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汇编32篇)》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通用32篇)
内容导航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3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4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5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6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7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8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9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0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1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2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3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4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5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6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7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8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9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0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1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2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3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4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5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6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7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8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9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30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31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32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
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他有五十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
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
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 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 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这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后来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须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间用来读书。后来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非常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己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后来宋代苏东坡路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可以通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这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 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 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现在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非常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这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 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这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通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一定成就。通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旅游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现在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一定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希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十分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构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此刻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此刻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光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此刻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十分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绕过徐园,我们此刻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明白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此刻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能够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透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一样桥景展此刻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韵。那里得到乾隆皇帝个性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样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那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此刻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此刻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方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十分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十分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之后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但是江。”而扬州和尚不一样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此刻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个性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构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能够边走边看,也能够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此刻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一样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一样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能够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此刻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那里大家能够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十分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十分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此刻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那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透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那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资料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此刻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那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之后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务必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光用来读书。之后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十分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飘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我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之后宋代苏东坡飘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明白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透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十分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到达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能够透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那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
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此刻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那里,瘦西湖能够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此刻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
”,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方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能够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十分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
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此刻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十分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此刻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先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持续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那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那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十分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
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能够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那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透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但是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能够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必须成就。透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旅游结合得十分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此刻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一样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
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必须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期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4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扬州5A级风景区——瘦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接下来,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位于瘦西湖小金山脚下,一处飘逸着翰墨气韵的园中园。它是由琴棋书画四间房子组成的院落。那么,它是如何用一组建筑来体现出文人喜欢的琴棋书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安静古朴的院落看看吧~
走进小院第一个看见的就是门墙上写着“琴室”二字的屋子,它坐北朝南,临水而建,屋前水岸小路弯弯,杨柳依依,若静坐琴室,临水弹琴,便可感受到寄情音乐,超凡脱俗,天人合一的境界。
过了琴室,抬头便有“静观”二字,为什么要静呢?原来这里到了木樨书屋,是文人读书的地方,一个“静”字便道出了书房特有的神韵。
书房门外沿墙栽种了一片丹桂,每当金秋时节,浓香四溢。闻桂花香,读万卷书,立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之志气。
书屋周围虽狭小。但方寸之地也能包含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调。大家请看,进门处是我们所看到最为开阔的空间,而越向东行地域越狭窄,它先放再收,看不到尽头,让人忍不住探个究竟,这便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了。园中花墙的设计也是匠心独运,它随势弯环,处理成折叠状,象屏风一样渐渐拉开,隔开了园外的喧嚣,过滤了红尘的浮躁,显得更为静谧。令人忍不住感叹“人闲桂花落,鸟鸣园更幽”。
沿着花墙延伸的方向我们便来到了棋室,室外寒梅一株,老干虬枝。室内有两方用金砖做的棋盘,上面刻有乾隆年间江南苏州府造。这是棋室整修的时候,在墙壁上发现的。据说,当年建造时,砖石不够,聪明的工匠便把这些棋盘镶嵌在墙内。用棋盘来砌棋室,这可真是名符“棋室”啊。 大家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点一炉妙香,沏一壶清茶,两人对奕,纵横捭阖,宾朋围观,运筹帷幄,也是文人的一种养成~……
棋室以东便是小院中最为独特的画室——月观。月观虽为画室,却没有悬挂一幅名画,仅有月观二字。原来它将琴室、棋室、书屋明提,而将画室暗点,请看此处,月观坐西朝东,临水而建,每当皓月东升,打开临湖的门,推开四面的窗,天上水中,素月交辉,月光泄地,彩云追月,天空中重叠的云彩倒映在水面,仿佛漫天的山峦尽收眼底,这真是国画天然,天然国画。正如堂前郑板桥所题写的这副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他用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十个字,构成了一副千古绝对:瘦西湖水虽然有限,但月色溶溶,就显得无际无涯;小金山虽微不足道,但云起山涌,便与天相连绵。这样一来,将小景放大,实景虚化,将有限的园林化为无限的诗境。
这便是,月观好,水色月无边,琴棋书画养心志,梅花木樨香满天,何必做神仙!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6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我们的到来。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7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曾经是中国古人的美好梦想。欢迎您做客我的家乡——扬州,今天由我陪伴大家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我是瘦西湖的导游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同游湖上风光、品读扬州故事。
扬州是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她如一位美女,内惠于心,外秀于形。历史上曾数度繁盛,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有人说,扬州是“最中国”的城市。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是扬州的第一名片。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唯一文化旅游示范区、被誉为江苏最美旅游景点。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媒体都给予高度评价,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微信云直播的景区,今年瘦西湖更作为江苏的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播出,如今的瘦西湖已经从扬州走向了中国,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今天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分为5大景区。分别是:以市井文化为代表的绿杨村景区;以湖上园林为代表的瘦西湖景区;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蜀冈景区;以历史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唐子城景区;以运动休闲为代表的宋夹城景区。这5大板块,融 古城文化、湖上园林、人文生态、运动休闲于一体,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开放融合的整体。
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瘦西湖的魅力。
瘦西湖作为中国湖上园林的杰出典范,泛舟游湖是最好的选择。这条水上游览线的特点,可以用两句古诗来概括:“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御码头。它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上下龙舟的地方。在御码头旁是扬州著名的古刹——天宁寺,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赐名为天宁禅寺。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先后驾临,在此兴建了行宫,使它更加声名显赫,康熙皇帝“敕赐天宁禅寺”的石碑至今还镶嵌在山门正门上方。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奉康熙之命在此刊刻和出版了《全唐诗》和《佩文韵府》,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辉煌典籍。“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磐有余清。 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这是康熙皇帝为所作《天宁寺》的诗,这首诗表达的是他在扬州时的愉悦心情。乾隆时代编撰的中国最大规模的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全国仅有七部,一部藏于扬州的文汇阁,文汇阁旧址就在附近,可惜乾隆行宫与文汇阁皆毁于咸丰兵火(太平天国)。但20xx年在天宁寺万佛楼重新典藏全套原大原色原样版《四库全书》,原貌展示了《四库全书》庞大无比的形制和规模。
扬州是优雅宜居之城。20xx年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休闲度假,扬州是您的最佳选择。这里生活慢节奏,心情很悠闲。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老扬州人的生活方式。皮包水就是指扬州的早茶文化。眼前的冶春是扬州百年老字号茶馆。你看它一半建在水上,一半建在岸上,草甸茅舍,野趣盎然。巧妙的将秀美的园林和悠闲的茶肆结合在一起。若临窗而坐,脚下流水潺潺,身边画舫荡漾,偶尔还会传来船娘清悠的扬州小调,可谓是景美、人美、味更美。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详细介绍了扬州的各种美食,其开篇就是冶春的烫干丝。此外,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千层油糕被誉为“扬州点心三绝”。
扬州美食是被隋炀帝誉为“东南第一佳味”的四大菜系__淮扬菜的主流。它融合了南北菜系的诸多优点,清淡入味,咸甜适中,制作精致,造型优美,我国很多重要的标志性事件都以淮扬菜为主。 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宴会、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晚宴、20xx年南京青奥会、20xx年中国APEC(亚太)峰会的欢迎晚宴等等。
船过问月桥,岸上绿杨村。历史上当地居民多以种花为业,所谓“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如今的绿杨村已是闻名海内的花鸟鱼虫市场,每到周末、节假日,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人们彼此交流养殖技巧,怡情雅兴,体现了扬州人生活的休闲舒适。
下面我们要看到的是两个免费对游客市民开放的景点,清代二十四景中的卷石洞天和西园曲水。
卷石洞天是乾隆水上游览线第一处可登岸的景点。您看,东门的门厅上悬挂着书法家舒同手书的“卷石洞天”四字,这的“卷”通“拳头”的“拳”,即石小如拳,“洞天”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卷石洞天”就是指用拳头大小的石头堆成神仙居住的洞府,由此可见扬州叠石艺术之高妙。设计者十分注重湖石假山形态的浑圆,把石头勾勒出连绵的云态。整座假山上实下虚,上明下暗,上散下整,力求凸现卷云飘逸的轻盈与浑厚深远的意境。穿行其中,可领略到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胜景。所谓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卷石洞天”早在清代就被誉为“郊外假山,是为第一”。卷石洞天景区主要包括东部水亭,北部平亭,和中部山亭。其中,北侧的“群玉山房”是卷石洞天内唯一的一座厅堂,也就是平亭。你所见到的这座“群玉山房”,取自李白诗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过了卷石洞天,眼前有座小岛,形似琵琶,俗称琵琶岛。乾隆年间,岛上建有一座夕阳红半楼,每当夕阳在山,余辉如金,非常迷人。
过了琵琶岛,我们来到了西园曲水。西园是指此景在卷石洞天以西,曲水是指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行曲水以流觞”之意。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举行的兰亭修禊,是古代备受文人喜爱的一种风雅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在清代的扬州,文人墨客也在扬州的水道边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这便是西园曲水的由来。这里有一座建筑,名为薜萝水榭,榭前筑有平台,三支水系在此相汇。因这里的水势形如汉字丁,因此得名丁溪。现在,这里定期举办国学讲座,当年的风流雅韵延续至今,成为一处赏景怡情的好去处。
扬州的风景是一座城,整座城也是一道景。如今西园曲水和卷石洞天景区免费对市民开放,还景于民。这里还一条环形漫步跑道,这条跑道依河而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健身,人在画中行,景为人助兴。
“今昔异趣傍垂柳,游到虹桥水更香”。眼前我们看到的这座三孔拱桥便是有“扬州兰亭”之誉的大虹桥,此桥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因围以红栏,故名“红桥”。 清乾隆元年改建为单孔石桥,似“长虹卧波”而改名虹桥。它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虹桥揽胜,又名虹桥修禊。修禊是一种古老的风俗,也是一种消灾祈福的仪式。每年三月初三前后,人们来到河边溪旁,焚香沐浴,祈求幸福。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活动。最早发起虹桥修禊的是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渔洋(王士禛),当年他任扬州司理时,邀请文人雅士聚集在红桥之畔,行文赋诗,吟出了“绿杨城郭是扬州”等名句。此后,孔尚任、卢见曾等文人雅士又不断将修禊活动推向高潮。纳兰性德、曹寅、孔尚任、郑板桥等都在此留下了诗文。王渔洋的一首《冶春绝句》更是脍炙人口:“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乾隆二十二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主持了规模最大的一次红桥修禊活动,唱和者达7000余人,所谓“海内文士,半聚维扬”。编次得诗300余卷,并绘制《虹桥览胜图》以纪其胜,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文化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文人雅士歌咏活动,使扬州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诗城。虹桥是一座美丽的画桥,更是一座洋溢着诗文之气的诗桥。美景与文人的修禊活动,使得虹桥闻名遐迩。如今,虹桥修禊的古俗又焕发出新的生机。20xx年我们景区举办了国际诗人蜀冈-瘦西湖雅集活动喜获成功。为此,景区自20xx年起,每年烟花三月举行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来自国内外著名的诗人学者,如高洪波、杨烁、于丹、王小妮,中国台湾诗人管管、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赖特女士等人。由此产生的佳作,必将成为瘦西湖和扬州的文化旅游瑰宝。《环球人文地理》在“第一看点”栏目中用了整整10页的篇幅宣传扬州举行的虹桥修禊。虹桥修禊举办以来,已有30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国内外的网络转载率超过5万,充分体现了这一延续多年诗歌盛会的国际影响力,重塑扬州世界诗城的地位 ,为瘦西湖打造世界级公园增添了光彩。
过了大虹桥,瘦西湖东岸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这便是以虹桥命名的虹桥坊休闲商业街区。此处有诸多国际时尚餐饮店密集开业,众多知名品牌纷纷加入。它与瘦西湖景区、迎宾馆、瘦西湖温泉度假村等组成强大的方阵,起到共同提升瘦西湖景区的效果,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上叫得响的世界级公园提供了强大动力。
正如诗之于画,琴之于曲,瘦西湖这幅山水画卷从她的南大门徐徐展开。门额上“瘦西湖”三个字,由扬州著名书法家孙龙父所题。
孙龙父先生祖籍泰州,早年即以金石书画名世,是吴熙载之后又一扬州书法大家。他真、草、隶、篆皆工,尤擅章草,与林散之、高二适、费新我合称“江苏四老”。他的梅花千姿百态,也是一绝。孙先生为人谦和,有求必应,学问上尤其重视扬州评话,曾与孙家讯、陈达祚等合作整理出版王少堂扬州评话《武松》和《宋江》 等,是至今流传的扬州评话经典。
大门两侧楹联: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为扬州诗人李逸休所撰,其女李圣和书写。上联抒情,虽然瘦西湖原是私家园林组成,但今天来游者都是湖山主人。下联绘景,描绘了瘦西湖这幅山水长卷,不比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画逊色。全联52字,是瘦西湖上最长的楹联,而且前后照应,用典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景区构思的角度看,瘦西湖南门如同一道屏障,使湖景半藏半露,如美女惊艳众人。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增加了其含蓄清幽之感。
南大门主厅为歇山式,门厅三楹,西接廊屋7间,东以短廊接亭直插水际。园林建筑大师刘管平在编写《园林建筑设计》一书时,把瘦西湖南大门门厅作为一经典案例收录其中。如今的瘦西湖南门与虹桥坊,西园曲水,卷石洞天等景点,整体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园林景观。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有扬州西湖瘦。“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来游扬州,在饱览了美景后,与他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一个“瘦”字不仅传神地刻画出瘦西湖的特点,而且形象地概括了扬州城市的美学风貌__精致与秀美。当年邓拓先生游湖后就欣然赞叹:“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漫步的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从最初的杨柳梢头不易察觉的似黄似绿,如梦如烟,到一夜之间桃花像粉面含娇的美人笑对春风,就是一首诗,一幅画。此种景色,便是大诗人李白笔下的烟花三月扬州景。
扬州自古就是柳城,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大运河,河道峻工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但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因为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之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和桃花把春天的瘦西湖渲染得淋漓酣畅,绚烂至极。山东济南的大明湖门口有一副对联: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我们扬州,处处是柳,全城是柳,垂杨柳,是扬州城市美学的物化表征。它柔枝长条,婀娜多姿。把扬州装扮的精致婉约,美丽迷人。所以杨柳树也是咱们扬州的市树。
“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到了夏季,瘦西湖上有一道美丽的风景,便是湖心的“荷浦薰风”。作为扬州旧时二十四景之一,它的园主人是乾隆年间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此人富可敌国,皇帝曾两次临幸他的园宅,见其喜种荷花,故赐名“净香园”。此地前湖后浦,当年湖种红荷花,浦种白荷花。现在这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池,池中有花”,池中栽种的是扬州荷花名品——广陵红。每到夏季,荷塘中阔大的荷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静立在湖面上,如朵朵艳丽的出水芙蓉簇立在荷叶中间,倘若在夏日泛舟于此,您定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宋人杨万里的那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俗话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过去瘦西湖的水源是来自蜀冈之上,但后来水源不足了,20xx年,市政府投资1.97亿元,引邵伯湖水,完成了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景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再现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亲水乐水的优美图画。因为水质改善了,也引得众多的野生候鸟——白鹭在这里栖息,它们或在天空翱翔,或在水边散步,悠然自在,时常让我们看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态景观,还有成群的野鸭,它们在湖面上自由地游弋、嬉戏,又让我们体会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情画意,在这里构成了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扬州因水而生,水托起了扬州数度繁华,水孕育了名城文化,水塑就了城市形态。“扬州以园林胜”,而扬州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与水交融,几乎是无水不建园,园林必依水。这几年扬州实施了古运河综合整治工程、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等,城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展现了“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为我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的扬州城,处处彰显着“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质。
漫步到长堤尽头,眼前出现了瘦西湖中第一个园中之园__徐园。在瘦西湖这个大家庭中,徐园属于晚辈,建于清代桃花坞的旧址上,为祠祀辛亥革命时扬州军政长官徐宝山而建。徐宝山在辛亥革命时,是革命党人的得力干将,后被人暗杀。扬州人自发捐款,为他修建了这座亭林,取名“徐园”。门额上“徐园”二字,“徐”为行楷,“园”为草书,这两个字是由晚清扬州名士吉亮工书写。此人雅号为“风先生”,曾在徐宝山手下作幕僚,对徐宝山十分了解,两人关系也很好。徐宝山性格强悍,身材壮实,又属虎,人送绰号“徐老虎”,吉亮工先生在此给徐宝山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这就是“园”字的框中极像一草体的“虎”字,外边加了一个圈,好似把老虎关在笼子里的意思。
步入园门,我们发现徐园虽为祠堂,却处处尽显江南园林小桥流水,清秀雅致的特点。园子进口处有山石、青松等组成了一个小品。这个小品,在园林建筑手法上叫做障景法。使景观有了节奏,有了深处。园中有一方荷塘,池中清水芙蓉,池畔嘉木扶疏。塘虽不大,但为活水。它通着瘦西湖,瘦西湖通向古运河,古运河通向长江,长江连着大海。正所谓“拳石能观万仞,一勺可见沧海”。立于池边观赏,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南宋诗人朱熹的那首《观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只铁镬。镬,是中国最古老的器具之一。古人称,有足曰鼎,无足曰镬。根据《铁镬碑记》记载,这是南北朝萧梁时期的遗物。镬在中国文化史中曾经扮演过多种角色,它曾经是礼器,盛器、佛器、刑具。在北方它还是消防工具。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水患频繁,古人认为水中有恶龙作怪,铁可以用来镇龙,因此制作了这样的铁镬,每只重达三吨。从科学角度上说,把它扣于靠近堤坝的湖底,洪水撞击在它的顶部,向四周散开,减缓了水流的冲击力,起到了保护堤坝的作用。因此,镬在扬州是治水用具。我们可知,早在1520xx年前,扬州的冶铁技术就已经相当的发达了!
徐园内的主厅即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听鹂馆”,过去是用来供奉徐宝山牌位的厅堂。王安石有诗句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黄鹂鸟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鸟类,它不仅鸣叫声悦耳动听,而且是春天鸣叫最早的鸟。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其叫声来判断春季播种的时间。听鹂馆前有两副楹联:“绿印苔痕留鹤篆,春流花韵爱莺簧”则为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庠所书。“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为三阁元老、九省疆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所题。在听鹂馆里面有一副楠木罩阁非常值得一看,它是一副楠木的雕刻,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看似整体,实为三块拼合,接缝处理得极为细腻,雕刻的图案为“松、竹、梅”岁寒三友,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
徐园正西有厅堂一座,名“春草池塘吟榭”,取意于宋人赵师秀的诗意。赵师秀在唐宋诗人中名气不大,但有一首七绝却堪称精品。诗人写的是在江淮春夏梅雨时节的一个夜晚,主人邀约一位好友来家中对弈,他将棋盘摆好,香茶泡开,静等友人的到来。也许是因为春雨绵绵,路滑难行,也许是因诸事纠缠,脱走不开。主人等到子夜时分,客人也没到来。主人便独自摆弄着棋子,打发着略略郁闷的心情,反复地自语着:“这仁兄,都半夜了,怎么还不来呢”?但文人就是文人,这种近乎于要动火的情绪,旋即转化成了动人的诗意: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幅至静至美的雨夜孤子图!
如果说“青草池塘吟榭”的取意过于寂寥,而门前廊柱上的对联则使这份情绪敞亮起来:“笔落青山飘古韵,绿波春浪满前坡”。这两句是近代书画大家集唐人杜牧、韦庄诗句成联。风景阔大,色调明丽。当代书坛名家扬州籍人士张炳文以隶书写就,古朴飘逸,如杨柳春风般的潇洒与浪漫。
走过徐园,眼前呈现的是绿树红桥。如果说,徐园作为“障景”手法,挡住游人的视线,使瘦西湖的景致“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此刻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走在小红桥上,举目西眺,眼前豁然开朗,扬州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跃入眼帘。向东看,可看到清二十四景之一的“四桥烟雨 ”,此楼为乾隆年间黄园的一景,园主人为黄履暹(xian)。在此登楼远眺,可同时看到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西面的五亭桥和玉版桥,这四座桥的颜色、造型各不相同,特别是在烟雨蒙蒙之际,四座桥笼罩在雨丝烟雾之中,忽隐忽现,如彩虹一般,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极具缥缈之趣。当年乾隆皇帝十分赏识,曾四次赐诗,并于1762年赐名“趣园”。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湖上最大的岛屿——小金山。当年为迎奉皇帝到来,盐商开挖莲花埂新河,用开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山上遍植梅花,每当冬季梅香四溢,引得游人纷纷来此踏雪寻梅,故又称“梅岭春深”,为清二十四景之一。
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为密集的地方,扬州园林建筑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如今全都再现在这里,且设计独具匠心,高低错落有致。风亭翘然在小金山顶,吹台探向波光粼粼的湖中,月观在溶溶月色中伫立湖畔,琴室静静地依偎在杨柳岸边。山上山下,方寸之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清人有四句话概括小金山的布景“四面皆春水,中央拓草堂,风亭踞高阜,月观转回廊。 关于小金山,历史上记载着一个故事。相传当年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与镇江金山寺的住持佛印和尚下棋,一次下棋时,两人有言在先,如果苏东坡赢了,佛印和尚就把镇江的金山输给扬州;如果佛印和尚赢了,苏东坡就把身上的玉带输给金山寺。结果佛印和尚赢了苏东坡,所以这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玉局,是苏东坡的另一个代称)。至今在镇江还留有苏东坡的玉带。到了清代,曾在扬州担任过漕运总督的崔应阶,因看不惯扬州盐商的奢侈生活,曾写诗讥讽:“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人不服气,在堆砌此山时,专门取名叫小金山。故此联之下联云:“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
我们眼前有一块钟乳石,形状如船,故称船石。来自于广西溶洞,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喜好书画,全国各地都搜集奇花异石运往汴京(开封)为其堆造万岁山(史书上叫艮岳)。在大运河上运输过程中,由于爆发了农民起义,因此运输中断,因扬州是漕运枢纽之地,花石纲的很多石头也就遗落于扬州。这块钟乳石,犹如一个天然的盆景,体现了盆景艺术的“以小见大”,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特点。(古代十船为一纲,故称花石纲。这方石头记录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史,这个知识点要懂,但平时不一定讲,有高层次的游客可讲)。
来到瘦西湖,看了小金山,许多人觉得扬州人很谦虚。因为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扬州前国画院老院长李亚如先生为此特地撰了一幅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这幅对联妙在一个“借”字,我们借了杭州的西湖的一角,但是瘦得苗条,只移了镇江的金山的半点,却小得灵巧。所以,妙就妙在这“瘦”和“小”上。其实这体现的是扬州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我们扬州不仅有瘦西湖,小金山,城里还有小秦淮,小盘谷等等。
现在我们参观的这个园中园是瘦西湖中最经典的一座小园。园林有大有小,“大园宜动观,小园宜静观”。扬州自古人文荟萃,琴棋书画被誉为四大高雅艺术,是古代文人高品位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追求人生宁静致远的依托。琴棋书画,以琴为首,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琴室”,它背倚小金山,门对瘦西湖,使人想到高山流水谢知音的动人故事。若静静地坐在厅中,您自然会感受到那清悠的琴声,如流水一般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步入“静观”才发现,这里真的很静。地上布满绿苔,想起了叶绍翁的那首《游园不值》:应怜跂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未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墙,这堵花墙,挡住了园外的喧嚣,但并未阻隔风景,透过花窗,“似隔非隔,隔而不断”,给人一种“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感觉。这段花墙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是一条笔直的墙,而是曲曲折折的,大家看它像什么呢?像中国古代文人手中半打开的那把折扇。这样的设计十分出奇,赋予了这个园子浓郁的书香之气。庭院里种植着四时花卉:春有牡丹芍药;夏有枇杷硕果;秋有三秋桂子;冬有腊梅芬芳。眼前我们看到的都是百年桂树,桂花属于“木樨”科,因此这个书屋,就称为“木樨书屋”。现在我们参观的地方是当年园主人用来下棋的“棋室”,这里有一副即兴联,据说是宋代两位名家苏东坡、黄庭坚在“松下对弈”,恰巧一枚松子掉落在棋盘之上,苏东坡即兴说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环顾四周,看到远处水边有一老翁钓鱼,应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这幅场景,既为棋室点题,也道出了文人在扬州生活的惬意。在棋室里面有两块棋盘,它们是清代由苏州府督造进贡的“金砖”,后被刻成了棋盘,闲暇之余,不妨来此摆上一局。 在棋室中特别请大家注意的是陈列在两旁的一对青花瓷屏风,它是清代初期由江西景德镇烧制,进贡给皇宫的贡品,清朝晚期,流落民间。文革之前,时任扬州市市长的钱辰方先生以政府名义从天津购得,完整地保存至今。可以看到,在烧制中它注意了颜色的变化,有深有浅,立体感极强。同时,在细节之处,如瓦砾、砖块、石纹及树木等,都极为清晰可辨,无一丝模糊。如今,它作为国家级的文物,成为了瘦西湖的镇园之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当我们看过了琴、棋、书,接下来的自然是“画室”了,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月观”。中国的文学讲究虚实结合,作画更是强调“笔不到意到”,在此将月观暗寓,也点出了月观作为画室的文学意境。“月观”确实也是赏月佳处,反过来就读作“观月”。赏月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钟爱,扬州的月色则尤其美丽,唐代诗人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为扬州赢得了月亮城的美誉。月观坐西朝东,临水而建,因此每当皓月东升,天上水中,双月交辉。湖水映月,月色如水。这是一幅云开月朗的巨幅泼彩画图。扬州八怪中最著名的书画艺术家郑板桥为之题署: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在月观中还陈列着一套被誉为是“中国湖上园林家具之最”的红木家具,这套家具做工精良,家具上雕刻的内容也与赏月有关,如莲蓬、鸳鸯、青蛙等等。特别是周围的太师椅,椅背上圆形的大理石,代表一轮圆月,扶手是藕节,莲藕也是中秋佳节的时令佳品。您若有兴致,不妨秋天来到这里感受一下“溶溶月色,瑟瑟琴声。静抚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的意境之美。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湖上草堂”。 堂中匾额上隶书“湖上草堂”四字,为清代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授所书。伊秉授曾作为扬州知府,文采风流,扬州人将其与在扬州理过政的宋代文章太守欧阳修、苏东坡并称“三贤”。伊秉授隶书特点很是明显:一是拙,不重波挑;二是厚,笔画厚实;三是满,字皆布满方格,且有“口”字结构的部分均特大,如大开笑口一般,匾中“湖”、“堂”二字即是。相传世界知名的扬州炒饭,即出于伊府家厨之手。
湖上草堂坐东朝西,这里水面极为开阔,放眼望去,湖山如画,远处的五亭桥、白塔构在红桃绿柳间形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景叫“枯木逢春”,可称为是一个树木盆景。中国的盆景因地域及风格不同分为五大传统流派:苏派、川派、扬派、岭南派、海派。我们看到的这一树桩为唐代银杏,已有千年历史,后遭遇雷击,落下这一树桩,后人经过构思,移至此处,又在其后栽一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开出桔红色喇叭花,远远看去,以为树又活了,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故取名为“枯木逢春”。
现在看到的厅馆是“绿荫馆”。馆中悬挂一匾,上书“绿筱沦涟”四个字,这里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绿荫馆三字为刘海粟所写,堂前联文“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为刘海粟之妻夏伊乔所书,两者相对照,一柔一刚,一重韵,一尚势,各有千秋。
下面,我们沿着这条长渚,往前便是吹台了。当年,乾隆皇帝泛舟于此,为增添皇帝的游湖兴致,文人雅士于此吹箫抚琴,演奏江南丝竹,故称“吹台”。后因传说乾隆在此钓过鱼,又名“钓鱼台”。相传乾隆有一次行舟于此,来了雅兴,想钓鱼,于是便在此钓鱼。皇帝垂钓半晌没钓着鱼,便问周围陪侍官员:“众位爱卿,为何没鱼上我的钩啊?”纪晓岚凑上前去回话:“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皇上只钓龙”。皇上于是得以释怀。可是话音刚落,有鱼咬钩了,乾隆皇帝把钩拎起来,还真钓上来一条鱼。这下问题来了,乾隆皇帝钓上来的不是鱼啊,它是一个逻辑命题,要么此鱼不凡,要么,我不是真龙天子。纪晓岚一看,乾隆皇帝钓上的这是一条鲤鱼,他心里有底了。你千万别把这个鲤鱼跟鲤鱼跳龙门联系起来,不是这么解释的。大家见过鲤鱼吗?鲤鱼就是那种长胡须的鱼。鲤鱼为什么长胡须?因为鲤鱼的听觉不好,它是靠胡须感觉水中世界,所以扬州人把鲤鱼叫做“聋鱼”。纪晓岚是见多识广的人,一看就说“恭喜皇上钓了一条龙鱼”。皇上以为是纪晓岚编出来的,就问旁边扬州的陪同官员:这真是龙鱼吗?扬州的官员连声说:|恭喜皇上!是龙鱼,是龙鱼。在这里“龙”和“聋”两个同音字,化解了一场尴尬。
(史料依据: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
这个传说还有不同版本,但大同小异,说的都是乾隆在此钓鱼的事。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艺术家刘海粟游览到此,听了传说之后,欣然题名“钓鱼台”。
中国叫钓鱼台的景点有很多,如北京国宾馆钓鱼台以及陕西姜太公的钓鱼台。扬州钓鱼台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框景、借景艺术,站在斜角45度看去,正洞成正圆,五亭桥横卧波光,如莲花出水;侧洞成椭圆,白塔竖立云表,如春笋破土而出。一横一竖,一彩一素,相互对比,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加上钓鱼台一景,称之为“三星拱照”。这幅画被誉为是中国造园中框景艺术的典范。
小金山这个区域景点密集,布局紧凑,这里有朱自清称为“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风亭;有赏月最美处月观;有借景最妙处吹台;有树木最奇处枯木逢春,再加上名家书法,参天古木,确实是湖上园林的精华之区。难怪古人说:“扬州好,入画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
我们大家前面看到的就是扬州的市花之一——琼花。名园必有佳树,在扬州众多名花佳树中,琼花最富有特色。提起琼花,历史上有很多文人赞赏过它,当年韩琦说:“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欧阳修为了观赏琼花,曾建造无双亭,写下“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的佳句;野史上一直有隋炀帝为了观赏琼花而开凿运河的传说。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扬州琼花的记载,始见于北宋王禹偁《后土庙琼花》中:“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是何木也”。得到王禹偁、韩琦、欧阳修三位太守的青睐,可见这举世无双的琼花的魅力之深。古琼花兴于北宋,绝于南宋末年,与隋炀帝没有半毛钱关系!如今的琼花为古琼花的变种,俗称聚八仙,所谓“昔日琼花已不闻,于今犹存聚八仙”。花如玉盘,周围是八朵五瓣的白色不孕花,中为可孕花。琼花的花期很短,仅十天左右,于每年四月中下旬开放,也就是我们说“烟花三月”之际。因此欢迎大家来年烟花三月再下扬州,来一睹举世无双——扬州琼花的娇颜。
漫步在瘦西湖畔,您可以感受到,瘦西湖与杭州西湖,不仅是一字之差。杭州西湖真山真水,气势不凡,如同一部电影大片;扬州瘦西湖则像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情慢慢展开。眼前的风景被誉为是扬州的城市名片,五亭桥、白塔、凫庄相互辉映,相映成趣!
在五亭桥和白塔之间的这组建筑,叫“凫庄”。建于,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他把真实山水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虽比五亭桥、白塔晚建百余年,但却能和他们融为一体,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在凫庄可以随时闻到水的气息,聆听到水的声音。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它建在这里,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高大雄伟,又衬托了白塔的亭亭玉立。“维扬多水,素以桥胜”,扬州水多,桥也多。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扬州最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五亭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它被誉为是中国亭桥结合的典范。它建于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期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它上置五亭,飞檐翘角,悬挂风铃,突出了江南之秀;而桥基却像北方城墙,厚重工稳,体现了北方之雄。南秀北雄,在这座桥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折射出扬州本身的地域文化特征--南北兼容。郁达夫曾在《扬州旧梦寄语堂》中这样写道:“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却完全荟萃在这一座桥上,这五个亭上。”因五亭桥最早建于莲花埂之上,五亭相聚,形似一朵并蒂盛开的莲花,故又称“莲花桥”。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五亭桥的魅力,还有一处,便在它的桥孔,细一数,有十五个!在清代《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恍漾”。如适逢中秋之夜,十五个桥洞,洞洞相通,洞洞衔月,这样的景致自然折服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欢迎大家届时前来切身体会明月当空,无遮无拦,碧水映月,玉盘成双的美景。五亭桥很美,它独特的桥亭一体的构造常常是摄影取景的最佳选择。五亭桥宜远观,宜近观,更宜登桥四望。向东,可见郁郁葱葱的小金山,河水如带,左右萦绕,山下有平桥卧波,山上有高亭向风,若有晨雾氤氲于山间,定会使人疑是琼岛仙境。向南,则见莲性寺和白塔格外引人注目。向西,则是望春楼和熙春台,这一楼一台,临水而筑,上有碧瓦朱甍,下有衣香人影,若有落霞的映衬,天上人间,怡然入画。向北,则见蜀冈横卧,青翠如障,平山堂、栖灵塔、观音山诸多历史名胜。自西向东,是你走进了千年历史,还是千年历史簇拥着你?五亭桥上的四望,仅是扬州园林移目换景,人移景随的一则实例。走进瘦西湖长卷风景画中的每一位游人,都可体会到:瘦西湖中的此类实例,其实是随处皆是。
白塔始建于乾隆年间前期,重修于1784年。白塔作为藏传佛教的象征,也被称为喇嘛塔。关于它的出现,在我们扬州民间一直流传“一夜造塔”的故事。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南巡到扬州时,看到盐商所建的五亭桥,感慨这里的景色很像北京北海的“琼岛春荫”,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盐商为博龙心,便连夜用盐包堆了一座白塔。第二天,皇帝游湖时恰巧天公作美,下了茫茫大雾,皇帝坐在龙舟上远远看去,隐隐约约确有白塔一座,不由得连声感慨:“盐商之财力伟哉”!一夜造塔的故事显然夸张,但瘦西湖白塔是奉旨而建,应该属实。因为此处的莲性寺并非喇嘛宗,而是净土宗。白塔对于瘦西湖整体景观而言,它使瘦西湖的天际轮郭线有了变化与起伏。瘦西湖白塔与北京北海的白培形体小了很多。这正是造园者高妙的匠心。北方粗犷,南方秀美,这白塔也“入乡随俗”了。
“名园依绿水,仙塔俪云庄”。这里有一处园林,叫做“白塔晴云”,始建于1757年,作为清二十四景之一,是因为和白塔遥遥相对而得名。
泛舟于瘦西湖上,放眼四周,眼宽景稠。幅幅画面自然清晰,在于其周围没有任何视觉的污染。瘦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湖上园林,今天已地处扬州城中心位置,但只要游人进入景区后,视野之中便不会出现一座现代化的高楼,这在全国众多的风景区中是十分罕见的。多年以来,扬州人民不仅重视发掘景区内丰富的历史遗存,更注重保护园林与自然风光的协调统一,并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力求做到让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完美辉映。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眼看许多城市高楼林立,而瘦西湖几十年来却能保持景区周围天际线不变。走进瘦西湖,你看到的是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天地之间是我们广大的游客。这就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园林美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中国的造园讲究“画意”,往往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手法来建造园林,瘦西湖就像是一幅国画长卷,下面,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她就是因唐诗宋词而闻名遐迩的二十四桥景区。
来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二十四桥今何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由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二十四桥五个部分组成。
“二十四桥”最早出自杜牧的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之一,他曾在扬州做过三年的幕僚,在扬州留下许多风流故事,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十年一觉扬州梦”,“春风十里扬州路”、“谁言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等等。扬州繁华而浪漫的景象,在他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在离开扬州多年以后,回忆扬州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正所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诗人尽情地抒发了对扬州的眷念之情,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梦幻景象——二十四桥明月。关于二十四桥,自杜牧有诗以来,已过去一千多年了,至今还是一个千古之谜,了无定论。学界有三种说法:一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历史上的扬州是座水城,唐代诗人姚合说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水多,船多,自然桥也多。二是实指扬州过去有二十四座桥,其理由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可记载有二十四桥”。三是确指一座桥,《重修扬州府志》中记道:此桥为隋炀帝月夜同宫女二十四人吹箫于桥上得名,则所谓二十四桥只一桥矣”。无论是一座桥,还是许多桥,杜郎笔下的二十四桥早已丹蹋在历史风雨中,今天二十四桥已成为扬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甚至是扬州文化的代名词。眼前我们看到这座唐代风格的单孔拱桥,长24米,宽2.4米,两边各24级台阶,24根玉石栏杆围以两侧,栏板雕以云纹图案,处处蕴含二十四之意。它形态优美,白石莹润,拱洞半圆与水中半圆之影相合成一圆月。
桥东有三曲平桥,与吹箫亭相接,桥畔柳树婀娜,丹桂飘香,若在明月之夜,隐隐箫声传来,让游人渐渐步入杜牧诗中境界。
如果说,五亭桥是一座画桥,那么二十四桥则是一座诗桥。如若再从以诗闻名的虹桥一路走来,这瘦西湖上真可谓是诗桥连着画桥,画桥又接着诗桥了。1990年2月19日,与中国台湾“统联”访问团共话祖国统一时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少文物古迹,我的家乡就有不少。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的就是我们扬州。我小时候一直找这二十四桥,直到2月18日晚上,家乡来人告诉我说,这二十四桥如今已经恢复了原貌,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希望你们到扬州看看”。如今,来到这里的人,包括扬州人自己在内,都称之为“我心目中的二十四桥”。
眼前的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取《老子》篇章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熙熙”有和乐的意思。历史上这里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也称“春台祝寿”,相传乾隆在此为母亲祝寿。熙春台碧瓦飞甍,富丽堂皇,脚下有近千平米的平台。这种建筑形式在江南园林中极为少见,是十分典型的皇家风范。站在熙春台上,举目远眺,看湖水澹澹,烟雾离离,白云悠悠,绿树际天,如一幅江南淡墨山水图。向东看五亭桥、白塔遥相呼应,向北看平山堂、栖灵塔映入眼帘,整个二十四桥景区将瘦西湖和蜀冈景区融合在了一起,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著名的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这样评价道:“瘦西湖风景区是一个私家园林群,其妙处在各园依水而筑,独立成园,既分又合,隔院楼台,红杏出墙,历历倒影,宛若图画”。
与熙春台遥遥相对的是小李将军画本和望春楼,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粉墙黛瓦,清新淡雅。小李将军是指唐代的李昭道,李唐皇室宗亲,其父李思训曾任江都令,后官拜右武卫大将军,被封彭国公、云麾将军,人称“大李将军”,故称他为“小李将军”,父子俩共同开创了中国金碧山水画派。说起画本,所谓“月为诗源,花为画本”,也就是说,花与月是创作诗、画的本源。此处风景如画,如同小李将军笔下的一幅精妙绝伦的山水画卷。
小李将军画本东面是望春楼,它楼下南北两间分为山庭、水院,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春色满楼。而楼上门窗卸去则形成露台,与一池春水共成中秋赏月的佳处。
湖的南岸为“玲珑花界”。玲珑本指玉声,有明见之意。早先这里有一方屋,前有广池,多植白莲,每到盛夏,塘内玉花点点、莹珠滴滴,故名“玲珑花界”,现在这里广植芍药。芍药也是扬州的市花,自古与洛阳牡丹齐名。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块诗碑。它是毛泽东手书唐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毛泽东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豪情倾注笔端,字体遒劲有力,洒脱飘逸,书法艺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整座诗碑在此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船过廿四桥,沿着水线继续北行。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静香书屋,是为了纪念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而建。金农是杭州人,作为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虽在晚年方始作画,但就连郑板桥也称誉道:“若论画坛稳基人,还让杭郡金冬心” 。金农擅画梅,故取名静香书屋,不仅屋内的陈设上雕有梅花,屋外也遍种梅花,“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冬日里,在此踏雪寻梅,或许也是最浪漫的吧?1993年,以静香书屋为蓝本设计的“清音园”参加德国斯图加特博览会“中国园”展出,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独特的营造构思,荣获了“金杯奖”,参展结束后,当地人怎么也不舍得拆掉,故以重金买下,在当地永久保存,在异国他乡展示了扬州园林的风采!
在静香书屋的对岸是680米的长廊,长度仅次于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全国第二大长廊。长廊内展示了众多诗词、绘画碑刻。第一部分是以郑板桥的“歌吹古扬州”为主题的34块歌咏扬州的作品,其中有:史可法、乾隆、八怪、伊秉绶、阮元、康有为等名人,勾勒出了320xx年以来扬州文化的轮廓。碑刻的第二部分是以江主席题写的“诗画瘦西湖”为题,展出了众多文人大家歌咏瘦西湖的诗词绘画佳作。游人于此,一边游园,一边欣赏书画,可以感受到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极其丰厚的人文底蕴。
各位来宾,现在我给大家介绍的是瘦西湖的一大亮点——万花园。这几年,扬州实施了景区综合保护扩容工程,现在的蜀冈——瘦西湖景区成为了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全景式展示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现在,景区内花木葱茏、亭阁如画,移步换景、气象万千,生态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相得益彰,扬州城拥有了一个更大的“绿色心脏”、“天然氧吧”。如今,扬州在城市中央形成了大规模的人文生态区,绿更多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景更美了,扬州人的笑容更多了、精神气更足了,市民生活得富裕、舒适、幸福,生活品质更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城不在大,有文则赢。提到万花园,扬州历史上就有,是宋代刺使赵葵在蜀岗上所建,到了元代,万花园更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处。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花城,这里有千古名花琼花、芍药,“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琼花芍药世无伦”;而扬州芍药中有一名品“金带围”,花呈紫红,有金边镶嵌,宛如宰相的紫袍金带。宋代韩琦在扬州做太守时,金带围偶开四朵,韩琦邀来王安石、王王圭、陈升之,四人喝酒赏花,酒过三旬,每人各簪花一朵,令人惊奇的是,在之后的三十年中,四人相继都做了宰相,所以金带围花又被誉为“花中之相”,这就是有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欢迎大家在春末夏初来此观赏早在宋代便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且处处有花。
古人曾用最精当的两句诗来形容瘦西湖的特色:“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也曾用诗的语言来形容扬州人对花的热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这是扬州人爱花、种花、赏花的真实写照。今天的扬州城也是一座万花园,万花之城,如画似锦。万花园占地1000多亩,在总体设计上也是一次大胆的富有特色创意的突破。特别是景区集游览、休闲、餐饮、渡假于一体,更符合现代人的旅游需求。
万花园的建设依托瘦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古典历史名园为线索,以花文化为主题,以扬州城兴衰变迁为主线,唐城、宋城、大明寺等历史遗存为节点,使景区的文化资源、文化遗址、文化景观得到了全方位展现。万花园延续了瘦西湖的记忆和造园手法,更加注重整体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恢复了石壁流淙、四相簪花、锦泉花屿、醉月飞琼等景点,并结合地块内诸多的历史遗迹,如隋唐记载的九曲池、唐代城门遗址、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的波光亭(即九曲亭)、南宋的古井等等,把瘦西湖历史向纵深拓展,并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扬派盆景巧妙地糅合在一处,综合展现了扬州历代文化叠加的精深内涵。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万花园内的主景之一 “石壁流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桢设计。据《扬州画舫录》记载,“石壁流淙”为旧二十四景之一,原为清代大盐商徐士业的别墅。整个景以叠石假山与建筑相融合,所谓“淙”是指水攒集在高处泻下形成瀑布景观。《扬州画舫录》中描述,瀑布从石缝中泻下,主瀑布壮观,余流则显得“调皮”,瀑布从叠石假山南面泻下,假山南侧形成“翠潭”。当年(乾隆20xx年)皇帝来此,特赐名“水竹居”。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的场景——怡红院的内景和潇湘馆的外景,就是以扬州的水竹居为蓝本而写的,由此可见历史上扬州园林的盛名。
从石壁流淙往北,穿过新杨桥,我们便来到了“锦泉花屿”,也是是清二十四景之一。原为乾隆年间刑部郎中吴山玉的别墅,后归知府张正治所有。园分东西两岸,中间有水相隔,水中双泉浮动,波纹粼粼,故又名“花屿双泉”。《扬州画舫录》中描写这里“地多水石花树,有二泉”。时值春花烂漫之时,波光潋滟,花影浮动,呈现出一片生动活泼的闹春景象。
锦泉花屿以东,是刚刚落户万花园的扬州盆景博物馆,在这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园中园。盆景博物馆总体占地面积约40亩左右,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米。在建筑设计上充分结合了地形特征,从正门看,这是一层楼的建筑,而从东面看,却是两层。在建筑的风格上,采用传统的元素,也融合了一些现代的建筑技艺手法,体现出了古朴典雅之美,与盆景苍古的艺术审美相吻合。正门的右侧,有一组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品,长约38米,采用盆景手法,将盆景的几种类型——树木、水旱、山水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盆景博物馆有别于其他博物馆,因为这里的藏品是有生命的植物,是活态的,所以在功能设计上就有了不同的要求。这里主要分为有三大区域:室内展馆、室外展区和生产养护区。盆景是自然与生命的完美融合,所谓“艺术无国界”,和其他众多艺术一样,盆景也架起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桥梁,今天盆景已经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所以在下层我们看到的是图文展示,介绍了世界盆景、中国盆景和扬州盆景。盆景的起源地是亚洲,盆景的故乡是中国。随着盆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现在许多国家也在流行盆景。扬派盆景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它融“诗、书、画、技”于一体,“清秀、古雅、飘逸、写意”的风格和“一寸三弯”的剪扎技艺,至今仍然是扬派盆景区别于其他各派盆景的最显著特征。扬派盆景于20xx年6月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五大流派中唯一入选“非遗”的。众多传统形式的扬派树木盆景和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水旱盆景,都曾在国际、国内顶级展览和比赛中获得大奖。现扬派盆景研究所赵庆泉老师于20xx年被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万花园中屿多、桥多,其中“醉月飞琼”这座桥,取意古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上仙女号飞琼,不知何时谪广陵”。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唐代城门遗址。唐代扬州有“扬一益二”之美誉。也就是说,在唐代,扬州是第一繁华的城市,益州,即今天的成都为第二。唐代的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组成,子城位于蜀冈之上,为唐代官衙之所;罗城在子城南面,是唐代扬州工商业重地和市民的居住区。罗城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12公里,面积达13平方公里,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扬州明清古城5.09平方公里面积的2.5倍多,当年城内有南北大街6条,东西大街14条,折射出昔日唐代扬州的繁华。这座城门是当年唐代扬州罗城上的一座西城门,也是近几年全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处唐代城门遗址。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推断,当年罗城共有13座城门,其中东门4座,南门4座,西门4座,北门1座。在一面城墙上就有4!座城门,这是全国是绝无仅有的。目前这是扬州西城墙上现存的唯一一处城门遗址。现在我们看到,在唐城门遗址上采用了钢化玻璃罩进行保护,但为了让大家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唐代扬州西城门的旧貌,我们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在唐代城墙东侧,采用4020cm,尺寸、风格与唐代城砖形状相似的砖,对城墙进行加高,恢复原貌。通过考古,我们推测出原先的城门十分气派,城门宽十余米,门洞深十余米,城墙高十余米。当时这里设有道路,方便人进出城门。现在我们站在这里,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看到了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盛景象。
看过了唐城扬州遗址,跟随着历史的进程,下面我们将看到的一组具有宋代风格的建筑——波光亭。波光亭原名九曲亭,《扬州府志》中记载:宋太祖破李重进,驻跸蜀冈寺,下令重建九曲池,九曲亭,后改称波光亭,南宋以后池在亭废。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卿汪应庚之孙——汪冠贤,于九曲池建“接驾厅”,恢复景观,无比辉煌,不禁令人想起诗中的描述:“池水亦何曲,水曲无急流。六朝风月地,自古重扬州。”为了体现历史背景,这里的建筑采用的是宋代风格,显然有别于唐代建筑的厚重。
水中长廊是万花园的一大特色,蜿蜒曲折,也是园内观水景的佳处。长廊的南侧为荷花池,廊的北侧水中放养锦鲤,亭内的地面采用透明的玻璃,如同一个个画框,人们可在此观游鱼之乐。
20xx年3月12日,工程施工人员在唐代西城门遗址的东北侧,发现了一口南宋的古井。它和唐城遗址共同见证了万花园区域的历史悠久,古意盎然。考古人员在井中还挖掘出了元代的“枢府瓷器”碎片同时还发现了鎏金的元代发簪,说明在很久以前曾有女子在井边梳洗,让人有与古人对话之感。万花园位于瘦西湖畔,蜀冈脚下,站在这里可以环视360度,蜀冈与瘦西湖山水相连、融于一体,展现出绿杨城郭的秀美画卷。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今天我们的游览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的游程,从御码头出发,似乎也是随着时间隧道,穿梭在历史的时空中,感受扬州城池的变迁,领略瘦西湖的风情。这湖中的水,水畔的景,都见证了扬州悠久的历史,昔日的繁华,以及时至今天再现的辉煌!
诚挚地邀请大家在来年的烟花三月下扬州!
谢谢!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8
各位旅客: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瘦西湖。瘦西湖原是咱们扬州的护城河,又叫“保障河”,清代的时候有一位钱塘诗人汪沆将同是繁华消费之地的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就是“瘦西湖”名称的来历。
前方就是瘦西湖的南大门,请大家跟着我,这是瘦西湖的游览示意图,大家过来看一下,咱们是南门进,西门出,全程不走回头路,全程游览时间大约两小时,现在是九点,大家现在先跟着我游览,等会有自由活动和拍照时间,咱们十一点在熙春台集合。
各位旅客:我们现在走的就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大家看这里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而下垂的柳枝又生态地控制了桃树生长的高度,大家在这里拍照哩就是一幅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景象。这个长堤与杭州西湖的“苏堤”“白堤”不同,“苏堤”“白堤”是两面临水,而我们的长堤是一面临水,一边岗阜,所以层次上就更加分明,加上岗阜上植物更能体现出“瘦西湖”的`“瘦”字和秀气。
各位旅客:现在我们所在之处就叫桃花坞,旧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曾在此拍摄黛玉葬花的场景。当时黛玉的扮演者就是陈晓旭,可惜她已英年早逝。
各位旅客:大家看到了前面的那个门额了吗?那里就是徐园。那是国民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作战,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心情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但利用“园”字的外框巧妙地把徐宝山的绰号“徐老虎”的“虎”字镶嵌在里面,成为扬州题额的一段佳话。
好,瘦西湖的讲解到此告一段落,还有一点时间,大家可以抓紧时间自由拍照,然后出西门集合登车,请大家注意安全。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9
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构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比较,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构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但是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礼貌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168。32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传说是无稽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属藏语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渐行全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外形轮廊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这样扬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处处有象征,处处有暗示,扬州造园艺术的手法巧妙揉合于外来景致之中。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搭进行比较,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小李将军画本
扬州瘦西湖的“小李将军画本”景点,是郑板桥为景题匾,东有望春楼,西有熙春台,这是按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意建的阁。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时人称大李将军。1961年纪念古代十大画家,李思训即为其中之一。高宗时他任江都令,他们一家人俱善丹青。弟思诲,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子李昭道,称小李将军。三人均善山水。
“花为画本,月为诗源”,此建筑西面是两个扇形窗,东面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一样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景色时时变换,窗框俨然画框,这种框景艺术正是李渔所说的“无心画”,而窗外所见正是花和月,是诗人画家的“本”和“源”。可见该景区实在是为诗人、词人、画家所设,按其生活创作喜好安排建筑,配上相应的匾额联对,人们可感受到氤氲的文人气息和扑鼻的翰墨之香。
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个性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齐,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齐,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述抚掌称绝。
静香书屋
石壁流淙,原为徐氏别墅,乾隆乙酉年间,乾隆南巡,赐名“水竹居”。这个园辇巧石、磊奇峰、泻泉水。其石峰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剑利,山顶峭壁摩空,泉水从石缝间,匹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使湖水全活,故名曰“淙”。这淙流,是众水攒聚在一齐,由高向低冲击,构成瀑布。其悬瀑下落如风快,声响似惊雷,临水时水花向四面飞溅,蔚为壮观。此处景点甚多,且很具特色,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扬州水竹居作为蓝本的。静香书屋不是有意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而是按旧时《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清代园林档案中的效果图复建。但步行其间,却与大观园景色那样相契相合。主厅为卷棚式,面水而建,一汪碧水中睡莲婀娜,游鱼戏水,一艘画舫卧波,亭廊环围桥闸,黄石构筑的假山上翼然飞亭。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构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构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那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一样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构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那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建筑多以“半制”取胜。即舫为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但这一个个的“半”又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书房内,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使人一进其中立即体味到《红楼梦》中富贵闲人的洒脱和聪慧,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0
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1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这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后来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须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间用来读书。后来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非常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己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后来宋代苏东坡路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2
各位游客,十分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山、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构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山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此刻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此刻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光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此刻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十分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绕过徐园,我们此刻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明白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此刻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能够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透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一样桥景展此刻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韵。那里得到乾隆皇帝个性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样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那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此刻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山、琴室、月观”,此刻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方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山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十分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十分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之后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但是江。”而扬州和尚不一样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此刻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个性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构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能够边走边看,也能够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此刻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一样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一样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能够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此刻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那里大家能够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十分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十分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此刻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那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透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那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资料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此刻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那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之后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务必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光用来读书。之后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十分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飘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我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之后宋代苏东坡飘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山,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明白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山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透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山”。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山”命名的景点十分多,比如北京有钓鱼,但那是钓鱼山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山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到达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山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能够透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那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此刻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那里,瘦西湖能够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山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此刻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
”,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卢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方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能够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1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十分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山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此刻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十分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此刻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先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持续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山、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山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山”。表现了那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那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山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山祝寿”。门前的平山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十分大。整个熙春山一带建筑规
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能够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山,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山,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山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那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透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但是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能够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必须成就。透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旅游结合得十分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此刻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一样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
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必须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期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杭州。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就是因为杭州有一个西湖,今天大家就和我一起游览一下这美丽的'西湖吧!
西湖景区范围很大,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游览,我先把行程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从断桥上,沿着白堤到苏堤,再从雷峰塔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站的桥叫断桥,它也没有断,为什么叫断桥呢?我给大家讲讲吧!有一年冬天,一些工人铲雪,他们发现这座桥一半雪融化得特别快,一半雪融化得特别慢,远看像断了一样,所以叫它断桥。在西湖有三怪:“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就是其中的一怪。
下了断桥,你们一定要看看左边,左边就碧玉似的西湖,再看看右边,右边是北里湖,我们继续往前走,就走到了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正好在西湖的右方,可以更全面地看西湖的全景,西湖真是又静又绿啊!像一块精心打磨过的碧玉一样清澈。
绕过平湖秋月就等于走完了白堤,我们已经来到了苏堤。苏堤上有许多式样不同的桥,每座桥虽然很相似,但是细看又各不相同,需要大家慢慢品味。
大家跟上我!现在你们远远看见的那个塔就是雷峰塔。传说中法海曾经用雷峰塔压住了白娘子,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登上去感受一下。
各位游客,我们此次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感受到西湖的美了吗?希望你们下次再来,我们后会有期!下次有机会再来找我做导游的话,导游费全免了啊!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4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可以通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这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 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 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现在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非常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这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 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这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通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一定成就。通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旅游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现在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一定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希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5
各位游客:扬州素以桥乡闻名,它与江南绍兴一样桥多、桥美,不同的是,绍兴以梁桥为多,而扬州却以拱桥见长。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点叫“四桥烟雨”。此景建于康熙年间,以前为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曾经也是大盐商的私家园林,登上这四桥烟雨楼,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近处的春浓桥和西边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每当风雨萧萧时,四桥就忽隐忽视,故称“四桥烟雨”。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桥桥不同,但这四座桥却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衔接起来,又以各桥不同的落点和构架将全彻景点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区间,使每一风景区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韵味。难怪乾隆每次来扬州都要登临四桥烟雨楼,凭窗眺望。“趣园”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时的御笔。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墙将大片湖水挡住,仅以一圆形的洞门引我们入内。清初这里是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4年(191年)改为徐宝山洞堂,故名徐园。徐宝山曾任辛亥革命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统管两淮及八百里长江的缉私。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对阵作战,其后又提出撤销扬州军政府,从而统一江苏的主张。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心情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字径虽逾尺,但两字配合和谐,笔力遭劲。
这一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此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游客一入其中顿感江南园林的精巧。未到过瘦西湖的人,就以为这就是瘦西湖的风貌,其实这正是构园者的苦心,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瘦西湖导游词精选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6
各位游客:
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他有五十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
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7
各位游客,十分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构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此刻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此刻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光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此刻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十分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绕过徐园,我们此刻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明白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此刻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能够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透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一样桥景展此刻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韵。那里得到乾隆皇帝个性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样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那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此刻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此刻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方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十分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十分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之后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但是江。”而扬州和尚不一样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此刻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个性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构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能够边走边看,也能够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此刻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一样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一样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能够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此刻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那里大家能够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十分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十分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此刻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那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透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那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资料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此刻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那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之后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务必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光用来读书。之后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十分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飘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我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之后宋代苏东坡飘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明白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透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十分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到达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能够透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那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
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此刻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那里,瘦西湖能够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此刻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
”,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方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能够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1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十分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
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此刻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十分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此刻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先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持续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那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那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十分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
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能够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那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透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但是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能够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必须成就。透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旅游结合得十分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此刻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一样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
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必须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期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8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构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比较,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构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但是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礼貌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168。32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传说是无稽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属藏语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渐行全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外形轮廊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这样扬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处处有象征,处处有暗示,扬州造园艺术的手法巧妙揉合于外来景致之中。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搭进行比较,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小李将军画本
扬州瘦西湖的“小李将军画本”景点,是郑板桥为景题匾,东有望春楼,西有熙春台,这是按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意建的阁。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时人称大李将军。1961年纪念古代十大画家,李思训即为其中之一。高宗时他任江都令,他们一家人俱善丹青。弟思诲,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子李昭道,称小李将军。三人均善山水。
“花为画本,月为诗源”,此建筑西面是两个扇形窗,东面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一样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景色时时变换,窗框俨然画框,这种框景艺术正是李渔所说的“无心画”,而窗外所见正是花和月,是诗人画家的“本”和“源”。可见该景区实在是为诗人、词人、画家所设,按其生活创作喜好安排建筑,配上相应的匾额联对,人们可感受到氤氲的文人气息和扑鼻的翰墨之香。
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个性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齐,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齐,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述抚掌称绝。
静香书屋
石壁流淙,原为徐氏别墅,乾隆乙酉年间,乾隆南巡,赐名“水竹居”。这个园辇巧石、磊奇峰、泻泉水。其石峰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剑利,山顶峭壁摩空,泉水从石缝间,匹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使湖水全活,故名曰“淙”。这淙流,是众水攒聚在一齐,由高向低冲击,构成瀑布。其悬瀑下落如风快,声响似惊雷,临水时水花向四面飞溅,蔚为壮观。此处景点甚多,且很具特色,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扬州水竹居作为蓝本的。静香书屋不是有意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而是按旧时《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清代园林档案中的效果图复建。但步行其间,却与大观园景色那样相契相合。主厅为卷棚式,面水而建,一汪碧水中睡莲婀娜,游鱼戏水,一艘画舫卧波,亭廊环围桥闸,黄石构筑的假山上翼然飞亭。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构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构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那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一样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构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那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建筑多以“半制”取胜。即舫为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但这一个个的“半”又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书房内,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使人一进其中立即体味到《红楼梦》中富贵闲人的洒脱和聪慧,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19
各位游客:扬州素以桥乡闻名,它与江南绍兴一样桥多、桥美,不一样的是,绍兴以梁桥为多,而扬州却以拱桥见长。此刻我们看到的这个景点叫“四桥烟雨”。此景建于康熙年间,以前为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以前也是大盐商的私家园林,登上这四桥烟雨楼,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近处的春浓桥和西边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每当风雨萧萧时,四桥就忽隐忽视,故称“四桥烟雨”。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桥桥不一样,但这四座桥却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衔接起来,又以各桥不一样的落点和构架将全彻景点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区间,使每一风景区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韵味。难怪乾隆每次来扬州都要登临四桥烟雨楼,凭窗眺望。“趣园”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时的御笔。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墙将大片湖水挡住,仅以一圆形的洞门引我们入内。清初那里是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4年(191年)改为徐宝山洞堂,故名徐园。徐宝山曾任辛亥革命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统管两淮及八百里长江的缉私。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对阵作战,其后又提出撤销扬州军政府,从而统一江苏的主张。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情绪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字径虽逾尺,但两字配合和谐,笔力遭劲。
这一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此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游客一入其中顿感江南园林的精巧。未到过瘦西湖的人,就以为这就是瘦西湖的风貌,其实这正是构园者的苦心,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古城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向有“翰墨园林”之称,到处都显示出文学艺术的特征。此刻我们来到了临水而建的琴室,门前古柏两株,树龄都在220_年以上,树高过檐数丈,葱笼叠翠。请大家随我走进琴室的庭院,请看东面花瓶门的石额上刻着“静观”两字,这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手笔。琴室后是木标书屋。游客们:大家请持续安静。为什么?因为那里是读书所在,自然要安静了。园内种有老桂树15株,花开时节浓香醉人,又名“桂园”,木挥是桂花的别称。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0
现在我们就到瘦西湖的景点了,大家跟我下车,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朋友应该大多数都比较好出奇为什么会有瘦西湖呢,曾近我带过的其他游客说,是不是因为他比杭州西湖要小一些,所以叫做瘦西湖呢,启示不是的,那么是为什么呢,我大概给大家讲讲,待会大家可以在游览中去体会体会瘦子胡的不同,也许你就会对瘦西湖有自己痛不痛的定义了呢。
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
为迎接康熙,乾隆皇上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
那么你为什么不称他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1
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当年北宋皇帝宋微宗非常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际,准备在京城造一座万寿山,这块来自广西的钟乳石在运输的途中正好碰上方腊农民起义,所以遗失在扬州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
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长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坞】
各位游客:步入大门,脚下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一条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堤边的柳与别处是不同的,为什么呢?据说,当年隋场帝开挖运河时,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堤两岸大量插柳,既可护堤,又可遮荫。隋扬帝大喜,并亲手先栽一株,又赐垂柳姓杨,所以外地的柳树到了扬州就称杨柳,“多情最是扬州柳”,所以杨柳成了扬州的市树。
如果说“长堤春柳”似东风二月,以桃红柳绿间植取胜,那么挑花坞则以成片桃林,云霞散彩的气派见长,的确是:“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之处就叫桃花坞,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拍摄时。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此处以锦囊收桃花艳骨,埋于一环净土之中,当她边舞边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时,连桃花鸡的花瓣也籁籁飘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据野史记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间以古人“飞红”为题,行令赋诗。到了某盐商时,因才思枯竭,无以为对,竟然说出“柳絮飞来片片红”之句。金农为之解围,说是古人确有该诗,并为之补全,诗说:“廿四桥边廿四风,凭闹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明知是金农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农的才思敏捷。
【四桥烟雨—徐园】
各位游客:扬州素以桥乡闻名,它与江南绍兴一样桥多、桥美,不同的是,绍兴以梁桥为多,而扬州却以拱桥见长。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点叫“四桥烟雨”。此景建于康熙年间,以前为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曾经也是大盐商的私家园林,登上这四桥烟雨楼,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近处的春浓桥和西边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每当风雨萧萧时,四桥就忽隐忽视,故称“四桥烟雨”。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桥桥不同,但这四座桥却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衔接起来,又以各桥不同的落点和构架将全彻景点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区间,使每一风景区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韵味。难怪乾隆每次来扬州都要登临四桥烟雨楼,凭窗眺望。“趣园”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时的御笔。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墙将大片湖水挡住,仅以一圆形的洞门引我们入内。清初这里是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4年(191年)改为徐宝山洞堂,故名徐园。徐宝山曾任辛亥革命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统管两淮及八百里长江的缉私。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对阵作战,其后又提出撤销扬州军政府,从而统一江苏的主张。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心情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字径虽逾尺,但两字配合和谐,笔力遭劲。
这一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此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游客一入其中顿感江南园林的精巧。未到过瘦西湖的人,就以为这就是瘦西湖的风貌,其实这正是构园者的苦心,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小金山—风亭—本樨书屋】
我们穿过徐国的后门,越过小虹桥,来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清朝时,为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开一段莲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开挖出来的河泥人工堆积而成的。那时满岭遍植梅花,香气四溢,故称“梅岭春深”。据说当初在堆土成山时,屡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头晕眼花,一次在睡梦中,看见关羽带领士兵正在打梅花桩,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在河心,然后堆土成山。他猛然惊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后,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后乾隆游览至此,闻听此事大悦,左右乘机连媚说:“皇上南巡,感动天地神灵,连关帝也主动为皇上效力。”乾隆更加高兴,即命重赏。
对了,刚才有位游客问,扬州为什么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称?杭州有个西湖,这里就叫瘦西湖;镇江有个金山,这里就叫小金山。原来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来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借乎小”。
下面我们沿着碗蜒山路,拾级而上,岭上便是风亭,匾额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阮元所题。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深,贵在曲折。此时俯瞰小金山,上有风亭,中有观音阁,下有各种形式的厅堂,很有层次,四周碧水时宽时窄,时直时曲,使人感到变化无穷而又富有自然之势。
古城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园林”之称,到处都显示出文学艺术的特征。现在我们来到了临水而建的琴室,门前古柏两株,树龄都在220xx年以上,树高过檐数丈,葱笼叠翠。请大家随我走进琴室的庭院,请看东面花瓶门的石额上刻着“静观”两字,这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手笔。琴室后是木标书屋。游客们:大家请保持安静。为什么?因为这里是读书所在,自然要安静了。园内种有老桂树15株,花开时节浓香醉人,又名“桂园”,木挥是桂花的别称。
【吹台—五亭桥—白塔】
各位游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条岸柳成行的长堤,伸向湖心,长堤的顶端就是吹台,也叫“”。提起,我们会想起北京国宾馆的,另外还有陕西宝鸡姜太公的。扬州的自有其高妙之处,伸出水面的小岛,岸柳成行,宽丈许,长有百余步,直插湖心。整个吹台既无繁杂的斗拱挑出,又无雕梁画栋的富丽堂皇,而是素油涂抹梁檐,显得朴实无华。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设计者的本意是:乾隆游湖时,乐队在其中弹奏江南丝竹,以助游兴,所以亭内有沙孟海题“吹台”匾。谁知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此地,觉得此处更宜钓鱼,于是勃发钓鱼之兴。这下忙坏了手下人,管事的盐商火速暗中挑选水手,潜入水下,以荷叶盖顶,以荷茎换气。每当乾隆落竿垂钓,水手就将活鱼一条条挂上构去,乾隆举竿鱼跃,大家都喝彩欢腾,以为水神也从太君心意,盐商也自然得到奖赏。现今檐口的“”三字匾,是书法家刘海粟所题。两边槛联,上联为“浩歌向兰渚”,是唐代徐彦的佳句;下联为“把钓待秋风”,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台三面各开圆洞门,以门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称,为我国造园技艺中运用借景的杰出范例。
游客们:前面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巍峨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环拱石桥就是五亭桥。五亭桥不仅是扬州瘦西湖的象征,而且是全国风景名胜中独一天二的景观,因桥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称它为“五亭桥”。此桥是由巡盐御史高恒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为其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又叫“莲花桥”。全长55.5米,桥基平面分成12个大小不同的桥墩,最为独特的是桥基,虽然用大块青石砌成,但十分纤巧,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基建成“艹”形,主桥为单曲拱桥,旁构4翼,每翼各有3个半拱的桥洞,连同引桥两个扇形桥洞,共有15孔。孔孔相连,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5孔,大小各异,形状各殊;泛舟桥下,孔孔相通,犹如城堡。莲花出水似的五亭桥,结构巧妙,造型独特,桥亭结合,气势宏伟,举世无双,被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评价为“中国古城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五亭桥南面为莲性寺,原称“法海寺”,初建于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20xx年),改为“莲性寺”。里面有名的建筑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塔身为砖结构,分三层,上层叫刹,中层是龛,均呈圆形,下层是塔基,为正方形。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据说这座白塔是一夜之间造成的。一天,乾隆的游船到了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开窗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原来这座白塔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2
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3
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 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 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 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4
各位旅客:假如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
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扬州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扬州瘦西湖”呢?扬州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扬州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扬州瘦西湖。”从此“扬州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这时大家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扬州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扬州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大家,步入佳境。
这时展这时大家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扬州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大家的到来。扬州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扬州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扬州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扬州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大家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扬州瘦西湖的风光吧!
【长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坞】
步入大门,脚下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一条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旅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大家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大家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堤边的柳与别处是不同的,为什么呢?据说,当年隋场帝开挖运河时,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堤两岸大量插柳,既可护堤,又可遮荫。隋扬帝大喜,并亲手先栽一株,又赐垂柳姓杨,所以外地的柳树到了扬州就称杨柳,“多情最是扬州柳”,所以杨柳成了扬州的市树。
假如说“长堤春柳”似东风二月,以桃红柳绿间植取胜,那么挑花坞则以成片桃林,云霞散彩的气派见长,的确是:“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各位旅客:这时大家所在之处就叫桃花坞,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拍摄时。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此处以锦囊收桃花艳骨,埋于一环净土之中,当她边舞边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时,连桃花鸡的花瓣也籁籁飘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5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扬州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扬州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扬州瘦西湖。”扬州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扬州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扬州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扬州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168.32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扬州瘦西湖正向八方旅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五亭桥
扬州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扬州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扬州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传说是无稽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属藏语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渐行全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扬州瘦西湖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外形轮廊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这样扬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处处有象征,处处有暗示,扬州造园艺术的手法巧妙揉合于外来景致之中。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搭进行对比,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小李将军画本扬州扬州瘦西湖的“小李将军画本”景点,是郑板桥为景题匾,东有望春楼,西有熙春台,这是按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意建的阁。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时人称大李将军。1961年纪念古代十大画家,李思训即为其中之一。高宗时他任江都令,他们一家人俱善丹青。弟思诲,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子李昭道,称小李将军。三人均善山水。
“花为画本,月为诗源”,此建筑西面是两个扇形窗,东面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景色时时变换,窗框俨然画框,这种框景艺术正是李渔所说的“无心画”,而窗外所见正是花和月,是诗人画家的“本”和“源”。可见该景区实在是为诗人、词人、画家所设,按其生活创作喜好安排建筑,配上相应的匾额联对,人们可感受到氤氲的文人气息和扑鼻的翰墨之香。二十四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静香书屋石壁流淙,原为徐氏别墅,乾隆乙酉年间,乾隆南巡,赐名“水竹居”。这个园辇巧石、磊奇峰、泻泉水。其石峰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剑利,山顶峭壁摩空,泉水从石缝间,匹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使湖水全活,故名曰“淙”。这淙流,是众水攒聚在一起,由高向低冲击,形成瀑布。其悬瀑下落如风快,声响似惊雷,临水时水花向四面飞溅,蔚为壮观。此处景点甚多,且很具特色,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扬州水竹居作为蓝本的。静香书屋不是有意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而是按旧时《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清代园林档案中的效果图复建。但步行其间,却与大观园景色那样相契相合。主厅为卷棚式,面水而建,一汪碧水中睡莲婀娜,游鱼戏水,一艘画舫卧波,亭廊环围桥闸,黄石构筑的假山上翼然飞亭。
建筑多以“半制”取胜。即舫为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但这一个个的“半”又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书房内,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使人一进其中立即体味到《红楼梦》中富贵闲人的洒脱和聪慧,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6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扬州瘦西湖。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X或X导。
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扬州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扬州瘦西湖”呢?扬州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扬州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扬州瘦西湖。”从此“扬州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扬州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问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扬州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舫轻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扬州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扬州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扬州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扬州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扬州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扬州瘦西湖的风光吧!
【长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坞】 各位游客:步入大门,脚下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一条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堤边的柳与别处是不同的,为什么呢?据说,当年隋炀帝开挖运河时,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堤两岸大量插柳,既可护堤,又可遮荫。隋炀帝大喜,并亲手先栽一株,又赐垂柳姓杨,所以外地的柳树到了扬州就称杨柳,“多情最是扬州柳”,所以杨柳成了扬州的市树。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7
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 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 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 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这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后来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须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间用来读书。后来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非常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己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后来宋代苏东坡路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8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比如北京有,但那是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可以通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这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1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宗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现在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非常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这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这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通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一定成就。通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旅游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现在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一定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希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29
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之后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此刻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以前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问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我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舫轻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3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说的正是扬州。今年金秋十月,我们一家人便来到了扬州。
“借瘦西湖的一角夸堪其瘦”就描绘的是瘦西湖。走进大门,看着瘦西湖如画般的美景,我如痴如醉。草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花朵五彩缤纷,格外美丽;柳树的细枝在微风中轻轻飘拂,美得如同春姑娘的长发一般,格外雅致,把瘦西湖点缀得分外妩媚动人。站在湖边远眺,这湖水清澈明亮,瘦西湖虽不如西湖那般大气、璀璨,倒也很清丽、素雅。瘦西湖细长苗条,恰似少女亭亭玉立的柳腰,瘦西湖美称由此而来。
我们走在长堤上,长堤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而植,煞是好看。柳树低低地垂向水面,仿佛和鱼儿喃喃私语;湖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现出金色的水光。
游完长堤,我们欣赏完精致别雅的徐园、小金山后,又来到著名的五亭桥。五亭桥是由五座挺拔秀丽的亭子组成的,亭角挂着风铃,微风一吹,便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仔细一看,就像朵美丽的莲花,所以五亭桥又叫“莲花桥”。五亭桥既有北方之雄伟,又有南方之秀丽,真是北雄南秀的完美结合呀!我们登上五亭桥,朝下俯视,看见湖边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湖面游船点点,远处烟雾迷蒙,给人一种如入仙境之感。
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二十四桥。这时爸爸低声吟诵一首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十月了,十月的瘦西湖仍透着绿色,透着春色;仍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走出瘦西湖的大门,我回头凝望着“瘦西湖”三个大字,觉得它像是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正以清瘦、淡雅、秀丽多姿的风采,吸引着我们。
瘦西湖,真是人间仙境啊!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31
各位游客:此刻展此刻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各位游客:步入大门,脚下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一条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那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述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那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堤边的柳与别处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据说,当年隋炀帝开挖运河时,翰林学士虞世基推荐在河堤两岸超多插柳,既可护堤,又可遮荫。隋炀帝大喜,并亲手先栽一株,又赐垂柳姓杨,所以外地的柳树到了扬州就称杨柳,“多情最是扬州柳”,所以杨柳成了扬州的市树。
如果说“长堤春柳”似东风二月,以桃红柳绿间植取胜,那么挑花坞则以成片桃林,云霞散彩的气派见长,的确是:“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各位游客:此刻我们所在之处就叫桃花坞,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拍摄时。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此处以锦囊收桃花艳骨,埋于一环净土之中,当她边舞边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时,连桃花鸡的花瓣也籁籁飘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据野史记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间以古人“飞红”为题,行令赋诗。到了某盐商时,因才思枯竭,无以为对,竟然说出“柳絮飞来片片红”之句。金农为之解围,说是古人确有该诗,并为之补全,诗说:“廿四桥边廿四风,凭闹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明知是金农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农的才思敏捷。
2024年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 篇32
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之后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此刻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以前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问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我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舫轻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此刻展此刻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长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坞】
各位游客:步入大门,脚下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一条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那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述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那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堤边的柳与别处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据说,当年隋炀帝开挖运河时,翰林学士虞世基推荐在河堤两岸超多插柳,既可护堤,又可遮荫。隋炀帝大喜,并亲手先栽一株,又赐垂柳姓杨,所以外地的柳树到了扬州就称杨柳,“多情最是扬州柳”,所以杨柳成了扬州的市树。
如果说“长堤春柳”似东风二月,以桃红柳绿间植取胜,那么挑花坞则以成片桃林,云霞散彩的气派见长,的确是:“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各位游客:此刻我们所在之处就叫桃花坞,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拍摄时。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此处以锦囊收桃花艳骨,埋于一环净土之中,当她边舞边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时,连桃花鸡的花瓣也籁籁飘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据野史记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间以古人“飞红”为题,行令赋诗。到了某盐商时,因才思枯竭,无以为对,竟然说出“柳絮飞来片片红”之句。金农为之解围,说是古人确有该诗,并为之补全,诗说:“廿四桥边廿四风,凭闹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明知是金农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农的才思敏捷。
【四桥烟雨—徐园】
各位游客:扬州素以桥乡闻名,它与江南绍兴一样桥多、桥美,不一样的是,绍兴以梁桥为多,而扬州却以拱桥见长。此刻我们看到的这个景点叫“四桥烟雨”。此景建于康熙年间,以前为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以前也是大盐商的私家园林,登上这四桥烟雨楼,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近处的春浓桥和西边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每当风雨萧萧时,四桥就忽隐忽视,故称“四桥烟雨”。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桥桥不一样,但这四座桥却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衔接起来,又以各桥不一样的落点和构架将全彻景点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区间,使每一风景区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韵味。难怪乾隆每次来扬州都要登临四桥烟雨楼,凭窗眺望。“趣园”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时的御笔。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墙将大片湖水挡住,仅以一圆形的洞门引我们入内。清初那里是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4年(191年)改为徐宝山洞堂,故名徐园。徐宝山曾任辛亥革命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统管两淮及八百里长江的缉私。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对阵作战,其后又提出撤销扬州军政府,从而统一江苏的主张。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情绪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字径虽逾尺,但两字配合和谐,笔力遭劲。
这一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此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游客一入其中顿感江南园林的精巧。未到过瘦西湖的人,就以为这就是瘦西湖的风貌,其实这正是构园者的苦心,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小金山—风亭—本樨书屋】
我们穿过徐国的后门,越过小虹桥,来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样构成的呢?原先在清朝时,为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开一段莲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开挖出来的河泥人工堆积而成的。那时满岭遍植梅花,香气四溢,故称“梅岭春深”。据说当初在堆土成山时,屡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头晕眼花,一次在睡梦中,看见关羽带领士兵正在打梅花桩,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在河心,然后堆土成山。他猛然惊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后,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后乾隆游览至此,闻听此事大悦,左右乘机连媚说:“皇上南巡,感动天地神灵,连关帝也主动为皇上效力。”乾隆更加高兴,即命重赏。
对了,刚才有位游客问,扬州为什么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称?杭州有个西湖,那里就叫瘦西湖;镇江有个金山,那里就叫小金山。原先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来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借乎小”。
下方我们沿着碗蜒山路,拾级而上,岭上便是风亭,匾额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阮元所题。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深,贵在曲折。此时俯瞰小金山,上有风亭,中有观音阁,下有各种形式的厅堂,很有层次,四周碧水时宽时窄,时直时曲,使人感到变化无穷而又富有自然之势。
古城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向有“翰墨园林”之称,到处都显示出文学艺术的特征。此刻我们来到了临水而建的琴室,门前古柏两株,树龄都在220xx年以上,树高过檐数丈,葱笼叠翠。请大家随我走进琴室的庭院,请看东面花瓶门的石额上刻着“静观”两字,这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手笔。琴室后是木标书屋。游客们:大家请持续安静。为什么?因为那里是读书所在,自然要安静了。园内种有老桂树15株,花开时节浓香醉人,又名“桂园”,木挥是桂花的别称。
【吹台—五亭桥—白塔】
各位游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条岸柳成行的长堤,伸向湖心,长堤的顶端就是吹台,也叫“钓鱼台”。提起钓鱼台,我们会想起北京国宾馆的钓鱼台,另外还有陕西宝鸡姜太公的钓鱼台。扬州的钓鱼台自有其高妙之处,伸出水面的小岛,岸柳成行,宽丈许,长有百余步,直插湖心。整个吹台既无繁杂的斗拱挑出,又无雕梁画栋的富丽堂皇,而是素油涂抹梁檐,显得朴实无华。钓鱼台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设计者的本意是:乾隆游湖时,乐队在其中弹奏江南丝竹,以助游兴,所以亭内有沙孟海题“吹台”匾。谁知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此地,觉得此处更宜钓鱼,于是勃发钓鱼之兴。这下忙坏了手下人,管事的盐商火速暗中挑选水手,潜入水下,以荷叶盖顶,以荷茎换气。每当乾隆落竿垂钓,水手就将活鱼一条条挂上构去,乾隆举竿鱼跃,大家都喝彩欢腾,以为水神也从太君心意,盐商也自然得到奖赏。现今檐口的“钓鱼台”三字匾,是书法家刘海粟所题。两边槛联,上联为“浩歌向兰渚”,是唐代徐彦的佳句;下联为“把钓待秋风”,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台三面各开圆洞门,以门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称,为我国造园技艺中运用借景的杰出范例。
游客们:前面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巍峨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环拱石桥就是五亭桥。五亭桥不仅仅是扬州瘦西湖的象征,而且是全国风景名胜中独一无二的景观,因桥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称它为“五亭桥”。此桥是由巡盐御史高恒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为其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又叫“莲花桥”。全长55。5米,桥基平面分成12个大小不一样的桥墩,最为独特的是桥基,虽然用大块青石砌成,但十分纤巧,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基建成“艹”形,主桥为单曲拱桥,旁构4翼,每翼各有3个半拱的桥洞,连同引桥两个扇形桥洞,共有15孔。孔孔相连,正面望去,连同倒影,构成5孔,大小各异,形状各殊;泛舟桥下,孔孔相通,犹如城堡。莲花出水似的五亭桥,结构巧妙,造型独特,桥亭结合,气势宏伟,举世无双,被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评价为“中国古城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五亭桥南面为莲性寺,原称“法海寺”,初建于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20xx年),改为“莲性寺”。里面有名的建筑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塔身为砖结构,分三层,上层叫刹,中层是龛,均呈圆形,下层是塔基,为正方形。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据说这座白塔是一夜之间造成的。一天,乾隆的游船到了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那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开窗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原先这座白塔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根据北京白塔的图样,然后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在一夜之间制作而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当然真塔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间造成的,它究党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白塔属喇嘛塔,系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里的塔制,在瘦西湖中也仅作为点缀而且。它高27。5米,外形轮廓线也比北海白塔瘦长,塔座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雕刻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筑台53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53参;相轮为13层,象征天的最高处13天。正是:处处有象征,时时有暗示,造园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熙春台—望春楼—二十四桥—小李将军画本轩】
各位游客:不知你们是否发现我们刚才走过的路程,从虹桥到小金山为一折,湖面由南北转为东西,过吹台,穿五亭桥到此又一折,湖面由东西转为南北,直到蜀冈山麓。第二转折处的起点就是前面那组气势恢宏的仿清建筑——熙春台。所谓“熙春”是取《老子》“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表现了一种春日登高,与大自然相融,超然自乐的境界。熙春台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转折之处。它是当年乾隆皇帝祝寿的地方,因此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所有建筑的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与远处五亭桥的黄瓦朱栋,白塔的玉钵体金顶相映成趣。熙春台内的装饰,使用了扬州漆器工艺,个性是这幅壁画《玉女吹萧图》,采用扬州磨漆画的工艺,表现出一群唐代仕女欢歌艳舞的壮观场面。
从熙春台向东隔湖相望,赫然入目的是望春楼,楼屋二层,翘角飞檐。上层半为露台,登台可览园中秀景;楼下中为茶室,南北两小间分别辟为山水庭院,顶部可见天日。
望春楼之西为“小李将军画本轩”,两层之间有水池曲桥相连。小李将军指的是谁呢?据记载,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人称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人称小李将军。“小李将军画本轩”是按李昭道的画意设计的,由于“大李小李”共创了唐代“金碧山水画派”,因此,我们这天透过扇形窗户观赏对面熙春台金碧辉煌的廓影,能够联想起盛唐艺术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象。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句,千百年来,二十四桥以其清丽俊爽的画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扬的情调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那么二十四桥因何得名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前来观赏。过了画本轩向北过小石桥西折便是那名闻遐迩的二十四桥了。请看,整座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它全长24米,宽2。4米,两端各12级台阶,两边各24根汉白玉雕柱,高、宽各2。4米。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现了唐诗中的诗情画意。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那里,我们并未见到二十四桥桥名,但却处处暗示二十四之意。当然也有人说二十四桥指的是二十四座桥,然而我们对二十四桥似乎也不必作繁琐的考证。倒不如对杜牧诗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股脱的意境去作一番细细的品味。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会有许多中外名人前来观赏那里的景观。
1991年10月,陪同朝鲜劳动党金日成游览二十四桥景区时,他们走到杜牧的诗碑前,一齐观赏并朗诵了毛泽东手书的杜牧绝句。在熙春台,20名弹古筝的小朋友齐声欢呼“金爷爷好”,并为金日成和江弹奏了民乐《渔歌唱晚》,赢得了一片掌声。
“二十四桥月如约,黄花开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这是长期旅居国外的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来游览瘦西湖后发出的感叹,不知各位对此有无同感。作为导游的我衷心期望迷人的瘦西湖风采能拨动您的心弦,给您留下清新隽永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