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8篇)正文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8篇)》

时间: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生物教学论文范文(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生物学教学论文 篇1

(一)生物实验教学较少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以生动、形象等特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生物知识难度,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但是,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度重视升学率,普遍采取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切身感受生物魅力的机会少之又少,另外,一部分学校实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生物实验教学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导致生物成绩下降,启发式教学模式形同虚设。

(二)课堂秩序难以控制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难以维持教学秩序,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就会出现懈怠情绪,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失去了启发式教学存在的价值。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措施

(一)增加实验教学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生物不同于初中生物教学,在本质上具有差异,高中生物主要是研究生命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等相关内容,比学习初中生物知识难度大,具有一定深度,而实验教学一起独特优势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机会,加强实验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更多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强化基础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在进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针对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情况下的变化进行实验,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得出酵母菌如何呼吸的结论,并将实验过程以及结论记录下来,指导自己学习。通过直观的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热情及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运用简单教学语言,便于学生接受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偏向理科,学生理解和接受难度较大,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语言,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丰富自身专业语言,结合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言特点等多使用通俗易懂教学语言,使用趣味性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语言,以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学生理解和接受生物知识。另外,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时,突然引入专业性语言会增加知识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循循善诱,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知识难度,另外,由于高中生在心理方面发育相对比较成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个性化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内容决定其知识点具有概念、规律性,而且比较抽象,学生掌握难度较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地向学生诠释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丰富了教师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比如多媒体等。从而提高启发式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人体神经系统的构成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和幻灯片等,为学生呈现更加具体、形象的生物知识。相比较单纯的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更愿意接受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学生能够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启发式教学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启发式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问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回答,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启发式教学效率。

三、结论

生物学教学论文 篇2

结合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实际编写情况,我校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目前采用的是2004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编写距离现今已10年整。对于一门生命学科来讲,10年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新的、前沿性的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补充。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更多地和实践、和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挖掘学生中存在的创新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设置少的矛盾,按照教学日历的授课计划,在绪论第一堂课的讲解中,应以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为时间主线,将微生物的相关重要事件、经典的实验设计、划时代的人物给同学们一一展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水产微生物学的兴趣。此外应突出课本中重点知识讲授,如细菌、真菌、病毒这些重要的微生物,并和实验课紧密结合,努力使学生达到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微生物进行讲解时可压缩内容。同时,要紧扣水产微生物学的范畴,着重讲述特殊的水产微生物种类,及水产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为水产养殖业服务的现状与实例。

2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计算机在大学应用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大学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使水产微生物学这门略显枯燥的课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如在讲解细菌的二分裂繁殖时,通过动画的设计,使学生既明白了二分裂繁殖的概念,同时也对细菌强大而快速的增殖过程有了深刻而形象的记忆。同时,学院尽量保证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者从网上下载水产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视频录像,上传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中,提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加实验课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要注重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当面指出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困惑,因此,通过QQ、微信、邮箱等方式收集学生课后的反馈意见,可以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或者给学生以及时、恰当的反馈。此外,现在手机进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与严重,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集中听课注意力,就要加强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在每次上课前5分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检查回顾,督促学生课下的复习与笔记整理,及时了解学生对已讲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在课堂中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进行提问,使他们能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实验教学形式的补充

水产微生物学是分支于微生物学,隶属于生命科学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对于实验教学的高要求是致力于提高水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不二法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农业大学的水产微生物学课程针对水产养殖专业大三学生开设,课程设置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为20学时,所占比重较大,也凸显了学校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在实验课的设计过程中,实验课教学内容应突出实验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将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两大部分: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配制、高压灭菌消毒、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划线分离、微生物的培养等常规操作技能,是水产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综合实验可以设定为未知水样的综合检测,将前期学习的基本实验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自行进行试验设计,对未知的试验结果进行判定与分析。实验内容与在安排时间上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际中去,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性与动手能力,力争培养合格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微生物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微生物知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网络的普及,学生所处时代的不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水产微生物学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顺应时展,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致力于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吃苦耐劳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力争为我国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生物学教学论文 篇3

考试(中考、高考)能提高社会、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但实质上那只是对其“分数”的重视。有了考 试,未必一定能让社会、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 没有凸现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价值。

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 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 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 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 值属性)来分析。

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 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 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 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 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 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 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 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 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 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 育, 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 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 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 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 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 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 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 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 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 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总之,教育媒体 ,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可以让课堂更活起来,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 、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如细胞学说的创立史、哈维和血液循环理论、 克里克和沃森与DNA双螺旋 结构、达尔文和进化论、卡尔文和光合作用、关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组技术、保护臭氧层、无磷洗衣粉推广 、控制“白色污染”、 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 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二)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 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 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 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 解释。

2.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生物有明显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组成,且与非生物界 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和生物体自身结构的统一性——这些自身结构各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但同 时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这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如叶绿 体、线粒体的结构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统一,脊椎动物前肢的结构与其各自特有的功能相统一,鱼的 形态结构适于水中生活,家鸽的形态结构适于飞翔生活,等等。生命活动的辩证统一——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生长与衰老等,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矛盾、对立中,生命及生命活动才有 了其完美的、和谐的统一。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 着生存斗争,而生存着的生物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环境,正是这种既斗争又统一的各种复杂关系,构成了生 态系统,建立了动态平衡。

3.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 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 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 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 。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 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 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 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 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 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 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 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 ;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这样,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这 个生物学概念是否准确、完整,有无例外?这个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有什么干扰因素?该观察结果、 生命活动或生理现象如何从本质上作出规律性的解释?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 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 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 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侧向 思维等,可以在解决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可 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治弱思维、集中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学习生命现 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概念内涵进一步丰富及外延进一步拓宽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 、集中思维、辩证思维等。

生物学教学论文 篇4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策略;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68-1

一、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一)目前的考试制度使得中学生物教育有点偏离素质教育

高考实行文理分科,部分学生不再学习生物,部分省、市高考实行小综合或大综合,生物也只是会考,或生物学科分值也低。就此,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较以前差的甚远。

再说中考,全国可能只有瘳瘳无几的几个省市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成绩,部分省市中考考了生物,分值少得可怜。这样的考试制度,使得中学教育失去了应有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二)部分领导“行政化”意识,使得中学生物教育被边缘化

1.师资分布不合理。大部分中学合格生物教师不足。农村中学很缺乏,学非所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些本、专科毕业的生物教师因基本素质较好,而改教化学或其他学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据统计数据看,全县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不到60%。

2.师资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中学在福利和其它待遇上有明显差距,导致农村中学教师的流动性大,相当一部分生物教师或调离战线,改行跳槽,或另起炉灶,改教它科,或校内易岗,干些杂事。

3.生物课时量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对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生物学科标准课时量不予开足,他们认为,生物是“副科”,有时,还将不足的生物课时分别搭配给部分主科教师充实周工作量。

4.生物课节分配不平衡。部分学校对生物课节分配不平衡,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绝大部分的生物课节被挤在上午三、四节和下午七、八节,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

(三)教师自身教育观念滞后,教法陈旧

1.教研氛围不浓。由于老师有副科意识,自然而然上生物课的教师就少了;再者,几个教师中本身就有不是生物学专业毕业的,教研氛围不浓;有时也是走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2.教学模式陈旧。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体现学科特点,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的提问、问题的难易度、作业的量与度只能照顾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题型缺乏变化,不善于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

3.常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有些生物老师由于是非生物专业毕业的,再加缺少教研,备课不充分,所以上课时对生物知识内容自己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常会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

(四)学校的“绩效考核”失衡,使生物教育的发展后继乏力

有些学校生物教师被校内排辈为“老弟”,课时奖金无“额外”,住房评优是“编外”,考核晋升属“候补”,评优排序为“等外”。这对生物教师良好的教学心态构成莫大的冲击。在期终评先方面,部分学校领导时常扮演“重主轻副”的角色,对主科教师的“巨大贡献”高唱赞歌,以突出重点,达到“扬主抑副”的评先目的。

二、如何使生物教育走出困境

(一)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学校领导和师生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生物学科的正确认识,摒弃“副科”意识

一是生物学科在开课、教学质量、硬件建设等方面要纳入年终综合考评,促使学校建立健全一套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现有生物教师的积极性;二是生物教师在业务进修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条件,在评先评优方面确保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三是加强调控职能,合理配置师资,毕业分配、在职教师的调动都要符合师资优化的原则。

(二)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有一个适合接受生物学知识的理想途径

1.集体备课。建议县级每年各组织3次—4次、学校每年组织6次—8次集体备课活动,请有经验的学科带头人主讲,分析教材特点,提出教法和学法的建议,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备课的能力。

2.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由教研室组织部分城内教师和乡校选派的部分农村骨干教师,每学期深入到1—2所学校听课、评课、讲课,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其调整教学,促使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尽快提高。

3.定期举行优质课和教学论文评选。建议县级定时举行学科优质课和教学论文评选。此项活动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教学规律、及时交流和总结教学经验的积极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生物学“知识—技能—应用”三合一的教育形式

1.创设“生动课堂”。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生动的生物资料、图片。锻炼自己的语言,力争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塑造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

2.增加“乡土意识”。中学生物学既是一本很好的国情教育读本,又是一本可揉进乡土生物教育的好教材。我们可结合身边的乡土资源、农业、人口等直观性资料来分析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人口与计划生育等问题,增强学生的“乡土意识”。

3.走进“第二课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大胆地让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或作物栽培、动物饲养,并对当地工业、农业、牧业、渔业等产业部门及环境问题进行观察、调查、预测等,使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学到知识,增加兴趣。

三、中学生物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任务是:普级和提高公民的生命科学素质,使广大青少年具有从事社会生产、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能力,树立生命科学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生物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影响21世纪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学科。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生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中的特殊地位,并予以高度重视;我国也已把生物技术列入“863”高科技计划,作为重要研究和优先发展的课题,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金旺。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及对策。广西师范大学,2000(53).

生物学教学论文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潜在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甚至由于对某方面知识的兴趣得到培养成为一生事业的出发点和成才的起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生物学知识,探索生物科学的奥妙。

上好第一堂生物课及开好每堂课的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先入为主”效应。因此,上好第一堂生物课及开好每堂课的头,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可以引发学生对生物学课程及每堂课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生物学是一门趣味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生物科学的新信息、新成果大量涌现,很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只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恰当的教育方法就很容易将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乐趣的学习乐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欢生物课,生物教师第一堂的备课、上课至关重要。平时,对每堂课的开头,也作好精心的准备:用精彩的问题或导言,巧妙地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

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我在教学中,常常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当英国疯牛病肆虐的时候,我国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该病侵入我国。我适时给学生介绍疯牛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非异常大脑蛋白引起该病,而是人们未知的病毒等常规感染因子造成,但不管什么引起疯牛病,它都会使人得致命脑病。学生们就会理解世界各国对此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态了。

鼓励质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疑点,才有思考创新。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之前,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种庄稼是要浇很多水的。有人统计过,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这些水分有什么作用?”如果学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动,那就提供另一个题材:“据统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必然引起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推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体外。问题又来了,“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教师只要善于把握,鼓励质疑,在引出矛盾,不断激化矛盾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怀疑,强烈的求知欲便随着浓厚的兴趣一起产生了。

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到创新,学生往往会认为可望而不可及,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其实,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就能挖掘这种潜能。教授种子萌发时,除了采用书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教师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新的“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方案,采用多种种子,多种种植环境,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有的学生用瓶盖子、广口瓶甚至使用小盘子等作为器材,在里面放一些浸湿的海绵或皱纹纸,把稍微浸胀的种子放在海绵或纸上,每天洒少量的水,没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这样,学生能仔细地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有的学生还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经整理成了观察小论文。教师只要及时对这些设计新颖、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给予肯定和表扬,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加强实验教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观察探究实验。如讲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组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将他们带进实验室,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其它的动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新演示实验,增加设计实验,布置课外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兴趣。实验,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成功,诱发学生产生探究生物现象的强烈欲望。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成果与组内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如教学“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时,将学生分成4组去做“探究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的实验,每组按不同的要求去探究:第一组,剪去背鳍和臀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背鳍、臀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二组,剪去尾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尾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三组,剪去胸、腹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胸、腹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四组,剪去所有的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鱼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各组得出结论后向大家汇报,再组织学生在组间交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师生角色得到了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成员参与其中,适当进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的“易”、“趣”、“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重视反馈,不断提高。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另一种是间接兴趣。如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但由于重视学习成绩,也能支配他努力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影响。在课堂提问回答时,以鼓励为主,使学生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应该肯定成绩,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明确的希望。这种反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多从实践出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结果,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论文 篇6

生物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比较的困难,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有了兴趣,才不会把生物学习看成是一种任务,进而会把生物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这种效果正也是教师们不断追求的。(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效率提高了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例如我们在教学“减数分裂”一节内容的时候,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课本的相关内容,进行以下教学设计:阅读教材减数分裂概念,思考以下问题。1)“减数分裂”的具体场所在哪里呢?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需要复制多少次、细胞又要分裂几次呢?3)“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又是如何变化的。4)原始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后能够形成几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罗列,让学生根据问题去进行相关的预习思考,这样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有目标,根据自己的预习效果再绘制出“减数分裂”的过程的相关概念图,当他们重点预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也有利于教师授课过程中的知识讲解;以此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言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动机,特别是具有悬念性的导言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我们在教学“水分代谢”一节知识的时候,我就是设计了这样的引言进行新课的引入的: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过后它的重量会增加;但是如果把它放在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重量反而会减小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这样一个比较有趣味性的悬念设置,可以很快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积极的思考,他们探究知识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接着教师再把学生的这种兴趣迁移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讲授、讨论,让学生理解了“水分代谢”的相关知识,进而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来提出问题既是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情境创设是很有必要的。(1)通过简单的情境设置,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在教学“酶的本质”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也可以通过利用巴斯德、李比希、毕西纳、萨姆纳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展开。这样的情境教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简单的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例如在教授“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内容的时候,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分组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玩膝跳反应的简单游戏,当一个同学伸手后另一个同学将左腿置于右腿之上,在1分钟内让伸手的同学去触摸另一同学的左腿,并且观察其的反应。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置身于生物知识的教学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比较的浓厚,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和提供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此外,生物知识的特点也是比较细微、动态并且抽象的,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又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新颖有趣。(1)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我们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的内容的时候,这些内容就是涉及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实验及微观领域的理论,由于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豌豆植株,豌豆花的结构的彩色图片以及有关植物的闭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视频,通过动态视频的播放可以使学生们易于接受和理解异花传粉、杂交以及自交等的相关概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2)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我们在讲授“遗传的基本定律”一节内容的时候,生物老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一些关于孟德尔的生平轶事,将孟德尔的实验以及探索的定律的艰难过程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让同学们通过材料学习孟德尔的不畏艰难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动力。

四、课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做好记录的反馈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当我们教授完一节课后要及时地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分析问题,认真反思,同时及时地与同课的老师进行交流切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然后在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总而言之,生物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中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发掘生物课程教学的潜在资源,并且在不断地实践中去逐步的完善和应用,为最终实现教学设计的最大优化做贡献。

生物学教学论文 篇7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本身的知识层次.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有些知识是和初中生物有关系的,比如说生物分类、细胞基本结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在讲到这部分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启发,给其机会,让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对比和总结,这对学生知识面拓展和生物学习热情激发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二、重视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

学生进行生物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学的时候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本身是一种对话方式,不但需要老师的教,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更加积极的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度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能力提高不甚重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将生物本身的特点利用进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对学生更好的进行诱导,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学习生物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重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学习的途径以及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新课改对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视,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做到这点,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方面的培养和熏陶.在进行探究的时候,应该将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进去,对于那些难度比较小的问题,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那些比较难的问题,在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问题本身的层次性,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对其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五、将类比的方法运用进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要点的理解

很多生物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没有办法用肉眼进行观察,这是高中生物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直观经验是无法形成的,所以,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抽象知识转化成比较形象的或者是和学生的生活有关系的知识来进行讲解,这种情况下便有必要将类比的方式运用进去.比如说在讲到物质跨膜运输的时候,进行主动运输讲解时,老师可以将渡河的例子运用进去,船本身是一种载体,河是膜,想要渡河便必须付钱,付的钱便是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能够比较直观的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然后在进一步的进行跨膜运输方式的研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抽象知识的理解.

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生物学教学论文 篇8

2.利用探究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以探究的方式讲授核心概念,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因此被众多教师用于课堂教学。《标准》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核心概念”基因”为例,利用探究教学策略的设计如下:①提出探究问题:基因是否等于DNA?②推理与设计分析: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③取证:通过对资料数据分析出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得出结论:基因只是DNA的片段。④解释证据: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到小鼠体内,发现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发光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因此就顺利地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通过比喻或模型比喻或模型法可以让抽象问题更易理解和直观化。如核心概念“染色体组”可以用扑克牌的类比法来讲授;核心概念“减数分裂”可用模型法讲授,用橡皮泥反映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用红绿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又如,在讲述DNA分子的结构时,教师将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比喻成梯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梯子的扶手,碱基间构成的氢键就是梯子的踏板,这样可很好地加深学生对DNA组成的认识。

4.采用概念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一个完整概念图的完成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选取一个知识领域;②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③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④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⑤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理想的概念图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②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③)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故而,在概念图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单独表征的。如在核心概念“染色体”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构建如下的概念图:

图1核心概念“染色体”的概念图5.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上的主要手段有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交互方式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技术。此项技术具有声、图、文并茂,形成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渲染理想的教学环境等优点。如在讲授“细胞增殖”、“减数分裂”、“神经调节”等抽象、复杂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动画来演示这些过程性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根本任务的《标准》指导下,借助于生物科学史去建构概念,有效展示了概念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习的不仅仅是条条框框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落实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采用实验探究进行概念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后在教师指导下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不仅可利用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同时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比喻或模型、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核心概念,都是属于借助一定手段使抽象概念直观化。概念图的运用是进一步训练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方法。

生命科学中的“规律、原理和方法”都是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得以表述。而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掌握概念,不仅是学好生物学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生物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运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进而运用生物学原理、规律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摘要】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的基础,也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要充分应用生物科学史,教师采取探究教学的方式,结合概念图,通过比喻或模型,并借助现代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手段,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学,发展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