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精选33篇)》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精选33篇)
内容导航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4《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5《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6《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7《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8《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9《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0《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1《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2《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3《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4《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5《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6《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7《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8《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9《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0《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1《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2《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3《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4《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5《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6《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7《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8《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9《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0《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1《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2《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3《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
教育工作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近段时间,我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这本书,有点感触:
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专业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队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因而有些新教师会把部分时间分散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教师都很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因此新教师可能会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处于第二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处于第三阶段的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我们都属于第一种在职教师。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三、我的体会
踏入教师岗位的十几年里,真实体验到学校各位同仁的优秀,从校领导到教师,都是拔尖人才,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业务精湛等诸方面都是我要学习的!学校对我们这些教师的关怀无微不至,从工作到学习、生活,我能从中体验到一种家的感觉。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只有爱岗、爱生才能做好这份工作;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还必须有一份强烈的上进心.只有加强业务学习,多听专家、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胆创新,及时反思总结,教师才能较快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进步。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没有读万卷书,所以下笔时常常诸多思考。《教师成长那些事》是一本贴近教育生活的书,书里记录了很多林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读起来轻松愉悦,但细节里透露出他对于教育的理解与思索,渗透着他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
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让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但真正做到,何其容易。若处于纷杂的环境,要保持一份淡定与从容,安静自若地做自己坚持的事情;若处于困难重重的逆境中,不轻言放弃,把困难当做历练,一切未使你倒下的必将是你变得更加坚强;当周围充满质疑与否定,怎样找到正确的前行的路,坚守自己内心的善良与真诚,把爱的种子播散……专注,是摒弃了诸多纷扰的坚持,是一种值得敬畏的态度。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专注,成长如影随行。
林老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将感悟融于故事,以自己的经历来告诉一线教育人,成长,只是专注的“副产品,专心致志做某一件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本书林老师从教育成长,学生成长和专业成长三部分出发,以故事为主,真实注解了成长中的真理。
一、 教育成长,吾将慢慢求索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用力量征服别人仅说明孔武有力,而以个人的人格去感化别人,那才是真正的强者。走上教师岗位已经两年,回想这两年的时光,忽然觉得有些恍惚,好像忙碌中也在不断进步,可是具体的成绩似乎又屈指可数。教育成长,和同学们一起快乐成长,我想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在这条路上,善良与真诚不能丢,关爱与尊重不能舍,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讲究方法,注重过程,看轻结果。当付出和成效不成正比的时候,乐观不气馁,不断反思与改进,相信,终会看到希望与曙光,慢慢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二、 学生成长,播撒爱的种子,记录暖心时光
以我手写我心,文字常常是思想的载体,把想表达的,想记录的留存下来。和学生相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故事,把他们记录下来,思考,整理,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笔财富。那些和学生相处的点滴,记录了学生的进步,也记录了自己的成长。
将爱的种子播撒,记录那些暖心时光,从中总结反思,集腋成裘,丰富自己,温暖他人。
三、 专业成长,发现最好的自己,过快乐的生活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天使与恶魔的'共同体,只不过选择不同,表现不同。在专业成长上亦然,是选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选择认真对待、专注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两种选择,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
在职业倦怠的时候,在失意烦躁的时候,静下来思考,找到那个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自己,发展自己,相信“好我”壮大了,发展也会变得顺畅。
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生活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
作为教育队伍中的一员,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做最好的自己,将善与美传递,播撒知识的种子,发掘学生最好的一面,使他们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发现最好的自己,做最成功最快乐的自己。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
悠闲的假期中,在满室茶香的陪伴下,我读完了《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书中时刻围绕“教师成长”这一中心,记录了优秀教师的优秀文章,分享了他们的成长故事,给做为年轻教师的我以很大的震撼和启迪。
细细品味《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看到了教育界的很多教师像一位老朋友一样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与我们分享,说实话,不是很感人,不是太典型,但很生动。
如:赵桂海老师《最朴素的,也是最高尚的》一文,用最朴素的文字来告诉我们“师德的最高境界不在那些上纲上线的条条框框里,也不在那些歌功颂德的豪言壮语中。它就存在于我们对待职业的朴素态度上,闪耀在我们平日里朴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字字珠玑,言简意赅。“生活是朴素的,朴素的生活境界亦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无论人们给教师戴上多么大的光环,它也就是一种职业,一个不平凡但很伟大的职业。
肖盛怀老师的《记忆深处的两个巴掌》像是一记重磅砸在我的心里,类似这样的事情好像也经历过。当然,动手是不允许的,有时候语言暴力更容易伤害学生,回过头想一想,有没有不够亲切,有没有不够随和,有没有刻薄犀利,有没有不够理解?这些,对于学生是那么重要,自己做的够好吗?
《用心磨练教育艺术》这个题目起得好,我想说的是,教育确实需要艺术。在学校,有很多这样的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用心的爱每一个孩子,在教育中充满艺术,在滴水间渗透教育,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体现每位教师不同风采的艺术。我默默的感受着,欣赏着,学习着,这些需要自己琢磨和提升,去变通为己用的精华,再升华为艺术,需要磨练,需要时间。
感受最深是当是王金凤老师交给我们的“赢得学生爱”四招。第一招:先入为主夸自己;第二招:挥洒自如讲好课;第三招:以身作则守信用;第四招:真心实意爱学生。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对呀,那些平日学生喜欢的老师,爱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这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
掩卷沉思,我还不够优秀。作为年轻教师,自己还需很多努力。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一定谨记这成长的密码在学习中进取,在历练中成长。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4
《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围绕着"教师成长"这个关键词,记录了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文章、优秀的成长故事,《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他们在讲故事,我在看,在思,同时也在心里构思着属于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我要不断成长,要不断自省,要对自己走过的"路"不做思考,要把有形的东西沉淀下来!
书中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尊重学生的老师,从课前备课、课后反思做起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出路等方面展开论述。读了这本书,自己收获很多,而收获又岂是文字能完全表述出来的,我只是做了捡拾人,挑拣了沙地上最耀眼的几颗贝壳而已。这些艳丽的贝壳有《迈好教坛第一步》从中我学会了怎样使孩子喜欢你,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度过人际关系磨合期;还有《如何高效听课》学习过后对照自身发现自己在听课时也存在三心二意,只是去听而没有进行更多的思考,未完成听课记录而听课。同时也懂得了要想使听课更高效就要把握好听、看、思这三个环节;更有《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四招绝技与三不做,"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爱上你,从而更爱你的课。从这些优秀老师的亲身经历中,发现了教师的成长密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从书中获得的更多的是经验,是方法。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学会学习。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在很多一线老师的成长经历中都深有体会,如:《我的秘密武器》《拜师学艺好》《构建学习型团队》中都有提到。我总结为以下两点:
1、要建立主动学习的意愿、态度及能力,读后感《《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
2、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读书活动中去。
第二,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给教师的成长写了一个简洁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实习教师受欢迎我们该反思什么》《400耳光的反思》《我带学生社团的经历》,无不说明教师反思所给教师成长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一个教学反思基本功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可能有进步。假如一个教师只满足于在师范学到的东西,不去思考,不去辨别,那么他工作几十年也只能是一堂课的重复,会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教师"反思"的基本功包括: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家庭状况等的反思。
第三,要寻求合作。现在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就很难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亦如此。新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寻求同事的合作,与家长、学生的合作显得很重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特长各异,用合作的方式是取长补短,取长补长的最佳途径。因此懂得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借别人的经验来成就自己。新教师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最好办法就是向老教师"取经",在各方面与他们多交流,吸取有益的看法和建议。再有就是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你在成功路上迈的步子更快捷,更坚定,更有力。
第四,要善教学生。善教有多条原则和多种形式,但没有一条原则是"讲得越多越好",也没有一种形式是"灌"。教师整节课都自始至终讲个不停,把学生的头脑当容器,狠狠地灌,结果老师和学生都累死了,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这种做法是新教师的普遍倾向。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即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快乐、高效的学习。另外教师面对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关心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用真心去感染学生。用心的去爱去教学生。
总而言之,想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必须在教学实践上下功夫,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未知,求得新知,用新知推动教学前进;不断反思自己,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5
这学期利用业余时间,我认真读了《教师成长那些事》一书,感受颇深。选择教育之路就注定一路的艰辛,每一位老师在这条路上都有自己的心结。读了这本书,欣赏的同时我在反思,同时也在心里构思着属于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
书中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尊重学生的老师,从课前备课、课后反思做起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出路等方面展开论述。读了这本书,自己收获很多,从中我明白怎样使孩子喜欢你,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书中我发现了教师的成长的金钥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从书中获得的更多的是经验、是方法。
教师道德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美丑、什么是高尚和卑劣、什么是应当与不应当。教师用自己的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对学生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教师道德人格的影响力。但是教师要教育别人,首先自己要受教育;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摄入学生眼里,印在学生心中,都会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天天与学生接触的教师,其品行如何,生活态度如何,治学是否严谨,讲课是否认真,要求是否严格,对学生是否真诚爱护和关心,诸如此类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影响。这便是教师道德人格的熏陶感染作用。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教师,他可以在工作中、生活中,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多思、审时度势的思想作风,把正直诚实、任劳任怨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通过这种每日每时的现实关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可以渐渐学到良好的素质、高尚的'情操等道德人格品质。教师道德人格的这种教育影响,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所难以比拟的,也是任何其他手段代替不了的。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的,也是最有力的教学手段。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特长各异,用合作的方式是取长补短,取长补长的最佳途径。因此懂得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借别人的经验来成就自己。新教师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最好办法就是向老教师“取经”,在各方面与他们多交流,吸取有益的看法和建议。再有就是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你在成功路上迈的步子更快捷,更坚定,更有力。无论是“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还是“情智课堂的同习共研”教育有多种形式,但没有一条是“讲得越多越好”,也没有一种形式是教师整节课都自始至终讲个不停,把学生的头脑当容器,狠狠地灌,结果老师和学生都累死了,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学科组教研,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即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里快乐、高效的学习。教师面对学生要用耐心去动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用真心去感染学生。用心的去爱去教学生。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6
“海量阅读”,初次听到这一名词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很新奇。语文教育改革时至今日,让孩子大量阅读已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共识,无需再加论证。
在20xx年,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我就自发地产生了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的念头。当时,一线的语文教育实践告诉我,平时喜欢阅读的孩子,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进行了大量阅读的孩子,学习语文极为轻松。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面对同一文本总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强,能说会道,写出的文章也很有灵气。
当时,我就倡导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并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的探索。如,每天孩子的回家作业就是阅读,然后做好读书笔记。我把读书笔记取名为“采蜜集”,专门摘抄阅读中画下来的好词佳句。在学校,我会从语文教学时间里挤出一些课时作为“自由阅读课”,带领和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经过四年的教育实践,最后的成果虽然没有进行研究的考量,但是,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对作文的狂热,已经给了我答案。我的探索之路是成功的。尤其是到了六年级,有些孩子的作文,我都难以下笔批改。它对我的文学底蕴提出了考验。
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年应该是我语文教育成长的关键期,遗憾地是我错过了这一关键期。我时常想: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教育阅读写作和同伴互助。其中,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是外因,阅读写作是内因。那时,我虽然遇到了几个赏识自己好校长和一帮关系特别亲密的同事,不过他们的志趣似乎都不再教育上,在我的专业成长上起不到引领和互助的作用。
没有了成长的外在环境,还好,我迷上了阅读,特别是针对语文教育的专业阅读。这一习惯,虽然促进了我的成长,但并没有让我真正跨进语文研究的大门。管建刚老师在《教师成长的秘密》一书里谈到:“所谓成功人士,只不过比平常的人,多做了10%,超前了10%,这10%,不得了,为他们赢得了一个卓越的人生。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就两个字:记录。每天用上10%的时间进行记录,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五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是的,我缺的就是记录——教育写作。对于研究来说,记录是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步的资料,才有下一步的整理分析,没有整理分析何谈研究。阅读固然重要,但其实教育写作才是真正的阅读啊,它读得是现实教育这本生活的大书,它需要的自我的投入、体验、思考、践行。平时在阅读和教育生活中,我常会有一些思考,但总感觉这些思考没有条理,很凌乱、零散、浅显。管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拿起笔来写,‘写’能帮助我们思考,进入条理、集中、深入。“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我有一种恍然大悟,顿悟十年磨一剑造就了那么多的名师,而自己十四年了终归还是在原地踏步。过去的十多年已成过去,后悔也无任何办法了,而未来的十年是全由自己把握的。管老师说:”成为大师要天赋,成为人才,则人人可以,只要选定一点,坚持十年。“
年过三十啦,再也耗不起啊!还好,自己的教育人生开始遇到了能引领自己的专家和同伴,也对专业成长的途径有了刻骨的认识,像管老师那样,以一条道走到黑的韧劲去追求、探索,相信我能穿过”黑“,达到别人没有走到的路的身处,欣赏到路边的别样的风景。
本学期,一年级”海量阅读“已实施了一个学期了,而我还没有留下丝毫的文字记录。这也许就是我在十几年前就已有同样的想法和做法,现在我还是当初的”我“,而韩兴娥早已借”海量阅读“之名享誉小语界的原因。
成长,从教育记录中开始吧!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7
感谢自己有了拜读《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这本书的机会。在这本书中,介绍了31位教师的成长轨迹。在这些教师的成长感悟中,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着教师生命的张力和职业的自信。
“成就新型教师”,这是《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写在报头的一句话,是一种办报思想,是一种编辑指向,也是一种时刻印记在教育媒体人行动中的职业追求。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这简单的个字,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诠释的。如果我们在成长中想得到方法上的引领,“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研究报告”会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指点迷津。
专业、厚重、新颖、实用与深入浅出,是本书的亮点。许多经历过成长幸福和艰辛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切身体验:成长是一个过程,成长阶段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幸福指数、不同的生命动力,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困惑。这种不同的生命体验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好像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种成长过程中莫名奇妙的现象,又往往会形成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巨大障碍。比如,我们常听到教师专业发展中都曾遇到过的成长瓶颈现象,这种现象尤其是到了专业发展的成熟阶段(高原阶段)尤为突出,一些在教育教学方面很有成就,很有专业思维的教师也常会产生“空虚、无聊、莫名其妙的焦虑”,到了此阶段,会有很多颇具成长力的教师从此也就消沉了下去,再也找不到职业生活幸福的感觉。
这些教师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段,但是他们的成长历程中都有那个找到自我、发现自我的节点。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学校的宋军老师的“我走过的幸福的三个五年”。第一个五年是长足发展的五年,重在书写反思中历练自我,做一个不断成长的教师。第二个五年是坚持不懈的五年,在读书反思中汲取营养,做一个自我完善的教师。第三个五年是深入思考的五年,在研究反思中梳理自我,做一个不断超越的教师。看过了宋军老师的成长历程,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我所缺失的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他的讲述中我感觉到他是一名幸福的教师,他的幸福在于自己的不断思索,坚持不懈的反思和研究。他的幸福在于能与学生在智慧的课堂中翱翔。正如他说:“作为教师,书写自己的教育教学随笔的过程中,我有一种成长的喜悦,从最初的不知写什么到写的没有价值,到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再到对一些问题有更深的思考,对一个问题连续不断地追问,书写课题研究状态下的思考。在这些感悟的过程中,我懂得坚持书写教育教学随笔的确可以拉长幸福,是自己在书写的过程中体验幸福,拉长幸福的感受。”
在这本书的介绍中我被洛阳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教师张洁,我用两个词来点评:一个是感性,一个是理性。张洁教师的魅力从哪里来呢?来自上进心,他读过那么多的书,看过那么多的电影,她上课的时候才有底蕴、有理性,对本文的把握才更深入。同时,她上课时又很感性,通过感性的手段,用自己的语言把教学内容描述给学生。我可以想象他的课堂是多么的活跃,他的镇定自若和幽默,真的不是一般的文科老师也不一定能达到的。
当一个人痴迷于自己事业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都会与其事业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都会与其事业有关。刘娟娟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语文教学与研究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生活中的一切也就融入了她的语文教学。课堂与课题,形成一个稳稳当当的“人”字,展现着她语文人的风采。
在这本书中,每一名教师都是像我们这样平平凡凡的教师,但是他们正是在这平凡中做了不平凡的事。畅读着这些“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感受着他们的成长故事,感受着他们的优雅、智慧、快乐和幸福……原来,教师生涯还可以这样度过,似乎一双有力的手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青山秀水、溪流潺潺伴着阐明鸟啼的世界!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8
书中的故事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来描述,表现了这30位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在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像贺杰老师从一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变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在网络上行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于是,我下定决心,绝不犯相同的错误,绝不向困难低头,也绝不做一个平庸无能的教师。之后他经过努力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写成了《班主任兵法》等文章;。
谁说每一位优秀教师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们不也和我们一样,终日与平凡单调的教书生活相伴,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就拿第一篇案例来说。作者魏智渊,陕西人,曾经在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教过多门学科。最后开始执教高中语文。他是教育在线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著名教育网站的著名网友。他撰写的这则案例分三个部分:一路狂奔,一路痴迷,一路沉思。一路狂奔中,他明白了人生就是要不断地打回原型,然后重新开始;一路痴迷中,他通过网络完成了自己的神奇蜕变,他开始有了专业意识和专业化追求;一路沉思中,他对教育有了更清醒地认识,希望与学生真正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共同走向健康纯净的生活。魏智渊老师正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钻研、探索,才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的。
这些优秀教师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而与网络的相识更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得到强大精神支柱的愿望。而且让在教育事业中志同道合者的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把网络作为平台来让自己的教育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展现。在网络里他们找到了使自己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且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教育生活过得更快乐和精彩,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正像常作印老师所说的网络让我的教更加活泼、民主;网络让我的学生学得更加自主自觉;网络让我的课堂精彩纷呈。网络竟然有着如此大的魔力,让无数教育工作者神奇地运用它获得成功,并在它面前充分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再看看自己,我才工作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中有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也有对教育的困惑和不解。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网络学习的意义,知道了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书中的人们一样满怀抱负和理想,从不曾气馁过,尽管屡遭挫折,我还是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为了出成绩,课外废寝忘食地辅导学生,加班加点,从不肯放弃。对小学语文教材不熟悉,我就每天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向其他老师请教,反复钻研教材,尽力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在一年中所做的努力,但是认识了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之后我自惭形秽,我所做的其他老师不也都在做吗?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埋头苦干,只能算是教书匠,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而我现在只看了几本教育专著,没有开创一条适合自己能使自己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道路,在教学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发展,我现在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教师,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9
以前的自己,每天上课说是照本宣科一点儿都不为过,改着作业发着牢骚,照着教参抄教案,还不耽误和别的老师说笑;盼着放学,盼着寒暑假,盼着能逛街的星期天。虽然有时也觉得很空虚,无聊,莫名的焦虑,但内心也早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如果不是阅读《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一书,我恐怕会一直这样子庸庸碌碌下去,做一辈子的教书匠。
《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一书全面辑录了《教育时报》评选推出的31位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的成长案例。他们不是名家大师,都是来自于你我身边的普通教师。31位教师的成长之路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共有特点就是他们真实、自然,诚恳而有耐心,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改善与改变自己,也改变了他们的学生。他们像树一样,终究变得富有活力、引人注目,让人称道。
书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成长,教师成长的故事,美妙地转化成了学生成长的故事。只有那些心地良善、不断用心于教育理解力与生命智慧的教师,才有无数感人肺腑的教育故事,他们的教育自传是以自己生命写就的,同时又可以在学生那里得到余音缭绕的回响。
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由迷茫、混沌到澄澈、练达的过程;成长是一种能力,一种潜心耕耘、自我更新的能力。正是有了教师的成长,才有了学生的成长,而学生的成长,又反过来推动了教师的进一步成长。我从31位教师身上所受感动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此。
这31位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无一例外的都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爱与执着,他们把自己在教育中的困惑和经验方法,幸福与快乐进行了一些思索,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很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中的.许多专家都曾是和我们尺码相同的人。在他们成名之前,他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你、我、他,我们在成长中所遭遇过的失败、挫折、痛苦、困惑等,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尝受过,他们之所以与我们不同,并不在于他们的天赋比我们高,而是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打造生命。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长年累月地坚守,默默无闻地付出。
教师,应当全面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展示出自己的精彩之处。如果学生的生命因为你的关注而改变,因为你的影响而精彩,那么,你就获得了成功。让我们一起辛勤地努力,让学生的生命因我们而精彩!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0
在我的印象中,凡是教育类书籍,大都是枯燥、乏味,高深、莫测,就像一根硬骨头,难啃,常读上几页,就哈欠连天,难以继续。而今,我手捧这本深红色的书籍——管建刚的《教师成长的秘密》,却是一口气读上了几十页,仍陶醉其中,爱不释手。
这本书,记录了管建刚老师成长的足迹;这本书,书写了管建刚老师从一个普通小学老师到特级教师的心路历程。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却字字透着智慧,句句含着思想。这本书就像一位长辈,一位老者,在给我们讲述着管建刚老师的人生故事,真诚、实在、亲切,没有虚伪,没有高深的理论,却触碰着我们的思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一、谨记“四字真言——上班真好!”
管建刚老师写到:“一段时间,我对上班有惧怕。寒假快过完了,想着临近的开学,心慌慌的。双休日,想到黑色的星期一,暖烘烘的心头,浇了冰水似的。”实话说,这样的心情我也有过。怎么鼓励自己重新投入“战斗”?怎么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管建刚老师教给了我们好办法:想想上班的.好,想想做老师的好,念念上班真好!“你和工作的关系,好比你和那口子一起过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坏,念他的坏,那准完蛋!”管建刚老师的比喻多么生动呀!凡事我们都应该多往好的方面想,乐观一点,多想想好的,一切就会好起来!有句话说得好: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是呀!想想假如今天你失业了,下岗了,你会怎样?想想那些人才市场里忙着找工作的人,脸上布满焦虑,不安,期盼,失望,你会有什么感受?再想想我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多么幸福,知足感就会涌上心头,心平了,气和了,就会觉得有“班”上多好,上班真好!所谓:知足者常乐!我们要学会安慰自己,激励自己!
二、坚持“教师的10%——记录。”
书中有一段文字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现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就两个字,记录。一天工作以8小时计算,480分钟,你要能匀出10%的时间,或者多付出10%的时间,即48分钟,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五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说得有道理呀!谁能坚持思考,坚持记录,谁就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从“平凡”变为“不平凡”,坚持就是胜利。记得,师范里,老师就告诉我们将来工作了要勤于动笔,学会记录,善于反思。刚刚毕业时的我记得可牢了,信心满满,充满热情,也曾一度记过,写过,却好景不长。因为某某原因,种种缘故,坚持不了了,放弃了,懒了,惰了,不写了,荒废了。我想正因为我没有恒心,无法做到坚持,才使得我至今如此“平凡”。其实,我们都可以变得“卓越”,只要我们做到坚持,做到持之以恒。水滴才能石穿!
管建刚老师的《教师成长的秘密》一书给予我的启发太多了,感谢这本书一次次地点亮了我心中的灯,一次次照亮了我的心房,给我指明了方向。感谢管建刚老师,也感谢推荐这本书的薛丽芬老师。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5
开学初,学校推荐给我们一本书——管建刚的《教师成长的秘密》。拿到这本书,我如获至宝,认真地阅读起来。
管老师用生动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2。18%的教育基础,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奋斗,63%的教育韧劲和10%的教育写作。不管是哪一章节,管老师总能让我们看见如今困惑的自己以及经过何种方法变成如今的管建刚。这种种方法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只要我们能坚持做下去,必定会有不俗的成就的。这或许就是教师成长的秘密吧!
这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第二部120%的教育渴望中的几句话:鸡蛋,从外面打破,那是食物;从里面破壳而出,那是生命。人也是,目标也是。从外面过来的是压力,从自己心里长出来,向外面展开去的,那是真正的动力。这几句活给了我重大的启示: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所需要的不就是自身的需求吗?老师,如果自身想要进步,他就会不辞辛苦地拼搏努力,不会寻找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条件等等借口。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他想到的也会是该如何克服苦难,做得更好,而不是打退堂鼓。学生也一样,如果是他主动要学,而不仅仅是因为家长和老师要求他学,他的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在疲乏时,在别人玩耍时,它能够始终坚持在学习上……因为这是我们内心的需求,是我们主动要做的事情,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自然。
除了这点,本书还有很多地方让我豁然开朗:比如我们要学会管理我们的情绪,不能像野马一样,蝙蝠咬它一口,就能把它活活气死。又比如我们要学会拒绝没有必要的活动,拒绝没有必要的娱乐,拒绝没有必要的交往,因为有时拒绝一个东西,比获得一个东西更为重要。
总之,读了管老师的《教师成长的秘密》,我豁然开朗!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1
“不管抱着怎样复杂的心情,我们都上路了;无论是怎样的一段岁月,我们都走过了。回望来路,那段支教的日子,是我们一生的守望。”拿起《教师成长密码》随手翻了翻,就看见这么一段文字,它深深的吸引了我,而后,耐心的细读里面的文字,这么多教师成长的故事就这样像是一幕幕电影片段,在自己的脑海里,被剪辑成百年经典,成长的过程很艰难,很纠结,但也很幸福。
《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觅到了教育界的很多教师像一位老朋友一样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与我们分享,说实话,不是很感人,不是太典型,但很生动。作为一名重点中学的教师,接触到的优秀教师不胜枚举,他们就在身边,很平凡,默默的做着该做的事情,却又默默的用心用行动影响着改变着成就着每一位学生未来的精彩人生。
赵桂海老师《最朴素的,也是最高尚的》一文,用最朴素的文字来告诉我们“师德的最高境界不在那些上纲上线的条条框框里,也不在那些歌功颂德的豪言壮语中。它就存在于我们对待职业的朴素态度上,闪耀在我们平日里朴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字字珠玑,言简意赅。“生活是朴素的,朴素的生活境界亦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无论人们给教师戴上多么大的光环,它也就是一种职业,一个不平凡但很伟大的职业。
《灵魂挣扎在师德和现实的缝隙》读后让我对潇然老师肃然起敬,我相信每一位经历过评职称的教师都会对这一过程刻骨铭心,这一段时间,众生百态。每一位豁达的人都会自我安慰:这次评不上,下次再评,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工作的。有时候,机遇和公平是背道而驰的,这一段文字可以写也可以不写。一个能坦荡的写出自己心中真正所想的人,我想他应该是豁达的,只此一点足以令我敬佩。真的应该是“痛定思痛莫气馁”,要做到“千万不要牢骚满腹,千万不要影响工作,千万不要影响情绪”,坦然对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喜欢肖盛怀老师用《情缘未了》来表达他对教师这个行业的热爱,我也喜欢周国霞老师《与心灵有个约定》的诠释,这些都极精准的抓住了我的心,想当初,我1997年毕业就当上了教师,虽然只是个行政人员,也是因了这些个原因的。我清楚的知道,妈妈对我的影响是无形的,虽然我曾那么抗拒当一名教师;下乡支教的时候,当我面对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大龄孩子时,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教初三毕业班化学课的时候,当我得知很多孩子在中招考试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的时候,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多年后,我从事着行政,每次走在大街上偶然听见以前的学生极亲切的喊一声“老师,你好”的时候,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你看,教师这个行业就是这样的,它让人充满敬仰而心畏之,教学的过程就像是一段师生间的约定,只想起来就是美好亲切的。
肖盛怀老师是坦荡的`,他的《记忆深处的两个巴掌》像是一记重磅砸在我的心里,类似这样的事情好像也经历过,当然,动手是不允许的,有时候语言暴力更容易伤害学生,回过头想一想,有没有不够亲切,有没有不够随和,有没有刻薄犀利,有没有不够理解?这些,对于学生是那么重要,自己做的够好吗?每一年教学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都是极高的,说明他们是宽容的,我们深知,表扬就是激励,高度评价就是鞭策。
《用心磨练教育艺术》这个题目起得好,我想说的是,教育确实需要艺术。在8中,有很多这样的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用心的爱每一个孩子,在教育中充满艺术,在滴水间渗透教育,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体现每位教师不同风采的艺术。我默默的感受着,欣赏着,学习着,这些需要自己琢磨和提升,去变通为己用的精华,再升华为艺术,需要磨练,需要时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尽八缸水,博取百家长”。多学习他人,欣赏他人,才能成为自己,提升自己。这是朱松德老师在《欣赏他人提升自己》一文中的一段话。他建议要“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老师还告诉我们,要在听课的过程中,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欣赏他人的教育教学技巧,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任何一位教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一定有他个人独到的地方,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自己善于把握机会,不断地在听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第一招:先入为主夸自己;第二招:挥洒自如讲好课;第三招:以身作则守信用;第四招:真心实意爱学生,这是王金凤老师交给我们的“赢得学生爱”四招。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对呀,那些平日学生喜欢的老师,爱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这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
掩卷沉思,回首自己成长的过程,走了不少岔路,那是一段难忘的青春,那是一段艰辛的过往。作为一名教师,也许还不够优秀,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一定铭刻这成长的密码在学习中进取,在历练中成长。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2
在读书活动中,有幸读到罗老师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罗老师的语言平易近人,文笔通俗易懂,通过一篇篇的小文章来描述我们身边的事例,让我们学到了教师快速成长需要具备的六大素养。其中感触最深的一篇是素养一里的《人是被逼出来的》。
为了赶写一篇论文,你有通宵达旦的痛苦经历吗?为了备好一节公开课,磨好一节示范课,你有拒绝手机诱惑,强迫自己苦苦钻研的经历吗?为了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你有过一年半载拒绝参与娱乐活动的经历吗?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就是我们曾经或现在正在经历的吗?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做学生思想工作、参加教研活动等等,也许已经疲惫不堪,也许已经筋疲力尽。但如果不逼自己再挤出点时间,你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论文吗?如果不逼自己反复的研课、磨课,你能上出一节让大家公认的优秀示范课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本性里,大都喜甜、厌苦;喜宽松、厌严厉;喜情趣、厌刻板;喜自在、厌强迫。故步自封,顺其自然,其实从某种角度讲是对自己的一种溺爱、一种顺从;突破自我,尽其当然,则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一种逼迫。
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躁,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穷则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3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底封上的这几行字给吸引了:《不做教书匠》作者管建刚的最新力作,你是否为自己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教育基础薄弱而自卑?你是否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而觉得教育科研很神圣,离自己很遥远?你是否为自己摸不着成长的方向、找不到成长的路径而苦恼?”不为别的,只为戳中软肋,只为引起共鸣。我就在想管建刚到底是何方神圣?于是找到了他的简介:管建刚男,1973年生。经过商,没赚到什么钱。没读什么书,却成了语文老师。1998年安心做老师,“十年磨一剑”,20xx年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xx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这让我很诧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样一个原本不起眼的人,这样一个本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人是怎样炼出特级教师的呢?我决心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读完整本书,感觉这位年轻的特级教师身上有种向上的力量感染着我,管老师的语言朴实无华,道理简单明了,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一、需求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都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在我们看来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如果你对一件事物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怎么做?就好比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要怎么生活?直到我看到了这么一段话“今天兴趣来了,多做一点;明天兴趣没了,束之高阁。完全凭兴趣办事的人,结局往往是,兴趣把他给办了。”我对“兴趣”又多了一份理解。芭蕾编舞大师巴伦仙曾说过:“我不要想跳芭蕾的人,我要不得不跳芭蕾的人。”他的意思显而易见,他不要业余爱好者,要的是正真为生活挣扎的人。在他看来,靠兴趣做事不可靠,而为生活忍辱负重的背起担子,不得不努力才有可能跳好芭蕾。突然想到,也许,常把“兴趣”二字挂在嘴边的人只是在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各种接口和托词,为自己继续懒惰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兴趣是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的才能。生活嘛,哪有都一帆风顺的,谁的日子没有个小插曲呢?人们都乐于接受好的'事物,但也要学会去接受那些不太美好甚至难以接受的事物,这是我们要学会的同时也要交给学生的。我相信没有几个学生会认为“学习”是件很美好或者是他们很有兴趣去做的事,但是即便你认为没有兴趣可言你就不去做了?不是的,你必须要去做而且要做一辈子!“每一个工作,都有人做得很出色,很有趣味,乐在其中。每一个行业,总有人做得很成功,很有成就感。你做出了成就,炖出了个中味道,就愿意为之痴。为之迷了。”记得刚工作那段时间什么都不懂的我做什么都跟着老教师,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纰漏,每天坐在办公室最期盼的就是班级里的那帮学生千万不要弄出什么幺蛾子,那我这一天就算安全度过了,可是老天就是那么爱开玩笑,时不时奏出点小插曲给你听听,仿佛就怕你日子过得太单调似的。一会儿A打了B,一会儿C骂了D,,一会儿A和D又有矛盾了,整天都有学生来打小报告,我感觉自己成了47个孩子的妈妈!可是在疲劳心累之余他们对我的关心以及对我的喜爱着实让我欣慰了许多。桌子上时不时放着的小礼物,孩子们精心设计的贺卡,看见我时响亮而清脆的叫着;“潘老师好!”,突然觉得自己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原来在和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已经逐渐喜欢上了这群聪明的调皮鬼了。记得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语文老师在我心目中非常的好,她的认真让我骄傲,我真想给她点三十二个赞!”原来你所做的一切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原来你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是的,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就如管老师所说的:“只要辛苦的背后有一个幸福等着你,那么任何辛苦,你都会说值。”
二、野心
野心的英文是“ambition”,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野心勃勃”这个词语,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很有心机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我比较单纯,所以我不太喜欢这个词。然而读了书才知道,“野心”的另一个意思竟然是“渴望”,瞬间觉得这个词太好了!太让人有动力了!渴望是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的目标,管老师在村小而老婆在镇上教书,于是和老婆“平起平坐”成了他的一大渴望,1998年他如愿调入中心校,20xx年又调入了市实验小学,实现了他的第二个目标。20xx年他成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实现了教育人生的第三个目标,然而他的目标并没有到此为止,和孙老师的一番谈话管老师的心里又长出了新的目标,把要成为“还有声音”的特级教师作为自己更高的渴望。一个目标完成了又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完成了新的目标对自己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让管老师才有了不断向前的动力,也正是这些动力促使了管老师今天的成就。一个想成功并对成功充满着渴望的人,不管在身处何方,不论外界的条件如何的艰苦,只要梦想不灭,只要渴望不减,就会勇往直前,那么他就一定能够登峰造极。管建刚说:“一个对成功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渴望的人,一个有着强烈的‘渴望’、又肯付诸行动的人,上帝也会帮他的,上帝不帮他,身边的人会帮让;身边的人不帮他,藏在灵魂里的智慧女神也会出来帮他的。心里要‘想’,不一般的‘想’,水中憋了一分钟,想吸气那般地‘想’,只剩下‘活命、活命’般地‘想’。不要100%地想,要120%地想。”
我相信每位刚踏上讲台的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渴望,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我也相信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梦想付诸了行动,然而,为什么登上顶峰做出自己成就的人少之又少呢?关键就在于我们没有那120%的渴望。教学生活中常听到老师们抱怨缺少教学理论,缺少教学方法,缺少教学策略,细想,这些我们真的缺吗?理论可以查阅书籍,方法可以上网查询或是询问有经验的老师,策略可以翻阅杂志报刊,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黯然相爱
寂静欢喜
带着这种特殊的情景来读这首诗仿佛就是这些教育理念的自述一般,其实这些理论、方法、策略都在那里,不增不减,不离不弃,一动不动,只是我们懒得动罢了。这样说来我们一点都不缺,那我们缺的是什么?缺的正是那拥有它们的那强烈的渴望!缺的是想到骨子里的渴望!缺的是茶不思饭不想的渴望!渴望的力量说大可以很大,说小也可以很小,有时候渴望就像沙漠中的一滴水,很珍贵,一不小心就会蒸发的没影儿了,谁能保留到底,“渴望”到底,谁的教育人生由此不平常。
三、特色
管老师在书中说道:“所谓的成功人士,只不过比平常的人多做了10%,超前了10%,这10%不得了,为它们赢得了一个卓越的人生。”那么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就两个字:记录。结果这一发不可收拾,记录上瘾了,记录出灵感来了,记录出特色来了,即走写作之路。写作就是管老师的特色,是写作让管老师从千千万万个教师中脱引而出成为了至今“还有声音”的特级教师。他从记录开始,一点一滴,慢慢积累,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特色,而是在记录中慢慢摸索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发展成了特色。记录,一味普通的药,谁都能用,你要能用、会用、不断地用,就能出奇效。普通的药,用出了不普通的疗效,这才是真本事,管老师就是如此。有的人可能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工作中慢慢失去兴趣,渐渐磨平意志,最后由“平凡”变成“平庸”,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海尔电器的张瑞敏先生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未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能把每天平凡、简单的工作,反复做,重复做,直到做好为止,那就是不平凡,不普通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是海明威的名言,那么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句子呢?我想应该是自己能够做到并且能把它做好的事情吧!我猜属于管老师的句子应该是“将写作进行到底。”写作,大大提高了管老师的阅读效率,阅读大大丰富了管老师的写作、加快了他的写作。当然在这样的励志阅读、励志写作中他获得了无穷多的教益,每写一篇文章,要去读10篇别人的文章,每写一本自己的书就要去读别人的100本书,管建刚不是有水平了才写书的,而是写着,写着有点水平了。
读到最后觉得《教师成长的秘密》这本书也许并没有打算告诉我们什么“武林秘籍”,只是要我们自己去挖掘,或许这些关键词可以概括成一个简单的词语——自己,成功的关键就在自己身上,只要有奋发向上的冲劲,并能坚持下去,即使你不喜欢这份工作,即使你对语文一窍不通,又即使你觉得自己不适合教书又有什么关系呢?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如此,目标亦是如此,从外面过来的是压力,真正从自己内心迸发的并能向外展开的就是动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自己想要进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进的脚步,哪怕再辛苦也会坚持。想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如果想梦想成真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还需要蒲草一样的任性以及磐石一般的坚性。现在的我们还在探索的路上,只要相信自己,鼓励自己,坚持自己,就一定能够成就自己。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4
工作之余,读朱永新老师写的《读书与教师成长》,文章属于半白话文,所以有些话语似懂非懂,就这样囫囵吞枣地读完了第一遍。一有空,我就细细地去品味、去咀嚼其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其深意、道理。一本书读完了,的确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读书,使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学生也热爱读书,与书为伴,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社会。
教师的读书,要有选择,要有一定的指向性,不仅要广泛地阅读报纸、杂志,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还要要多读专业方面的书,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特别是教改方面的书。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幸福的,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教师不仅要广泛地读书,而且要学以致用。利用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来塑造我们的人格,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从我们这里学到最纯、最美、最多的知识。
总之,只有热爱读书,从书中不断汲取营养,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显示为师者的风范。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5
在同事和学生眼里,我是爱读书的。我也自认为如此。但我的耐心不足,不喜欢捧着大部头那样没日没夜地读着。我的喜好是拿着一本薄薄的,就那样很随意地翻阅着,而且随读随停。大家会说:“这样容易打发呀!一本杂志就如一份快餐,是你不二选择!”可是我要问了:“快餐有“洋快餐”和“中快餐”之分,做出选择还是难事一桩!”是呀,在浩如烟海的杂志世界里,我该怎样找寻属于我的那份“快餐”呢?
其实,我早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向你透露一个秘密:每到年底,学校办公室都会征询各科室的意见,选定下一年度的报刊杂志,而身为本科室的副手,却能够做出最终的决定,这当然得感谢我的直接领导的信任了。邮政部门早早的把征订目录摆在了我们的桌头,我却把它丢在一边,因为我的心头已经有了自己的“目录”——《教师博览》的“文摘版”与“原创版”。
杂志拿到手中,我并不像旁人那样从第一页细细翻阅至最后一页。我在读书指导课上告诉我的学生,细看目录,然后有选择地阅读,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读书方法。我既然对学生言之凿凿,当然得身体力行了。比如我翻到《教师博览。文摘版》20xx年10月版的目录版,看到了一个《教师成长别舍近求远》的标题,心中便有所想:本人还算是有一颗上进心的老师,虽然年近四十,但从未放弃追求的脚步。可教了二十年的语文,反而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了。是不是自己就犯了这个“舍近求远”的毛病呢?那怎样“舍远求近”呢?且看文章如何细说!
翻看这期杂志的第十二页,这篇文章署着“栗明方赵海松”两位作者的姓名。文章一开头举了个例子:中学时代,某个班级大多数同学都严遵师命,独立思考,解答习题,不要轻易看答案养成依赖习惯。而作者同桌却在稍微思索后,便翻看书后的标准答案,早早完事,抱球潇洒而去。且后来这位同学考上清华。他的解释是:“立足自我固然没错,但懂得借助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由此,作者提出,在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中,实施“名课模仿”工程,简而言之,做到四个步骤:读,反复观看、研讨名师的课堂实录,理清名师上课的思路,找出名师上课的优点,剥离出名课的方法技巧,把名课消解于脑、铭刻于心;临,把名师所讲之课搬到自己的课堂,寻找差距,反复演练,最终让课上得“像”名课;背,就是选择相近课题,仿照名师的思路、方法自己备课,设计教案,把课上出名师的味道来;意,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特点,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上出有自己特色的优质课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的教坛不缺名师,所以我们并不期望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名师。但怎样的让众多的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是让他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成功的彼岸,还是通过这样的“名课模仿”,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最终自成一体,超越名师,走向名师?我想,这篇题为《教师成长别舍近求远》做出了让人满意的解答。虽然,社会上“东施效颦”者众多,但在当今信息传递手段发达,学习途径众多的时代,这样的“读、临、背、意”为具体实施步骤的“名课模仿”工程确实让我们的观念耳目一新,而且实践操作性强。大家知道,众多的书画大家都是从临摹他人作品开始了自己的成长之路,最终成一家之言。所以,我们教师也应该从模仿借鉴中获取灵感,依照自身特点,最终来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之所以认同两位作者的观点,就在于我切实感受到了,光靠自己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那是如蜗牛出行,进步缓慢,而这样通过“临摹”名师的一节课、几节课,先追求“形似”,而后达到“神似”,从而促进教师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必将造就更多的学校名师、地区性名师,乃至全国性的大师!
话说回来,其实多多翻阅《教师博览》这份杂志,也是让自己走向“名师”的道路变得更加快捷坦荡的一条有效途径!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6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籍的时候,我毫不犹豫从书架上拿了《教师成长密码》这样一本书。本书主要是搜集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成长案例,围绕教师成长这一关键词,教师圆桌对话,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从而发现教师成长的密码。其中在“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一章节中,我尤其喜欢“做养马的伯乐”这一篇文章,由此把其中的一些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传说中,天山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人们大多知道“伯乐相马”,却不知道伯乐的本职工作是“养马”。
世人把对伯乐的关注全放在他养的是否是千里马,他能否发现千里马上;对马的优劣评判标准也只有能否日行千里这一个标准上。这一现象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太相似了,社会要求教师是“伯乐”,培养出来的都是“千里马”(即学习尖子);而很多教师也以培养“千里马”(学习尖子)为唯一目标。尽管千里马极少,却仍然按照千里马的`标准去养马,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绝大多数的普通马“屈死于伯乐之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同马,不善跑的可能善拉,不善拉的可能善跑,不善拉,不善跑的可能善于表演;于学生来说,有的善于学习,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管理,有的善于劳动,有的善于体艺,当初那些在学校的所谓“问题生”毕业后却成就一番事业,被邀请回母校做报告的事也不少见。所以教师不能扼杀和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把学生按照成绩这一标准来分类,什么样的马我们都要养,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马的需要,用不同的饲料和方法喂养,让所有的马在将来都能够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它的价值。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去当好“养马”的伯乐——不管什么样的马都养并能因材施教的伯乐。
当好一名“养马”的伯乐确实不容易。首先,教师要真正摒弃唯成绩至上的评判标准,摆脱学校、社会、家长甚至教育主管部门以学生成绩衡量学校好坏、教师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摆脱“虚名实利”的诱惑。其次,“养好马”也要“善相马”,知道每匹马的脾气、个性、爱好和特长,用发展的眼光有针对性的喂养,也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尊重,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要让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成为“好学生”的陪读者。在这里“相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养马”,而不仅仅是挑出“千里马”。再次,“养马”重在“养”,即培养。看到学生有某方面的潜力,引导其向这个方向茁壮成长。
如果不以速度的标准定义千里马——只要在不同领域能做出成绩,我们就把它称为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无处不在。
这样一名“养马”的伯乐才具有师德的最高境界。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7
最近一段时间,利用课余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徐世贵老师的讲座——《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读后感。徐世贵老师的讲座从十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成长的要素,结合了一些小故事,列举了大量名人的实例,让人感觉贴近生活实际,贴近我们教师实际,方法切实可行,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文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抽象的教条,难懂的官腔,而是引用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案例(像我们熟悉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李镇西,也有普通老师成功的成长经历等等),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文中那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事实并重,读来就如同与作者话家常一般,许多道理暗记于心间。
徐世贵老师首先说明了怎样理解快速成长。要想成长,肯定是有很多条路可走,很多种方法可循,很多个方案可写。但是正所谓路一定有最近的;方法一定有最好的;方案一定有最佳的,只有选择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教师才能快速的成长。徐老师讲道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两种:自主成长的内因和帮助成长的外因,而教师成长的选择也有两种:盲目被动的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即边工作边学习边反思和总结等)。他认为真正的名师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没错,别人是不可能代替你来学习和思考的,也不能强迫你接受一些东西,能让自己成长的只有自己。
接着,徐老师列举了教师快速成长的十个要诀:1、快速成长与定位——有动力;2、快速成长与定向——有目标;3、快速成长与观念——有思想、;4、快速成长与方法——有效率;5、快速成长与研究——有深度;6、快速成长与反思——有提升;7、快速成长与个性——有风格;8、快速成长与耐挫——有意志;9、快速成长与爱好——有情调;10、快速成长与心态——有幸福。结合徐老师的讲座,我也有所感悟:
教师快速成长的第一要诀就是要有内动力。的确,如果你对做一件事情缺少了动力,那你绝不可能会有太大的成就甚至是没有成就。我们中的很多教师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在许多研究挑战面前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是我们老师的观念不行:老教师认为自己老了,不再去费力气,年轻教师认为自己年轻,费了力气也没有收获。归根是观念不行,没有成长的动力。这里徐老师讲到了怎样调动和开发成长内动力,有五点:1、理想定位——追求有价值的人生;2、职业认同——坚定崇高的教育理念;3、专业追求——让生命之树常青;4、有点野心——赢得发展的机会;5、克服职业疲倦——保持阳光心态。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要随时发展,步步成长。正如文中所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定位,定位决定地位。”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我是很迷糊得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觉得这一职业有多高尚,甚至到了工作岗位后,我最关注的还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因为社会上往往用这个来评价职业的高尚程度,读后感《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读后感》。直至现在,我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我开始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我的学生,也从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很害怕上公开课,甚至能推的就尽量推,后来,我的观念开始慢慢转变,我认为要想让大家能认识你,知道你,那最好的途径就是多上公开课。于是,我抓住了一切上公开课的机会,尽管有时候上的很失败,但是我想,总强过那些不敢上或不想上的人,至少我有了一次露脸的机会,至少我也努力过,至少我可以让那些听课的教师对我有所印象,至少我还可以听到许多建议,至少我还可以积累一次经验。想想,其实我得到了很多。今年已是我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了,虽然我一直保持着工作的积极性,但不能否认我开始有些厌烦,徐老师的要克服职业疲倦为我敲醒了警钟,让我明白,自己应该一直保持一种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当然,教师的快速成长一定要制定目标。因为目标对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指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开发功能。徐老师引用的"马和驴"的故事让我寻味良久,也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制定目标时应先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弱势,然后制定具体的目标和实施的措施。如果教师真的能按照自己制定目标和措施一步一步实行的话,那我想成长是绝对不会停滞的,也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但是,往往许多教师却是“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说之惭愧,我在制定计划的时侯内心是热血澎湃,而事后却是烟消云外,所以完全是成了一个正所谓徐老师所说中的"三忙"之人,即匆忙、迷茫和盲目的人。当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会坚持按规划和目标来实现我的快速成长。
有了成长的信念,我们还要做到专业成长,专业成长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掌握技术专业成长要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平时抓住展示才华的机遇锻炼自己。多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上几节公开课,多撰写几篇论文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的老师总是嫌压力太大不愿参加。其实有压力才有动力,克服困难才能发展,经得起考验才能锻炼,而最终也才能给自己赢得露脸展示才华的机遇。当然勇气和信心时间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教师关键时刻能冲上去,平时就得努力钻研做好积累。
那么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努力学习前人经验,努力实现教学育人目标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结合进去,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能够创造出前人没有的东西。只有学会创造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是简单枯燥的重复劳动,只有创造才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所在,不但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精彩,也使的学生受益匪浅。
人的快乐,除了享受成功之外,还有更崇高的内涵:“仁者爱人”的襟怀与忍让,这样是快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如何把一块金矿石变成一块金子,就看你怎样看待自己了。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珍惜今天,为自己的人生点亮一盏明灯。徐老师还用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向我们讲述了业余爱好的诸多好处:增加乐趣,减少疲劳;拓展视野,促进工作;陶冶身心,增加情调;发现自我,形成个性;个性张扬,学生青睐。十个要诀中的每一点都讲得很透彻,它们指引着我的学习和工作。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8
“俗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大师指路。”新教育点燃了我的生命激情,让我体验到反思智慧和执着读写的力量,梦里有颗星在追,再苦再难也无悔。纵是毛虫易破茧,有朝一日化蝶飞。”拿起《发现教师成长密码》翻了翻,就看见这么一段文字,它深深的吸引了我,而后,耐心的细读里面的文字,这么多教师成长的故事就这样像是一幕幕电影片段,在自己的脑海里,被剪辑成百年经典,成长的过程很艰难,很纠结,但也很幸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从书中获得的更多的是经验,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热爱、关心、帮助和信任。许多事实表明,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心中的很多症结就会打开,会主动拆掉隔阂高墙,沟通情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教师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渴望学习名师、亲近名师,是普通教师成长的最好最快的途径。向专家名师学习,要“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带着手记录,带着脑袋思考,也要带嘴巴说”。教师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是本学校的教师,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教师。向他们学习,就是学习他们与学生交往的艺术,学习他们在课上、课下处理问题学生的技巧。要向学生学习。包括现在的和过去的学生,和他们交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看法,让他们说出喜欢你(或者别的教师)的原因,也让他们谈不喜欢自己(或者别的教师)的原因。对于好的方面,要保持或者学习,对于不好的看法,就多思考和提醒自己,从而是自己更加适应学生,亲近学生。
教师要学会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那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对于教师来说,反思至关重要。只有学会反思,我们才能在课改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矫正错误,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只有学会反思,我们才能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路很漫长,要做的就是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19
我读了《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围绕“教师成长”这个关键词,书中记录了优秀的教师优秀文章,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他们在讲故事,我在看,在思,同时也在心里构思着属于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
书中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良好的师德师风假设,做尊重学生的老师,从课前听课、课后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出路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这些优秀老师的亲身经历中,发现教师的成长密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从书中获得的更多的是经验,是方法。
首先要学会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会大大缩短他们成长的路程,也为激活教学思路,灵活处理教材与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能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各元素之间的切适度。作为新教师总会遇到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有时同事也无法给予相应的帮助,那就要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每一个人一生都不可能走入同一条河流,人生也如此,不可能再重复自己的生活之路。
其次要寻求合作。现在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就很难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亦如此。新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寻求同事的合作,与家长、学生的合作显得很重要。“三人行,必有吾师。”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特长各异,用合作的方式是取长补短,取长补长的最佳途径。懂得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借别人的经验来成就自己。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最好办法就是向老教师“取经”,在各方面与他们多交流,吸取有益的`看法和建议。再有就是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你在成功路上迈的步子更快捷,更坚定,更有力。
最后要善教学生。 善教有多条原则和多种形式。教师整节课都自始至终讲个不停,把学生的头脑当容器,狠狠地灌,结果老师和学生都累死了,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这种做法是不行的。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即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快乐、高效的学习。另外教师面对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关心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用真心去感染学生。用心的去爱去教学生。
总之,想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必须在教学实践上下功夫,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未知,求得新知,用新知推动教学前进;不断反思自己,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年轻教师,成长的道路虽然是辛苦了些,累了些,然而我的内心充满了快乐,愿意累并快乐着!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0
今年暑假我利用假期休息的时间读了教育发现丛书中的《教师成长密码》一书,感受颇深,现整理总结如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许这是古代的老师职能作用,现在的教师应该迅速的转变观念。专家认为,在新课程中,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通过与儿童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变化是课堂环境改变的基础和推动力。
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老师完全是“学长式”的,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近日,听了几节同样课题的课,其效果大不一样。一个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是告诉学生文章讲的是什么,学生们像容器一样,老师只起了填充的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心灵的体验,更没有彼此间的合作与个体探究,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是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这样的结果是老师没有摆正师让关系造成的。而有一个老师则像一个导演,学生在他的眼里像一个个火炬,老师不断地去点燃他们,他让学生欣赏,他让学生讨论,他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学生像车,老师往车上加的是油,而不是上货,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课堂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相比之下,我们才真正明白在课堂上摆正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们老师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内的事,我们应知道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他们都谈论些什么话题等等,并力求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与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相协调一致的。
(二)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所谓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心中始终要想着学生,人的发展是设置一切目标的依据。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才是可持续的的有远见的。
(三)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德国一位教授在考察完中国基础教育时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的教师真能讲,中国的学生真能考!”这也许是对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好概括。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沉闷、死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抑、规定,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贴耳,盲从依附。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然而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历史”的天地。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灵动活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的。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1
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常常会受制于自己的情绪,如果管理不好情绪,会给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很多纷扰。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是它不主张我们做情绪的主人,而是和情绪做朋友;二是它把着眼点放在从事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情绪分析,让我们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看待自身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情绪管理确实是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我们会因为学生认可自己的教学而感到欢喜,会因为学生成绩提高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会因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感到愤怒,会因为学生成绩没有提升而感到沮丧。我们教师的情绪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学生行为的支配和影响,所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得到了很多启发,更清楚地知道教师很多情绪的来源以及管理自身情绪的重要性。
本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情绪的底层逻辑、积攒跟情绪做朋友的本钱、练就跟情绪做朋友的胸怀。要实现很好地管理情绪,首先就应该了解情绪到底是什么,然后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情绪管理的准备,最后达到一定的境界,实现健康情绪的一种常态。
一、情绪的底层逻辑
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情绪首先是有生理取向的,也就是说我们感受到不同情绪的时候,身体的反应不尽相同,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手脚不自觉颤抖的原因。除了生理取向,情绪还有评价取向,我们会对外在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我们一旦判定别人对我们说出的话是具有侮辱性的,就会感到不安和愤怒。情绪的第三个取向是建构取向,强调的是情绪会受到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基于这三个取向,我自然得出一个结论:遇到不良情绪时,我们首先应该正视它所带给我们的'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感,然后尽可能客观地评估当下的情况,不要急于下结论,在情绪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的时候就做出一些不正确的判断,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修养,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境。
那么情绪到底从何而来呢?书中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欲求。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客观现实的匹配度决定了我们的各种情绪。这个理论引发了我关于欲望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似乎一直在攀登欲望的一座座高峰,从教师这个职业发展来说,我们先是想努力进入一个待遇好、声望高、工作环境好的学校,然后开始考虑职称的问题,在评职称的道路上遇到各种挫折与挑战,同时慢慢考虑这份职业是否能带来相关的一些福利,比如子女读书问题,是否能享受学区房折扣等问题……欲望的沟壑似乎越来越深,在攀爬这一座座欲望高峰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难免会感到疲惫不堪、患得患失。但这是否就说明我们不应该有那么多欲求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只要这些欲求是向上的、积极的、不建立在以牺牲他人利益为前提的基础上的,就是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的,而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摆正心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这就引出了本书的第二个话题:如何平衡现实和欲望的关系,在控制情绪上,我们到底能怎么做。
二、积攒跟情绪做朋友的本钱
相信对于大部分从事中学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忙碌是生活的一种常态,我们总是觉得有改不完的作业、辅导不完的学生、发不完的论文、看不到尽头的课题,所以教师是极其容易有抑郁或者焦虑感的一个群体。书中提到的几个实例让我印象很深刻:缺温情的忙碌、少成就感的忙碌、无尺度的忙碌,这些刺眼的字眼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忙碌常常显得没有意义?以往我总习惯于去寻找客观的原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主观原因的存在。
书中提到了帕累托法则——80%的收获来自20%的时间,80%的时间创造了20%的成果。这就非常考验我们对工作任务优先性的判断能力,我不禁开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工作效率的问题,不要总是只知道投入时间,却不去反思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争取做好20%的事情收获80%的效益,抓住高效产出的20%的时间去认真做最重要的事情,而效益不高的80%的时间去做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对于想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我,书中给出的建议是:提升学生成绩,让他们在官方统计的评比中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技能比赛;开展教研工作,勤发论文,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
此外,书中也提到了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的重要性,在节奏模式、双峰模式和禁欲模式这三种纽波特提出的深度工作模式中,我发现我的工作性质更适合双峰模式:每天的时间可以分成两块,一块用来做高强度、需要专注力的教学教研工作,而另一块用来完成相对琐碎的行政事务工作。相信优化工作模式之后,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减少不良情绪的侵扰。
三、练就跟情绪做朋友的胸怀
太过于追名逐利会让人陷入求而不得的困境,所以我们也需要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重构自我和放松自我,从而锻造出更坚强的心灵。认识自我就是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对自己的定位及评估,要充分意识到自我认知的偏差和非理性、心理对外在环境有反作用的存在,区分好生活中我们可以改变和不能改变的事情,既要勇于创新做出改变,也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学会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部分。
人的社会属性注定我们不可能活得像一座孤岛,所以在跟他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真诚待人,不刻意取悦别人也不受“自我中心”的裹挟;学会感恩,每周记录5件让我们觉得感恩的事情;学会宽容,对人对事都抱有一种慈悲心。这些都可以提升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幸福感,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修养的意义了,只有培养了足够宽广的胸怀,才能更好地正视情绪,正视自己,最终学会和情绪做朋友,良好地管理自己或好或坏的情绪,过上更充实的人生!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2
近期,《教师成长力》共读的内容里有,“兴趣在知识本身不在知识之外”这个观点激起我关注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感兴趣了,就会积极主动投入,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都不是问题,不会有懒惰懈怠的情绪,而且,还会把这种积极高涨的愉悦迁移到其他方面。可见,兴趣的培养多么重要。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也用过很多赏识的办法,如语言表扬、手势动作、表情、物质等形式。你是否发现,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这些鼓励方式的效果呈递减趋势,越来越不好使不管用,随之产生了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状态。新教育认为,脱离情境地赏识,往往流于肤浅,坚决反对赏识的简化,坚决杜绝视赏识孩子为一种策略,一种手段,甚至是一种等待收回投资的交易。
最初,我认为多数教师的赏识疲于单调或敷衍,不能有效刺激孩子或引起关注。直到与“兴趣在知本身不在知识之外”观点的“遭遇”后,似乎才有了一些新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表面现象属于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信息。孩子们总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会视疲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冷淡漠视,长期以往会失去对世间的敏感性,就会失去探索的兴趣。
真正称为“知识”那是人类发现的最有魅力、最伟大事物,它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现象与事实的运行规律,各种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内部逻辑。知识本身就有着强大的魅力。获取知识需要经历感性到理性,再回到事实本身的过程,而且要在生活实践中显示出来时,才能被他们的心灵所感悟。
最近,我的小女儿(4岁),上了一节网课——物品分类(单一角度的分类),根据给出来的物品,按颜色、形状、大小拾捡到指定箱子里。课中多次“你真棒”的鼓励性语音重复着,孩子兴致勃勃,饶有兴趣。15分钟课后,孩子很乖若有所思,好像还沉浸在课程中。一个多小时后,发现孩子把沙发垫整理在一起,自己的各种鞋,几种皮球,几辆玩具小车,几辆自驾小车,几个布娃娃,几种玩具吊饰,几种凳子,分别整理到一个个角落,忙的不意乐乎!孩子,你在干吗?她快乐的爽亮回答:我在分类。学习了思维课二等分,随时都在主动运用,吃水果、饹饼等单个物体,也有多个物体二等分,而是会经常提醒我们要“分成一样的两部分”。有一次吃饭,孩子对着一碗熟腾腾的八宝粥忙问我,“爸爸,这个二等分”,疏于家里人多,“先吃饭,吃完爸爸给你教”,孩子乖乖的吃起饭来,很遗憾,孩子再没有主动提起这个问题。
相信孩子敏锐的眼光、独特的`理解。成为一个发现者并愿意展现出来是人的本性,知识本身就是兴趣的源泉,而且是深入的内在的理性的长期的,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大脑里,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方法、动力源。
所以,为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深层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科教师要积极主动用学科的知识去吸引学生,努力扩大学科知识背景,不断提高学科的优势,提升学科的价值,从而提升你的价值。
最后,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共勉:“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3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将近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时常会想起那句“我爱我做我求索”,正是这句话让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还能自信的站立在讲台上,还能向同事和学生展露自己的笑容,也是这句话激励我要不断完善自我并让我更有信心和勇气坚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育人先育己”,所以做教师可以激励我不断完善自己;其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会更具有挑战性。我做我爱的,我觉得很幸福,可是在工作中我却发现,“育己先育心”,而非常情绪化的我似乎与教育人的工作格格不入,尤其在做班主任之后,对此感受更深,甚至曾想过要放弃,但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要不断的求索,绝不可以轻言放弃。利用寒假,在阳光里,音乐中,我读完了这本《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感觉到好像是与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仿佛在为我上一节生动的心理学课,而课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感同身受。在这一节课里我不仅更多的了解了教师心里健康标准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学会了一些调适心里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
书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关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严重的心里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会情绪不佳,心理不适的时候,仔细反省,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应手。其实,人都有多样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只不过有些转瞬即逝,而又些却越演越列,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还记得刚工作时,我也是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我曾想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英语,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为了应试,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设想,虽然尽量去坚持自己的一些风格却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但随着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更深了解和自己不断的.调整,在掌握一些应试技巧的同时也力求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弃一些改革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在现今的教育制度的大环境下时难以执行的,所以不是的还是会小郁闷一下。而我的完美主义让我在工作初受到深深的折磨,我总是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总是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
可这些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有一段的时间我却固执的坚持着,也对自己失去过信心。虽然失望,失落,但我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多与老教师谈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看到这本书中对年青教师成长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觉得很欣慰。工作的第一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我成功的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而这一年的收获也让我更有自信的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而工作的第二年是我困惑最多,也是最痛苦的一年。刚到一个新环境,又担任了班主任一职。我知道到一个新环境一定会又一些不适应,而且我以前也没有见习过班主任,我很清楚一定会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凭我的一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但结果却让我很受打击。由于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甚了解,我在班级管理上漏洞重重,经常顾此失彼。而且本人性格急躁,容易发火,总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不能更好处理一些问题,也不能抓住一些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教育。虽然对学生付出了很多,也是真诚的爱着他们,并且也受到他们的喜爱,但由于一些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班级状况不太理想:学生行为习惯不太好,学习成绩也不出色。而且我还在“尊师爱生”这个问题上不太确定,也曾为到底爱学生多少这个问题彷徨过。现实生活的种种和学生的现状让我第一年的成就感荡然无存,这让我很痛苦。我也伤心流泪过,可我没有失去方向和信心,痛定思痛,我依然勇敢的站在学生的面前,接受他们的一些建议,我也反复反省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点,利用种种方法去调整自己,因为我知道要教育好这帮孩子我必须要尽快完善自己,而这也是我选择做教师的初衷。
我对书中的一些调整心理的方法都很熟悉,也会做的更好。而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对“尊师爱生”观念的诠释,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明白只有与学生互尊互爱才能其乐融融,再也不会去担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书中的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要学会对所有你认识的人微笑。”这些话会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书中提到的心里问题的对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品格,还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我永远不会忘记书的扉页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当我在人生旅途上苦闷彷徨时,这本书将成为一剂良药,帮我恢复平常心态,继续我幸福快乐的教师生涯。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4
闺蜜送我一本书,书名《教师成长的秘密》,初见该书,淡蓝色的封皮,冷峻的表情,坚毅目光的作者肖像,让我一下子就认出作者是当代名师管建刚。知道他是前几年的事了,缘于参加作文教学比赛,网罗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天马行空在网页中与他的教育故事相遇,知道了他的作文革命,更清楚他是一个帅气十足的教育型男;后来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上总会看到他的文章和教学设计,也听说同事购买了他的作文教学系列图书正在研读。初看到书名,说句实在话,没有多少想读的冲动,教师成长的秘密无非就是名师引路、贵人相助、小人刺激,个人努力,还有什么呢?若没有良好的天赋,若没有对本职工作的挚爱,若没有阅读和反思,若没有百炼成钢的恒心毅力,若没有一条道走向黑的实际践行断然成不了名师。身处苏州这个经济较为发达名师层出不穷的教育高地,有多少比偏远地区的教师更加成名成家的诸多契机?
双休日,带老师参加心理测量师的培训,博士生高深的理论传递着实枯燥无意,还不如从包中拿出一本书来让自己的双休日不要这样白过(无论走到哪里,包里总有一本书是我的习惯)。打开包,包里就躺着《教师成长的秘密》,底封上“你是否为自己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教育基础薄弱而自卑?你是否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而觉得教育科研神圣,离你很遥远?你是否为摸不到成长的方向,找不到成长的路径而苦恼?你是否为自己的”长大“而在学校被孤立,被当做异类而神伤?那么请翻开……”多么正对胃口的良药,多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书。
一页页翻过,时而灿然一笑、时而反复咀嚼用心体悟,时而和闺蜜交头接耳,时而勾画摘记,引得周边的学习同仁疑惑的张望,更有胜者趁休息的当空捞过去揭晓心头究竟是什么书让我如此着迷的疑问。因为阅读我知道了不喜欢也能很出色,我明白了做好教育不是模仿,不是补足自己的短处,而是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准突破的着力点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要有成为优秀的渴望,要承受孤独和排斥,坚持写作需要中阅读,有目的阅读来充盈写作。他的名师成长史不是只有鲜花和掌声,有着无数的痛苦和心酸,自我折磨和纠结,不是我想象的条件优越得天独厚,也有着一次次对自我的苛刻与狠毒。
小时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娃要做“街上人”只能“书包翻身”,若不因为读师范才能成为“吃皇粮”的人定然不会选择师范院校就读的管建刚,在没有弄明白“书该怎样教,人该怎样育,语文一塌糊涂的自己决定做个数学老师的时候却患上了急性乙肝,于是心无旁骛的养病,学会了熬中药、针灸和打针。一年后走上了工作岗位,本打算教数学的他因为教一个班语文总比教两个班数学轻松的错误判断,让阅读面仅限于武侠言情小说,凭着数理化考上师范的自己成了语文老师。工作的前三年,没有产生为师的好感,民教怎样教他就怎样教,成天和这些人搅在一起打麻将,喝小酒。对教育的好感仅仅是因为教育给了他公费医疗,自己可以毫不心疼的去配药。面对父亲与人合伙办厂,厂子倒闭欠下十万元巨债的家庭现实,面对父亲每日的长吁短叹,日渐佝偻的背脊,面对母亲没日没夜的干,晚上闷在被窝里掉眼泪的心酸场面他决定帮父亲干。可想而知,一心二用让他在一所比一所遥远且偏僻的学校轮岗。在今天看来,这是多么糟糕的老师?三年多的努力,债务偿清,面对是继续经商还是好好做老师的选择,仅仅因为母亲如果不当老师万一身体不好,没有公费医疗怎么办的大实话,他决定当老师。
当老师的按班按点的惧怕却让他找到了成功的四字箴言:上班真好,上班的路上默默地念着,念着念着自己不禁哑然失笑不禁想起了为师的好:工作稳定,日子逍遥,和世界上最纯真的人打交道远离心计,一班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不开心,发个火,第二天孩子早忘掉依旧甜甜的喊”老师好“,作为男老师,一上班,东走廊,西走廊那么多美女老师,风姿绰约,花枝招展多养眼,慢慢的念叨中他明白:你和工作的关系,好比你和那口子一起过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坏,念他的坏,准完蛋。途径人才交流市场,目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他深深的理解了当老师,有自己固定的一份工作真好,也明白了:不喜欢的工作,并不是工作有多可恶,而是做不出名堂,混在里头窝囊。”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废物,你就会变得更加像废物,因此,用兑半真半假的话来安慰自己,比做什么效果都好。快乐工作的秘诀,不是做你喜欢的事,而是此刻开始,努力喜欢你正在做的事,因为感情是可以培养的。“于是,为了女儿能够进入城里的学校读书,为了早于她进入中心校的老婆当别人问及自己在哪里工作不至于颜面无光,为了不再饱受不知婚假、产假稀里糊涂上班,他开始俯下身子研究语文,撰写随笔,看着自己《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一篇篇文章见诸报端,同事的眼光变了,校长的态度变了,自己也从最偏远的学校来到了中心小学,他用自己学会语文的方式来教语文,他明白自己普通话、板书较差的`个人缺点,向这两方面挑战性稍小的作文教学出击,他和孩子雷打不动的办《班级作文周刊》,他随时豆腐块的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育对策,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他悟出了教育的真谛,完成了自己的作文革命,他和孩子们收获着都当作者的喜悦。读着他的一个个故事,犹如品着最质朴的家乡饭,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果腹,那样的滋养精神。
慨叹自己也是笔耕不辍,感触自己也在不停的阅读,为何忙紧理屈词穷,需要阐明的问题却没有高深的理论来做强大的支撑,是自己还不够勤奋?是自己所读还很有限?这本书点醒了梦中人。
”长路是你的续航力。没有看到像马一样奔跑的骆驼,要是看到,不是骆驼疯了,就是你疯了,然而,骆驼一辈子走的路是马的两倍。慢而不停步,而不懈怠,蜗牛般的不停地爬,能上埃菲尔铁塔的除了雄鹰,就是蜗牛,能在埃菲尔铁塔上,呆的更久一些的,怕是慢的要死的蜗牛。默默的做自己的研究,静静的等候,等候发布的机会,静下心来,忍受孤独的噬咬,继而享受独处的美好。“
”旋转起来,旋转的洗衣机,没有时间去悲伤和烦恼,一个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的某个点上,旋转十年,一放手,他就飞起来了,一个数学老师在他数学教学的某个点上旋转十年,一放手,他也能飞起来。咬定黄山十五年,荒山也会变青山。“吼得住失败的人,才能守得住成功。”“即使是我的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对于别人依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个老师要想从平凡走向卓越,只需10%,这个百分之十就是记录。没有记录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记录你的摸索、调整,分析后调整你的教育行为。”“天天记录,就有了一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教育痴狂,没有了牵肠挂肚的精神投入,就不可能有别人看起来妙手偶得之的刹那智慧灵光。“不要老盯着你做成功的,完全可以写自己的教育失误,教育失败,那才是最有价值的。”看到问题所在,再去阅读,阅读就好像水滴进了海绵里。每写一篇文章,去读别人的10篇文章,每写一本书,去读100本别人的书。求学时代的阅读可以漫无边际、可以遍地开花,想读什么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工作后,我们已经失去了漫无目的自由漫步的时光,主体化的阅读,为写作,为问题解决而进行的寻找相支撑、相呼应的理论的目的性阅读才会更快的成长。写然后读,写给我们最好的阅读指南; 读,然后写,厚实了我们的写,激发了我们的教育智慧。点起步,线写作,实践也好,反思也罢,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冲击波,要进入线的写作即一个阶段一个实践反思的主题,进行的主题化写作,才能突破点的凌乱无序,针对一个教育研究的点,作深入的线的时间和思考,才能有效的突破点带来的瓶颈效应。线的写作的突破就是面的写作,即在主题实践的基础上,注入了专题阅读的活水,进行的是专题实践加专题阅读的写作。进而达到立体的写作,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论。然而最为重要的时每天都要记录,或长或短。
两天的培训整本书读了两遍,回味悠长,耐人寻味。苦苦不能自我突围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管老师说:“当我变老时,我们的身材越来越短,而我们的故事却越来越长。” 读着管老师的故事,我开始演绎自己的精彩,循着管老师的人生经历,我开始起航自己新的阅读写作之路。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5
读完了刘良华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许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教师并不需要拥有非常专业的技能,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想要教得好,就要时时刻刻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能力,并且要持之以恒,可以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长期的努力和求学的热情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是准老师还是任职中的老师,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它们分别是教师学习、教师行动和教师发表。这是一个好的老师的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首先,要培养学习的激情。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会有更加敏锐的眼光发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更容易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他们头脑中有丰富的原材料和经验可以借鉴。教师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拜师,阅读和研修。拜师能够最直接地了解别人的经验,最快地得到一些教学技巧。我们可以从以下人士身上获得经验:大学教授,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相关专家,等等。也可以到别的学校参观,这叫参师,看看别的老师怎么上课。阅读,包括读书和读图。读图指的是看一些教育电影、教育电视和教育录像。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尽可能读研究点不一样,不同作者的书。同时,国内外的书都要读。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名人对话,而且这个名人可能是现代的,也可能是古代的,我们不仅可以知道现在的人是怎样教书的,也可以知道古人是怎样教书的,从而可以借鉴更多不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变成生活的信念和生活习性,才能源源不绝地充实自己。最后是研修。研修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大学的老师可以到国外进修,中小学老师可以到大学读研究生,听讲座。这里要介绍一种制度,叫教育硕士。它专门为中小学老师提供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老师暂时离开自己的学校,进入一个可以恢复阅读生活的地方。这种制度为他们提供类似教师教育学的课程,让老师们通过这个制度获得真实的实践智慧和专业训练。教师教育学和教育学不一样,这种课程反映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智慧,而不是一些枯燥的概念,实用性很强而且比较有趣。学习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因为只有那些有阅读习惯有学习习惯的老师,才可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才可能改变自己的行动,才有可能进入行动研究的状态。
接着,是教师行动。教师行动包括三点。第一点,校本课程开发。狭义的课程开发指的是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对国家课程有所改变,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发专门的课程。广义的课程开发指的是补充、更新教材,增加很多相关的资料。第二点,校本教学研究。指的是在自己的教学中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第三点,校本管理研究。在与学生的交往,管理班级等的管理行动中研究管理问题,找到更好的管理方法。这里要注意的是,真正的行动研究一定是老师自己的课题,是老师自己在课堂里面发现的问题。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改进工作实践。要超越经验,比较周全地考虑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在经验的层面。这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是教师发表。这是教师的与人交流和与人分享。一个老师,要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这样不仅有益与他人,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博客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老师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有公开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别人才可能与你讨论,给你建议,自己才会得到更多的进步。
总的来说,一个老师要有知识,也要懂得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使命感,为学生服务,最后也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发表从而得到更多的成长。
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所学到的内容,我会将知识转化为行动,使自己不断进步,我也相信它对我以后的工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6
我们都把孩子比作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在一天天的成长着。而作为园丁的我们也在需要成长,在不断的学习与感悟中,在总结与交流中成长……从一名新教师走向一名成熟的教师,过程是辛苦的,艰难的,但总有一份对学生的爱,总有一份专注和认真让我们在这条大路上昂首阔步。
林老师的这本书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教师的独白,他还原了教师生活的本来面貌,正是因为真实,才越发让这些在教师生活中并不起眼的点滴闪烁着专注的光芒。他在诉说自己发自内心坚持和感动,是专注让他成长,他也在专注中成长着。
这本书他分别从“教育成长”、“学生成长”、“专业成长”。 三个角度阐释了对于教师成长的感悟和理解。前两个“成长”都是围绕着教育孩子的一些事例来讲述自己对于成长的感悟,专业成长则是就教师这个职业的发展出发,为我们指一条路,那就是:只有耐得住寂寞,排除杂念,我们才能专心致志地潜心研究教学,才能有所作为。精彩生动课堂教学是我们所要学习、追求的。
读着林老师的`优秀成长故事,我也经常会反思自己和班里每一个孩子的故事。
虽然我初涉讲台,在岗位上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我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格外多,伤心过,失望过,但总希望与学生一起,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他们生气时大声咆哮;高兴时欢欣鼓舞;失败后垂头丧气;成功时喜笑颜开……学生的纯真固然可爱,可他们的幼稚却令人可恼;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强调了一遍又一遍的常规却总有人违反;重复了又重复的作业依然满纸红叉;做了又做的试题考试时还是一塌胡涂……起初我很不适应,时常感到很难过,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是走到现在发现自己收获了许多,收获了教学成功体验,更收获了孩子们,家长们对我的信任。我体会到更多的是做一名教师的幸福,幸福存在于很多不经意的瞬间,做一名教师的幸福感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不经意间发酵,升华,萦绕心头……
每天上课前,我走上讲台,学生起立喊老师好,我微笑还礼说大家好请坐。课上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一起分享感受,有时碰撞出各种各样的“火花”,我们就一起讨论,彼此细细聆听,相互学习……
幸福是课下几个孩子跑过来围着我跟我聊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话题,讨论我适合什么样的发型,和我分享开心的事,喜欢吃的东西或者看了一个什么好看的动画片,问我喜欢看不喜欢,甚至感到无聊了要跑到办公室找我聊天,他们的“侵袭”时常让我不知所措,这就是他们的古灵精怪,常常会带来许多“意外”和“惊喜”。她们会准备好为我表演的节目,然后悄悄地把邀请函放在我的桌上,带我参加这一场只有我观看的表演会!他们也会在某一节手工课后拿着自己的作品跑来满心欢喜的送给我……
孩子就是孩子,前一秒笑的前仰后合,一转眼就有可能眼泪汪汪地对你诉说自己的不满和委屈,真让人哭笑不得,只好轻抚着他的脑袋安慰劝告,看着眼泪直流就是让你没有办法。
幸福是一次又一次鼓励孩子,看见他字体写的越来越好,上课敢于发言,看到他的转变,我的眼里就多一份坚定,多一份爱!幸福是节日他们送上的一句问候,那些用心做的小礼物让我由衷的感动了好多次; 幸福是孩子们一早见到我就跑过来叫着我围着我,那粘人的小模样真叫人喜欢; 幸福更是每天放学时孩子们跟我相互挥手告别,有种依恋有种不舍,或者开始期待:明天再见……
学习幸福,品味幸福,幸福不只是欣慰,微笑,欢喜,辛苦与累也是幸福存在的一种形式,有人说:自己的幸福常在别人眼中,殊不知自己同样也被幸福紧紧围绕着。我是一名幸福的教师,有一群我爱的和爱我的孩子,有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大家庭,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之家……
我在成长着,这条路上的你我他都在成长,我认为每个老师的成长史都可以是一本书,林老师的故事让我倍受启发,或许我可以用我这一份热情和坚持让我的这本书更精彩!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7
最近读了《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xx年第12期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因素》。作者围绕“自主学习、同行互助、专业引领、专题研讨、自我反思、网络研讨”六个方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展开了论述。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时代在进步,科技发展迅速,要求教师学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促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九年前的那个炎炎夏日,一声声“老师您好”的问候,把我带上了三尺讲台,我很快进入角色,整天乐呵呵地教学研课,但因为基本教育素养不足,尽管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第一学期我班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在家长评老师的活动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成绩,这给我原有的自信浇上了一盆冷水。
第二学期开始,我憋着一口气非要让自己迅速成熟起来。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科目,知识内容涵盖面大,除了大量阅读专业知识的书籍,我给自己制定了涉猎各种教育科学知识的阅读计划: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甘国祥的《破译教育的密码》、朱光潜的《谈美书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而且学校还经常让我们读一些教育期刊。作为语文教师,吃透教材是必修课,每次备课时我总要反复阅读课文,阅读教参,从网上搜集各种资料,把“二次备课”真正落实到位。
由于个人的摸索具有局限性,所以组织教师间的互动切磋就很有必要,而我校就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集体备课。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教师们把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放在一起集中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流一下,就能产生无穷的.思想与智慧。每个教师在备课前,往往依据课程标准,做一些前期准备,有针对性的搜集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典型案例、课堂设计、课件和教辅资料等,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这些资源的平台,参与者通过广泛的交流和分享,就可以互同有无,有选择的处理资源信息,并把有用的课程资源归纳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集体备课,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学的课程资源。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在教研课中以主评和专家评为主,讨论教育过程中每个环节学生的表现,出现的问题,引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反应;反思活动设计目标、选择的内容是否合适;反思每个环节所采用的教育手段;反思教育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等等。通过分析、评价,老师们对活动中的很多闪光点,共同借鉴学习。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深入分析。这不仅为教师增加说的机会、提高说的技巧、激发说的智慧、升级说的水平,而且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催化作用。
一个教师要想真正地成长起来,还要经常“自我反思”。正如那条著名的公式所揭示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青年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写得失、写师生、写教于学、写特点,若把这些记录下来了,就是一篇好文章。
只要教师能面对挑战,用专业精神支撑自己,做到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勇于实践、勤于研究,就一定能在滋润受教育者心田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得到升华,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早日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8
在我们三小这方教育的圣土上,校长经常强调这样一句话:“快乐干教育,幸福做教师”。这也成为我教育生涯中不断向往、探索、追求的一种境界。自从暑假读了《教师成长密码》一书后,自己豁然开朗,因为我寻找到了通往这种美好境界的必由之路。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例子:当一位优秀教师给需培训的学校老师上完一节高效的公开课,与听课老师交流时,听课老师都是赞叹不已:这位老师的这个环节处理的真巧妙,那个招数真管用,如果我用上这种方法也许也能上好这节课?专家们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为什么大家没有注意到,授课老师身上所表现出的深厚的专业底蕴呢?是啊,大家更多的是看到课堂的表面,急于学习一些直观的、拿来就能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殊不知,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我们应该能从文字的表面读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东西。也正如这一节好课背后所蕴藏的作课老师丰厚的专业素养。
放眼教坛,但凡取得一些成就,拥有教育幸福感的成功人士们,哪个不是具备丰厚的专业素养,才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譬如《好教育好人生》的肖川教授,《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的薛瑞萍老师,教育生活充满玫瑰芬芳般幸福的窦桂梅老师,再譬如《教师成长密码》中的这些一线教师的种种亲身经历?
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他们才更能感受到工作过程的乐趣。自信的他们才会将工作干得出色漂亮,也就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
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令人刮目相看、尊敬有加。因为有为才会有位,有为生活也才会有滋有味。也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那么,作为想要成长又想拥有教育幸福生活的'我们,该怎样做呢?其实这已不是什么神秘的招数了,从大师身上,我们早已找到路径,只不过我们从没有有计划、有决心的付诸以行动。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牢记:“别学习三天,激动三天”。趁假期这个绝佳时机,好好地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持之以衡的不懈努力吧!
首先让我们幸福的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无论是肖川教授的“读书、读书、再读书”,还是薛瑞萍老师的“我喜欢、我阅读”,还是窦桂梅老师的“我在读,我在写,我在成长”,还是《教师成长密码》中一位教师写到的“我必须每年落一些叶子,我必须不断地脱一些皮。我必须每年生长一些新东西,日日夜夜,我都渴求着血液的更替”?这一切都在证明,作为一位语文教师,阅读是必须的。这样你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与自信,才会游刃有余,才会旁征博引,才会左右逢源,才会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精神世界的富足与美好,才会提升自己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心动不如行动,说到不如做到。正因为我懂得了自己的浅薄必须靠阅读去丰满。暑假伊始,我就在学校公布的第二届“道德课堂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书目中精选几本,为自己假期充电列出了阅读书单。放假这一个多月里,我不仅读了《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教师成长密码》、《李平老师讲语文》,还读了《玫瑰与教育》、《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以及《好教育好人生》等优秀书籍。
其次让我们学会总结反思,真正踏上郑州教育博客的幸福之旅。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窦桂梅老师也说:“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出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我们还缺乏及时反思,并有意识地去做一些探索,自觉地实践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的能力。看到别人的教育随笔,我们常说,其实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有许多教育案例,只不过我们不能上升到理论的水平罢了。可是想想,在做好阅读学习,丰富自己理论储备的同时,我们生活中又有几分勤奋、坚持和探索呢?
我是被学校评为过博客之星的,可我很汗颜。也许,在学校,我属于较积极的,但在郑州教育博客这片沃土上,我渺小如一粒沙子。其实,我虽然写的不多,但我是每天都要欣赏精彩博文的。只不过越看别人的博文,越发仰慕,甚至自卑的不敢敲击键盘。今天,看看这些优秀老师的成长,我不再彷徨,也许现在的我还很稚嫩,但我总会留下成长的足迹。因为,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在教育生活中,成功一定有办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我们就会获得成长。让我们积极利用好教育博客这个平台,在读博的同时、写博,记录下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不断探索,相信有改变才会有成长。
再次让我们学会在团队中彼此奉献,汲取力量与智慧。这次暑假书海之旅,我不禁感叹书中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研究的有效性。深深感知,学校的教研活动应如此这般,才会有效果。老师们才会人人有收获,有成
长。是啊,多少专家、优秀教师的文章中,都非常注重让学校培养老师们的团队意识。在此之前,我们学校也非常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进行过拓展训练活动,讨论过五个90%相乘的结果,进行优秀备课组、优胜级段的评比活动等。但是集体教研时,还是只有一小部分老师积极发言。因此,我想,我们学校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如果能起带头作用,再加上学校领导班子精心筹备,我们的集体教研也会更加高效。我们团队成员间的精诚合作,真诚交流,必将导致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会使一些主题和思想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就像我校之前举行的读书沙龙活动,会前读书交流抽签活动,都会让老师们自觉的意识到,为了能在交流时有所贡献,就会自觉提高阅读品质。那么,通过团队分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的认识就深化了,内心丰富了,这样就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思想交集的空间。从而让我们老师汲取力量和智慧,获得成长。
最后,我想借用窦老师的话来表达我此时内心感受:“正是我知道自己缺乏‘自我’,我才追随那些心中的大师。我发现,他们的‘自我’是来自于根部的‘底气’。那些让我敬重的大师们,给我触动最大的是——我要更加刻苦的读书+实践+反思”。我想,这才是通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教育幸福指数的康庄大道!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29
漫长暑假与书香相伴,我庆幸读到了《教师成长密码》这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这本书围绕教师成长关键词,教师圆桌对话,分享教师的成长故事,发现教师成长的密码。它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启迪,这个假期过得极为充实。
读了这本书,自己收获很多,在《迈好教坛第一步》从中我学会了怎样使孩子喜欢你,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度过人际关系磨合期;还有《如何高效听课》学习过后对照自身发现自己在听课时也存在三心二意,只是去听而没有进行更多的思考,未完成听课记录而听课。同时也懂得了要想使听课更高效就要把握好听、看、思这三个环节;更有《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四招绝技与三不做,“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爱上你,从而更爱你的课。从这些优秀老师的亲身经历中,发现了教师的成长密码。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例子:当一位优秀教师给需培训的学校老师上完一节高效的公开课,与听课老师交流时,听课老师都是赞叹不已这位老师的这个环节处理的真巧妙,那个招数真管用,如果我用上这种方法也许也能上好这节课……专家们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为什么大家没有注意到,授课老师身上所表现出的深厚的专业底蕴呢?是啊,大家更多的是看到课堂的表面,急于学习一些直观的、拿来就能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殊不知,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我们应该能从文字的表面读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东西。也正如这一节好课背后所蕴藏的作课老师丰厚的专业素养。放眼教坛,但凡取得一些成就,拥有教育幸福感的成功人士们,哪个不是具备丰厚的专业素养,才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譬如《好 教育 好人生》的肖川教授,《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的薛瑞萍老师,教育生活充满玫瑰芬芳般幸福的窦桂梅老师,再譬如《教师成长密码》 中的.这些一线教师的种种亲身经历……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他们才更能感受到工作过程的乐趣。
当然作为教师也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给教师的成长写了一个简洁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实习教师受欢迎我们该反思什么》《400耳光的反思》《我带学生社团的经历》,无不说明教师反思所给教师成长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一个教学反思基本功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可能有进步。假如一个教师只满足于在师范学到的东西,不去思考,不去辨别,那么他工作几十年也只能是一堂课的重复,会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教师“反思”的基本功包括: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家庭状况等的反思。
解读教师成长密码,让学习、反思成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路程中有力的助手。“临渊慕渔,不如退而结网”,书上的知识只有切切实实的得到理解,并且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我深知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过程,要想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必须在教学实践上下功夫,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未知,求得新知,用新知推动教学前进;不断反思自己,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0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一文,是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陶继新先生为姜堰市教育局赴山东教育科研考察团作的专题报告,多年前从网上看到,存于电脑硬盘中,为准备参加“读书”节目,而重新“发现”,细读之,感触颇多,暂先写几句于下。
该文以读书成为生命成长的必需(授业解惑、完善人格、生也有涯)、“取法乎上”乃读之“众妙之门”(鱼龙混杂、一以当十、与狼共舞)、诵读经典方能“不窥牖,见天道”(中国经典诵读结合、外国经典阅读为主)、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思考与读书同行、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奇才问世的教育启示、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等方面介绍自己和他人的读书收获及经验。
强调了多读与背诵的重要性,给人很大的启发。
观照自己的读书,确实缺少了丰厚的积累,在背诵上也似乎缺些“天分”,不是我的强项,还真不知道自己在读书方面有无“天分”。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也是非常好的,比玩游戏、聊空天要好多,至少不会引起人事纠纷,就当娱乐吧。
多读几遍,应该会有所收获吧!
周国平:“一开始就要读好书,要读一流的书,二流三流的书不要读,这样就可以识别了。”
钱钟书说:“没读过书的人,因为不识字,所以被别人欺骗;读了书的人,因为认识字,所以被印刷品欺骗。”又说:“世界上没有读书的人,只有读自己的人。”
诚如是,读书要有选择,要把自己放入书中,浸入书中。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1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翻开《发现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渐渐被于春祥老师朴实的语言打动,有书香相伴,竟然不觉酷暑难耐了。正像书的封面上所写的,一位草根名师的成长箴言,一份教育幸福的完整解决方案。在这本书中,于老师着眼于教师成长,结合自己成长成功的经历和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故事,给我们分享一名普通教师专业成长之路,这条道路也是充满艰辛,需要付出巨大的勤奋努力和智慧。看于老师讲他的故事,我在看,在思,同时也在心里思考自己的发展和成长。现在把自己的一点感悟做以下总结:
一、研究成长必由之路
于老师从17岁开始任教,先后教过高中、初中,管过小学、幼儿园。之所以从一位普通老师走向如今省级特级教师,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他对待任何一个角色,从不敢懈怠,只想竭尽所能做到极致。回首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当初满怀激情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每天的重复,热情退去,只剩下疲惫和辛苦,从老教师身上,仿佛看到二十年之后的自己,因此,工作越来越觉得累,越来越觉得无聊,体会不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幸福,看了于老师关于成长定律,终于明白自己困惑所在,如果也能像于老师那样,把研究当作成长的必由之路,就会拥抱教育幸福,度过教育苦累期,正如书中所说:教育生活一旦成为我们研究、探索、创新的资源,幸福就会不期而至。
二、学习成长动力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曾经我们说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但是在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听取优秀教师讲课时,我们感到每个环节设计都很合理,语言优美流畅,或许我们在想,如果换做我上,应该也会这样吧,但是我们只看到表面现象,应该想到教师深厚的基本功底来自不断地学习读书,于春祥老师从草根成为名师,从他书中看到他孜孜以求的精神,从书中学习,向专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只有热爱读书学习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三、反思成长的关键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我思故我在,都是说反思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养成反思习惯能给教师成长带来巨大推动作用,表达的停滞,往往来自于反思的停歇。一切变革都以反思为基础,面对新课改的艰难和教育中的问题,于老师不断反思,许多专家在反思,才推动教育进步。作为一名教师,经常反思才能发现自己教学和成长中的问题,课前反思有助于上课中游刃有余;课中反思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课后反思有助于了解教学中的失误,为下次改正做好准备。因此,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实践基础上学会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促进自己认识不断提升。
最后,借用于老师在序言中的话:人生有三求:以求快乐;二求幸福;三求成功。如果你想快乐,就一定选择喜欢;如果你想幸福,就一定选择热爱;如果你想成功,就一定选择痴迷。喜欢、热爱、痴迷是最崇高的自私。这是就是成长的密码。正像王国维的人生三界,先由第一境界、第二境界的追求,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2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看完第一遍,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刚,从一个农村教师成为了特级教师,喜欢记录,再让我说别的,好像说不出来。于是,又开始看第二遍。看第二遍之前,我仔细琢磨了目录里面的5个部分:第一部,2。18%的基础教育。第二部,120%的教育渴望。第三部,75%的教育奋斗。第四部,63%的教育韧劲。第五部,10%的教育写作。看着目录,依稀回忆起每个部分里面作者所记载的事例。然后,根据这五部分,我又重新阅读了每个部分中的细节,看完后,隐约能感受到作者的坚持、执着、志气、不服输的个性,十年磨一剑,最终从一个普通农村小学教师炼成了一个特级教师。
那么,这个特级教师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一、特级教师是“想”出来的
所谓“想”,这里指发自内心的“想”,也就是渴望,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应有的人生目标。管建刚老师为了与在中心校的老婆平起平坐,他从内心生出渴望,确立了目标—从村小调到中心校,7年半的时间,他从村小走到了中心校,又源于他内心的渴望,又从中心校走到市里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成了特级教师。成为特级教师的管老师,似乎已经实现了终极目标,但是在一次与孙老师的谈话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几年后,他还要成为“有声音”,能让大家记住的特级教师。一个目标实现,又生新的目标,这样永远都有新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要把目标转化成行动的力量,不是在家里等的就有的,而是每天的'工作中,朝着目标的方向一点点前进。管建刚老师在书中提到,一辈子没有活出亮色的人,不是他没有能力,没机遇,往往是他没有真正的渴望过。我们经常“想过”要做什么,却不曾渴望,渴望更能激励我们去付出行动。心“想”未必事成,只有把“想”化成渴望,从内心生出切合实际的目标,认准这个目标,一条道往前走,走到黑还要往前走,这样最终才会见到黎明。
二、特级教师是“逼”出来的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很多时候我们都贪图安逸,过于溺爱自己,得过且过。或者常以不舒服,精力不济等推诿工作。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年以后,我们发现,工作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任何变化。然后就会后悔当初没有拼一把。
逼自己,贵在坚持。来看看管老师是如何逼自己的。每天逼自己写1000个字,每天逼自己跳1000下绳。天天如此坚持下来,身体好了,字也漂亮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他萌生出办《班级作文周刊》的念头,一直坚持到现在,办了12年、600多期《班级作文周报》,虽然这12年间遇到层出不穷的困难,但是每遇到一个困难,他都逼自己想出一个的点子来解决问题,就这样成就了他的作文奋斗史。再说管老师给学生作文投稿,一次不成,投10次,20次,100次。稿子投出去了,石沉大海也要投,不以质量取胜,也要以数量取胜,这样屡败屡战,终于成功了。就是这样一个有坚持的人,他认准了道,一条道走到黑,就走到了别人望不见的地方。
逼自己,喜欢现在的工作。我们当老师的,也总会有很多抱怨。工资少,杂事多,没名堂。但是不喜欢也要逼着自己逼着自己好好干。因为几乎没有人能找到一个一辈子愿意为之苦,为之累的工作,任何工作做久了都会烦。管老师在书中有这么一个比喻:你和工作的关系,好比两口子一起过日子,你想他的好,他就很好,你想他的坏,那就完蛋了。我们每天的工作都会遇到很多麻烦事,逼自己喜欢现在的工作,投入现在的工作,像陀螺一样围着工作转,让自己没有时间去烦恼,把事情一件一件解决掉,你会觉得一天做了很多事情,就会很有充实感和成就感。现在,适当折磨折磨自己,将来,你会发现,流过汗的日子,吃过苦的日子,回味起来,是如此的美好。
三、特级教师是“写”出来的
管老师在书中提到:每天花48分钟的时间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5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细想我们身边,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灵感,缺乏的是记录的手。只有记录下来,才会永远保存,记录,不是写文章,它是随意的,一两句,可以,八十句更好。不用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与及时。真实,才有价值。及时,是怕遗忘。遗忘非常可怕,当初的一点感想,第二天就会遗忘掉一大半,过几天就忘得所剩无几。只有记录,才会让你的灵感永远的保存。
记录,不仅仅是记录成功的例子,更要记录失败的。只要你拿起笔来,将你教育中的麻烦与失败写出来,这一件件事,就都会化为一个个曲折的、吸引人的好故事。再回顾这些教育行为,你会发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弥补的地方,然后你就能及时进行教育补救。
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后,再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同类合并,异类分项,归纳出你的发现,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教育故事,有属于你自己的特点。接着再有针对性的看一些教育理论书,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教育理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了相通点,你会发现,教育专著的阅读并不枯燥,这就是写而后读。写而后读,它有针对性,能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写”给了我们最好的阅读指南。
当我们老了,回顾这一个个记录下来的教育故事,用这一个个记录来印证我们曾经走过的教育人生。正如美国作家罗伯特基挺的话:当你变老了,你的身体越来越短,而你的故事越来越长。
我们每个教师不可能像管建刚老师那样,都成为特级教师,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有成为“特级教师”的野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尽力不后悔,成为每个人自己心目中的特级教师。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精品 篇33
假期漫长,但过得极为充实,因为有书香相伴。在骄阳和音乐的伴奏中我读完了《发现教师成长密码》。
这本书围绕教师成长的关键词进行展开,分享如何促进教师成长,发现教师成长的密码,读后,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启迪。这是一位课改名师的成长箴言,一份教育幸福的完整解决方案。他聚焦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案例和教育叙事系统梳理了教师成长的原则、规律、路径和方法,以深入浅出的笔法,结合教师工作实际,涵盖教师专业成长各个领域,尝试解码教师专业成长,启迪教师立足教育的田野,收获师者的幸福,谱写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中国台湾诗人商禽说过:“我们用手行走,用脚思考。”作为基层的教师让我们具有教育家的理性的确并非易事,但是,我们却拥有教育家难以拥有的一线教学实践。对于教育的理解和领悟,更多的来自身体立行,来自于实践。对于我们来说,切身的经历,体验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以后工作的历程中我们想要成就卓越的密码就是“写”,写是自我与心灵的对话;写是大脑智慧的外化;写是人生从此岸向彼岸的泅渡;写是生活晶体的析出。教师的`写就是写随笔,写反思。写随笔不仅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随笔还是启智的功能。关于随笔,钱理群先生是这样说的“随笔是从心底里涌出来的。它所要述说的,是刻骨铭心的个体生存体验,是只属于自己的个人话语”只要坚持写下去笔下一定可以生花。
读后的我认为人生有三求:一求快乐;二求幸福;三求成功。如果你想快乐,就一定要选择“喜欢”;如果你想幸福,就一定要选“热爱”;如果你想成功,就一定要选“痴迷”。“喜欢”、“热爱”、“痴迷”是最崇高的自私。这就是成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