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儿科护理论文【最新6篇】正文

《儿科护理论文【最新6篇】》

时间:

儿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中心环节和前提。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儿科护理论文【最新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儿科护理论文 篇1

摘要:儿科护理是一项繁琐且复杂的工作,并且医护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的关系一般也非常的微妙。面对儿童这一特殊的对象,医护人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亲和力,取得病患及家属的信任。由于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非常的宠爱,所以他们对于儿科护理人员对儿童的护理要求也都比较高。因此医护人员时常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这也是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及护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是针对以人为本的儿科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人为本;儿童;人性化护理

儿科护理对护士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因为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不能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自己身体状况的幼小患者,并且还要承受家长过分担心的所产生的疑问或者不满。所以儿科护理部门一直以来都是最让医院护士头疼和舆论最多的部门。因此,对儿科护理的各项研究,一直都是各个医院在护理方面,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一、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1.1、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因此现在大部分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这也就使得家长对儿童患者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很多。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就成为了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因为大多数的患儿父母一般都很年轻,所以由于家长冲动、不满和暴躁等情绪问题所产生的纠纷问题非常容易出现。护工工作若稍有不慎,家长的焦虑和不满油然而生,对护士进行责怪或否定护士的辛苦工作等行为问题,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护士的正常工作。(2)一般而言由于患儿的抵抗力比较低,所以经常会导致病情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在加上儿童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这也要求了儿科护理人员要比护理人员要有更多的耐心,同时也体现了儿科护理的难度。所以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在这种工作的状态下,难免偶尔出现差池。这也是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组成部分。

这些问题都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患者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坚持以为为本的护理,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也能有效的避免各方面的矛盾。

1.2、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宝贝儿。所以当儿童生病时,护士配合好医生的工作又要给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和配合家长情绪的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还要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科护理比护理要更困难和复杂,这也就要求了护士人员需要更高的文学知识水平和更高的专业知识来工作。也就是说护士已不再仅仅关注疾病,而是更广的去深入关心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护理,对于早日恢复患儿健康以及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在儿科护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方法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提高对护理的认识和转变自己的原有思想外。其次,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一定要树立起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观念,采取注重个体和突出以人为本进行服务的具体方法,这些问题主要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完善。

2.1、在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现今的大多数医院的环境都很不错,它们大多数都强调环境幽雅和设施完善。但是从儿科的角度出发,儿童普遍存在着害怕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等问题。所以,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对儿童病房环境进行改造,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例如:在病房里改造成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来减少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在墙面是贴上儿童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在病房外的走廊上的墙面上画上涂鸦并写上早日康复的语句或者是笑脸,让患儿充满精神与病魔作斗争。还可以在病房里多摆些儿童喜欢的。娃娃仔,或者弄一些小游戏和有意义的活动,让这些患儿们参与进来。让他们不会有孤独感,因为只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快和更早的康复身体。

2.2、完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

首先,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正确处理好想关矛盾。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刚入院的患儿与护士的首次接触非常重要,要使患儿感到温暖和亲切,这关系着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时常面带微笑,以便拉近护患关系。同时让患儿感觉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运用各种方式与患儿交流,融洽医患关系。不但可以减少患儿心理负担,而且使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其次,护士长需要灵活性强,应变速度快,观察能力强,对于纠纷问题能很早的发现并对之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很早的制止过激的行为发生,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处事心态,在危难面前不张皇失措。要临危不乱,而且能以冷静的心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的非常耐心的聆听家长的诉说,并且给予热情的安慰。必要时刻向家长鞠躬赔礼道歉,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护理的难处,互相理解。

三、总结

以人为本在各个领域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服务行业更是要提倡和注重人性化。而作为医院中重点的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初生儿童患者,所以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更是重中之重。它引导着儿科护理的方向,对儿科护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只有坚持和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儿科护理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前进。

儿科护理学论文 篇2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 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注意小儿的 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 discussed how carries on 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Abstract】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i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an item to be most basic but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skill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in usual nurses in the work, not only must have full warm, the selfless compassion and the intens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also must have the exquisite technology, the rich experience, is good at summarizing the method of work, pays attention to young child’s psychology to nurse.

【Key words】 Scalp venipuncture; Venipuncture; Holds back the method; The psychology 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 自然 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 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1.6.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1.6.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1.6.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注意按压方法。

2.4.1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2.5做好宣教 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2.6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心理护理

3.1 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3.2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 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4.1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 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4.2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 总结 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 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提高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 篇3

【摘要】结合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因课制宜,优化组合多种教学策略,如:起点精彩化策略、记忆多化策略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高;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12-01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

1 中职生儿科护理学教学现状

1.1 存在的客观因素

目前儿童疾病仍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为主,兼有其他系统疾病。中职护校无附属医院,使教学和临床脱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良莠不齐,难免会影响教学效果。

1.2 存在的主观因素

目前学校以青年教师为主,很多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在教学中“满堂灌”占用了大量宝贵时间,课堂变成了只有教的单边活动,学生思考时间少,练习消化时间少,由于课堂讲解内容太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这种单调的讲授容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降低。

为此,儿科护理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1 起始精彩化策略

教师要注意收集、积累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在每一节新课中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在每个新内容开始前,较短时间讲解学生未知的生活知识、小病例或提出疑问,让学生感受到很多疾病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儿细菌性痢疾,可以从慈禧太后73岁寿宴后的典型表现引出细菌性痢疾,由于大剂量用鸦片止泻缓解症状,导致“关门留寇”,1周后便命丧黄泉。这部分内容只需3~5分钟即可,但能立即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小儿疾病21-三体综合征,以典型的患者舟舟指挥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做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直观的例子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思考,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教学变行生动、有趣。教师平时应用心收集、整理教学素材,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导入方式,使教学更加有效。

2.2记忆多元化策略

由于学生每天需要掌握、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高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耗时最少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在教学时,应倡导因课制宜多元记忆方法并用,如口诀法,谐音法,分析记忆法、顺口溜等等。例如:儿童出疹性疾病疹子出现的时间和先后次序时,笔者向学生展示六个字“水仙花莫悲伤”利用的是谐音法,水即水痘发生于病程第一日,仙即猩红热发生于病程第二日,花即天花发生于病程第三日,莫即麻疹发生于病程第四日,悲即斑疹伤寒发生于病程第五日,伤即伤寒发生于病程第六日。并且告诉学生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易记而且容易忘,学生们出力不讨好,利用谐音记忆既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笔者认为简单、有趣、轻松的方法就是一种好的方法。

2.3 思维启迪化策略

课堂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最佳阶段和疲劳阶段。最佳阶段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境的营造,比如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如在讲授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出了几个问题:(1)小儿为什么易缺乏维生素D?(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有何表现?(3)如何预防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通过横向启发将知识适度向外延伸。在讲授小儿腹泻病时提出:患儿发病后吐泻症状显著,能否立刻使用止泻剂?通过分析同学们明白了患儿吐泻虽重,可细菌毒素能快速排出体外,故病程较短,恢复快,且较少引起败血症和严重毒血症症状,做好对症治疗与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通过这种纵向启发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能力。

2.4 过程活动化策略

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临床学科,涉及内容多,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少,所以理论和实践脱节矛盾较为突出。为解决教学中的矛盾和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新颖、生动、真实的病例。例如,先讲授各种儿科疾病及护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现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病例,得出护理诊断与制定护理措施,开拓学生思路。如在讲授小儿乙脑后给学生展示一病例:患者,4岁,因发烧、头痛、呕吐5天,神志不清1天,伴抽搐3次于8月1日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40℃,呼吸28次/分,瞳孔等大,颈部有抵抗感,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未及,克尼格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急诊入院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随机提出几个问题:(1)该患儿的常见护理诊断是什么?(2)如何做好患儿体温过高的护理?(3)患儿有可能患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于前两个问题是本节讲的重点我采取当堂随机提问方式,而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内解决不了,就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二天一上课,就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归纳第三题的答案。以小组总分高的一组为优胜者,在这种教学设计中,任何一个学生成败都可能关系到本组的成绩。所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不再是以往课堂中的“听众”和“速记员”,而是“挑战者”和“应战者”,这样就可将“课内”和“课外”,“个体”与“团队”各元素有机整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5 巩固及时化策略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记,独立思考和动手的机会都很少。所以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讲求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课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精心设计练习题,这些习题可以跟着知识点练,有的可放在小结后综合练,作为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根据反馈的结果,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订正和巩固。

总之,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因课制宜对上述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儿科护理学论文 篇4

《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3.1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5

摘 要:根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从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如何实施以及对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案例教学法与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关系。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医学院,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由教师来选择与教学相符合的案例,将学生引导到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和教师提问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如今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活动基本上是结构式的课堂教学。具体讲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弊端和不足。学生普遍反映儿科护理学涉及疾病多来势凶猛、变化多端。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案容易混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既能让学生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学生能从案例分析中切实明确儿科护理学中每种疾病的重点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使学生变成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病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非常必要。

二、儿科护理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1、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突破常规,应注意选择那些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把抽象的、呆板的内容用形象的、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所选的案例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所选的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反应教学内容。(2)案例要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案例要难易适度,容易被学生理解。(3)问题的创设要基于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上。笔者讲授肺炎引起的心脏病设计了如下病例:患儿,男,11个月,发热、咳嗽3天,气促、尿少1天入院。近3天来患儿发热,体温达39℃,呼吸增快,达55次/分,脉搏168次/分,鼻翼煽动,唇周发绀,肺部听诊双肺底闻及细湿啰音,心音低钝,腹部软,肠鸣音弱,肝大肋下4 cm,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右下肺小片状阴影,诊断小儿肺炎合并心衰。通过分析病例,引导学生评估患者的健康史,讨论分析肺炎合并心衰病人的病因有哪些;通过分析该患者的现病史,进一步分析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来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列出护理诊断,并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课堂的'主要内容设置到案例情境中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达到了增强教学目的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实施

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分组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

(1)展示案例

利用多媒体先播放短暂的有关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临床表现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展示本次案例的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在教授过程中,可以适时提问,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学生参与到本次课堂活动中来。

(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9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案例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对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到提出护理诊断,提出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所提供的情境十分接近真实情况,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欣然接受案例教学,按照计划进入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对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这样能够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总结阶段

每组选派1名学生发言汇报该组观点,然后由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4)教师点评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补充。

三、案例教学法对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影响

1、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与“用”的结合,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枯燥。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为以后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影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案例,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内容理解产生歧义时,教师要进行纠正,促进活动顺利开展。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在各个方面做出表率,做到教师育人的目的,从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表明:将课堂内容设置到案例的情境中去,从临床角度提出护理问题,一方面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形式教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教学法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王琳,孟繁浩。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92-93.

儿科护理论文 篇6

唇腭裂是一种额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影响患者容貌及生理功能,为恢复正常的吸吮发育功能和上唇的正常形态,避免呼吸道反复感染或咽鼓管炎而影响听力,防止语言发育迟缓而致心理障碍,需及早给予手术修复,最合适的手术年龄,单侧唇裂3~6个月,双侧唇裂为6~12个月,腭裂修补在2岁左右此时幼儿手术耐受力增强。唇部解剖标志清晰,腭部骨瓣容易剥离,血管细,出血少,理术野较清楚,过晚手术将影响颌骨,2006年1月我院引进国际友人资助的“阳光微笑工程项目”实施了90例均在全麻下进行唇腭裂修复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90例,男36例,女54例,其中唇裂64例,腭裂26例,年龄3~26个月,5~9。5kg。

2术前护理

2.1护理评估

要根据患儿的健康状况决定手术时机,特别是对待婴幼儿,若健康状况良好,可施行手术。如果体重不足,血红蛋白量过低或患儿有其他疾病,均应推迟手术时间,对于有手术禁忌证的不能手术或暂缓手术。

2.2术前准备

术前应配合医生为患者作全身体格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等,术前8h禁食,4h禁饮,手术应安排在清晨施行,不易安排在午后,因小儿可因饥饿,如啼哭过久而引起脱水、烦躁等情况,使手术安全性降低。

2.3改变进食方式

对施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应从入院开始即指导其家长以汤匙或滴管喂养流食或母乳,以便患儿术后能适应这种进食方式,并告知家长术后患儿吸吮动作对伤口的危害,如可能导致伤口裂开或感染等,应设法避免,腭裂患儿仍可进普食。

2.4父母心理护理

术前与患儿父母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介绍有关唇腭裂的一般知识和治疗内容,展示给他们一些治愈患者术前术后对比的照片,增强父母帮助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消除焦虑和自卑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术后护理

3.1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在患儿未回病房前,应将听诊器、血压计、氧气、吸引器等放在病房,以备急用。

3.2病情观察

术后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防止误吸。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缺氧症状,术后患儿平均吸氧2~4h,因全麻下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受全麻药及手术区域的影响,术后呼吸抑制或气道梗阻现象普遍,使早期低氧血症发生较高,保持时间长。严密观察手术创口渗血情况,组织皮瓣的血运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术后注意约束双手,以免抓伤口。

3.3口腔护理

注意口腔清洁,每次餐后饮少量开水,冲去食物残渣,鼻腔内滴入稀碘伏3~5滴,每日3次,以预防腭部鼻腔面创口的感染,换药时用双氧水或稀碘伏清洗创面及口腔,不宜过多触动伤口,更不可撕脱伤口的假膜。

3.4饮食护理

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后待麻醉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要用滴管或汤匙进食,对于腭裂修复术后的患者,患儿完全清醒后,可饮用少量糖水,无吞咽困难,逐步给予流质饮食,术后一周改进半流质饮食,要注意足够热量及蛋白质的补充,同时避免过热过硬的食物。

3.5出院指导

患儿拆线后伤口愈合良好即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向患儿家长讲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腭裂患儿应逐渐过渡至普食,继续保持伤口清洁。唇裂患儿应于3个月后复诊,腭裂患儿应于出院后1周复诊,并指导家长加强语音训练,如合并其他畸形者应确定下次手术时间。

4总结

配合唇腭裂患儿手术,必须了解患儿的发育特征,预见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配合准确。我们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护理了90例患儿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既帮助患儿安全渡过了手术关,又较好的恢复了患儿的生理功能,达到了美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