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大学生心理论文【最新4篇】正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最新4篇】》

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大学生心理论文【最新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1

摘 要:由于物质和精力的两层贫穷,高校贫穷大学生的心思健康疑问非常突出。因此,处理高校贫穷生疑问事关高校的安稳和社会的谐和。这篇文章从贫穷大学生存在的首要心思健康疑问及其发作的要素下手,根究贫穷大学生怎样进行自我调整以及在纠正贫穷大学生心思健康疑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由于物质和精力的两层“贫穷”,高校贫穷大学生的心思健康疑问非常突出。因此,处理高校贫穷生疑问事关高校的安稳和社会的谐和。这篇文章从贫穷大学生存在的首要心思健康疑问及其发作的要素下手,根究贫穷大学生怎样进行自我调整以及在纠正贫穷大学生心思健康疑问上社会、高校、家庭的责任和作用。

一、贫穷大学生存在的首要心思健康疑问

1、自卑。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丢失自傲,并伴有怨天尤人、悲观失望等心境的低沉心思倾向。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贫穷大学生在花费上普遍存在着自卑心思,然后使得他们不敢或许不愿与经济条件较好地学生来往,进而关闭自己,而且对异性同学发作畏惧感,不敢打开正常的异性友谊。

2、依托。大都贫穷生都能以活泼的心态来面临贫穷,但有些贫穷生在面临贫穷带来的曲折时,却发作退避心思,短少打败贫穷的勇气和毅力,把处理贫穷的使命全部推给学校和社会,一味地盼望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资助,乃至将他人的捐助用于大吃大喝或采购奢侈品。一朝一夕,构成了依托心思。

3、焦虑。有些贫穷生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差,他人会看不起自己。破旧的外表、困顿的经济状况使他们老是谨言慎行,而且过于活络狭隘。乃至将自己经济条件不如他人归结为生不逢时、爸爸妈妈无能和上天的不公等等,然后对社会和家庭发作仇视心境,对身边的人和事极为活络,总感受到焦虑。

4、吃醋。吃醋是与他人比照,发现自己的才华、名誉、位置或遭受等方面不如他人而发作的一种由惭愧、愤怒、仇视等构成的凌乱心境状况。有些贫穷生虚荣心过重,虽然经济困顿,但仍会节衣缩食来美化自己的外表。一旦冷静下来,又通常因自己的行为而懊悔,构成更大的心思压力,乃至心思失衡。

二、贫穷大学生心思健康疑问发作的要素

1、家庭要素。大有些贫穷生家处偏远的村庄,本地经济落后,许多家庭为了孩子读书日子得非常困顿,致使在医疗、健康、养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精力焦虑也增加,家庭的抗风险才华急剧下降。孩子们长期日子在这么的环境里,受家庭压力影响很大。

2、社会要素。社会上一有些人对贫穷生存在成见,贫穷生在成长中或多或少地有过因贫穷遭人讪笑、心思上受曲折的履历。绝大有些贫穷生并不太情愿让人知道自己的贫穷身份,但由于“资助”宣传的需要,他们又不得不面临现实,将自己的贫穷身份公之于众,进而构成心思压力。

3、自身要素。贫穷生所处地的教学条件相对单薄,加上自身经济条件的束缚,使他们短少满意的自傲,总感受自己在许多方面与其他人存在较大的距离。一同,对周围事物活络多疑,忧虑他人不理解自己,短少对自己的精确评价,简略由于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全盘否定自我,不情愿同他人交流,喜爱将心里躲藏起来,构成长期的心思压抑。

三、贫穷大学生心思健康疑问的自我调整

1、精确地知道自我。精确地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心思日子及其行为表现有很大的影响。贫穷大学生在看到自己贫穷现实的一同,还应看到自己身上的利益。要充分表现自己的利益,大胆展现自己的才华,然后赢得他人较好的评价。另一方面,一自己对自己不只需充分了解,而且需要安然的面临,由于在自己所具有的条件中,有许多是一时难以改动的,这其中就包括自己的贫穷遭受,要精确对待曲折,面临困境活泼寻求脱节途径,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变低沉为活泼,化压力为动力。

2、增强自傲心。只需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术才华完全改动自己的贫穷状况,实在培养自强自立的精力。贫穷大学生不只需在学习方面极力,而且应活泼参加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与人来往,消除心思上的郁闷和忧虑。活泼参加工作可以使自己发觉自己的价值,发作成就感,树立自傲心。

3、学会精确的宣泄自己。人的心境处于压抑状况时,也应加以合理的宣泄,这么才华调度机体的平衡,减轻不良心境的迷惑,恢复正常的心境状况。贫穷大* *学生由于处在日子的窘境中,简略导致严重、焦虑的心境反应,呈现各种心思习气不良和心思妨碍。面临这种心思时,可以通过找兄弟至交或学校的心思咨询中心倾诉,使其得到合理的开释。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健康有利的活动,使不良心境得以转移。

4、学会感恩,增强社会责任感。假设一自己天天都怀着感恩之心投入工作和日子,这么就会少一些怨言,多一些结壮,少一些冲突,多一些谅解。贫穷大学生能顺畅完成学业,大多是依托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资助。所以,贫穷生在自己成长进程中,要学会感恩,要有酬谢社会的责任心。

四、怎样纠正贫穷大学生心思疑问

1、物质解困。贫穷生的心思疑问,归根到底是经济困难构成的,因此注重贫穷生疑问首要要从贫穷生现状动身,采纳有用方法,不断完善资助系统,帮忙他们处理经济困难。可以通过“奖学金、助学告贷、勤工俭学、减免有些学杂费”等困难补助方法,帮忙他们度过人生的难关。特别是要拓展勤工助学空间,由于勤工助学不只需利于打败贫穷生的依托心思,还有助于前进贫穷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大力拓荒教学型和技术型助学岗位,让贫穷生参加到教学和科研活动,前进他们的专业技术水陡峭归纳才华。

2、思想解困。“扶贫先扶志”,搀扶贫穷生工作触及面广,难度大,做好思想教学工作极为重要,帮忙贫穷生“解困”的进程实质上便是一个思想教学的进程。这个进程首要是帮忙贫穷生增强打败困难的勇气,树立艰苦奋斗的精力,树立劳作荣耀的思想,处理“等、靠、要”依托性的进程。高校的党团组织要活泼做好贫穷生思想教学的引导工作,班主任和教导员要做好具体的教导工作,通过打开多种方法的心思辅佐使贫穷生思想“脱贫”。

3、心思解困。让贫穷大学生极力做到注重贫穷,了解自我并接受自我,树立精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活泼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他人进行来往,注重参加文体活动,加强心思健康知识的学习及品质修养,化“低沉观念”为“活泼观念”,将外部的心思调适引导内化为贫穷生自身的心思调适,对于他们“消除贫穷”将会起到比照好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xx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 号)文件中明确提出: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90 后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这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自信、积极、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同时,由于与本科院校学生定位不同,文化成绩相对较差,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容易受挫。中山大学对广州市 9所高职院校 3 500 名大学生的调研发现,有 682人有过自杀倾向,约占被调研学生的 21. 3%。大量的研究表明: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面对新形势,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

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的创新高校教育者秉持何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直接决定其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影响其选择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探索,并制约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是基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理论开展。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均是问题心理学取向,强调关注工作对象身上所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各类症状的消解。而多数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工作开展实际上关注的也是少数问题学生的咨询辅导。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被认定为安全底线部门,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会因为心理相关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在此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免因此存在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引导、重个别咨询轻团体辅导、重危机干预轻普及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关注心理疾病的防治,更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要预防各类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更要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正确定位应该是: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激发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人格状态。

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的转变传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强调对这些学生开展识别、干预、转介等工作,避免因各类心理疾病导致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这种工作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绝大多数正常的学生因此而游离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范畴之外,导致心理教育工作成效较差,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此外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出现并非朝夕之功,很多问题都是当事人的困扰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断积累造成的。所以,一旦等问题出现后再去寻求解决,往往就会变得比较棘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个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致力于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工作技能的训练,还应该致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应该从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转向绝大多数正常的学生群体。

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的落实

3、 1 工作队伍建设: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智力资源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决定着心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加强心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对学校心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教师队伍多数由专、兼职老师组成,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心理教师队伍是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要强化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师资建设,做到专职老师专家化,兼职老师专业化。专职心理老师是心理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成长是提高心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在制度上保证专职老师工作的专业化,同时为专职老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保证老师们专业的成长性,为专职老师成为业内专家创造条件。兼职心理老师是心理工作开展的骨干力量。学校应当在制度上为兼职老师开展工作创造空间,将兼职老师的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同时,为兼职老师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考核,提高兼职老师的专业能力。

3、 2 课程体系建设: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现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多以知识讲解和案例呈现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存在知识化和理论化的倾向,且多围绕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压力等心理问题开展,关注的是如何排除大学生的各种困扰和缓解压力,忽视了对个人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于接受活动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因此将各类切合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融入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经典的价值拍卖活动可以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章节课程,帮助学生澄清个人价值取向,更好地明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3、 3 心育资源的整合: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高校一般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缺乏对各教育资源的整合。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如果只靠数量有限的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会陷入疲于奔命或是力不从心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心育资源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校内资源的潜力,加大对于专职心理教师的培养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政策和制度方面鼓励专职心理教师向专家化方面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院系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分批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及各类相关学习培训,并安排其中的优秀分子协助参与学校各类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化解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数量有限的尴尬。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从校外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理论精深的心理专家来校讲学,并定期对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进行培训和督导,能够有效提高学校心理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学生心理咨询的服务质量。

此外,20xx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曾明确指出,只有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才能开展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相关工作。因此各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与当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立工作联系机制,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定期邀请精神专科医生来校坐诊,建立在校学生就诊绿色通道,建立起心理疾病学生的识别、转介、干预、追踪机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安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社会,知己知彼仍然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剖析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们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压力,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本着“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题,来进行自我梳理,作此论文。

关键词:剖析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 成功成才

正文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

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习方向专业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等学习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 自我剖析

(一) 性格分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 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

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护,我想要大声的向全世界呐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实总是把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没心没肺的坚强与乐观,也许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个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强者。在所有人看到的乐观、坚强背后也盈满了心酸、委屈与泪水,只不过这些都是属于没有星星的夜晚。一个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将心事付瑶琴,所以只能让委屈随着泪水在黑暗中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灿烂的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压抑的不正确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不爽就连带别人遭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到是可以改变心情,改变不了事实但却可以寻找另一种心态对待。总之,不要转嫁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确信是正确的。

(二) 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狭隘的学习。冯忠良教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里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认为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学习区别有三:

1、掌握前人的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2、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的形成为主,以直接经验的形成为辅;

3、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之所以提到这种特点与区别,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而与权威的研究做比较以求异同。

我是一个学习比较自主的人,我认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主动接受与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接受。因此,我习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得到的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做作业抑或是自我补充都是如此。从小到大,我的学习从来没有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关系,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职责,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所以我的学习都会是自己主动接受室的过程。

虽然学生的学习很狭隘,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必然的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及学习生活的能力。亦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认为不管是哪方面的学习,都不能脱离主动接受这一中心要点,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才会想要主动学习与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学习,都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兴趣第一。

(三)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中的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障碍,比如认知错觉、性格障碍、能力缺陷等。大学的同学在生活习惯、性格、过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校园内交往的主体同为面临艰巨适应任务而又缺乏经验的个体,双方的人际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性格决定我的人际交往态度,我认为与人交往贵在一个主动。主动的与人沟通、交流才会让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宽你的人际关系面甚至人际关系网,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宝贵的人力资源与人际关系。当然,圈子大了,那么冲突也越容易发生,在我看来解决人际冲突的关键是要相信一切冲突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建设性协商获得解决的,这也少不了一个主动:主动的弄清楚冲突的原因、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面对错误从而主动的提出可能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恋爱心理分析

恋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是男女双方相互倾心、相互爱慕,以爱情为中心培养爱情的社会心理行为。斯滕伯格认为不论人类的爱情有多么的纷繁复杂,它都是由三个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动机、情绪与认知。进而又将动机、情绪与认知三者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与承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直相信会有最完美的爱情,即完全拥有亲密、激情和承诺。作为互相吸引的两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亲密与激情,但是我认为完美的爱情承诺确是最重要的,这种承诺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种基本的对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担保,这是我们获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 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在人格结构中,气质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人的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我是一个多血质为主体的人,平衡灵活善于交际,行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内部心里和谐发展,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运用到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从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动的融入社会、适应生活。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熊建。 王巧云 上海交通大学,20xx.

[2]。《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程》 齐力主。五洲传播出版社,20xx.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4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而在近些年,在中考高考结束或者是在生活当中遇到大的困难时,许多人迫于压力或者是其它原因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当我们透过表面去深刻探究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健康的人。如今就有高校在体育的教学当中将两者结合起来。下文中我就结合自己在高校中的了解和观察来具体分析我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希望高校能有针对性的去发挥积极影响。

一、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1、不利于协调发展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被认为是文化素养较低的一种教学,因而许多学校仅仅是关注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对于他们的文化知识,心理素质不加重视。而在如今日益强调心理健康的同时,许多教师在这一方面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再加上许多学生本身就把体育课当成一种娱乐,很容易使得所强调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发展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谓的人才是需要能够经得住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并且还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一直以来,我们的观念是,体育课就是我们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因而与时俱进的一些理念和方式,如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理念并没有及时有效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阻碍作用,不利于他们多方面协调发展,对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2、易导致暴力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年长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代不如一代了。或许是在说身体素质,可我觉得他们说得更是年轻人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发展。因为如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娇惯着,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甚至没有面临过较大的挑战,性格上也多以自己为中心,比较自私。在体育教育当中,因为体育本身活动量大,活动范围较广,由于体育的活动性和易受伤的特点,许多人在活动当中难免发生碰撞,有时甚至会激发矛盾。而学生们往往会因此而大发雷霆,更有甚者会大打出手。年轻学生脾气暴躁,很显然是他们在心理素质方面所接受的教育不够。如果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没有结合一定心理学方面知识,并进行引导的话,在长期的体育学习当中就可能给心理发展带来暴力色彩的影响。

二、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培养毅力

体育当中的某些项目是考验人的耐力的,比如长跑。因而在高校体育当中许多老师已经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体育技能,更要去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体育精神。况且体育本身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在高校当中体育选修有很多项目,如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游泳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勤加训练的。在长期的体育学习当中,学生可以慢慢形成一种运动的习惯,能不断培养他们的毅力。从这一方面看,高校体育对于培养学生面对挫折、迎接挑战以及战胜困难的精神有一定积极作用。长此以往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缓解压力,消除心理障碍

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的是人们的日益增大的压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学习方面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压力,更何况他们还要面对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大学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倍增,就业竞争更加激烈。面临未知的未来,许多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和担忧,心理上难免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产生很多无形的压力。运动恰恰是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好方法,而体育课的运动性正是能够使得学生去释放内心的压力。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场所的空旷都能够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带来一定的缓解,能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使得学生尽情释放不快,从而能够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为接下来的奋斗做好准备。因而高校的体育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压力的释放,从而减少他们心理的紧张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障碍。

3、提高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体育的学习和发展是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进行活动的,比如在学习健美操或者是武术的学习过程当中,因为不同学生的肢体动作天赋不同,而且上课时间又有限,这就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对于如今独生子女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学生们开展人际关系,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一般来说如今许多学生都不愿意出去活动,有同伴才能够坚持下去。况且身体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进行锻炼。这是有助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够有效的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学校当中学会与别人合作是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协作互助的心态,这也是进入社会所必须的。因而,良好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小结

本文是从我自己在高校当中的了解和观察所得来展开论述的。分别论述了我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总的来说我是从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高校当中体育课的课程形式来具体分析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而这又不免使文章显得形式上松散,因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才能够较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