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通用11篇)》
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必须基于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在于教育文化价值的重建。
内容导航
中教毕业论文 篇1中教毕业论文 篇2中教毕业论文 篇3中等教育论文 篇4中教毕业论文 篇5中教毕业论文 篇6中等教育论文 篇7中教毕业论文 篇8中教毕业论文范文 篇9中教毕业论文 篇10中教毕业论文 篇11中教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必须要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进行合理的衔接,实现两者的整合。在当前高等教育环境中,各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建设,形成具备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规划和安排并不具备系统性和持续性,缺乏对全局的把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概念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界定。在高等教育当中,要想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注重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工作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基本运营职责的重要体现,通过学科建设,可以提升高校的科研成果,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在学科建设的定义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般来说是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石,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其二,要想确保学科建设的有效性,不仅需要进行经验积累,还需要高校增加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三,学科建设在提升学生学业与教师学术水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承担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责任。其四,学科建设工作还影响着学科的长远发展,影响着社会人才的输送质量。学科建设有效性的判别。在学科建设有效性的判别上,我国教育部门进行了相关规定,其标准如下:
(1)要能够准确判别学科的发展方向,并且要能够对学科建设内容进行精确的提炼。这就需要高校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本校学科目前的基本走向,从而确立未来准确的发展方向;
(2)高校的师资力量必须要有所创新。这就需要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应当遵循合理搭配的原则,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
(3)要建立学科发展的平台,在学科建设投资的分配中,在学科平台建设上的投入应当占据较大比例,同时,在建设软件设备与硬件设备时,要注重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
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有效的学科建设在进行高校人才培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专业人才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当今社会,另一方面能够确保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其一,促进高校人才迅速适应当今社会。目前,高校都会致力于汲取社会上比较先进的理论知识,并且掌握社会较为前沿的技术知识,然后将两者进行融合,从而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是,在人才培养完成之后是否能够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成为目前检验高等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有效的学科建设工作就可以保障培养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正常情况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专科培养系统,另一方面是研究生培养系统,无论是哪一种系统,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进行建立的,因此,确保学科建设体系的有效性对于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保障高校学科理论发展的前瞻性,还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合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在体现人才价值的同时,也达到了更好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其二,确保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高校培养的人才当中,是储备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是确定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最主要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工作都与学科建设工作密不可分。学科建设不仅仅要建设基础课程、实验基地、实训基地,还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进行综合性理论建设,例如教师的学术能力。在师资力量的建设上,不仅要让教师进行正常的学术科研研究,还要注重学术能力的提升。
2.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学科建设的作用。虽然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反过来说,人才培养对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水平可以对学科建设的有效性进行准确衡量,另一方面是在高校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人才培养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科建设的有效性。其一,人才培养水平可以对学科建设的有效性进行准确衡量。学科建设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但是在自身能力的体现上,一般会呈现阶段性,第一阶段是以自身的师资队伍为基础,提高科学研究力度,第二阶段是通过科学研究力度的增加,抢占较为前沿的研究地位,第三阶段是学科知识较为领先的前提下,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课堂的教育资源,在传达给学生先进学科理念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科之中。因此,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提升,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也是学科建设的最终体现,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衡量着学科建设的有效性。其二,在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下,人才培养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科建设的有效性。从某种程度上出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的发展,并且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利于人才吸引。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高校发展的桥梁,也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不仅仅是人才对于高校的选择,在优秀人才的吸纳上,各大高校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因此,学科建设不仅仅是对人才的培养,也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必须要致力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下,人才培养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科建设的有效性。
三、影响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因素
1.学科结构。在影响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因素中,高校的学科结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在因素。高校的学科具有特殊的含义,承担着大学的职能,将知识分� 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层次性。高校学科门类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在每科门类之下,又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依次排列,总体来说,高校中的学科结构属于多层次梳状结构。其二,变动性。高校的学科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高校学科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其三,多元性。高校学科结构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如果是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下,学科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就可以分为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从重点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基础学科、重点学科等。
2.学科文化。高校学科文化主要是体现的方面有几类,即在学科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高校独有的学科语言、学科思维方式等等。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学科文化是营造精神氛围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科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备教化培育和增加高校凝聚力的能力,因此,必须要重视学科文化的形成,高校必须要确保学科的布局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学科文化。形成学科文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跨学科的研究,而且在学科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合理的学科梯队结构,提升学科基地建设水平,同时,要营造出一较为轻松、较为和谐的学术氛围。
3.社会经济。社会经济是影响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外界因素,会经济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其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提,高等教育的物质条件来源是社会经济,而社会经济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要求。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的冲击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成为了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不仅决定着高校学科方向的定位,也决定着师资力量的汇集以及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向等等。
四、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
1.改变学科建设传统思维。高校之所以被称之为高校,是因为具有高校的特点,高等教育之所以被称之为教育,是因为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因此,进行学科建设的重点是要综合考虑教育的本质,从而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但是,长久以来,人们的学科建设思维都较为单一和狭隘,认为应该是从学科再到高校,从学科建设的本身来进行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这就使得学科建设被深深的弱化,并且很难将人才培� 因此,在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变学科建设的传统思维,立足于大学之源,重新对学科建设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审视,并且进行反思,转变从学科到高校的传统思维,变传统思维为从高校到学科,树立正确的学科发展观,将培养人才作为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同时,要积极发现学科科研活动中的教育因子,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将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科建设可以立足于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上,促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高等教育研究体系。高等教育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教育活动,涉及领域十分宽广。高等教育不仅要综合哲学学科、社会学学科、心理学学科等多种学科,通过这些学科的融合,构建出完整的高等教育研究体系,还要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因此,必须要做到两者兼顾,在构建出完整的高等教育研究体系的同时,不可使高等教育的独立性丧失。在建立方法上,要以多个学科的研究作为基础,广泛进行学术问题的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多种学科,例如社会学、心理学,来揭示高等教育的运动规律,整理和概括所有的学科门类,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建立起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多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很难独立进行,因此,必须要以高等教育研究体� 高等教育研究体系属于学科建设的外在条件,独立性属于高等教育的内在需求,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两者皆不可缺少。
3.注重特色学科建设。特色学科的建设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学习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更加具备科学性、合理性。高校如果想要占据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建造成一流的大学,必须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确立地方特色,并且确定出适应学校的学科特色,高校应当将自身的发展方向确立为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积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且实现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发展自己。例如长三角的苏州大学,就和苏州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实现了相互融合,并且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动力,进行特色学科的建设,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为苏州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比较典型的就是苏州的轨道交通学院。
4.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共同体当中,师生之间可以实现共同参与、有效沟通,这样能够实现科研和教学的相互统一,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也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但是在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及时调整高校的学科结构,在进行学科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本校的学科结构进行合理定位,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提升高校的学科层次。同时,还需要调整学科的整体布局,尽量做到所有学科的协调统一发展。最后,还要注重学科群的建立,强调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的同时,也要注重带动新兴学科的发展。积极建立师生学术共同体能够让师生之间加强探索热情和兴趣,促进知识创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成果和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还是提升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相互作用的,学科建设确保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人才培养也体现着学科建设的有效性,虽然影响学科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要能够从根本上加强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促进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国瑜。科教融合:大学学科建设服务本科教育的切入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62-65.
[2]方泽强。走出一条独特、有卓越影响力的学科建设道路-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思想述评[J].山东高等教育,2015,(8):87-96.
[3]朱丽,袁荣鑫。浅论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功效[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54-55.
[4]孟琦。基于重点学科建设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7):61-63.
[5]倪建伟。基于区域发展的地方高校重点学科特色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4(9):15-19.
中教毕业论文 篇2
1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论文平台指导与管理,同时辅以远程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形式进行指导为实施网上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学校开发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论文指导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通过该平台实现论文写作环节的控制、论文辅导资料的上传、论文任务书的发送、教学信息的传递、论文的答疑与批阅、指导教师指导行为的监控等。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论文终稿阶段遇到的问题,学校在论文终稿环节利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远程集中视频答疑,答疑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指导教师也经常采用电话、QQ、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论文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高质量的师资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校及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聘用的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的教授、副教授及其相应的教学团队;二是学校引进的985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来说,缺少的正是工程实践的经验[6]。为此,学校搭建起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工程实践平台,每年定期安排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实习,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育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学校建立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即首先由学校制定出毕业论文指导准则,比如学生留言必须在24小时之内回复,学生稿件必须在3天内批阅完毕,学生稿件批阅意见或评语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等;之后学校根据毕业论文指导准则在论文指导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考核包括周考核、月考核及学期考核;最后学校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水平的提高。
3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同时支持学生自主选题为了解决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不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结合学生基础与需求,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所谓“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即首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各专业教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为每个专业制作多个毕业论文模板,形成“毕业论文模板资源库”,然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工作性质,选定某个毕业论文模板,最后学生在该毕业论文模板的引导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每个毕业论文模板为学生提供了某一论题的目录和格式,并且每一章都配有引导性内容,正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以及模板的引领下都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另外,为了避免使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学校制作的毕业论文模板绝大部分都是半开放式毕业论文模板,即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工程或项目来做,如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等。由于学生选择的具体项目或工程不一样,也就避免了采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此外,对于少部分希望自主选题的学生,学校也允许其采用自主选题模式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自学校实施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
4区别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学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毕业论文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不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和总体完成情况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即可通过毕业论文环节,顺利获得学分。对于拟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校对写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均做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申请学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从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制定,指导教师对学位毕业论文的指导,到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建立起学位毕业论文三把关的严格制度。首先,每个专业分别制定了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难度要高于非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如对于工科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原则上要求是设计模板,需要申请学位的学生只能选取学位毕业论文模板进行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学位毕业论文时,毕业论文完成质量要求较高,只有学位毕业论文终稿环节成绩达到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才允许申请答辩。最后,要求拟申请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只有答辩成绩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在毕业论文环节满足申请学位的条件。
5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同时审核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考虑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对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答辩效果良好。同时,为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学校审核同意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为保证自行组织现场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规范与严谨,学校通过答辩巡视或远程视频对答辩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
6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教学活动组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必须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合理安排、周密部署,才能成功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7]。学校根据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过程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如图4),保证了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有条不紊地实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检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今年春季参加网上毕业论文答辩的59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论文教学满意度调查与答辩成绩的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共有53人选择了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选项,只有6人选择了一般的选项,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0%;共用54学生的答辩成绩达到良及以上,优良率达到了92%。可见,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结语
中教毕业论文 篇3
[摘要]
高等教育学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学科,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我国高等教育学基于经典学科理论的框架下演变发展而来,但是在建设和研究高等教育学学科方面具有显著特色。本文将以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常见问题作为论述的主要内容,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专门学科建设的环境背景,以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概念理论为着眼点,论述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及对策,以期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研究取向;学科建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学从教育领域范畴内独立出来,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越来越多,这其中以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最为明显。本文从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历程、基本概念以及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
国外的高等教育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学术热点课题,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教育学始终是作为同一个问题在研究讨论,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起初就被列为单独的研究范畴,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意识较强。
(一)理论研究
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学科建设理论体系上,不注重理论体系的研究会导致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需要向脱节。因此对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方向应立足于现实需要,理论研究服务于具体实际问题的需要,加强热点问题的研究,注意现实问题实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研究思考。
(二)问题研究
赞同问题研究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是一项专门的学科,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解答教育中的矛盾、困难和疑惑,帮助人们增加对高等教育学学科本身的重视,不必过分强调构建一个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与其建立一个不成熟的体系,不如解决现实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不断修改论证研究中的某些理论。
(三)研究问题与构建体系并重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将问题研究和构建体系的观点进行的综合与折中,认为二者并不冲突和矛盾,从根本上来讲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在研究目标上应该坚持二者兼顾的原则,不断的研究问题,创新理论。努力构建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以及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律,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醒方法论指导。研究理论是途径,解决问题是目的,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理论的源泉。
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现存问题
许多研究学者将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作为重点课题,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学自诞生之时广大学者就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等问题上进行了讨论研究,尤其是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等内容进行了论述,促进高等教育学里理论不断进步。
(一)学科建制
高等教育学一直是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是高等教育学研究学者的攻克对象,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与国外相比,起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将高等教育学从教育学的范畴内剥离出来,最终扩大到国家学科专门目录,以教育学下的分支专业合法存在,许多师范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增设了博士点、硕士点,加大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力度。我国高等教育学经历了起步、发展、高潮、成熟以及理论成果几个阶段,最终被确立为专门学科,至此,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仍不够完善,在理论成果与实践应用上仍需要不断研究和修改。
(二)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从来都具有专门的、独立的研究对象,这是学科得以存在的基本要素。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上。许多研究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应该是基于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为了探索与总结高等教育的深刻意义,促进高等人才素质的提高。将以上观点进行综合整理后不难发现,各学者在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上存在异议也存在着相同之处,即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其本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高等教育学的内容与分支上仍具有争议,有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学科学建设中的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较为重要,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规律更重要。当今社会的大环境背景下,将高等教育学编织成一个动态的、科学的、多元的系统,其中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因素,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三、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措施
(一)改进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学的培养目标。就高等教育学的教育目标而言,在学术界存在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应综合考社社会需求,以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水平、教育资源等为基础,避免因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条件由于高等教育低下而下降。同时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正面思维,减少社会功利性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品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高素质人才,为高等教育学教课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二)树立长期人才培养战略意识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此,应树立人才兴国战略意识,从高校入手实施。有观� 高等教育应该将培养专业人才与提高公民素质相结合,通过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人才,实现全社会的多元化培养模式。随着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将出现专业人才与综合素质人才共同培养的全方位培养模式。依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笔者给出以下参考:调整我国高校的教学计划,实施社会教学,增加社会实践,增强理论基础的同时,全面提高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在重点大学,尤其是师范院校开展试点,推广本硕连读方式,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实现高等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人才战略是发展与竞争的重要内容,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长远问题,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用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探析—跨学科的视角[D].汕头:汕头大学,2006.
[2]文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5(6):54-59.
[3]黄敏.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研究[J].考试周刊,2015(53):147.
[4]文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述评[J].江西教育科研,2005(7):25-28.
[5]刘小强.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2006(3):12-14.
中等教育论文 篇4
关键词:中等教育;修辞教学
培养学生的修辞能力,是中等教育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恰当的说法,就是修辞能力。”修辞能力强的人,能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达到预期目的。长期以来,中等教育的修辞教学以指导学生判断修辞格为主,不少人误将修辞格看成是修辞的全部内容。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如何把词语选用得恰当些,把句子组织得好一些,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的这样一个工作过程。要使修辞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语言材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等教育的修辞教学应该围绕“选择语言材料”这一中心来进行。
选择语言材料的原则——修辞教学的基本内容
要准确地选择,必须把握选择的原则。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明确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
符合题旨、力求内容和形式相统一是修辞的首要原则 学生若能掌握这一原则,在分析别人的作品时,就会下意识地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在“会其意”的同时“悟其巧”,在“悟其巧”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深刻涵义的理解;在言语活动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更�
切合语境、得体,是修辞的又一原则 一切修辞活动都是以适应语境为先决条件,检验修辞效果也要以语境为依据。学生只有明白修辞切合语境、得体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利用语境,根据语境去选择语言材料,甚至主动创造合适的语境,提高表达效果。
修辞还要切合语体 语体对语言的运用有制约性,某些词语、句式、修辞格等常常与某一语体相适应,修辞必须符合相应的语体要求。学生只有了解不同语体的修辞特点,并掌握这一原则,才有可能在运用语言材料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语言同义形式选择——修辞教学的重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语言同义形式中进行选择和调整,是最普遍的修辞现象。有效运用语言的核心问题是对各种同义手段的选择。语言的同义形式包括同义词和同义句等固定的同义形式,还包括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构成的可以互相替换而不影响其基本语义的语言同义形式,即临时同义形式。语言表达的交际功能首先来自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词语的意义,掌握和辨析词语的意义,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最基本条件。
正确运用同义词,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最为重要 同义词的差别,有的表现在语意的轻重或者程度的深浅上,有的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大小和适用对象的不同上,同义词往往还具有不同的色彩,因而它们在使用场合上也各不相同。要准确地选择,就必须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教师应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准确辨析同义词的差别,以便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能够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恰当的词语。
实词和虚词,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辞效果 应该根据目的、语境和语体等进行正确的选择。例如,要把人或事物表现得具体、生动形象,就必须认真选择动词和形容词。
要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有表现力,必须注意句式的选择 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句式中有些可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选择句式,不但要考虑说话或写作的目的和侧重点,还要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递接关系,并且要切合语体的特点。学生只有做到对各类句式心中有数,才能做出恰当的选择。指导学生了解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掌握它们的表意作用和修辞效果,是修辞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同义形式的选择还包括修辞格与非修辞格的选择,以及修辞格中这一辞格与那一辞格的选择 理解和运用修辞格,是修辞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不同类型的修辞格有不同的构成特点和作用,对不同特点的修辞格要采用不同的理解方式,或通过恰当的联想和想象理解其深刻的含义;或结合语境,对句子做出合理的解释;或根据语意强调的重点、语言的气势、语脉的连贯等方面来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悟出其“意”,品出其“巧”,使学生通过欣赏他人的技巧,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并通过模仿练习,提高运用能力。
比较——修辞教学的有效方法
中等教育的语文教材一直是由古今中外众多的优秀读物和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构成的。课文中提供了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的范例。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比较法,容易化解知识难点,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不同文体比较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各有不同的写作目的,运用比喻的要求也不一样。记叙文多在感性方面使用比喻,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使人如临其境;说明文侧重于理性,目的是增强说明效果;议论文则是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长江三峡》、《一次大型的泥石流》和《拿来主义》分别为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少的比喻句,将这三篇文章的比喻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在欣赏作品语言技巧的同时,感悟到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重要性。
同一内容、不同作家、不同写作目的比较 例如《荷花淀》的作者为了突出水乡游击战的特点,巧妙地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将荷花比作“哨兵”,暗示着荷花淀即将发生一场伏击战,体现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荷塘月色》的作者寓情于境,将暂得片刻逍遥的喜悦之情,挥洒在静谧醉人的月下荷塘的美妙之中。文中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荷叶的舒展挺拔之美;将荷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体现荷花之美。两篇作品都以荷叶和荷花为本体,由于作者写作目的不同,喻体也不一样。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形象地认识到修辞必须切合题旨的道理。
同一作家、同一作品比较 例如,郭沫若的《梅园新村之行》中有两句感情色彩非常鲜明的句子:“特种任务的机关林立,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片绿洲了”。“狼犬”的比喻和“眼睛”的重复,突出了特务多如牛毛,到处都在窥伺盯梢,体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作者深情地赞颂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的“周公馆”是“一片绿洲”。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领悟到:选用什么样的事物作喻,受到选喻者的情感和对该事物褒贬态度的支配,修辞要注意感情色彩。
不同句式比较 语言大师和著名的作家都非常重视通过选用合适的句式,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如郭沫若在修改《屈原》时,为了更好地表现屈原深受冤屈,迫切要求申诉的心愿,将原来的疑问句“大王,可否容许我申诉”改为祈使句“大王,请容许我申诉”。又如鲁迅的《祝福》,在祥林嫂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的情节中,四婶先后有两句意思相同但语序不一样的话:“祥林嫂,你放着吧”和“你放着吧,祥林嫂”。第一句是常式句,第二句是变式句。学生通过结合语境比较这两个句子的表意作用,不难发现,变式句根据题旨、语境的要求,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句式的表意作用,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必须注意句式的选择。
替换词语比较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此在学习者的方面,就必须知道了“不应该这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鲁迅的《药》中交接“药”与“钱”的情节,用词非常精确,表现力极强,对体现人物性格特征起重要作用。“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如果教师启发学生用其他同义词分别替换上述句子中的动词,并比较原词与替代词的不同表达效果,从替代词的表达效果中悟出“不应该这么写”的道理,将有助于学生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体会到恰当选择同义词的妙处,而且对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情感,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他适合比较教学的内容 如材料相同、体裁不同的文章比较,不同作家写的同一题材的文章比较等等。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活动中学习,随时随地留意各种修辞现象,还可以在课堂上预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再让学生从生成的答案中,将成功的修辞与失败的修辞进行比较,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准确、得体地传情达意,需要将所学修辞知识与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不断实践。运用比较法,可以化解知识难点,使学生形象地认识锤炼语言、选择句式以及合理运用修辞格的重要性;在提高阅读、鉴赏水平的同时,养成认真推敲、仔细选择的良好习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文集(第2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2]《修辞》编写组。修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中教毕业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错误分析理论,英语教学,纠错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教师该讲的都讲了,学生该练的都练了,可一旦要求学生在所学语言知识的范围内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时,难免会犯各种错误。随着学习的深入、反复练习、反复出错、反复纠正,从错误多到错误少,这种现象仍然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研究发现:以错误分析理论指导英语教学中的纠错行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错误分析理论及其相关理论
1.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
对比分析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业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该理论认为:首先,外语学习是一种从母语习惯相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如果教师已经把外语与学生的母语进行了比较,那么就能更清楚地指导真正的问题所在,也能为教授这些难点做好准备。其次,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目的语的学习中会出现什么错误,而一旦产生错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做出分析和解释。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强化手段(如重复和操练)来克服母语干扰,建立新习惯。显然,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个刺激—反应的过程,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母语习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的结果,因此,为了强调学生学习语言的准确性,有必要对错误采取有错必纠的方针,以免学生形成错误的习惯。
2.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理论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对语言错误的进一步研究,White(1977,见Wedell等,1966)等学者发现只有30%的外语错误可以追溯到母语根源,而其他70%的错误则属于发展性错误。这使人们对语言错误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和所出现的错误除了母语干扰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仅仅依靠比较母语和目的语形式来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错误已经不够了。况且有错必纠的教学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怕犯错误,怕人笑话毕业论文模板,索性回避和尽量少说,反而影响了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于是人们便开始把研究焦点转向了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发现、了解、解释语言学习策略和过程。
二、对于英语教学实际的启示
1.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错误分析理论首先将错误(error)与失误(mistake)进行区分,认为错误是因为对某种语言规则的无知而出现的语言使用上的偏差,而失误是指由于偶然的疏忽而没能正确应用已知规则而造成的语言行为上的错误。根据错误分析的观点,不是一切错误对交际的影响都是一样的,有的甚至根本不影响交际。因此,教师对待外语学习者所犯错误的态度较为宽容,应当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认为错误是学习语言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路碑,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的错误就
2.分析学生错误的根源
学习者的错误可以分成“系统错误”(systematic mistakes)与“行为错误”(behavioral mistakes),如:
(1)The idea of doing the homework were really… was really …bothering me.
(2)She buyed me an English book.
例1中的英语使用者不但察觉到了其言语行为中不符合英语语法之处,而且纠正了它,这种错误被称为“行为错误”,指的是语言使用层面上的失误,而在语言能力层面上使用者是知道关于某一特定语言项目的正确用法的。例2中的语言使用不当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被称为“系统错误”与“能力错误”,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所以它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有关,而非语言使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层面上的问题,因此被称为“系统错误”。错误还可分为“错误”与“失误”,这种分法和上面的不同点仅仅是用了不同的术语,这里的error相当于上面的“系统错误”或“能力错误”,mistakes相当于上面的“行为错误”。错误还可分为“整体错误”和“局部错误”。在这3种分类里,“系统错误”、“整体错误”要比“行为错误”、“失误”、“局部错误”更严重,需要在教学中予以纠正。当然,它们又是动态的,今天是“系统错误”,到了明天可能就变为“行为错误”。
三、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应对策略
1.把握纠错的时机
这个问题一方面与我们课堂教学的期待结果(或目标)有关,另一方面又与我们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类型有关。如果我们期待的活动结果是学生在活动中或活动后能够流畅地用英语表达思想,那么,就不能过多地纠正,老师纠正错误势必要过多地介入学生“说”的过程,过多地介入势必影响学生流畅地用英语来表达。反之,如果我们期待学生在活动中要准确地使用语言,那么,纠错是必须的。通常我们把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分为“实际性活动”和“非交际性活动”两大类。在这两类活动中,前者不能过多地纠错,而后者则必须纠错。当然,不纠错并不意识着对错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核心期刊目录。纠错也并不意味着简单告知,甚至严加训斥。不管是在什么活动中出现的错误,老师都要关注,把握纠错的时机。
2.如何纠错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纠错应讲究适时、适度、得法,才能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纠错不适时、适度、不得法,往往徒劳无益。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水平层次,纠错形式应有所不同。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这门新语言的学习习惯,主要强调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在这一阶段,纠错对象主要是语言结构、单词含义,在更高一级的英语学习阶段,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运用和表达英语,也就是说,纠错应按学生的能力进行。要使学生尽量少出错,要帮助他们形成策略,有意识地避免出错。教师的纠错应是有目的、有选择的。
(1)教师纠错
当教师在课堂上纠错时,可适当放过一些非尖锐且无伤大体的错误,这对于在学习表达语言和思想时期的学生很重要。发现学生讲错了,有时可以要求其重复。如及时、婉转、耐心、客气地对他说“Would you repeat?”这样一来可以暗示学生,“你的句子有问题”;二来学生很愿意接受毕业论文模板,并在口头表达关注意义的同时,积极地注意语言形式。有时我们说“Again”之类的话还不足以引起学生对错误的注意,这时我们就要重复学生有错误的句子。注意在重复时要用疑问的语调,说明我们对他的句子有疑问。学生一般都能发现错误并自行纠正。但在组织学生进行交际性活动时,我们教师不应过多介入,对学生的错误不必小题大做,抓住每一个错误不放。有时不一定要求重复,否则就有可能破坏课堂交际气氛,使学生不敢开口。
(2)学生自我纠错
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学会自己评判自己。学生并非靠教师时时纠错来学习英语,“如果纠错太多,他将停止学习”。我们应该给学生发现自己错误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纠错,倘若教师全部包办代替,学生将永远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学生就会依赖教师成癖,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和引导学生自己找错、纠错,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分析和比较,纠正自己错误,形成一定的规避错误和纠错技能。
(3)学生互相纠错
在纠错过程中,存在三种可能性:学生可能了解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学生可能了解自己的错误而未加以改正;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更谈不上更正错误。在指出某一学生的错误之后,他仍然不能自己改正。这时,我们可以试探性地问其他学生:“Who can help him?”这样可以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加,主动思考,一般也不会伤害这个学生的自尊心。
四、结束语
因此,英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强调不同的重点。如果对学生的错误听其自然,其结果虽然使学生克服了怕犯错误的心理,但是过于放任自流,完全不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学生说出的充其量也只是“洋泾浜”英语。如果是训练流利程度,那么教师应该集中精力识别整体错误,而不是局部错误,然后针对整体错误做有控制的练习。简而言之,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教师应具体地分析,选择最恰当的纠错行为。
[参考文献]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James,C. ContrastiveAnalysis[M]. Longman,1981.
[3]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2006,《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Third Edition),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第一版)[M].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中教毕业论文 篇6
一、中职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已经在不断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整体还没有落实到位,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之处仍然是存在的。如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独立学科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来,甚至进行创业教育的理念也是很淡漠。受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制约,并未在思想上重视创业教育,而只把职业教育作为单纯的就业教育来对待。从管理制度的角度看,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富有弹性的工作制度环境来支撑,只有充分接触社会,把握住市场需求动向,才能打好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而现在的中职院校大多是“关起门来办学”,学生除了书本上的学习内容以外,很少接触社会,这也就丧失了进行创业教育的土壤。中职院校的教师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从内心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往往从事第二职业,这直接导致创业教育失去了“领头羊”。
二、创业教育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深入改革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对初级、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的培养和输出。多以“从业教育”为出发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创造思维上有所束缚。而创业教育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思维,改革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制度,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灌输和培育,提升和鼓励学生的创业自信心。中职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更容易使那些强烈渴望实现自身价的学生,领悟到这是一个通过努力有望达成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从而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更自主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勇敢的竞争精神。进而有利于从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国家为社会输出具有积极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改革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能有效改善当今的教育质量,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中职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组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大多数的教师在创业教育方面还是较为模糊,或者干脆是盲点,基本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为了使创业教育能顺利进行,组建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该团队可以专门为创业教育搜集相关等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并总结对教育工作有价值的知识。同时,该团队还可以做一些详细的市场调研,使创业教育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积累,进而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开设创业教育培训班。
举办创业教育培训班,不但可以验证教师团队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劳动成果,还为今后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做好扎实的铺垫。学生可以通过培训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按照创业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加以引导,积极培养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短期培训,还可聘请企业专技人才或名企成功人士等授课,进行专题讲座、专技培训,又能增强创业教育可信度。
(三)完善创业教育课程。
1.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按教学任务、目标等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实施教学,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独立学科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
2.以专业课为依托,让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创业意识,让学生在学专业理论、练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培育创业理念。
(四)组建学生创业社团。
学生社团能够将志同道合的学生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来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以创业社团为基本单位,组织成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搜集市场信息,集思广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创业教育的根本意义。
(五)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中等教育论文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法制教育;中职学生
一、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四大战略布局之一,由此可见依法治国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近年� 而这些技工型人才大多出自于职业技术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其构成形式之一,因此,中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法律素质,使其自身意识到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2002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全面重新定位,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随着高中教育逐年扩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临着生源匮乏的尴尬局面,大多中职院校几乎是无门槛入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中职生中有近一半(44.65%)的学生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常规,对学习有比较正确心理的学生约54%,仍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能力较弱。[1]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职院校教师整体法律素质不高
中职院校教师大多数都是由德育教师或者辅导员兼任,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法律知识无法讲透,法律要点不够精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往往是照本宣科,学生根本无法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即使学生产生法律相关的疑问,大多数教师往往无法给予学生有益的答复。因此,大多数学生开始不信任教师,产生了抵触心理,并且往往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死记硬背,这与法制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2]。
2.中职院校学生对法制教育缺乏热情
由于从小接受的是主科(数学、语文、英语)至上的教学理念,因此,对法制教育这一“副科”存有偏见。在大多数的学生眼里副课只是用来打发时间,凑学分的配菜,甚至有些人选择在副课上干私活,补睡眠。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3.法制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
一方面,课程内容只有广度,缺乏深度,教师只是针对教科书的内容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了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忽视了法制课的教学目的。使得学生只知有法,不知用法。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法制课大多只是象征性的开设一学期,使法制教育缺少连续性与时效性。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中职学生不知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这就是法制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疏漏之处。
三、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的途径
(一)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观念
首先,要从意识上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比如可以在校园内定期开展普法活动,开设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加到法制教育的宣传中来,潜移默化的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学校要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设立主管法制教育的副校长、聘请法律顾问、长期从事政法工作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担任法制教育辅导员,成立校园法律咨询中心。与此同时,制定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编制目标体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在校期间学生法制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记录在内,从校规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法制教育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校园秩序和中职学生的犯罪率。
(二)培养中职院校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第一,可以由校方组织开展法律学园活动。比如,分批次,分专业的组织学生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并循序渐进的接受法制教育。第二,科学合理安排法制教育课程。首先,可以划归到通识课程中,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期,而是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法律专业课,比如,针对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可开设,广告法、合同法、经济法、商法等实用性强的部门法。在学习相关部门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院校学生年龄基本在15岁到18岁,从心理学观点,这一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但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心理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他们较同龄的孩子更早的步入社会,其多表现为:1.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2.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3.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4.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有计划的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使学生正视自己内心真实的自己,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适应社会的复杂多变,“心理咨询可以对法制教育进行有效的辅助,是深层化、科学化的德育。”[3]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加强我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结合中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相信,在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一定会朝着健康、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出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进一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贡献力量。
作者:率婷 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徐丽春。中职生学习方式及状态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5(6):58-59.
中教毕业论文 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与改革
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是许多学生毕业之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当前商务英语毕业论文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进程,阻碍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深刻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制定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
(一)学生对论文缺少理性概念
由于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并未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因而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经常没有思路,不知如何下笔,只能临时听过指导教师的大致讲解进行写作,可教师的这种讲解,一般情况下只能帮助学生架构模糊的框架,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等问题并不了解,无法构成理性的认知。这不仅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进程,同时对日后指导过程中,师生间的沟通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学生无法正确选择论题
在毕业论文选题当中,许多学生通常所选择的题目过大或是过小,其中题目过大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论文选题的通病。比如,某些学生将论文题目确定为“试论当代企业管理”,可按照该题目将论文写成完整的学术专著,也有些学生经常选择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如心理或是艺术等。由于题目选择与自身所学专业较为偏离,进而导致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常相关实践证明,毕业论文的题目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文章的质量,只有选择合适的题目,才能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三)学生论文撰写基本功不足
学生论文写作基本功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为英语表达能力有限,毕业论文存在许多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其次是整体论文结构不合理,论点与论据不清晰,观点不明确,没有充分突出重点内容,让教师无法理解文章要的主旨。再次,毕业论文并不是一次成功的,而是在不断修改中完成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思路间断,与论点严重偏离。
(四)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现象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中,出现了严重的抄袭现象。许多学生直接从说书籍中进行摘抄,或是在网络平台上下载英文论文进行翻译后照搬到自己的文章上。有些学生从学术期刊网站上下载中文版论文,借用别人的思想,东拼西凑后变成完整的文章,然后在利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这种偷奸取巧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术风气,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顺利毕业。
(五)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
毕业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却代表着学生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若是不严格按照参考文献要求来写,会让整个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大打折扣,同时也不便于读者审查原文出处。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参考格式不正确、不严谨的主要原因在于,院校尚未构建完整的参考文献标准化格式,缺少毕业论文写作中有关格式方面的教学。相关指导教师也没有按照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加以指导,从而造成学生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进行参考。此外,指导教师个人对参考文献格式的规范性也不够重视,自然也就影响了学生的重视程度。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教师论文指导能力和水平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个人的毕业论文指导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毕业。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能力和水平。首先,应要求广大教师充分重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每位指导教师要全面了解并掌握毕业论文指导的各个环节,熟知整体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详细要求及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论文质量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高校应定期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实施论文指导系统化培训,在优秀老教师的影响和引导下,以最快的时间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促使他们教学水平的提升。再次,实行教师下企业实践训练制度,指导教师只具备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面了解商务英语相关工作的流程,只有真正明确具体工作的岗位需求和标准,才能够有效的指导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切实符合我国教育部门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的毕业生论文应与学生工作岗位具有密切联系、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根本要求。
(二)调整课程安排、加强写作训练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重新调整课程安排。应将以往设置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放在第四学期中,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之间衔接的更加紧密、针对性更强。同时,还要全面整合当下已有的英文写作课程内容,适当添加毕业论文写作单元,综合性、系统化向学生介绍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列举出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基本要求。其次,商务英语专业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英文写作训练,锻炼并提高广大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写作技巧。高校学生在了解实习、参与实习、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所参加的活动写相应的总结、实习和调查报告,以此来让他们掌握搜集和整理才来的方式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文字叙述能力及综合概述能力,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有机结合到一起,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重视教育引导、纠正学生思想
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高度重视教育引导,要让广大毕业生充分意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及对毕业论文的影响,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毕业论文、实习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间的密切关系。应用型本科高校可利用专题讲座、班级专题讨论会以及师生相互沟通等有效形式让学生在进行岗位实习的过程中明白英语写作课程是毕业论文创作的重要基础,岗位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详细的工作内容是毕业论文创作的核心素材。只有学生充分意识到这些,才能够有效地促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习中,随时将自己见到、听到、看到、想到的内容记录下� 这样便可根据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论文的题目、架构论文纲要,真正做到实习与毕业论文内容的高度统一。
(四)严格监督把控、获得企业支持
在学生离开院校进行岗位实习之前,教师应为学生布置相应对策毕业论文任务,进一步确立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各个阶段当中的详细要求、质量及评价指标,特别是要把控好毕业论文的命题,坚决抵制虚假、夸大、空洞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教师应经常积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对开题报告、论文修改的整个过程、结论探究、论文纲要等相关环节都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及时检查,以此来确保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此外,单纯依靠教师的监督与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在企业当中,由于企业实习指导的相关工作人员有着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实习状况更加了解,更清楚每位实习生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他们在实习指导中针对性最强。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主动的与学生实习单位展开长期友好合作,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与奖励机制,让实习单位的指导人员从始至终都能参与到学生毕业论文的实践指导当中。企业实习指导人员和高校指导教师应合理分配工作,企业指导人员应主要负责监督学生的论文写作进度,对论文中谈到的企业商务详细流程操作等方面的内容严格把控。而高校指导教师则主要负责毕业生论文的书面表达工作,严格规范文章格式及论题等等,从根本上保障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应高度引起院校及专业教师的重视,因为毕业论文能否通过,将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但纵观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存在着学生对论文缺少理性概念、学生无法正确选择论题、学生论文写作基本功不足、论文抄袭现象严重、论文参考格式不够规范等问题。高校应针对具体问题,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商务英语专业特点,通过提高教师论文指导能力和水平,调整课程安排、加强写作训练,重视教育引导、纠正学生思想,严格监督把控、获得企业支持为维度,彻底解决毕业论文中的各种不足问题,避免其中的不良现象,切实帮助广大学生提高他们的论文质量,充分发挥出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沙立.从培养复合型英语商务人才角度谈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J].对外经贸,2016(6):148-151.
[2]万正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3):150-151.
中教毕业论文范文 篇9
中等教育论文2400字(一):英语课堂教学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的理论初探论文
【摘要】中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是中等教育的继续和发展,但大学生进校后,特别是在英语课堂中存在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如何听课、如何使用图书馆和因特网获取资料等现象。最明显的现象是近年来,学生在习惯了中学教育中教师的填鸭式语法教学后,不适应高校教育中的视听说教学模式,这种不适应问题,目前在我国各大院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大学生入校门之前,在高中教学阶段就需要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衔接处理;在大学生初入校门之后,需要教师积极的进行教学干预,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教学模式,达到在英语课堂上,从中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有效过渡和衔接。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
一、引言
国外对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性的问题关注程度较大,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创史人,教育学家阿伯拉汉。弗莱克斯纳(AbrahamFlexner)曾指出:“中等教育是决定大学发展前景和质量的基本因素,要建立高水准的大学,就必须与中等教育达成一致,注意两者的衔接。”(《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也于1999年发表了《关于初等、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改善》的报告。该报告从高中与大学教育多样性衔接的角度,探讨了包括高中的学习指导和大学教育要求内在,为适应学生多样性而谋求两者相衔接的问题。而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比较晚,研究程度与实践规模也不如英、美等国,但随着近年来大学扩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可研性。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就存在着许多问题。中等教育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做好准备。特别是英语学习有其特殊性。在中学教育阶段,英语课堂教学注重语法及应试能力,而进入大学之后,英语课堂着重听说、阅读及交际能力等实用性能力。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对英语教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在目前形势下如何改善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衔接的方式。
二、改善英语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方式
1.英语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 而高校在两者的对接方面有着更主动的作用。大学可以利用其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中学、中学生服务,即教育资源的拓展。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
(1)英语教学设施的共享。由于受到资金和条件的设置,相较于大学而言,中学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陈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和中学进行合作,进行资源共享。组织中学生到高校的校园、实验室或图书室进行参观或让中学生到英语语音室参加相关研究活动,培训相关管理人员,使中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拓展自己的知识,先一步与大学生活相衔接。
(2)英语师资力量的共享。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一个学校的资源中除了硬件基础资源之外,就是软件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90后、00后的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所以在新时代教师也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高校可发挥自己掌握学科优势及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敞开大门,利用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中学也可定期请大学大学教授以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辅导;以实验班、实验课题等形式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进入课堂,定期派教师到大学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清华附中和清华大学在此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一体式教学改革。清华大学派遣优秀的中层干部到清华附中任校长,附中校长参加清华大学的相关会议,及时了解大学的教学改革动态。
2.思想观念的改革。中学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参加教师培训课程的学习,需要对英语课程教学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新的认识。大学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在英语教学方面,需要遵从“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发展。而中学英语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此还有所缺乏。所以通过中英合作教师培训项目、中学英语教师国内外交流学者等活动,是更新教师思想观念,介绍教学新方法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使中学英语教学更好的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衔接,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不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灌输者,还应该是学生实际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
三、课程体系的改革
由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试行。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它提出,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目标。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英语教学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基础。在新的指导思想下,中等教育的英语考核方式也可以向高等教育进行衔接。采用分时段、多元化考试考核方式。必须通过不同环境和渠道让学生施展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对英语能力进行多维的准确评价,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考试考核的全过程。
四、结语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共同存在着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它们都有共同的本质,即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而進行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然而,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它们在诸如目的、任务、特点、职能、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自身的特色,它们在教育体系中分别起着其它部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随着中学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学教育的普及化改革,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对�
中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改革的缘由、举措和特点论文
关键词:综观评价;受控评价;分卷;模块化考试
自1986年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推出以来,教育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教育发展阶段、考试服务的目的、中学绩效考核制度均已改变,国家课程、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A-Level)考试相继改革。GCSE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这些新变化。2013年2月,英国宣布启动GCSE综合改革,2017年9月所有GCSE科目全面实施新内容。原有GCSE存在哪些问题?改革后的GCSE有哪些新变化?这些改革有哪些基本特点?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出简要回答。
一、改革的缘由
(一)模块化考试很难做到等值
2009年9月以前,GCSE科目考试都是采用线性评价(linearassessment),所有考试都安排在学生两年学习结束时进行。此后,绝大多数GCSE科目增加了模块评价(modularassessment),允许同一科目的不同模块分散在不同时段教学,每个模块单独测试并获得统一量表分数(UMS)①及等级分,如果某一模块成绩达不到及格等级,将不予计分,完成全部课程后综合三个模块得分得到最终等级分,学生可以重复参加模块考试以提高最终等级分,但最多可重考一次。例如,GCSE数学B由三个模块组成:统计及概率占30%,算术、代数及几何I占30%,算术、代数及几何II占40%,学生可以在中学三至五年级(13~16岁)期间分三次完成考试。如果模块考试成绩不理想,可改为最后一年参加线性考试。这种模块化设计难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妨碍学生对一门课程建立完整的理解,考试机构很难确保资格证书年度标准的一致性。学生何时参加考试、学生拥有的重考次数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结果。仅
(二)考试难度低不利于甄别优秀人才
证书及考试监管办公室(Ofqual)调查发现,GCSE科学和地理试题过于简单且要求太低、多項选择题太多,科学试题偏少。GCSE生物考试标准逐年降低,短篇论文、简答题和多项选择题增多,不能有效检测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此外,考试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获得更高收益,漠视行业职业道德,违规为授课教师举办讲座和考前辅导,提供考题信息,圈定考试范围,帮助学生获得高分。此外,GCSE考试更加公式化且更易预测,GCSE课程教学倾向于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真正学习和掌握知识,不能为学生成功提供最佳机会。现行制度导致逐底竞争(racetothebottom),难以甄别拔尖人才。为选拔优秀的生源,很多大学增设入学考试,特别是医学、法律等热门专业。2013年牛津大学要求65%的报考者参加自己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学生获得更高等级分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更多的雇主不满意中学毕业生的读写算能力,大约42%的雇主�
(三)受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备受质疑
内部评价(internalassessment)是GCSE考试的重要特色,早期是通过课程作业评价,现在采用受控评价(controlledassessment)②。首先,受控评价有时并没有评价应该评价的内容,不能像笔试那样有效地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做出区分。例如,考生通过背诵范文备考外语写作,受控评价即评价考生记忆力而非外语写作能力。在备考压力下,往往最终成果也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其次,受控评价很难组织和实施。部分科目的受控评价比例太高,高级监管措施增加了教师负担,很有可能干扰正常教学或打乱教学时间安排。学校之间也彼此不信 提高师生一致性的具体控制措施往往没有发挥作用。最后,受控评价很难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部分受控评价剥夺了学生反思和改进的机会,考试机构设定的任务限制了考生的创造性。教师还反映考试机构编写的评价指导解读空间较大,容易让人产生困惑且存在一致性缺陷。
(四)等级分不能均衡有效地呈现全部成绩序列
学生得分分布过于集中在A~D等级,增加A*等级后区分度仍显不足,C以下设置太多等级显得区分过度。获得A等级考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比E和F等级之间的差距更大。2012年,所有科目考试获得D等级的学生占16%,高于E~G等级学生所占比例(14%),获得B~D三个等级的考生更是高度集中,为63%[1]。同时,不同科目的等级分难易程度相差甚远,量化并处理不同科目等级分成为难题。例如,21%选择化学的学生获得A*,只有6%选择英语文学的学生获得A*。此外,单纯等级分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招生需求,部分考试机构将考生试卷各单元得分也反馈给学校。等级分并不绝对可靠,较易受到时间、试卷和考官等因素的影响。
(五)分卷可能导致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
现有GCSE科目考试一般分为基础卷和高级卷,C~E等级在两卷中都有出现。分卷模式很难通过确定合理� 分卷难以确保不同途径获得的同一等级分等值,目前主要依据统计信息进行专业判断。同时,考生可能因为选择错误导致零分,即地板效应(flooreffect)③;也可能导致被低评,即天花板效应(ceilingeffect)④。此外,分卷可能限制考生的发展潜力和抱负水平。因为基础卷最高等级是C,如果被错误地编入基础卷教学组,即便学生水平再高也不能升到A-level或其他同级资格证书水平。最后,如果与学校绩效考核捆绑,分卷也存在负面效应。等级C是学校绩效考核的门槛,因为基础卷获得C等级更容易,学校更倾向于安排中等水平学生参加基础卷考试。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重考次数将大幅减少
2016年5月,Ofqual出台《关于正式规则的决定》(DecisionsonFormalRules),对重考等事项作出了新的规定。除了英语语言和数学外,其他科目不再有分期、分批的重考机会。对于尚未改革的模块化科目,不再允许考生重考某个模块,但是考生可以选择重考所有模块,大部分科目重考要等一年之后,受控评价材料重新提交则因科目不同要求会有不同。改革后,两年课程不再分模块,帮助学生融合主题的不同方面形成对一门课程的整体认识,所有科目的综观考试⑤都安排在课程修完之后的夏季学期(5~6月)举行,以减少考试对正常教学的影响,保证标准的公平性和一致性。因为英语语言和数学两科的资格证书对于学生升学或求职至关重要,故每年11月继续安排重考,但考生必须在当年8月底年满16周岁。
(二)考试难度将有所提高
Ofqual要求重新设计英语文学、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教学内容,增加课程深度和广度;取消GCSE职业教育课程;增加核心科目的考试难度,覆盖完整的课程内容;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合格等级难度。英语语言要求更高的阅读技能和更好的写作能力;英语文学将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写作和思考;英语、历史等科目将减少碎片化和过于结构化的问题,同时增加扩写内容;数学和科学等科目更加重视量化问题处理;数学将覆盖比率、比例、变率等内容,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大最高等级分难度;科学将增加人类基因、生命周期分析、太空物理等内容,更加具有挑战性。2017年所有GCSE科目将按新标准更新,目前已经更新了35个科目。新课程考试评价结构更加严谨,核心内容更具挑战性,学时数将基本保持不变(少数科目教学时间变长)。新课程更加重视拼写、标点和语法、专业术语,其分值将占英语语言科目总分的20%,其他科目的占比将根据需要逐一确定。
(三)重叠型分卷将更具弹性
一般而言,分卷有重叠型、主卷+附加卷、连续型三种设计。Ofqual提出4条筛选标准:是否影响学生抱负水平,是否能够有效管控,技术上是否可行(设置标准的难度),是否透明且易于理解。相比而言,重叠型对学生的负担更轻,更具有易控性,技术要求更低,更易于理解。改革后,分卷科目将继续采取重叠型模式,提高透明度并吸取其他模式的优点,但重叠点及重叠幅度将更加灵活,鼓励适当比例的学生选择分卷相应的课程学习路径,降低天花板效应的影响,提高不同试卷之间的可比性。如果重叠幅度太小,无法获得与发展潜力相应等级的考生比例会上升;如果重叠幅度过大,设计有效试题的几率将会降低。新的数学科目基础卷设1~5等级、高级卷设4~9等级,其他科目将根据需要采用新的重叠设计。
(四)受控评价将全面调整
笔试将作为默认评价手段,受控评价等其他辅助形式只用于测试关键技能。Ofqual提出采用受控评价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是评价科目关键部分的唯一有效途径,必须在效度、信度、可控性和合理评价实践之间取得平衡,必须符合具体科目的评价需要,必须确保资格证书不会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受控评价将改进任务设定的控制,改进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改进授课教师评分和考试机构审核。绝大多数科目受控评价将由考试机构的考官评分,减少受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让授课教师拥有更多时间专注教学,减轻教师为自己学生评分的压力,特别是评分还与自己及所在学校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时候。如果学生成绩用于学校绩效考核,受控评价部分将在资格证书上单独报告,不再计入总分。考试机构将根据不同科目特点制定评价策略、选择试题类型、决定考评时间、确定笔试比重,保证评价的信度、效度、可比性和可控性。
(五)考试评价方式将有改进
统一卷将是首选,分卷科目将大幅减少。如果统一卷不能让所有考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并且高级卷涉及的课程内容能够有效识别,这样的科目将继续采取分卷。同时,成绩呈现方式将继续采用等级制,将探索使用标准分作为等级制的补充。新的分级量表将使用数字1~9标明不同等级,9是最高等级。GCSE新科目采用数字等级便于与尚未改革的科目评分相区别,避免与原有8个字母等级混淆,同时让处于下游的考生也有机会展示进步并得到认可。数字等级制与字母等级制并不一一对应,英格兰还可以借此与北爱尔兰、威尔士授予的GCSE证书相区别。
三、改革的特点
(一)强调分工合作与科学决策
英国GCSE改革强调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教育部与Ofqual、考试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改革的设计和落实工作。教育部全面负责GCSE改革,提出改革的主要框架设想,对改革的重要方面提出主導性建议,包括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提高科目内容难度、严格考试评价结构、改革评分方式、丰富试题类型、确定命题重点、细化成绩报告等。教育部对每门科目的核心内容开发过程负有全面责任。教育部还主持GCSE核心科目内容改革和评价目标的社会公众咨询工作[2],随后向社会公布最终达成共识的相关科目内容的改革决定。
Ofqual负责改革GCSE监管要求,确保国家标准准确:决定新GCSE的具体设计特色,出台获得考试机构认证的标准,决定如何制定并保持资格证书标准,确保考试机构设计、实施和授予证书时契合改革目标,审核考试机构提交的科目内容开发提议。2013年12月以来,Ofqual就很多改革内容提出建议并征求社会意见。例如,GCSE改革对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控制(2013年),新GCSE资格证书的基本设计(2013年),考试机构开发、实施和授予GCSE证书的技术规则(2013年),新GCSE资格证书科目的结构和评价(2014年),如何制定并完善新GCSE证书标准(2014年),任一科目纳入GCSE证书的原则(2015年)等。2014年,Ofqual开始对考试机构进行认证,2015年底完成所有资格证书认证工作。
考试机构负责制定改进措施,确保GCSE考试的质量。考试机构吸收自身、全国、国际评价研究成果及优秀评价实践案例,提升评价信度、效度、可控性和可比性,确保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在适当的地方增加扩写类(extendedwriting)考题和问题解决类(problemsolving)考题,减少不必要的过于结构化或细碎的试题。考试机构负责开发每个科目的核心内容,向Ofqual提交2017年新开设科目提议。
(二)重视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
英国教育改革公开透明,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公开及意见反馈机制,每一次改革甚至改革的每一项举措都会由相关责任部门提出框架建议,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反馈意见,并组织专门人员对社会反馈进行分析整理,再向社会公布反馈意见和采纳情况。改革框架通常是由教育大臣任命的、由大学学者组建的专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据不完全统计,GCSE改革60余次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其中教育部主持7次,Ofqual主持53次[3]。例如,Ofqual在研究改革風险防控的时候,专门组织与学校面对面的讨论,与考试机构召开一对一座谈会,面向就业与教育机构协会、学院学会、考官协会、学院和学校财务代表等发放问卷,广泛收集社会意见和建议。任何社会机构或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部或Ofqual开发的在线反馈表格、电子信箱、在线问答,以及其他方式反馈意见。政府对这些反馈意见必须做出公正公开的反馈,公开对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Ofqual还委托独立的市场调查公司舆观调查网(YouGov)、BMG调查公司(BMGResearch)等通过电话访谈、在线问答、面对面座谈等途径收集社会反馈意见并进行深度分析,公开发表调研报告。Ofqual也关注与改革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召开与改革主题相关的研讨会等。通过征求社会反馈使改革措施更加完善可行。例如,推迟到2017年完成所有GCSE科目改革、让考试机构自行决定考试评价时间、将8个等级改为9个等级等改革措施都是社会反馈建议的结果。
(三)回应社会关切,改革从不停步
中教毕业论文 篇10
(1)毕业论文的实践性,毕业论文的选题大都结合科研、实践的要求与目标,学生通过解决时机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能使自己的写作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毕业论文的独立性,课程学习一般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使学生受到系统的知识训练,以教师为主导。而毕业论文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学习与研究,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用创新性思维来完成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的学术性,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去探索未知世界。体现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就是逻辑要严密、分析要客观、论据要充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探索过程。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几年,一些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论文撰写不够重视,态度不端正,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不在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随便应付了事,照抄照搬,东拼西凑等。这种情况对毕业生来说不仅仅是论文成绩不及格的问题,这对学生今后就业和继续深造,甚至学校的声誉和教育发展都有负面影响。毕业论文能够全面的检验学生受教育的情况,并且能够较为综合的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处理能力。所以说毕业论文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很大的总结意义,一份良好的毕业论文能够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但是现在许多院校师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对于毕业论文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指导都做不到位,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也不够用心,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
2.2毕业论文没有体现实践性
毕业论文的最初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如果缺乏实践性,对于毕业论文的意义就有了一定的折扣。当前许多高校仍然采用学术型毕业论文的模式来进行毕业答辩。毕业论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教学水平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但仅仅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宗旨,也不符合体育教育的目标,不能有效完成体育人才培养的任务。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性的、操作性的、可应用性人才。而一篇学术论文不足以体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及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能力,更不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毕业论文的针对性不强
毕业论文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应对实践,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实践、指导实践。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毕业论文针对性不强的现象。由于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择当中都选择一些较为简单而且没有营养的题目,在撰写过程中困难程度较小,但是论文的实际应用性较差,题目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时常发生。个别学生对论文撰写不够重视,无法将大学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充分体现在毕业论文中,脱离了论文撰写的根本目的。并且有个别指导教师给与学生的题目与其学生就业方向也不符合,毕业设计与就业相分离。这样学生毕业设计就缺乏实践指导,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性去完成完成论文写作,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学生能够从论文撰写中得到的收益也比较小。
2.4毕业论文成果及答辩质量一般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存在一个较为广泛的问题就是论文成果一般,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另外在答辩过程中的答辩质量也很一般,不能充分的检验论文的质量情况,对于抄袭这种现象,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很多学生都面临实习及找工作同时进行的情况,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分身乏术,不能专心的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往往采取抄袭或者找人的方式。另外就是在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员对论文质量要求不高,久而久之,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了整体下滑的局面。
3改进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师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毕业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毕业论文不仅仅是知识的一个培养环节,更重要的是全面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及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毕业论文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与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冻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应当加强思想叫偶遇,从根本上转变师生的观念,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程度。
3.2毕业论文要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论文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与继续深造有着指导意义。毕业论文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论文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去理解自己设计的内容,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指导。当前高校师生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毕业论文的应用性较低。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所选设计的可应用性与可操作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时也要充分考虑论文题目的实践性考虑进去,能够有效地实现论文的实践性与指导性。
3.3提高毕业论文针对性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掌握程度,以及学生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的能力。毕业论文的要求具有统一性,大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毕业论文要结合实际,结合某一具体的现状或者具体的课题,对现状或者课题要具有独立的见解及看法。二是在毕业论文必须在学生毕业之前完成,要符合教学计划的安排。三是毕业设计一般都有字数的要求,往往要求毕业设计达到一定的篇幅。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往往都存在针对性不强的现象,由于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许多学生在从业后往往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所以毕业论文的方向一定要有针对性。大部分的学生往往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这样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但部分学生为了节省毕业设计所使用的时间与精力,往往都选择一些较为简单,并且针对性不强的设计。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4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基本步骤首先要选定题目,一个良好的题目能够深入的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一般毕业论文的选择都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利于学生综合所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能够结合多个学习的特点,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找出问题的解决方式与方法,对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选定题目与方向之后,就是对论文进行分析,包括论文的整体背景、要求分析、总体框架的设计以及各个模块的设计。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及撰写的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指导。不仅要帮助学生进行思路的分析,还要对学生所选定的分析方式以及在撰写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整个毕业论文的大方向进行把握。当毕业论文完成之后应当进行答辩。毕业论文撰写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毕业答辩决定的。因为在答辩过程中,不仅是对毕业设计实用性的一个检验过程,更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一个检验。通过答辩,能够充分考察学生总成绩,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总结,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应变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份毕业撰写成功与否的标志,同时也是检验一个学生对于撰写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针对当前毕业撰写抄袭率较高的现象,学校、师生应当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坚决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教师在答辩过程中更要严格把关,以确保学生毕业论文高质量的完成。
4总结
中教毕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从我对我国最近几年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调查来看,通过查看一些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最� 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不适应。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鞋子与脚的关系,脚大了或者鞋子大了都不合适,学校在实施这一教学管理模式时,学生并不会感到很舒适,教师也无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最终质量。这对于高校这一座人才培养基地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例如,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一方面来讲,很多大学生都无法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依然还处在教师监督的意识模式。又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校的教师多是“上课——下课——回家”的模式,对于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的滞留。由此看来,教学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这两种方面彼此相适应,身在其中的当代大学生才能有所收益,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项目管理视阀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负责人对教学管理控制意识不足
从管理意识上来看,高校负责人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盈利目的高于教育目的的学院。很多高校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实际的教学内容上,主要强调学生的技能获得和知识提升,以就业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并没有强调教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教学设计、任务以及管理系统管理上缺乏意识,同时没有明确地规定教师的教学义务、学校的管理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就容易造成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学生和教师。
(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方法较为传统
从当下大多数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来看,模式较为传统和老旧,没有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因为目前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师来进行设计,比如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等都是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来制定的,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加以调整。另外,很多高校也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化设施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师生之间的看法和交流。
(三)学生自我管理力度不够
学生自身的包括德,智,体,劳在内的各项素质都不同,而高校要用管理精英的模式来管理大众教育,但显然,这样的方法是很不合理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不足,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观念转变上,从而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针对当前问题,如何有效地加以完善
(一)强化高校教学管理意识,做好管理前提
如今,我们显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不同于父辈们的时代,考上大学并不等于以往的“鲤鱼跃龙门”,也就是说,进入名校不能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优越的生活环境,如今的大学也不能向学生保证以后,但如果学生们所念的大学能有一个良好的、与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会做人,掌握知识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管理者意识到高度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保证企业或者高校正常运转和长效发展的前提。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教师之间的团队建设,教学任务人员分配的问题以及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质量的平稳上升。
(二)以项目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