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 > 江苏导游词 > 江苏中山陵导游词(合集五篇)正文

《江苏中山陵导游词(合集五篇)》

时间:

江苏中山陵导游词(精选5篇)

江苏中山陵导游词 篇1

中山陵是著名的伟大人物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还有他还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大家都称他为国父。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也是很大的,大约有八万多平方米,在中山陵里面有很多的建筑,比方说牌坊还有墓道,等等很多的东西,不过这些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非常的整齐,中山陵到处都表现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典型的风格。

中山陵是在南京,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中山陵在古代的时候就是叫做金陵山,金陵山一共有三座山峰,这三座山峰都是东西并列的,它屹立在南京城的东边,不过在这里,有很多都是微微的山峰,非常的壮观,在青翠的松树当中,就汇聚成浩瀚的林海了。在期间掩映着很多的名胜古迹,一共大约有两百多处。

所以你就尽情的关上这里的美丽的景色吧,的确有很多的可取之处呢! 中山陵就见在中山景区内,它是依山而建的一个景区,这里其实非常的磅礴还有这里比较雄伟壮观,非常的魅力还有令人嫉妒之类。这里的祭奠的堂是仿照宫殿式的建筑才建成的,非常的有气势还和雄伟壮观。在这里还有很多的,比方说这里的门上写着民生民全民族六个大字,都是非常的具有价值的东西,这也反映了历史还有很多的东西,就像这里的建国大纲被写在大理石的坐像上,比较有价值的。在这里你会学到很多的东西,你也会不自禁的响起孙中山先生。以及它的伟大的事业。

江苏中山陵导游词 篇2

暑假,爸妈带我去了金陵古都——南京。

南京是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古老城市,历经六朝古都、百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中山陵就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的钟山风景区内。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在牌坊上方,也叫博爱坊。体现了孙先生胸怀天下的情怀。沿着墓道往前走,远远地可看见蓝青色的建筑屋顶,气势磅礴。墓道两旁种满了枝叶茂密的松柏,好像一排排站岗的哨兵,昂首挺胸,陪伴着孙中山先生。风惊动松针,松针在枝干上舞蹈,沙沙作响的声音仿佛在祭奠孙中山先生。再往里走,看到了一座宏伟的牌坊,上面写着“天下为公”,意思是:天下是属于公众的,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哪一个人的。

拾级而上,经过了三百多级石阶,我们到达了中山陵的最高点——祭堂。祭堂前的门廊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即:民主、民权、民生。走进孙中山的陵墓,一座由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栩栩如生,他庄严而又亲切的微笑着。看着他的雕像,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仰,他的形像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我的脑海中……

这就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江苏中山陵导游词 篇3

今年夏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了南京游玩那里的景点,我十分高兴。

一天,我们满怀着兴致,游中山陵。出中山门,是一条林阴大道。道路两旁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把道路上的天空遮掩的严严实实。

啊!中山陵到了,导游说:“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他的陵墓是依山而建的,高差70米,有392级石阶和平台10个。”我们先来到了陵门,陵门全部是用花岗岩建成的,屋顶上覆盖着蓝色琉璃瓦,陵门有三道拱门,中门门额上刻有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四个金黄色的大字。从陵门出来,就到了碑亭,石碑正面写着“国民党葬孙中山先生与此。”导游对我们说:“石碑很特殊,它的后面没有碑文,本来,是让汪精卫、胡汉民这两个人来写碑文的,可是,他们讨论后,说:‘此人一身功过,自由后人评价。’所以没有写碑文。”出了碑亭,我看见了海拔158米的祭堂,我们就开始爬楼梯,过了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祭堂的平台,前面在底下看上面是许多级石梯,现在从上面向下看却只能看到是个平台。祭堂门楣上方绣刻着“民族”、“民权”、“民生”这六个大字,这就是三民主义,大厅正中有法国大雕刻家塑孙中山汉白玉一尊。东西两旁有《建国大纲》全文,我从里面知道了国民党的一些知识。

我喜欢中山陵。

江苏中山陵导游词 篇4

各位团友, 我们现在来到了南京紫金山的第二峰, 小茅山的南麓, 这里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先生生前所选定的. 1925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 他又嘱咐左右“吾死之后, 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 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 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

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 平面为一“木铎”形, 形状如钟, 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 无远弗达, 这种设计也最符合先生遗嘱中“唤起民众”之意. 被“葬事筹备处”认为“简朴坚实且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 从而获“一致决定采用”, 陵墓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 1926年6月1日开工, 1929年春天完工.

江苏中山陵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9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