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读后感(热门3篇)》
《新教育》读后感(精选3篇)
《新教育》读后感 篇1
我读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读后感 篇2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为我们勾画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和载体,合力打造和优化教育这一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现在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这又和我们学校安排的阅读、经典诵读不谋而合!我们学校每天坚持的晨诵、午读、暮省,学校的校本读物《语文主题丛书》等,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跳蚤书市,校园时时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 学生和教师都在平时的阅读中共同成长。读着这本书,我有一种莫名的骄傲与兴奋。
新教育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读后感 篇3
很久没有乘公交车了,今天,摩托车坏了,我又爬上了久违的 5 路 (中医院 —— 农工商)。由于早上起来的早,睡意还没有散去,于是,一路打起瞌睡起来。
“奶奶,坐这儿!”一阵稚嫩的声音让我清醒了过来。汽车已经开到了 狮山路口 。上来了一老一少,小的八九岁,扎一条马尾,虽然瘦瘦的,但两只眼睛亮亮的。老的五十来岁,背着书包,粉红的书包被有点驼的背背着,显得有点扎眼。
透过车窗的阳光格外的灿烂,小女孩自顾自地玩起了手影游戏,一会儿是展翅高飞的小鸟,一会儿是晃动脑袋的小狗,笑脸和阳光一样灿烂。手臂上别着三条杠,白衬衫格子裙,一看就知道,那是我们海师附小的。奶奶一直背着书包,坐在旁边的凳子上看着孩子乐呵呵的,也是一脸的灿烂。
汽车到站了,奶奶依旧背着书包,小女孩牵着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小辫儿一摇一晃,地上的那个影子也快乐地一摇一晃。“小姑娘,你几年级了?”看到自己学校的孩子,总有几分亲切感。“二年级。”“哦,奶奶每天送的呀!”“是啊,路远,又不放心一个人走。”奶奶接过话说。奶奶依旧背着书包,一直牵着孩子的手,送到了不能再送的地方。
路途远,奶奶跟着车送孩子,也许让人无话可说,因为现在的路上,汽车摩托车实在太多,交通安全的确很重要,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有个人接送,也许还能说得过去。但是每到星期二导护时,我留心了一下,三年级,四年级,甚至五、六年级的学生,由爷爷、奶奶背书包的大有人在,说实话,我很想跟那些爷爷、奶奶说: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吧!
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小时候能承担自己书包的重量,长大后,才能肩挑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他们不应该是温室里的花朵,而应该是阳光下展翅的小鹰。让孩子在成长中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东西,那是一种锻炼,大人又怎能替代这种锻炼?
背起书包,在阳光下快乐奔跑,这才是属于我们孩子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