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内容导航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2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3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4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5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6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7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8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9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0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1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2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3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3月,在工会领导的带领下,我参与了困难职工和劳模的走访、慰问活动。所谓“走基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本着“务实 为民 诚信 清廉”的原则,怀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进村进户,深进群众,了解群众所需,聆听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难,及时的将群众呼声正确的反映出来。下面浅谈几点熟悉:
一、进步本身修养是为民服务的基本保障
不管是在平常工作还是在整个走基层过程当中,所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专业知识都需要我们充分领悟和学习,只有充分的加强本身素质,全面提升本身修养,不断学习、深入领悟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积极拓宽知识面,才能为更好更全面的为群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视群众如亲人,聆听群众心声
将群众当作至亲至爱的亲人,端正态度,建立服务意识,怀着爱心、诚心、真心深进群众当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做到尊重,真心实意做他们的做他们的贴心人,真心诚意的(为他们办实事,只有真实的取信于民,才能从群众中得到最真实的情况和建议。
三、办实事,从解决实际题目动身
在充分了解了群众实际困难的基层上,着眼群众所急所盼,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实际,与他们共同商量解决方法,坚持依法办事,果断杜尽个人主义,严禁自作主张、违反群众意愿的解决题目方式。为群众解决困难,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必须要让实质题目得到美满的解决。要将群众碰到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真心诚意、想方设法的为他们解决,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成为群众中的主心骨,得到群众信任,使他们愿意将实际情况讲出来,愿意将实际困难说出来,相信党员干部能为他们解决好,和党员干部做贴心人,才能充分切合“走基层”的初衷。
通过此次活动的展开,不但提升了本身素质和修养,更让我理解到只有心系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想方设法为群众排难解纷,才能真正遭到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只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增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继而推动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3月,在工会领导的带领下,我参与了困难职工和劳模的走访、慰问活动。所谓“走基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本着“务实 为民 诚信 清廉”的原则,怀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进村进户,深进群众,了解群众所需,聆听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难,及时的将群众呼声正确的反映出来。下面浅谈几点熟悉:
一、进步本身修养是为民服务的基本保障
不管是在平常工作还是在整个走基层过程当中,所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专业知识都需要我们充分领悟和学习,只有充分的加强本身素质,全面提升本身修养,不断学习、深入领悟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积极拓宽知识面,才能为更好更全面的为群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视群众如亲人,聆听群众心声
将群众当作至亲至爱的亲人,端正态度,建立服务意识,怀着爱心、诚心、真心深进群众当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做到尊重,真心实意做他们的做他们的贴心人,真心诚意的(为他们办实事,只有真实的取信于民,才能从群众中得到最真实的情况和建议。
三、办实事,从解决实际题目动身
在充分了解了群众实际困难的基层上,着眼群众所急所盼,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实际,与他们共同商量解决方法,坚持依法办事,果断杜尽个人主义,严禁自作主张、违反群众意愿的解决题目方式。为群众解决困难,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必须要让实质题目得到美满的解决。要将群众碰到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真心诚意、想方设法的为他们解决,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成为群众中的主心骨,得到群众信任,使他们愿意将实际情况讲出来,愿意将实际困难说出来,相信党员干部能为他们解决好,和党员干部做贴心人,才能充分切合“走基层”的初衷。
通过此次活动的展开,不但提升了本身素质和修养,更让我理解到只有心系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想方设法为群众排难解纷,才能真正遭到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只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增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继而推动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3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XX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心得体会范文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80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68座,一代温室大棚8座,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拥有日光温室。三代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一、二代温室大棚,为使温室大棚发挥好的效益,我们工作组干部积极向农户宣传关于改造旧棚给予5-8万元贷款贴息两年的优惠政策,目前,已为63户农户办理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64万元,准备改造旧棚65座。结合芦湾村群众需求,我们邀请该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讲方法,讲要领,举办日光温室果蔬栽培技术及玉米制种田间施肥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为正在春耕生产的群众注入了新动力。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芦湾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据摸排情况,工作组每个成员都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先后走访慰问了赵玉莲、季桂英、贾玉桂等12户群众,并为4户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权利,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干部的工作能力大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们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等,已排查出土地、林木等矛盾纠纷9起,针对这些矛盾问题,我们分门别类,邀请熟悉情况的长者和村社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措施,引导群众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化解地埂、制种、林木纠纷5起,4起正在协调处理当中。通过调处矛盾纠纷,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在目前开展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我们和芦湾村群众一起在村公益林场栽植红柳和沙枣苗木10万多株,1000多亩。有了我们的加入,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社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
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正是县委给全县干部搭建了一个“创先”的平台,提供了一条“争优”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只有干群合力才是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会齐心协力把临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4
4月27日,我深入兰家坪村、等群众家庭,调查掌握和化解群众生产、生活、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在对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这方面有点体会。
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纪检监察干部在案件查办、违规违纪典型事例惩处上显得无从入手。二是一部分群众不信任基层纪检干部,认为基层纪委书记、纪检员办不了案,管不了事,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能管、不敢管,有线索、有问题不向基层纪检干部反映,而是采取越级上访、网曝等非正常途径,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各基层负责人不重视基层纪检工作,认为纪检干部就是批刺儿、找麻烦,对上级纪委安排的工作,不研究、不讨论,认为只要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跟纪委无关,导致常规的纪检监察工作开展不了。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直接联系着人民群众,是解决干部作风、落实群众诉求、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基础。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做好了对增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起到重要作用,要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我认为应做到:一是修身戒行、率先重范,努力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素质,必须做到:能力素质要经常提升,纪律制度要率先重范,工作履职要积极主动。要全面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使之保持高昂、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二是要强化选人用人关。要把公道正派、敢于任事、作风逗硬的干部选派到纪检监察岗位上来,及时淘汰无所作为,不敢担当、无责任感、事业心的纪检监察干部。
总之,加强和改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法,或是做好全乡各项工作,只要我们在各方面进行努力,就一定能在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有新突破。就会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使我们党风更正,民风更顺、社会更和谐。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5
下基层要带着问题去。基层需要什么?去了之后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领导干部在下基层之前必须深入思考的。年初,我局集中一段时间对各县区进行了走访调研。走访前,针对县区的工作开展情况,拟定了不同的调研计划,除重点了解中央、省、市各级政法会议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区、乡镇、村社的落实情况之外,还要听取各县区在开展工作时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困难,收集基层的意见建议,并对调研情况进行整理,及时提交局党委会讨论研究并提出指导意见。
下基层要捧着真心去。到基层去不是“看盆景”,不是“入镜头”,而是要去结“穷亲戚”,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走进“双联”村,我们带去了救助物资和扶贫款项,还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坐在长板凳上和他们拉家常,围在火堆旁听取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村民不再将我们视为领导,而是推心置腹、畅所欲言,我们也在和群众的交流中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下基层要服务群众去。进基层不是搞“亲民秀”,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下基层的目的,就是要重点推进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工作。我们下基层,就是要了解人民调委会换届推选情况,看看组织建得全不全,人员配得强不强,能否真正开展工作,为群众化解纠纷,同时指出调解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我们下基层,就是要向彭传忠学习,改掉衙门作风,实打实地解决群众心头的忧虑,硬碰硬地化解一些信访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好务。我们下基层,就是要将法治文化带到基层,将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将引资项目落到实处。
领导干部下基层,去不能白去,去了要解决问题;走不能白走,走了要了解实情;下不能白下,下了要做些实事。
所以,走基层要真心实意,要办实事惠民生,要从物质上给予基层帮助,也要从精神上给予基层帮助,更要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真真正正为群众服好务。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6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XX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心得体会范文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80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68座,一代温室大棚8座,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拥有日光温室。三代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一、二代温室大棚,为使温室大棚发挥好的效益,我们工作组干部积极向农户宣传关于改造旧棚给予5-8万元贷款贴息两年的优惠政策,目前,已为63户农户办理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64万元,准备改造旧棚65座。结合芦湾村群众需求,我们邀请该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讲方法,讲要领,举办日光温室果蔬栽培技术及玉米制种田间施肥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为正在春耕生产的群众注入了新动力。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芦湾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据摸排情况,工作组每个成员都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先后走访慰问了赵玉莲、季桂英、贾玉桂等12户群众,并为4户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权利,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干部的工作能力大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们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等,已排查出土地、林木等矛盾纠纷9起,针对这些矛盾问题,我们分门别类,邀请熟悉情况的长者和村社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措施,引导群众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化解地埂、制种、林木纠纷5起,4起正在协调处理当中。通过调处矛盾纠纷,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在目前开展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我们和芦湾村群众一起在村公益林场栽植红柳和沙枣苗木10万多株,1000多亩。有了我们的加入,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社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
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正是县委给全县干部搭建了一个“创先”的平台,提供了一条“争优”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只有干群合力才是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会齐心协力把临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7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XX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心得体会范文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80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68座,一代温室大棚8座,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拥有日光温室。三代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一、二代温室大棚,为使温室大棚发挥好的效益,我们工作组干部积极向农户宣传关于改造旧棚给予5-8万元贷款贴息两年的优惠政策,目前,已为63户农户办理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64万元,准备改造旧棚65座。结合芦湾村群众需求,我们邀请该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讲方法,讲要领,举办日光温室果蔬栽培技术及玉米制种田间施肥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为正在春耕生产的群众注入了新动力。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芦湾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据摸排情况,工作组每个成员都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先后走访慰问了赵玉莲、季桂英、贾玉桂等12户群众,并为4户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权利,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干部的工作能力大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们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等,已排查出土地、林木等矛盾纠纷9起,针对这些矛盾问题,我们分门别类,邀请熟悉情况的长者和村社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措施,引导群众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化解地埂、制种、林木纠纷5起,4起正在协调处理当中。通过调处矛盾纠纷,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在目前开展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我们和芦湾村群众一起在村公益林场栽植红柳和沙枣苗木10万多株,1000多亩。有了我们的加入,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社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正是县委给全县干部搭建了一个“创先”的平台,提供了一条“争优”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只有干群合力才是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会齐心协力把临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8
5月29日,全市公安机关干部交流调整,法制支队赵立忠支队长就任后,对支队全体民警提出了要有“灵敏的反应、创新的意识、综合的能力、表率的行为和负责的态度”的总体要求,并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法制部门执法服务水平为根本,以取得工作成效为目标,提出了“走基层、接地气、长才气、出力气”的工作新思路。由支队领导分片包干,组成五个走基层工作组,深入各分县局开展执法服务,提出了“无论是支队领导还是普通民警,要树立良好形象,要树立执法威信,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确我能为基层服务什么,我能为基层指导什么”的走基层工作要求。按照工作安排,我随同副支队长曹立楠同志先后走访了八百垧、乘风、大同等六个分局,主动向各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与法制民警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倾听基层的心声,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我们的走访服务,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的“距离”,而且融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但发挥了市局法制部门的宏观指导服务作用,而且还达到了为基层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目标。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走基层的一员,荣幸之余更多的是感触,并深刻体会到:
一、走基层“接地气”是掌控执法状态的重要途径
基层天天面对的是群众,基层是执法活动的主力军,基层是执法质量好坏的晴雨表。执法经验源自基层、工作智慧出自基层,但发生执法问题最多的也是基层。在法制支队工作的几年里,我通过案件调查、执法考评等工作方式也经常深入基层,对基层执法现状、执法管理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的不全面、不具体,没有统一完整的认识。通过这次走基层“接地气”,使我对法制工作,特别是对基层执法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与基层主要领导及基层法制民警“面对面的沟通,心贴心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大到“如何深化人性化执法理念、如何加强执法管理、如何强化执法安全”等重点执法工作,小到“执法考评项目的设定、法制队伍建设、法制员人数配备及具体疑难复杂案件解决”等等。同时,向基层传达了市局党委关于法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法制支队新班子关于法制工作建设的新思路、新措施,了解基层在人性化执法、执法安全、重点工作考评、法制员配备等方面的情况,倾听基层的工作意见和建议,更直接、更明确、更深入的掌握基层执法现状,倾听来自基层的执法“民声”,及时掌握来自基层一线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了静动结合,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和有效指导提供了奠定了基础。
二、走基层“长才气”是促进执法工作的有效措施
长基层的“才气”,使之善为法制工作谋策。基层是执法实践先锋,是执法工作之基,力量之源,来自基层的工作经验、工作才智,是我们“施策”基层的根本。作为长期工作在机关的民警,特别是作为指导全局执法工作的法制支队民警,通过此次走访基层活动,使我在法制工作理念上有了质的飞跃。通过认真倾听,通过汲取来自基层的“批评和建议”,我最直接感触就是,法制支队要在制定有关全局执法活动等方面的方案、文件,及开展全局性的执法监督、指导等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来自基层的“民声”,长长来自基层的“才气”。如果脱离基层、脱离实际,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或者仅凭对基层“一知半解”起草制定相关文件,出台相关工作措施,不仅给基层造成执法障碍,而且还会增加基层负担,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下基层“长才气”工作思路的提出,能够有效消除工作阻力,达到上下级的和谐统一。认真了解和倾听各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把“身子”沉下去,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执法单位执法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不仅能够促进法制支队的工作,而且还能有效指引和带动全局执法工作的持续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执法效果。
三、走基层“出力气”是解决执法问题的关键环节
下基层就是要带着问题下去,不是简单的倾听和了解,关键是为基层“出力气”,解决实际执法问题,宗旨就是要促进工作。通过走基层活动,我感到基层各单位在社会管理创新、执法服务等执法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上级法制部门予以指导解决的执法问题,主要体现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执法质量提高和疑难复杂案事件处理等方面。在我们走访的六个分局当中,或多或少的均存在一些执法问题。有的问题需要上级法制部门定方向、定性质、出高招;有的需要帮助协调;有的需要全市统一标准等等。我切身体会到“不深入不知道,不走访不明了”的道理,基层需要上级法制部门的指导和服务,更需要“出力气”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法制支队班子成员还是普通民警,都要放下架子,与基层打成一片,同甘苦、共患难,与基层同志共同研究解决执法问题的良策,真正为基层“出力气”。如果上级法制部门在走基层活动中,不把解决问题放在工作重点,对基层存在或提出的问题视而不见,敷衍搪塞,一推了之。那么走基层就成了走过场、摆花架,失去了走基层的实际意义。不但不能促进工作,反之会影响工作,阻碍问题的解决,影响执法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法制支队新班子牢牢抓住了解决问题这一关键,结合各单位主要领导刚到任的契机,不失事宜、有的放矢的推出了走基层的工作举措。通过走基层开展执法服务,使我体会到法制支队新班子提出走基层活动的良苦用心,也体会到法制支队新班子“保全省第一,争全国先进”的决心,更增强了我干好法制工作的信心。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9
走基层,就是领导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去,它不同于走亲访友的互道祝福,也不同于浮光掠影的走马观花,而是要手捧一个真心,走进人民群众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踏踏实实为民服务。
下基层要带着问题去。基层需要什么?去了之后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领导干部在下基层之前必须深入思考的。年初,我局集中一段时间对各县区进行了走访调研。走访前,针对县区的工作开展情况,拟定了不同的调研计划,除重点了解中央、省、市各级政法会议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区、乡镇、村社的落实情况之外,还要听取各县区在开展工作时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困难,收集基层的意见建议,并对调研情况进行整理,及时提交局党委会讨论研究并提出指导意见。
下基层要捧着真心去。到基层去不是“看盆景”,不是“入镜头”,而是要去结“穷亲戚”,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走进“双联”村,我们带去了救助物资和扶贫款项,还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坐在长板凳上和他们拉家常,围在火堆旁听取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村民不再将我们视为领导,而是推心置腹、畅所欲言,我们也在和群众的交流中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下基层要服务群众去。进基层不是搞“亲民秀”,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下基层的目的,就是要重点推进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工作。我们下基层,就是要了解人民调委会换届推选情况,看看组织建得全不全,人员配得强不强,能否真正开展工作,为群众化解纠纷,同时指出调解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我们下基层,就是要向彭传忠学习,改掉衙门作风,实打实地解决群众心头的忧虑,硬碰硬地化解一些信访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好务。我们下基层,就是要将法治文化带到基层,将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将引资项目落到实处。
领导干部下基层,去不能白去,去了要解决问题;走不能白走,走了要了解实情;下不能白下,下了要做些实事。
所以,走基层要真心实意,要办实事惠民生,要从物质上给予基层帮助,也要从精神上给予基层帮助,更要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真真正正为群众服好务。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0
目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转改”活动,一篇篇深入反映基层生活、体现党的三大作风、凸显活泼质朴文风的新闻稿件跃然媒体。欣喜之余,也有忌思。
走基层切忌走马观花。执政之基在基层,人民群众在基层。基层是实践的主战场,基层是新闻的原产地。提倡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事业新形势新要求。身沉基层,心系群众,不只是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世界观问题。到基层面对面接触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最终成效如何,群众能不能接受我们的宣传,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把根扎在基层,坚持在立场上、态度上、感情上贴近群众。如果走基层搞只是走马观花走过尝做做样子摆架子、搞些形式一阵风,就会失去意义和作用。我们必须真正把重点放在基层,把功夫下在基层,把心操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基层有所想,我必有所感;基层有所呼,我必有所应;基层有所盼,我必有所办;基层有所求,我必有所助;基层有所需,我必有所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写出美文,赢得民心。
转作风切忌转弯抹角。新闻采编作风实际上是一个党性问题党风问题。这往往是人们评价党风、政风、民风的一个重要标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但现在一些地方和有些党员干部中,理论联系实际异化成联系“实惠”,密切联系群众蜕化为联系“领导”,而批评和自我批评根本就难以看到,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表扬与自我表扬。如一些地方在换届前夕,便在报纸头版头条突出“歌-功-颂-德”;机关单位进行作风评议,有的单位便开始大量在媒体刊登“政绩广告”等。一些人正在从转弯抹角到明目张胆、从羞羞答答到脸不红心不跳地“毛遂自荐”。新闻战线和新闻工作者可不能转弯抹角,也不能“隔靴搔痒”,更不能“里应外合”,既要弘扬主旋律、谱写正气歌,也要针对不正之风敢于拿起新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揭露阴暗面,求实报忧愁,也就是要坚持大张旗鼓地弘扬真善美,却不可转弯抹角地贬斥假恶丑。
改文风切忌改头换面。众所周知,“党八股”文风今天并未绝迹,而且在新形势下还有新表现,那就是人们深恶痛绝的“长、假、空”文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迫切需要改文风。文风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为文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毛泽东同志早就明确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改文风,有助于端正党风,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坚持求真务实、勤政为民;改文风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政治本色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有效手段,是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深切呼唤。如果改文风改头,就会感觉党的形象头重脚轻;如果改文风换面,就会造成政府印象面是心非;如果改文风改头换面,就会误解中国油头粉面。我们一定要会当凌绝顶,以善于把握、勤于研究、敢于解决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时代课题为要点,努力克服“长假空”不良文风,积极倡导“短实新”优良文风。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1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整改方向等。最近,我深入到一些乡镇、村组、街道、社区,就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查了解。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一些体会。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总体的好的,特别是乡镇纪委书记和街道社区、村纪检员,在转变工作作风、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促进“四风”改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在案件查办、违规违纪典型事例惩处上显得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群众对干部的作风、政风很不满意,违纪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一些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说话无人听,安排的事无人干,党的决策、决议、决定在基层得不到落实。
二是相当一部分群众不信任基层纪检干部,认为基层纪委书记、纪检员办不了案,管不了事,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能管、不敢管,有线索、有问题不向基层纪检干部反映,而是采取越级上访、网曝等非正常途径,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三是基层领导不重视基层纪检工作,认为纪检干部就是批刺儿、找麻烦,对上级纪委安排的工作,不研究、不讨论,认为只要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跟纪委无关,导致常规的纪检监察工作开展不了。
四是监委会很难独立行使监督权。存在着监督不到位,履职较困难的现象。个别村务事前并不通过监委会,事后告知也无法监督。
在调查过程中,还有一些细小的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基层纪检干部无权独立开展工作。按照规定,同级纪委必须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而同级纪委对同级纪委又有监督权。这就形成被领导监督领导的局面,所以同级纪检监察干部很难开展监督工作。
二是基层纪检监督干部履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无大案就可以了,忽视了日常监督和对干部的日常管理。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直接联系着人民群众,是解决干部作风、落实群众诉求、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基础。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做好了对增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起到重要作用,要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我认为应以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修身戒行、率先重范,努力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
自身素质,必须做到:能力素质要经常提升,纪律制度要率先重范,工作履职要积极主动。要全面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使之保持高昂、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二、强化选人用人关。要把公道正派、敢于任事、作风逗硬的干部选派到纪检监察岗位上来,及时淘汰无所作为,不敢担当、无责任感、事业心的纪检监察干部。
三、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检监察干部的领导,增强对下级纪检监察干部的保护和关心,及时表彰、奖励工作较好的干部,保护因工作受打击、报复的干部,使他们能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四、强化监委会工作职责。使各项重大决策在事前、事中、事后能充分得到监督,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消除群众疑虑,化解矛盾。
总之,加强和改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各方面进行努力,就一定能在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有新突破。就会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使我们党风更正,民顺更顺、社会更和谐。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3月,在工会领导的带领下,我参与了困难职工和劳模的走访、慰问活动。所谓“走基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本着“务实 为民 诚信 清廉”的原则,怀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进村进户,深进群众,了解群众所需,聆听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难,及时的将群众呼声正确的反映出来。下面浅谈几点熟悉:
一、进步本身修养是为民服务的基本保障
不管是在平常工作还是在整个走基层过程当中,所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专业知识都需要我们充分领悟和学习,只有充分的加强本身素质,全面提升本身修养,不断学习、深入领悟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积极拓宽知识面,才能为更好更全面的为群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视群众如亲人,聆听群众心声
将群众当作至亲至爱的亲人,端正态度,建立服务意识,怀着爱心、诚心、真心深进群众当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做到尊重,真心实意做他们的做他们的贴心人,真心诚意的(为他们办实事,只有真实的取信于民,才能从群众中得到最真实的情况和建议。
三、办实事,从解决实际题目动身
在充分了解了群众实际困难的基层上,着眼群众所急所盼,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实际,与他们共同商量解决方法,坚持依法办事,果断杜尽个人主义,严禁自作主张、违反群众意愿的解决题目方式。为群众解决困难,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必须要让实质题目得到美满的解决。要将群众碰到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真心诚意、想方设法的为他们解决,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成为群众中的主心骨,得到群众信任,使他们愿意将实际情况讲出来,愿意将实际困难说出来,相信党员干部能为他们解决好,和党员干部做贴心人,才能充分切合“走基层”的初衷。
通过此次活动的展开,不但提升了本身素质和修养,更让我理解到只有心系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想方设法为群众排难解纷,才能真正遭到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只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增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继而推动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优秀干部走基层心得体会 篇13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民间还流传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
自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新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切实践行“三贴近”原则。
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传达民意民愿,回应百姓关切。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事、动人情呈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我由此深切地体会到:
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芳香。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广阔大地、扎根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新闻“大厦”才能牢固根基。
这个不平凡的8月,人们欣喜地发现,报纸上普通百姓的故事多了,电视上小人物的镜头多了,广播里基层的声音响了……
我台以多种形式的报道分别开设专栏,推出“走基层 听民声”专题,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持续刊播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制的报道。
新闻工作者到广阔天地锤炼真本事。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是听从党的召唤、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又是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更是写就新闻精品和锦绣文章的不二法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编辑记者们走出高楼大厦,到改革开放前沿,到普通民众中间,挖掘鲜活素材,采写现场报道。
“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也应该审视自己:走基层,是蜻蜓点水,还是真正沉到下面?是走马观花,还是带着真情融入其中?就采编工作而言,深入才能生动感人,深入才能深刻透彻,深入才能使新闻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农村采访室副主编赵永平说。
“走基层,才能知道‘依靠谁’;转作风,才能知道‘我是谁’;改文风,才能知道‘为了谁’。”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采访,接地气、俯下身、抓活鱼,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身为“80后”的我们,光走到基层还不行,还要真正走进群众,和群众交心、向群众学习,这样,感受才真切、语言才丰富、稿子才鲜活。
让记者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老师。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进,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群众欢迎。
在网络上,网民们对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讨论越来越热烈。网友“犄角旮旯”认为,一些年轻记者在大城市生活惯了,对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没有真切了解,自然写不出贴近生活的好新闻来。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正是由于记者下到最基层,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才使新闻报道真正触到了人民的脉搏、生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