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汇编12篇正文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汇编12篇》

时间: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精选12篇)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1

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努力搞好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课。

1、充分树立建构主义教学新理念,构筑起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层面上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原有的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理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要求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并通过合作性探讨建构起世界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视频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 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② 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品德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教育时,我联系学生自己的财物(书、文具、自行车等)和他所使用的课桌椅、实验器材、教室等,阐明公共财物的概念,并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损坏公物要赔偿等问题。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3、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这显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要能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为学生理订好知识学习提纲(即知识支架),让学生带着所列问题去预习教材,并试着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以最终解决“所有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理解和世界意义的建构。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业也很重要,要正确发挥作业本后面的参考答案的作用。时下,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师都是把思想品德作业本中的参考答案直接撕掉的,这当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这个参考答案,让学生根据课内、课外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试着做完作业,再行对照订正,并在错误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也可以直接参考解答作业题目,但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与过程。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效果也不错。

4、强化课外辅导,教给学生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方面,主要是思想品德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学习思想政品德课,最缺的就是方法啦!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他们往往整节课都只是看、听老师讲解,自己却不想动手,很懒,甚至也不想动脑筋,这怎么出效果呢!在解答思想品德题目时,为数不少的学生,连题目也没有看清楚,就盲目地下笔答题了,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不看题目,解题经验实在是少得很!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一方面,教给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方法,让他们学会听课,把握看、听、记、理、补的方法记好品德课堂笔记,学好思想品德课;

另一方面,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教给他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比如,考试中的材料分析说明题的解答,我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对材料和所列题目的审析上,首先搞清楚材料提供的知识信息,以及问题的实质,再把思维正确回归到知识的所有出处;接下来才是知识的组织作答,此时要求学生做到思路灵活而开阔,分析浅层而到位,一个要点书写一个段落,必要时根据题目分值来判断答题要点的多少,这也能检验是否有效答题。

5、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被从原来繁重的任务学习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开展许多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小论文的写作就是一种很有效和有意义的活动之一。

其实,政治小论文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一种学习形式,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重视。推广和普及政治小论文的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政治小论文作为一种终合性的学习,是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中学生学习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要形式。所以,通过写小论文,容易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质量,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自己独立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小论文撰写过程本身,也就是分析和解决自己原先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的过程,即澄清自己模糊认识的过程,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同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接触社会实际,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当学生用思想品德观点解决了原先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也就达到了提高认识、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正好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如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信与不信的矛盾相当突出。

学习其他课程,包括工具性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学科,如现在所称谓的科学,中学生对这些学科的科学性很少怀疑。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头脑就像一块“白板”,有什么就印上什么。假如遇到自己的思想与教材不合,他们通常怀疑的是自己而不是教材,因而总是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去符合教材,学生从“知”到“信”的转化,一般不大会存在情感的或情绪的障碍。学懂了一条数学公式或物理定律,搞清了一项语法规则或历史事实,学生随之也就相信了它们的真理性,“知”与“信”往往是直接统一的。但是,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学生搞懂了一个基本概念的含义,了解了一条基本原理的内容,并不等于就相信了它的真理性;学生可以把概念和原理记得很熟,但心里却可能对此存有疑虑,甚至大不以为然、公开唱“反调”。这就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2、知与行的矛盾也很厉害。

从终极的意义上说,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都在于应用,而理论知识也只有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时,方能显示出它本身的价值。然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知”与“行”的矛盾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以及世界观,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也关系到学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因此,比起其他学科来,思想品德课中的“知”与“行”的转化,需要的中间环节要多得多,过程也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例如,学生学习了革命道理,并不等于他就愿意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甚至言行相悖。纵观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知行脱节、“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情形已经相当严重,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他学校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就我们学校而言,随便挑出一个学生问他应不应该珍惜时间?希不希望有好成绩?他会回答得头头是道,道理也懂得不少,可就是平时不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行为习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表面化学习,骨子里却轻视或忽视理论知识的行为落实;即使思想政治课程中设计了大量的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有效开展。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效果和意义。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2

一.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要想让学生坚定信念学习,就必须叫学生知道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意义。大多数人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记能背,就可以把政治课学好,考试得了高分,就可以了。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偏差,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的一个关键阶段,初中政治的开设,一个最关键的任务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两点: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养,对学生不仅仅要帮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要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就要注重平时多与学生谈心,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而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要知道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每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2.我们要明确,初中政治的教学不仅仅是背诵的教育,它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主意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

二、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因而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教师平时要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学生,坚持新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完成,先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这样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最后,让学生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而教师作为主导,就是要做到及时点评,做好引导和解惑工作。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就没有事了,而是工作难度更大了。老师要宏观调控,这就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对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更深理解。否则,课堂给了学生,就会一放就乱。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要调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讨问题的切题性,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要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不要居高临下。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课上,要让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师真正的起到主导作用。

教无定法中,学无定法。在我五年的工作中,我努力去探索教学的真谛,力争用最先进的理念云引导学生。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将个人的一点体会奉献给大家,以求共勉。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3

教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对我来说今年已是第二轮了,我觉得它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课题既体现了主题,又比较生活化,有的展现了传统文化;有的具有现代感;有的具有警示作用,让学生读一遍就印象深刻,对一生都有教益。下面就如何组织好教学,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关注学生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展现青春活力、体验成长喜悦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困惑和烦恼。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习与他人相处的品德与技巧,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爱国情感,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善于交往的人、学会学习的人、热爱生活的人、遵纪守法的人、热爱祖国的人。

(二)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课堂教学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课堂的“平静”和“平衡”,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运用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并注意把问题情景化,形式活动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互助合作、体验探究、交流共享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4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中途又接了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工作,通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我认为上好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人认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都认为思想品德好上,钩钩画画就行。但是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少年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初中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七八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七八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明理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5

20xx年7月,本人从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到如今已从事教育工作五年时间。在这五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感触颇多。

一.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要想让学生坚定信念学习,就必须叫学生知道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意义。大多数人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记能背,就可以把政治课学好,考试得了高分,就可以了。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偏差,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的一个关键阶段,初中政治的开设,一个最关键的任务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两点: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养,对学生不仅仅要帮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要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就要注重平时多与学生谈心,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而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要知道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每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2.我们要明确,初中政治的教学不仅仅是背诵的教育,它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主意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

二、教师平时要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学生,坚持新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完成,先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这样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最后,让学生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而教师作为主导,就是要做到及时点评,做好引导和解惑工作。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就没有事了,而是工作难度更大了。老师要宏观调控,这就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对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更深理解。否则,课堂给了学生,就会一放就乱。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要调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讨问题的切题性,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要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不要居高临下。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课上,要让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师真正的起到主导作用。

教无定法中,学无定法。在我五年的工作中,我努力去探索教学的真谛,力争用最先进的理念云引导学生。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将个人的一点体会奉献给大家,以求共勉。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6

一、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

一名教师是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决定他是否能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是否能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是否能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科学施教,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工作的本质.责任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爱事业”“爱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具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应用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人总是具有反思自己及自身实践的可能性。我们与自身实践保持一段距离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熟知它。我认为,教师为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思考自身的具体教学活动时,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

尽管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仍然是来自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为了保证拥有知识的合理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清除自己知识上的误解和偏见,增进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境的洞察和见识。

五、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教师要具有突出的教改实验能力,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敢于对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勇于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能力状况,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常规

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习惯,有必要经常进行深入反思,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在教学常规中反思,择取精华而创新,是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稳妥而有效的方法。

七、要反思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教材也会存在不足。因此,教师要把教材当成扔需加工的重新改造的对象,根据本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科学地调整教材的内容和数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及时作好记录,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八、要反思德育功能是否实现

就思想教育学学科的特殊性而言,德育功能不能缺失。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内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行疏导和教育。教师要适时抓住教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落实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而不能错失良机。

九、要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身心健康是教师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难以保证完成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任务。健康的人格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批判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经验、理念、背景,总结成败得失,不断优化教学问题解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自觉活动和过程,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7

从事九年级思品教学多年,感慨颇多,,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品德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适应社会等等方面,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直有这种说话法:“不会教书的教政治”,这就造成一些地方一些人对思品课的另眼相看,但是我认为,上思品课入门容易,但是要上好,上精,能让学生沉着参加中考,并且自己的课堂魅力能征服学生就是一件难事。“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三、 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师生氛围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教师要学会把所讲的一套自己能首先做好,并且从心底尊重、理解学生,不断研究、观察了解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非常关注他们,平等对待他们,把民主观念用在班级管理上面。回忆我的过去教学工作,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8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根据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中,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坐、立、走的录像,再请特约嘉宾--民警叔叔现场表演各种队列和规范的坐、立、走的姿势。然后在民警叔叔的示范下,讨论分析坐正、立直、走稳的基本要领,最后通过练习模仿、个别指导、小组比赛、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又如教《我换牙了》一课,如何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呢?在课堂中教师先出示牙模型,请同学上来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其他同学朗诵儿歌“小牙刷,手中拿,顺着牙缝上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到,牙齿洁白我欢笑!”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掌握了刷牙的正确方法,而且增强了趣味性。

四、体验生活过程,巩固学习兴趣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感受到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让我们对残疾人献上爱心吧!又如《关心老人》一课,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开展“我关心爷爷奶奶”活动,模仿给老人们梳头、端水、捶背、过马路等,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关心老人给老人们带来的快乐,巩固了学习的兴趣。在《春天来了》一课,我给学生设计的“找春天”活动,让学生从身上找、在家里找、去大自然中,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要以育人为目的,提高国民素质为核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9

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努力搞好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课。

1、充分树立建构主义教学新理念,构筑起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层面上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原有的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理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要求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并通过合作性探讨建构起世界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视频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 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② 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品德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教育时,我联系学生自己的财物(书、文具、自行车等)和他所使用的课桌椅、实验器材、教室等,阐明公共财物的概念,并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损坏公物要赔偿等问题。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3、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这显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要能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为学生理订好知识学习提纲(即知识支架),让学生带着所列问题去预习教材,并试着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以最终解决“所有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理解和世界意义的建构。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业也很重要,要正确发挥作业本后面的参考答案的作用。时下,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师都是把思想品德作业本中的参考答案直接撕掉的,这当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这个参考答案,让学生根据课内、课外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试着做完作业,再行对照订正,并在错误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也可以直接参考解答作业题目,但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与过程。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效果也不错。

4、强化课外辅导,教给学生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方面,主要是思想品德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学习思想政品德课,最缺的就是方法啦!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他们往往整节课都只是看、听老师讲解,自己却不想动手,很懒,甚至也不想动脑筋,这怎么出效果呢!在解答思想品德题目时,为数不少的学生,连题目也没有看清楚,就盲目地下笔答题了,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不看题目,解题经验实在是少得很!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一方面,教给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方法,让他们学会听课,把握看、听、记、理、补的方法记好品德课堂笔记,学好思想品德课;

另一方面,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教给他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比如,考试中的材料分析说明题的解答,我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对材料和所列题目的审析上,首先搞清楚材料提供的知识信息,以及问题的实质,再把思维正确回归到知识的所有出处;接下来才是知识的组织作答,此时要求学生做到思路灵活而开阔,分析浅层而到位,一个要点书写一个段落,必要时根据题目分值来判断答题要点的多少,这也能检验是否有效答题。

5、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被从原来繁重的任务学习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开展许多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小论文的写作就是一种很有效和有意义的活动之一。

其实,政治小论文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一种学习形式,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重视。推广和普及政治小论文的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政治小论文作为一种终合性的学习,是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中学生学习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要形式。所以,通过写小论文,容易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质量,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自己独立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小论文撰写过程本身,也就是分析和解决自己原先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的过程,即澄清自己模糊认识的过程,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同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接触社会实际,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当学生用思想品德观点解决了原先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也就达到了提高认识、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正好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如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信与不信的矛盾相当突出。

学习其他课程,包括工具性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学科,如现在所称谓的科学,中学生对这些学科的科学性很少怀疑。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头脑就像一块“白板”,有什么就印上什么。假如遇到自己的思想与教材不合,他们通常怀疑的是自己而不是教材,因而总是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去符合教材,学生从“知”到“信”的转化,一般不大会存在情感的或情绪的障碍。学懂了一条数学公式或物理定律,搞清了一项语法规则或历史事实,学生随之也就相信了它们的真理性,“知”与“信”往往是直接统一的。但是,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学生搞懂了一个基本概念的含义,了解了一条基本原理的内容,并不等于就相信了它的真理性;学生可以把概念和原理记得很熟,但心里却可能对此存有疑虑,甚至大不以为然、公开唱“反调”。这就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2、知与行的矛盾也很厉害。

从终极的意义上说,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都在于应用,而理论知识也只有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时,方能显示出它本身的价值。然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知”与“行”的矛盾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以及世界观,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也关系到学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因此,比起其他学科来,思想品德课中的“知”与“行”的转化,需要的中间环节要多得多,过程也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例如,学生学习了革命道理,并不等于他就愿意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甚至言行相悖。纵观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知行脱节、“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情形已经相当严重,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他学校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就我们学校而言,随便挑出一个学生问他应不应该珍惜时间?希不希望有好成绩?他会回答得头头是道,道理也懂得不少,可就是平时不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行为习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表面化学习,骨子里却轻视或忽视理论知识的行为落实;即使思想政治课程中设计了大量的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有效开展。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效果和意义。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10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中途又接了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工作,通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我认为上好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人认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都认为思想品德好上,钩钩画画就行。但是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少年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初中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七八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七八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明理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11

新课改以来,我们出众的思想政治改为了思想品德,一词之差,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之前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缺乏动脑的机会,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这样的课学生听多了,时间长了,就感到厌烦,要么上课睡觉,要么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讨厌上课。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就要改变观念,不断思索和探究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用心爱学生

作为老师,心中有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的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我们成年人有的他们都有,与我们平等的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的效果就越差。所以老师要想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就必须要做到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去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老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二、贴近学生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的道理、案例、必须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进行丰富、取舍、转换、替代,把知识原理用最新流行歌词、最古老动人传说典故、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带有新鲜和乡土

气息的新闻资讯和时事、在身边而常见却视而不见的生活事例、让人在笑声中感悟的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作为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同一个新鲜的美味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得亲切、真实并且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欲罢不能。这种教学资源能够在一瞬间打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能够一下子让学生进入我愿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达到教育优化的效果。例如我在讲为什么要讲礼仪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品,小品讲的就是学生中发生的一件小事,A同学进班时碰掉了B同学的书,该同学没事似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同学生气,A就和他吵了起来。而后来,不巧这

个同学的书又被碰掉,但立即被捡起来放回去并得到了道歉。我让学生分析这两个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要讲礼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学生调动起来了,没有哪节课是不吸引人的。

三、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用例子来说明。对于有些学生也许不能很快的想出答案,老师可以慢慢的引导,启发学生。学生所讲的是他的亲身体验,此时就体现出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是教材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凡是想讲的同学都让他们讲,学生讲完了教师补充、总结。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

为了鼓励他们多动脑筋想问题,多收集例子,要求学生“你们在书上看到的、电视里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都可以拿来讲。要善于动脑筋想问题,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美国哈弗大学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科学家、专家、高级人才,就是因为那所大学的老师善于培养学得的想象力,那所大学的学生也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更有兴趣。更爱动脑筋,更爱回答问题了。由于整节课学生都要动脑思考问题,都有事情做,他们体会到了自己所学得的知识得到应用,自己的口才、胆量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锻炼,他们就会感到这样上课很有意思,很有意义,就会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四、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的形式上课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最讨厌、最反感,觉得没意思。只有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的形式上课,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觉得每堂课都有它的味道,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为此,要经常采用演讲、讲故事、辩论、情景剧表演、趣味小测试、学生提出问题等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学习“宝贵的生命”这一框内容之前,先布置学生以框为题目写一片讲稿。上课时由学生来演讲,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点评,表扬讲得好的同学,鼓励讲得差一点的同学下次努力。

五、精言趣语

在课堂,精彩的语言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大法宝。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魅力。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不可能建立自己风格的教学之路。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把课堂形成对学生具有强大引力的磁场,就必须精心追求别具一格的教学语言。

1、语言要“精”、“准”

语言“精”指语言要少而精。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时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恰到好处地说,一语中的,详略得体。多一句则嫌多,少一句则嫌弱,方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语言要“准”是指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思想品德课堂语言必须准确无误,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语言逻辑准确,能够准确地体现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在本章本节的位置,只是之间的层次之分,让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引学生层层深入理解。

2、语言幽默

现在的中学生可谓见多识广,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他们讨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从荒诞中揭示理智,从随意的描述中揭示事物的实质,从可笑的事物中揭示悲哀的幽默寓言能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调节情绪,愉悦精神,开启心智,活跃思维。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蕴含深厚文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人入胜,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

为了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我们还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12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中途又接了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工作,通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我认为上好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人认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都认为思想品德好上,钩钩画画就行。但是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少年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初中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七八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七八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明理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