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生活心得体会 >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合集28篇)正文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合集28篇)》

时间: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通用28篇)

内容导航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3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4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5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6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7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8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9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0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1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2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3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4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5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6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7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8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9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0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1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2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3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4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5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6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7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8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

皓月当空照,农家小院欢。9月7日晚上,在英山县方家咀乡白羊山村一处农家小院里,洋溢着一阵阵欢声笑语,今晚他们将在这里共同描绘家乡美好的发展蓝图,畅想未来幸福的生活,这是方家咀乡白羊山村示范创建工作专班与该村共同组织召开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垸组座谈会的场景。

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德峰,民政局党组成员、局长林梅香,方咀乡常委书记胡勇等领导以及村民代表共50余人参加垸组座谈会。垸组会上,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面对面,大家谈、大家议,对于环境整治、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县民政局局长林梅香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交流了赴麻城学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心得体会,林梅香就白羊山村“共同缔造”的开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做好规划先行,精准部署,统筹推进,强化共同缔造理念;二是党建引领,发挥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口,尽快让群众得实惠、见实效;三是发动群众,要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陈德峰强调:白羊山村要坚持以共同缔造理念积极探索挖掘村内特色产业发展和助力民生实事推进等工作,持续推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两委”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组织党员代表、乡贤能人、茶农代表等多次会商研讨,共同谋划村集体产业发展方向,要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认真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塑造共同精神,共建白羊山村美好家园。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试点示范工作。这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

20__年,在住建部的关心与支持下,我省红安和麻城开展了“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两地按照共同缔造活动的理念、方法进行积极实践,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探索了一批成功的经验、办法与路径,两地都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共同缔造活动精选试点县(市)。

为了帮助全省各地各部门全面准确掌握“共同缔造”活动的实质要义、理念方法,湖北日报派出两路调研组深入红安麻城两地,开展细致全面的蹲点式调研,分别从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视角,对两地的探索实践进行解剖总结,现依次刊发供大家借鉴。

一砖一瓦显乡韵,一镇一街出美景。7月底8月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蹲点调研麻城市乡村社区,一股独具魅力的楚韵新风扑面而来。

曾经,环境脏乱,规划无章;如今,村社整洁、山秀水美。而形貌之变的背后,更有社会治理之理念、方式、路径、效果的悄然升级。

20__年以来,麻城市以党建为引领,以村社为单元,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在全市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共同缔造”活动的推进过程,是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也是党的“人民观”不断根植、彰显的过程。

只有把人民当作目的,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当作主体,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尺度,坚持人民至上,我们才能拥有做好一切工作的信心之源、力量之基,才能无往而不胜、豁然开新局。

决策,把“话筒”交给老百姓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充分尊重老百姓的知情权与参与权,让大伙参与到决策中来,才能精准、到位地体现人民群众的诉求,“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才能落实落地。

盛夏的石桥垸村,繁花似锦,村容整洁。村广场上的阎家河镇展馆,游客一波接着一波。

20__年,经济弱、环境差的石桥垸村徐家寨被住建部纳入麻城首个“共同缔造”项目——村塆改造。

“大动干戈,有必要吗?”“是不是搞形式?到头来瞎折腾?”徐家寨共108户村民,第一次塆组会上,80%的村民投了反对票。面对质疑,住建部驻村干部与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反复说明“这回咱们主意一起拿”。可是,村民互相观望,谁也不肯表态。

村“两委”租来一辆大巴,组织村民前往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参观。看到郝堂村村民自发动手后,林田交织秀美,村落精致整洁,村民艳羡不已。回村后的塆组会上,80%的村民同意改造。

到底怎么改?与以往不同,这次“话筒”交到村民手里。对村庄规划、公路走向、水塘景观,镇村工作组一遍一遍召集村民与北京的设计师一起,共商共谋。

设计方案多次修改,动工前的最后一次塆组会,村民再无异议。所有村民无偿拆除了自家的猪栏、牛圈、旱厕,为新修公路、水塘让道。村塆改造顺利实施。

邻近的古城村,也把村庄整治的“发言权”交给了村民。

老护城河绕村而过,中间要修两座桥。在中建集团设计效果图中,高高的拱桥与流水、村居、绿树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不过,村民有异议。村会议室里、枫香树下、田间垄上,村民各抒己见。老人郑发成说,坡太陡易摔倒,于是拱桥降低了弧度,高拱变低拱;村里残疾人说,砖太滑,于是大砖换成小四方防滑砖;快递小哥郑胜安说,上下桥台阶不方便,于是桥面改台阶为缓坡,安装螺纹钢筋增加承重,让三轮车与板车也能通行……按村民的意愿,设计一改再改,最终修成缓坡平桥,既美观又实用。

“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要好好珍惜、利用。”麻城市委组织部部长潘琪介绍称,让群众参与决策最关键的是尊重百姓与打造共商平台;近三年,除发布《全市“共同缔造”实施方案》外,麻城市还印制《“共同缔造”致居民的一封信》《百姓心愿卡》等宣传资料40000余份;搭建政务留言板、塆组群众会、村议堂、小巷微信群等线上线下议事平台,收集诉求1.6万条;全市每年仅组织“塆组群众会”就达8000余场次。

建管,发动群众一起干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干,才能干得快、干得好,才能运行顺畅、事半功倍。

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需要真金白银,需要有人撸袖出力流汗。

钱从哪里来?工从哪里出?

木子店镇长岭关村吊桥沟,重峦叠嶂,风光旖旎,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但多年来一直停留于设想。

20__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村里青壮劳力无法外出务工。“何不一起来为村里做点事?”村“两委”组织塆组会上的一个提议,得到众人响应。

“大伙商议修一条3.5公里的旅游公路和一条5公里的游步道。”村党总支书记熊德平回忆。村委会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省应急管理厅驻村工作队、市交通局帮助多方筹措,加上村集体、农民合作社收入,最终筹集了200多万元。开山凿路那天,炮声回荡山谷,村民激动万分。

“走!修路去!”接下来的几个月,每天早上,村里的青壮年便结伴上山,个个肩挑背扛,搬石修路。渴了,饮山泉水;饿了,啃方便面;累了,山边席地而坐。当年5月,游步道提前修好。由于村民主动投工投劳,花费比正常预算节省近四分之一。

发展共建汇民力,众人拾柴火焰高。麻城市成立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县级部署、镇级主抓、村级组织、群众参与”四级联动机制。全市建立“村党支部+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与“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城乡组织架构,发动党员“一户十联”。从群众可见可知可感的小事入手,以整治房前屋后小环境为切入口,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推进公共设施改造。

黄土岗镇堰头垸村,百姓自发拆除牛栏猪圈柴垛700多间,义务投工投劳1万多个。鼓楼街道朝圣门社区居民捐资38万元,硬化支街小巷,占工程总投资的1/4。据住建部驻古城村第一书记徐凌功测算,通过“共同缔造”,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像道路、晾场等技术含量低、工作量较大的项目,通过百姓投工投劳节约了四成人力成本。

项目建成只是开始,治好管好才能长久长效。

麻城在城市小区设立“楼长制”“巷长制”;在农村,引导成立五老会、安全联防队、红白理事会等民间团体,采取就近就便义务管、公益性岗位专门管、自治组织监督管等形式,借助“爱心积分”“微孝善超市”等办法,将公共文体设施、文化广场、绿化带等管理维护交给群众负责,推进共管共治。

古城村有三口荒废的沙质河塘,杂草丛生。村委会组织村民拔草、铺膜、倒进80厘米深的黄泥,从举水河连续引水两周,方见清澈塘水。“太不容易了,我们必须爱护好!”村保洁员黄友花每天巡查河塘、打捞漂浮物。河塘两岸,村民约定门前“三包”,不向河塘排污,确保村庄整洁。

“共治共管必须坚持‘塑形’与‘铸魂’两手抓。”麻城市委宣传部部长罗俊称,为此,全市一方面治理“十大乱象”“十大陋习”,一方面评选“十佳村规民约”“十好市民”“十星级文明户”“诚信之星”,有效地促进了公共精神的养成。几年来,全市已创建地市级以上文明村镇61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4万户,成功跻身全省文明城市,成为中国孝善文化之乡。

评价,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工作绩效的“金标准”。人民群众参与评价,其结果才最真实、最有效、最管用,才能在不断的正向激励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7月15日至16日,麻城市开展半年重点项目拉练检查,各街道、乡镇端出亮点现场PK。黄土岗镇“百川书院”项目勇夺桂冠。

百川书院位于喻家垸村,清澈的池塘后,3栋斗拱结构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树间。走进院内,“三人行必有我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儒家经典名言遍布。

几年前,村里邀请乡贤返乡推进“共同缔造”。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李海娥看到一处清代私塾闲置,遂以此为中心,陆续流转20__多亩抛荒地,栽种湿地松、油茶、金银花和蕲艾等,建设融文化体验、现代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综合体。村支书黄吉理说,书院已经投入20__万元,每年给村集体上交50万元,带动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脱贫户就有80余户。

闲置的私塾再度散发出浓浓书香;环境变美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村民们共评项目效果时纷纷竖起大拇指,还主动投工投劳修筑通山公路。市委宣传部因势利导,在百川书院建设青少年研学基地,将农家书屋、文明实践中心嫁接书院规划建设,把“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镇党委书记李小雄说,按照“项目服务谁,谁评价项目”的原则,由当地群众对“共同缔造”项目进行评价和反馈,老百姓的分值占很大比重。

为了推进共评结果使用,形成正向的激励闭环,麻城市着重建立“以奖代补”机制,重奖那些群众参与面广、效果好的项目,群众发动得越好越给激励,干得好的给得多,今年已经安排奖励资金3150万元。

在福田河镇福白菊第一村金家边村,镇里改变自上而下评比规则,由村民在田间地头评种菊能手,发放农资奖励。种植大户夏玉文与夏贤朝在上月评比中都当选能手,镇里现场奖了农药化肥。村支书杨兴江笑呵呵地说,获奖意味着责任,能手们都得免费培训指导其他村民,不好好教下次就会掉下来。

普惠,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成果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才是“共同缔造”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今年初,关厢社区供销住宅小区有一块两亩半的空地闲置,有地产老板找到社区干部,表示愿出高价买去盖楼。

但社区干部与百姓群策群议后,决定建“居民之家”,集收取快递、休闲运动、文明实践中心、居民书屋、“四点半学校”等于一体,人人获益。

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麻城市推进“共同缔造”的初衷。该市大力推进停车场、口袋公园、公厕、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对全市8个社区36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让3700余户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全市重点农业产业链,各地建立联农带农机制。20__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比城镇居民增幅高出3.6个百分点。

在黄土岗镇堰头垸村,数千亩板栗、福白菊、油茶、梨园基地与6MW光伏脱贫基地等五大特色产业,将大批村民嵌入农业产业链中。

为了帮助留守妇女更好就业,20__年10月,群众踊跃集资60多万元,加上政府投资300多万元,村里将旧房改造,建立全市首个“网红之家”,内设网红培训中心、公益直播间、地标优品展示馆、物流服务公司,30多名“乡村网红”在抖音、京东、淘宝等平台直播带货,带动百余名留守妇女从事产品加工。堰头垸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去年销售额达1800万元。

宋埠镇李钊村,占地40亩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采取建设、农资、种苗、技术、销售统一,利润分成的`“五统一分”合作模式,蔬菜远销大湾区,年产值超过100万元,为村民直接增收数十万元,为村集体经济贡献30万元以上。“大棚就在家门口,菜不愁销。”村民熊家和原是泥瓦匠,去年将自家土地流转,承包了一个蔬菜大棚,不再外出打工。

古桥村从前“脏乱差”,大龄青年找对象都难。推进“共同缔造”以来,村级主干道提档升级,全村接上自来水,家家进行“厕所革命”,村庄“颜值”飙升,乡村旅游兴旺,邻里和谐友善。宜居宜业的乡村人人向往,52名大龄青年成功“脱单”。

启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源自群众更强大。麻城市的“共同缔造”实践,体现了执政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内在价值追求,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应秉持的价值观。

麻城,一座红色之城。

作为黄麻起义的发源地,这里曾经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上十万百姓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

“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百万干群中逐渐形成共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革命年代需要人民打江山,新时代更需要人民共建江山。

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空心化、城市管理滞后等问题凸显,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与难度日增。传统单向度、管控式、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治理模式下,政府行动与群众需求常常不合拍,也导致管理成本上升。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回归初心,守住人民底色,站稳群众立场,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让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最终实现人人享有。

20__年10月,麻城市召开第九次党代会,将“共同缔造”写入党代会报告,强调未来五年,要强化党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深化拓展“共同缔造”,推动跨越式发展。

乘马岗是中国第一将军乡,这里走出了王树声、徐海东等26位将军。如今,传承红色基因,山乡村寨响遍“是党员,跟我上!”。

走进乘马岗的大街小巷,共产党员户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红色的门牌标识上,有党员的姓名、照片,还有联户的十人名单。去年,乘马岗镇入选中组部与财政部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革命后代与党员带头无偿拆掉几百间鸡棚、牛栏、猪圈、柴垛,率先加入义务施工大军。

党员做表率,群众紧跟上!镇长冯立回忆,不到100天,镇里就建起一个兼具红色教育与经济发展功能的广场、街区。

麻城市委书记汪国兵表示,麻城将守牢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将“五共”理念从城乡人居环境整治领域,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等领域不断拓展。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3

当前,荆楚大地奏响“共同缔造”强音, 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在湖北全省扎实有效的推进。共建美好环境,同创幸福生活,这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广大网民纷纷拍手叫好。

如何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我们务必以“三个强化”为有力抓手,重在抓落实,贵在见实效。

强化“五共”理念。践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理念,核心在“共同”,关键在“缔造”。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合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尤为重要。各地亦可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员深入基层宣讲,开展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等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宣传。准确把握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理论依据、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和路径方法,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使广大干部群众清楚明白,心中有数。从而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突出党建引领,是推进“共同缔造”的根本保障。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共同缔造”过程当中,要切实发挥“领头羊”、“顶梁柱”、“主心骨”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示范表率引领作用,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举措抓在手上,做好做足“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各地要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 “党建+实践”模式,打造党建特色亮点,激发党建活力,凝聚党心民心。

强化务求实效。在推进“共同缔造”活动中,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得没得到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因此,各地必须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 这个宗旨来扎实开展活动并贯穿始终,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实惠,用心用情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

共建美好家园,同创幸福生活。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吹响全民幸福集结号,奏响“共同缔造”交响曲,必将绘就出一幅幸福生活新画卷。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4

最近,“柏林寺之声”微信群群主、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柏林寺村村民郭莉发现群里越来越热闹了,大家发言越来越积极,讨论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小到房前屋后垃圾处理、田间地头鸡毛蒜皮,大到村庄发展规划、共同缔造创新理念。

今年年初,住房城乡建设部创新工作方式,在定点扶贫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理念,并在4个定点扶贫县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试点,旨在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当担任示范村建设帮扶任务的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驻村团队数十人浩浩荡荡地开进红安县柏林寺村时,才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村民们对这些远道而来的“秀才”们并不信任,不是绕道而走,就是袖手旁观。许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共同缔造”,对此也不感兴趣。

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察民情,解民意。驻村帮扶技术团队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始想方设法和村民“套近乎”。

为了能和村民有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驻村帮扶技术团队倡导开通了名为“柏林寺之声”的微信群和“柏林寺之声”公众号,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村民。目前,已经有256人入群,村民在微信群中发表个人对共同缔造工作的理解认识、意见和建议,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驻村帮扶技术团队“遇冷”并非个案,在湖北省麻城市石桥垸村和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黑城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土关村,分别担负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帮扶任务的中建设计集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北京建筑大学等驻村帮扶技术团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许多村民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这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接受新观念往往比较慢,甚至是排斥。要让他们接受共同缔造的新思想并不容易。”中建设计集团驻村规划师刘辉深有体会。

怀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驻村帮扶技术团队成为共同缔造理念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在石桥垸村,中建设计集团帮扶技术团队通过组织村民观看共同缔造纪录片、现场讲解、印发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等多样化宣传方式,先后召开50多次村民集体会议,深入浅出地介绍共同缔造的内涵。

在黑城村,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驻村帮扶技术团队以百姓关注的难点为切入点,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先后召开了5次村民培训会和70余次座谈会、专题讨论会及村民代表大会。

在土关村,北京建筑大学驻村帮扶技术团队组织了村庄手工艺赛宝大会、村庄歌舞联谊会,放映自制村庄纪录短片,加强村民与工作组的互动。同时,还组织50多名村民到北京学习手工刺绣等技艺,开阔了村民的眼界。

在柏林寺村,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驻村帮扶技术团队通过组织“百家宴”、小学生“我心中美丽的柏林寺村”演讲比赛、“大手拉小手”环境卫生打分、留守儿童“四点半”课堂等活动,将共同缔造思想“软性植入”到村民活动中。

春风化雨,苦口婆心。4个示范村的村民对共同缔造理念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黑城村村长徐金盛说,“共同缔造就是让我们大家一起干,我的村庄我做主。”

记者了解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秉持“以村民为主体、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激发村民主体意识,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让村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巡视员卢英方介绍说,用共同缔造方法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核心是“共谋”,难点在思想转变。不仅要解决村民“等靠要”等惰性思想,还要解决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帮扶技术团队唱主角等习惯性问题。

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4次召开共同缔造工作推进会,“反复讲、讲反复”,逐步树立共同缔造理念,不断统一专家、各级政府领导、帮扶技术团队和村民的思想,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举措,先后邀请中山大学教授李郇、厦门海沧院前社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陈俊雄、湖北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汉平等专家能人授课,明确共同缔造的方法。还通过例会交流、月度推进和现场研讨,及时共享经验,研讨问题,修正示范工作思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驻村帮扶技术团队还组织村民走出村庄,参观学习全国优秀的村庄建设案例,让他们看清方向、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激发热情。

观念一变干劲添,撸起袖子加油干。随着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地方政府从大包大揽转变为村庄建设的激励者、帮扶者、引领者;规划师从“主角”变为“参谋”,成为村庄建设中的沟通者、引导者。最为重要的是,村民们转变了“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被有效激活,从“要我干”“我不干”变为“我要干”“抢着干”,形成了“村民、政府、规划师共同缔造”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5

基层社会治理事关民生福祉, 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城乡 融合互动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成了 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尤其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之后,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既是现实的需要, 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关键要坚守人民至上, 始终把握党建引领大导向、 用好改革关键招、 激发主体内生力。

树立党建引领大导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关键在党的领导。 无论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还是推进省域治理, 都始终要强化党的领导。 从一些地方成立社会治理委员会, 到出台一些社会治理指导性文件, 都始终在地方组织部门的指导和引导下进行的。 从各地推出的这些试点探索文件来看, 都是由地方组织部门牵头来实施的。 从文件指导思想来看, 都始终牢牢把握住了 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 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与安全感,每一个文件的出台, 每一次的试点探索, 都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都必须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唯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让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取得更好成效, 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用好深化改革关键招。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 要用好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基层社会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化解眼前矛盾问题的同时, 关键要从机制体制着手, 着力解决一些影响基层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从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到逐步下放审批执法服务权限, 从突出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到试点探索基层治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 这些都需要打破常规, 打破条条框框。从资源整合, 到机制保障, 从制度完善, 到活力激发等, 要全面激荡基层治理的动力活力。 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关键时刻, 越是要用好改革关键招, 越是要大胆改革, 大胆创新, 通过探索实践来释放强大的发展动力。

激发干部主体内生力。

无论是基层社会治理, 还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或者是推进省域治理, 都需要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 对在岗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 享受事业岗位待遇, 同时要对适宜街道管理的职能部门延伸派驻机构, 逐步将管理权限、 编制、人员直接下放街道, 从明确身份、 定岗定级、 落实待遇、 加强管理、增强活力等方面, 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激发了 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对在基层服务两年以上的优秀志愿者, 优先招聘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在乡 镇(街道) 公务员招录、 基层事业单位招聘时, 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激发了 志愿者的动力活力。

通过政策激励和待遇保障, 不仅稳定了 基层社会治理的干部队伍, 而且坚定了 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6

近日,荆州市沙市区又有4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截至目前,荆州市已建成“口袋公园”85个,“拆墙透绿”47处,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44.79公顷,惠及城区近100万市民。

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活动中,从百姓关注的身边事做起,让天更蓝、路更通、景更美,生活更便捷,这是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根本所在。既着眼当前,又谋划未来,让共同缔造成为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经常性活动,这更是老百姓的期盼。

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大事。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好了,大家都不仅限于吃好喝好,更注重提高生活品质。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空气质量、舒适度、15分钟生活圈,各项配套设施、物质供应保障、良好发展环境、文化生活水准、文明程度等等,老百姓都很关心。荆州市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印发《荆州市中心城区拆墙透绿及口袋公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沙市区胜利街道工农村社区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和红星路“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项目契机,精准实施6大类25个项目指标58条具体要求,逐一落实工作内容,经过艰苦努力,社区成功创建成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美丽街区”示范点。坚持以人为本、挖掘基址文化、精选主题植物、打造园林小品,突出景色“可观”、文化“可见”、步行“可达”、绿地“可入”、市民“可憩”,共同缔造活动让百姓得到实惠,“口袋公园”串起城市风景,方便居民生活,公用、实用、教育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让百姓参与共同缔造活动,体验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必须征求百姓意见,集思广益,仁者见仁。老百姓长年累月生活在社区、村庄,懂得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乡愁、山水、风物、过往,他们一清二楚。得到百姓的理解与支持,共同缔造便有了根基和活力。麻城市石桥垸村徐家寨在启动首个“共同缔造”项目时,第一次塆组会竟开成“吐槽大会”,108户中80%的村民投了反对票。村里组织村民参观走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后得到大家认可,拆除了30多户的违章建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荆州市先后组织召开33次市民见面会,3000多名热心居民“出谋划策”,征集口袋公园园名3012个,对联2068幅。“口袋公园”在荆州市20__年度“群众最满意民生实事项目”评选中名列榜首。去年荆州市有8个入选湖北省20__年最美口袋公园,位列全省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百姓的事儿就是大事,百姓的事儿百姓说了算。有了老百姓的鼓励和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着眼当下,谋划长远,共同缔造需长久坚持。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一项科学、系统和长远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进行。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县(市、区)确定5—10个城乡社区作为试点,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共同缔造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提高,共谋发展,全力打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的湖北模式,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凝聚强大动力。

看得见家乡的山水,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共同缔造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创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的征程中,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目的,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就一定大有希望!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7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一个地方利用外来资金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进程。所以要确实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有的大局意识不够强。一些部门和单位片面地认为,发展经济是党委、政府考虑的事,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只关注部门经济利益得失,视部门利益至上,只要触及到本部门、本单位,甚至是部分科室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致使有些优惠政策虽然以政府名义下了文,但仍然得不到落实兑现。有的受部门利益驱动,挖空心思寻找“生财之道”,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有的在执行上级部门规定时,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工作,而是生搬硬套,墨守陈规,理而不治,一管就死。

二是有的市场意识不够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有的部门和领导思想观念滞后,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来看问题,办事情,而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有的地方为了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是着眼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而是漫无边际作承诺,制定出台的优惠政策,洋洋洒洒,十分诱人,但好看不中用。

三是有的服务意识不够强。过去一些部门办证手续繁,办事效率低。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办事人员素质较差,刁难设卡,雁过拔毛。一些垄断性行业“老大”思想严重,服务质量很差,其所作所为使企业和投资者难以容忍。四是有的法制意识不够强。个别部门利用权力强行向企业摊派,加重企业负担。少数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存在执法不公,办案不力等现象,有的甚至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以开放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特别在招商引资问题上,要确立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的思想,正确处理对外来投资者让利的“得”与“失”关系,牢固树立让外商发财,求本地发展,让眼前利益,求长远利益;让局部利益,求全局利益,让经济利益,求社会效益的观念,放胆放手求发展。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外,应彻底放开投资经营范围,并给予优惠政策,创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要抓好宣传。加大力度,拓展对外宣传,扩大对外影响,是招商引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此,在营造优裕的投资经营环境工作中,必须先声夺人,把投资融资气氛搞浓。既要大力宣传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本地经济、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更要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和融资功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对那些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应及时给予曝光,以获得更好的正面效应。

三是要落实政策。优惠政策对外商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要使冲着优惠政策而来的外商留得住、扎下根还得靠政策的落实与兑现。信誉是招商之本,承诺贵在落实。因此,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新的政策。对近几年来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作适度修改,做到能变则变,能宽则宽。同时,有关部门必须作好承诺,一经承诺,就要确保不折不扣兑现,还要保持承诺政策的连续性。

四是要搞好服务。环境优的标志之一是服务好。各级领导和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合理划分事权,明确责任分工,实行政务公开,从体制上解决办事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一门式”办证收费服务大厅应做到“红灯不闪,绿灯常亮”,使之办事快,效率高。结合事权分工,建立对口帮扶责任制,主动为投资者及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认真推行检查报批制、收费登记制,严格遵守对外经济活动“十不准”,同时,切实抓好“外来客商证”和“收费明白卡”的发放工作,为外商创造一个满意的生活环境和经营环境。

五是要管好秩序。优良的投资经营环境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政法部门要切实维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重点企业、外商及个体私营业主实行治安挂牌保护。纪检监察机关要严厉惩处执法腐败行为,重点是整治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的行为。对执法人员随意对企业、投资者敲诈勒索和吃、拿、卡、要;执法人员与社会流氓恶势力相勾结,侵害投资者及企业的合法权益;利用办证、办照、年检强行向企业及投资者“搭车”收费,推销产品订购书刊;要从快查处,严厉打击。

六是要完善机制。优惠政策的落实,执法行为的公正与规范,仅靠部门自觉行动和自我约束是不够的,必须从体制上加以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机制,使之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作用,要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工作制度,确保外商及企业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要完善投诉件转办交办制度,敦促各部门“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对未按投诉件转办、交办规定履行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要责成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要追究领导人及当事人的责任;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要追究法纪责任。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8

10月24日,咸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文锋一行到崇阳县石城法庭和石城镇西庄村,调研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和人民法庭参与和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情况。

在石城镇西庄村,李文锋详细听取了镇村负责同志关于共同缔造活动开展情况的介绍。作为全市共同缔造工作试点村,该村坚持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党员、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来到石城法庭,李文锋实地察看了法庭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法庭、文化装饰布设、“五小工程”等,详细了解法庭基础建设、案件办理、“庭室站点”运行以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就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共同缔造工作与石城镇党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负责同志和法庭干警进行深入交流。

李文锋指出,人民法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必须主动作为,也应该大有可为。

一是要深刻认识人民法庭参与共同缔造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人民法庭在乡村振兴、综合治理中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准确把握人民法庭“三个便于”的工作原则和“三个服务”的功能定位,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主动融入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大局,立足法庭职能,找准法庭工作切入点,积极用实际行动助力共同缔造,让人民法庭工作更加出彩。

二是要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独特优势,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引导人民群众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消减在诉前。要积极参与“无讼村居”创建,积极主动为乡镇解纷力量提供专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支“纵向到村、横向到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

三是要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合唱。要注重创新服务举措,落实司法为民,克服把法庭作为单纯办案单位、单纯就案办案的狭隘观念,变“坐堂问案”为“上门送法”,灵活运用村湾夜话、“法治夜校”、上门走访等形式,倾听群众心声,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见法率”,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耳边,用法治理念滋润群众心田。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9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保护环境活动,虽然这几天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几天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给在校园的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时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也知道了保护环境光是口头上说是没用的要靠我们的实践行动来证明,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环境问题在我县的严重性。

通过调查也了解了许多,我县目前许多耕地被占用,改造成工业园区,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加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在占用耕地导致了大量农民的失业。等严重问题。同时也意思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当今的政府应该要深刻意识到这点,同时也要注意工厂的污水及废弃物品的处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工业园区周围环境存在严重问题缺少严格的监管,农民的失业导致了农民生活水平的降低,无事可做,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占用耕地那点微薄的补助已经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在调查中也体会到了除保护环境外的贫富差距的不段拉大。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来。也明白做任何事的不容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意到所处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对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牧草资源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都作了相应的保护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相对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中国已不再“地大物博”,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乱挖乱采,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对社会环境作了规定,加大城市绿化面积,防治工业和城市生活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和噪声、震动、恶臭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环境保护的实施却很表面,许多生活细节都是也环境保护想违背的。法律明文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人们对于乱砍滥伐的行为也是极为痛恨,但是,在餐厅一次性筷子却仍然受到人们的偏爱,面对消毒柜里有些发黑的筷子,人们还是更愿意拿起桌上的一次性筷子;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工厂上空还是有大量的乌黑的气体排出,肆无忌惮地往上飘,也有说不清什么颜色的恶臭废水往河流排出;游客在享受风景游览区的新鲜空气,赞叹它的美好的同时,却毫无顾忌地留下了矿泉水瓶和食物包装袋等;在呼吁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却掀起了私家车热潮,对每天挤公交上下班的生活见而生畏;大家提倡保护野生动物,而酒店餐桌上却视野生动物为档次,就怕少了会丢了面子。

环境保护是个很实际的问题,需要的是实际的行动。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0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王蒙徽强调,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缔造实践活动是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进一步提升湖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应时之举、创新之策、有效之为,基层治理要用好这把金钥匙。

共同缔造的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治理全过程,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要一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以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民生为切入点,以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理解和发动人民群众共谋共建为动力。在事务决策中,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要勤下基层多调研,察民情、解实情,不武断的以“我认为”代替群众认为,真正把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带到政府机关的决策部署中来;在基层建设中,多方论证研究,多地走访考察,弄清楚“为谁建”、“谁来建”、“建好给谁用”等问题,不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真正把基层建设、民生工程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在干部评价时,坚持从群众中了解干部作风,通过群众的满意度来测评干部的工作成效,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用自我感觉替代群众评价,真正让群众满意成为衡量基层工作的唯一标准。

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共同缔造实践活动以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为路径,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治理”的城乡治理体系。“纵向到底”是指要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作用以及群团组织建设落实到乡镇、社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资源和平台下沉到农村基层;“横向到边”指的是每一位居民都纳入一个社会组织,让每一个社区组织有序参与乡镇社区治理;“协商共治”就是发挥协商民主,基层事务就是要你一言我一言,众人事众人商量,也是要你一手我一脚,众人事情众人干。这正是我党“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一工作法宝的继承与发扬,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整体智慧与强大合力。

共同缔造是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共同缔造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提升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创新之举。因此,基层治理要聚焦群众所需、倾听群众呼声,聚焦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心忧,积极搭建共商共谋共议的公共平台,让群众说事议事,提出解决方案,激发群众的内生力量,努力将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美好画卷。联合多方主体共同行动,从人居环境改善、房前屋后保洁、垃圾污水处理、道路修缮等身边小事、民生实事做起,聚焦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让社区从“为民做主”向“请民做主”转变,让居民从“站着看”到“抢着干”转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以人民为本、从基层出发,深入推进“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湖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征程上稳步前行。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1

伴随着“五共”模式的深入开展,雷家垱社区深刻领悟共同缔造理念,强化党建引领,广泛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牵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社区“两委”通过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将居民关心的“小区发展规划”“民生设施建设”“老旧问题”等事项列入其中,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通过建立微信群、入户走访、群众代表会议等方式,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建议。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意见78条,已协商解决问题11个。

环境改造完成后,如何维护管理是关键。社区改革创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行“代表群众选、项目代表定、建设群众帮、建后大家管”工作法,制订“门前三包”“环境共扫”等制度;鼓励居民针对社区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生活垃圾分类、住房安全隐患等内容,共同商议拟订《居民公约》并监督执行;定期开展“烟头换鸡蛋”、环境卫生评比等活动,评比结果在全社区公示,让居民成为管理维护的主体,逐步改善人们生活习惯,把环境持续扮靓。

通过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历时5个月时间,辖区改造的二轻宿舍、教工宿舍、102号宿舍、104号宿舍、民政宿舍、运政宿舍、路灯宿舍、香料厂宿舍、康复医院宿舍、福利院宿舍、精医小区等11个老旧小区全部完成雨污分流、下水管网疏挖、道路硬化、外墙粉刷、楼道窗户更换、“飞线”整治,新增晾衣杆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后期,社区还将持续推进非机动车停车棚修建、引进“简易物业”管理等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2

20__年10月11日,湖北省法院召开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座谈会,中基层法院、人民法庭代表参加会议并作了交流发言。10月25日,湖北省法院《关于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参与和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指导意见》印发,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江夏区法院乌龙泉法庭庭长 石英:

湖北省法院《关于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参与和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指导意见》出台的非常及时,为我们人民法庭紧扣“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参与和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做出了明确的指导。下一步,我们乌龙泉法庭将按照《指导意见》要求,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依靠党委领导,高位推动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

创新打造一庭一品,优化法庭布局。紧贴实际、因地制宜,找准司法服务“五个江夏”建设、“五谷”共建发展战略的切入点、着力点,努力开拓“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的生动局面。充分发挥五个法庭“紧邻长江+环绕梁子湖”的地理优势,优化“五星环湖”布局,加强环境资源审判,擦亮五里界人民法庭环境资源审判品牌。把握金口通用汽车城建设机遇,推动金口人民法庭打造汽车行业特色法庭,在通用产业园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为汽车产业链企业当好司法“店小二”。利用灵山矿苑文旅区、茗泉谷农业园等发展利好,推动乌龙泉人民法庭打造现代农业服务法庭。结合山坡光明茶、法泗大米等农特产品优势,推动山坡人民法庭打造特色农业服务法庭,在光明茶厂设立茶园法庭,助力茶业健康经营发展。依托湖泗人民法庭打造农旅融合服务法庭。

强化基层设施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贯彻落实《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以“开庭办案科技化、诉讼服务便民化、文化建设特色化、驻庭生活庭院化”为目标,在省、市两级法院的指导下,争取区人大、区委的支持,把“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牢抓实。

二是坚持集聚解纷合力,耐心推动基层矛盾实质性化解。

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地方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建立健全与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调解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的协作机制,更好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之前,乌龙泉法庭联合乌龙泉司法所建立破解乌龙泉矿老人去世后家人面临账户“取钱难”与房产“过户难”问题的协作机制,打通“两难”案件的“一日结”的快速直达通道,为人民群众妥善办理9起“两难”案件。金口人民法庭邀请辖区街道、村委会参与调解,促成16个农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妥善化解并当场履行完毕。五里界人民法庭在社区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依托法官工作室工作机制仅用4天成功在社区就地化解一批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为20名物业服务人员讨回了工资。这些案件处理方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依托“两个一站式”建设,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努力将更多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基层。1-8月,诉前调解纠纷1453件,调解成功率31.20%,平均调解时长16天。山坡人民法庭推进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工作,特邀6个基层治理单位和6名特邀调解员参与诉前委派调解成功139件,其中申请司法确认92件、出具调解书30件,撤诉17件。乌龙泉法庭在诉前主动协助司法所、派出所在事故现场成功调解了3起意外死亡事件,助力辖区街道高效处理1起因土地权属矛盾引起的打架索赔事件,破解当事人到区委上访、闹访难题。

三是坚持宣传舆论引领,倾情推动良好法治文明建设。

建基地树站牌提升“见法率”。法庭分别挂牌成立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宣传、平安建设、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增设巡回审判点,在重点项目、社区建立法官工作室,在重点产业园区设立法官联络站,在学校挂牌成立“护航青春”家庭教育指导站。选取赡养纠纷、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纠纷、物业纠纷等具有教育示范效应的案件在巡回审判点、法官工作室、家庭教育指导站开展巡回审判,增进村民对法律的敬畏,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以移动微法院为载体,开展诉讼事务一网通办,深化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改革,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视频调解、云上法庭、在线缴退费等便民举措,解决人民群众高品质司法需求,提升人民群众“见法率”,让人民群众在目光所及的范围内有“法”的存在,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编发《家事夏语》内刊,发挥“政法先锋进村湾”“送法六进”、法制副校长等平台及本地电视、媒体、网络及微信平台作用,通过以案说法、发放法治宣传读本等形式,宣传“小案件、大道理”,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知法度。贯彻落实省高院《关于依托人民法庭开展法治讲堂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策划“夏法夜话”法治夜校集中开讲,通过法治故事会、释法答疑座谈会、普法歌曲及短剧等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与村干部、人大代表共谋办理信访事项的良方,与调解组织、调解员共建多元解纷阵地,与司法所、调解委员会共管企业劳动纠纷案件诉前调解全流程,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共评司法服务成效,提高村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学法守法用法尊法的法治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3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环境污染已被人们忽视,随着人们肆意地乱砍乱伐,工厂日益地增多,往日新鲜的空气已荡然无存,臭氧层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种的征兆表示着什么?它告诉我们,昔日生机勃勃的家乡已经在人类的破坏下成了回忆,原来清澈的小溪变成了臭水沟,蔚蓝的天空被乌烟染成了烟黄色,漫天飞舞的塑料袋赶走了小鸟,机器的隆隆声代替了鸟儿的歌鸣声。

从前,我无论走到哪里,空气总是那么的新鲜、纯净,阳光也十分地温暖,让人感到舒适。不知从何时起,它们变了,空气开始变得浑浊,让人感到呼吸不畅;阳光也没有以前的和煦,变得刺眼。环境遭到了人们的破坏,地球已经遍体鳞伤。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多少丘吞噬了万顷良田,多少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现在的家乡,街道上垃圾满地,臭味熏天;河道上,由于过多的化学的药物都排到了水里,鱼儿都浮上了水面;天空中,灰尘弥漫于苍穹上,让人睁不开眼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们不环境保护造成的。长此下去,人们还没有尝到破坏环境的苦果,所有的物种已经灭绝,地球也将成为一颗死星,到那时候再悔悟可就晚了。在此之前,人类,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的迹象,为了地球,更为了我们自己,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让那一时刻不会到来,让地球这棵生命之树常青。

人类过度的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把一个健壮的地球折腾的体弱带病。水土流失,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耕地不断减少……这一切都是因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的,如果人们再执迷不悟,势必将自食恶果。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抚养我们长大,培养我们成才。保护它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保护家乡的环境而奋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4

当前,湖北省正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力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所谓“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即是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构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的城乡社区。此项活动的核心主旨就是要整治和改善省内城乡社区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来已久,每年都会牵扯大量人力物力,但整治成效一直不尽如人意。在少数村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甚至演化成了“干部带头干、群众站着看”的吊诡景象。不少党员干部直言:“几十年前,基层村社的每家每户,都以将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扫得一尘不染为荣,根本不需要政府去说去管。”

乡村振兴战略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内涵着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基层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指数的现实举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幅跃升和群众获得感的持续强化,基层村社的房子越修越气派、装修越买越精致,为什么群众对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情况却置若罔闻?归根结底就是,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过程之中,没有深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民参与的氛围也不够浓厚。另外就是,相关工作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和接地气,少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也相对严重。

立足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进坐标,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更应当从“心”缔造。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制度激励,确保群众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以落实,完善信息公开渠道,切实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支持基层村社多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生态环保等相关教育活动,将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结合基层实际,多让群众“唱主角”“当先锋”,既提升村社“颜值”,又让群众得到实惠。激发群众“我参与、我受益”的内生动力,彻底扭转长期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打造一批“洁净美”的“样板小桃源”。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5

湖北日报讯(作者阮班明、宋俊娴、童光辉)密林深处的一个黄土包旁,一栋占地200多平方米、4间2层的房屋拔地而起,正在加紧施工。8月1日,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告诉记者,这是投资120万元建设的垃圾分类超市,预计8月底建成启用。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可回收还能再利用。”闵洪艳说,要把垃圾像商品一样展示在柜台上,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堰河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让千余名村民从中受益。

绿色根植于心 务实重行拔头筹

“别人不敢干的我先干,别人能干的我抢先干。”在堰河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彰显的是堰河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穷得叮当响,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山、住房干打垒,可谓“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

1992年,29岁的闵洪艳成为堰河村的“领头雁”,当时他就提出“人在,山在,绿色在”的理念,作出“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的承诺。

“地当床,天当被,累了就在山上睡。”春夏秋冬,寒暑易节,全村干群战天斗地,苦干实干,让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经济林4000多亩,不仅摆脱贫困,还实现了小康。

进入新时代,堰河人紧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理念,提出“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的强村富民思路,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特色产品变旅游商品”的目标,让村民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如今,堰河村的固定资产和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村民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昔日“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达到10万元”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全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堰河人提出到2035年实现“四不五有”新目标:吃饭不出钱、就医不出钱、读书不出钱、养老不出钱,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研(究生)博(士)生、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

“我们就是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让乡亲们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中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感更强。”闵洪艳说。

赋能山水资本 融合发展添动力

绿色是堰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发展的主基调。

“堰河因茶而兴,要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赋能。”闵洪艳说,村里跟省、市农科院合作搞产学研项目,1200亩茶园一半以上推行有机化生产,推行“从种植到茶杯全程净化”消费模式,让卖出的每一片茶叶都可追溯原产地信息,两三年后所有茶园实现有机化生产,产值可突破4000万元。

依托茶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20__年第一家农家乐开张到如今120余家遍地开花,游客络绎不绝,每年举办的年俗文化节更是成为谷城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20__年,堰河乡村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点燃了全村干群冲刺国家5A级景区的热情。

“一口锅能抵一面坡,一张床能抵十亩粮。”闵洪艳打趣地说,是乡村旅游让村民的家当增值了。

目前,投资1亿多元的民俗园三期项目进入招投标程序,新建容纳500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展销中心、文化娱乐场馆、大戏楼、冷藏库等,全面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投资160万元在堰河水域兴建2个鱼鳞坝、1处亲水平台,增加游乐设施;投资500万元建设天艺茶庄廊桥、农旅茶文化观光园等,实现采茶、炒茶、品茶、购茶自由;投资600万元挖掘传承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让游客不虚此行、身心怡然。

以黄土墙、花窗、古门、青砖灰瓦、小回廊为特点的鄂西北民居,比比皆是;以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为特色的庭院,处处皆景;以勤俭持家、勤洗手、勤剪指甲为内容的文明礼仪,人人皆知……

“这些都是村里统一规划设计和整修的,我们家房前屋后焕然一新。”一组村民艾元平说,30多公里的刷黑路已经通到每一户门口。

在堰河,农民成了网民,农田成了电商卖场,手机成了农具,直播成了农活,新发展业态迸发出新活力。

村户人一体化 同心共享福无边

为充分体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堰河村通过创新共管、共评机制,最终实现一切成果共享目标。村里成立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把每家每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所有菜品、旅游商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做到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为游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赢得好口碑。“堰河香”已成为灵秀湖北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组建生态保护夜巡志愿服务队,不光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村民自发加入,人数由最初的6人扩充到现在的100余人。他们不仅巡山保水,规劝制止不文明行为,而且担负着村里的治安巡逻任务。“夜里听到狗子狂叫,都会有人起床,跑出来看一看,这已经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堰河村干部任雪平说。

村无闲户、户无闲人、人无闲事。全村人都以股东的身份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即便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人群,村里也无偿配股,让所有人年年有分红。每股的收益率在55%以上,解决了贫富不均问题。

二组村民冯毕建曾在十堰一带挑货卖,养家糊口。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共同发展的氛围很浓,决定扎下根创事业。

如今,他经营的有商店、农家乐、民宿,还有一个冻库,年收入几百万元。“没有村集体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冯毕建感激地说,村户人一体化发展模式让人人尝到“有福大家享”的甜头。

通组到户柏油路无缝对接、看病不出村无缝对接、家门口就业无缝对接……

“只要群众有需求,村里都会责无旁贷去满足。”闵洪艳说,所有党员干部包括合作社员工“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要求”,村民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

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堰河干群同心同德,铆足劲干,“1+7”大堰河旅游发展格局已然形成,辐射带动五山“茶旅小镇”不断向前发展。

为解决堰河沿线近2万人用水难题,村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新建一座水库,8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共同缔造”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强。

今年,落户五山镇、投资近5亿元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加速推进,落户南河流域、投资1亿多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启动建设。

“像堰河这样生态好、产业强、日子富的村庄还有很多,比如石花镇凉水井村、平川村,紫金镇花园村、官坊村,还有城关镇老君山村等,都在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发力前行。”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深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农村善于做好“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愿景。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6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一周的之江之旅转眼即逝,本次乡村振兴浙江大学培训班,实地学,现场教,感受颇深,收获颇丰。感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精心安排本次培训课程,感谢浙江大学教授们倾囊相授。我们既感悟了嘉兴“红船精神”的历久弥新,又领略了桐庐美丽乡村的风景如画,还学习了安吉“金山银山”的精髓要义。学有所获是必然,学有所用是责任。石首因山而建,因水而兴。90.3公里长江双岸线穿境而过,拥有麋鹿、江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大小44个湖泊星罗棋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赋予了我们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历史责任。根据本次学习和自身思考,我将在乡镇后续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聚焦规划引领,努力让乡村“新起来”。安吉的“两山理论”是在绿色与发展博弈中演变的,桐庐的美丽乡村是在历史与现实交替中建设的,浙江的共同富裕是在自身定位与规划引领中先行先试的。为什么浙江发展这么好?究其根源就是规划先行,敢想敢干。让每一个村庄都各具特色,让每一个产业延链做强,让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浙江有山有水,石首同样有山有水,作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水乡风貌城市,就要求我们在乡村工作中提前思考、创新突围,结合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特色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要从外在的自然美,深入到内在的品质美,一村一张图,一域一特色,真正做到规划“面子”好看、“里子”过硬。

二是聚焦特色产业,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安吉一片白茶,“泡”出千亿产业,石首一池春水,能否“激”出百亿产业?农业产业要强,光靠农民、光靠土地远远不够,我们应该走出一条以我为主创特色、科技赋能塑品牌、百舸争流出人才的新路来。回去之后,高基庙镇将立足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优势和湘鄂边区位优势,进一步招大引强、做优赋能,开创以小龙虾、淡水鱼、牛蛙为主的水产品预制菜系列产品,着力打造“湘鄂边预制菜之乡”。同时,我们将加强产业设施配套和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扩大阳光玫瑰种植面积,提升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水平,着力打造起源华中、辐射全国的马家垸葡萄小镇,实现农业产值立次方增长。

三是聚焦环境营造,努力让农村“美起来”。安吉余村、桐庐荻浦的乡村振兴都保留了原生态,并加以文化铸魂。建设过程中也产生过思维反复,但他们坚持村民集体参与,掌握了主动权。石首自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开展以来,许多村组变化很大,但发展瓶颈问题更加突显。浙江大学一周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农村环境营造既要注重生活环境营造,又要注重文化环境营造,还要注重产业环境营造,三个环境共同营造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要一味追求千篇一律,也不要一味追求千姿百态,要将农村环境与文化底蕴、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做到密不可分、相互叠加、共同发力。

四是聚焦共同缔造,努力让农民“乐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浙江人民为什么选择留在浙江?全国人民为什么选择来到浙江?原因很简单——住得舒心,过得安逸。当前,石首正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这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两者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回去之后,我们将突出党建引领,探索分类建强村级党组织,设身处地为群众想,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带动群众变“你和我”为“我们”。我们将加强理念转变,改变以往“镇村干部说了算”的老观念,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实现“大家说了一起干”,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我们将加强试点示范,选取2-3个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合作社”等工作,发动群众共同缔造先行先试,助力乡村振兴。

田垄能织棉,沃野可生金。再次感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安排本次培训,我将认真领会本次培训内容,在乡镇工作中多加思考、善于创新、勇于实践,力争让石首更多美丽富饶活力的乡村在共同缔造中绚烂绽放,为全市“三城三化三翻番”、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贡献乡村振兴力量!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7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共同缔造”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拓展深化,“幸福生活”是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美好环境”是缔造幸福的生活的路径和内容。如何围绕美好环境让幸福生活底色更足?我们要深刻领会共同缔造的理论依据和丰富内涵,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核心在党建引领。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首先要实施强垒工程,把基层党组织这张网织密织牢,以党的建设为经线,以自治组织为纬线,以党员干部为针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释放党建“磁场效应”。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不折不扣狠抓落实,广泛下沉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以民生服务链延伸幸福生活链。

关键在发动群众。

“共同缔造”群众是主体。我们要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入村组、进农门、听民声,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引导群众出谋划策,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营造浓厚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氛围。在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庭院美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上要激发村民骨干、乡贤代表、致富能人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切口在办好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群众身边点滴小事,是房前屋后、街头巷尾、衣食住行......。群众小事,就是干部大事!我们要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治脏污、往里走”的要求,全面开展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整洁干净,环境舒心。要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要深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内涵,用文化润心,让革命红色、灵润古色、生态绿色交相辉映,增进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支撑在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社区兴,产业强则社区强。“共同缔造”的核心支撑是产业兴旺。从县级层面讲,是做强特色产业,要重点打造北部山区“果盘子”、中部平原“米袋子”、沿江地区“菜篮子”三大板块,推出优质稻、蓝莓、小龙虾、蔬菜四个优品。从社区层面讲,是壮大集体经济,力争村级集体经济过10万元的村达到80%以上。从个体层面讲,就是增加居民收入。

保障在健全机制。

锚定“五共”路径,抓好建章立制,规范引导“共同缔造”工作。要在实践中优化,重点是抓好36个样板社区的打造,为其他社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总结中固化,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大胆探索、盘点总结,把好的案例、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形成机制化制度化成果。在创新中深化,借鉴先进地区,一定要学精髓、学理念、学思维,结合村情民情,创造性抓落实。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时代之需,群众之盼,是一项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们必须整合各方资源,狠抓工作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去、走出去、钻进去,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分类推进,资源下倾,科学考核。广大党员干部要用一以贯之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拼劲,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在黄梅广袤的乡村大地塑树“美”的风貌、涵养“丽”的内质、浸润“乡”的气息、做强“村”的能级,

凸显放大共同缔造的示范作用和实际成效,让幸福生活成色更足,让民生福祉更丰厚,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让百万黄梅人民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成果!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8

密林深处的一个黄土包旁,一栋占地200多平方米、4间2层的房屋拔地而起,正在加紧施工。8月1日,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告诉记者,这是投资120万元建设的垃圾分类超市,预计8月底建成启用。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可回收还能再利用。”闵洪艳说,要把垃圾像商品一样展示在柜台上,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堰河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让千余名村民从中受益。

绿色根植于心 务实重行拔头筹

“别人不敢干的我先干,别人能干的我抢先干。”在堰河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彰显的是堰河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穷得叮当响,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山、住房干打垒,可谓“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

1992年,29岁的闵洪艳成为堰河村的“领头雁”,当时他就提出“人在,山在,绿色在”的理念,作出“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的承诺。

“地当床,天当被,累了就在山上睡。”春夏秋冬,寒暑易节,全村干群战天斗地,苦干实干,让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经济林4000多亩,不仅摆脱贫困,还实现了小康。

进入新时代,堰河人紧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理念,提出“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的强村富民思路,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特色产品变旅游商品”的目标,让村民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如今,堰河村的固定资产和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村民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昔日“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达到10万元”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全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堰河人提出到2035年实现“四不五有”新目标:吃饭不出钱、就医不出钱、读书不出钱、养老不出钱,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研(究生)博(士)生、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

“我们就是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让乡亲们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中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感更强。”闵洪艳说。

赋能山水资本 融合发展添动力

绿色是堰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发展的主基调。

“堰河因茶而兴,要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赋能。”闵洪艳说,村里跟省、市农科院合作搞产学研项目,1200亩茶园一半以上推行有机化生产,推行“从种植到茶杯全程净化”消费模式,让卖出的每一片茶叶都可追溯原产地信息,两三年后所有茶园实现有机化生产,产值可突破4000万元。

依托茶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20__年第一家农家乐开张到如今120余家遍地开花,游客络绎不绝,每年举办的年俗文化节更是成为谷城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20__年,堰河乡村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点燃了全村干群冲刺国家5A级景区的热情。

“一口锅能抵一面坡,一张床能抵十亩粮。”闵洪艳打趣地说,是乡村旅游让村民的家当增值了。

目前,投资1亿多元的民俗园三期项目进入招投标程序,新建容纳500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展销中心、文化娱乐场馆、大戏楼、冷藏库等,全面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投资160万元在堰河水域兴建2个鱼鳞坝、1处亲水平台,增加游乐设施;投资500万元建设天艺茶庄廊桥、农旅茶文化观光园等,实现采茶、炒茶、品茶、购茶自由;投资600万元挖掘传承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让游客不虚此行、身心怡然。

以黄土墙、花窗、古门、青砖灰瓦、小回廊为特点的鄂西北民居,比比皆是;以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为特色的庭院,处处皆景;以勤俭持家、勤洗手、勤剪指甲为内容的文明礼仪,人人皆知……

“这些都是村里统一规划设计和整修的,我们家房前屋后焕然一新。”一组村民艾元平说,30多公里的刷黑路已经通到每一户门口。

在堰河,农民成了网民,农田成了电商卖场,手机成了农具,直播成了农活,新发展业态迸发出新活力。

村户人一体化 同心共享福无边

为充分体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堰河村通过创新共管、共评机制,最终实现一切成果共享目标。村里成立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把每家每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所有菜品、旅游商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做到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为游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赢得好口碑。“堰河香”已成为灵秀湖北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组建生态保护夜巡志愿服务队,不光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村民自发加入,人数由最初的6人扩充到现在的100余人。他们不仅巡山保水,规劝制止不文明行为,而且担负着村里的治安巡逻任务。“夜里听到狗子狂叫,都会有人起床,跑出来看一看,这已经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堰河村干部任雪平说。

村无闲户、户无闲人、人无闲事。全村人都以股东的身份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即便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人群,村里也无偿配股,让所有人年年有分红。每股的收益率在55%以上,解决了贫富不均问题。

二组村民冯毕建曾在十堰一带挑货卖,养家糊口。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共同发展的氛围很浓,决定扎下根创事业。

如今,他经营的有商店、农家乐、民宿,还有一个冻库,年收入几百万元。“没有村集体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冯毕建感激地说,村户人一体化发展模式让人人尝到“有福大家享”的甜头。

通组到户柏油路无缝对接、看病不出村无缝对接、家门口就业无缝对接……

“只要群众有需求,村里都会责无旁贷去满足。”闵洪艳说,所有党员干部包括合作社员工“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要求”,村民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

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堰河干群同心同德,铆足劲干,“1+7”大堰河旅游发展格局已然形成,辐射带动五山“茶旅小镇”不断向前发展。

为解决堰河沿线近2万人用水难题,村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新建一座水库,8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共同缔造”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强。

今年,落户五山镇、投资近5亿元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加速推进,落户南河流域、投资1亿多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启动建设。

“像堰河这样生态好、产业强、日子富的村庄还有很多,比如石花镇凉水井村、平川村,紫金镇花园村、官坊村,还有城关镇老君山村等,都在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发力前行。”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深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农村善于做好“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愿景。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19

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还有其他丰富的资源。我们生活在一个岛上,大海为岛上的渔民增加了很多经济收入,也为岛民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乐趣。与此同时,它也吸引了许多来自其他地方的游客来参观和探索这个岛屿。尤其是“南澳一号”的发现和考古,更是引起了国内外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作为岛民,我们无比自豪。

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污染毫无顾忌,随意向海洋中倾倒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使得一些海洋生物濒临灭绝,大量开采海底下的资源,导致海洋中许多珍贵鱼类物种大量死亡,甚至有的已经灭绝。

我记得当我只有四五岁的时候,我经常在炎热的夏天和我父亲一起去海里游泳。但是前年,不知道自己没有公德感的人,居然在沙滩上倒了一些日常垃圾。海浪冲走后,垃圾自然流入大海。我看见恶心的垃圾漂浮在海面上。我和爸爸不想游泳,就摇摇头,叹口气回家了。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捕捞了大量的鱼,鱼越来越少,鱼的供应不足,价格越来越贵,人们抱怨鱼很难吃。直到国家颁布禁海令,每年定期禁海,定期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到海里放养鱼苗,鱼的数量才逐渐增加。一些濒危物种得到了很好的繁殖,人们松了一口气。

水是生命之源。海洋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每个人都应该携手保护海洋。保护海洋就是保护地球,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海洋环境变得更加壮丽,让海洋更好的造福我们的后代!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0

近年来,新沟镇向阳社区践行“五共”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大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积极构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治理格局,促进社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决策共谋,为乡村振兴领航。

积极构建“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居民户)”四级模式,把群众组织起来,引导群众共同协商事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通过建立微信群、入户走访、群众代表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把“百姓想要的”和“社区想做的”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民事民议,决策共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凡是社区重大事务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由群众商议,由群众决策,用群众智慧谋大事定大事。近年来,社区将道路、培训中心大楼、生态园林建设及老年人生活补贴等20多项议题,全部由村民代表“自己说了算”,社区两委当好“配角”。如新剅路是20多年前修建的一条村级水泥路,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加之路面太窄,严重影响了三个居民小组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在向阳社区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提出重新修建新剅路这条建议,在场的村民代表纷纷响应。随即,群众出点子,社区“两委”班子跑现场、请专家、定方案,多次召开党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商议表决。新剅路的重建提上日程,如今,一条宽敞的新剅路呈现眼前,旧貌换新貌,村民喜笑颜开。

发展共建,为乡村振兴立基。

按照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理事会协助的思路,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该社区推行“门前三包”整治人居环境,号召居民民主动清扫、主动拆偏房、主动植树造林。发动群众筹工筹劳参与防汛抗旱和疫情防控。成立乡贤理事会,发挥乡贤优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公益性事业。发动乡贤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捐资助学,介绍务工,凝聚乡贤智慧,激活乡贤资源,带动群众增收。社区部分农户庭院杂草丛生、环境零乱,今年7月,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包户制度,5名党员带头拆除自家危旧空房,在他们的带领下,院落整治拆除工作进展顺利。群众主动拆除偏房18间,清理杂物10处,整理形成了一条沿院小道。

建设共管,为乡村振兴聚力。

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一是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中来,通过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动了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形成。二是实施“三务”公示公开。通过设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每季度进行一次更新,将党务村务财务情况向群众公开,请群众监督。同时,成立财务监督小组,管理和监督村内公共资金使用、资金拨付、资金估算和资金结算;组建施工质量安全监督小组,履行施工技术员和工程监理的双重责任,负责技术评估和工程验收。三是是构建“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网络,责任到组、联系到户,包干到人,形成全覆盖、大联动的强大气场。四是成立民生代办、生活保障、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效果共评,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是强化组织评价。社区党支部将支委成员包保工作纳入支委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考核,对党员、居民代表包户工作优秀的进行表扬宣传,评选为优秀党员和文明户,由议事会、新乡贤代表对工作进行点评打分,并对点评情况进行公示公开,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党员互评。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结合平时的工作表现和成效,党员之间互相评议、群众代表评议党员,评优罚劣、鞭策后进,确保民主评议结果公开公平公正。三是细化群众评价。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党支部组织村干部代表、新乡贤代表、理事会成员等积极介入婚丧嫁娶等活动,制止不良风气,弘扬时代新风。

成果共享,为乡村振兴提质。

为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居民,向阳社区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了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1万平米文化广场,投资680万元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投资800多万元用于道路、水利、通讯、医疗、环卫等民生建设。此外,还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社区培训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办事不出社区。社区所有的农民种地实行以工养农,并为居民全部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每月还可领到由社区集体发放的老年人生活补贴,社区居民小孩考上大学有奖励,社区群众过上了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1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为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环境质量水平。省政协委员薛爱国表示:美丽中国少不了美丽乡村,没有美丽乡村就不会有美丽中国。因此化工安全学院环境小分队的成员于20xx年8月5日,来到重庆市南川区南城街道三汇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实地考察、村户走访等方式,主要调查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进展。

首先,我们对当地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与几年前相比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

一、街道不再像以前一有车辆经过,垃圾、灰尘漫天飞舞,现在有环保工人定期进行清洁打扫以及除尘处理,这体现了当地居委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相关环保政策的具体落实;

二、乡村小道上也几乎看不见人们乱扔垃圾了,这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身素质都相比之前提高了许多;

三、村里每家每户都配有一个垃圾桶,用来暂时存放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且村里还设置了一个大型的垃圾回收站,村民可以随时将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倒入其中,便捷又环保,垃圾站中也有清洁工人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及后续处理;

四、公共河流里也没有村民随意饲养鸭、鹅等牲畜,并且有相关规定对于向河流里乱扔垃圾者将被罚款100-500元,因为有这项处罚措施,用资金约束的方式,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河流水资源的污染。

随后,我们来到三汇村一组的侯队长家中并对他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询问我们了解到三汇村位于金佛山山脚,金佛山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桌山,具有较高的区域代表性,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三汇村采取了退耕还林的方式,将住在大山里的村民迁出,不仅能让村民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更好的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我们还从这次采访中得知,以前的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露天随意焚烧秸秆,而后随着村委会的重视、宣传与督促,通过广播向村民普及焚烧秸秆会带来的危害,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推广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覆盖还田等技术,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为了让农民群众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过去的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南川在组织群众上下足功夫,坚持以群众为主体,采取多种措施,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使得环境整治工作事半功倍。

如今,“脏乱差”的农村彻底变了脸,已经逐渐被“美洁净”所代替,改出了村民的新生活,树立了文明新风,也改出了好环境,村民的脸上也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未来,我们的农村将更美,村民将更富,村民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也将更强!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2

9月2日,大垸镇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推进会,镇专班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镇主要负责人传达了赴红安、麻城两地学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心得体会,学习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并对会上下发的《大垸镇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了细致解读,为全镇如何开展共同缔造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

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入对共同缔造的认识,共同缔造是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要全面践行“五共”理念,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群众参与共谋共治共建共管共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会议强调,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要进一步夯实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支部领导党员、党员发动群众、群众影响群众,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建美好家园。二是要坚持民生需求,群众点单,将群众作为工作主体。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切入点,“三上三下”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形成问题清单,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先打造示范村组,形成示范效益,进而全面推广,整村推进,推动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让“共同缔造”家喻户晓。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横幅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共治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群众、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以生动宣传推动精准落实。

会后,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就如何开展本村(社区)下阶段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3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试想一个人生活在蚊虫肆虐、垃圾成堆的地方,怎么会感到幸福呢?

对此,我有着深刻地感受。以前我们家刚搬到现在的小区时,周围没有什么生活设施,也没有什么绿化。到处破烂不堪,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遇到下雨天,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水坑里。小区旁的一条小河整天泛着黑色的泡沫,河面上漂浮着生活垃圾,河里的鱼儿早就死光了,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黑水河。到了夏天,老远一股怪味扑鼻而来,行人都要捏着鼻子或带着口罩匆匆而过。现在,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环境整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政府大力开展环境整作文治活动。我们小区周围的环境就像孙悟空用了法术一般,摇身一变,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街小巷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臭水河实行了河长制,没有人再推诿扯皮了。经过一年多精心地整治,河水变清了,河里的鱼儿又回来了。岸边还种植了很多树木和花草,人们茶余饭后在河边散步、乘凉,甚至还有人在河边钓鱼呢。小区周围还盖起了超市、广场、商场,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生活方便极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科学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4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是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关键内容,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有效的有效方法。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要聚焦党建引领、深化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解决民生是第一要务。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作为“共同缔造”的切入点,以人居环境整治等为载体,以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改善小区绿化和道路环境为重点,着力改善小区内部环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抓好“问题清单”,办好“就业、医疗、救助”等民生保障实事,在解决民生问题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最在意的“大事小情”解决好,不断增强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福祉,不断加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建引领是关键保障。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更好的践行群众路线,回应群众的需要,要打造坚强有力的“一元核心”,以党建为引领,建设一支忠诚担当干净的干部队伍,为破解民生领域的发展问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发挥好支部书记“领头羊”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志愿者队伍,凝聚人心、团结群众。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思想引领是关键,要强化干部政治担当,提升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党员干部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中主动担当作为。

发展经济是核心举措。当前面对的很多民生问题,实则可以归结于发展问题。要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支撑推动民生领域的持续改善。要搭乘政策东风,站在发展机遇风口,用好用活集体资金,转变发展理念,突出产业特色,加快转型升级。把发展好集体经济作为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这次契机。扎实改善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广大群众深度参与发展产业链、分享利益链,共享“共同缔造”成果。

群众满意是最终结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支不支持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成效标杆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你和我”为“我们”,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形成党员干部与群众问题一起想、事业一起干的互融互通的治理格局。不断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资源向基层下沉,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责”治理共同体,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5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曾是个美丽的家园,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对地球造成的污染,给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巨大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位也已到达警界线,母亲河被死亡威胁着,东西河坝也在枯竭,再这样浪费水,哈密的最后一滴水就是大家的眼泪了。

家乡的河坝曾是绿色的,春天河坝里的垂柳长出了嫩嫩的小芽儿,地上的小草从泥土中窜出了脑袋,被冰雪扣押了一冬的小河打破了宁静,慢慢地在河水的冲击下,小河又哗啦啦地向前冲,河中的鱼儿也像往日般在水中自由的游来游去,再看看那杨柳的叶子,已成了形,挺立在河坝的中心。

而如今这里成了“垃圾场”,原本宽又清的水,在小河中奔腾着;现在却像“生病了”似的变的混浊了、平静了,最后“危在旦夕”变成了和污泥做伴的一滩黑水。它们身上原本全是鲜花水草,可如今,人类长年累月的仍垃圾、埋垃圾、烧垃圾,使它们变成了今天这幅垃圾景象。

东天山在新疆是远近驰名的,南方是没有雪的,而在我的家乡每逢冬日都可以看到晶莹的六方形结晶从空中缓缓落下,那皎洁的雪花仿佛大自然的文字,大地在咏唱这高昂的命运交响曲,歌词是奋斗,不屈的家乡风尚,雪是家乡的吟游诗人,用寂寥吟唱家乡漫漫的历史,吟游在天山之巅,那令人神往的雪松永远屹立着,雪松如同一位不朽的守望者,默默注视着家乡的日新月异。

可如今,野骆驼、黄羊、等动物被大量屠杀,水源被人为污染,漫山遍野的山林被大量砍伐,一块又一块的草场被污染,天山上的雪线在一点点的上升,今后的天山将会是人烟稀少,一望无边的沙漠,被太阳晒得火辣辣的山石,没有生命的山峰,这样的天山在哭泣,这样的天山在悲伤。

不要再去屠杀动物,让这里重现鸟语花香;不要再去砍伐树木,让这里永远苍翠;不要再污染水源,让这里清澈如昔;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让家乡哭泣,为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为了家乡更加美丽,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去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成为美丽的、名副其实的瓜香绿洲。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6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新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金钥匙,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既是时代所需,更是发展之要、民心所向。开展好共同缔造活动必须要以“五共”理念为根本遵循,践行“五共”理念,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基层实践中要围绕“谋”字做文章,聚焦“五共”的每一个环节抓实工作策划、组织、实践。

一、借需谋事。群众有需求,所谋之事才有结合点,有结合点才有共进动力。弥市镇广泛开展了“五访”“五查五看”“乡村振兴大家谈”等多种形式的走访调研活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问需于民、借需谋事,找准群众需求与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将群众的需求清单不断转化为工作的任务清单,激发出干部群众一起干的强大源动力。

二、依事谋心。所办之事是民之所盼,能办好了自然凝聚了民心,民心齐才能行动一致。弥市镇始终坚持为民办事聚民心,积极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策划项目、谋划工作、擘画蓝图,依托群众期盼之事的落实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参与,切实推动“你和我”向“我们”的转变。

三、以心谋建。民心齐泰山移,有了人民群众对共同缔造目标的向往和认同,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捐资出力即是顺势之事。弥市镇大桥村就以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为契机,与回乡访亲的乡贤共话家乡发展,从改善村组的生产生活环境入手,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该村的外出能人就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捐款近200万元,在家的村民则投工投劳齐心协力挖沟渠、清堰塘、清垃圾、拆乱象,有效解决了“没钱做事、没人做事、无心做事”的难题。

四、共建谋管。群众自己参与了、投入了、用心了、用情了才会珍惜共同的劳动成果,共管也就水到渠成。弥市镇坚持以共同建设的参与感唤醒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村级“四议两公开”程序、“金豆工程”等方式平台,问计、问需、问效于民,全面提升群众参与度、获得感、满意度,切实推动群众从“置身事外、静观其变”向“主动动起来、干起来、管起来”转变,以精准谋带精准干、用精准干促共同管,携手缔造美好环境、共享幸福家园。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7

维护地球村,为实现节能环保付出实际行动当今的世界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使地球村未来堪忧,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破坏臭氧层。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一些物种逐渐消失。现今,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面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从家庭、从学校扩大环保意识的范围。至今,各种环保节能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深入了解认识了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呢?节能环保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一、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二、全家动员,全面加强环保节能的思想认识。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四、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五、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六、每个家庭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八、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每一个人,每个家庭,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家庭节能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容易进行,做好家庭的节能环保工作,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为家庭节约了一定开支,一举两得。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 篇28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是我们每一位乡企干部都应思考的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心得体会。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主要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开展整顿机关作风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核心资料。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样的会议,充分证明了市委、市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和整顿机关作风的决心,我们做为一个乡企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好处,切实增强投身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职责感和自觉性。

乡企部门以前是一个行业管理部门,20xx年省政府机构调整为一个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成为直属机构,因为乡镇企业局,也是中小企业局,一、二、三产业都有,既是农口部门,也是工业口部门,也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部门。今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重视,一系列关于政策的执行、财政持持资金的分配、财政扶持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个性是当前各项改革举措,都涉及到企业利益。其职能履行得如何,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我们乡企干部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摆正个人与单位、单位与社会、财政扶持资金与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把这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贯穿于本部门自身建设、各项管理和改革之中,落实到为实现民营倔起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实际行动上来。

在日常工作中自身存在着为基层单位和广大企业服务观念淡薄的问题,办事拖拉现象;在廉洁自律等制度方面,自我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能深入基层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乡企干部在党和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务必坚决彻底地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务必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当作提高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良好契机,借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帮忙我们查找并解决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一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廉洁的乡企干部。

随着中小企业的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自身的工作职责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进和实施,使中小企业部门更加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部门,成为对咸阳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的影响最直接的部门,也是最能体现机关作风和发展环境好坏的.部门。中小企业糸统干部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方式,将直接影响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对这些改革效果的评价,如果我们不抓经济发展环境和自身作风建设,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将会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导致有些改革措施的失败。因此,加强我局干部自身的作风建设,对于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要把干部自身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抓紧抓好,努力为企业搞好服务赋予的财权、事权和监督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向前推进。

自己做为一个公务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树立宗旨意识,牢记光荣使命,改善工作作风,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努力做到: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市委书记、副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结合工作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对党负责,让人民满意为主要资料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澄清模糊认识,强化“九种意识”,用心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把服务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重点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与广大基层同志应对面进行交流,理解教育。答案补充二是认真做好对照排查工作,主要针对自身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执法行为不公、廉洁自律不严等问题认真排查。对排查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挖根源、找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自我排查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诚恳理解广大群众的监督。

三是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反思,制定具体详实、操作性强的整改方案。重点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完成任务方面:主要包括对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否有职责感和紧迫感,是否在落实上下功夫,完成的效果如何。二是执行政策方面:主要包括未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政策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执行市委政府出台的政策打折扣的现象。三是在优质服务方面:主要包括如何确立一切为企业着想,一切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让投资者满意,确保做到为企业工作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如何在服务上下功夫,查处利用手中的权力乱卡乱罚现象。对社会各界反映的突出问题,能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的同时,制定限期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