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合集33篇)》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精选33篇)
内容导航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4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5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6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7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8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9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0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1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2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3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4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5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6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7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8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9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0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1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2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3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4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5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6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7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8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9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0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1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2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3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拓展。又称职技术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本理沦问题、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心理、职业培训心理、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
在李老师给我们上的三堂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中,先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学习,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举出了很多例子,加深了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后面晚上的一堂课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等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几堂课下来,我们都受益匪浅,真是应了一句名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首先在关于学习的讨论中,很多同学举了一些比较通俗的例子,例如看书,做家务等等,也有同学从其他更抽象的角度,比如说眺望,观察,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学习的成分。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上面这是比较专业的说法,通俗的讲学习就是从有到无,获得一些新的东西。
后面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关于学生心中理想老师的'调查等等。这些让我们了解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关于理想老师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个幽默,公正,上课不仅能讲述书本知识也可以传授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的老师,并且希望师生能打成一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这三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学习的探讨,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收获更多。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
七天的学习,我有幸倾听了各位教授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曲连坤教授让我们深入地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工作定位;田丽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多种心理健康课的活动要领;顾群教授让我们对孩子更多了一些理解和关爱;闫老师的心灵工作坊更是震撼人心。在听了讲座之后,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知识内化,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实每天的课,我都有很多的感悟想与大家分享,而田丽主任的讲座让我收获颇多,今天,我只就田丽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实施”和大家分享几点感悟。
1.创设心理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田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健康课的主旨不在于掌握知识,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唤醒和引领学生,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2.采用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另外,教师还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地进行科学的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3.选择恰当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
总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
22、23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授课的老师知识丰富,博学多识,毫不吝啬的展示出自己优秀的成果,令我们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启发,也让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对教师这个岗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收货颇丰。
首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人格和社会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提高其评价、反思。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其次,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只有做一名教育工作的促进者,才能逐渐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提升大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感性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实践等;二是理性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育和伦理书籍等。通过学习,它们可使学生了解关于道德的知识。(2)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立志就是陶冶道德情感的修养方法。(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通过躬行才能落实品德修养。躬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自己与他人共处、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二是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按照道德归法做事。后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察,通过自省,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实际情况,以便为自己的修养形成依据,从而有的放矢地去恶从善、改过自新,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第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各种心理现象,积极的,消极的,正常的、异常的,都发生在大学生自己身上,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到:(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教师的社会角色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般经历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4
一、时间与地点
xx年某月某日—某日我参加了xx省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第29期)。培训班由xx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理论课主讲教师是华中师范大学汪xx教授,团体辅导是理工大学梁副教授等。
二、培训内容
某日上午:开班仪式;汪教授讲授团体辅导基本理论;
某日下午:团体活动(热身活动:接龙、刮大风、松鼠与大树、握手)
某日上午:组成小组:定组名、画组徽、拟组规、选组长;团体活动(建立信任:棒打薄情郎、同舟共济、信任背摔、信任之旅、小组宣言)
某日下午:团体活动(增进了解:成长三步曲、解开千千结、小小动物园、走出圈外、家庭金鱼缸、我的生命线、小组宣言)
某日上午:汪教授讲授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某日下午:梁副教授讲解具体的主题班会设计实例;团体活动:(依依惜别:拍打空位、齐唱组歌、临别赠言、小组宣言)
三、心得体会
做学生管理工作两年多,曾做辅导员三年多,在学生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此次培训让我感触颇深,学会了更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接触了很多团体活动形式,掌握了部分主题班会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现将培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1.了解了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听汪教授深入细致的讲解,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辅导的概念、作用、特征;团体活动的形式及应用领域;团体辅导指导者应具体的条件;团体活动分享环节的意义。
2.知道了主题班会的基本形式和应用范围,主题班会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3.熟悉了团体活动模式有暖身活动—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催化活动—鼓励分享与自我探索—引发领悟—整合经验—促成行动—彼此回馈—活动延伸—评估效果。
4.明白了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热身,通过团体活动进行热身;第二阶段:导入,通过心理情境剧表演、心理测试、心理影片等方式导入心理班会主题;第三阶段:讨论与分享,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个人的心理感情,总结讨论,统一认识;第四阶段结束,全班同唱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歌曲,或朗诵与班会主题内容相关的诗歌,结束班会。
5.学会了各阶段团体活动的实施步骤,通过老师的引领和亲自参与团体活动,掌握了团体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要点,比如:接龙、刮大风、松鼠与大树、握手、棒打薄情郎、同舟共济、信任背摔、信任之旅、成长三步曲、解开千千结、小小动物园、走出圈外、家庭金鱼缸、我的生命线、拍打空位、齐唱组歌、临别赠言、小组宣言。
6.掌握了运用团体活动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的注意事项。
7.领悟了团体辅导的精髓是“引导、倾听、分享”。
8.扩展了个人的视野和思路,团体活动应用领域较多,前景广阔。
9.认识了各本科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者及辅导员共76人,大家互相学习,增进友谊。
10.感受了“团体活动暖人心,特色班汇情感”!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5
《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6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第一,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第一,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我们数学。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第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之前提到的数学老师,虽然他讲的课枯燥至极,但我仍会尽力听。慢慢的听下来我发现,他在上课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很有哲学意味很有道理的名言名句,但由于他缺乏授课的方法和技巧,我也只能感叹他是一个有才华但没法施展的人。如果他能够认真的把《教育心理学》看了且看透了,我想他应该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也能成为一位有利于学生的老师吧。
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回首我曾经的学习历程,遇到过无数的老师,我想老师教的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只有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用对了,让学生们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了,得到学生的认同了,那么他才可以把所学的精华教给他们。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7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习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习规律,方便学习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习心理,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习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习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中国古代的传统学习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习心理涉及一般学习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习、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习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习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习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习理论部分与分类学习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习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习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习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习理论、改善学习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习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又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习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8
评语1:你性格开朗乐观,思维开阔,在学习上常有独到的见解。待人真诚热情,尊敬老师,遵守学校各项纪律,对课代表工作认真负责。老师们都认为你是很有潜力的同学。如果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更加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学习上更加努力,坚持下去,你的成绩一定会更好。老师们期待你更加精彩的表现!要得到社会承认就必须先为社会奉献;要在芸芸众生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先克服掉自己哪怕是弱小的弱点——不是名言,是我的切身体会。
评语2:在我所接触到的运动员子弟中,你有明显的优点:对老师彬彬有礼,积极参加学校活动,集体荣誉感强,与同学友好相处等等。你也有他们的共性:纪律上下不拘小节,学习上不够投入。希望你能利用寒期,把这一学期的知识认真地回顾,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不论在体育上、还是在品德和学习上,我真心希望你能成为运动健将中最优秀的一个!
评语3:你的淳朴和无私赢得了同学们的拥戴;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你用辛勤的努力来换自己的成功,在多次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对老师布置的工作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得到老师的信任。老师特别希望你能保持这一切,相信你一定会在语言表达和书写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敢于在更多的方面与其他同学试。比高,创造人生更多的辉煌。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9
首先一点,我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
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其次,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三,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0
古人云:“开卷有益”。再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读完《教育心理学》,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学现象与书本中的理论竟然不谋而合,书中的内容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是枯燥的定义、概念和原则,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打开了我认识教育及心理的思维,获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协同教学实验提出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首先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学习性质、学习流派及主要争论的问题;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我也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而作为一名学生忙学习态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另外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习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成绩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于“习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习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个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1
记得从孩子妈妈怀孕的初期,我就开始筹划着今后如何去教导、辅助孩子的向善的本性。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勾心斗角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让人有一个平稳、静心的心态太难了。想想周边的人和自己的处境延伸想象一下孩子的未来是不是也这是这样?这是件一直让我头疼的事,婴幼期、儿童发展期、青春期、成长期等等,到了现在孩子出生了,如今已经1岁5个月了,虽然我和孩子妈妈在诱导孩子、教育孩子这块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边学边教也罢,但是一直以来我的脑子里面对待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问号。网上狂风乱炸那些教育孩子的文章看了又看读了又读,似乎真是有点谁说谁有理的感觉,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不一样这样导致针对性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在和妈妈、父母对抗孩子是与非的时候,最终还是决定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专业,看看到底是传统教育受宠还是科技教育孩子的方法为上?
报名成功后,转眼开班了,一进教室的感觉是不是到了“女儿国”了?环视了一周只看到2个男生。第一个想法我是不是走错班了?决定又出门看了一眼确实无误之后坐在了位子上,既来之则安之吧。第一堂的课程应用心理学的陆老师,真是让人颇有喜感,还有教学的方法也能进入生活,不像我们之前上课的老师那样死板,6次课时即能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陆老师又能学习到了心理学的基本要领,我算真是欣慰了。
这门课程结束了,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父亲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父亲。前一阵看过一篇文章叫父亲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在想自己凡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高大、男人刚性的榜样,为孩子今后成长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2
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习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已经不再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越来越多
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习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
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平的教员。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才能科学、有效的教学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澄清了错误观念,坚定了用科学指导实践的信心。
比如书中在谈到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有效学习中的作用,并提到了古训:“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条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根本不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观念,不管学生的情况直接就讲。顶多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什么东西,并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关注点是学生以其原有知识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识,但原有知识是否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何建构,这个考虑的就少了。
书中详细讲述了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学中,对这些策略的关注度太低,有时只追求自己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现在看来,这只能是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不能利用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践行理论知识,做教育实践者。
我们一直在倡导做科研型教师。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研究什么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论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应是联系实践,解决问题,上升到理论。比如,书中谈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德育目标和过程,在班级管理或者教学中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的品德,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总结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所以,如果坚定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信心,也就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专业水平,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
教育教学需要心理学的信息和服务,心理学也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有广泛发展的前景。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为师生提供心理学服务应是其工作的应有内涵,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将成为心理老师这项工作的坚实后盾。比如,关于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研究为教师培训和年青教师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心理老师可以据此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导方案。而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效的诊断和辅导。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心理老师也就能稳固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3
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习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虽然上学时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但理论知识领悟得还不深刻。暑假里重读了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课教材《教育心理学》感觉受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虽然上学时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但理论知识领悟得还不深刻。暑假里重读了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课教材《教育心理学》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收获最大的是第四章教学心理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节,它让我对我们每节课都要出示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第一,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一旦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第三,教学目标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学伊始,教师将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有助于指引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上。其中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它提醒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能简单回忆我们所教内容远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
其次,从感性上让我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我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还有,我在读完以后有了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教师读《教育心理学》第一,是因为我们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我们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书中许多观点,都让我开始对我们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确实,不管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后还都要靠“人”来实现。所以教育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解决教育问题,就要解决人的问题。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那么老师的专业地位就仅仅是学科知识吗?我想,教师的专业地位更加体现在教师对教育心理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提升,更要加强教育心理知识的钻研,让我成为一位真正的好教师。恐怕任何一位教师,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是很难把这些理论的知识和教学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的一大缺憾吧。
书中最后一章教师心理中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对我帮助也很大。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工作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教师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烦躁、易怒、处理问题不理智,或者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会损伤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作风,养成不良的心态。长期以来,由于师范教育中心理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继续教育中也很少重视心理学的训练,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考评大多局限于所教授的学科专业知识。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致使我们许多教师缺少心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既不能准确判断出学生心理方面的异常,也不能正确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科学地分析学生心理,解决心理问题。仅此还不够,应当在所有教师中加强心理学进修,使教师队伍的心理学修养和应用心理科学的能力有普遍提高。创造一代身心健康的学生,就是创造未来。
首先一点,我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
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4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习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近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习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习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5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6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我学会了很多,书中讲述的知识和道理是我的永远的收获与收藏,让我获益匪浅。以后要是有机会,要多学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摆个好姿势。如果可能,也可以帮助别的人,走出困惑,找到希望。
有兄弟两人,哥哥叫乐观,弟弟叫悲观,两个人一起洗手,一盆清水端过来了,两个人洗了手,但水还是很干净,这时,悲观说:“水还是这么干净,怎么手上的泥还是洗不掉啊”,乐观却说:“水还是这么干净,原来我的手一点都不脏啊”。几天后,兄弟俩又一起洗手,洗完了手,盆里的清水变得很脏了,悲观就说:“水变得这么脏啊,我的手怎么这么脏啊”,乐观却说:“水变得这么脏,瞧,我把手上的泥全洗掉了!”。一母所生的兄弟,面对一样的问题,因为拥有不同的心态,所得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真正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生活中的欢笑与悲哀常常源于一个人看世界的那双眼睛。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很难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难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个快乐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去真实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义情节,遇事冷静,懂得控制情绪。人生中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过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让悲伤包裹自己!
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这些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我们要学习拥有这些态度和品质,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充满光明,未来也更为广阔!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7
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懂得学习,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识面打开了我认识教育及心理的思维,获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协同教学实验提出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首先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学习性质。学习流派及主要争论的问题;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我也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而作为一名学生忙学习态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另外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习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成绩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于〝习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习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个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8
本学期,学校召开了多次有效教学教研活动,通过这几次活动,我认为校本教研的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教研活动质量。通过每一次有效教学教研活动,解决教研活动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在教研中如何把发现的问题提升为校本教研的问题,再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搞教研不是摆花架子,有效教研是每个老师都要积极参与,使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有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使每次教研活动更扎实,更有成效。下面讲两点自己的看法。
一、依据教研计划,明确教研主题
在开学初,我们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讨论设定本年度和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制定学习和提高的教研方向。通过每次的学习、讨论、交流,教研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立足教育。从而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对于有效教研,本人认为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加强备课环节的研究,开展备、教、批、复、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搞好有效教研工作的前提。为此,严格纪律,使教研活动、备课活动正常化,做到定时间、定地点、有内容、有主讲人、有记录。对于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注重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教研活动的之研讨课上,要力求在备课时做到统一思想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使备課活动做到有序、有物。在每次的研讨课活动中,从上课老师进行说课开始,从备课思路到教学方法、从最初的设想到具体的实施等等,以其他老师进行认真的评课为延伸,大家都能从帮、教、学的角度,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通过评课,要评出缺点、评出优点、评出亮点、评出创新点。
评课活动,使不同层次的老师都有不同层面的提高,也使教研组工作的开展更为有效。
二、让活动变身,让教研精彩有效
本人认为教研活动不是冰冷枯燥纯粹的教学研究,应该要有血有肉,要让大家有进步让大家欢喜。因此在语言上的暗示作用很总要,从任务布置的温馨提示到活动后的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这样形象的字眼让我们的教研更有爱,更有指向性,同时在教研中能正确对待生成的问题,还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研资源,从而提高教研资源,把原先可能的难点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样的教研更有效。只有有效的有爱的教研,我们教师才能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不断用教学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并且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有爱、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最佳境界。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要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记录,找出问题的所在,与同科老师共同探讨,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虽然以前每节课后也都写教学反思,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及时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真正的记录下来,通过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自己深有启发,对于每节课后,一定写出详细的教学反思。针对教学的闪光点、失误点、困惑点进行反思,使之具有针对性,把反思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注重理性思考,使之具有深刻性,做到课课有反思,形成理论性问题,再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于有效教学研究,我们还有很多的发展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前进中的缺点和不足是在所难免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改正、不断的完善。
化学教师读书心得篇2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要建设这样的教师队伍,强化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无疑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科教研组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同一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是以新课程精神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能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技巧,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具备了过硬的教育基本功,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19
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在学校以及教科室的指导下,开展了很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很多老师都反映,活动有层次,有主题,有内容,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反思这些教研活动,我总结了这么两点有效的提高活动效率的策略。
我很担心说不好将想法说出来
化学教研组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多名老师有着很多荣誉,大家也都很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成其他学校的教研组,可能有一些老师在组内讨论时会很沉默、不说话;担心自己说不好,不能在讨论时聚拢老师们的思维,并将讨论引向深入。应该说在这一点上,鳌江中学化学组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本学期在组长的带领下,化学组每次都是畅所欲言,每次的讨论都不是讲空话,是对具体课堂的研讨,因为我们只是想把正在探讨的.东西表达出来,并不是接受专家的考评。
当然,在参加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指定主评人,或者是参加说课的人选等。
谁先来发言话语顺序调整出效果
教研组活动经常会围绕一节公开课来展开评课和讨论,但是谁先来发言呢,按照以往的惯例,开课者先讲思路,然后同年段老师先点评,因为他们对教材比较熟悉,其他年段老师再补充,或者组长让一位老师主评,其他老师再补充,这种发言形式的优点是讲评比较到位,先有完整评析,再有细节补充。缺点是后轮到的老师可讲的内容比较少,尤其是可能会让本不多讲的年轻老师更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的锻炼机会更少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换种方式,让年轻的老师先讲,再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补充,这样会更多的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更多的让他们得到锻炼。大家也会意识到,青年老师们讲得蛮好的,重视我们年轻老师。
让年轻老师先发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压台,表面看是打破了以往的规则,其真实的意义是为群体对话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空间。因为,这使得讨论中的话语控制权不再仅仅掌握在经验丰富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整个团体中,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成员的独立思考都成为一种资源,成为对摆在桌面上的不同见解的一种迎接方式,进而使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准之上有所长进。
总的来说,教研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同伴互助的集体学习,它的有效展开关涉到有着同样的问题或者对同一件事情有着热情的工作伙伴的参与,如何让参与的每个人都卷入进来,需要一定的策略,也需要有个培植能力和习惯的过程。应该说,要使教研活动有效,我们需要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对方法进行选择,对过程进行调控。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0
一、什么是阅读?
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阅读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阅读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阅读就是理解一段一气呵成的话语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远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词的意义串联在一起。”
从以上我们知道,中文的“阅读”是“看”和“领会”__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读”两个意思;从外语教育心理学来看,阅读是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
程晓堂老师曾在教育部远程培训中对“认读、朗读、阅读”有过这样的解释:“认读主要是认读单词,就是说我看见一个单词以后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读出来,可以不出声。比如说我看见一个‘duck’,我知道是鸭子的意思,这就是认读了。那么朗读是要把它读出来,朗读既可以读单词,也可以是朗读句子,还有朗读课文、朗读故事,都叫做朗读。朗读就是念出来,念出声来。念出声来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说练习语音,或者是练习语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或者为将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一些准备,所以这是朗读。最后就是阅读,阅读严格来讲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读。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这叫阅读。”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眼睛看,心里想。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我们再来看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中国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我们中国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习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那么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即便是低段,我们也应该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来阅读、来表演,这样能够通过学习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语言输入。(程晓堂,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培训)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从听说读写四项行为来看,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量最多的行为是阅读。
3、巩固学过的.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
4、有趣的阅读材料还能给人带来乐趣,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
根据前面讨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两种,第一种方式把阅读材料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习的开始,在阅读材料中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和新句,如北师大版的“先锋”教材和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基于阅读的教学”,也就是故事教学;第二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
经常有老师问到,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听录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程晓堂老师在教育部远程培训的时候曾说过,读不听,听不读。课堂常见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但是根据他学习的一些著作里面说这种方式其实不理想。俗话说心无二用,你到底是听还是看。你只有一个注意力,包括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难说我是看懂的还是听懂的,所以要把它分开。他建议可以听也可以读,但是不把它两个都搁在一起。什么时候搁在一起呢,比如这个故事处理完了,放松一下,一边听一听,同时看看,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总体来讲,在前面的时候听和读要分开。
2、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
也有老师经常问到阅读的时候要不要让学生朗读呢?在这里还是来引用程晓堂老师的话,朗读故事主要是培养语感,为口头表达奠定一些基础。作为故事教学的后面的环节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读故事就是要学生朗读故事,目标就有点偏差。阅读和朗读的区别是很大的,阅读我们叫silent reading,朗读是reading aloud,这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3、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着我们必须承认,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这样要求: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习,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初步的阅读策略。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1
在教育孩子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困惑,时常听家长抱怨,李老师,某某学生现在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和我们家长发脾气,怎么办呢?在学校有的学生很不听话,经常和老师顶着干。作为老师也非常的苦恼。
最近我读了桑标的《儿童心理学》,在读到第七章情绪发展这一章,我很有收获。这一章节,主要讲了情绪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是儿童早期适应生存、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心理工具,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组织作用。本章先介绍了儿童情绪评定的三种方法,即生理测量、表情测量和主观体验测量;再分别从情绪能力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对儿童情绪发展作了介绍。
在儿童情绪评定中,生理测量,也就是人处在某种情绪状态下,可以表现出许多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变化可以作为情绪的客观指标,如心率的变化,呼吸的变化,皮肤电阻的变化等等。行为测量主要集中在对儿童面部表情以及言语表情的分析上。儿童处于高兴、悲伤、愤怒和其它情绪状态时,眉毛、眼睛和嘴部肌肉都会产生细微的运动变化,儿童的声音也是情绪指标,有的老师习惯为学生贴标签,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好学生一好百好,坏学生本性难移;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孩子提出了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会尊重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如此等等,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对孩子带来危害。在今后的学生的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孩子脸上不满与抵触情绪时,我们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
情绪的评定方法还有主观体验测量法,即评定儿童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解释。主观体验测量运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似的情绪体验,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的经验(如:“告诉我,上个星期你是怎样感到高兴的?”)或是要求儿童完成命名,匹配或表现情绪(如:“告诉我图片上这个人感觉怎么样?”“请你指出谁感到伤心。”)
通过对些内容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如何看待孩子们的情绪问题,并懂得了如何处理这类的问题。如当孩子情绪暴躁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共情,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教孩子学会了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教给孩子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书由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正文、专栏、思考与实践等部分构成,既突出儿童发展心理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强调重要的知识点与方法论,让读者喜欢阅读,在今后我还要多多学习,争取对自己的帮助会更大。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2
我仔细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收获很多。
作为一位教师,必然学习过很多心理学的概念,比如习得无助、从众、自我实现、自我中心等。也许毕业多年后你仍然能背出这些概念,然而当你真正面对课堂情境时,你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判断及应对学生的情况吗?恐怕任何一位教师,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是很难把这些理论的知识和教学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的一大缺憾吧。作者唐全腾在教书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去读书,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选择了校园中最常见的事情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的原理,并从教师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对于教师或相关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是非常有用的一本书。
书中从“学习”、“关系”和“决定”三个方面,用具体真实的事例讲解了原本很深奥难懂的心理学理论。作者举例后还讲述了故事的背后,真的分析得透彻,深刻。在心理学的定义里,当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时,其理由并非自己想做,而只是因为团体里的其他成员都这么做,这样的现象就叫做“从众”。尽管,这是一个高中的例子,但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一现象在小学更需要老师去引导。因为小学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弱,需要我们将他们引导到好的一面。这和我们平常所说的班风有着很大的联系了。
再比如,书中所说的“单纯曝光效应”在我们布置回家作业的时候似乎又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这让我想起复习阶段,曾有个学生在订正的试卷上写了三个字“我恨你”。这个学生平常写作业很慢很慢,总是要有人看着,或者在旁边一直鼓励他,他才能将作业完成,而到了初一下学期他就干脆作业不写了。看到他试卷上的三个字,我找他谈心了,他最终告诉我:他恨他的爸爸,因为他总是催我作业快点写,所以我就在作业上写了这三个字。这样的回答,让我陷入了深思。如果是老师也这样催他写作业,也许他恨的就是老师,也许时间久了,他恨的就是这门学科,时间再久一点,或许他恨的就是到学校读书……这就变成了教育中所说的“厌学”了。看了“单纯曝光效应”,我开始反思,对于这样的特殊学生,动作很慢,能不能让他每天只要完成别人的一半呢,让他每天对这门学科知识有些接触,持续的接触一定会让他对这门知识有兴趣的。有时我们老师对所有学生都希望他们成才,也许这样的好心,并不是学生所认为的好,也许我们认为既然有中考,就要让我们的学生会考试,都能考出好成绩,或许这样的想法对有些学生就不太适合。
书中许多观点,都让我开始对我们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确实,不管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后还都要靠“人”来实现。所以教育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解决教育问题,就要解决人的问题。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那么老师的专业地位就仅仅是学科知识吗?我想,教师的专业地位更加体现在教师对教育心理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提升,更要加强教育心理知识的钻研,让我成为一位真正的好教师。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3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鹏在两天紧张的学习中,培训老师围绕高等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观与教育、高校班级群体心理与管理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四个板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及外沿,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浅,以下是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面对芸芸学子,心态颇为忐忑,如何把专业知识详尽的教授给学生?如何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及课后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种种疑问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逐一摆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经过学习,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几点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利于教师摆正位置积极有效开展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效,此次学习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
入职以来,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生体格发育趋于稳定、性机能趋于成熟和身体机能明显提高等生理发展特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等心理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简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懵懂的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向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足以确保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观,同时也是构筑自身的教育观念。课前的交流、课堂的互动、课后的谈话等需要老师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知识讲求系统化、精准严谨,同时也枯燥乏味,如何让知识点活跃起来,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触类旁通的延展问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类似的知识来佐证,同时将雷同的知识点系统化提炼,抓住主要特点,再结合实际用途分出不同点,在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适当的增加学习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照教师发展阶段,认为自己很好地度过了认知阶段,目前正逐步进行认同阶段,但在这个阶段比较深的感触就是职业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顺畅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得到相应的成绩,但目前而言,很多时候是费尽心机的组织教学工作,结果是部分学生学习意识较差或者干脆不学习,促使自我挫折感不断积累。除了自我反思教学活动之余,也时常在考量当前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这个问题部分是我的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尚未成熟,部分也是目前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经历(中职和高中)、基础知识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在教学工作中会直接反应到学生的积极性上,对此除了强化自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也要强化自我的沟通能力。在教学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案例的使用,都能够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此次学习中,我对学习动机理论这个部分特别关注。强化论认为动机是某种行为受到外部强化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强化的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相反,受不到强化的`学生就会减弱其学习的动机。反馈到教学中就是需要老师不断度督促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是老师的责任也是义务。按照需要层次说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适当突出认知和理解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可以达到循循善诱的教学目的,毕竟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只会加剧学生的抵触心理,如何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让家人、同学和老师充分认知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这个是教学实施中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
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学习内容充实而繁杂,如何将所学及时所用,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需要考量的,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态,迈步前行。
学“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之我见
郑老师就“智慧”这一概念,在对前人学习经念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人的心理发展的指向性水平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指出随着指向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扩大,人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的发展水平,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聪明程度。
在写这篇学习心得之前,我一直在纠结,到底什么是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对这四个观点及其之间的区分,我是一点概念都没有,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而一般认为,智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智慧,则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这三个概念既有区别也有相互关联关系,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其中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而智力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是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智慧和智能都高于智力,智力处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初始状态,并没有随着时间和空间进行延展性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当人们将这种潜在的力量转化为现实能量时,此时经历了一个质的升华——智能——个人开始从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角度辨别是非。个人开始从有利于集体、民族和国家的角度辨别是非并使其惠及家事、国事和天下事的能力是智慧,大智慧则是从有利于整个人类和宇宙的角度来判断是非的能力。
综合百度百科和郑老师以及前人对于智力、智能、智慧之间的解释,可以发现从智力、智能、智慧再到大智慧,这正是一个人心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新质否定旧质的过程。在这种升华过程中,正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过程,达到人格完整统一,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每个人来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们可以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然而,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不可能说一帆风顺,必然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坎坷,而在那时具备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人在困境中积极地适应艰难的环境,快速调整不佳心理状态,从而为最终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并在最终达到目的。
相反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必定会取得一些值得庆贺的成果,而在欢腾之后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其重要。有些人取得成就后会变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骄奢淫逸,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止步不前。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表现,根源就在于这些人的缺乏理性面对成就的健康心理。但是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多数会在欢庆完自己的成果后,采取一些截然不同的做法,譬如:状态恢复到取得成就前一样,甚至更加的积极去迎接新的挑战,而不是止步不前,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人生中的累累硕果。
除了上述两方面,每个人都会是生活在一个或几个朋友圈里,而当朋友圈里的朋友遇到了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所措时候,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这时具备了健康心理素质的其他人就可以向这些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心理上给与莫大的安慰。这样做,对于那些提供帮助的人来说,他们自己不仅玫瑰送出去了,而且自己的手里也留有了余香。他们的真情、善良、美意不仅给力于社会的和谐,也使他们的个人修养、素质更上了一层楼。从而对他们个人的健康发展锦上添了花,意义非凡。
在人们心理状态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当中,他们也将会慢慢地开始对最初的意识想法进行思考深入。比如说,在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都会对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不同的定义:在我们的幼年期,心智不成熟,大多数知识行为模式的来源都是周围人们给予的知识,总是在重复模仿他人,所以人们在那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大多数都是固定的,如以后当科学家、飞行员、老师等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对事物具有自己的判断模式,此时会对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会比较模糊,但还是会不断的摸索并为之努力。当人的心理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加而慢慢成熟后,此时他们对于自己的奋斗会有明确的目标,知晓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
对于现在的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而言,虽然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致,心理发展状况也不一样,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表现出心理不成熟的现象。他们对于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家里要他读大学他就读)、大学之间想要完成什么、大学毕业后自己将会去做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概念,缺乏奋斗目标。所以我觉得运用郑老师的“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这一观念来规划学生或者自己小孩的每个阶段发展状态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4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习的本质,二是学习的过程,三是影响学习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习与学习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
资料共享平台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心得体会,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习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5
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明确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教研活动的课题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否则,教研活动就是瞎研究、空研究。
其次,要做教研活动的有心人。学校丰富的研究机会、独特的研究情景、鲜活的研究问题、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要自觉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研相长的效果。 2.要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当前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知道怎样去搞教研,特别是对一些教改实验、专题研究更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就显得至关重要。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就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善于把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经过设计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富有个性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题,再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种研究,最易达到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质量的目的。二教研活动要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
1.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重大意义。如今已不是一个只要有知识或文凭就能当教师,靠经验和汗水就能当好教师的时代,而是一个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无可选择地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书育人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动的能力。我们如果缺乏教研活动能力,那就意味着缺少创新精神和工作潜能,就意味着很难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要懂得一些进行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我们过去曾经片面地把教研活动理解为听课、评课和写文章,这是一种很狭义的看法。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我们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就应学会如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动很强调集体研究,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参加集体研究,如何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学会将大家的智慧集于自己一身。
三上好每节课,着眼小问题
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土壤。许多科研课题往往来自教学中的一得,许多卓有科研成效的老师也多得益于教学实际的锻炼。事实上,对于我们普通老师来说,上好一节课,就是一次教研。通过教学积累经验是最好的教研途径。同时,在选择课题上,宜着眼小问题。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很多,有大有小,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应该着眼于小问题。以小见大,钻深研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泛泛而谈。
四勤学教学理论,博览课外书,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开放,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博览课外书籍,广泛吸收养分,补充最新知识,是教师增加和更新知识积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径。平时多积累,反思促提高。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和教研素材,为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证。通过反思,天天会有新视角,天天会有新收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作为常常源于反思之中。总之,我们要有效开展校本研究,就要使教研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要上好每节课,着眼小问题,要勤学教学理论,博览课外书,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6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
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这里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习和探索;(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
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习,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7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8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29
最新教育心理学老师不仅要具有本体性知识,还要具有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条件,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知识面越广,能在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愈能运用自如,易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关注,建议我们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与教学的中间学科或者联系学科。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等几门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作为一门拥有自己理论观点的独立学科,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学习与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及其实质,这就涉及知识(或能力)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这三方面。只有在了解了人类获得的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使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学习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智力与创造力以及特殊学生。学习心理包括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学习的认知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学心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动机,有效课堂教学,学习结果的测评。其中我对学习心理这部分感触比较深。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才最为有效?对于各种学与教的理论模型,教师应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择?对不同性质的知识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该怎样运用教学策略?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教学心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这一章节。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通常采用强制性的教导方法,伴以奖励和惩罚行为,协调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最终达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地位则比较被动,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的相像对象,以及上课时的教授对象,学生更多地采取顺应、被动等行为。随着行为主义影响式微,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影响逐渐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引发了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仅要呈现于解释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教师有时会误解它的真正含义:明确目标和认真备课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学生参与讨论或其他形式的社会互动,学习就必然发生;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微弱。所以要明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真正含义:学生处在教学活动中心,以平等身份与教师互动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法。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更有效,发现法更实用中学生的课堂教学,它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让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到隐含于其中的原理。而讨论法是旨在激发思考、挑战态度与信念并发展人际交往技能的一类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特定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法符合学习的认知主义观,这是因为学习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时积极主动的,而且也强调学习的社会方面。由于现在我们大班额的教学使得个别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那么实用,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影碟、录像、因特网和教育电视等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实用技术的教学对学生所做的课堂作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强调问题解决技能与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时,还要求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不仅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也要评估学生所获得的问题解决、思维与研究技能,甚至还有学生的动机。结合教学方法要合理合适的实时的选择技术进行教学。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记得从孩子妈妈怀孕的初期,我就开始筹划着今后如何去教导、辅助孩子的向善的本性。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勾心斗角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让人有一个平稳、静心的心态太难了。想想周边的人和自己的处境延伸想象一下孩子的未来是不是也这是这样?这是件一直让我头疼的事,婴幼期、儿童发展期、青春期、成长期等等,到了现在孩子出生了,如今已经1岁5个月了,虽然我和孩子妈妈在诱导孩子、教育孩子这块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边学边教也罢,但是一直以来我的脑子里面对待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问号。网上狂风乱炸那些教育孩子的文章看了又看读了又读,似乎真是有点谁说谁有理的感觉,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不一样这样导致针对性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在和妈妈、父母对抗孩子是与非的时候,最终还是决定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专业,看看到底是传统教育受宠还是科技教育孩子的方法为上?
报名成功后,转眼开班了,一进教室的感觉是不是到了“女儿国”了?环视了一周只看到2个男生。第一个想法我是不是走错班了?决定又出门看了一眼确实无误之后坐在了位子上,既来之则安之吧。第一堂的课程应用心理学的陆老师,真是让人颇有喜感,还有教学的方法也能进入生活,不像我们之前上课的老师那样死板,6次课时即能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陆老师又能学习到了心理学的基本要领,我算真是欣慰了。
这门课程结束了,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父亲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父亲。前一阵看过一篇文章叫父亲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在想自己凡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高大、男人刚性的榜样,为孩子今后成长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0
古人云:“开卷有益”。再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读完《教育心理学》,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学现象与书本中的理论竟然不谋而合,书中的内容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是枯燥的定义、概念和原则,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打开了我认识教育及心理的思维,获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协同教学实验提出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首先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学习性质、学习流派及主要争论的问题;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我也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而作为一名学生忙学习态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另外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习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成绩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于“习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习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个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1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习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习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习。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习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习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 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 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习、买各种复习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 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 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习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习,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 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 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 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2
我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内心波澜起伏。它使我认识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微笑的眼神,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上学期我所带的是二年级,由于孩子年龄小,学生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影响课堂效率。我经常对他们进行大声批评,严厉训斥。几个星期下来,结果令我很失望。学期中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全校老师都来听课。上课铃响了,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我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可是过了没几分钟,教室里就有窃窃私语声,还有几个好动的学生开始做小动作了,我心里有点不满。“老师,蔺俊祥折纸飞机。”……突然一阵告状声打断了我的思路。面对此情此景,我真是怒从中生,真想训斥他几句,但理智告诉我:别发火,发火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在片刻的冷静后,我决定抓住这一契机对“捣蛋者”进行教育。我走到蔺俊祥跟前,拿起纸飞机,面带笑容地说:“同学们看,蔺俊祥的纸飞机折的真好,一定是未来的发明家。可是能在语文课堂上折吗?”同学们齐声说:“不能。”“那么同学们,你们愿意把勤奋好学、积极举手发言的一面你想展示给老师们看吗?”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一下子放松了绷紧的神经,很快就有一部分同学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我扫视全班,同学们都为我一脸的笑容而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接下来,我又表扬了几个上课认真听讲、读书好、积极发言的同学,树立了榜样。这时,不用老师的提醒另外的一部分同学也都坐得笔直笔直的了。随后,我利用讲课的空隙,开始观察几位“重点生”的表情,我发现蔺俊祥和我目光对视的一瞬间,赶快避开,甚至把头伏在桌子上,脸上露出羞愧笑容。此时我则微笑着向他点头,似乎暗示他你已经改正错误了,还是一个好孩子,老师原谅你了。另外的几个调皮学生在与我眼睛对视的一刹那也都有后悔之意,我同样都报以肯定的微笑。
这时我的.脑海瞬间闪现出《班主任工作纵横》中的论断“如果班主任能像古希腊‘含笑的哲学家’得谟克利特那样,以微笑迎人,不用语言训人,那他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始终面带微笑与他们深情地交谈,正面指出了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性,不但自己学不到知识,还影响其他同学,更是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希望他们以此次为戒,不要再有类似情况出现。入情入理的微笑教育,得体适时的表扬鼓励,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一个月、两个月、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班的学生变自觉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多了,积极发言的多了……
此外,微笑和表扬还能增添学生的勇气和力量。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那道题目的答案我本来是记得的,可被老师冷不防的一喊,站起来时就全忘了。”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以“微笑”来期待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学生站起来时心理上就不会太紧张了。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微笑着对他说:“别紧张,你一定能回答的。”学生在你的鼓励下往往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终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老师们,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篇33
《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是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教与学。学习心理又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内容又可以组合成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第二部分学科的教与学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地理、艺术、体育与健康。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无论教学哪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学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平常的单元检测中发现每次检测丢分最多的题型总是阅读。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就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学习了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内容,尤其是"阅读的教与学"这一章节,了解到阅读是人类从字面符号获取信息的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才有效。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简单的尝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孩子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的强弱与获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2、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我们学校参加了《整体阅读——课内拓展》的课题研究,每次课文讲解,我都结合《百草园》一书中的相应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并且找出一个主要问题,训练学生从短文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