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小学语文论文【优秀14篇】正文

《小学语文论文【优秀14篇】》

时间: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

小学语文论文 篇1

一、生活教育思想在开放语文课堂方面的举措

(一)关注校园生活

学校是一个巨大的课堂,校园里的语文知识随处可见。学校的告示牌、橱窗、公共板报、学习的通知文件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教学时,除了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外,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校园,并鼓励学生发现学校的细微变化和关注重要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学生办六一板报时,要选择哪些文字和图片,才能让我们的黑板报既醒目整洁,又能为人称道。在举行运动会时,广播台里播放的宣传稿既鼓舞人心,又文辞优美,这也是需要我们所有学生参与的。在植树节进行义务植树时,全新师生都穿着整齐的衣服在辛勤地挥洒着汗水,学生此时肯定有很多感悟,此时老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且可以拓展关于植树节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营造家庭氛围

家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场所,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家里,孩子接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养成与家庭成员一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家的重要作用,让孩子从小养成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为此,我们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订阅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电视节目。另外,如果家长是经营烟酒生意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了解烟酒的弊端;如果家长是经营图书、文具、水果、服装等生意时,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这样,在谈及相关话题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情展现自己的`知识积累,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家庭自豪感,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生活的兴趣。

(三)感知社会课堂

社会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商品的标签、产品介绍、产品说明、各种零食包装上选用的图片等都蕴藏者语文知识;街道上,各家店铺的装潢、器物搭配的整体风格都充满着语文与哲学;娱乐场所里,新奇可爱的卡通人物、色彩斑斓的花虫鸟兽都是语文美学。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一定要学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感知,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不断开放思维,这样在遣词造句时才会文思泉涌,信手拈来。

二、生活教育思想融入课堂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师生交流,实现因材施教

交流沟通是了解学生的前提。想要保证教育生活化,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语文知识的诉求等。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遇到困难,也一定要及时帮助解决,扫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二)引导学生进行场景再现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作者写作背景的原因,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生学习《丑小鸭》这篇课文时,在对童话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教授学生一定的生活道理,而不是仅仅学习童话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否则这篇课文就失去了其存在价值。结合生活实际教授学生,不要害怕眼前的种种困难,不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坚持,沿着自己选择的路坚持走下去就会得到满意的结果。教师还可以将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的动态。同时加强实践,针对课堂内容安排专题活动,使学生通过课本更好地感悟生活。生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借助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开发语文教学课堂,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语文知识,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实际课堂教学时,要懂得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历史,学会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论文 篇2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钢携领,编制教案,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就是要吃透新课标,要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教案,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教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预习交流,预设目标,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课堂上,学生将查阅的资料分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再根据学生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三、创设情境,质疑导学,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导线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起来,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智力得到新的发展。其次是质疑导学。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如教学《雾凇》中这样一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充分感悟后,设计了如下练习:假如你看了雾凇奇景,会怎样赞叹?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

四、科学分组,合作探究,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

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

五、多彩的课堂形式,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证

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六、课后注重“课堂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推进器

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以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而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也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大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小学语文论文 篇3

摘 要:语文潜藏着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使用游戏教学方法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蕴含的智力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不恰当,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小学生心身发展规律,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也不一样。自身的素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兴趣后,自然能学好这门学科。学生在性格的形成期,非常相信甚至崇拜自己的老师,往往会将教师作为榜样来学习和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表扬时会更加自信,学习热情也会高涨,而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否定时会感到失落和不自信,对语文也会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学生对自己不自信多是因为教师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鼓励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赞美和表扬,期待和肯定。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已的这种信任、赞许和期待之后,会更加相信自己,努力的朝教师期待的方向奋斗。

二、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和发展,具体形象思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该把这些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将抽象出来的汉字还原到更具体、更形象的状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来学习汉字,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如在学习“人”“水”“火”等字的时候,可以先写出象形文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想象现实生活中人、水、火的样子,让学生将汉字所承载的含义与实物的形象连接起来,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汉字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汉字中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相应的作用,或示音,或示义,或示形,或能起到区分标示功能,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换偏旁或者加减偏旁的方式,分析每个构件的意义,帮助学生识记,让学生不但掌握这个字,而且在拓展中学会其他新字。例如“胡”,加“水”为“湖”,指“湖泊”;加“火”为“煳”,指“烤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和信心,还可以掌握汉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三、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

爱玩游戏是低龄学生的天性,在课外活动和课间十分钟期间,他们就像脱缰的野马、天空中的流星,迅速的投身到各式各样热烈欢快的游戏中,精神焕发。但是在上课时,他们总是不由自主的走神、打瞌睡。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用游戏的形式教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识别汉字的时候,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游戏,鼓励学生根据字的结构特点、字形、字义,把字或词编成谜语,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在玩耍中识字,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动作,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如“打、拨、踢、扛”等字,让学生做动作、读字音,说一说为什么“踢”是足字旁,而“打”字就是提手旁,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四、使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文章的理解需要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即自上而下模式(形式驱动的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概念驱动的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自下而上模式(概念驱动的模式),是指阅读时按照“词――句――篇”的顺序,对课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句子逐一进行解码,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加以理解:自上而下模式(形式驱动的模式),是指在阅读之前首先从课丈的主题和结构框架开始,以理解文章主题为目的,结合文章的标题、插图,每段前句,按照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框架作出推断与预测,再通过词、句的阅读来证实、排除或修正、推断与预测,从而理解文意。为了能够有效、快速的阅读,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使用自上而下模式(形式驱动的模式)。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读的时候,不以学习生词、句型为目的,要以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为目的,从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框架开始。结合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按照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作出推断与预测,再通过词、句的阅读来修正自已的预测,从而理解文意。

小学语文论文 篇4

【摘要】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乐清市的生本课堂教学研讨会,结束之余,一直在思考:我的课堂离生本课堂还有多远?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是对于“生本课堂”还存在着一种模糊的认识。在饱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等著作后,感受着他对“生本课堂”最精彩的解读,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我体悟到他对学生浓浓的人文关怀。而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本文结合先前我对课前预习的课题研究,尝试着从“指导方法”、“明确目标”、“课堂补缺”、“习惯养成”等四个方面阐述学生如何进行前置性学习。

【关键词】

前置性学习 生本 明确目标

什么是生本教学?郭思乐教授是这样说的:“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我们称之为生本教学。”“生本”其实是一种理念,把教的东西变成孩子们的玩,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行动起来,使他们爱学习就行。而前置性学习就是这种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在进行生本教学前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与一般意义上的预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前置性学

一、指导“方法”,让学生“有章可依”

前置性学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生本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起始环节。但往往学生在前置性学习这个过程中,主动性不够,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首先就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更有效,更深入。一般步骤如下:

1、朗读全文,标出段落。

2、通过和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并理解意思。

3、标划重点词(课文中反复再现的词,对表达中心起关键作用的词)、重点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不甚理解的句子,文笔优美的句子,并初步进行赏析)。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并写初读体会。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5、搜集相关资料:作者的生平及社会背景(由于作者的境遇不同,所以其作品的风格、感情不同);文本涉及的背景及相关事件、人物(特别是距离学生较远的人或事)。

6、精彩句段背诵(重视学生的积累)。

在学生有前置性学习的作业时,我一般都不会再增加其它作业,而是腾出大量的时间来让孩子学习和查资料。当然,前置性学习内容也不能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如果前置任务过多就不能保障学习的效果,在低年级或者是前期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前置内容应该根据学情进行和课中有选择的进行。

二、明确“目标”,让学生“操作从容”

就一篇文章而言,学生不仅要读懂课文,提前解决生字词,还要开展延伸阅读,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资料。如果学生总是按照步骤去学习,由于总的目标不明,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迷失方向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难免。这就得要求在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指向既定的目标,方向明确,这样自主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比如,在原先学习步骤的框架下,我会根据不同的课文为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写景的文章,我会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想该怎样用你的声音将文章的美表现出来。如在学习《日月潭》一课时,要求学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日月潭的美,你该怎样用你的声音将它的美表现出来,让我们也感受到日月潭的美。如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我让学生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萨沙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你是最弱小的吗?举个例子说说。但不管什么题材的文章,都有一个同样的要求就是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收集有关资料,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因为只有孩子进行前置性学习了,他才能在课堂上有精彩的发言。

当然,目标的提出,还要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对于中年级学生如何掌握段落意思,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初步读懂文章的主旨并提出相对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分单元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现教材一般是把类型相同或类似的课文编排在一个单元中,一个单元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加强指导,/soft/从而使学生预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以便学生尽快掌握自学的方法。

三、课堂“补缺”,让学生“重拾信念”

通过前置性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自学中的困惑和需求,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困惑和需求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学中把学生的需要和文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教学设计,精设对话,这样进行课堂“补缺”,就会使学生重获学习信心,有利于前置性学习的良性循环。

如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刚开始的感受可能是很肤浅的、表面上的,他们或画一个句子在旁边写上“这个句子真好,写日记是可以用”或画一个句子写上“这个句子真好!我闭上眼睛就能想到这个画面”,当学生这样写时,我们千万不能急,要注意在课堂上顺势而导,引导他们说感想、说不同之处,碰撞思维的火花。如《泉水》一课,有学生说“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从这个“冲”字上,我就能感到泉水很想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使孩子们在聆听别的同学发言的同时也能碰撞出自己的思维火花,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课文。再者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其实刚开始学生不敢说、不愿说,我要求他能站起来大声地说,再要求说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然后再一步步地引导。这样的话,孩子们就会说了。再者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聆听,教师也是如此,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只有老师配合学生,没有学生配合老师,老师看似站在讲台边,其实老师的思维并没有站到旁边,需要随着学生的思维走,做好顺势而导。

四、注重“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

前置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生本教学的有力保证。但学生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这当中,除了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监管,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习惯的形成外,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评价导向。通过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

前置性学习将学生推进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前置性学习,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学生必会满怀信心地、积极地参与到生本课堂中来。通过前置性学习,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发问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自学,生本教学自然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学生会获得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自学的兴趣就浓厚,自学的能力就得到提高,这就更好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生本。”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3)《‘生本’教育——不只是一种模式》,《中国教育报》,2001.1.18

小学语文论文 篇5

一、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刚进入小学教育的儿童,他们开始对童话、寓言、生活中的故事产生兴趣。到了小学高年级的少年儿童,他们对文学爱好更加感兴趣,科幻小说、 斗智斗勇的故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教育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教师作为主导者,首先自身必须有良好的修养,有很强的教育梦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爱心,能够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应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推陈出新;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教师能够传授给他们专业知识,也希望他们的教师能够富有童趣,可以有讲不完的故事,是一个故事大王,教师应善于和学生沟通,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一)准确掌握儿童心理

儿童是主动接受知识的,不应该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儿童文学中的乐趣。儿童主动去接受文学,是有感情地去接受的, 并不是一味地盲目去接受知识。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受到儿童的喜欢,而且会主动去阅�

(二)教育方式

语文是灵活多变的,而且教育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多样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即使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说,同学之间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教师应及时进行调解,并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三)教师的自身魅力

在每一位学生眼中,对教师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一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不一样的,但总的来说,教师的形象分为内在和外在。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多才多艺,有童心,有幽默感,有热情,有爱心;而且一位优秀的教师也应该是无所不知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古往今来,对大自然有很多的认识。 教师应该把这些通过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 而不是直接把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无法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且非常具有想象力,直观、具体的实物(形状、颜色、声音等)易于引起他们的兴趣。 儿童文学中的故事、童话、科学小品等很能引起儿童的强烈吸引力,当这些源源不断地从教师口中说出来时,自然而然在学生的心中形成较强烈的形象魅力。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其中小学生阅读的是儿童文学,小学生区别于幼儿和少年,他们可以自己阅读,有自己的理解,他们不像幼儿,没有阅读能力,需要大人的辅助,也不像少年,阅读范围那么广。

(一)认识作用

丰富、生动的儿童文学艺术形象,既顺应了儿童的心理需要, 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质。

(二)教育作用

儿童需要儿童文学的陪伴,儿童文学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感情世界, 也可以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儿童文学作品中描绘的故事,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想象, 让他们在想象中发现其中的乐趣,能让他们得到满足。 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儿童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让他们在作品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儿童文学在各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儿童诗可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还有丰富的语感,利于写作。 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 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然美,诱发他们的想象力, 活跃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北师版)中的《成长》,它简单易懂,而且以诗的形式出现,学生读的时候简单明了,明白随着自己的长大,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能去做, 应该做的事情就应该积极去做。

2..童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爱幻想,想象奇特丰富,他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童话、寓言、科幻小说的创造性是其他文学无法比拟的, 它们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和探索欲望有很大作用。

3.儿童故事、叙事故事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审美作用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感,同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 培养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北师版)中,《女娲补天》中的女娲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用七彩石补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略了古代神话的美丽,也知道运用智慧做事情,救民于水火之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丑而伤心,相貌上的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心灵上的美,告诉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内在美。

四、总结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学习有很多益处, 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儿童文学在提高小学生的素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儿童文学的习惯, 让学生从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食粮, 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儿童文学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对儿童的影响也是有深远意义的。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理应越来越值得大家去关注,去重视。

小学语文论文 篇6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提出,是教育教学的新篇章。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强大功能,创建高效课堂,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多媒体时代的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课堂更是一种翻天覆地的改变。要让多媒体教学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体现语文教学的灵动之美。多媒体教学模式要逐渐地运用到实际中,实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语文课堂的丰富性,立体化语文教学;实现语文课堂的延伸性,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学活动具有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丰富性;延伸性;趣味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课堂在向信息技术应用多样化课堂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深入小学阶段各个学科。小学语文课� 新课程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更加应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才能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魅力。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现语文课堂趣味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只有语言美感的语文课变得富有趣味性。这种趣味性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受系统教育,语文课程对他们来说枯燥、抽象,甚至对学习内容只能机械记忆,无法理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便能充分展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近几年,农村学校基本普及了班班通设备,信息技术走入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案例一:一年级语文拼音教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j、q、x与ü的拼读规律时,制作课件,利用PPT制作动画展示拼读规律:声母j、q、x去单韵母ü家做客,ü非常有礼貌地接待了它们。通过PPT课件展示,教师指导学生一起编出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把帽摘掉”。在教学过程中动画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课件时,同时设计了图片学习环节,将母鸡的图片、气球的形状、切开西瓜的痕迹动态转化为声母j、q、x。课堂上教师教学轻松,学生乐于学习。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性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高效语文课堂,确保每节课老师教有法、学生学得精。一节语文课短短的40分钟,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课堂信息化,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创设情境,感悟文章的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使得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能力、情感体验、自主学习方法。案例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展示PPT1:请同学们默读1~11自然段,看看课文有哪些地方,哪些语句告诉你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划下来,并做批注。PPT2:用心比一比设计时钟页面,配上钟声滴答声,感受时间的流逝,烘托现场紧张的气氛。PPT3:夸一夸设计夸一夸,配上图片及配音,在情境中提问,发挥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这对父子真是了不起,你想对父亲或者儿子说点什么?请用几句话说一说。(1)我想对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2)我想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

三、利用现代教育科技,实现语文课堂丰富性

语文课堂有丰富的语言魅力,但单一的课堂会显得枯燥。这种特征在农村学校表现得尤其明显。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遥远、空洞。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规划语文课堂让教学过程更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情景感悟的培养,让学生发现美。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语文魅力。(1)生字教学:课件制作摘苹果的游戏,认识生字;(2)班班通设备导入课程资源;(3)电子制作电子动画,将故事生动展现;(4)利用朗读软件,制作课文情景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语文课堂延伸性

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并不能完全涵盖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语文学习是无限的。利用多媒体,能将语文的人文教育性延伸到课外生活。课堂教学中设计作业,可利用多媒体布置。例如设计《怀念母亲》一文,设计PPT:作者如何表现出对母亲的感情?(1)课堂设计:(音乐声中)请生说一说;(2)利用录像功能,课后作业设计,录一段你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将课堂学习内容延伸到生活,教学效果较好。对学生能形成情感式熏陶。多媒体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语文课堂的延续性。综上所述,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多媒体教学深入语文课堂,实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高效性、丰富性和延伸性,步入教师教学新时代,学生学习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新课程“新”在何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9):4-7.

[2]贺维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例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整合[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0(11):5.

小学语文论文 篇7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追求个性,崇尚创新已成 由此,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统一标准,分数挂帅,全面发展的目标必将合理转变为尊重差异,发掘特长,潜能开发的目标。

笔者认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应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且发扬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鼓励调动全体学生坚持自我,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能让学生随意发挥自由展示的广阔空间,使学生能无所顾忌地把内心的思想,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验,毫不保留的呈现出来。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有事可写,有感能发,笔墨丰腴,个性飞扬。同时还需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标新立异,敢于想象,博取众长。因为个性离开了创新也会暗淡无光,创新可以使个性更加张扬。长此以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声有色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才思敏捷的优秀篇章必将充实祖国乃至世界灿烂的文化宝库。

以下是本人在习作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实践和粗浅感悟------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多鼓齐擂,鼓动个性。

一、鼓励

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传递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学生的精神支柱。因为多数学生构思阶段思绪繁杂,莫衷一是。虽然有的学生想到很多,却无从下笔,这时最需要鼓励和引导。当然,鼓励也要分阶段进行,要适时而动,相机而行。

首先,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起初,学生会搜索自己的记忆,写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人物、事物、动物和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切经历体验都可以展现,不要过多考虑遣词造句和修辞。目的是让学生排除干扰,解除顾虑,先使学生敢于下笔。纸上有字就是成绩,就要给与表扬。

接着,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忘记的或不熟悉的情节也可以通过想象补充完整。

对于思绪杂乱无从下手的学生,再进行深入的引导,甚至可以把学生引入虚拟空间。通过开导,提醒使他们相信,无论天上,地下,水里的。道听途说的,梦里看见的等。只要合理想象,大胆推想,有可能发生的事即使没发生也可以写。要使学生不 这样通过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填补了学生阅历的空缺,使他们不仅有事可写,而且还可随意选择。

然后,鼓励学生敢于联想,组织素材,构思情节。

通过以上引导和鼓励,大多数学生能解除顾虑,增添信心。但是想要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条理清晰的故事情节,还是有难度的。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迁移时空,拼接素材,夸张事实,扩展情节。可以使学生会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中相关联的情节,重新组织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二、鼓舞

在前面多方面鼓励引导之后,多数学生已信心陡增,但部分学生仍然笔墨匮乏之时,再进行跟踪巡视,有的放矢的对全体学生的整体气势进行调动。

首先,就地取材,搜寻亮点,以点带面,调动全局。

为了趁热打铁,哪怕发现极少数的学生写出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就可 这种在学生身边找实例,再通过学生相互探讨补充完善的做法,不仅可以激励个别学生的创作欲望,还能调动鼓舞全班学生的写作激情,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然后,发掘个性,优势点评,鼓舞士气,激励创新。

没有两颗完全相同石子,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苍蝇。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利用。

当全体学生都群情高涨,大胆挥毫之际,教师再寻找几个个性突出的案例,当众展示,并且让大家参与联想,增添情节,完善故事。特别要找一些只写寥寥数语,但个性突出又有创新又有丰富联想空间的案例,使全体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想象,运用联想,补充自己阅历的不足,充实写作素材,完善故事情节,再通过创新润色文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提高作文水平。个性是文章的风骨,创新是个性的光芒,只要不断给学生铺设展示的舞台,提供张扬的空间,学生的文章必能个性飞扬,风骨岿然,光芒四射,魅力无限。

最后,风格展示,取长补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

生写出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展示了,因此,作为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了解学生心理感受,善于运用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仅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还需能在骨头里面掘精髓。一定竭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保持学生的热情,振作学生的士气,鼓舞学生的激情。

这个阶段,教师要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风格,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个别学生哪怕仅有一处亮点,更要优先予以展示,这是促进作文走向个性化的需要,切忌不要全文展现,以免暴露学生的不足。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风格,他自己就有个性,有特长,有优点,要发扬。这样做对增强全体学生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很有必要。最不提倡教师亲自指出学生的不足,这会扼杀学生还没有树立起来的信心。因为学生会比较,会鉴别,要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发现,自己体味,自我改变,自我完善。

三、鼓劲

在学生创作激情燃烧之时,在众多亮点的照耀下,要进一步给学生打气鼓劲,激励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首先,比照过去,坚定信心。

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磨砺,学生增强了的信心,鼓足了勇气,点燃了激情,但还需教师推波助澜。教师要有的放矢,依据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去同写作之初进行比照,让每一位学生都看到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推动写作热情,强化创作激情,提高创新的勇气,推进教学成果。

然后,博取众长,充实自己。

要使自己的作品受到众人的好评,只有个性特点是不行的,还需

兼备公认的优点。发现学生之中有风格特点鲜明突出的习作一定给予展示的机会并表扬。并且,教师要鼓动学生大量阅读,勤于练笔,既要保留自己的风格,还要汲取他人的长处。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个性突出且技法全面的优秀作品。

最后,坚守自我,勇于创新。

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发现并认可了他人的长处,就想否定并放弃自己的风格。教师要给这类学生打气,鼓励他们坚守自己的风格,同时还要鼓动学生勇于创新,以便使自己的风格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飞扬,更加光芒四射。

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锻炼丰富的想象力,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打造历练写作技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锻炼的空间,多为他们铺设展示的舞台,更多集纳个性的星火,更多发掘创新的光芒。

只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能够做到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作文个性化的光辉必将跃然纸上。

小学语文论文 篇8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从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课改倡导以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演讲、故事、活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的情绪受到深深的感染,并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指导作用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播放与课堂有关的歌曲或影视录像,或做有趣味的游戏活动,或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吸引起来,这样学生就有一种很强的求知欲,学习与探知的兴趣就充分调动起来了,大大地增强来想去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课堂就

二、构建活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构建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所以课堂上如果没有激情,那么就不算得上一堂好的语文课。所以在课堂上,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教室就必须以生动娴熟、极富情感的语言,保持高涨的激情,把激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如果老师从一上讲台开始就面无表情,一点激情也没有还摆出一付尊严的样子,看起来高高在上没有一点激情,这样就算这位老师把语文课上的再好,也很难获得学生的喜爱,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每堂语文课,我们都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配以恰当的肢体语言,让自己的情绪完全投入到课堂中去,构建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因为老师有了激情,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内化、提高、发展。

三、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越来越符合时代的要求,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来越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相辅相成,注重分散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的今天,教师应创造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实际的课堂教学出发,整合有关教与学的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的教学,以新的课程观去审视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方法,以更高更宽的眼光设计教学,统领把握学生和教材,从而更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总而言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鲜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我们广大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造性的调控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创设和谐轻松的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题,关注学生的发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不断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从而达到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论文 篇9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诸多传统且僵化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新兴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于实践,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亦是如此。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素质发展与学习进步的要求,尤其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得不到重视也缺乏相应的教育方法,丞待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阅读这一板块造成的语文教学的空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认知”教学法因其重视阅读与语言环境在语文教育界悄然兴起,被诸多小语语文教师应用于阅读教学板块的实践,本文将围绕“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板块中的实践经验与革新意义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行为-认知”教学法;阅读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意义

小学是学生个性与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特征,新课改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口号,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为最终目标。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正是一种以学生自主进行的方式为主,且可以改善思维模式,提升语文素养,开阔眼界与心胸的重要手段。因此阅读应当受到学生与老师的重视并坚持长期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培养。“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为阅读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让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将进入新的教学状态。

1“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新课改后因为素质教育的提出,语文教学的阅读板块的得到了重视,老师们开始尝试引导学生接触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但课外阅读的推进难以有较大的经验获取阅读资料,但课外阅读的推进难以有较大的经验获取,一是课外阅读全凭学生自觉难以得到有效反馈,二是学生自我选择的阅读资料良莠不齐,且即为单调难以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付诸更多的引导与关注。但部分老师的教学技巧无法有效的指引学生改善阅读方式,一是不注重选择材料与学生实际心理年龄特征的关系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难以因其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不注重收取对学生阅读所得的反馈,难以形成教学经验就无从谈起改进方法。三是缺乏对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延伸讲解,学生只是阅读了材料没有对材料主旨及意义或是材料的延伸有所理解收获。最后在没有一定方法的状态下自由阅读不论是阅读本身还是知识的获取都缺乏效率。

2“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提出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种种问题。而教师们也在孜孜不倦得寻求着改革之法,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认知”教学法得以提出。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引进了西方教育者乔姆斯基的普遍与特定理论为其依据,又根据中国的汉语环境分析构建学生的阅读机制并结合过去听说读写并行的优良教学传统原则形成了一种读听并行,说写跟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行为-认知”教学法。

3“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模式分析

3.1建立在小学生的独特心理与思维方法之上的特定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中高级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竞争意识与升学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自觉。但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更需要学生自我管理约束才能有所效率与收获。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仔细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有技巧性的从旁指导。“行为-认知”教学法正是建立在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力不够持久的特定状态上,提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尽量选取难度较低学生易于理解,富有新意,易于抓住学生眼球的文章。

3.2“行为-认知”教学法对阅读的延伸培养

在如今的阅读课上,阅读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任务,如何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才是该模式重视的地方。在“行为-认知”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有特定的培养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即是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的目的,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布置数道阅读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会对文章的主旨,立意,表达手段等理解得更加透彻。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不仅是该教学法的目的也是一种过程,在阅读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相应问题有所理解,学生在思考中,不自觉的就会促进自我的思维与智力发展。三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培养,小学生的表达习惯较为直白,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慢慢使学生接触一些别样的表达技巧,并让学生依样画瓢,尝试不同的表达艺术,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乃至作文表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在利用“行为-认知”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行为-认知”教学法下的阅读模式往往需要听说读写相结合,需要学生全程保持高度集中与积极参与,前文中已经提到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一般会在阅读的选材上有所侧重,但即使是这样,在教学过程在也需要老师耐心引导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阶段都能积极参与。

4.2阅读是感情的追踪

阅读不但是对作者感情的体会,也是对自身感情的摸索。老师在选定材料是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行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与人生意向等。学生带着一定的了解阅读也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有读后感任务时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体悟,在同题材写作中也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

5结语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收获老师在课堂上无法传达的生活领会与情感交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也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感与眼界。但在小学生的阅读体验中,学生自己很难达成有效的收获,因此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行为-认知”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老师在付诸实践的时候也需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尹强。“语文是什么”讨论之二——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J].语文学习,20xx(04):6-8.

[2]李跃东。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xx(24).

[3]王曼丽。“行为—认知”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xx(14):57-57.

作者:李怀球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五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 篇10

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学效率低。本文主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具体措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课堂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更快地投入学习。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设符合课堂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通过改变传统、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抓住学生注意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声音、画面、视频等将具体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学习。

(二)加强小组合作,取长补短。

目前,对于合作学习,部分教师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并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作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创设各种情境加强学生合作,划分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合作等。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共同学习进步。激励学生开展小组之间的'合作、探讨,有效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整个课堂的重点,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所以优化学习方法不仅需要改善教师教学的方法,同时也要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优化教与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去记住知识点,不利于知识点的融汇贯通和灵活运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疑点和难点的时候,能够主动查找资料,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依赖别人。

第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问也是学生发挥主观性的一种表现,是思考的起点,是学生想探究问题的体现。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借鉴、解决和消化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模式的一个过程。

第三,提倡学习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学习合作能使学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相互讨论,共同摸索解决策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小组合作讨论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师从旁引导,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思维模式。

四、结语。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发展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提高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敖玉利。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群文天地,20xx(14):139.

[2] 包玉珍。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吉林教育,20xx(25):38.

[3] 汪巨茂。决胜课堂 功夫在备课:备好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上),20xx(5):159-160.

小学语文论文 篇11

一、语文学习需要寻找方法

所谓寻找方法就是说,认识生字、词语或句子,学生不一定非要在课本上识记,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比如,有一次我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时,有一个《语文园地》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自己认识的字或不认识的字,看哪位同学寻找的多,办理一个展示台。这个环节中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寻找第二天公布。到展示的那天时,让我目瞪口呆,有的学生既然从电视中认识了一百个没有教授的生字,而且他们还能把字能书写出来。可见,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还要让学生去寻找更多的词语、句子、美好的文章甚至是美好的人生,那样我的学生才不会至于那么迷茫吧!1)语文学习不能有盲目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比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没有主见意识,上早读时,看到别人读什么,自己就读什么,明明这个会背也要跟着,从这点看,老师就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寻找学习知识的方法,并理解学习语文的含义。知道学习就是去了解自己不懂的知识,自己懂得的知识可以教给他人,� 2)语文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无论怎样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不管怎样的学习都必将运用于生活。我们看书、看报纸或看电视都是应用语文的文字来体会生活事与物,小朋友们是喜欢生活的,他们也是热爱学习的,只是他们的天赋不同,有的家长和老师善于发现,就能促使他们的天赋得以发挥,走上成功之路;而有些家长和老师不能发现他们的天赋,他们的天赋不能得到合理发挥,从此,他们对生活产生了抱怨情绪,有的甚至痛恨生活。

二、语文学习需要选择性学习法

所谓选择性学习法就是从课本中找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熟悉的词、句子或段落进行熟记或弄懂其表达的意义。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字母时,有的老师明明知道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把a、o、e、i、u、v这些字母烂熟于心了,还要学生不停地读或不停地写。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如把时间用在学生不认识甚至不会写的字母上,不是更好吗?所以说学生学习语文时,应该去选择自己不认识的字母、字或词句加以认知或熟记。有一长篇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主人翁李小龙说:“去掉没用的东西,留下有实用的东西”这就是他师父所说的剪枝蔓立主脑。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性学习方式,更为贴切。

三、语文学习需要收集学习法

所谓收集学习法就是让学生收集喜欢的知识资料或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学习用具或材料。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故事,他们收集的故事有可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人物或事情,从而让我们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想与别人分享他们的故事,说明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理想和目标。教师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用话剧和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满足内心的需求,这样有可能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有可能促成学生热爱学习的渴望和追求目标的决心。可见,收集学习法不仅能起到让学生积累知识的作用,还有可能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

1)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我就运用故事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熏陶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好地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故事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称象》时,我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一遍,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讲完后大部分同学基本上能够复述故事内容了。故事教学方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取到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乌鸦喝水》时,我就用《乌鸦反哺》的故事来引出课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乌鸦不仅聪明,还懂得感恩,从中让学生体会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2)用表演的方法和游戏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我就运用表演的方法和游戏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懂得知识的魅力。更好地培养学生有理想、有创新思维的优秀学生。①用表演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天生具有爱表现的能力。比如:叫他们唱一首歌,他们就唱个不停;叫他们跳个舞,他们也跳个不停。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这一特性取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两只小狮子》时,我要求学生在室外草坪上表演狮子哥哥的动作,并且分角色对话,这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未尽,下课铃响了,还恋恋不舍地走进教室。②用游戏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他们在学校都喜欢玩跳皮筋、打鼓传花,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时我就想到把游戏运用到教学上试一试。在教学小学一年级《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时,我问:“你们喜欢跳皮筋吗?”同学们都说喜欢,这时我说:“好,我们就来玩跳皮筋的游戏吧,不过,跳皮筋不能唱你们的儿歌,要唱课本上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笑着点头表示赞同。一节课下来,同学玩的非常开心,课文也会背诵了。

3)用知识竞赛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强心——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我运用知识比赛的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斗志”。比如:在一年级课文《两只小狮子》复习中,我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只允许组代表举手。我对他们说:我是主持人,叫他们安静听题,并进行抢答,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情绪很高涨,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基本上都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语文教学 综上所述,大自然馈赠了我们很多珍宝礼物,我们拥有一双洞察大自然物质的眼睛,一对聆听大自然声音的耳朵,一个喜欢思索的大脑,一双能劳动的手,那我们还等什么呢?还不赶快去寻找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去选择我们的学习目的,去收集我们需要的重要资料。为了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做到更加辉煌灿烂!

小学语文论文 篇12

教学艺术的功能是指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作用,是教学艺术存在并得以发展和研究的内在依据。数学教学艺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陶冶功能

由于数学教学艺术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感染力很强的审美形式,使之形成鲜明的情境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全方位的潜在教育功能。如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频繁多向的人际交往、教师出色的课堂表演等,这些都在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着理性的教育,给他们留下持久性的深刻印象。

高效功能

教学艺术的高效功能是指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并充分发展其认识能力。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能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全面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善于从学情出发、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特点出发来组织教学活动。因此,能用较少的时间和较轻的作业负担取得较大的教学效果。

激励功能

教学艺术的激励功能是指教学艺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推动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讲课时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优雅、亲切的姿态,炽热、动人的情感,清楚、漂亮的板书,准确、恰当的讲评,在学生心中树起一块丰碑,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激励学生求实、求真、求善、求美。

育美功能

教学艺术的育美功能是指教学艺术能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操,提高其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能用自身的行为美、知识的内在美、教学的过程美、目标的崇高美、气氛的和谐美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美的遐想、美的向往、美的追求,给学生以良好的审美体验。

整体功能

教学艺术具有综合性,它融合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如线条、色彩、语言、音响、节奏和造型等,以大量的信息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个性和审美等诸方面的发展。教学艺术整体功能的发挥依靠其内部结构的最优化组合。如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互补,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应,知识训练序列与学生思维认识能力一致,备课、讲课、评改、辅导等各个环节密切配合,这样,就构成教学艺术内部结构的最优组合,必将能使教学艺术发挥出巨大的整体功能。

小学语文论文 篇13

当前新形势下,新课改已重新明确了课程的教学功能,强调了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的培养,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小学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自古代朴素教育观点发展至当今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育人为本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思想家和践行者的共同追求。百年树人的教育思想早已成为重要宗旨,尊重人的价值及尊严,倡导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养,以期能更好地改造物质客观世界,这便是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形势之下,传统的二维考察目标(知识和能力)已向多维考察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观)逐渐发生转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愈加重视。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学校系统中重视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阶段,低龄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层面逐渐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成长时期。在此期间,小学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模仿需求较为旺盛。重视人文教育能为学生构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知礼义,晓廉耻,在教育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立足于语文教材,利用课内教材和课外延伸阅读材料来拓展学生知识面,于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培养良好的人文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总共十二册教材中每册教材在开篇便会设置“习惯篇”,从识字姿势、读写要求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基于正确方向增强语文学习的热忱和兴趣。

二、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多层面剖析

(一)基于国学经典的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同时更是当今普及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及诗词因其优雅韵律而成了国学经典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及诗词数量较多,包括诗词,散文,历史故事,古代神话寓言,成语、习语及古代名人名言等多种类型内容。这些国学经典的选材往往集中于国家、求学及成人这三个层面,例如“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以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经典诵读素材,都基于经典国学而传递了朴素的人文教育理念,弘扬了爱国情操、立志、信实、存真以及勤学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基于国学经典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本教材及延伸阅读材料,以文载道,将经典国学中的优秀思想及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为人处事之道,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成长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人生价值的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过程中,生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万物的好奇心极其旺盛,对于生命的感知意识也较为敏感,人文教育中应注重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生命类型特点。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生命多样化类型的课文有很多,比如《小动物过冬》以及《小松鼠找花生果》等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应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万物的生长及生存规律,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在实现了生命教育的基础性教学之后,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及延伸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进而敬畏生命,无论是自然生命体抑或是人类生命都报以敬畏之心,从而珍爱生命。处于小学阶段的低龄少年儿童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层面的成长阶段,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未建立完善且正确的体系,教师通过生命教育丰富了人文教育的内容,从侧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面对艰难险阻之时,懂得生命的坚韧,敬畏和珍爱生命,微笑面对人生挫折,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天空。《轮椅上的霍金》、《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这些经典的语文教材内容,都能成为重要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以学生为本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积累,还需要授业传道,培育学生的优秀的内在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以学生为本,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渗透和加强情感教育有其重要的应用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从倾听、表达、诵读、读写等多个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将书面的人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关于情感教育的教材选文涉及多个层面,例如传达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钱学森》;热爱家乡的《静夜思》;感恩父母情怀的《陈毅探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趵突泉》以及弘扬优秀道德品质的《掌声》等内容题材。基于这些阅读材料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情感意识,通过认字、阅读和作文等学习方法来直观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积极性,以此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立足于新课改教学目标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基于课本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包括国学经典教育、生命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等多层面内容在内的教育,以人文教育的渗透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学生身心成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慧凝。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美育要素比较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xx(3).

[2]冯文全,孙丽敏。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xx(1).

[3]吴琼。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儿童文学主题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7).

小学语文论文 篇14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为以后语文写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充实学生的精神境界。尤其在电教助力下的阅读教学,在形、声、画的直观展示下,更加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

关键词:电教;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按“听、说、读、写”划分,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要提高这四项能力。“听、说、读、写”都很重要,它们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制约。尤其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能促进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那么,如何借助电教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呢?

1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中,“读”是精髓,是根本,是生命线。读可以分多种形式,泛读、初读、通读、精读,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对课文感知、理解,在读中体味出感情,在读中品味出韵味,在读中深刻理解课文包涵的意义。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管在任何形式下,朗读都要置身于课文情境中。南宋朱熹曾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很多语文教师都会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讲应该用什么语气去阅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阅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阅读。但是单纯的强调让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应该到底如何去读。这时借助电教手段,将课文的标准阅读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情感的释放体味其中,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标准的去阅读,这时学生就会如课文的语气、感情收放自如,对课文的涵义容易深刻理解和感知了。

2 通过阅读进行精讲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不再单纯地向学生教,讲也不是单纯地为学生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过程。所以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抛弃以往的思维观念,要和学生共同创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时借助电教手段,就显得轻而易举得多。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的严肃往往让很多学生有惧怕的思想,而电教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容易将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作为指挥者和组织者,要适时引导提问,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交流讨论,阅读的学习过程就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了。在这样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分析课文中疑点难点,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内涵。

3 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学习方法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在吸收课本知识信息的过程中,阅读不是机械地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吸收。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学习,适时点拨,运用好电教手段进行范读、对重点难点展示讲解和总结,依托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每一篇课文中都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读懂文章的方法,不管是语系的习惯,还是句子的运用,或者是词汇的描写等,然后引导学生把对课文阅读的方法运用到课外书的阅读中去,在实践中真正掌握阅读方法。作为教师,要通过阅读引领学生走入生活,在大自然中、在科学领域中、从各个方面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 阅读诱发学生创造力

创造性地阅读,要以学生自主预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阅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这时电教手段加以辅助,把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其实这也正是课文中需要解决的疑点难点。在这个过程中的阅读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加以指点,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去思考、去领悟,调动起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自己思维的发挥,与课文相对比,与同学进行讨论,与老师进行探讨,研究课文的内涵,探究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能改变以往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达到以读代讲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诱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5 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教为主,将课文内容灌输给学生,然后将所涉及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直接介绍给学生,然后阅读课文,分段分层,概况段落大意,总结出中心思想,最后将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其实这只是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而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感受到的。借助电教手段的阅读教学中,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加以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到收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课文的深刻含义,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师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提问,发表不同的观点,在教师引导下把握正确的理解,到最后通过阅读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掌握,也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阅读,在语文学习中能力所能及地自主学习。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得到发展,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也实现了自我发展,自主性学习得到张扬。

6 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挥

在现代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电教手段对阅读进行导学,学生自主阅读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并在阅读中对问题进行判断,去思考问题并深入去探究理解。如果有抽象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形象的展示,打开学生的思路,这样更利于学生信心百倍地去追寻答案,从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得到发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更喜爱阅读,更喜爱对语文的学习。

如在教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现在的学生对周总理没有很强烈的感情,对课文特别难以理解。这时借助电教,将电影《周总理》中总理去世的画面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人们都这么爱戴周总理?然后通过范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去理解、去感知、去获取答案。

总之,电教辅助下的阅读教学,使抽象的知识更形象化、直观化,让课堂变得和谐愉悦,感染力更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站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因为电教手段中图文声茂的展示而生动活泼,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就增强了。学生喜爱阅读,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