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5篇)正文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5篇)》

时间:

心理学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的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事,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和帮助。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 篇1

从古至今,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都源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我们每天都在追求生活,追求幸福感。当我们满足了生理上的需要时,我们就会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正是这些需求,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与动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建立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等基础之上的。

自我实现理论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其本质特征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马斯洛在阐述人的价值论体系时强调:人有多种需要和潜能,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们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是完满人性的表现。这一目标的实现称为自我实现。只有达到自我实现状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完全发挥出来,而只有全部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才显示人的积极品格和最高价值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因此,人的潜能是人的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是人的潜能的发挥。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是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本质特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要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之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是一个人的性德、知识和能力,也称内在价值。如果某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所具备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性能够惠泽他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那么,他也就是实现了其外在价值,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的幸福感,此时他心理上的感觉就是自我实现,即自我价值的实现。简单地说,自我实现也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很幸福。

自我实现,是指人类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是一个人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要,它能使个人产生强烈的动机,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某个特定的目标,达到自己能够成为自己渴望和认可的高度。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非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英雄,而是要让个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以达到自己期许的状态。

诚然,只要一个人身心健康,通过不断地学习,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永无止境。做到自我实现,就必须充分认识自我,做到不断奋力登攀,并同整个社会和时代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所创。而作为自我生存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社会,更应是一个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捍卫者,以给每一个生命个体创造同样平等竞争的机会。倘如此,每个社会成员才能自我实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才会更加辉煌。

自我实现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然充当自我实现者的角色。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在还没有满足生理需要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追求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心理发展关系,这几种需求是相互依存的。

其中,生理的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类的生存就会存在危险。这些基本需要是人类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低层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动力。马斯洛指出,人的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产生激励因素,而是转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并转化为新的激励因素。

安全的需要是关于人类寻求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健康发展的需要,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社交的需要,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我们都希望在爱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他人的关爱,与他人保持和谐共处,找到个人的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希望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尊重的一种需要,是比社交需要更高层次的需要,它可以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了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譬如,我们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取得相应的成就,以此获得必要的自信、自尊、自重和自主等,同时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从而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就。

当我们仍未满足生理上的需求时,我们所迫切的是要解决温饱等问题,若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的生命会受到威胁,又怎能谈自我实现这样高层次的需求呢?而若我们经历了层层考验,当物质上的需求已经不再紧张时,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追求精神上的需求,即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境界。因此,马斯洛层次理论中的几个需求层次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层次递进的。

其实,自我实现者并不是专指那些“成功人士”,而是指人的精神层面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这是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而能够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往往具有健全人格。因此,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理论。马斯洛痛感“价值观的丧失使我们时代的最终痼疾”。他坚信,整个人类必须要有一个价值体系,而这个价值体系就是人类的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渴望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总是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过, 每个人所处环境和所经历事情的不同与人的先天因素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潜在因素的发展和实现的程度的不同。

马斯洛坚持把人的本性和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首位,自觉地把“自我实现”理论提升到了人的价值理论。由此,自我实现理论就成为了一个关于人的本性的、本质的和价值的哲学理论。

简而言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逐级发展,在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包含了四点假设:第一点是它的变化性,已经满足了的需要就不再是一种激励因素,它将被更高层次的需要所取代;第二点是它的多样性,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是复杂多变的,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要在影响着人的行为;第三点是它的层次性,一般说来,只有低级层次的需要得到了相对满足之后,高级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才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第四点是它的潜在性,由于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在一定的时刻,人们才发现其潜在的需要。

当我们达到了自我实现这一境界时,就相当于中国全体人民都度过了社会主义而进入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增强,自觉性得到提高。同时,我们的思想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大家互相帮助,贫富悬殊日益

缩小,国家和平共处。犹如世外桃源般,让人向往。

正如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无缺的,马斯洛层次理论也会有其不足之处。譬如,马斯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美国人,其研究是在典型的美国文化下进行的,而美国是个体主义比较盛行的国家,因而其理论不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性。这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局限性,他忽视了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论证了入的发展的社会历史规律,马斯洛理论从心理学的和入学的角度进行补充,它启示我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格的完美发展。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只有定位好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好正确的职业,才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才干与个性,才能让自身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同时,我们必须要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牢牢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选择合适自己的自我实现方式。发展自己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 篇2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人都会做梦。然而,梦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那么,梦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心理学?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你在心理一直思考或者焦虑着某件事情,那么在入睡后,大脑在白天这种高强度的连续刺激下,就很可能会再现白天脑海中的情景,从而形成梦。

一船来说,梦的产生及内容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有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首先,思考、焦虑等心理及某种强烈的情感刺激都会引起入睡后做梦。说到底,梦是人心理的一种应激机制。对某一件事的过度思虑或者产生的某种强烈的情感都会刺激到人的大脑,这种刺激在人入睡后继续延续便形成了梦。

其次,心理可以对梦产生一种暗示。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自己是在做梦却又感觉非常请醒,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愿望支配梦境。比如,在梦中遇到敌人,眼看走投无路,心里想着“我要飞”,然后梦里的自己便真的飞起来。这就是一种“清晰梦”,在梦里我们通过心理暗示让自己飞起来。

最后,梦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学的一种反应。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学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欲望、愤怒、欢喜、排斥、热烈等。而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我们深层的心理和情感。影视艺术中有很多情节都体现了这一点。在电视剧武则天中,处在男权社会里,武则天要想登上权力的顶峰,势必会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比如牺牲他人。尽管在白日里武则天威风至极,然而在夜晚她却经常从梦中惊醒,梦里她的姐妹一次次向她诉冤索命。这里,她的梦便挖掘出了她内心最深层的恐惧和忏悔,而这些心理也许在平日里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梦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看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小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梦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梦境的分析,了解自我深层次心理。

生活中,当女人们做一个比真实还真的梦后,往往会对其进行探究和讨论,如不少女人会向周公解梦寻求解释。女人们对梦的探究精神值得鼓励,但是在方法上却应该反省。周公解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出答案,但是它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迷信纳色彩。对梦的探究,女人们应该用一种更科学、更正确的方法。

一般来说,梦的解析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梦是事实的反应,是生命的自我暗示。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你的梦里出现了某件事情或者某种景象,那么可以反思一下,这是不是真实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如果梦中的你焦虑不安,那么现实中你是不是确实在为某件事情焦虑看呢。

在这里不得不说我们古人的智慧。在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中,梦与身体各部位的健康状况有着内在的联系,这里的梦便成了一种生命的自卫反应。我们的身体通过梦的形式提醒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出现病症,以此引起我们的关注。例如,梦见大火很可能是身体中阳气太盛,从而造成了阴虚的症状,这种症状容易引发口舌生疮,造成身体不适以及情绪偏执、易怒等;恶梦则是肺气大盛、气燥的反应,这种情况往往喻示着肝脏问题。上面的例子就是告诉我们人体阴阳的失调是可以通过梦境来表现的,因此,女人们应该至多关注自己的梦,及时排查自己身体的不适。

梦是心理学的反应,对梦的解析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自我心理进行剖析,找到真实自我的一种途径。因此,了解一些解梦的常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引用了大量自己的梦境,可见,他也是通过对自己的梦进行分析继而更深入研究广泛的梦境。对于梦的解析有利于我们排解内心的情绪,使得我们摆脱潜意识中的那些负面影响。

从结构派家庭治疗的视角分析独生子女家庭的常见问题

很多人都在关注独生子女制度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孩子在小的时候会缺少兄弟姐妹,他们要么总是与成人在一起,要么会很孤独。他们独自吸引了父母所有的注意力。而父母也会将更大的期待寄托在他们身上。

在我的心理咨询室里经常会遇到有困难的独生子女家庭。比如孩子不去上学,甚至20到30岁的成年人,不去上班滞留在家里。他们可能会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基本不做家务也不愿出门见人。父母的苦闷与焦虑可想而知。近几年在我们的工作室里也会注意到,青少年、青年早期的孩子,抑郁、强迫、焦虑类个案的比例也有所增高。

解决家庭的问题,作为咨询师来说,需要借助一些理论和技术。不论是对个体还是对家庭,单一的理论和技术,都很难胜任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认真地理解和学习每一种理论如何看待家庭问题,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结构派家庭治疗,产生于70年代,由萨尔瓦多·米纽秦 (Salvador Minuchin)创立。这一流派注重从家庭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看待家庭问题。它与注重代际传递的鲍文系统治疗、注重家庭交往顺序的策略治疗、注重情感体验与整合的经验派治疗一起,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家庭治疗理论经典流派。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在互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系统结构)、联盟(部分家庭成员联合反对或阻碍另一个家庭成员的功能发挥)、界限(个人之间或亚系统之间由于限制和规则形成的)、亚系统(家庭中因年龄、性别、功能等的不同形成的夫妻亚系统、孩子亚系统、同胞亚系统等)。

功能良好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

核心家庭中成员是夫妻两人时:有相互的适应、磨合相互的界限(包括夫妻间的界限、与各自原生家庭的界限)。

孩子出生后的家庭:会形成新的亚系统(父母、亲子、孩子),亚系统与亚系统之间要有清晰的界限,并且需要在亲子之间形成相应的等级,父母才能更好的行使管理和教育的权利,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与家庭规则会有相应的变化。

功能不良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 :

1. 亲子缠结的关系(孩子父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共同或是由老人承担更多照顾孩子的责任,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模糊的界限),表现在:包办孩子承担责任、更多的溺爱、更多的干涉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不能做决定;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如果不能及时的调整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健康的发展。孩子很难承担个人责任,对成年人也会有更多依赖,很难发展出相应的自主性。

2. 母子存在缠结关系,爸爸疏离。爸爸在家庭教育中脱离,很少参与家庭事务(家务分担、孩子教育)、长期出差,或者即使在家也不太关心孩子的事情。会更容易导致母子之间的缠结,孩子会代替父亲满足母亲的情感需要。虽然妈妈很关心孩子,但这种不均衡的关系下,妈妈对孩子的过度卷入很有可能

3.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等级关系是颠倒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界限也不是很清晰,家庭中大部分的权力归在孩子那里,这对于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孩子如果不想上学,只想用玩电脑来逃避现实困难,他一定有这个能力。你知道,谁都无法阻止一家之主的决定。

4.父母之间存在冲突,都拉拢孩子作为自己反对另一方的同盟,会使孩子很难轻松地发展自己,而且父母的这种方式同样会削弱双�

5.单亲家庭的抚养者很可能是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回归自己的原生家庭),也许老人会承担起孩子父母的角色,甚至孩子的父母是完全脱离的,那么对于孩子,无论从情感需要的满足,还是教养职责的实施,都会出现困难。

对于解决青少年的问题,我们在咨询过程中会有一个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比如说我们会去关注夫妻之间的有效沟通,他们是不是可以在夫妻亚系统的等级上形成很好的合作,我们会注意看这个家庭中是不是存在着不适宜的权力阶层,就是说青少年拥有了更多的权利而不必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最终是需要能够帮助这个家庭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权力等级与家庭成员间合理的界限。

萨尔瓦多·米纽秦在他的理论发展的后期创立出一种四步评估模式。大致的思路是首先通过把个体的问题扩展到让来访者看到其实是家庭关系中的运作出了问题,让他们愿意一起来面对这个问题,然后帮助他们一起来看是什么样的互动模式形成了现在的这样一种功能不良的家庭结构,再去探索相应的改变策略去改变现有的这样一种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发展出来了一个步骤,如果很多夫妻在改变这个家庭结构的过程中存在着困难的话,我们会一起回过头去探索一下原生家庭对于目前家庭成员间互动模式的影响,这个步骤被称为结构化的探索过去。这个步骤其实是结构派治疗和鲍文的系统治疗的一个有效的结合。

在探索改变现有的交往模式策略的过程中,结构派治疗又可以结合策略派治疗的一些技术,比如说我们会探索是什么样的一种交往结果强化了某种行为模式,探索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行为链,然后通过打破一个原有的某种模式的循环来改变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任何一个成员行为的改变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变化。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能够提供给我们看清一个家庭某一个阶段的地图,能让我们看清一个家庭存在的不能支持它们良好功能发挥的结构上的问题。其实家庭治疗的理论与个体治疗的理论一样,存在很多理论派别,每一种派别都会有它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我们也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去探索更好的整合之路。

催眠中,求助者应注意的事项

催眠治疗的过程是催眠师和求助者的互动,所以两者对于催眠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催眠师,在整个催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当然,催眠疗法是解决求助者的问题,所以求助者要将自己视为主体,积极配合催眠师才能将催眠疗法的效果达到最佳。

求助者事先准备事项:

1、尽可能穿宽松衣服且应冷暖适宜来就治,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饿着肚子。

2、催眠前处理完自己的问题,如关闭手机,完成大、小便。

3、建议单独前来治疗,不要亲属或朋友陪伴,以减少不必要的分心。

4、治疗前应有足够完善的休息,避免在治疗中因劳累被催眠而睡着。

5、身体不适与过分疼痛不要勉强来治疗。

6、极度兴奋或醉酒,会神智不清,不适合立刻催眠治疗,等安静或清醒后再进行。

7、某些药物的作用会影响催眠治疗的正常进行,应注意。

8、催眠治疗前切忌过于强烈的运动而导致出汗未干,应等身体干燥后再进行。

9、进可能减少主观思维,特别是结果判断,改用心来理解并执行指令,体验过程和感觉,会令治疗效果成倍提高。

求助者情绪管理注意事项:

1、对催眠师的信任感、依赖感、权威感、崇拜甚至是恐惧感(敬畏)都有助于催眠的进行。

2、怀疑、不信任、随时评判结果等不把注意力放在解决自身问题上的行为都会严重妨碍催眠的效果。

3、治疗前,无论是催眠师还是被催眠者的情绪(生气、害怕、激动、愤怒等)过于激动,都不适合进行催眠。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 篇3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影响

随着各种压力的渐增,人们发现人类疾病谱正由传染病向慢性病方向发展,相应地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纯生物模式朝生物-心理-现代社会模式转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一门新的学科――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为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提供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进� 虽然心理学界对心理学今后发展趋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乐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必将会受到千千万万人重视,甚至宗教崇拜;另一种是悲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和一个茫然的将来”,认为心理学即使再过也难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现代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可以说,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曾经有一则寓意深刻的心理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女朋友约会,结果男朋友迟到了。当女朋友问及男朋友迟到的原因时,男朋友回答说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去了。如果这件事情分别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国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如果在中国,女朋友可能会立即挥袖而�

这虽然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心理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中国,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并不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对心理学抱着一种错误的偏见。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障碍”与“神经病”联系起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刚成立时,由于考虑到该校的研究生楼较为安静和隐蔽,较适合开展心理咨询,于是把心理咨询中心设在了研究生楼里。不料研究生楼里的研究生们纷纷向校领导反映意见,强烈要求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摘掉。其理由是: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挂在研究生楼前,别人还以为研究生都有心理毛病呢!从这一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连知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们都如此看待心理学,更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

当然,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人对健康心理学的认识。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也有了长足发展,认识到健康不仅是纯生理的健康,它至少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真正的健康应是生理、心理和现代社会适应的和谐统一。同时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必然会导致人们精神的欠缺,人情的淡漠;导致高的心理发病率;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调;导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的身心失调;导致所谓的“现代文明病”的出现。而要使这些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就必然要让健康心理学知识参与进步。因此,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2.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日趋剧烈的现代社会竞争,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曾耳闻目睹不少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了学业的正常完成。如大学生小A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后,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平时没有用功学习,大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他只好作弊,不料当场被老师发现并因此而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如果他掌握一点健康心理知识,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也许这次处分就不会对他造成不良后果。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自暴自弃,结果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同时出现了幻听、幻视等严重的心理障碍,无法继续学习,只好自动退学。又如大学生小B是院学生会的一名学习部长,学习成绩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女大学生小C并一见钟情,但表白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遭拒绝后不久,当他去检查本院学生到课率时,一位老师竟当着他的面说:“这么差的成绩,居然还是学习部长!”遭拒绝后的失意加上他人的鄙视,他忽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结果当天他就从宿舍楼的窗口跳了下去……在普通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由于事业的失败、情场的失意、朋友的背信弃义、生活的不如意等等原因而轻则患上心理病症,重则走上轻生道路。所有这些表明,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则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很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把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又感身体不适(如紧张、疲劳、胃痛、头疼……)的身体状态称“亚健康状态”。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现代人生活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所以说,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学知识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还是影响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这种智力学说却无法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在校时是尖子生,进入现代社会后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对某些人一见面却产生反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难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沦、一反常态,而有些人却能保持轻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国心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人生成就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指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乐观”、“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心理因素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倍受重视。而“情商”这一美国心理学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高曼认为“情商”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的反应能力所组成。如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些高级主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缺陷。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加登纳认为:“一个人最后在现代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商因素。”可见,人们要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曾经有人指出:心理学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点缀品、调味品和必需品三个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健康心理学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人们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王,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王沛。现代社会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3]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 篇4

内容摘要:教育问题,是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 现在的孩子想法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更倾向于找到正确的心态,而不是用各种不适应的方式。因此要是把心理学融入教育中,那么教育中的问题就不会变得那样的复杂。

关键词 贝尔纳效应 尊重心理 换位思考

一、贝尔纳效应—用身体语言教育孩子

经常听到有的父母在埋怨:“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说什么都不听,怎么说都不听。”然而许多孩子也有很多不满:“爸爸妈妈总是啰嗦,唠唠叨叨都快被他们烦死了”

的确,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家长都是习惯运用语言,习惯通过语言去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其实,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不少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只有7%的内容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而55%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眼神、体态等等来传达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完全可以将重心更多的放在身体语言上。身体语言更能表现感情,传达出爱。

(一)利用眼神

愤怒、责怪的眼神会让孩子觉得不安,甚至失去信心;而温和,慈祥的眼神能让孩子觉得温暖,能给孩子以鼓励。那么在孩子面前,父母就应该保持信任、亲切、期待的目光,即使在孩子犯错时也都这样做,会比打骂更有效果。因为这会让孩子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的根源,在自我羞愧中改正,孩子能自己看到希望,获得信心。特别在同孩子在谈话时,更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若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或想自己的工作生活,让孩子觉得

无法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以后交流教育的开展。

(二)注意姿态

父母的姿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遇事总是手忙脚乱、暴跳如雷或者表现出不雅的举动,猥琐的行为,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教育无法进行。如果父母在教育时运用的姿态大方得体,自然稳重,会让孩子产生学习的愿望,他们会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这样的姿态不仅本身就能感化孩子,还能让孩子更能明白父母的教导,因为这样是身体力行的。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单亲家庭的原因,女孩很调皮,邻居们常常觉得很伤脑经。并且在女孩犯错时,不会听见从家里传出的打骂声,大家都认为这家人缺乏家教。但是,女孩一天天大了,变得越来越懂事,热心善良,甚至成为学校里的学生榜样。人们觉得很奇怪,就问女孩:“你爸爸是怎么教育你的?是不是很严厉?有没有打骂?”女孩微微一笑说:“爸爸很少骂我,但是他会很直接教我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这样做是错误的。而且是不是用爸爸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他很爱我。我能从爸爸的眼神里感觉到爱与关心,我很幸福!”所以,当语言变得苍白无力时,父母不妨试试用行动去教育孩子,不要只是局限去“说”,不要迷信去“说”。多用身体语言,更真实的去表达。

二、尊重心理:保护孩子隐私权

中国父母自古以来都把孩子称作自己的“心头肉”,随时随地都是百般呵护,万般疼爱。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过度紧张的去关怀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遇见什么麻烦又不愿倾述,误入歧途。所以便去窥视孩子的隐私,这些父母往往固执的认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应该保持神秘性,孩子的方方面面父母都应该理所当然的去了解,显然这是不明智的。

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位母亲发现在上初一的女儿最近总是心不在焉,面对自己的时候总是有什么话想说却欲言又止。于是,母亲趁女儿上学不在家撬开了女儿锁住的小箱子,发现里面有一封来自同桌的寓意朦胧的信。母亲很气愤,拿着信立即找到了学校,并且马上交女儿带回家进行教育。悲伤的女儿受

不了刺激,夺门而出。几天后,大人们在河边发现女孩的尸体,母亲悲痛欲绝,却也无力回天。所以,即便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本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但是一定要选对方法,选好方法,要不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立情绪,就会出来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的现象。

(一)正确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东西。即使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也有拥有自己隐私的权利。而家长不要把孩子的隐私看得微不足道,反而要像看待自己的隐私一样去看待孩子的隐私。对待孩子的隐私家长应该以从容,客观的态度去分析,从侧面去关怀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一直都是最关心他们的,让他们自愿的去与父母交流,分享秘密。

(二)基本的信任

父母应该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不要去干涉孩子自己的个人世界。要培养孩子学会独立成长,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一些情况下,父母应该充分的相信孩子,让他们去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相信他们是有判断力和解决能力的,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相信他们的。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和信任,反而更愿意同父母交流,隐私就不会那么多了。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孩子好,为孩子着想,就可以自私的走进孩子的隐私世界。那样既伤害了孩子的心,也影响着父母与孩子的感情。父母的都需要明白:不要用爱的借口去做伤害孩子的事情,未成年人同样具有隐私权。

三、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经常可以听到许多父母的质疑: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也听不进去。作为父母其实并不是注意孩子的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更多的是应该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有时候就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制很威严的父母也根本不去重视。其实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父母不去忽略孩子的想法,不去硬将自己的想法强压到孩子身上,做到将心比心,反而会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了解孩子的立场

换位思考,首先自然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一个问题,

要给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不少父母在孩子同样错误时都采取雷霆般的责骂,或者严厉的质问:为什么不记住上一次的教训,为什么还要犯错,不断的重复这样做怎么不好,那样做如何不对。却不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做这件事情时的想法是什么?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二)不要过高的要求

要做好换位思考,就不能孩子的要求过高。因为也许有的要求家长自己都达不到,又如何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呢?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是合乎情理的,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一个成长的阶段于过程,而各个阶段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父母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用衡量大人或衡量自己的标准去对待孩子。作为父母,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且也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去要求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事半功倍的。

巴西的球王贝利,自小就是一个踢球很有天赋的孩子,他是父亲的骄傲。但是,有一次在街上父亲看见贝利居然在街上和比他自己大很多的不良少年抽烟。父亲很是生气,心里立即就有冲动要上前教育孩子。但是当然迈出第一步脚时,他在想:儿子现在的年龄正是最要面子的时候,平时在家里也是教育他要独立面对问题,要是马上教育儿子面子上肯定过不去。他把儿子呼唤过来问他:“贝利,我看到你吸烟了,是我看错了吗?”贝利羞愧的低着头说:“不,您没看错。”父亲继续询问着贝利抽烟的时间,突然贝利看见父亲抬起了手,贝利觉得自己肯定要挨打了,但是父亲没有,而是将贝利拉到怀里,认真的告诉他:“你踢球一直都有很高的天赋,将来一定是一个高手,但是你如果继续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很难再保持90分的水平,这事儿你自己决定吧。”说完,父亲已满脸泪水。从此以后,贝利再也没有抽烟,并 但他说:“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父亲那温暖的怀抱!”所以,孩子是有思想的,父母也要想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三、总结

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他们想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不闻不问,而是在与孩子真诚的交流中找到可以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变得事半功倍了。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个性和天赋,父母应该正视孩子的心理想法,

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体会来自父母真切的关爱,体会成长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参考文献

[1](美)里克·M·加德纳 《日常生活心里学》 20xx年7月

[2] 卜鹤 《无师自通—生活心理学》20xx年11月1日 新世界出版社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3] 王新波《从“心”生活—学会真正的生活心理学》 20xx年10月1日 朝华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 篇5

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要是我们可以根据心理学的只会去分析和解释的话,相信是很好处理的,不至于我们面对事情那么的盲目无助,下面就一起去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精神胜利法也是属于心理学与生活方式之一,这种状况在我们的事业,以及相关的爱情、婚姻出现了不如意的时候,

难得糊涂法。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糊涂”一下,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紧张事件。

随遇而安法。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件,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恬淡的、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幽默人生法。当人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此外,宣泄积郁法也是属于心理学与生活上最明显的一种调节模式,宣泄属于人们能够正常生活的一种心理和生理需要。在我们心情十分悲伤忧郁的时候,不如和亲人朋友来一起倾诉,或者我们使用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也可以作一次旅行来改变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