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以人为本顺之则昌》
建国近六十年来,我们的党建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毋庸讳言,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与先进而高屋建瓴的党建理论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既一脉相承大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之所言,深刻诠释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喟然而叹,从建国初期的阶级斗争,到文革期间的政治挂帅,再到改革开放之初的解放思想,终至如今的以人为本,人性的回归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们不再搞个人崇拜,不再有家庭出身论,不再上纲上线,不再谈虎色变,没有什么比今天的人民更能充分享受到自由之声、民主之风的了。这当然是相对而言,但看看无所不在的国际互联网,你就会感受到,人民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表达权,其涉及内容之广、之深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难以想象。
如果说“为人民服务”强调的是奉献和给予,那么“以人为本”突出的则是受者的感知,注重现实、客观、真实的需要,避免莽撞、盲从的给予,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的领导者已注意到,“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斗》)重视人的多样本性,与曾经提倡的千人一面、不搞个性突出形成了天壤之别。没有人再会为喇叭裤、蛤蟆镜而侧目,没有人再会为摇滚乐、霹雳舞而皱眉,多元文化的共生与融合,也给了“以人为本”最好的注脚。
在大干快上、超苏赶美的岁月,万马齐喑,仿佛只有“人定胜天”的铮铮誓言时时充盈耳际,于是有了大炼钢铁的无比狂热,有了水稻亩产过万斤的弥天大谎,甚至还有无视性别差异而组成的各种强体力“铁姑娘队”。“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耳熟能详的时代口号,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意志,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七大江苏代表团讨论时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丰富和充实。我们开始强调要加速发展,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去年底又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看似简单的字序颠倒,将“质”置于“量”前,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髓。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议,真正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经济的增长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时,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对资源的争夺导致不计其数的地区冲突时,人的生命已无法承受如此之重了。
“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长期对大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尽管创造了粗放型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却不断遭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土地流失、河流污染、土壤沙化、灾害频繁······幸甚!在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时刻,党中央敲响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警世钟,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又一延伸,如何以人为本?非是空谈,而是直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至战略高度,只有自然的和谐,才有人类的福祉。自然因此而有了生命,它不再单纯是人类的后院和库房,任人随意践踏,倒是更像一位智者,监督着人类的一举一动,而终极目标还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与幸福。
有句话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换来的。话虽有些极端,但却道出了城乡差别加剧的现状。“三农”问题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摆上一个至高的位置。中央已认识到,“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是,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历经千年的农业税被彻底取消,新的农民与土地政策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形成决议,农民拥有了更多的土地自主权,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人有农业、农村发展了,农民才能分离成果,这也是“以人为本”在广大农民身上的真实体现。
“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具有战略眼光的中肯分析,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孔子云:“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在他的众多言论中,“仁”、“民”常常被提及,“仁”施于已、施于民,“为政以德”,才能“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以敢于直谏的唐代政治家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为执政者开列了如下“以人为本”的清单:“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东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通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这浓缩了古语精华的箴言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与魏征的“十思”之谏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也是一部无数智者仁人不断探求治国理念的历史,今天,我们将科发展观锻造、提炼出来,它必将以自身博大精深的内涵,与时俱进的风貌,载入我们民族的史册!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预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人为本,顺应民意,我中华巨人必将与天不老,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