的同时完成一定的产量,甚至超额完成。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就要说到效率的问题了,一个产业规划完整与否,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率的高低。通过本次实习,深切地认识到我们已不再是仅仅的纸上谈兵,而是要实地指导生产,为企业赢取最大的效益。

煤是工业的粮食,一点都不为夸谈。矿工们的工作生活我们可以想象,作为新世纪的知识分子,我们更应该发扬劳苦大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理论课程上我们应该认真刻苦,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为劳苦大众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工作环境。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3

为了更好的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地质实习——莲花山实地地质勘察。

广州番禺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很多,其中莲花山上的古迹最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拥有国内罕见的、具有20xx多年历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采石场遗址,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省会华表”莲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莲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观音立像。

莲花山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其中的各种奇异石壁是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其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上午大概九点四十五我们到达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狮子洋西岸制高点的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沿途风景不错。我们的车停在了山顶,在山顶小休息了一下就跟着老师去参观踏勘莲花山的地质地貌了。

我们首先来到望海观音处。望海观音背靠山,面向着大海,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

在望海观音前,有个很长的石阶梯。它是由花岗岩铺设而成的。花岗岩为全晶质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和正长石为主,其次为黑云母、角闪石等其它矿物。花岗岩质地均匀,坚固,耐寒耐风化、颜色美观,是良好的建筑装饰材料。

我们沿着石阶往下走,就来到了狮子岩(图1)处。狮子岩其外形像一狮子头,故此得名。在很久以前,由于岩石不断的受到海水波浪的撞击和冲刷作用,还有受到海水侵蚀作用,从而使岩石形成海蚀蘑菇地貌。岩石的岩性为沉积岩的粉砂岩。粉砂岩是指颗粒直径为0.05-0.005mm的粉粒含量超过50%的碎屑岩。其具有粉砂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其主要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和白云母:胶结物以钙质、铁质为主。其结构较疏松,强度较小,稳定性不高。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4

一、实训目的:

这次生产实习是为毕业前的顶岗生产实习的一个铺垫,也无疑是对我们课程上理论知识的一次实际训练。这次亲临矿井的机会来之 不易啊,因此倍感珍惜这次校园的实习!

我们机电班已学完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实训,本次实习为矿井安全生产实习。

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

1、验证、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 2、熟悉矿井开拓开采系统和生产系统;

3、参加采煤工作面劳动,掌握各工种的进行方式和配合方式,熟悉操作基本技能;

4、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

我深知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但从未置身面对过它。心里有一丝的喜悦也有几分担忧。现在国家的矿难事故层出不穷,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煤矿都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没有好的煤矿吗?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班全体同学来到安全与环境工程系实训基地实习,希望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找到更多的答案,希望从中学到我们祖国煤矿将来的出路问题。我们先后去主楼和基地实习,矿上参观由矿方组织的各项活动很多,包括听理论、地面生产系统设施参观、安全报告、地面运输系统参观、地面变电所、绞车房和主要通风机的参观等。

在理论课上老师重点讲了瓦斯,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 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 0.716kg,所以,它常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瓦斯的燃烧、爆炸性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他是我们初步认识了矿井地面设施及其各设备之间的关系.

参观和听专业老师讲完理论课后,我们来到更衣室,换完衣服后,闫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专业基地。我们严格遵守矿井有关规章制度及安全作业规程,尊重一切指导老师,虚心 学习,认真提问,不怕脏,不怕累,常动脑,大家一切行动听指挥,团结互助,密切协作,保障了实践锻炼的安全顺利进行。

在这所有的活动中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我们最担忧而又是最渴望的井下参观实习,经过煤矿领导下井前的精心部署,我们班将近 30 名同学下井体验生活。在巷道里,通风气流从耳边呼啸而过,脚下不时有湿滑的水坑,加上靴子并不合脚,行走时就更显吃力了,刚下井那陌生和新奇的感觉不到半小时就发生180度大转弯。不论走多远,两旁的墙壁和脚边的铁轨不知伸到何处,好像看不到尽头。也不知在指导老师的身后走了多久,又绕过了几个风门,我们来到了皮带大巷,整个运输巷道都是用钢筋网扎的结结实实,煤炭随着皮带的旋转不断地运输到煤仓。随后我又到了想、井下的中央变电所和水泵房,那里好像是深山老林似的神秘,两道防护门并有专人看管,真让人猜想不透啊!由于煤矿正在处于建设期间,设备还不太完善,我们到采煤工作面和掘进 工作面参观,在那里才是煤矿井下最艰苦的场所。我留下了遗憾,怀着憧憬,我们离开了。我又看到了那久违的阳光,此时 心中的愉快之情溢于言表。回想起刚刚度过的1个多小时,下井的整体过程虽谈不上惊天动地,但在井下的艰难情景已经在我脑海中铭记终生。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实践,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 识,为以后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 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实训心得与体会:

刚开始同学们在建元煤矿实习第一个体会到的就是一个字——“累”,但后来慢慢的习惯下来,因为同学长期身处校园,没有经历过很大风吹雨打,更没有经历过什么艰苦磨难。可以说大部分同学一直以来在保护伞下走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实习生活可以给这些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做为煤矿企业承担着为国家生产建设提供能源和化工材料的重任,作为工作在生产一线的煤矿工人他们的工作强度是十分大的。老师告诉我们有38制和46制两种工作方式,劳动强度挺大,每间工作房子都有床可供休息。

在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总的说来,很有收获。我学习到了从课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见到了一些不曾遇到的场面,也感触良多,丰富了自己的视野。这次实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总之,本次实习,使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同时,实践中有给了我们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通过学习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从而为将来做一名合格的煤矿工人做扎实的准备!

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不能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磨掉我们弥足珍贵的品质,包括我们的善良、正直、虚心和刻苦耐劳等等,这些品质将是我们未来立足社会和在群体中脱颖而出的基石和筹码!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实习就结束了。回顾实习生活,感触很深,收获颇多。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 在此感谢闫老师和各指导老师对我们的培养与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您们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也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的艰难和坚定。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5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洞山,罗山,茅仙洞和凤阳韭山洞进行地质实习。目的是让我们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的影响得到初步的理解。我和马纪伦,陈亮,陈文亮,任扬扬一组

路线一 洞山

实习内容:

1.观察洞山地区的岩石、地层和古生物,了解其沉积环境;

2.练习罗盘的使用,测量岩层产状;

3.了解洞山地区的构造特征。

7月8日,我们的第一站是淮南洞山。洞山游园是舜耕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贤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山脉横亘在市区,东西走向

早上8点,我们就在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门口集合。老师简单的交代了一下今天的实习路线和目的,并且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罗盘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罗盘有两套测量系统,其中5、6、7为垂直测量系统,用于岩石倾角,山坡

坡角等。其余全为水平测量系统,用于水平方向的定向、定位测量。

罗盘使用前,首先要校正磁偏角,否则在工作中要出大问题。

淮南地区磁偏角为偏西4°。校正时可以用罗盘配备小钥匙或刀片,旋转罗盘外壳合页旁的手动螺旋,让水平刻度盘逆时针旋转4°,即以356°对准刻度盘上方正北标志点即可定向要确定自己所在位置位于已知标志物(树、房屋、山顶等)的什么方向时,具体操作如下:1)手持罗盘至腰部,打开并将瞄准砚板大致对准标志物;2)将罗盘保持水平;3)活动反光镜,让标志物影像出现在反光镜中;4)上下活动瞄准砚板,使之也出现在反光镜中;5)在保持罗盘水平的情况下,转动罗盘,使标志物、砚板和反光镜中线位于一条直线;6)读南针(缠有铜丝者)所指度数,就是所在地方位。

若测量标志物在自己所在点的方位时,只要读北针数据就行了。

方位的计量数据来自地理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几何坐标系明显不同,它以纵轴正北方向为0°,顺时针方向计量,东为90°,南180°,西270°。依次可划分为北东(NE)、东南(ES)、南西(SW)、西北(WN)四个象限。二者可以换算。例如E30°S,读作“东偏南30°”,实际为120°方向;260°可以标志为W10°S。学习者可自己画图并练习换算,以熟悉地理坐标系。

定位某些重要的观察点,除了地质内容的观察和描述,还要记下它们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定位测量。具体方法是:选择两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标志,利用前面定向的测量方法确定观察点在标志物的方位,记录在笔记本上。如带有地形图,选出地形图上标记的实际标志物,二个、三个均可。取得数据后作图:⑴以标志物为原点,建立地理坐标系,其方向应与地形图一致;⑵将测量的方位数据分别用直线表示出来;⑶两条直线交会处应是观察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如果测了三个数据,三条直线交成一点,说明测量数据是准确的,如若交成三角形,说明测量有误差,三角形大小意味着误差大小。观察点应位于三角形中心。误差过大时,须重测。

岩层产状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

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

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

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

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帖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

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记录形式如下:如记做90°∠45°,其中90°为倾向,∠45°为倾角。在平面地质图上标记为┰45°,其中长线为走向,短线为倾向,45°为倾角。长、短线的方向参照地理坐标系作出。从中一眼即可看出:走向东西,倾向南。

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就出发了。从新建成的洞山隧道穿过,走了大概一个小时15分钟的路程,我们到了第一个观测点,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属于四顶山组。岩性特征:岩性以中—厚层含叠层石白云岩为主,自下而上可分三段。一段:灰白、粉红及粉灰色中厚—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含叠层石Inzeriashouxianensis,Boxoniacf.Melrosa,B.Songjiensis,Conophytonlijiadunensis,Gymnosolenf.,Jurusaniaf.等;二段:下部灰、灰黄色中厚含豆状燧石硅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底部夹石英砂岩透镜体,上部粉红、灰紫色薄层含泥质的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及钙质粉砂岩,含叠层石:Linellaf.及微古植物Laminaritesantiquissimus,Taeniatumsi-mp-lex,Leiopsophosphaerasp.等;三段:为浅灰、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及条带白云岩,含叠层石Gynaosolenf.,Tungussiaf.,Baicaliaf.等及微古植物Trematosphaeridiumcf.Holtedahlii,Polyporataobsoleta等。本组底部以灰白色含叠层石白云岩与下伏九里桥组分界,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上覆为下寒武统假整合覆盖。主要分布在安徽淮南、凤阳山区及霍丘一带。厚度变化在274—321m之间。

路线二罗山

实习内容:

1.观察舜耕山断层;

2.了解组成罗山山体的岩石和地层;

3.观察“淮南虫”的产出层位,认识叠层石,了解寒武纪前的生物特征;

4.观察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

5.认识岩石风化剖面,了解土壤的形成。

7月9日,我们按计划到了罗山。早上8点,大家在罗山油库门口集合。

在罗山南侧山余家村北小山岗上,有一个完整的风化剖面(图4—1),自上而下:

A.土壤层:灰褐色,植被茂盛,厚5—25cm。

B.淋滤层: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富含Fe3+,板结成块状,垂直

节理发育,厚10—50cm。

C.半风化层:土黄色,暗色矿物已风化,岩石结构尚保存,但已疏松。

D.基岩层:深灰色,为上太古界霍邱群角闪斜长片麻岩。

基岩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风化过程中在H2O、O2、CO2等作用下,矿物被分解,K+、Na+、Ca2+、Mg2+等被淋滤,Al3+、Fe3+不活跃组分残留原地,分别形成粘土矿物和氧化物。如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气

候带,粘土矿物、或图4—1山余家风化剖面

铁的氧化物会进一步被水解,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产,是提炼铝、铁等金属的重要原料。淮南地处温带,这种情况较难出现。

沉积岩除了粘土岩,其它岩类都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它们风化后,也会残余大量的粘土矿物。八公山、舜耕山的岩石缝隙中、凹地里都可以见到它们。

风化作用可以形成许多有用矿产,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土壤资源,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程。1cm厚的粘土层的形成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年,但一阵风,一场洪水就让它们消失。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的1/4,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荒漠化还在使它不断减少。究其原因,还是人类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所致。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已是刻不容缓,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何以为生?

地层中的古风化面常常当作不整合或假整合的标志,它们代表岩层由沉积转变为风化侵蚀的过程,造成了地层缺失和不连续,多被解释为地壳上升的结果。如淮南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之间的铝土岩和褐铁矿层,就是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整体上升,经历了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的长期侵蚀风化的产物,直到晚石炭世才开始接受沉积,形成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

路线四 茅仙洞——韭山洞

实习内容:

1.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2.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7月10日,由于今天的实习地点较远,我们在早上7点就集合出发了,乘车先到了凤台茅仙洞。目的是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白山头,目前已无法记录它的原始长度。一一九四年南宋时期,黄河在河南省原阳县决口,汹涌的洪水携带数以万亿吨的泥沙冲入淮河流域,淮河自江苏江阴以下的河道被淤平,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河”,只得借助洪泽湖汇入长江。演绎了一幕惨烈的“黄河夺淮”的历史。于是每每洪水肆虐,危害两岸百姓,成了有名的害河。解放后,人工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引淮入海,淮河才重新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区。在西部凤台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型。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茅仙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茅仙洞会慢慢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万年、几十万年以后,茅仙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如图4—3),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

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为细砂。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

上午十点,我们从茅仙洞出发,经过快4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凤阳韭山洞。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陆地上重要的地质营力,不断改变地表形态。其形成的岩溶洞穴、石林等亦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也会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岩溶陷落、滑坡、泥石流等。八十年代以来黄淮地区普遍发生的煤矿井筒破裂也和地下水有关,它们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韭山洞位于淮南市东南凤阳县宋集乡境内韭菜山。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据测算,此断层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

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溶洞全长近1500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峡谷幽深”等壮丽景观。洞穴延伸受岩层和节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瞬息万变,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让人浮想联翩。

进入洞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犹如到了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让人真切体验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将来,当我们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会继续,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地面塌陷,溶洞消失。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穴。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将山体夷平。

溶洞是人类最早的“家”,许多古人类化石就是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淮南地区山区多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如上窑东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规模都不小。这里紧靠淮河,有充足的水源,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中国古人类学者曾将其列为古人类化石发掘的重点地区,但无所获,这些珍贵的地质遗产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南方的溶洞一般以钟乳石为主,其特点可概括为娟秀、精巧、玲珑剔透。北方的溶洞则以石幔见长,具有宽阔、粗犷、险峻神奇等特点。韭山洞属典型的北方溶洞,以深、大、险、奇、古而著称。洞内景点绝大部分为石幔,辅之石笋、石柱、石钟乳,各呈其形,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越往前走,感觉湿度越大,溪水越多,快到出口处时,一段水路挡住了去路。原以为径直即可出洞,不曾想遇水而阻,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忽然柳暗花明,只见一叶小舟象箭似的驶了过来,我们乘上小船,船夫以手撑壁顶,逆水泛舟,行至数十米,露出光亮,靠岸之后,登上天洞,穿过石林,拾级而出洞口。

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却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野外实习。在实习中,同学们顶着烈日,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实习任务,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在蚀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对我们的家乡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谢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实习机会,也谢谢老师给我们做的详细的讲解。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6

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期间,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矗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实习单位领导及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

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只有两年,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矿工的不易,每一吨煤、没一米进尺里都有这些矿工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井下生产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煤矿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平煤的强大发展。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矿工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工。下面我就吧实习情况做以总结报告

一、实习单位简介:

平煤集团公司现有生产矿井14座,20xx年原煤产量2669万吨;选煤厂3座,精煤生产能力500万吨/年。公司资产总额114.7亿元,年销售收入76亿元,先后荣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煤炭行业质量信得过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等荣誉,在20xx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22位。企业设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矿山救护中心、国家a级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咨询中心。平煤集团以“以煤为主、相关多元化”为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逐步建成煤炭主业突出、煤电一体化、核心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成为国内重要的火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冶金用煤基地,步入全国企业百强行列。

二、生产知识-采煤机

参考采煤机课本15页:抄习题及答案2,什么是综合机械化采煤?它有什么特点?和3、5、7题及答案。

三、生产知识-综掘机械

课本14页:3、4题。190页1、37题202页1、2、题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经过实践烤炼的理论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实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成长的必修之路。然而,当你迈开了实践的第一步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这条路从来不会宽阔绵长、平平坦坦。这里的规则不容你随便打破,前行的方向也要自己把握;这里没有想像中的多姿多彩,也没有传说中的高深莫测;这里朴朴实实,却也暗藏波澜。这里才是知识的真正的源泉。我想,平职学院是一个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地带,它应当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生存的本领和技巧。大概正是基于此,学校才会安排我们进行社会实践。而作为一名刚刚井下生产的我,虽然尚不具备扎实的煤矿专业知识,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更多的局限于感性认识的阶段,但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我的的确确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为今后一步步走进社会打下了基矗。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7

今天梁老师在一号大教室为我们召开了工程地质实习的动员大会。他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本次实习的进度安排和任务。之后,我们观看了不良地质现象的相关影像

首先是地震。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内部岩体所受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而发生瞬间位移所形成的弹性波达到地表所引起的震动。地震多发生在板块边缘及大断裂带上,每年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死亡。地震往往发生的时间较短,破坏力较大,至今在临震预报上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在工程建筑中要考虑抗震设防的防灾减灾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减小地震的灾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后是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由于在地壳里的岩浆,其温度极高,又承受着地壳的巨大压力,所以一遇地壳较薄的地方或有裂隙,岩浆就猛烈地冲出地面。

火山爆发时,石块飞腾翻滚,它所喷出来的火山灰霎时间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目前,对于火山爆发我们还很难做到有效的预防。

最后我们观看了崩塌和滑坡的相关影像。崩塌是山区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它来势迅猛,常可摧毁路基、桥梁和工程建筑物等。因此我们要做好拦截防御措施,如修筑拦石墙、落石网、落石平台等。滑坡也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很大。我们要做好排水,修筑挡土墙等措施来防治滑坡。

看完这些影像后,让我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增进了工程地质的知识。

今天梁老师在一号大教室为我们讲述了地质图的阅读和工程勘察的相关讲座。其中在地质图的阅读中,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让我们认识了不同倾斜程度的岩层如水平、倾斜、直立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还有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在工程地质勘察的讲座中,梁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地质勘察的方法,勘察阶段的划分,勘探布置等。

由于老师的详细讲解,让我们对此次的工程地质实习充满了热情,我们也积极地查找相关实习资料,掌握实习任务所要求的,以求能够更加好地完成此次的工程地质实习。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8

8月16号傍晚,我们整班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前往松滋刘家场的客车。车子一路颠簸着跨过长江大桥,驶入松滋境内,望着窗外的山景,大家在车内唱起山歌、玩起了扑克牌,好不畅快。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抵达刘家场目的地——刘家场饭店,进入饭店,住宿环境让我们有点失望,但总体还算凑活,听学姐讲这里的伙食有点让人失望,见识之后觉得一般。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本来就是锻炼我们,不仅是知识上的,也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线从实习基地到水岩屋,老师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开始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复杂的形状测量出来,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状、高低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情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观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致,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观察点附近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观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9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洞山,罗山,茅仙洞和凤阳韭山洞进行地质实习。目的是让我们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的影响得到初步的理解。我和马纪伦,陈亮,陈文亮,任扬扬一组

路线一 洞山

实习内容:

1.观察洞山地区的岩石、地层和古生物,了解其沉积环境;

2.练习罗盘的使用,测量岩层产状;

3.了解洞山地区的构造特征。

7月8日,我们的第一站是淮南洞山。洞山游园是舜耕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贤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山脉横亘在市区,东西走向

早上8点,我们就在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门口集合。老师简单的交代了一下今天的实习路线和目的,并且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罗盘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罗盘有两套测量系统,其中5、6、7为垂直测量系统,用于岩石倾角,山坡

坡角等。其余全为水平测量系统,用于水平方向的定向、定位测量。

罗盘使用前,首先要校正磁偏角,否则在工作中要出大问题。

淮南地区磁偏角为偏西4°。校正时可以用罗盘配备小钥匙或刀片,旋转罗盘外壳合页旁的手动螺旋,让水平刻度盘逆时针旋转4°,即以356°对准刻度盘上方正北标志点即可定向要确定自己所在位置位于已知标志物(树、房屋、山顶等)的什么方向时,具体操作如下:1)手持罗盘至腰部,打开并将瞄准砚板大致对准标志物;2)将罗盘保持水平;3)活动反光镜,让标志物影像出现在反光镜中;4)上下活动瞄准砚板,使之也出现在反光镜中;5)在保持罗盘水平的情况下,转动罗盘,使标志物、砚板和反光镜中线位于一条直线;6)读南针(缠有铜丝者)所指度数,就是所在地方位。

若测量标志物在自己所在点的方位时,只要读北针数据就行了。

方位的计量数据来自地理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几何坐标系明显不同,它以纵轴正北方向为0°,顺时针方向计量,东为90°,南180°,西270°。依次可划分为北东(NE)、东南(ES)、南西(SW)、西北(WN)四个象限。二者可以换算。例如E30°S,读作“东偏南30°”,实际为120°方向;260°可以标志为W10°S。学习者可自己画图并练习换算,以熟悉地理坐标系。

定位某些重要的观察点,除了地质内容的观察和描述,还要记下它们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定位测量。具体方法是:选择两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标志,利用前面定向的测量方法确定观察点在标志物的方位,记录在笔记本上。如带有地形图,选出地形图上标记的实际标志物,二个、三个均可。取得数据后作图:⑴以标志物为原点,建立地理坐标系,其方向应与地形图一致;⑵将测量的方位数据分别用直线表示出来;⑶两条直线交会处应是观察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如果测了三个数据,三条直线交成一点,说明测量数据是准确的,如若交成三角形,说明测量有误差,三角形大小意味着误差大小。观察点应位于三角形中心。误差过大时,须重测。

岩层产状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

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

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

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

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帖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

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记录形式如下:如记做90°∠45°,其中90°为倾向,∠45°为倾角。在平面地质图上标记为┰45°,其中长线为走向,短线为倾向,45°为倾角。长、短线的方向参照地理坐标系作出。从中一眼即可看出:走向东西,倾向南。

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就出发了。从新建成的洞山隧道穿过,走了大概一个小时15分钟的路程,我们到了第一个观测点,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属于四顶山组。岩性特征:岩性以中—厚层含叠层石白云岩为主,自下而上可分三段。一段:灰白、粉红及粉灰色中厚—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含叠层石Inzeriashouxianensis,Boxoniacf.Melrosa,B.Songjiensis,Conophytonlijiadunensis,Gymnosolenf.,Jurusaniaf.等;二段:下部灰、灰黄色中厚含豆状燧石硅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底部夹石英砂岩透镜体,上部粉红、灰紫色薄层含泥质的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及钙质粉砂岩,含叠层石:Linellaf.及微古植物Laminaritesantiquissimus,Taeniatumsi-mp-lex,Leiopsophosphaerasp.等;三段:为浅灰、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及条带白云岩,含叠层石Gynaosolenf.,Tungussiaf.,Baicaliaf.等及微古植物Trematosphaeridiumcf.Holtedahlii,Polyporataobsoleta等。本组底部以灰白色含叠层石白云岩与下伏九里桥组分界,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上覆为下寒武统假整合覆盖。主要分布在安徽淮南、凤阳山区及霍丘一带。厚度变化在274—321m之间。

路线二罗山

实习内容:

1.观察舜耕山断层;

2.了解组成罗山山体的岩石和地层;

3.观察“淮南虫”的产出层位,认识叠层石,了解寒武纪前的生物特征;

4.观察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

5.认识岩石风化剖面,了解土壤的形成。

7月9日,我们按计划到了罗山。早上8点,大家在罗山油库门口集合。

在罗山南侧山余家村北小山岗上,有一个完整的风化剖面(图4—1),自上而下:

A.土壤层:灰褐色,植被茂盛,厚5—25cm。

B.淋滤层: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富含Fe3+,板结成块状,垂直

节理发育,厚10—50cm。

C.半风化层:土黄色,暗色矿物已风化,岩石结构尚保存,但已疏松。

D.基岩层:深灰色,为上太古界霍邱群角闪斜长片麻岩。

基岩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风化过程中在H2O、O2、CO2等作用下,矿物被分解,K+、Na+、Ca2+、Mg2+等被淋滤,Al3+、Fe3+不活跃组分残留原地,分别形成粘土矿物和氧化物。如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气

候带,粘土矿物、或图4—1山余家风化剖面

铁的氧化物会进一步被水解,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产,是提炼铝、铁等金属的重要原料。淮南地处温带,这种情况较难出现。

沉积岩除了粘土岩,其它岩类都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它们风化后,也会残余大量的粘土矿物。八公山、舜耕山的岩石缝隙中、凹地里都可以见到它们。

风化作用可以形成许多有用矿产,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土壤资源,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程。1cm厚的粘土层的形成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年,但一阵风,一场洪水就让它们消失。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的1/4,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荒漠化还在使它不断减少。究其原因,还是人类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所致。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已是刻不容缓,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何以为生?

地层中的古风化面常常当作不整合或假整合的标志,它们代表岩层由沉积转变为风化侵蚀的过程,造成了地层缺失和不连续,多被解释为地壳上升的结果。如淮南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之间的铝土岩和褐铁矿层,就是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整体上升,经历了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的长期侵蚀风化的产物,直到晚石炭世才开始接受沉积,形成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

路线四 茅仙洞——韭山洞

实习内容:

1.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2.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7月10日,由于今天的实习地点较远,我们在早上7点就集合出发了,乘车先到了凤台茅仙洞。目的是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白山头,目前已无法记录它的原始长度。一一九四年南宋时期,黄河在河南省原阳县决口,汹涌的洪水携带数以万亿吨的泥沙冲入淮河流域,淮河自江苏江阴以下的河道被淤平,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河”,只得借助洪泽湖汇入长江。演绎了一幕惨烈的“黄河夺淮”的历史。于是每每洪水肆虐,危害两岸百姓,成了有名的害河。解放后,人工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引淮入海,淮河才重新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区。在西部凤台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型。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茅仙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茅仙洞会慢慢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万年、几十万年以后,茅仙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如图4—3),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

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为细砂。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

上午十点,我们从茅仙洞出发,经过快4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凤阳韭山洞。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陆地上重要的地质营力,不断改变地表形态。其形成的岩溶洞穴、石林等亦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也会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岩溶陷落、滑坡、泥石流等。八十年代以来黄淮地区普遍发生的煤矿井筒破裂也和地下水有关,它们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韭山洞位于淮南市东南凤阳县宋集乡境内韭菜山。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据测算,此断层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

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溶洞全长近1500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峡谷幽深”等壮丽景观。洞穴延伸受岩层和节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瞬息万变,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让人浮想联翩。

进入洞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犹如到了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让人真切体验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将来,当我们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会继续,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地面塌陷,溶洞消失。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穴。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将山体夷平。

溶洞是人类最早的“家”,许多古人类化石就是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淮南地区山区多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如上窑东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规模都不小。这里紧靠淮河,有充足的水源,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中国古人类学者曾将其列为古人类化石发掘的重点地区,但无所获,这些珍贵的地质遗产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南方的溶洞一般以钟乳石为主,其特点可概括为娟秀、精巧、玲珑剔透。北方的溶洞则以石幔见长,具有宽阔、粗犷、险峻神奇等特点。韭山洞属典型的北方溶洞,以深、大、险、奇、古而著称。洞内景点绝大部分为石幔,辅之石笋、石柱、石钟乳,各呈其形,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越往前走,感觉湿度越大,溪水越多,快到出口处时,一段水路挡住了去路。原以为径直即可出洞,不曾想遇水而阻,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忽然柳暗花明,只见一叶小舟象箭似的驶了过来,我们乘上小船,船夫以手撑壁顶,逆水泛舟,行至数十米,露出光亮,靠岸之后,登上天洞,穿过石林,拾级而出洞口。

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却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野外实习。在实习中,同学们顶着烈日,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实习任务,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在蚀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对我们的家乡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谢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实习机会,也谢谢老师给我们做的详细的讲解。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10

通过一周的实习,我们圆满的结束了实习任务,其中的经历也算丰富,老师带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我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下面我就看到的和老师讲的做一简要概括。

一、 地质

1、三大岩石分类

(一) 沉积岩----砂岩

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彬县城西8公里的312国道旁的清凉山脚下。石窟开凿于以红砂石为主的峭壁上,长年地质状况的变化,使砂岩出现许多裂隙,造成大块岩石掉落。大佛寺石窟地处山阴,加上山体渗水,窟内空气流通不畅,湿气很大,严重影响佛像的安全。中德合作开展了治理大佛寺石窟危岩裂隙、岩石风化剥落等危害,成效显著。

特点: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砂岩是源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在盆地中堆积形成。岩石由碎屑和填隙物两部分构成。碎屑除石英、长石外还有白云母、重矿物、岩屑等。填隙物包括胶结物和碎屑杂基两种组分。

(二)变质岩-----大理岩

在去秦岭途中,我们看了大理岩,并且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讲述。

大理岩是重结晶的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并在所含矿物质发生变化时重新结晶形成大理石。主要成分是钙和白云石,颜色很多,通常有明显的花纹,矿物颗粒很多。摩氏硬度在2.5到5之间。

大理石主要用于加工成各种形材、板材,作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台、柱,是家具镶嵌的珍贵材料。还常用于纪念性建筑物如碑、塔、雕像等的材料。大理石还可以雕刻成工艺美术品、文具、灯具、器皿等实用艺术品。

大理石的质感柔和美观庄重,格调高雅,花色繁多,是装饰豪华建筑的理想材料,也是艺术雕刻的传统材料。

(三)火成岩-----花岗岩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属于火成岩之一种,火成岩是由含有硅酸盐熔融物的岩浆或熔岩冷却固化结晶形成的一种物质。当熔化的岩浆冷凝固结时,矿物即形成于火成岩,像橄榄石、辉石之类。

2、泾阳县口镇

(1)断层

定义: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显著的位移或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迹。

·断层的形成

断层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

·断层产状三要素:

1. 走向: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的两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来表示。

2. 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向下延伸的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

表示。

3. 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组成要素

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①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②上盘相对上升的

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③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

分类

正断层: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

逆断层: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认识标志

野外认识断层及其性质的主要标志是:

① 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断层面的断层带是断层存在的直接证据。断层面(带)上遗留的断层擦痕、断层滑面(镜面)、阶步、断层构造岩、构造透镜体等痕迹是判别断层的标志;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

③擦痕,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可用来鉴别两盘运动方向进而确定断层性质;

④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其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了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⑤由断层两盘岩石碎块构成的断层角砾岩、断层运动碾磨成粉末状断层泥等的出现表明该处存在断层。此外还可根据地貌特征(如错断山脊、断层陡崖、水系突然改向)来识别.

(2)褶皱

定义: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之分:

背斜: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心部分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地形特点: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 向斜:向斜也是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

地形特点: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向斜往往会成为谷地。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

褶皱的六要素

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以描述褶皱的形态和产状。包括: ①核,褶皱的中心部位 ②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 ③轴迹,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时出露的轴部 ④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⑤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 ⑥轴,理想的圆柱状褶皱可以由一条平行其自身移动而描绘出该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这一直线又称为褶轴。

(3)角度不整合

当下伏地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华剥蚀。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上覆新地层和下

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这种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或角度不整合。这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形成过程:

①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原始水平沉积岩层;

②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上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则不断上升,并到达陆上的一定高度或成为山地,在此过程中还可能伴有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发生;

③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同时在剥蚀面上形成古风化壳、残积矿产等;

④地壳重新下降到水下沉积环境,在剥蚀面上又形成了新的原始水平沉积岩层,新形成的地层与不整合面大致平行,但与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所以,角度不整合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

二、河流地貌

(一)河床

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河床由于受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曲,经常改变河道位置,所以河床底部冲积物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山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岩石或大颗粒岩石、卵石以及由于侧面侵蚀带来的大量的细小颗粒。平原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黄河就是一个例子。 河床按形态可分为顺直河床、弯曲河床、汊河型河床、游荡型河床。其中汊河型河床河身有宽窄变化,窄处为单一河槽,宽段河槽中发育沙洲、心滩,水流被洲、滩分成两支或多支。汊河与沙洲的发展与消亡不断更替,洲岸时分时合。随主流线移动和冲刷,常伴生规模不等的岸崩,会危及河堤安全和造成重大灾害。

(二)太极弯

(三)河漫滩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四)山区河流、平原河流

山地型河流特点:河谷深切、河床狭窄、落差大、水流急湍、流速大,下切侵蚀力强、沿河床多巨大石砾堆积。上流为粗沙,高山峡谷,高度高,坡度大。下流为细沙,河面宽,高度低,山坡坡度小。

平原型河流特点:河谷较宽,河漫滩发育,其上多汊流、湖泊,入海口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平原地区多是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落差小,河水流速缓慢,携带泥沙的能力低,以沉积作用为主,所以河床比较宽。由于是平原,河流受地形影响比较小,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道多弯曲,河流不会流成圈 因为在重力作用下水往低处流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远小于重力。

三、丹霞地貌-----大佛寺

大佛寺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四、岩溶地貌----太白神洞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地表喀斯特形态

溶沟和石芽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 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溶斗和溶蚀洼地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

五、十八丈瀑布

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如断层、凹陷等地质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造成地表变化,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瀑布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的重大中断,这主要是由内力因素而引起。另外一种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侵蚀作用和溶蚀作用,使得硬度不同的岩石被不同程度地侵蚀掉,形成高低不同的地势差,从而形成瀑布,但是水流的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瀑布的形成也还有其他的因素,如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一般来说,河流总是透过侵蚀和淤积过程来平整流动途中的不平坦之处。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河流长长的纵断面(坡度曲线)将形成一条平滑的弧线∶河源处最陡,河口处最和缓。瀑布中断了这弧线,它们的存在是对侵蚀过程进展的一个测定。瀑布有大瀑布和小瀑布之分,水量比较大是称为大瀑布,而小瀑布为比较低和陡峭度较小的瀑布。

瀑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水流的强力冲击使得形成瀑布的悬崖不断地坍塌,以及水流的侵蚀作用,瀑布将会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随着岁月的累积,瀑布最终消失。

三、我的家乡的地貌类型

渭南地区位于关中盆地的东部,大尺度地貌属盆地类型。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渭河横贯中部。中尺度地貌从渭河平原向南、北山地呈梯级上升;最低一级为渭、洛河下游冲积平原,地面宽阔平坦, 偶有微波起伏, 海拔330—400米; 平原外围为黄土台原,地势升高, 以陡崖与平原分界,原面微斜,海拔500---1000 米左右, 间有河沟切割;山前为山麓坡积洪积扇裙,地面倾斜,沟谷较密,,各地海拔不一; 南北边缘为石质山地, 南面是太华山, 为一强烈褶当的构造剥削蚀中山,海拔多在1000---2300 米之间, 草链岭最高, 海拔2645米; 北面是褶给舒缓的构造剥蚀低山, 习称北山, 海拔800---1500 米, 最高峰为大岭, 海拔1783 米。南北两山绝对高程相差800 余米。山地剥蚀

侵蚀强烈, 沟谷纵横, 地形破碎, 岭谷相间, 坡势陡峻。此外, “ 三河”( 即黄河、渭河、洛河) 沿岸及大荔沙苑地区有片状沙丘、沙垄覆盖;平原、台原上散布一些槽形注地;秦岭山区见有古冰川地貌遗迹,中山顶部有寒冻崩解的石海景观。这些丰富多采的地貌类型有规律地组合为盆地型地貌综合体。

总结:

通过此次地质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11

一 实习目的和任务

1.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野外实践,进一步巩固、充实地质学基础知识,开阔眼界,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 2. 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以地球科学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加深理解地学知识,启迪科学思维。

3. 初步培养学生在野外实践中准确、全面的获取第一手地质资料,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4. 体验煤矿地质工作的特点,了解煤矿地质工作的内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工作的事业心,树立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 实习内容

1.观察基础地质现象,如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地下水作用及褶曲、断裂、陷落柱等现象;

2.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观测、描述岩层露头;

3.认识地层的新老关系、层序、地层的接触关系;认识主要煤层和煤系主要标志层;

4.学会采集岩石和化石标本

三 实习队建制

队长:樊行昭 徐平 副队长:汪振宇 冀相宇 韦振超 付伟 队员:采矿09级全体同学

四 实习地

太原西山西铭矿(6月27日 雨)

踏勘路线:学校→南寒→斜坡→西铭矿→七里沟→骆驼脖沟→原路返回 观测内容: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

No.1

点位:西铭矿食堂大烟囱以北50米,电车道旁。

点性:C2b/O2f接触关系以及C2b第一段的岩性、岩相特征。

内容:回顾华北古生代地层特征。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成为陆地,遭受剥蚀,历经大约1.5亿年,致使缺失地层O3、S、D、C1,直到中石炭世才又复下沉,再度接受新的沉积。

O2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致密状石灰岩夹白云岩和薄层泥灰岩,顶部夹有两层石膏层,含动物化石头足类珠角石。由于长期风化剥蚀,顶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非常明显,与上覆地层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表明沉积或长或短有间断,地层或多或少有缺失,剥蚀面上有底砾岩。它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个软弱带,成矿带,并且还是储油储水的良好场所。

上覆地层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部—铁铝岩段,6—8米;上部—畔沟段,16米。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组成。

铁铝岩工业类型叫“山西式铁矿”,即褐铁矿。黄褐色,多孔状、块状或土状,硬度随含铁量多少而有所变化,2—5,含铁量较低。

铝土岩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能否成为工业矿床,需看Al2O3的含量,若大于40%,即为铝土矿;或者铝硅比值大于2.6,称为“G层铝土矿”。

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泻湖相,由于风化林滤作用,使Fe2O3、Al2O3富集起来,因其胶体带电,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于是沉积下来,鲕状、豆状结构是受到波浪、潮汐的影响所致。

此段基本没有化石,至少说没有标准的海生生物化石。

点位:食堂对面,仓库后边。

点性:本溪组C2b的上部—畔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本段厚度16米。主要是一套由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的岩系,因为其中既有海生的、又有陆生的动植物化石,故称海陆交互相;且其中含煤,又叫煤系地层。畔沟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不可采。动植物化石有脉羊齿、蜓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

No.3

点位:机房背后西侧山坡上。

点性:上石炭统太原组C3t晋祠段的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太原组C3t分为三段,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厚度100米左右。晋祠段因晋祠砂岩发育而得名,厚20米,起于晋祠砂岩底面,止于西铭砂岩底面,整合接触于本溪组之上。本段岩性特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砂页岩、薄煤层和灰岩组成。晋祠砂岩是由石英、岩屑和火山凝灰物质组成,旧称“晋祠杂砂岩”,为一标志层,代号K1。

标志层是指煤系地层中那些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分布普遍、易于识别的煤岩层。其作用在于划分和对比地层。

吴家峪灰岩L0灰色,藕节状,其中含大量的蜓类化石—麦粒蜓,是太原组的下部化石带。

沉积环境为潮坪沉积,滨岸、海滨环境。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篇12

这次生产实习是为毕业前的顶岗生产实习的一个铺垫,也无疑是对我们课程上理论知识的一次实际训练。这次亲临煤矿的机会来之不易啊,因此倍感珍惜这次外出的实习!

我深知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但从未置身面对过它。心里有一丝的喜悦也有几分担忧啊。现在国家的矿难事故层出不穷,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煤矿都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没有好的煤矿吗,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班全体同学来到澄河矿务局生产实习,希望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找到更多的答案,希望从中学到我们祖国煤矿将来的出路问题。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们于20xx年9月7日的早晨出发了,在澄河县城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休息,我们便进入我们艰苦的实习任务。我们先后去王村斜井和董家河煤矿参观实习,矿上参观由矿方组织的各项活动很多,包括听讲座、地面生产系统设施参观、安全报告、地面运输系统参观、地面变电所、绞车房和主要通风机的参观等。我们严格遵守矿井有关规章制度及安全作业规程,尊重矿上一切人员,虚心学习,认真提问,不怕脏,不怕累,常动脑,大家一切行动听指挥,团结互助,密切协作,保障了实践锻炼的安全顺利进行。

在这所有的活动中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我们最担忧而又是最渴望的井下参观实习,9月14日早晨,经过煤矿领导下井前的精心部署,我们班将近30名同学下井体验生活。首先,我们来到更衣室,换上干净、整洁的矿工服装,佩带好矿灯和自救器,然后来到了小火车前,等待着一次充满好奇的体验。由于下井小火车的容量有限,我们分批下井,伴随着一阵轰鸣声,我们徐徐下降来到了+355水平,看着周围陌生的地下环境,心中有种莫名的激动。来到井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卫生、齐整的安全警语和工人有序的行走。在巷道里,通风气流从耳边呼啸而过,脚下不时有湿滑的水坑,加上靴子并不合脚,行走时就更显吃力了,刚下井那陌生和新奇的感觉不到半小时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不论走多远,两旁的墙壁和脚边的铁轨不知伸到何处,好像看不到尽头。也不知在矿工师傅的身后走了多久,又绕过了几个风门,我们来到了皮带大巷,整个运输巷道都是用钢筋网扎的结结实实,煤炭随着皮带的旋转不断地运输到煤仓。随后我又到了想、井下的中央变电所和水泵房,那里好像是深山老林似的神秘,两道防护门并有专人看管,真让人猜想不透啊„刚一到井下变电所就被它的整洁所震撼,在我想来,煤矿都是又黑又脏、灰尘满天的代名词,可是不然,煤矿也有它的可赞美之处。

由于煤矿正在处于整改期间,我们没有机会到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参观,在那里才是煤矿井下最艰苦的场所。我留下了遗憾,怀着憧憬,伴随着小火车的缓缓上升,我又看到了那久违的阳光,此时心中的愉快之情溢于言表。回想起刚刚度过的两个小时,下井的整体过程虽谈不上惊天动地,但在井下的艰难情景已经在我脑海中铭记终生。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实践,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总的说来,很有收获。我学习到了从课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见到了一些不曾遇到的场面,也感触良多。这次实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不能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磨掉我们弥足珍贵的品质,包括我们的善良、正直、虚心和刻苦耐劳等等,这些品质将是我们未来立足社会和在群体中脱颖而出的基石和筹码!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实习就结束了。回顾实习生活,感触很深,收获颇多。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这段时间里您们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也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的艰难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