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优秀29篇正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优秀29篇》

时间:

[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08-08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1

所谓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高质量的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与作文教学有关系的同时,还受学生自身知识、技能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作文教学的改革,一直是许多人热烈讨论的话题,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

一、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1、以培养学生的创�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较多地把作文课看成是教授学生“写写弄弄”的课程。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在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没有以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那么,反过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就是在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创造心理的形成正是以这五种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以上五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就形成了创造的能力。由此,我们又可以说,作文,就是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作文,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积极手段。具有这种观念,无论对于作文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作文教学内容的革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拓宽作文课知识容量并形成机制。写作,或者说作文课程,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应用或工具课程,它有着比较软化的、比较宽泛的容纳机制。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如果这样来看问题,则作文课就应该有远为深厚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表达方式。在作文课上,不但可以写传统的题材,还可以写有关科学实验的报告,写数理化的研究过程,写工作和学习的总结报告,写某一种新式工具或服饰的设计,写某一种活动策划书,写一种商品的宣传广告,写英文学习中的艰难困苦,等等。

3、把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作为比技巧更重要的教学内容。作文确需“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作文的“清规戒律”似以少说或略说为好。即使非说不可,也最好在非常形象的前提下进行。譬如,生活时间和文章中时间的关系,用一个“流川枫灌篮”的例子,就能够清楚、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使学生很快地接受。

二、应重视基本素质的培养

1、掌握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人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2、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3、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在我施教的一次题为《我的一点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呢?本文从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多元化评价等方面来探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分层教学;多元化评价

当今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它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信息技术课程在这样的时代召唤下应运而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上好这门课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和探究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来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要做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1、教师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明确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且良好的基础。

2、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学习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整合,以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家庭环境以及学习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在步入初中之后,信息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极易造成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学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不良局面。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无法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具体操作如下:我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为学习基础比较好、电脑基础知识和操作熟练的优等生,第二层次的学生为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第三层次为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的后进生。在备课过程中,我会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三、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智慧的火花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绚烂的光彩。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以倾向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但是在课外的时间里,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继续学习和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师要采用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减轻教师的辅导负担,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基本上都是在微机室里完成的。在具体的上机操作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刚刚开始进行操作学习的阶段,教师在微机室里忙来忙去,还是无法兼顾到全体学生,以至于部分学生因为无法得到教师的帮助,不能及时解决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而逐渐失去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想出了一个小组互助学习,用学生来辅导学生的办法。这个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解决了教师忙不过来的难题,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办法是这样的:在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观察哪些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然后我会大力地表扬这些学生,并且宣布让这些学生来充当教师的小帮手,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这些学生分别负责辅导一组学生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开展小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更是干劲十足。在学生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重点地辅导某些学生或者班内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一举多得。而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比师生的交流更容易,因此学生辅导学生的效果甚至比教师的讲解更好。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我们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避免传统教育的缺陷,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桂开。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实践与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4)。

[2]司清清。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导刊,(2)。

[3]滕飞。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教学版,(18)。

[4]李志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发展性评价的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5)。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3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构建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认真贯彻落实“

一、借助任务教学模式,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任务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方式,该方式不仅体现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布置有效的任务,使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在讲完“制作演示文稿”这一章节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完成了以下任务:

①新建一张幻灯片,使用标题幻灯片,输入内容“×××”,字体设置为楷体,加粗,60磅,副标题处输入“××”。

②插入版式为标题和两栏文本的'新幻灯片,标题内容为“××”在左栏中插入一张图片,图片格式为“尺寸高度为12厘米,水平距左上角9厘米,垂直距左上角5厘米”。

③插入空白幻灯片,插入艺术字“××”样式为三行二列,楷体,字号为60,细上弯弧。

④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演示文稿应用模板”。

……

当然,该文稿中所需要的文字内容都是给定的,在此不再详细介绍。()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落实

二、注重小组交流合作,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受师生所喜欢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有助于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还能实现兵帮兵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讲完“制作基本动画”的基本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在分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我们采取的原则并不是强强联合,而是差异互补,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也为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确保“

参考文献:

王秀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12)。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4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那么,初中信息技术课怎样上才能培养出既会学习又懂创新的信息技术预备人才呢?

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文化和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为此,我每学期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一节课,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合兴初中》网站,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教师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采取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中心小学,另一部分来自村小,由于条件有限,有的村小没有机房,导致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个体差异悬殊。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让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上机时确有事做、确有收获。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课程表;在页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班级网页,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探索的余地

如果上课时生怕哪个问题没有讲清楚而面面俱到,那么留给学生的则是简单模仿、按部就班的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讲过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一旦遇到难题便会束手无策。为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如讲Word表格修饰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框粗细”、“边框颜色”、“设置单元格底纹”等的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

多元化评价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让课堂教学“熠熠生辉”――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初探

文/董 显

摘 要: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学工作者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辅助学生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初中必修课,在学生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处于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地位。大体来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都非常期待和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但是,这种积极性绝对是一种假象,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吸引他们的是游戏、QQ聊天、看动漫和听音乐等。若没有这些吸引学生的因素存在,他们就不能很好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去。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活动进行潜心设计和研究,抓住学生的心理,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主要是指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让学生由“躁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做法对于开展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课堂涉及的绝大多数内容都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充分的课堂准备作为铺垫。

1.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

教学工作者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和探究教材,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和实践操作。否则,将导致学生操作的结果和教学工作者预期的目标发生较大偏差。假如教学工作者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那么教学工作者安排的教学内容将易于被学生接受。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躁动”现象,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2.充分了解学生状况

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落脚点是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工作者想要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知识水平、学习状态和操作习惯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教学工作者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够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二、多重勾兑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学生能够持之以恒进行学习的助推剂。如果想帮助学生摆脱因为爱玩游戏而爱上信息技术课的状态,使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就必须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潜心安排教学活动,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构建起有效的学习过程。

1.从兴趣入手开展教学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动画导入信息技术课程的主题,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提升教学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尽量做到课堂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食物导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电脑绘画的教学课程时,教学工作者可以先用电脑为学生展示精美的动画,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看到教学工作者插入在电脑屏幕上的字:“同学们,这些图画是不是很美呢?这些都是用电脑勾画出来的,你们在学习本节课后,也可以画出如此精美的'图片哦!”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激发。因此说,从兴趣入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借境生情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工作者的帮助下,运用所学知识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使得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例如,在开展“Word自选图形的设置”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两张对比图片,让学生找出差异,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开展,使得学生尽可能快地找到两张图片间的差异。在学生完成操作后,鼓励学生对怎样通过自选图形的工具功能将两张图片变得一致,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发对Word自选图形的设置进行摸索,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3.寓学于乐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术语和学科理论知识是较为单调无趣的。教学工作者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得学生较为容易地接受这些专业词术语和理论知识,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学工作者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恰当地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将电脑具备的人机交互性以及多媒体的多样性特点结合到游戏中,充分做到在玩耍中开展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多元反馈

如果教学活动不能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反馈,则教学活动的开展毫无意义。若是能够选择恰当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躁动”和“主动”课堂表现作出合适的评价,则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反馈的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客观和公正,只有做到客观和公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和多样性的反馈。在进行教学反馈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那些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那些反应速度较慢的学生,也需给予肯定,通过“有进步、提高了、有创意”等鼓励性的词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的反馈评价能够为学生的操作提供及时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将课堂作为主要阵地,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注重各种教学手段和设计的运用,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此同时,还要重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信息技术和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反馈评价,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扬长避短,真正做到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卫坚。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09):166-16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体育运动学校)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6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轻松、深刻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对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应用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的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水平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阶段。游戏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实际和游戏结合起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一种轻松、积极的状态来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意义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能有效改善枯燥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游戏化教学采用各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游戏活动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游戏当中体会合作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1]。

二、探究式游戏化教学

探究式的游戏化教学是通过借助游戏活动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解决问题的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找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够帮助达成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封面的布局方法中图片、艺术字的插入方法,以及它们大小、位置的更改等教学,教师可以展开一个“校刊封面设计大赛”,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来应聘设计时,小组其他成员担当亲友团,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完成大赛的汇报和答辩[2]。在这个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训练式游戏化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只有不断加强技能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各项操作技能,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保证上机时间,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仅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和一两次的上机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反复的练习,但是反复的操作练习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3]。这个过程中,将游戏教学融入到操作练习中,可以提升学生练习的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例如在“word打字”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死时速》等打字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组织开展打字比赛,最快时间内成功完成游戏的人为优胜者,可以给予嘉奖。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打字兴趣,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和打字能力。

四、引导式游戏化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探究、巩固新的知识。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游戏情景,实现趣味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巩固资源管理器的具体操作流程时,让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让每个小组成员将自己积累的资源管理器的有关知识写在卡片上,然后面对面进行提问,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好,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结合每个小组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资源管理器能够有一个详细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各种功能的使用,引导学生养成资源管理器正确使用的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游戏化教学是新时期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身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使用,游戏化教学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加上游戏化教学又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依赖游戏化教学,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贡献出一份力量,努力培养出优秀的信息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蔚瑞雪.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2):256-258.

[2]王小燕.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8):49.

[3]代志明.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6):180.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7

一、前言

首先,课时不足,导致教学任务不能真正完成。我们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容量上是非常大的,需要较多的课时来有效的落实教学任务,但是很多学校一周往往就安排一节微机课,这就导致实际微机教师掌握的课时仅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半,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增加每节课的教学容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造成了学生消化难的问题,学生消化不了所学的知识就导致了我们教学的无效。最后,教师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我们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之前都教授过微机课程,基本上是采用的之前微机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来看,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微机教学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变化,基本上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因为太习惯反而会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下降,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所谓时效性是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上具有很大性质上的差异,教学实效性是指我们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高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最终使学生能够切实的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们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这不利于我们学科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存这些方面着手。

二、精心备课,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我们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主要参照,学生是我们落实教学任务的出发点。就目前来看我们确实难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教材内容的准确分析,来有效的整合教材,精简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教师教好。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

三、联系实际,深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和学生的生活是联系非常密切的,生活中学生有经历、有感受的东西是他们学习过程 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学生们的这一心理特征,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经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学“上网络搜索”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搜搜自己的网络知名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这堂课的的第一个任务,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姓名,然后看一下搜索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姓名搜索,发现网上与自己同名的人有好多。搜出来的人,有当领导的,也有各种明星,同时也可能有犯罪分子,五花八门,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关注了自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还很好地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渗透。

四、合理采用组内协作,建立合理的帮助体系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了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建立一个完整的帮助体系,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帮助体系。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调整,如何在现有的时间内提升我们的学科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只要我们多反思、多实践,一定会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8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谈建构理论下初中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文 刘 巍

摘 要: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关键词:教育建构主义;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教育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是在理解、感悟、批判过程中建构知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和利用信息为目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中,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具体地说,科学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下面笔者将在建构理论下谈自己实践的几个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与启示

1.个人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

知识是通过经验建构而来,学习产生于个人对知识的阐释,学习是学习者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对意义理解的过程。这几个关键假设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学就是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制造适当“困惑”,帮助并引导学习者解决“困惑”为核心,来支撑个体对知识的建构。

2.社会建构主义的关键假设

学习是磋商不同观点的社会性协作过程。这个假设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与境说的关键假设

学习应发生或置身于真实的场景。这个假设给教学带来的启示是教育应跟情境脉络有关,称之为“情景认知”,这种学习类型叫做“真实性学习”,这种教学称为“抛锚式教学”。

二、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一 ――观察法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1.课堂演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起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

2.活动与探究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既接收信息,又传递和加工信息,诱发悟性的启动,学生获悟后就进入新颖别致的构思设计,最终获得准确而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二――分析法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磋商不同观点的社会性协作过程,因此它需要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教学活动中,而不是以权威者去剥夺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

例如,在指导学生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自愿组合来制作网页(要求至少两人一组),学生通过合作制作出各小组的网页后,再让各小组之间充分地交流,引导每位小组成员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观摩、体验,学会欣赏和发现其他小组的优点。经过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后,正确认识自我,对本小组的网页作出修改、补充,使本小组的网页进一步得到完善,逐步丰富小组成果。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学生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十分扎实,实践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这一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者不是被动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教学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允许多元价值的存在,并形成相对共同的价值进行分享。

四、贯彻新教材培养科学方法的模式之三――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在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一幅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教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再自己去操作、尝试。在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这正是建构主义中与境说理论的体现。

参考文献: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9

【摘要】新时期对于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将教师的切实利益放到工作开展的首要位置,对新时期背景下学校人事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新时期;学校;人事干事;工作。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载体,是学校知识资源的驾驭者。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说,人事干事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更要关注教师,以教师的成长为本,以内心的愉悦为工作方向。学校人事管理以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创建,做好人员能力的发掘与整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突破瓶颈,为开展工作做好铺垫

1、寻求共同目标,增强团结意识。要做好以人为本的学校人事管理工作,首先要寻求学校的共同目标,在共同目标的前提下,要求各科室、各年级、各教研组、备课组成员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精诚团结,形成合力,积极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只有团结,才能让校园和谐、教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注重信息收集,加强意见沟通。作为人事工作者还必须积极地去进行信息的收集,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只要是教职员工的心声,我们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收集,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3、摆正各种关系,处理好人际之间的矛盾。需注重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员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找到症结,发挥“人”的整体效能

1、分析形势,把握个体差异。人事干事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个体差异,依据每个教师的个性、学识、能力、爱好特长建立档案,力求使人员配置上做到教师能力与岗位匹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挖掘教师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

2、以人事档案信息化为突破口,进行数据库建设。学校人事管理的科学性,离不开实时的人事信息的数据分析,只有数据准确可靠,才能克服信息的估计性与决策的盲目性。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管理水平创优目标,可以为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提供增值服务,可以加强学校人事部门及各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对待那些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学校不能储之闲之,而应为他们提供平台,施展才华,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适时地展示,既增强了骨干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同时也增强了学校人事管理的厚重感。

三、学校人事工作,要注重情感管理

1、情感反应是内心感受的直接体现,人需要情感。只有让教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才能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之中,即情感因素对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做为人事工作者要善于把握身边人与事,从而用同情心与他们交流,用同情心去感知他内心的感受,从而让他们生出只有你最了解的感叹。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把你当成生活的参谋,让其感觉自己身在集体中有家的归属感。管理时注意观察每位教师在情感上的细微变化,施以恰当的感情诱导,形成团队的亲合力,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为学校的人事工作者,要用自己的爱心去面对同事,关爱别人,快乐自己;带着激情投入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让它成为工作动力的源泉。

2、学校人事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所谓“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依靠人、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关心人、尊重人和实现人格化的风貌,体现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学校人事管理,要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学校教育工作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运用情感要素来调节和满足教职工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要把握大局,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的思想,从政治上、思想上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满腔热忱地关心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个别教职工的特别困难要实施帮扶措施。在生活上处处关心他们,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看法,让他们时时感到学校非常尊重、信任、关心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这样他们就把个人的命运同学校的荣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教职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努力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和调动教职工在教育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多作贡献。

四、尊重教师,服务教师,依靠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主要人力资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以教师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

学校人事管理工作者要通过对教师生活、健康、志趣、情感等方面关注,努力在他的周围创建一个良好的被关注的环境,唤起教师的工作热忱和创造欲望。这样会使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能激发出他敬业、爱业,心系学校,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的主动性。

1、尊重教师。作为学校人事管理者要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成果,尊重教师的价值和尊严,尊重教师应有的各种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内在价值向外在价值的转化,达到内外价值的高度统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赢得教师衷心爱戴和拥护,并以此协调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从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2、依靠教师。作为人事管理者,既要把教师看作是管理的对象,更要把教师当作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根本力量。在工作中要充分信任教师、依靠教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工作潜能,释放其工作热情,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总之,在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干事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勤奋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人事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坚持以人本,树立服务意识,用情感、关爱、真诚凝聚人心,让其感觉自己身在学校中有家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学校的合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倡导和谐理念而努力奋斗。

有效性课堂教学论文 10

有效性课堂教学论文

一、以精准的教学设计贯穿课堂教学活动

精准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高效推进、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始终合理,使教学课前理解透彻、备课充分。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要高度关注三点:一是教师备课,二是教师讲授,三是学生参与。从备课环节来看,针对目前使用的新教材起点高、难度大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充分考虑某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系统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案例,而且要针对自己所面对的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目前已有的知识起点和最近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讲授环节来看,教师要注意做到精讲,目标明确不啰嗦、条理清晰不含糊,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从学生参与来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是愉悦,是精神的满足,而不再是枯燥的机械灌输。

二、以高效的教学管理驾驭课堂教学活动

要做到课堂教学管理优化高效,需要教师重视两点:一是强化课堂时间管理,二是强化学习策略管理。从强化课堂时间管理来看,就是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要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努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从强化学习策略管理来看,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结合学科实际,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努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推进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尊严的生命体,他们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样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师生双方情感实现沟通和协调,建立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调动真实有效的学生参与。因此,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客观现实的个性差异,相信学生具有的潜能,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并把这个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反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相信自己,敢于解除思想上的约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并能从教师那里及时获得真诚正确的课堂学习效果反馈。教学过程是一个“两主”和谐的双边活动过程,要不断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做法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在重视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后,还必须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构起有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快乐学习着,健康成长着。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11

摘要: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不再能满足时代要求,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它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教师对这种手段的合理运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教学趣味性,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作用

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并且信息化教学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阶段中,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使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包括在数学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个环节都促进了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揭示内在规律,使抽象变具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老师仔细讲解了一个方程、原理之后,学生做题时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就总容易责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要知道,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抽象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一时间难以消化和充分理解数学原理也是正常现象。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的丰富资源、快捷性、方便性等都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备课,备课质量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网络当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资源,使备课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在备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髙备课质量,使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教材上的知识,还会对其进行扩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但是利用网络资料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效地分析出网络中信息的好坏,保证利用的每一信息都不存在不良问题。如在对图形的相似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出大量相似图形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图形的相似更了解。

三、增加趣味性

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弥补教师口头教学的乏味、枯燥等现状的不足。在图、形、音等的全面配合下,信息技术展示的灵动性会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往数学教学中,由于其内容的独特性质,常常使教学非常乏味与枯燥,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使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在加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增加教学内容,还使其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数学教学,在教学中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如对轴对称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轴对称图形或物体,以使学生对其更好地了解,并且可以利用该技术对物体进行移动、变换等,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立体感,从而降低传统教学对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要求。

四、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教学的外延无限扩大。它可以涵盖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内容,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视野越开阔,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越丰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扩充,但是扩充的效果不是很好,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而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就将这一问题进行了改变,使教学内容的视野更开阔,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如讲解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时,通过先进设备对全等三角形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后,就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以顶点为中心,不断将三角形的两条边移动,再将两条边向内移动直到两条边重合为止,再将两条边向外移动直到两条边形成一条直线为止,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底角的角度永远小于90°,而顶角永远大于0°,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手段固然好,但是过度依赖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导者,不能没有选择的认为网络资源都是好的,也不能引入量过大,导致没有重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但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多媒体只能作为工具辅助教学,过分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会使教学变得刻板,缺乏活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严谨、精炼,資料的选择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帮助老师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耗费精力的同时对教学毫无益处。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必将极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但也要注意使用方法,不要过度依赖,要有选择地利用起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使数学教学内容更丰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髙数学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之后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论文 1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互助,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我们熟悉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

一、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打好基础

任课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新旧知识的关联、迁移程度,内容的重难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各知识点在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师就能胸有成竹、融会贯通地教授相关知识技能。

我们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注重以情境引入,如“小雷哥哥带领椰妹学习”几乎贯通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它以问题导入,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等等。所以,作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要做到不光让学生学完课本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知识,运用知识。

二、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记忆力、注意力、理解能力、学习态度,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五年级下册学习制作幻灯片中,有的学生打字速度比较快,老师可以在他们完成课本操作内容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一两张新幻灯片给他们操作,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想象、创造性地自己设计幻灯片来制作,而打字慢的同学他只要完成课本内容就好了。此外,教师再联系教材,确定好整体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通过找出学生间的差距,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注意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正确引导、鼓励其追赶上学“快”生。

三、精彩、合适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课堂一开始的3~5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老师要善于将课堂的导入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由传统课堂中的主体转为“主导”的身份。自然,学法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可以让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更加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合理采用协作、竞争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课堂整体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只会让部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中去,达不到整体教学目标,而分组分工协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组形式可以由教师分组或学生自由分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在检查或考核时,教师要确认小组内各成员是否都达到了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有这样,分组协作、竞争的教学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因为,这种共同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还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任务,掌握了知识、技能。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主创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或富有艺术性等等。教师在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还应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基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有更深入、更长远的发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1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教育教学领域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全新的变化, 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手段更灵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传统教学的被动局面与低效现象, 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将其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更能突出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生动性与交际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更加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中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习兴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所要注意的问题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英语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语言讲述教材转换成图文并茂、 声像俱全、 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更具直观性、趣味性与动态性。 所展现给学生的不再是静止而枯燥的文字材料, 而是逼真的画面、活跃的场景、动听的音乐,变单一的听觉为全方位、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够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强烈冲击, 从而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由丰富的形式转向生动的教学内容,有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行为, 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 教与学的视野限定在教材内, 课改后虽然许多教师着眼于教学资源的开发,践行大教学观,但是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为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平台与资源支撑。 我们可以利用强大的信息资源库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信息, 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结合起来。 将这些丰富的教学信息经过教师的精心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来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将英语教学引向一个全新的局面,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生活性与时代性。

(三)开阔学生文化视野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门文化。著名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就必须要深入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是向我们展现了语言这门百科全书。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剧片断、节目片断等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西方世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变革等,这样更能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如直呼年长者的大名比起叫爷爷、奶奶等更令人开心,初次见面时所谈论的大多是运动、天气等。

(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最大干扰来自于母语。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习惯于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 出现了许多非英非汉的说法。 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语言的精髓, 就必须要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而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之上。 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表现与虚拟功能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开母语的干扰,让学生养成用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样自然可以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 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集形、声、光、色等于一体,确实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 但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是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所服务的。因此,在运用时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密切联系。运用要把握好时机,运用时对于素材的选择更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要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素材,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内化新知。

(二)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主动构建。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只有基于对学生情况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运用,才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来掌握新知。

(三)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人机互动性, 在运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切忌盲目于操作,以机为主或是以机代人, 而是要对教师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是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 而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电教工具,它不可能代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要驾驭好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一个平台,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展开积极的对话与互动, 以确立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

总之, 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英语教学更具生机与活力, 更能彰显语言学科的教学魅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这正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但在具体的运用中还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的密切联系, 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形式的新异、内容的丰富以及方法的启发,这样才能让英语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14

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法律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总结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国政治八年级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5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河北省无极县劳动技工学校 王彦夫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我们需要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怎样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也必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尝试采用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方式。所谓“项目教学”就是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应用“任务驱动”法、发现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设计、完成、完善作品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精神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技能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技能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创新精神,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专业领域,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学会相关的其他专业技能。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技能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技能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技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四、利用真实情境组织教学

多媒体教室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生动地、直观地、真实地呈现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文化基础》《信息技术语言》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在多媒体教室里就有可能直接用真实环境来组织教学,相应的课件就可以设计成提纲式的,并能方便地在课件和正在讲解的软件环境之间切换。

五、构建协作的学习氛围

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协作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有利于促成整个协作群体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加快了教学进程,如果把握不好,“灌”的信息量比传统课堂教学大大增加,收到的效果就可能比传统课堂教学还要差,最后等于让学生看了一场电影。所以,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必须有新的教学组织方法,在课堂上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讨论,既可以调节教学进程,又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必须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拟好课堂讨论题目,并在讨论过程中作好引导。讨论结束可由小组代表发言,以便全班共享讨论成果。

六、调动师生情绪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直接影响让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始终精神饱满,目光有神,满怀激情。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因此我在讲解不同教材内容时,善于用不同的情感调整学生的学习情况:用热情自豪的激情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技术工程师在信息技术软件领域取得的成就,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青年学生迷恋网上虚拟世界等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七、演示教学

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利用信息技术技术,模拟情景,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信息技术的功能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演示,把信息技术的优越功能介绍给学生,举例展现说明信息技术的科学计算、演奏音乐、绘制图案、猜谜语等,这样逐渐打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使学生好奇的心理转化为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形成内在学习驱动力。

八、游戏教学

指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扩展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果在教学“指法”里,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就会感到比较枯燥,没有什么兴趣学。如果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地鼠”等打字游戏,通过游戏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先练习好指法,这样,学生自然会愿意去练习指法,而且学习热情也非常高,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

九、组织各项比赛

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如绘图、打字、动漫制作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不仅让他们找回了自信心,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以及时间的推移,始终都保持高度学习兴趣。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要教师开动脑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16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措施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使其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好,日后想要继续升学的学生则应当更深入地进行教学,教会其更多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办公工具,熟悉Windows系统的操作等内容。

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

程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软件层出不穷,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软件应用方法,为使其在社会中能够应对各式各样的计算机软件,学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必须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能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自主地去研究和探索。为此,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环境,从而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三、结束语

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地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而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来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17

一、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方式中由于存在着空间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再加上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方面十分有限,造成了物理老师在对实验进行讲解及演示时可见度较低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实验的教学,这大大制约了物理实验的教学成果。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物理实验中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能够对物理实验进行投影,提高物理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一边进行实验操作,一边对学生们进行讲解,然而,由于高中一个班级普遍都有五、六十名同学,坐在前面的同学尚可以看清老师的实验操作步骤与具体的操作细节,然而坐在后排的同学根本不能看清或者看不到老师的实验步骤,因此导致物理实验的教学成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而在物理实验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对教师的实验过程进行投影的方式,将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放大,提高教学过程的可见度,从而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完整的按照教师的标准操作进行物理实验,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教学成效。

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实现对抽象物理概念的形象化。物理是一门十分神秘又十分庞大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化的,不能只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就让学生对其完全理解,这往往致使学生对这一物理概念的认识模糊,成为学生们的知识难点。而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将较为抽象、泛化的物理概念通过多媒体演示而形象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方式制成一个简短的视频,让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教师再针对视频进行电磁波知识的讲解,一定能够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对物理实验由一般理解向综合性理解的跨越。物理世界是一个十分奇妙的'世界,不仅有宏观的物理学、还有微观的物理学。然而,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物理现象,都是人们很难用肉眼观察得到的。比如核聚变的反应过程、分子的运动过程、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的爆发等。同学们在对这一类知识进行学习时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理解,很难对其形成具体的认识,更不能对其产生综合性的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能够轻易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通过采用录像和动画的方式来对这些微观或宏观的物理现象进行模拟,能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综合与立体,对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实验过程,为复习做好准备。在对物理实验知识进行复习时,如果想要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更好的掌握,就要重复一遍实验过程,以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及记忆。然而,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复杂而琐碎,每一次实验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使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复 而多媒体具有录制和回放的功能,再加上网络信息的方便和快捷,能够很容易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的实验操作视频,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再现实验的操作过程,实现对物理实验简便、灵活的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物理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因此,物理实验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课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因为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的成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将多媒体教学引入高中的物理实验课,一定能够在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同学们理解好、掌握好物理实验知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18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精彩纷呈的信息时代,要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就要加快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一种新思路、新观念的有信息意识和能力的人。

关键词:兴趣 操作能力 互帮互助

当今,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因此,信息技术这门课就被列入必修课之一,这也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那么对于信息技术老师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好老师”,教育学家们经常把兴趣两字挂在嘴边来说教家长及学生,可见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就被更好地体现出来了。例如在学习Flash时,一上课就给学生讲些专业术语、图层、背景等时,学生会有很茫然、不理解。于是我为了让学生对Flash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新课前先用Flash做了一个漂亮的水滴波纹、把正方形变成圆形及小鸟越飞越高的动画,上课时先给大家播放,只见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背投上,个个满怀着好奇、喜悦、兴奋的表情看着动画,这时我告诉他们这是老师通过Flash软件做出来的,从现在开始老师要教会你们做动画,你们也能做出美丽、漂亮的动画,学生们一听个个兴奋起来,对Flash产生了兴趣,大家都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每一个环节,跟着我学习每一个步骤,最后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都理解和掌握了基本要领。从这节课中,我深深感受到兴趣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一说。

二、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中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点难度,不易理解,于是课程中主要是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重在让学生上机动手练习,但盲目地上机练习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边讲边练,每节课的内容一般在25分钟左右讲完,同时做到讲解一步演示一步,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同步操作一下,然后再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等学生掌握后再讲下一个新内容,最后再布置一些综合的练习让学生操作。这种方法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能把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巩固操作,最终达到熟练的效果。还可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当地调整讲课的内容,做到精讲重、难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多多练习,多多发挥。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准确操作的能力,我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自我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操作的效率。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上机操作是较轻松、易懂的,但有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对于难理解的我就把每节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然后分派到每个小组中,让每个小组来完成不同的任务,接下来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和信息从书中找到正确的讲法,然后由小组派人讲解,同时我会对学生不理解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具体的任务,我发现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教学中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督促并提高了学生从课本中自学的能力。

四、要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

在给初中生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时,别看他们的年龄小,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表扬和评价尤为重视。因此,每学完一种新的章节及内容时,我都会把学生操作的一些好的'作品用多媒体教学网在班里展示,同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当然对一部分还未掌握的学生我会让一些学会的、学懂的并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耐心地去教其他学生,认真负责地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教会了一部分学生,同时又让能这些“小老师”们的知识得到了巩固与复习。经过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大家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很多学生为了要体会一下“小老师”的感受,认真学习,努力做好老师交给的作业,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有部分学生还提前看书预习,这样大大减少了老师的辅导时间,提高了教学进程,学生个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在以上四项达到后,学生能制作出令老师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作品,他们想象丰富,对计算机兴趣浓厚,喜欢钻研、操作,完全成为计算机的“小主人”,这也给老师带来很大的鼓励,师生互相促进,共同为信息技术教育做出贡献。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精彩纷呈的信息时代,要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就要加快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一种新思路、新观念的有信息意识和能力的人。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19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当下,初中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开展兴趣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开展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上,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因为信息技术课不在中考考试范畴内,所以老师对于这门课也是敷衍了事。老师不用心备课,学生也就不会认真学习。例如,在老师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上机体验,学生就开始玩游戏、上网聊天,导致一堂课毫无收获。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都要端正态度,不要因为没有考试压力就放松学习。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二、开展兴趣教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地实施兴趣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有乐趣,还要有一定的压力,学生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进行班级内学生作品比赛时,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科目在上课的时候才会有气氛,在课堂效率提高的同时,学生也会有较大的兴趣去学习。在比赛时,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竞争,这样在比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比如,在教授WPS演示文稿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WPS知识去给家人或者朋友写一封信,或者老师给一些故事图片,去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图片编写一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去进行自我选择,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策划练习。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要求他们两个作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于基础相对一般的学生就不必严格要求,完成一个也是可以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计算机应用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了。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期间一定要相对灵活地去应对课堂。对于一些问题,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去回答,从而达到引领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问题去调节进程,尽量多地运用各种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与此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印象会很深刻。

四、开展多种教学方式

在多种教学方式中,有着明显效果的就是竞争教学和合作教学这两个相对极端的教学方式。竞争对于提高效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比赛去在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的竞争下,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去进行训练,在鼓励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知识的学习,老师的讲解是一方面,学生的理解又是一方面,但关键在于学生的理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用软件也在不断更新,技能只是当时一个阶段时间的学习,但是应用却是一生受用。在上课期间,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去询问一些专业性的知识,让学生来解答,这样就会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可以去运用的。比如,设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打够多少字数,分小组完成,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竞争作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再比如,在教学生如何去使用WPS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应该如何做,提出问题,然后再共同思考,引导学生去不断地尝试、实践,找到解决的办法。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答案更加印象深刻。综上所述,在当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初中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时,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自身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以此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宏伟。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与反思[J].华夏教师,2015,(07).

[2]郝景霍,邢玉芬。实现信息技术课堂高效的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2015,(26).

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20

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以课堂为平台、学生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后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可见,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但是语文教学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有效性的尺度。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由于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特殊活动的结果。因此,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教学上的不足;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受学生因素的制约。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如下原因:

1.理念欠正确

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理念不正确。很多老师把教学当作是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没有认识到教书仅是职业的外在表现形式,育人才是教师教书的本质。二是教学理念不正确。很多老师实施教学是为了学生在期末、期中考试测试中取得好的'书面成绩,便于自己以后评职称、聘职务、加工资。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围绕教师自己的利益在谋划和计算,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2.评价欠科学

主要表现在:一是有效性测试方式欠科学。目前,对测试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方式是学校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期末或期中采取统一命题考试,然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单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效高效低。由于统一测试重考察学生的死记硬背知识,轻考察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数的高低不一定能真实的反映学生语文素养状况,不能客观的评价考核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二是评价内容单一化。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考核,是用学生考试成绩指标来衡量个体教师的绩;教育行政部门是用学生考试成绩来考核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是否到位;人事管理部门对教师职称晋升的评审授予,学生考试成绩也举足轻重。

3.方法欠更新

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主角。老师枯燥无味的在讲台上不断地说、不断地灌,学生在被动的强抄强记,采用填鸭式教育方法,结果是逐步把个性丰富的群体学生塑造成个性褪色的相似个体。二是授课内容以侧重应试技能培养。老师课堂上主要是围绕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向学生灌输基本应试技能,而不以提高语文�

4.知识欠运用

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上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语文教师缺乏对书面知识运用的引导,所学知识不被学生消化和吸收,变教师知识为学生知识,学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课外不引导学生用以促学。由于教师平时忙于专于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忽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转变职业理念,确立育人为本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解惑授业不应是谋生手段,更不是追逐个人利益行为,而是为社会培人育人,是无比高尚的神圣职业。

2.完善评价体系,确立科学评价观

确立语文课有效性的评价理念是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突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语文课堂有效性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客观的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确立语文课堂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覆盖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3.转变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新方式

改变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师生错位教学关系,建立老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的新型教学关系,积极探索实用新型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我在上《海燕》一文时,在一个班采用音乐朗读导入法,效果明显比在另一个班直奔主题好得多。又如在上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足迹》时,通过学生唱春、画春、说春、写春(可自己写一些小诗或收集写春的古诗词)等环节,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激起求知欲望、师生在和谐气氛完成教学任务。

再如在上《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考虑到这篇课文适合表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角色来扮演,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该童话的主题。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成效很大。而作为教师,只须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得我在上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时,考虑到学生对戏曲很陌生,就提前半个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有戏曲知识收集组、画脸谱组、唱戏曲组、采访当地戏曲状况组。经过学生的充分准备,利用一节课给学生展示成果。在成果展示课上,学生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戏曲知识。我想,只有通过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师生角色彻底转变。

4.重视知识运用,引导学生用以促学

转变以前学而不用、越学越厌学的现状。可以利用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班级QQ群上发帖讨论学习心得、时事问题和发表文章,并要求学生相互阅贴后回帖点评。通过开展知识应用活动,有的同学发现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变被动学

如我在上《献给母亲的歌》一文时,鼓励学生收集母爱的图片后放到班级QQ群里,并由同学们评出最感人图片;我针对学生易写错别字这一现象,鼓励学生利用周末,上街查看各种广告牌、商店名号的错别字和病句后,在班级QQ群上开展讨论。利用学生喜欢看韩剧的特点,引导学生不要只关注韩国人衣着、美容等外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守信、知耻的民族文化。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21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化脚步的加快、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升学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 通过阐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关应用对策,希望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解决策略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掌握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老师上课多是依据书本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动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是我们需要探究的课题。

一、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

1.作为拓展课信息技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升学制度的影响,学校师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考试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的重要性,是当下学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与结构的建立。

2.信息技术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在初中,教信息技术的老师并不多,还会出现其他的科任老师来代替讲解的情况。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平时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过信息化知识的更新。这种现状成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阻碍。

3.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还不完善,教学方式还很单一,缺乏灵活性,基本上就是老师教授什么知识点,学生就学习什么。多数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实际操作较少,使得学生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应用对策

1.增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改变教育观念学校和学生要打破升学制度的束缚,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对信息技术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教学时应该增加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独立完成信息的获取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还可以把信息技术加入考试的科目中,成绩计入期末成绩,不再是拓展课程,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标准,采取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尽量地有实用性,且平时生活中要多关注信息技术方面的消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既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又可 不光是老师自己关注,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实用的新信息,上课的时候进行汇报。或者老师根据所讲的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际操作。

3.适当增加课时、老师定期培训考虑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该适当地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学校不要占用信息技术的课时,以确保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能顺利完成。因为信息技术更新过快,书本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满足不了讲课的内容,提高老师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培训老师能够自如地掌握软件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学习方式要灵活多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等等。所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讲解《初识Excel》一课中,由于初二的学生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去查找信息了。在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试着在网上搜索Excel的相关知识。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操作,演示结束后,老师针对刚才学生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的`知识点再进行补充。在讲解本课的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和难点“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和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时,讲解完基本的概念和实际操作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每小组派名代表上台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解答步骤及方法,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对的应用策略,我们了解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须性。随着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显得极为重要,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分辨和获取信息。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让计算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立足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琼。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3-95.

[2]陈文慧。浅析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243.

[3]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70-71.

[4]张现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4(24):53.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22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学定教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要求,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篇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定教思想的融入,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和发展平台。

(一)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处于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教学活动时常保持着“鸦雀无声”的氛围。新课程背景下,更加关注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便能够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

(二)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教师的指导有时候会使小学生“摸不着头脑”,尽管言语中表示“听懂了”,但是实际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应用效果较差,学习情况不够理想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以学定教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能够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与小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系的事物,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为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通过构建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综合评价活动,适当引导学生思维等方式来开展。

(一)构建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以学定教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明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很多小学生存在数学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针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氛围构建,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指导学生对“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盈盈的家中有10棵苹果树,桃树的数量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数量是苹果树的3倍,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盈盈家一共有多少棵树,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的数量分别为多少呢?”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通过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解答题目。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分析。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于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进行教学设计。比如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数学概念、练习简单的数学题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多练习习题,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可以适当进行拓展训练等等。

(二)开展综合评价活动,适当引导学生思维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评价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结合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适当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之后,回答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于学生质量不佳的学生,针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问题进行思维引导。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操场中的大树,提出“同学们,你们猜操场上的大树有多高?”,也可以结合教室中的门,提出“你们说我们班级的门有多高”等问题,通过不同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米、分米以及厘米,并通过实际测量教室中门的长度、铅笔盒的长度以及橡皮的长度等,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面,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以学定教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适当留出自主思维的空间,适当通过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学定教,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更加富含针对性特点,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结语

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定教思想的融入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和发展平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综合评价活动,适当引导学生思维等方式,使小学生真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23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美术知识的提升尤其是审美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教育理念下的共识。基于此背景,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课堂教学是课程教育的关键,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课程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 本文将结合实践, 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形成系统的教学措施, 使其能够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 为今后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美术教育教学

引言

很长一段时间内,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我国的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课程知识水平的提升, 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 整个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1]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美术教育,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各种美学意识的养成十分关键, 所以加强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十分必要。课堂教学有效性, 是新教育思想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要求, 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变得高效, 对于教育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这也体现了本文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必要性。为了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1 丰富性

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 对美的作品进行鉴赏, 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绘画以及作图的技巧等。这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学生能够学习更为广泛的知识, 对学生美学意识的培养十分关键。其次,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 在开展的过程中就较为灵活, 有众多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环节, 这就突出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丰富性的特点。教学模式的丰富性, 有利于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十分关键。总体来说, 小学美术教育的丰富性, 是今后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重点, 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关键, 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1.2 重要性

小学美术教育还具有重要性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教学, 对于整个小学课程教育体系而言十分关键。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学习艺术性的课程, 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这有利于开展小学美术教育, 对于整体层面的课程教学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这也就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 从学生发展的层面而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体现在对于个人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要求方面, 这就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中,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可塑性, 加强学生美学意识的培养,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 这同样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总的来说,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开展教学研究, 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

2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引导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 即应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所谓引导性的教学方法, 简单而言, 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通过不断地引导, 使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老师教学生一些绘图的技巧, 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绘图, 而是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巧。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 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首要就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探索, 学生在探索思维模式下展开学习, 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此外, 引导性教学方法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3]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这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

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 大量的技术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应用, 产生了众多的新型教学资源, 对教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 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常见的新型教学资源有视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新媒体教学资源。例如,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应用视频教学资源, 让学生跟着教学视频学习绘画技巧, 或者通过视频感受精美的图片或者风景。这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巧以及美学意识的方式,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此外, 新型教学资源往往具有引导性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而且应用新型的教学资源,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 教学效果自然是十分理想的。

3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基于此探究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总体来说,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对教学发展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所以要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雯。提高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 20xx (1) :239-240.

[2]邱春华。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xx (6) :123-124.

[3]刘鹏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xx (13) .

[4]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xx (54) .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24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初中综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微课的运用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作用;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过去传统的教师上课讲,学生听,课后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课的出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迫切。如何站在大数据时代的前沿,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让学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微课”的诞生正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给中学教育教学带来更多新的生机和空间,特别是微课的出现和运用让中学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微课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是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及“小清新”活泼的形式吸引着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繁杂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根据主体的不同按需学习,真正体现了各取所需,实现了分层教学,可以说,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因此,充分运用“微课”资源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发展之路搭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根据国家课程规定开设的地方性综合实践性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要从地方的实际出发,成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也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形式。微课作为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以及自身的德性、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形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表现力强、灵活性好、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发挥微课的作用,必定会提高信息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不但能解决信息技术课中的难题,还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运用

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根据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可以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七年级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本实践操作;八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学会简单的数码编程;九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初中三年的教学目标和每个阶段微课的使用方案都要明确。三年中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是有阶段性的,用微课堂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创建一个学生真正喜欢和需要的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开发出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课程资源。将微课资源适当地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或相关环节。

(一)教学内容安排。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微课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本校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通过合作探索,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教学组织和课堂延伸以及学测考试复习四个阶段,来研究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第一阶段: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设计研究方案及读书计划;第二阶段: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至少一篇读书心得,上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撰写一篇读书心得,上第二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前书写至少一篇读书心得,准备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第三阶段,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完成一篇读书心得,上最后一堂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整理资料,充实结题报告内容,并提出结题申请。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使用微课资源,通过微课的运用,去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的目标是教师要学会如何将微课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运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去学习和改进制作微课的软件平台,使之更符合实际中的教学要求和易操作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的哪些章节、哪些环节适合应用微课,防止过分滥用微课资源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

(三)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微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用简单的片断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微课的出现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微课以崭新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很受教师的欢迎。许多地方和地区都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例如,许多教育行政部门都举办了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竞赛,一方面展示了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运用,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老师的组织能力,使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其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许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的运用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微录播室。能紧密联系学校和学科,班级的实际以及校情、学情,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反思。我们要关注微课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与学,发现应用典型,详细分析使用微课课程前后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影响。对不同教师利用微课课堂的教学行为及课程设计加以研究,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4,(9).

[2]郑良美。网络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高中生学习,2014,(4).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25

【摘要】现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很多老师或同学都称它为微机课。当今社会。掌握电脑的运用与操作,已普遍被人们接受,那么在课堂上,特别是教授刚接触电脑、网络的学习时,如何调整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媒体手段,使学生乐学、想学,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饶有兴趣地开掘信息技术未知领域,成为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重视对教材的再创造

信息技术业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可以说两三个月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材的编发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所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实际发展。国家教育部对信息技术课程所用教材在宏观管理上也一直实行“一纲多本”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在遵循“一纲”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删掉一些过时的、被淘汰的知识,添加一些相应的新知识,使所教授的知识更贴近现实应用。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动态,而且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规范化。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一些有关电脑的奇闻怪事。如电脑骇客(骇客闯进美国五角大楼安全系统,印尼小神童险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网上病毒,把电脑能说得多神奇就说多神奇,把学生带入那神秘的殿堂,再打开它。实践引导法就是教师要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老师在电脑房里上课,让学生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前,老师可以运用深蓝公司的易多思软件----网络教室软件来控制学生机,然后老师进行如下演示操作:开始→程序→附件→游戏→纸牌,这样,游戏就启动了,这时同学们肯定会很愕然,心里不尽会想:电脑也可以用来玩纸牌,真是新喜若狂。这里老师可以乘势而入,马上玩胜一局游戏,这样学生不仅想自己玩,而且还会对老师很佩服。然后老师把一些游戏规则及技巧讲给学生们听,再让学生们自己操作,这样,还有助于学生熟练使用鼠标。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也就尤然而生了。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操作实践出发,强调的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易消化、易吸收。

二是比喻法。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生动性和积极性。比喻法可分为故事比喻法和实物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一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时,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就是一个古代的人,然后呢,通过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他们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老师停顿,做补充:把电脑比喻成小楼房),然后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睢(老师解释:我们要学习电脑,那么就要开电脑,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他们进入楼房后,来到一个大厅(windows的桌面)里,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打开“我的电脑”),看见衣柜和几个箱子之类的家具(老师解释为:这是a盘、c盘、d盘和控制面板等之类),他们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其中一个盘符)。发现箱子里还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解释为:文件夹及文件)……,如此精彩的讲下去,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同学们一定听得嘴如痴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从教学微观方面讲的,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即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加强无意识中的记忆的一种教学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去引导学生不由的想起课本的知识。

3.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2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在历史课堂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和谐现象,教师为了更好地处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中的问题,进行慎重思考。教师以自身、学生、教材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优化升级,把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的有效整合,从而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整合;理性思考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多不合理现象,比如历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课堂运用时形式单一,课堂效果不明显;过度注重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忽略对教材的挖掘;依赖信息技术引领,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较少等等,教师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重新开始定位、思考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真正为历史课堂增添活力,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确保信息技术灵活运用

现在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会熟练操作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课堂展示丰富的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媒体信息,帮助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同样重要,一线历史教师要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多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反思,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教师的操作水平才能提升,才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之间的关系,确保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追忆》探究活动课时,对于此课的学习,教师需要呈现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大量图片,这就需要教师会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会设计PPT,知道PPT设计技巧。在展示“丝绸之路”沿途的风景时,教师要会选取视频,会对视频进行截取加工,选出最适合的呈现内容,凸显教材知识。还有对于“丝绸之路”的路线,教师更应该下功夫,除了网上现成的历史地图,还有必要深加工,比如在地图上标注关键地点,利用动态标志展现“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这些信息能够显示的前提,关键因素是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只有教师信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达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完美配合。

二、启动教材支撑作用,提升信息技术针对程度

信息技术只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历史教材才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时,只顾课堂教学的热闹,忘记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容易使一堂课学生感官受到多次冲击,海量信息交替出现,其实课堂教学没有多少内涵。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如在课堂进行《唐诗中的社会风尚》探究活动课时,教材要求是让学生通过相关唐诗感受盛唐气象和唐朝时社会生活。一般情况下对这一课的讲授,教师利用多媒体时多呈现诗歌、诗人、历史故事等感性资料,信息量大,虽然学生感知到诗歌的魅力,但针对性不强。学生只能对唐朝诗人和诗歌有大致了解,但是对唐诗中的社会风尚体会不深,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以教材为支撑,认真搜集唐诗,进行分类,按唐初、盛唐、唐末三个阶段,展示自然风光、社会气象、人文情怀等专题。这样课堂教学才更具针对性,学生才能轻松从形象资料中,获得深刻认知。这节课,教师转变观念,以教材为依托结合信息技术直观性强的特点,学生积极介入课堂学习,这样课堂针对性强,历史课堂效果才更显著。

三、深化课堂互动指数,体现信息技术实用品质

信息技术最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在课堂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把历史材料直观化、形象化,这容易导致教师通过多媒体直接指导学生思考,得出教学结论。教师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生生之间交流太少,思维缺少碰撞,不能获得满意互动效果。如在学习《科技成就与书法艺术》时,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对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有一个整体认知,教师就简单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让学生欣赏这些成就。这导致学生一堂课都在观看,没有深化、交流的机会,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教师重新调整教学方式,在用多媒体投放科技和艺术成就时,给学生留出交流时间,让学生与教师和同伴谈谈这些成就的体会。比如在展示王羲之的楷书和行书作品时,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感受,让学生交流一下对这些书法作品的初步认知,尤其有过书法练习学生发表见解更多,课堂互动氛围高涨。教师使用多媒体协助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探究、互动,学生在互动中,思想得到快速启动,为历史教学带来重要成长力量。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可以给历史教学带来许多便利。但任何手段的使用,都需要从课堂和学生情况出发,理性思考、反复整合,在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实现师生的共赢。这样才能促使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的整合,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西坡。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广西教育,2015(10)。

[2]沈斌。例谈信息化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6(03)。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论文 27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论文

新课程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新课程的理念也在叩击着老师们的心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堂表现出来的成效却依旧低下。怎样实现教学有效化现已成为了老师们关注的话题。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化,理应要奏响课堂“六曲”。

一、师生和谐曲

师生和谐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做到把微笑、激励、饱满的情绪带进课堂。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激发课堂中学生的巨大的生命活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纵观特级教师的课,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课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注重课堂的和谐氛围的创设。如钱梦龙有一次在观摩课中,看到学生情绪低落,神情拘谨。他就这样吹奏和谐曲的: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看看大家能否猜得着。谜语是发了财还想成才。打一个人名。学生装的拘谨之态顿消,开始活跃起来,有几个学生说猜出来了是钱梦龙。老师说为什么样呢?学生开心了,说:“想成才就是梦龙,发了财就是钱。课堂的和谐的重要性正如叶澜教授所说那样:“我们要营造一个有探索、和谐、创造又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学生才会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挥。”

二、言情融合曲

言情融合就是言语与情感的共生相融。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熏陶做到水乳交融。即教师既要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氛围中,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如我在教学《二块银元》“孙老汉见二位首长日夜操劳,忙得连口水也顾不上喝,又是敬佩又是心疼,忙沏了一壶茶送过去。”这一句子时,言语训练与情感的熏陶是这样有机结合,二者并举的。

师:什么事情使孙老汉又是敬佩又是心疼?

生1;首长的日夜操劳

生2:是工作忙碌

师:他们这样不停的忙碌为的是什么?

生1:为的是打好仗。

生2:为的是解放全中国

生3:为的是能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

师:从首长们的“忙”字我们读出了首长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忙碌。那么从孙老汉的“忙” 字中你们又感悟到了什么?

生;对首长的敬佩和心疼

生2:老百姓对解放军的爱戴

师:是啊,同学们他们之间才是真正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啊!让我们怀着这深深的敬意读这句话。(生齐读)

通过对文字的挖掘、玩味、品评,让学生体会到字里行间里含着的军民鱼水情。二者和谐的交融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有效的言情融合曲

三、学法开放曲

英国开放大学名誉校长克瑞德勋爵说过:“我们不仅要观念开放,学习地点开放,还要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开放。使受教育者终生获得和谐发展,主动更新知识和技能,使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学习方法的开放就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内容,提倡学法多样性。如我在教《嘱咐》一课时先让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小节。然后总结学法。最后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3、4、5自然段并完成练习:

描写眼睛的语句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这种目光表示的意思

想象母亲嘱咐的话

又如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上的`《秦始皇兵马俑》她让学生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说:“如果你想当军事家,你就画军阵图;职果你想当文学家,你研究作者的观察顺序;如果你相当播音员,你就读出它的威武;……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时空,让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主体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诵读充分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有效的对话它要求学生必须对文本进行充分诵读,潜心会文。只有让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教师进行对话。从而在对话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汲取精神,留下形象。特级教师于永正上的《全神贯注》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示范,他在让这一课时,初读就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一连变着法读了八、九遍书,直到大多数学生读到正确、流利为止。他说:“学生没有读好书,课堂上学生哪能更好的对话。”是的,学生不能更好的对话,就意味着学生不能有效的习得语言,汲取精神。

五、方式实效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把握不够,导致了在许多课堂中,合作、探究摸式流于了形式。我们提出学习方式实效曲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它们的要素。合作学习一定要在合作小组中,明确各组员的责任分工;明确合作的要求和目的;各组都要有一个组长的领导;要求他们必须要互相支持,配合同时要求他们还要学会加工各人完成的任务。探究学习则要求一定要创设探究情景;教给学生的提问方法;对学生要养成提问的习惯;在解疑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六、生生兼顾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个性各异,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如果我们是绝对划一的课堂教学设计肯定难以适应全班学生的的不同情况。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差异性原则,要设计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练习,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教学的低效时时困扰着我们,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奏响这课堂六曲吧!向着有效化进军。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论文 28

初中的政治兴趣教学之我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示出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使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往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政治知识机械性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渐渐地不愿意主动学习政治知识,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无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幻灯片,带给学生直观立体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再感觉政治知识难以理解,能够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印象,便于学生扎实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课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幻灯片,呈现出动态的图片和文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幻灯片的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氛围不在沉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重点知识,从而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播放教学视频,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感兴趣

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出直观立体的教学内容,使政治课堂图文并茂,带来学生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政治教学中,积极探究教学视频的内容,逐渐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使学生对政治教学感兴趣,学生不再感觉政治教学沉闷乏味,驱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动力,渐渐地自主总结和概括政治知识点,进而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探究能力。由此可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从教学视频中探究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并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政治①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联系生活,使学生快速理解思政知识

目前,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播放生活中与政治知识有关的案例,呈现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并且,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将教学视频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快速理解思政知识,逐渐认识到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驱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探究政治知识,渐渐地学会运用政治知识解决问题,更加理性认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政治知识。例如:在学习善于交往这一单元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收集和整理出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将政治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阐释出生活中与政治有关的事情,使学生主动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同时,体会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用信息技术的传授生活化的政治知识,能够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勇于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所了解到政治知识,形成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逐步提高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能②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的政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在网上查找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在被动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自尊自信时,教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并结合所展示的内容向学生提出多个问题: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样做到自信和自信?通过提出问题,驱使学生主动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最终形成答案,使学生对政治教学内容印象深刻,牢牢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并且,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③究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政治知识,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认识到政治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快速掌握和理解政治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参考论文 29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参考论文)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信息科技课程已� 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有效教学呢?我在从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巧妙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这门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时多用易被学生理解的、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怎样插入自选图形,然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合理地插入各种各样的图形,并加以修饰,还可以让他们从网上自己搜索一些动画、图标等,插入到自己的演示文稿中,从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将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放映给其他同学看,其他同学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这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他们会学的更轻松、更愉快。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精讲多练,耐心辅导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0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精讲多练,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有时候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讲一小时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实践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效果,采取少讲、精讲、多练习,通过精心设计、细致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讲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节课一般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实习熟练操作,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知识认知程度进一步提高。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对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在实践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为了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某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差异、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可以有文字,还可以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漂亮的动画及视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一些情境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三、开展第二课堂,培养思维能力

在给所任的计算机班进行课外辅导时,经常进行编程提高的训练。这时,我就注意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育,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集体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即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在小组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总之,“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教师如果按传统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先讲后练的方法,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