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通用10篇】》
内容导航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1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2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3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4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5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6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7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8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9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10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1
一、课题提出
1、研究背景
(1)地理因素
本课题组所在学校――乐善学校是武胜县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但地处乡镇,属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系列中,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但与县城学校相比,教学质量仍有一定差距。因身处农村,见闻、资讯相对闭塞,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率低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课堂教学仍属“教师中心式”模式,学生参与度低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差。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因素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城市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师生由此而受益的报道、案例层出不穷。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这种“学生中心式”的教学模式,少之又少,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低下。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师,应尽快更新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科研因素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老师习惯于教学,习惯于教书育人,却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满足于学习现有的理论,很少理论联系实际,很少进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说进行教学研究,这种状况长此已往,我们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不落后才怪。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下手,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做主人,对于数学,让他们携手合作,去观察、去发现、去归纳、去探究、去应用,从而认识数学、感悟数学、学习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
2、教育现状
教育发展到现在,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提出了许多课改意见、方案。然而多年的教育传统使学生、教师都习惯于传统教育方式:“老师习惯于教,学生习惯于学”,不断出现“学而不思”、“高分低能”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20xx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三个重要方式之一。《数学课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数学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做”、“议”、“探”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1、对于学生
在数学课堂中,广泛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类似,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小组合作中探究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学习习惯、有科学学习方法、有理性思维、有丰富情感、善于沟通、长于交际的社会人,而不是拥有满脑子数学知识的书呆子。
2、对于老师
理论及理念要求,要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更要学习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实践要求,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观,为适应“学生中心式”的课堂模式,老师要提升课程开发改编能力、课堂的随机反馈能力、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能力,形成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1)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课题,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旧教学观对“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的不同看法,通过比较,便于对两种教育观做出取舍。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是精通数学知识的老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老师的数学知识、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数学能力。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因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新的教学观主张,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不只是师生的单一联系,更应是师生、生生、小组内、小组间等学习组织链接成的网际关系。即数学课堂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还要受同学、学习小组等的交互影响,受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充分认识数学课堂学习的广泛影响性、充分利用积极影响要素,诸如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影响力,克服消极干扰,数学课堂学习必将高效。
上述两种教学观,反映了两种教学认识论――“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与“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区别。“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主张“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因此,新教育观应得到倡导。
(2)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课题,有助于我们放弃传统的“传递中心数学课堂”,建立“对话中心数学课堂”,放弃“教的课堂”,建立“学的课堂”,有利于数学老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学习,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路,在这求知的路上,我们要与新知相遇、与他人相遇、与自我内心相遇,既然相遇,就要对话、交流、沟通、思考。因此,数学学习的实践就是数学对话的实践。要想数学课堂学习高效进行,就要放弃传统的传授型课堂,建立新型的对话型课堂。
与新课堂相适应,教师角色也得转换。由“传递”向“创造”的转变;由“学科”向“课程”的转变;由“控制”向“引领”的转变。
2、实践价值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对话中心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
(2)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让更多的成员成为新型课堂的专家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2、现代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这是构成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和形成观念的一种学习:即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并不只限于那种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行为,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所以,这种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学生探索新情况的态度。
其一,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间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3个认知学习过程。布鲁纳曾经指出:“学习一间学科,看来包含着3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同时他又强调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二,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他认为发现学习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
②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③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与提取。
3、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实同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杜威,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提出三个重要论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地继续不断的改造”。他主张教育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主宰。
杜威在“做中学”理论中特别提出,应该在活动中设计问题,让儿童探究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使儿童的思维达到新的境界,要按照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经验这五步来设计活动课和指导儿童,只有这样,儿童的探究能力才能获得发展。
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教育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②关于教育目的。杜威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的论述。
③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而“从做中学”又是他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
1、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理论学习,实现观念的更新,初步形成课程开发改编能力,课堂的随机反馈和辅导学生的能力,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育观,形成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武胜县乐善学校初中部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认知起点的分析与定位。
2、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
4、探究性学习。
八、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本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在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指导下,以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为内容,走理论学习到实践总结再到理论提升最后实践论证的研究路线,认真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切实提高有效教学课堂策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文献法: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调查法:通过调查目前我校课堂现状,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4、检测法: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在实验研究前后的发展状况,从中归纳出通过实验取得的优势,从而扩大实验的力度。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2
题 目:威尔第《茶花女》中乔治亚芒人物浅析
学 院:音乐学院
专 业:音乐学
姓 名:齐超
指导教师:董文华
20xx年3月 日
威尔第《茶花女》中乔治亚芒人物浅析
一、文献综述
(一)现状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凭借杰出的才华、出色的音乐天赋和勤奋的努力使其在世界歌剧殿堂上屹立不倒。从1839年11月开始威尔第一生共完成了27部歌剧,其中包括数量众多经典的作品,威尔第歌剧中很多唱段和作品都成为欧洲歌剧史上不朽的作品。而在其创作的高峰期,他所创作的三部歌剧《弄臣》《游吟武士》和《茶花女》的问世,使威尔第在歌剧界的地位迅速超过唐尼采蒂、贝利尼和罗西尼,成为了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而在他的这三部经典的歌剧中《茶花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花女》是根据法国小说家小仲马的同名著作改编而来,于一八五三年三月六日在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演。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这次首演遭遇失败,但是很快这部歌剧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誉。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压榨弱势群体的上层社会的愤怒,同时也揭露了世俗势力的丑陋嘴脸。纵观整部歌剧,男主角亚尔弗雷德·亚芒的父亲乔治·亚芒正是上层社会和世俗势力的代表者。威尔第正是通过对乔治·亚芒的描写以及与玛格丽特与亚尔弗雷德的爱情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
(二)发展方向
18世纪,在欧洲随着歌剧的盛行和器乐音乐的繁荣,炫技一词所指逐渐地涉及到了小提琴家、钢琴家和阉人歌手以及女高音等专业音乐家,并在19世纪达到顶峰.这种艺术风尚在音乐表达中体现出一种形式美与风格美,但也会因为过于渲染、过于重视表面的娱乐性表现,而使人忽视或分散对音乐深刻内涵的注意力.
作为整部歌剧中唯一一个“反面角色”,乔治亚芒对于整部歌剧剧情的连接和贯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透彻的了解整部歌剧和了解威尔第的创作风格,就要准确的对这位至关重要的人物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研究。
纵观整部歌剧乔治亚芒的戏份和演唱并不是很多,在威尔第的巧妙安排下使乔治亚芒
在为数不多的出场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演绎出自我的人物性格和它所代表的世俗势力所体现出的诸如自私、阴暗等等特点。研究好乔治亚芒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它所代表的世俗势力的特征,对于男中音更好的把握、演唱威尔第其他的歌剧作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从威尔第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茶花女》的时代环境和意义。
2、对歌剧中乔治亚芒的唱段进行分析,威尔第创作的特点。
3、挖掘威尔第创作特点和音乐语言特征以及对人物塑造的特点,并用插入乐谱和例证来分析说明。
4、了解浪漫主义音乐、歌剧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二)研究方法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对比的研究方法
3、举例说明的研究方法
4、查阅资料,总结探索,对本文的主题论述问题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地认识
三、预期的课题进度计划
1、学期初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并作一些准备工作,如搜集和整理资料等。
2、四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并请指导老师帮助修改。
3、五月初对论文进行细致处理。
4、五月中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论文写作,上交论文
四、参考文献
1. 张洪岛 主编《欧洲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 20xx
2. 张宏到 主编《欧洲音乐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 于润杨 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4. 沈旋 主编《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 (意)朱塞佩塔罗齐《命运的力量--威尔第传》,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
6. 周枫,朱小强 译编《外国歌剧选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7. 卢广瑞 主编《中外歌剧·舞剧·音乐剧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8. 钱苑,林华 著《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xx
9. 刘朗主编《声乐教学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3月第1版。
10. 郑宝华 《美声唱法之研究》《中国音乐》20xx年第一期(季刊)中国音乐编辑部
11. 温恒泰 主编《男中音教学曲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2. 王嘉陵 主编《西方音乐简史》四川文艺出版社,20xx
13. 李晓静、李斌主编《音乐精品选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xx
14. 李晓静、李斌主编《音乐精品选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xx
15. (德)保罗贝克《音乐简史》中国友谊出版社,20xx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3
尊敬的领导、老师
“书香满园关不住,几缕墨香顺风来”,伴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的新一轮展开,我校承担了《师生共写随笔,同享成长快乐》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需要;更是师生终生学习的奠基石。
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做了以方面的准备:
一、明确课题研究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更好的实现新教育所倡导的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同时,教师不再成为教育的蜡烛,而是教育中精神财富的领路人,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无尽的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同享一起成长的快乐。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将通过“读书、实践、反思、写作、再读书、再反思”的反复过程,研究日常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关系;研究如何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研究师生如何更好的一起成长、成功;研究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敢于大胆指出教育的误区,探求教育的本真。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要走出一条新的教育途径: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对学生而言,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写作氛围,随时挖掘学生读书写作的热切欲望,让学生体会读书写作的益处,积极投入到读书写字行列中去。让生命和谐、健康地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和奠基。
二、立项课题的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组建优秀团队
学校的支持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领导对这一次课题申报,成员组建高度重视。从课题负责人到课题成员组成,校委会一一审核讨论通过。我们在接题的时候,学校领导就提出,要选拔最优秀教师组成这个团队。组建课题组成员时,征求了各教研组长的意见,得到
他们的全力支持,在他们反复讨论后给予推荐,又经过校委会与教科室把关,从中择优,最后从各教研组中确定十一名教师为本课题组核心成员。这些老师有热情,积极上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热衷读书、酷爱写作的习惯;对再学习怀有热切的期待和欲望,同时这些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思想先进,富于创造精神。我想,这就是我们可以把后绪工作做好的基础。
2、倡导多读书,读好书
我们将构建读书三级网络,即学校阅读中心——校阅览室、班级书柜、家庭书厨。在学校里,我们每周抽出半天,集体在阅览室阅读;每个班级内设立书柜,除学校配书外,学生自己也是书源的提供者,在学生间开展晨诵,暮醒,课间阅读行动;课题组核心组成员家庭要备有书厨,保证我们随时随地都有书读。
当前课题组成员每人拥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心灵写诗》,《爱心与教育》等精选书籍,以供我们学习阅读。我们暂定每周三下午定期举办阅读碰头会。这个会有两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为自由阅读阶段,第二个阶段为讨论阶段,在第二阶段我们将抒发个人读书心得,同时制定下阶段阅读计划。学生每周一次大阅读,集中在校阅览室。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读书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让读书成了我们除教学与学习外必不可少的生活陪伴。
3、建立个人博客
课题组成员在成立团队之后都要建立自己的博客,把平时的心得体会,教育反思,案例分析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将组建博客群,把我们的成果在群里展示,一起分享,共同评论,以求以后的工作做的更好。王国强老师的博客现在已经有原创文章300余篇,访问量达到四万多次。我们将以王国强老师为中心,躬身力行,每周都要写出最少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以此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我们不再做单纯的教书匠,我们要做拥有无尽渊博知识的教育者。如果以前没有时间,没有东西写,现在机会来了,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通过日记、教育故事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作用。真正让读书、反思、写作,成了我们教育思想与教育水平进步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渠道。
4、努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课题组对写作提出最低要求水准。我们写作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要求到自觉分三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教师教育随笔每一月1篇千字文,学生心情日记每周1篇;第二阶段,教师教育随笔每两周1篇,学生心情日记每周2篇;第三阶段教师向年写作量10万字,学生5万字的目标靠近。
我们还要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名校名师来校讲座,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拓宽教师的.视野;让学生从专家、名师的报告中得到启迪、提高读书写作的热切向往。学生撰写随笔将主要通过心情日记的形式体现,学生在日记中进行自我鼓励、自我批评,得到自觉自励、自我成长,使他们地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同时教师通过日记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育活动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
每一个课题组成员与一名语文教师结成对子,同时负责二十名学生。共同提高这些学生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学习兴趣,爱国情操,让这些学生首先养成随想随写的习惯,让这种习惯成就学生的一生。同时,学生以“校园文学社团”为平台,定期开展写作讲座、征文比赛、课外掠影、校园采风等活动,以致力于学生读写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这些学生衍射到全校,让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乐于读书、写作,把成长融合在快乐的求知中。
5、预设课题成果
我们将在征得学校的支持下,让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经费来保证课题组人员的资料打印、社会实践、观摩交流等费用,并根据参与人员的积极程度和研究成果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我们将不定期推荐师生的优秀心情日记、教育学习随笔进行交流、展览、发表。教科室将联系出版社定期出版专题集,论文集。安排课题组成员定期利用周末大讲堂举行报告会,把读书、写作加大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其中获得的快乐。把新教育实验向更广、更深的层次推进。
预设成果详细列表
三、课题实施的保障及评价
课题组要向学校申请资金,购置书籍、报刊。同时,报申学校,由教科室对本课题组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并督促按时编写报告集、论文集;由团委安排,不定期举行成果汇报大餐。
在落实《师生共写随笔,同享成长快乐》的过程中,随时跟进评价。我们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机制,将目光放在了师生阅读书籍、写作汇集成册上,特别关注师生的读书写作的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分层评价。教科室每月对每位教师的读书笔记做好统计、评比、推荐,以此在学期末课题组成员进行综合考评。同时,每月要挑选出1—2篇师生优秀随笔,修改后,挂在校园网上,定期选择优秀稿件及时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对工作松散,态度不端正的师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跟进监督,对屡教不改的师生坚决从本课题组中除名。
一个读懂自己的人,才能读懂自然的美好与人类的道德,才能读懂自己肩上的责任,才能点亮校园里无数盏读书的心灯!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我们就无怨地做坚守读书与写作者,同时让我们学生的心灵运动起来,让沾满蜂蜜的书籍字样成为师生终生受益的载体!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
(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 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
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略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5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符合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和新课改的要求
农村小学增设英语教学以来,还处在一种缺乏语境、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方法不多的阶段,尤其是英语阅读和英语口语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英语教师最犯愁的地方。如何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是摆在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阅读量达到累计10—12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其实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阅读就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不足
(1)重视语言知识能力,忽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2)重视传授讲解和练习,忽视阅读过程中的指导
2、学生自身阅读能力薄弱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小学生明明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这样就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阅读内容有限,知识面狭窄。同时有的学生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捕捉信息的能力较弱。这些使得小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除了上面的主要问题之外,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二、 研究目标
1、找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不高的原因
2、开展一些提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实验教学
3、总结归纳出提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点: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开展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现状的分析和探讨交流,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开展农村小学英语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取得的经验,设计一些提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小游戏、小活动及课堂教学实验,在实验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有效方法,形成经验、推广交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问卷、座谈和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3、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阅读活动设计、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应当努力做好教学中的铺垫工作,通过引导、启发和辅导等形式,使学生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最终获取新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2、趣味性原则
在阅读课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设计阅读课活动时,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力争做到设计的任务生动有趣、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顺着课文的思路积极开动脑筋,并参与到各项任务中去,进行语言实践与写作。
3、实践性原则
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拓展实践空间, “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4、整体性原则
注意将教材与阅读材料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两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12-20xx.03)。
筹建准备工作,制定“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课题计划与方案,搜集和储备《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等理论著作,储备必要的理论资料。形成课题研究申报方案,积极修改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xx.03-20xx.06)
完成“我校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和困难”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制约农村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几个主要方面。组织课题开题研讨会,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主要活动:制定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状况。
第三阶段:课题论证阶段(20xx.09-20xx.03)。
针对问卷调查中归纳总结出的制约因素,制定预设性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验性教学,互相听评课学习,调查大家上课的方法,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施方案。
第四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04-20xx.09)。
这个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积累资料,自己在研究的基础上,准备上一节英语阅读教学课,平时注意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在长期训练中展现他们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施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好札记,完成《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阶段性报告。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20xx.09-20xx.12)。
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各类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论文《农村小学英语阅读的现状与分析》,《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经验》并推广研究成果,申请评估鉴定。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6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第三阶段:
1.围绕教材开展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
2.课题归纳总结。
3.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4.定期学习交流,互相听课,组织艺术实践活动。
5.总结报告。
具体时间为:20xx年1月——20xx年6月。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传统教学形式与现行的教学模式的碰撞,学生及社会思想的改变,课题的研究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各项配合再加上全体课题组人员,相信一定客服各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也将此研究报告及课件,调查结果,课案,表格等形式把结果予以展示。
音乐教研组
20xx年9月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7
我们的课题是: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所谓“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学生为主体,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这个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方法去操作,将“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把初步研究的收获介绍给全体老师,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让老师们在“体验”中了解“体验式”教学法,增强“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2、“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框架结构。
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与成效。
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组织启动)
①搞好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②对班级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③通过理论学习及现状的分析,明白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2)实验阶段(实验研究)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①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实践课研讨活动,分专题进行研究,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
②对要达到的目标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③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做好经验成果交流展示。
(3)结题验收阶段(总结结题)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①整理实验资料,统计实验数据,总结“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的成果。 ②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体验式”教学法究竟好不好,最后还得由学生评判,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还要采取让学生评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学生征求意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特别是在我校生源比较差的情况下,优秀率和及格率能否上一个台阶,是检验“体验式”教学法是否符合有应用价值,也是增强我们继续研究实践“体验式”教学法的决心和信心。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8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 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9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xx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研究的途径与目的
(1)通过省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学习,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借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剖析中学课堂影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构建符合我学校实际的评价指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从现实存在问题人手,以中学数学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学校的教学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模式构建相结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数学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贴近教师的实际。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学校中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六、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20xx.12.
乐京科负责拟定课题研究计划,王桂喜、姜文成、张洪华等负责有关学习材料的汇编
《学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村料汇编》
文献集
研究阶段(20xx年01月-20xx年7月)
20xx.7.
王桂喜负责,其它成员协助。
谢建国、姜文成负责。
张洪华、高品荣负责。
《学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状况的调查》调研报告
《典型课例的案例分析与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20xx.12
姜文成负责
王桂喜、乐京科、王劲松、张洪华等协助。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操作操作策略与模式研究》
《中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汇编》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与模式研究;研究论文,1本
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研究。研究论文,1篇。
3、中学数学课堂典型教学案例汇编,1本。
4、课题结题报告,《报告》
在论文评比,优课评比中获奖
教师提供教学范例,部分论文案例在业务刊物发表,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乐京科、姜文成等.
张洪华等
王桂喜等
乐京科
本课题预计完成的时间:20xx.11
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都是来自学校内各个学校的教学骨干,有学校的领导,有市、学校数学学科带头人,也有中青年教学骨干,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中的多数人主持或参与过省、市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有着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课题主持人是学校中学数学教研员,在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方面有着便利的条件,因此,我们有信心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取得课题研究和数学教学的双丰收。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篇10
一、背景分析: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课程价值,体现课程理念和性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需要,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是发挥地方教 育、教师优质资源,是创新、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的资源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也 是全国性课程改革的新教育名词和研究内容。 体育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文化, 给予人类健身、娱乐、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功能。 花样跳绳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有 4名体育兼职师,期中体育专业教师2名,11个教学班,结合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们 确立开发花样跳绳校本课程。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 性。要创新,就必须关注个性,关注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我 校以由点到面再到尖为出发点,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是体育课, 上好体育课势必要有一套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与健康 课本。我校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目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 生兴趣、爱好的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程。
三、目的
1、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四、原则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智慧和审美道德的培养。 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 发展其特长。
6、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 激发学生的
1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尽可能 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
1、科学性原则 重视体育学科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民主性原则 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 设。
3、针对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
4、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 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人文性原则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内容
一、二年级学生跳绳兴趣的培养,三——六年级学生花样跳绳技术、技能的培养。
六、方法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七、组织与实验步骤
1、教师每学期应认真书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 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游戏等) ,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 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八、对象 学校全体学生(11个教学班)
九、人员与分工 全校体育老师
十、时间开发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xx年12月
1、组织发动,宣传学习,召开师生大会,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2、教师选课,向学校申请,学生选课。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xx年12月——20xx年1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xx年2月 收集资料:开发总结、案例、论文、备 2
课等,归档,成果展示。
十一、成果展示
1、老师教案、案例、论文、档案等。
2、学生成果展示
十二、教学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 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7、课程开发教师应有:个人申请、开发纲要、过程记载、学生花名册、点名册、评价体系、实验报告及总结等。
8、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9、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 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