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优秀3篇】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优秀3篇】》

时间:

时政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时政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篇1

浅谈如何构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磐石市黑石中学梁朝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作为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心情氛围,使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二、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 1

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

2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3磐石市黑石中学 2012.5.16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篇2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建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优化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要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关键词】建构

课堂情感生态环境

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情感生态环境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情感生态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未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 1 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作为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如果相信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那么教师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教学时就会有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课堂中教师的麻木冷淡,会造成气氛的死气沉沉;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会造成学生的信心散失,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对在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机智处理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遵循以下要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要激化矛盾;“冷处理”为主;切忌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安全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地评价,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心情氛围,使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二、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夸美缪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教师对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成为 2 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调控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外,还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传授的内容和提出的要求要难易适度,即应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难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了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考试或者设置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或者学得索然无味,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了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的沟通。比如,在讲到爱护水资源这个主题时,因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所以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我就特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准备的课件、短片、漫画、手抄报等,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资源共享,展示环节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将“自我”摆进了教学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了他们的心理价值取向。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感受与体验,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人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应。这些反应课前无法预设,却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要出现的。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想的碰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提高对话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目标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在课前依据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所预设的目标;另一个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发出来的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如果能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尊重,学生就能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大家明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相互质疑,观点对立或不相一致的认知冲突就会激发出新思想、新思维,促使师生进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兴致勃勃地主动探究下去,从而实现了认知结构的迁移和整合。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能有所收获,自然就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而对于那些认知水平不足的“学困生”来说,他们也能在合作讨论、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也能有所收获。如现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单元主题都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其实“探究性学习”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是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切入点,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思维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又起到了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探究学习中,我们都尽量让学生既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又能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感受成功,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珍惜学生所取得的一点一滴进步,总之,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构建思想品德课 4 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和文献:

1、徐建成著:《课堂教学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论纲》,人民出版社。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一:初中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研究 篇3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要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尝试,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创新,还要有长远发展的意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进而保持创新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理念先行;教学实践;立足长远

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政治教学在传统观念里属于“背诵”类学习,这些道理大而空,没有什么实际生活价值,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精神引导而已。但是,随着新教材的推行,初中政治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内容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成为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重要理论,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客观看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因此,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政治教学创新的几个切入点。

1课堂教学创新理念先行

教学理念更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切改革行动都会起到原点。任何一项课堂教学改革都可能导致教学走弯路,比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的实施,不可能短时间内达到最优状态和效果,于是一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还不如教师‘一言堂’效率高”,于是课堂教学改革就此停止,再次回到“一言堂”“填鸭式”“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因此,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要理念先行,认真研读、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完全摒弃传统的“满堂灌”“输入式”等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引入“学导式”“启发式”“设疑式”“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全新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要彻底颠覆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变“教师统领课堂”为“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彻底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由过去的“接受、记忆”为现在的“获取、理解、实践”。初中政治课本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和理解,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深理解的同时,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比如,在学习“公民的个人权利”的时候,教师结合班级内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名男生将邻桌女生的相片改画为猪八戒的形象),让学生阅读课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这名男生侵犯了邻桌的哪项权力?女生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过法律程序,男生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通过这件事,你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触?鲜活的生活事例、全新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的合作模式、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新角度,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进入了全新的世界:不再是背诵、记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大道理,而是从生活出发又回到生活的问题性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使思想政治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紧紧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精神引导作用。

2课堂教学创新重在实践

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除了借鉴课改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还要勇于实践,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新路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丰富,但是任何一种教学理念都不可能贯穿教学始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学习反馈、学习成绩情况等多种因素,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向,保证学生学习在目标的牵引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进行。因此,教学实践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途径。教师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2.1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练习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有多种: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进行难点突破、实现拓展连接等,但是能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情境少之又少。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创设教学情境”的含义,恰当运用这一教学策略,防止出现以偏概全,一点创新而大部分回到老方式上去的不良倾向。比如,在学习《生命宝贵》时,教师除了播放几个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产生震撼外,还应该播放一组因失去亲人而痛不欲生的人们的照片,让学生理解生活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和你生命相关的亲人,让学生从更广泛意义上理解生命的宝贵。还有设计数个问题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进而让情境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2.2教学策略多样

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是现代课堂的重要体现,也是课堂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和谐一致,以最大程度优化课堂教学。比如,每节课开头一般都是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快速从散漫状态进入学习环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应该引导学生慢慢平静下来,沉下心去阅读课本、获取相关信息,这是“自主学习”的环节,也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策略之一。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学成果,实现学习效果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优化学习效果。之后,将学习中有分歧或有质疑的问题呈现出来,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既可以采取生生探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师生探究的方式,也可以两种探究方式结合运用。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的高低,也是保证课堂教学创新不断深入发展的有力推动。

2.3多媒体的辅助

课堂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创新。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辅助课堂教学、增加学习趣味性、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视野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比如,在学习《直面挫折》这一课时,我摒弃了传统的张海迪、史铁生等名人的事例,而是将电视节目中的“孝心少年”的感人片段引入到课堂中。当学生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甚至比自己还小的孩子是那么坚强的面对生活时,对他们思想产生的震动甚至震撼是无以言表。即使教师不再讲解,学生也能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挫折。

3课堂教学创新立足长远

思想品德教育是为学生人生成长奠定基础,是为了促进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应自足长远。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思考课堂教育创新的长远发展。

(1)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更新不应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主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师始终能够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让教育的节奏和学生成长的节奏合拍,让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保持合拍。

(2)对师生关系进行新的定位。传统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陈旧的教师观应退出教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创新学习方式。比如,新时代的初中生喜欢上网,他们更加喜欢通过网络完成作业、谈论问题等,教师给予理解和尊重。

(3)教师自身定位要恰当。新时期的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做好自我定位,以恰当的课堂角色出现,变“教”为“导”,变“教会”为“教会学”,切实以服务学生学习的身份出现。总之,课堂教学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师要认识到我们身上的历史重任,切实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去,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促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成为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