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教师师德论文5篇正文

《教师师德论文5篇》

时间:

加强师德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倡导全社会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从公平入手,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机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整编的教师师德论文5篇,仅供借鉴。

师德论文 篇1

1.重实利,轻底线。

作为一个社会人有两个界限,一是底线,一是境界,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人可以没有境界,但不能没有底线。教师应该是引领社会风尚的群体,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要求。但是,高校青年教师中,有个别人突破了师德的底线,他们为了一些职称、评优、基金项目等实际利益,有的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有的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有的违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制造学术泡沫。调查显示,8.2%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中存在诸如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等行为。突破底线严重破坏学术风气,影响教师队伍整体形象,成为高校师德滑坡的一个显著的表现。

2.重科研,轻教学。

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教师师德水平的一个体现。科研指标的效益是显性的,有多少论文、多少基金、多少成果就有多少名和利。而教学所产生的效益是隐性的。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科研,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远高于参与教研项目,有的甚至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上课前准备不充分;7.3%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迟到、早退、随意调课等现象。轻视教学已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一个普遍现象,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

3.重考评,轻交流。

诺丁汉大学的每个学生每周都有与一个教师半个小时的面对面交流;香港中文大学规定每位教授每周陪学生共进3次餐;牛津大学每位教授每周必须与3~4位学生展开个人谈话,或者是与学生交流。这些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但是,高校中有些青年教师不愿意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上多花时间,他们把教书育人工作仅仅看作应付学校考核所走的过场,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漠不关心。调查显示,6.8%的学生认为当遇到问题向青年教师寻求帮助时未能得到指导;10.1%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不了解、不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是良好师德的一个基本要求,不与学生有效交流,师德就难以体现。

二、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原因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青年教师个体角度出发,既有其个人素质、意识和心理等内在原因,也有社会风气、校园环境和制度设计等外部原因。

1.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内在原因。

(1)缺乏工作经验,对师德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部分青年教师刚毕业就被推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尚不过硬,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青年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道德修养无关紧要。因而,他们用专业知识代替人才培养的全部内容,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2)生活压力较大,对师德培养投入有限。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面临事业发展的困惑,在职称晋级、评奖评优等环节上,压力巨大。与此同时,还面临着恋爱、婚姻、生育子女、照顾老人等问题。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中的困难,都占据着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致使青年教师主动投入师德养成的精力不足。

(3)基本需求缺失,对师德追求动力不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师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要实现教师师德养成,就必须满足他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方面的需求。但现实生活中,青年教师往往处在高校最底层,在论资排辈风气犹存的环境中,诉求不被重视,个人不被尊重。这些低级别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导致青年教师对师德这一高层次需求的追求缺乏热情和动力。

2.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外部原因。

(1)社会整体风气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越来越为社会所接受。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加上经济条件相对拮据,易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另外,社会整体道德的下滑,也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高校制度设计不科学。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种制度存在过分追求量化的趋势,以数量和科研经费的多少而不是以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教学质量衡量教师的成就。制度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对照各种指标,竭尽所能地去完成各项量化任务,甚至去造假。

(3)师德建设体系不完善。

首先,师德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高校的师德评价仍然停留在书面和形式上,未真正落到实处。其次,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的分配、考核及晋级未与师德建设相挂钩,不能做到奖惩分明。最后,一些高校采用说教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灌输,忽视教师的主体性,使青年教师逐渐对师德教育持排斥态度。

三、内外结合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思路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从教师个体入手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又要从外部环境、制度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只有内外结合,才能取得师德建设的实效。

1.注重内部需求,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加强师德修养。

(1)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学习,加强师德修养。

首先,学校要引导青年教师努力学习有关师德的理论,使自己的师德修养方向正确、动力充足。其次,学校要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师德修养的锻炼,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要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对待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不当言论和行为,学会反省和改正,时时处处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如一地坚持原则、规范言行、保持操守。

(2)关爱青年教师,解决师德追求的后顾之忧。

首先,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生活上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并及时、真诚地给予帮助。其次,要关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增强其归属感,从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和成长,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充分体验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提高待遇,尊重和关心青年教师,可以使他们安心教育教学工作,自觉追求高尚师德。

(3)加强心理辅导,夯实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基础。

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让教师正确认识心理问题,让压抑得到有效排遣。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测验,帮助他们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同时,引导教师积极配合,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压力,适时放松紧张情绪。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水平更重要,只有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基础,养成高尚师德才能成为现实。

2.注重外部环境,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体系。

(1)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用先进的人物和事迹来展现优秀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努力构筑起追求真善美、抑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环境,让青年教师潜移默化地得到感化和启发,在比学赶超中提升师德水平。

(2)树立校内制度的合理导向。

首先,要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将教师师德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职称评定体系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其次要完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年度考核向聘期考核的转变,注重强调数量向强调质量的转变,使教师的能力与业绩得到公正的评价。最后,要建立学术惩戒制度,对触碰底线的教师应坚决果断处理,维护学术的纯洁和大学的声誉。

(3)健全师德建设体系。

师德论文 篇2

高校师德建设的要求

以人为本是师德建设的关键,高校应当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成长规律,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要维护教师的尊严,保障教师的利益,充分肯定他们的业绩和贡献;要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关注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将师德建设与教师自身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扩大空间来激发教师强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师德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在坚持忠诚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注意为人师表等基本师德规范要求的同时,要引导教师积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协作意识、创新精神、民主作风,追求真理、追求正义,发挥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用。要鼓励教师踊跃投入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

对党员教师,要鼓励他们带头实践,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以党风促教风,以党性铸师魂;对学科带头人,要求他们既要有学识魅力,更要有人格魅力,在引领学科发展的同时,也要引领师德风尚;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生力军,一定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使他们一开始就注意良好师德的培养;行政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都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其师德表现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好他们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和建筑设施等,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准则。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校园文化能对高校教师产生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3]。师德建设目标和内容要与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要使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促进高尚师德风范的养成。

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4]。高校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首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师德教育,做好师德宣传,完善师德考评机制,保证师德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因此,师德建设是事关高校工作全局的头等大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负责全校师德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协调管理工作,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合理划分权限,真正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院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本单位师德建设的领导责任,基层党组织、工会和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的合力。

师德教育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师德培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自我意识、自我觉悟和自我修养的自我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养成重在师德教育[5]。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使广大教师践履笃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职业理想教育就是要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职业光荣感和责任感,通过教书育人、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其职业道德要求的高起点和高标准,要使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的坚定意识和自觉行动。知法守法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高校要重视教师的法制教育,特别是组织好对《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学习。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和教学、科研、管理任务的加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值得引起重视,必须加强教师的心理引导和调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学术规范教育,使教师自觉抵制不良学风,做严谨治学的典范。

师德论文 篇3

师德是教育之魂。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湖北省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队伍,湖北工业大学于2014年进行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一年的学习,使我对“师德”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认识。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2.师德师风建设分析

本次师德师风建设主要围绕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认真进行分析:

(1)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对一个教师来说第一重要。教师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依法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反腐”的口号,开始提出这个口号时,让很多一线教师疑惑,教师哪里有腐败的机会呢?对于站在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的腐败来自哪里,主要来自学术的弄虚做假、挪用科研经费、剽窃和抄袭。大家试想一下,老师要求学生“从小不能抄袭”,而作为高校老师却进行“论文抄袭、弄虚作假”等行为,这如何教育学生,让学生信服,这是让人最不能忍受的,因此爱国守法对教师来说第一重要。

(2)敬业爱生。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应该做到“忠诚事业,志存高远,以教师职责为己任”。但如果想做一个师德高尚也就是所谓“好老师”的话,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关心、关爱学生。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师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如何关爱学生呢?除了要关心学生,还要懂得尊重学生、理解宽容学生。对于大学教师来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冷暖,更应该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学习知识和发展个人能力同等重要,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是学生时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要想更快的适应社会,在大学时期就要锻炼做事、为人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大学教师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关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人格和观念”这也是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这些观念可能不同于教师的观念,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观点,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正确引导使他们健康发展。

(3)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是教学工作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必要道德规范。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大学教师专门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一重任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此这也就决定了教师一生将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严谨治学的一生。严谨治学首先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认真备课做到烂熟于心,合理的安排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善于进行课后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这都是对教学的严谨态度。其次严谨治学还体现在不断钻研专业上。俗话说的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一缸水”。因此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搞懂、搞透,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例如到国内、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提高理论知识,与企业合作增加实际工程经验等。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系统的知识,还要具备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技巧;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所以说,严谨治学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好人才的大问题,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

(4)服务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等学校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可是我们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我只要上好课和完成科研任务就好了,而对于服务社会的责任缺乏正确认识。这种错误的认识,让很多高校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科研偏重学术性和理论性,脱离了实际,结果是上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科研成果只能是理论,很难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高校教师掌握大量高科技知识,同时也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要让这些知识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必须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就是产学研结合,通过产学研的推进,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例如斯坦福大学积极推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创造了“硅谷”的经济奇迹。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走向社会,增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使教师的科研成果,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劲的动力。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建设,我受益非浅。让我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更加了解,并深刻了解了师德师风的含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用它不断的鞭策自己。我会努力做到做到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争取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微薄的力量!

教师师德论文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期盼。因为在当今世界,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突飞猛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体现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日益缩小,而最主要是体现在人的素质上的差距。因此,要想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一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为我们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素质教育也关系到我们全世界家庭的幸福问题,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素质,才能让学生们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社会才是安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这也正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所期盼的。而人们的素质怎么提高,素质教育怎么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如期达到教育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师德教育是师范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师德是影响学生在未来是否拥有健康灵魂所不可或缺的东西。一个教师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体现在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师德。人们经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也把教师形容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教师的道德水平、思想观点、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以及教师的所作所为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更进一步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我们国家新一代人的道德水平、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文化素养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更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能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让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而师范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职业特点等正迎合了我们的要求,师范生师德教育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的正确发展趋势的。因此,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现状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素质教育,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针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各个省市、地方院校也都纷纷探索、尝试着各种方式方法、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虽然大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时至今日我们会发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突出问题存在着。这些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青少年自杀现象还是越来越多;教师辱骂、殴打、虐待、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把学生当作赚钱的一个因素;很多地方院校仍然把应试教育看的很重要;有些院校始终把升学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等等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师范生师德教育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师范生的素质也有待提高。稍加总结,我们会发现师范生师德教育实施的现状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许多学校里虽然开设了一些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相关课程

大多都停留在理论的说教上,并且课时量很少,最多只有一学期,学生感觉像是选修课可有可无的,重视程度不高,并且不是特别感兴趣,再者,理论未能上升到实践应用层面,导致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像这样仅仅是为了应付教育的要求而不能使其发挥实际作用的课程,并不能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师范生师德教育的水平,更何况在部分院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

(二)许多地方都未能营造出良好的师德环境

师范生师德教育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共同任务。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各级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大都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师德教育,没有抓好师德教育,也未能制定出完善的奖惩措施,更没有通过有力的手段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表彰、总结和推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师德个人等等。再有就是对每位教师的考核不够全面,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三)教师的角色使用不全面

比如好多教师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热情程度不高,仅仅追求学生的高分率、升学率或是自己的发展,而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乏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要求即未能把“教书”与“育人”很好地统一起来,停留在只重视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学生做人处事等方面的能力。虽然这也只是个别存在的现象,但如果不能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的话,今后教育的结果不堪设想。正如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三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关键措施

第一,提高师范生师德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分量。首先,课程设置结构要合理,除了有专门的师德课程,还应该在专业课、公共课的日常教学中,在教学知识中渗透师德教育的相关内容,让老师和学生们都根本上认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学生的实习课程和课下作业部分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主题活动模块,通过以师德教育、师德养成教育目标为活动主题,开展相关的师德养成教育活动,比如每个班级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最终达到共同的效果。再次,经常邀请一些德才兼备的教学名师来校讲学,让学校老师们和学生们通过学习楷模,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亲自参与体验,认真学结,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师德教育风尚,内化和提升道德品质。第二,教师应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目前大多院校都主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最关键的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培养。道德能力是人们认识道德现象、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做出正确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它是人的本质能力,是顺利完成道德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条件。师范生师德教育不能仅仅靠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也不能寄希望于学生们自己日积月累慢慢养成,关键是教师应该重视并且从各方面、各渠道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还可以在师德教育的过程形式、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变革。第三、构建完善的师范生师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环境设施,增强师德教育环境氛围。依托学工部、教学部、公共艺术教育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让我们深刻认识伟大的师德、弘扬伟大的师德。设立教育名言宣传栏,公开宣传、表彰奖励相关师德优秀的教师和品德优秀的学生,让大家以他们为榜样,最终形成校风学风优良、制度有力、精神昂扬的大学育人环境条件。建设高雅的、积极向上的、具有师范特色的育人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品德,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和养成教育产生健康、向上的促进作用,使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师德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升师范生师德教育的水平。

四总结

当前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师范生的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质量,而对于师范生的教育,师德具有导向作用,决定其在未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方向、态度和行为表现。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伟 盛大俊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参考文献

[1] 曹瑞,麦清,郝琦。校外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概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 林建鸿。邓小平教育思想新探[J].柳州师专学报,2004(12).

[3] 成都师范学院。构建全方位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新模式。成都师范学院“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程”,2012.

[4] 蔡志良。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4.

师德论文 篇5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版权所有!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教五载,我是这样热爱学生的。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

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版权所有!

3.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