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5000字(汇编10篇)》
读书笔记5000字(精选10篇)
内容导航
读书笔记5000字 篇1读书笔记5000字 篇2读书笔记5000字 篇3读书笔记5000字 篇4读书笔记5000字 篇5读书笔记5000字 篇6读书笔记5000字 篇7读书笔记5000字 篇8读书笔记5000字 篇9读书笔记5000字 篇10读书笔记5000字 篇1
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有人对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么评论:“这本书虽然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乡土浓浓的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读后确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是这段颇高的评价使我萌生了对《乡土中国》的兴趣,果然,读毕,感触良多。
《乡土中国》对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描述和分析,它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庭、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地缘与血缘、名师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开叙述,生动地描绘出乡土中国的基本概况。
《乡土中国》开篇第一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正如费老先生所说的,中国的基层社会的确具有浓浓的乡土味。这里的“乡土味”并不是都市人眼中给乡下人冠上“没认识多少字、听到汽车喇叭鸣不知道往左还是往右的”的愚昧,而且经过实践证明,乡下人的学习能力并不比都市人差,只是对于知识和城市生活规律的需要没有都市人强烈。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建立在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中国社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制约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基层人民思维方式、思想文化的发展。再加上乡土社会是一个社会变迁速度十分缓慢的社会,人民已经习惯了乡土社会里安稳的生活,以致于不能适应其他快速变迁型的社会,这个才是“乡土社会”之所以“乡土”的原因。
费老认为“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语言和文字都是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工具,在乡土社会里,人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有时候大可以不必使用文字,表情、动作、声音都是人们独特的交流方式。除非乡土社会的本质改变,要不然,文字下乡进程将会相当缓慢。
在社会结构上,《乡土中国》深入浅出地把社会分为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和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指的是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这个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而差序格局则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费老还作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在水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而所谓伦,也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多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当代中国社会又何尝不是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在办事的时候,人们总是先找关系。正是这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导致了许多“走后门”的现象,在官场上也导致了很多的贪污腐败的现象。这一个比喻浅显而又深刻,在看待人的私心问题上,让我感触至深。
当代社会所强调的德治依旧是源于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维系着私人的道德”需要靠个人的内在克制来遵守,于是很多应该遵守的规则便成了“礼”,“礼是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当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但是“礼治”依然存在。在农村,遇到矛盾的时候都是请一些长者或权威人士来评评理,实在调解不了才选择诉诸于法律手段。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无讼”的社会。
在一成不变的乡土社会里,保守封闭的特征形成了“无为政治”和“长老统治”的现象。即使是在当代的民主社会,人们依旧不重视自己的权力,敷衍地对待选举活动,对政治大事也不闻不问。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才会寻求政治或者法律上的庇护。在乡土社会中,长老的生活经验是最为丰富,因此长老具有权威性,年轻一代对长老只可惟命是从。
虽然乡土社会的社会变迁速度慢,但是乡土社会毕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旧的社会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时候,“名实分离”的情况就会出现。“名”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是不可以轻易改变的,所以人们只好依旧采用这个“名”而在实际的操作上采用自己的那一套“实”。这可能也折射出传统中国人们保守封闭的特点。
写到这里,不禁感叹费孝通先生孜孜不倦,敢于探索的精神,虽然《乡土中国》的创造时间离现今已经65年,但是这本书里所研究出来的理论依然是经久不衰,对于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本质看的如此透彻。我还要把这本著作精读几次,加深自己对乡土社会的理解。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XX字
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因自己的职业性质,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主。作为每天跟法律实务打交道的律师,书架上本来不多的法哲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的著作鲜有光顾。自己一直以来也愿意做“多解决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胡适派,加之近十年来,目前耳闻的大学大家们写的东西是越来越看不懂,也不知道是自己肤浅还是人家深沉,总之对于那些解构-重构-再解构的“大家学说“,是愈加的不感兴趣甚至厌烦,总是抱怨离基层和实际太远,牛角尖书生气的东西太多。所以,我即便有兴致耐心去做读后感并形成书面文字,那至少是这本书须真正的在解决问题,在打动人,历史能够证明其价值的著作。国外的很多社会学名著已经不少;国内而言,很多现在讲的中国社会问题,实际上在我看的费孝通老先生的《乡土中国》,在解放前就已说的再透彻不过了。
请原谅我对社会学背景的无知,看费老《乡村中国》之前,我仅仅是从(朱)苏力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些个在校大学生喜欢看的畅销书中的一些内容中了解到进而查找这本书的。看了之后,我心里有种不太愿意承认的感觉,前面苏力的两本书似乎都在偷师费老的研究方法,甚至一些文风和语气也是有模仿之嫌,尽管不是所谓抄袭或山寨,但却让人不适。这也难怪,我们八十年代以后培养的前面几批法学博士们,现在都基本上是中国法学界的执牛耳者,但是却一直没有出现过一个至少让人敬仰的大师,大概也就是在浮躁的空气下博古通今,模仿古今甚至抄袭古今内外的结果,几无创新、突破。
费老的《乡村中国》实际上是其以《乡村经济》为基础,并结合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编的讲义整理后,于1948年出版的一本反映中国农村问题的社会学著作。按照费老的说法,这本书不是完稿,也不是定稿,只是一种尝试的记录罢了。十三篇短文,短短一万多字的薄皮书,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把中国三十年代封建农村社会活脱脱的解构的清清楚楚。这本薄书多次再版,其内容过去60余载,依旧没有过时,堪称经世大作。
第一篇《乡土本色》为概述。文章描述了中国30年代乡土社会的基本轮廓。第二篇《文字下乡》、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论述文字或教育对于乡土社会意义与局限。
第四篇《差序格局》最为经典和重要。与西方社会的团体社会不同,中国社会结构中存在差序格局。这是乡土中国全书的核心概念。乡土中国中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差序格局,费老将其比喻为石子投入水中引起的涟漪:(1)以自己为中心,根据亲疏关系不同对待。即对家族亲属要“孝”、“悌”;对待知心朋友要“忠”“信”。(2)存在差序,水波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一圈一圈,越向外,波纹越浅。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以己为中心,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紧接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等加强论证这层中国农村特有的人际关系。《礼治秩序》。《无讼》、《长老统治》各自对农村礼教秩序等治理架构和习惯进行了描述。而《无讼》倒是蛮符合中国的目前情况和我们律师碰到的现实。中国社会群体都有厌讼心态,无论从面子问题、经济角度还是对审判者、代理者的不信任,造就了善良老百姓能不打官司就不打官司的思维定势,也造就了打官司的人基本上都是刁民的误读。
最后的三篇《血缘与地缘》是对中国农村“入土为安,叶落归根”的论述;《名实的分离》是对时势造英雄背景下的个人功名探讨。《从欲望到需要》表达了费老对中国社会成长的远景。以上三篇均是都是讲乡土社会的变迁,从动态角度描述乡土社会的现实现象。
费老已经离开我们五年多了,他的这本《乡土中国》写就也有60余年光景。我们中国乡土社会表现的熟人社会特征,在差序格局下的亲疏关系,在儒家礼教的文化传导下,活生生的向世人展示出中国社会的整个面貌。
尽管我们国家在城市化的道路上,已经给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包括我们没有了大院邻居经常性的互相串门;尽管我们不像父辈那样会亲自下厨烧菜在家待客,而是每每在酒店宴客应酬;尽管我们的交际圈子越来越朝着价值利用的功力角度,人是认识的越来越多,吃过饭、递过名片都称很“熟”,而知音的真心的知心的确是越来越找不到;尽管我们的孩子包括父母都在被日后视为无用的奥数班消磨时间,而不愿或不敢让孩子去社会实践…这些冲击仍然无法改变中国社会的传统社会伦理观念和家庭观念“内孝外和”。
同样,如果借用这本书来描述一下自己在律师行业解决现实问题的启发意义,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律师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充分的感受到我国律师行业与欧美西方国家的律师有着非常不同的文化:西方律师的按照小时收费的方式,和我们按照包干收费的方式,也直接映射了不同社会文化早就的结算方式;西方社会的以牙还牙的法治强力维权,和我国的止诉息讼甚至全民调解的社会治理理念;西方社会的惩罚性违约损失,与我国填补损失的违约责任形成的不同追责方式等等。按照我自己的比喻,在中国的律师,和西方的律师区别,就好似中国的中医,须有治本的理念;而西方的律师,追求的是指标的效果。与其激烈、快速的干预社会生活不同,我们强调温和、根本的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所以,在中国做律师,也须考虑到中国的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考虑到中国的儒家和谐文化底蕴。如果说这是从《乡土中国》能够得到的职业启示,我想也是非常不错的。
读书笔记5000字 篇2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布尔,他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虫世界,那份执着,那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实在让我佩服.书中充满了惊奇,充满了情趣,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另一个世界的奥秘昆虫世界的真面目,更让我发现了大自然中蕴含着的各种科学真理.
作者用那生动活泼的行文,轻松诙谐的语调,向我们描述了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幕.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还有,萤火虫、蚂蚁、蜘蛛、蟋蟀、毛毛虫,燕子、麻雀……林林总总,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虫的景况,涵盖了关于昆虫的进食、保护自己、交配、养育后代、劳作、狩猎及生死,几近所有的细节.
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启发:我们应该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应该有始有终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别人看来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就一定可以创造出奇迹.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学学他的精神吧!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法布尔一样去探索昆虫的奥秘,但我们可以学他的精神,去做好其他事情!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环境保护,不环境污染,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动地开始阅读一本书《昆虫记》,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娓娓道来.法布尔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虫世界,那份执着,那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实在让我佩服.书中充满了惊奇,充满了情趣,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昆虫世界的真面目,更让我发现了大自然中蕴含着的各种科学真理,这真是一本极其珍贵的生命乐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昆虫世界是多么的奇妙.作者用那生动活泼的行文,轻松诙谐的语调,向我们描述了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幕.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还有,萤火虫、蚂蚁、蜘蛛、蟋蟀、毛毛虫,燕子、麻雀……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虫的景况,涵盖了关于昆虫的进食、保护自己、交配、养育后代、劳作、狩猎及生死,几近所有的细节.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带进昆虫的世界.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啊!我也因此知道它为什么被鲁迅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了.确实如此啊!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且推翻了我以往的看法的是两种昆虫,分别是蜣螂和螳螂.蜣螂就是我们非常厌恶的屎壳螂,整天和那些粪便粪便打交道,揉成团占为己有,但它是名副其实的大自然的“清洁工”,特别爱打扫干净那些不讲卫生的宠物们留在草地上的粪便,公园里的草坪因此而变得更清爽,花朵才更加香气扑鼻;穿着绿色霓裳羽衣的美丽螳螂,它可是一种肉食性昆虫,最喜欢吃蚊子、蝗虫、蛾类、蟋蟀等,它的两条手臂是最可怕的利刃,别看它身材纤细优雅,只要有虫子飞过,它马上就挥舞起大刀,迅速捕杀.我常常想:蜣螂虽然外表丑陋,但是任劳任怨担负起清洁地球的使命,让人类的家园更加美丽;螳螂外表美丽,可是内心非常凶残,我们要看到它凶残的本质,不要被它的美丽外表所迷惑.所以不管他是美丽还是丑陋,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地球上的生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保持生态的平衡;只有通过竞争选择,才能求得物种的进化.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它也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读书笔记5000字 篇3
一、《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教子篇,是对孩子教育的文字篇本,也是一部艺术修养读物。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其间的谆谆教导,爱子情深,管教有方。
信中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也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也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
当我读这本家书,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感到里面有老师的教导,有长者的叮嘱,更有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有不同于很多父母的关爱,有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使人找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平时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家长要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拜读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来。他身为一个教育家,文学家,自然想要教育孩子成为和他一样的人。他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都有研究,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使得他培养的对象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
傅雷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读《傅雷家书》你会发现傅雷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白字,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认真。你还会发现傅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简要地说明用意就好了。在他的绝笔中也可以看出,事物的清单一项一项的,一点也不凌乱,一点也不像出自面临死亡的人。还可以看出他不但治学严谨,而且富有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国和爱子之情。
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为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傅雷劝戒孩子要正确面对情绪上的跌宕。
父亲和孩子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两代人间的感情永远那么深厚,永远是享用不尽的财富。
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它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使读它的人们都有所收益。
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
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见,书信交流应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人性的方法吧,遗憾的是现在这样的文字交流越来越多的被电话所替代,如今这样用文字进行深度的心灵沟通越来越少,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二、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三、《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 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四、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很多。我总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和更加充实的经历。我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如果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现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读书笔记5000字 篇4
《通论》从消费和投资的决定去讨论国民收入的决定、就业、价格、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内容:第一,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第二,萨伊定理和有效需求原理;第三,消费倾向与消费的决定;第四,资本边际效率;第五,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第六,工资与物价理论;第七,四个重要问题,如高鸿业老师所概述的“经济周期、重商主义论以及对资本主义和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评价”[1]。 关于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的两个假设:“1,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2]、“2,当就业数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该就业数量时的边际负效用。”[3]凯恩斯肯定了第一个假设,但认为第二个假设推理出来的就业状态与现实不符合,现实中存在着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外的其他失业,即凯恩斯定义的“非自愿失业”,他认为“总有一些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工作,却无工可做。”[4]这些人的失业就是“非自愿失业”。凯恩斯认为:第一,在工资品“价格上升而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一般不会使得现行工资下的劳动供给量低于价格上升前的实际就业量”[5],虽然生活费用略有上升,但是不会使得大量的人因此而拒绝工作,因此此时的失业是“非自愿”的;第二,古典学派的工资协议可以直接决定实际工资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是错误的,“在既定的组织结构、设备和技术的条件下,实际工资和产出数量(从而和就业量)是唯一相关的”[6],而产出数量由投资和消费共同决定,那么实际工资不可能是由工人或者工会组织决定的。因此第二个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古典学派的劳动市场论中的供给曲线是错误的,最终的结果是充分就业的劳动市场均衡点是不存在的,社会中存在着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认为作为整个古典理论基础的萨伊定律是错误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由此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有效需求是指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相交时的需求值,只有这个时候的就业量才能持续存在,因此此时的就业量是均衡就业量,此时的就业量小于充分就业量。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当就业从而收入增加时,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因此只有投资的增加能够填补收入和该收入水平下的消费之间的空缺的时候,才能增加社会总需求、就业量和产出。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投资和消费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使得均衡就业量低于充分就业量。
有效需求由消费和投资组成,消费是有效需求的重要组成,消费不足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消费边际倾向是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大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建立了消费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一种正向关系的消费函数,并且根据人的基本心理规律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正的并且小于1,从而造成消费需求相对不足。这个基本心理规律是“在一般情况下,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样多。”
只有投资的增加才有可能弥补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因此“除非消费倾向有所改变,就业量只能伴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增加”[8]。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有很多,但“改变消费倾向的主观和社会的动机一般来说比较迟缓,····,消费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寡,而不取决于在既定收入下的消费倾向的改变”[9]。由此,可以确定有效需求的消费部分,确定消费函数和消费曲线。在此之外,凯恩斯发现了与边际消费倾向相关的投资乘数原理,其表述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1-1/k,那么“当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加量会等于k乘以投资的增加量”[10]。这里的投资乘数区别于卡恩的就业乘数,即“投资品行业的初期就业量的增量与由此而导致的总就业量的增量之间的比例”[11]。但是,就业量的增加一般与投资量的增加是同时发生的。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和就业乘数也就越高,那么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有利于增加投资和促进就业,凯恩斯因此提倡消费,减少储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而反对古典学派的储蓄倾向,认为储蓄(节俭)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对国家来说却是一种灾难。乘数原理对于凯恩斯的理论结构来说意义重大,在“假定消费倾向都具有既定的数值时,···就业量的增减会是投资量的净增减的函数。”[12]同时,也可以得出收入的增减与投资量的增减之间的关系。
投资作为有效需求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大小,企业只有在资本边际效率大于至少等于利息率的时候才会增加投资量。资本边际效率也是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大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13]。这种资本边际效率是“由于其不确定性和处在未来的状态而进行的贴现”[14]。现在的市场价格部分地影响资本边际效率,而处于未来状态的预期被凯恩斯成为“长期预期状态”,预期收益取决于基于包括既存事实和信心状态等所做出的判断。随着在任何一种资产上的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原因是“当该种资产的供给量增加时,预期收益会下降;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一般说来,该种资产的增加会使制造该种资产的设备受到压力,从而,它的供给价格会得以提高”[15]。因此,投资需求曲线,即总投资量与相应的资本边际效率之间的关系,向右下方倾斜。当资本边际效率等于资本使用成本,即利息率,的时候,新投资不再增加,总投资量处在均衡;当两者不相等时,新投资将继续增加或者减少。投资数量与利息率成负相关关系。在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中,资本边际效率受到预期的未来收益和购置投资资产的成本的影响,且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而对于利息率而言,马歇尔等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利息率是一个平衡的因素,其作用能够使代表在各种不同利息率下存在的新投资量的对储蓄的需求等于社会心理状态所决定的不同利息率下的对储蓄的供给”[16]。凯恩斯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由此他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第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流动性偏好。从货币的需求的角度看,马歇尔认为,利息是储蓄或者等待的报酬,而凯恩斯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说“利息率不可能是储蓄的报酬或者被称之为等待的报酬”[17],因为,一个人可能以现款的形式储蓄同样的储蓄量而得不到任何的报酬,储蓄作为一种对未来长期消费流量的分配,平衡长期消费量本身具有效用,足以使得人们进行储蓄,即使没有利息的存在。凯恩斯认为利息率是牺牲流动性的报酬,而流动性是资产能够直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便利,现实中包括着四种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交易动机、业务的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各种动机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强弱不同,而其中处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流动性偏好对利息的改变不大,除此之外的流动性偏好,即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使得某些人进行债券投资,而利息率就稳定在某种水平,处在该种水平时“某些人所愿意持有的现金正好等于可以被用来满足投机的货币数量”[18],也就是持有现金和买债券的货币数量刚好相等,此时假设货币数量一定,也就是说没有新的货币供给。需求的货币数量与利息率反向变动。凯恩斯认为这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很可能会有更多货币数量被来自交易动机的流动性偏好所吸收。···其次,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利息率的每一次降低都会增加某些个人所愿持有的现金数量”[19]。其逻辑在于:利息率下降,投资量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工资增加,需要更多的交易性货币数量用于增加的消费和投资交易;利息率下降,由于部分具有投机动机的人对债券市场的看法异于其他人而愿意持有更多的现金,从而需要更多的货币数量。这样我们得到了货币的需求曲线,依旧是向右下方倾斜。从货币的供给角度看,货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被假定不受利息率的影响,这样我们得到了一条垂直的供给曲线。联合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均衡利息率。因此,均衡利息率受到了任何能够影响货币流动性偏好的因素和货币供给(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凯恩斯的投资需求模型中,投资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大小决定,投资数量刚好使得资本边际效率等于利息率。而在现实中,资本边际效率有不可阻挡的向下的趋势,利息率相反地有不可阻挡的向上的趋势,因此,容易由造成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的投资量不足以弥补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且递减而造成的就业量增加时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也就是投资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呈现递减趋势。因为随着投资量的增加,会形成对资本品生产的压力,资本品的现行供给价格会上升;而资本品增加,资本劳动比率降低,生产的资本效率降低,且生产的物品供给增加,导致未来的预期价格降低;随着产出的增加,工资有上升的趋势。加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缺乏信心,对两种类型的风险的估计和对未来货币购买力、利息率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的动力不足。而利息率由于资本和货币的性质而保持着较高利息率的惯性。因此,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的投资量无法弥补收入和该收入下消费之间的差额,无法保证经济长期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从而产生周期性经济萧条和大规模失业。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无法通过市场主体的自主性经营而得以解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凯恩斯认为唯一的方法是国家采取宏观的货币政策,增长中央银行对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通过提高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从而降低这个社会的利息率,把利息率降低到资本边际效率之下,从而扩大投资量,促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然而,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并非总能有效地达到显著地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因为在以下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如果群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增加大于货币数量的增加,···如果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下降比利息率的减少更快,···如果消费倾向下降,···如果就业量增加,那么,价格将在一定程度内上升,···为了维持一定数值的利息率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必须增加。”[20]当货币政策无法起到合意效果的时候,财政政策可以发挥作用,提高资本边际效率,从而发挥政府的作用。
关于工资理论,凯恩斯认为: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实际工资水平并没有决定就业量,而是有效需求所决定的就业量决定着实际工资。而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均衡工资水平高于就业量的负效用,从而存在非自愿就业。而从价格的角度分析,古典学派使用古典二分法分析价格的上涨和就业量、产出的关系,认为随着价格的变化,货币工资紧随着价格的变化幅度而变化,从而使得实际工资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这就是古典学派所说的严格的均衡状态。“在该状态后,严格的均衡条件要求工资、价格以及利润与总产出做出同比例的增长,而包括产量和就业量在内的‘以实物衡量的’位置却没有任何改变”[21]。因此,货币数量的增加对产出和就业没有影响。而凯恩斯则认为,这种结论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有失业资源都是相同的,而且在进行生产时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同时又具有相同的效率;(2)只要存在着失业的进入边际成本的生产要素,它们便不会要求增加现行的货币工资。在这个假设下,只要存在着任何失业现象,生产的规模收益和工资单位均保持不变。”[22]凯恩斯由此认为,只要经济处于极度萧条之中,以至于失业严重、设备机器闲置严重,增加货币数量对促进产出和充分就业是有利且,但是缺点是价格同货币数量同时增长,可能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而当上面两个假设被放松以后,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就不再是正确的了,在充分就业状态以前,价格的上升是缓慢而轻微的,只有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才是正确的。因此,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用担心货币供给增加会带来快速的通货膨胀。对于工资理论而言,凯恩斯反对庇古等人提出的降低的建议,庇古认为工会组织等力量使得社会中的工资高于均衡工资,使得失业的存在,将工资降低到均衡工资能够使得就业处在充分就业水平上。凯恩斯认为,降低货币工资从而降低实际工资是行不通的,会遇到工人和工会的抵抗,而且降低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虽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本边际效率,增加厂商的产量和存货,但是,基于收入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的购买力由此降低,在产品供给增加而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价格降低,这样实际工资就提高了,而且资本边际效率又降低了,投资也将减少。而由上文所述凯恩斯关于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的前提的分析可知,在凯恩斯的劳动市场论中,由第一前提得出的劳动力的需求曲线与传统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致的,而有第二前提的分歧得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不一样的。凯恩斯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就业量总是小于充分就业水平,而此时的工资高于充分就业时的工资。
凯恩斯对经济周期的解释认为,经济的波动来源于经济系统的几个外在的冲击通过影响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从而对就业和总产出产生影响,而使得经济呈现繁荣、危机、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其中最主要影响的是资本边际效率,因为消费倾向和利息率的改变较小,而资本边际效率则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如前所述,资本边际效率来源于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和现在的资本品的价格,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即来自于个人的信心,又来自于市场对微小变动的集体反应。危机常常是来自于相对于利息率的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引起的投资量的下降,投资量的下降又引起产出和就业的下降,最终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在经济繁荣的后期:“对资本品的将来收益的乐观预期强大到足以不长资本品数量的日益充沛、它们的生产成本的上涨以及可能出现的利息率的上升。”[23]而接着,由于股市、债券、利息率等的突然变动使得人们对外来的过分乐观的幻想突然破灭,资本边际效率急剧下降,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使得流动性偏好急剧增长,利息率上升,这样经济就由繁荣期一下子进入了萧条期了。而由于“第一,既定时代的经济正常发展所决定的、耐久性资产的寿命;第二,多余的存货的保管费”[24],使得资本边际效率甚至可能降低到负数,这样即使货币供给大量增加使得利息率趋近于零,资本边际效率也还是低于利息率,投资量就不可能增加。于是,萧条期总要存在一段时间。凯恩斯认为,只有存货被吸收过程完成,就业量和产出才有可能回升,而这个过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存货的寿命期和人们的信心状态,但是投资市场的心理状态突然自己做出重大的扭转几乎不可能,因此凯恩斯得出他的结论:“安排现行的投资的责任决不能被置于私人手中”[25]。这就是凯恩斯积极的国家投资政策的理论逻辑。
凯恩斯认为重商主义中重视和促进国际贸易顺差能够促进就业和产出,凯恩斯认为贸易顺差既可以扩大投资和消费,弥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在国际范围内充分提高资本边际效率,通过投资和就业的乘数作用进一步促进就业和产出,而且可以通过获得大量的国外的货币,增加国内的货币数量,从而降低利息和提高投资量,促进国内就业和产出。同时,凯恩斯也认识到单方面的顺差无异于以邻为壑,容易引起他国的报复,激发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 高鸿业老师对这个最后一章给出了他的终结:“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的评价大体上被区分为五个问题,即:收入的不公平、食利者阶层的消亡、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优劣、国际经济交往以及《通论》在思想上的作用这五个问题”[26]。凯恩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的评价是这样的:“第一,它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第二,它以无原则的和不公正的方式来对财富和收入加以分配”[27]。贫富差距造成的低消费倾向而引起的就业和产出不足,应该采用提高消费倾向的收入再分配措施以促进投资的增长。食利者阶层的消亡可能来源于资本稀缺性的消失,当社会的储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使得资本的数量继续增长到不再稀缺的时候,食利者阶层已经完成他们为社会发展提供稀缺性资本资源的任务而逐渐消失。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缺陷正如刚开始所分析的那样,是由于没有注意到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充分就业状态之非常态性,由此,古典学派的思想只适合于充分就业的这一极限收敛状态。对于凯恩斯对自己的《通论》所做评价,此不为赘述。
《通论》的序里,凯恩斯写着:“本书主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者而撰写的。我希望其他人也能看懂它”[28]。我就一个学着管理学的无知小子,能读完一遍就算不错了,对于本书的评述则略显功底不足,况且,对于一本大师的巨著,要想深入地写对本书的分析,估计也可写出一本书来,非是一篇读书笔记所能完成,浅谈则更显浅薄。
《通论》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就业不足和产出增长困难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却无法自我调节,从而说明其政策建议:国家干预宏观经济。这在现在的经济政策中是很普遍的,但在自由放任思想横行一切的环境中,这种思想是一种伟大的突破,如很多人都评价的一样,给资本主义世界指明了一条新生的道路,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通论》从宏观经济的视角对宏观对象加以归纳和整合,使得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脱离了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价格分析范畴,从实际的政策效果来看,凯恩斯主义,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能以较快的速度从经济大萧条中摆脱出来,走向新的繁荣。凯恩斯把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一起引进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使得经济学的论证角度更加接近现实情况。
但是,凯恩斯的《通论》也存在一些错误与不足。首先,《通论》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使得很多宏观结论建立在不结实的理论基础上,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凯恩斯主义的怀疑与抨击。其次,《通论》所主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中央政府成为一个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之中,而中央政府的大规模支出受到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制约,而当过度赤字带来的债务危机容易使得一个国家的投资依旧陷入困境之中。再次,凯恩斯所探讨的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比如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思想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依旧适用,但是他的供给和需求,特别是需求方面的臆测般的建设使得其理论争论不休,而且只从需求方面解释产出和就业等问题,忽略了供给在长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消费函数、流动性偏好、金融市场方面的分析等依旧有很大的缺陷,而不是完全符合基于个体基础之上的加总原则;宏观经济政策,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在开放与不开放经济体、汇率是否自由变动等不同经济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其中的作用机制迥然而异,而凯恩斯由于各种方面的问题,分析并非详细。最后,现在的经济活动机制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年凯恩斯所在时期的经济状态,因此,《通论》无法解释当代的一些新出现的经济问题。
读书笔记5000字 篇5
第一章 现金、原始投资、资产、负债、应收票据、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存货、盈利、费用
右边的上半部分代表做生意时向哪些人借了钱,对于他们而言,你有偿还的义务。
右边的下半部分表示你当前在生意中所拥有的份额,那是你的初始投资。
显示了你做生意时的财务状况,即你做生意时拥有的东西以及它们来自哪里。
“欠条”在商业上被称做应付票据。
为了计算出盈利多少,你需要用销售收入(卖柠檬汁的所得)减去商品成本(制作所销售的50杯柠檬汁的花费)。这一结果,被商业人士称做毛利。
所以我们在所有者权益中加上15美元。但这赚来的15美元并非初始投资。在所有者权益栏中增加一个项目。我们赚了15美元,所以要在所有者权益一项中加上本周的盈利。
费用是指那些剔除产品生产成本之外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花费。无论你调制了多少杯且卖了多少杯柠檬汁,你都必须花费这笔钱。那些诸如玻璃杯租金、广告费、租赁费等虽然与产品的生产不直接相关,但仍需支出的费用都属于该范畴。
费用减少了盈利。所以你需要从本周盈利中减去相应该期间发生的费用。
左边是资产,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东西和物品。
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代表了那些你欠钱的人。所有者权益就是你自己——企业的所有者。谁可以拥有它?当然是某些人了,所以,把右边可以假想为“人物”。
第二章 毛利、净利润、利润表、现金流量
如果我们从销售收入中减去商品销售成本,并非减去我们花在其他物品中的开销,能得到什么?毛利。毛利就是销售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的结果。
仅仅将我们的柠檬汁售货摊开在人行道旁就花了一笔钱是吗?是的!我们租用了玻璃杯、邻居家的场地,还做了广告!那么,无论我们有没有售出一杯柠檬汁,这些费用都必须支出吗?嗯,没错!刚才,我们谈到从销售收入中减去柠檬汁或商品销售成本后得到毛利。现在,让我们再减去所有其他的费用,我们会得到什么?(这就是我们所好奇的净利润了!)
商品销售成本,其囊括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的支出;费用,其囊括了企业经营中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支出。对于那些没有有形产品的公司(即服务类行业),这两类称为营业成本(又称服务成本)及费用。
期初存货+买入存货期末存货=?答案是实际已售存货成本。
有没有注意到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有着相同的数字?当然有,它们是盈利或称做净利润。
这也就是利润表的作用了。它就好比一张放大的州地图或详细的城市地图,告诉了我们盈利如何获得。
这两张表有何关联呢?净利润的数值和盈利的数值相同。还有什么相同的数字吗?是的,存货也一样。你有没想到为什么期末存货会同时出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因为我们没有使用它!我们不能把它算做销售成本,因为我们没有把它销售出去。所以,我们从可供销售的商品中减掉它们。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因为我们没有卖掉它,它的价值仍然存在,我们仍旧拥有它吗?是的!
第三章 留存收益、贷款、赊账、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以前的盈利或是过去会计期间的利润又该称做什么?留存收益。
应付票据因收到他人的借款而产生,而应付账款因为赊账购买原材料等物品而产生,这笔欠款需要未来某天偿还。
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时间上的要求不同。通常情况下,银行的贷款(应付票据)和杂货店的信用贷款(应付账款)有着不同的还款期限。换言之,一个还款期限长,一个还款期限短。
哪一类债务需要支付利息?应付票据。通常,应付账款不需要支付利息,除非你无法按时还款。
第四章 应付工资、应收账款、坏账、利息、待摊费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创意会计
产品生产的工艺是从原材料到在产品再到产成品。
现在,你将发现产品制作的人工费被“捆绑”在存货里面了。这1美元人工费将一直放在存货里,直到产品出售后才被计为费用。这也就是公司通常都会严控存货数量并且希望其尽快出售的原因之一。
赊账给顾客是一个好主意吗?为什么生意中会允许赊销?曾听说过“先购物后付款”这样的广告吧,没错,这是为了获得更高的销售额。
对于一笔坏账,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处理。减少应收账款?尽管难过,却不得不承认,是的。
在哪种财务报表中反映这笔坏账费用?没错,我们将在利润表中记录。
你需要从表中右栏的哪个项目中减少2美元作为利息费用?从本周盈利中减少。
购买保险使什么减少了?现金。现金减少了多少?3美元。我们得到了什么?保单。我们预付了保费吗?是的。预付了多少年?3年。这样算来,每年要摊销多少钱?1美元。那么这是一项费用,是你预先支付的。所以,我们应该称这个项目为什么?待摊费用,如何?!现在我们的待摊费用是多少?3美元。
每当我们谈论费用时,总会说它减少了利润。那么将费用列示为一项资产意味着什么?其意义在于,当我们预付一笔费用时,它在未来的会计期间都具有价值。
编制利润表,并关注以下三个内容:这应该确认为销售收入吗?这是一项采购吗?或是一项费用?你的判断将有助于利润表的完成。
在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下,交易事项以现金结算时才被记录。根据权责发生制,只要交易事项涉及盈利、赊欠及耗用,发生时就被记录,无论是否收到或支付现金。
有些行业能够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有些则不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项目决定了你是否能够运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它是什么?存货。对于那些拥有存货的公司来说必须使用何种会计方法?权责发生制。
每年年末,当我们预测年终会盈利且要支付所得税款时,会想方设法合理地避税,于是我们会用现金购买大量存货,以加大销售成本,减少利润,达到少纳甚至不纳税的目的。
当取得收益时,相应的什么也随着发生?负债义务。还或是什么时候?资产被耗用时。
第五章 服务业
既然没有期末存货对于成本的减计因素,服务行业的公司仅有营业收入和费用。这使得编制利润表非常容易。
大多数服务业的公司将成本划分为两类——服务成本和费用。服务成本是与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支出。费用是经营公司的日常所有开支,如同我们的柠檬汁摊一样。
服务成本与提供的服务直接相关,而费用不与提供服务直接相关,而是公司运营的其他所有开支。
第六章 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先进来,先出去,即先进先出法(FIFO)。这意味着什么?简而言之,这意味着第一个进入存货的柠檬将第一个被消耗掉,或被卖出去。
与先进先出法相反的是,我们现在将采用后进先出法(LIFO)对存货进行计价,即假设最后购入的存货,最先被耗用。
关于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这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两大经营策略:公司的纳税筹划策略是什么?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价格走势如何?
哪些柠檬总是会被使用?先进入的那些,否则,它们就变质腐坏了。后进先出法是会计核算方法上的一种创新。在实践中,你应该总会使用那些先购入的柠檬,在后进先出法下,你仅仅是“假装”在使用那些新购入的柠檬。实际上,你使用的是旧的柠檬但其价值是按照新购入的那批来计算的。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这仅仅是出于节税目的而创造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第七章 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资本化、折旧
现金流量表记录的是在一个给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在商业领域中,对于那些购得的财产、厂房和设备称做什么?一项固定资产。为何说它是“固定”的?因为这类东西一般不用做出售,在商业周期中,能够反复被使用。
一般说来,价值大的采购支出使资产增加,从而被放入资产负债表中,即资本化。
在资产负债表中,现金流出,我们将之费用化从而收益减少。在利润表中作为油漆费用以2美元列示。同样,在现金流量表中,费用支出项目列示为2美元。
如果一样东西的增加能延长一项固定资产的寿命或增加其价值、性能,你就需要将之资本化。
既然我们将之资本化,利润表中会出现这一数字吗?不会。
对于一项支出,公司如何考虑其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取决于两个标准。它们是什么?1.时间。该项支出使公司受益的时间。一般都会将受益时间超过一年的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而若其受益期间仅在一年以内,就为费用性支出。2.成本。如果你买了个垃圾桶,它的使用寿命超过了一年,你会资本化它吗?为什么不会?当然不会。因为它的价值太微不足道了。第二条标准是它的成本。大多数公司对此都会确定一个固定的金额,如500美元、1000美元、1500美元。那么,让我们假定在500美元——如果你的公司定的标准为500美元,一个项目的支出少于500美元,则自然就应该费用化。如果它是500美元或超出500美元,则需要资本化。
有关银行还贷的交易都要反映在利润表上吗?是的,因为利息的存在。
折旧是什么?它是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因耗用、磨损、过时等导致的价值减少。
如果我们总共折旧10美元,且在20xx年之内,我们每年的折旧额就是1美元。如果我们第一年折旧了1美元,将会使我们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1美元。因此,12美元的固定资产,一年后的价值是11美元。这意味着该项固定资产真正的价值是11美元吗?不是。这是账面价值,称之为账面净值。当你听见有人在说一项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他说的是由购买价减去折旧的余值。我们将在资产负债表中使用颜色(负数)来代表折旧。账目上,价值不断下降。但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价值还有可能是上升的。
折旧是什么?一项费用。那么费用减少了什么?盈利。
请记住:折旧是一项非付现费用。
如果以上的计算说明我们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美元,表明现金减少了18美元。如果期初现金为59美元,那么期末现金为多少?41美元。
第八章 利润vs现金
一项能够移动的固定资产被称做什么?设备。它们是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
一个盈利的公司也会陷入困境吗?绝对有可能。因为维持日常经营的是什么?是利润吗?不是。一个企业的日常经营依靠的是现金。
实际上,利润仅说明了你所赚取的金钱数量。它表明了销售收入大于销售成本的差额。当你将利润值与初始投资额相比较,就会知道属于自己的资产份额是多少。如果没有利润企业仍会继续运营一段时间吗?是的。那么如果没有任何现金企业能够运作吗?一天都不可能。
发给所有者的薪酬是一项费用。这将会使利润减少。
当我们对建筑物折旧时,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直线折旧法。这是对建筑物折旧唯一能够使用的方法。但对于设备,可以选择折旧方法。你可以采用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
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及待摊费用均称为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一年内能够变现的资产。
当没有将固定资产与其折旧区分开来时,便通常采用三个项目来列示它们。“固定资产”原值是其购入成本总额,“累计折旧”表示自资产投入运营开始的次月累计计提的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是以上二者的差额——又被称为“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第九章 税金、清算
该如何处置这些已经腐烂的柠檬?扔掉它们。没错。但在会计核算中,对这样的事项如何处理?需要在账面上对它们进行核销。
第十章 最后分析——增加利润
利润也可以计量,但它却不真实——仅仅存在于理论中。
销售收入、销售(服务)成本及费用是影响利润的三大因素。利润的定义为销售收入超过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及公司经营费用的差额。公司的销售收入衡量了顾客愿意花费多少(现金)去购买其产品或服务。两大成本项目衡量了公司员工在决策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动机和效率。
读书笔记5000字 篇6
1、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2、生活中因为有了沟通,才出现了冰释前嫌、和睦相处、门庭若市……等四字词语,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生活中不能没有了沟通,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了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3、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4、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玫瑰,总会开放。失败了,别再徘徊,别再流泪。相信自己一定能摆脱痛苦,战胜失败,用青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因为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5、“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自古人们都称论的。不读书,诸葛亮哪得晓天文知的理?不读书,毛主席怎么能掌握机理统领大局?不读书,杜甫可会写出脍炙人口、激荡人心的诗句?读书,不是唯一长才干的途径,却是最重要的。读便长才,才可判事,事于有益。可以说,读书足以长才。
6、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7、当你独处幽居之时,手中捧书而读则感心情大好,豁达明朗。这便是读书的第一点益处:怡情。读李清照,婉约之意便从诗句中盎然于胸;读辛弃疾,豪迈奔放犹如壮阔波澜击打心岸;读司马迁,源远流长好似眉山韵水渲染记忆;读鲁迅,妙言智语恰是世间百态荡气回肠。读则有感,感则有悟,悟则有益。所以说,读书足以怡情。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9、微笑的面对生活,不仅需要坚持,需要奋斗;亦需要借鉴陶渊明、苏东坡这样的大家的处世之道。倘若你要做生活的主人,那便尽情的去笑吧,因为那些没有微笑的人,早已成为了生活的奴隶。无论你是否相信微笑的魅力,但作为初中生如我,却早已明确自己的处世之道。
10、或许我们周围环境不那么优美宁静,但是试想在沙漠里,两个求生的人在一杯仅存的半杯水下的一番话。其一说:“只有半杯水了,死定了。”其二说:“真幸运,居然还有半杯水。”我们应该明白,适应环境,不抱怨,从自身着手来改变,若本着一颗积极的心,那你的世界会不美?
11、锻炼自己钢铁般的意志,挑战“不可能”打垮“做不到”,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勇往直前。以自己勇敢的精神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不退缩。克服恐惧,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做到全力以赴,就可以再奋斗中成长,在风险中获得意外的收获。
1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生活即如沙场,生活中并不乏杀戮,只是这种杀戮,并不如沙场上那刀光剑影,铁马兵戈般来得刺激,但却更为可怕,因为生活中的杀戮会使人的心如死灰。试想一下,倘若某个人活着,但心早已未系在这世间,这样如木偶般机械的生活着,又有何意义所在,又有何价值所体现呢?
13、金钱,只能满足你一时的需要,而那种真挚的爱,你将一辈子都得不到。相比之下,聪明的人啊,可不可以听听自己内心最真的想法,而不被你的虚伪所蒙蔽了那双眼。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每当读起曹操的这句诗时,不禁慨叹人生的短暂。那么,这短暂的人生中,什么又是最重要的呢?也许,只有“德”,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因为,他是我们的为人之本。
15、春天,为万物都带来了色彩,我不只欣赏她的色彩,还学会欣赏她的生机勃勃;夏天,为人们带来了欢快的暑假,我更欣赏它让人们品尝到了甘甜的瓜果;秋天,为人们带来了凉爽的风,我更欣赏他带来了红叶纷飞的美景;冬天,为人们带来了美丽的雪花,我学会欣赏她这种银装素裹的美。
16、请学会欣赏吧。像秋天的枫叶,虽然表面枯萎了,但却依然保持着柔韧的性质;像残破的书,虽然破旧了,但依然可以让那些勤奋好学的人增长知识;像一支没墨水的钢笔,换上墨囊以后,依然可以写出工整的字;像……所以,请看清事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17、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18、欣赏,不是每个人必会的,却是每个人都会的。欣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也可以从不同的事物来欣赏。每个人都会从欣赏的角度分辨善恶美丑,但不是所有事物都只能看表面,还要学会欣赏事物的内心。
19、我经常这样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而去生活。这问题或许会使很多人难以回答。或许人生道路很明确,或许盲目不知为何而生活。或者本能的生活在这世上或许这样的理解占据最多。有人向往激烈激情的生活,有人会说我向往平淡的生活。或许还有一些人是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人生没有目标。没有终点。生活中充满失望。
20、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21、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用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的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22、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23、生命其实就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的短暂,与其活在不幸福中,倒不如每天知足常乐,努里的工作,自然的面对生活。如果你对生活简单,那么生活就会对你简单。或许会是你想不到的一帆风顺。
24、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25、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26、在生活很平凡的一件小事中往往可以知道这个人的道德素质,比如:有的人看见的上的废纸就会毫不犹豫的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中,而有些人看见的上有垃圾,不仅不会主动捡起来,甚至还会在垃圾上踩来踩去,这如果是纸一类还比较好清理,但是如果是果皮,苹果这一类的不仅难清理,而且扫过之后还要去拿拖把拖一下的上流下的水才行。很是不方便,所以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在小事中也可以显露出来。
27、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28、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29、世界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有各式各样的缺点,可就是这样不完美的世界才会令人发出从心底的赞美,才会诞生出一群不完美的我们,所以人各有不同,所以才会缤纷多彩。
30、诗人艾青曾这样描写礁石的形象:“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扑过来,每个浪都扑在礁石的脚下,被打成碎片,它的身上、脸上到处都是伤痕,但它依然挺立在那儿,含着微笑,面对海洋。”希望我们是诗人艾青笔下的礁石。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但只要具备了礁石的勇气和精神,就一定能够成功。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不是说过吗?“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作为健全人,我们难道不更应该拥有这种意志和毅力吗?
31、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32、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的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33、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
34、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35、沟通是理解的桥梁。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化成了一座桥梁道出了他的用意,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到蔺相如家门前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倘若没有了沟通的桥梁,蔺相如与廉颇心灵的隔阂怎能被冲破呢?
读书笔记5000字 篇7
这篇文章的读书笔记我更是无从下笔,完全不懂文章的主旨。现在我才明白鲁迅先生竭力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化的良苦用心。中国历朝历代通用文言文,不管你是否饱读圣贤之书清一色张口闭口君子曰,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整日挂在嘴上。似乎这就是饱读圣贤书的证明。时过境迁,到了民国仍然离不开之乎者也,不说这些仿佛就不会说话了。文言文更加叫人难以理解。民国初期中国的文化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而在现代文化发展突飞猛进,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在文化发展速度之快的今天文言文已列入学校教学课程,已被尊称为国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同时受到现代文学家们的尊崇。
我反反复阅读了十几遍,文章的潜在思想在说明一个我无法理解,思考还不够透彻的思想理念。应该就是鲁迅先生从个侧面来讲中国文学发展必须改革的一个趋势,其目的就是推行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势在必行。先生提倡白话文主要原因,白话文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无论老幼都可以学会听懂。文言文繁琐寓意深奥,叫人难以理解。孔孟之道讲的无非就是三纲五常道德伦理,陈旧的封建教育理念。贵为哲学也有不可取之处,其实就是封建思想在作祟。
鲁迅先生推广新文化,也并非一口否决了旧文学。先生写作时也会引用文言文,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下启下的作用。文言文之所以让人难以理解,是因为短小精悍蕴藏很深的哲理。博学的人一看便懂可以完全理解;知识浅薄的人看到文言文就想云遮雾罩,无法领会其中的道理。
文章第一段,鲁迅先生一改文人墨客的温文尔雅,“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堕入地狱也绝不悔改,总要诅咒一切反对白话文,反对白话者。”其实这并不是先生真正的恶言恶语,他也不是厌烦了白话文,只是借着这些话来发泄内心的悲愤。白话文及新文学不能推广应用,绅士们和资产阶级文人一味追求古人的孔孟之道周庄之理,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已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并以此压迫剥削生活在黑暗底层的劳苦大众,使得他们永不的翻身。
鲁迅先生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学不是没有他的道理。清朝政府灭亡,一切科举制度也跟着消亡。前清遗留下来的秀才举人虽说满腹文采,却没有用武之地,与一块朽木没有什么区别。民国时期仍要使用文言文,就是那些残留在前清遗老们心里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已根深蒂固,让他们顽固不化。民国初期的文人们不肯放弃已经不合时宜的思想教育方法,只知追求儒家学说。
鲁迅对那些所谓的知识学者以老卖老非常痛恨。绅士们就见不得别人比他们小有成就,就会原形毕露的进行言论攻击。文人们也一定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绅士们自认为鲁迅先生提倡新文学,有违背中国自古传承下来的文学礼教,也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违孔孟之道周庄之理。鲁迅先生文笔犀利刻薄讽刺辛辣,对那些枉称文人的大学问家们一通胡劈乱砍,让他们遍体鳞伤羞愧难当。对那些资产阶级文人冷嘲热讽横眉冷对,毫不留情地揭开他们的伪善面具。
“幸而还没爬上象牙之塔去”。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当时的文坛以开拓出一片天地,也并非徒有虚名。先生在大力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化,却遭到了同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文人和绅士的排挤,因为他们的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先生的文笔严厉批判资产阶级文人的腐朽,揭露资产阶级文人和绅士的假仁假义道德败坏的丑恶行径;揭穿他们文人外衣下隐藏的伪善的罪恶。鲁迅先生的文章让他们感觉如芒刺在背,永远感不到舒服。
鲁迅先生的文章受到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的青睐。先生也是从前清走过来的,但骨子里却没有绅士和资产阶级文人的那种顽固不化保守的腐朽思想。激进爱国人士和学生喜欢阅读他的文章,主要原因是先生对新文学的创作激情。文章中融进了作者的灵魂,将他个人的新思想、人生观、道德观毫无保留地剖析在世人面前。没有虚假,更没有高谈阔论,显然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和鲁迅先生比起来,他们就是龌龊小人。
另一个原因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文言文使用较少白话文较多,读起来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更容易理解,对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先生大力提倡白话文,所以先生首当其冲多使用白话文,以此来感染他身边的人都来学习使用白话文,也将所有人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白话文就会发展壮大。
鲁迅在校任教期间,陈西滢杨荫槐等为一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与先生水火不相容。他们反对白话文新文化的推广应用,极力阻止先生的倡导。陈西滢常对鲁迅先生进行言论攻击,还以此镇压学生响应提倡白话文新文化的运动。借此污蔑学生的爱国热情,破坏学生的爱国思想。鲁迅还借阴阳之说论证公正公理,谈论正义是非。在黑暗统治下的旧中国,仍是专权当道,谬论肆意横行,根本没有公正公理可言,这也是中国历代王朝的悲哀。
鲁迅先生笔锋一转,谈到了家藏的老书。唯先生专有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应言而生。孝无非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而在先生年少时看来实在太难。对于《二十四孝图》我很陌生,也是一次偶然在网络中浏览看到的并未在意,想不到这次写博文它帮了我大忙。当我再次查看时心中不免认同先生的言语。
从远古帝王舜的《孝感动天》到宋朝的《涤亲溺器》,《二十四孝图》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为古人的孝行感动但却不能完全苟同。其中《戏彩娱亲》或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两点和先生看法一致。我不是故意附和先生讨好先生,实在让我觉得古人太过迂腐。这样的孝也可以被公认为孝吗?
《郭巨埋儿》真可谓是迂腐之极。不说现代人的不孝,换做是我也绝不会埋掉亲生儿子来奉养老母。郭巨为夫,可以耕田种地打柴度日奉养老母,也可供养孩子。郭妻可以纺纱织布做些女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样可以生活。为奉养老母节省粮食宁可埋掉儿子却不寻求生活出路,这和愚人有区别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此完结不是太悲哀了太可怜了吗?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只知道玩乐正是享受父母爱护的年龄,面临死亡都已无所知。一个地坑,一抷黄土,两个愚蠢的脑袋就要轻易断送一个鲜活的生命。愚蠢!以我看来这样的孝行应该受到严厉的批判。这样的孝千万不要有人拿来效仿,否则孝就会变成罪恶的帮凶。
《戏彩娱亲》虽然是孝子行孝,但也有不妥之处。高龄双亲在堂,老来子行年七十。挑水跌倒只要站起就会过去了事,即使父母心疼说些安慰的话,也不至于要装作小孩子哭闹来哄双亲高兴。这样一来倒显得做儿子的有失大体,不会让人认同,孝反而让人觉得掺了假也不会有教后人行孝的意义,只当是一个笑话来讲。
其他孝子图做起来倒也容易,只是当今社会不同于往昔,行孝也没有那样艰难。父慈子孝社会风气日渐好转,作恶忤逆也不多见。孝子图宣扬孝字当前含义颇深——为人子孝,育子承孝。让我感动的是《卖身葬父》孝子董永家境贫寒,无钱安葬过世的父亲就卖身为奴,真可谓之大孝。但在现代社会早已没有卖身葬父的说法,只是董永行孝为之感动为之钦佩。
孝的寓意广泛,并不拘泥于点面,也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对父母没有忤逆行为,经常和老人沟通增进与老人之间的感情,都可以称为孝。孝是人的情感行为的基本准则。我想,对于孝有人会比我理解的更为深刻透彻。
难以理解的是文章最后一段。《二十四孝图》是封建社会宣扬孝道的故事,故事也着实感人。关键一点,用封建思想旧的观念宣扬这样的孝道让置疑。“老玩意”一词鲁迅先生似乎隐藏了什么没有说出来,是坚决提倡推广新文学的决心,还是藐视旧观念的陈腐?“本来谁也不实行”从本质上讲这种旧的思想观念驱使下做出来的孝道已经太显陈腐,应该淘汰。孝应该传承下去,但要切合实际的生活。
鲁迅先生学识渊博,虽然提倡新文学,但并不表示他反对旧文学。旧文学中也有精华,可取而代之为我所用。他忧心父亲因家中贫困担心自己被父亲的孝心卖掉,其实另有玄机。时逢动荡年代民不聊生。倘若天下孝子都如法炮制该有多少无辜的性命丧生,就会家破人亡,哪里还有父慈子孝可言,孝又有何宣扬的意义呢?
含有讽刺意味的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給《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祖母故去自己仍安然无恙,儒家宣扬的孝也就是一个失败,事实证明孝也会有错误,不一定要依他们所说去做孝子必须履行的孝子行为。
我的文学知识浅薄,只能凭我个人的感念来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以《二十四孝图》为介质,阐述了儒家学说并非尽善尽美,也会有瑕疵。这样的瑕疵对人文教育没有任何帮助,只会将人的理性扭曲异化,就不再是真理,是悖谬是人类恶行的起端。旧文学旧思想已经不符合社会环境需求,就应该去掉糟粕,取之精华继续发扬光大。这就是社会所需求的,实际也是鲁迅先生所希望的。孔孟之道固然要学习,但绝对不可盲目是从,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行为。
读书笔记5000字 篇8
笔记1【资产负债表】
——也称财务报表,是一张快照,记录瞬间
1. 左右金额相等(左边-我们拥有的东西,右边-这些东西归属谁)
2.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 你的初始投资又可以被叫做:权益,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净值
4. 资产负债表:左边资产,右边显示它归属谁
5. 存货inventory:制作产品所购买的原材料,正在加工过程中的半成品,准备出售的成品
6. 存货是一种资产,应该列于左边的资产类
7. 毛利:销售收入-商品成本。应列于右表,作为消费者权益的一部分,被称作盈利
8. 费用:剔除生产成本之外,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花费,比如广告费,场地租赁费
9. 表右的盈利:请在盈利中减去费用。
10. 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笔记2【运营报表、利润表、损益表】
——是一段录像,记录一段时间的运营状况
1. 毛利: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
2. 净利润(又称“底线值”):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其它费用
3. 商品销售成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支出
4. 其它费用:企业经营中,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其它支出
5. 对于服务行业将这两类分别称为:营业成本、费用
笔记3【留存收益,应付帐款】
1.将上期的期末资产负债表转为新一期的期初资产负债表。上期的盈利此时变为“留存收益”
2.上期的盈利,留存收益,可以抽出一部分分给股东,称为分红。之后余留的盈利会继续留存在公司
3.应付帐款:预支原材料,欠原材料商的货款,放在右边的负债里。还款时间短,不需支付利息
4.应付票据:从银行里借的现金。还款时间长,需支付利息
笔记4【应付工资,应收帐款】
1.人工成本在资产负债表左边,由现金转入存货。人工成本被计入存货的成本
2.存货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3.应收帐款建立在资产负债表左侧,新建的一栏。
4.坏账、利息在财务报表中从利润中扣除,具体将体现在利润表中
5.待摊费用,从财务报表中左侧的现金中扣除,并列出一栏待摊费用。待摊费用中的数字是还未消耗的费用,比如未来两年的保险费;而当年的保险费因为当年消耗,需在表右侧体现,从盈利中扣除。
6.列在左侧的费用,在经营期间具有价值,比如保险;列在右侧的费用是一种消耗,比如坏账,直接在盈利中扣除,认为这笔钱已经丢失。
7.责权发生制:按照交易事项的发生进行应计核算,不论是否发生现金交易。通过该制度,销售收入并不是在收到现金时才被确认,而是在买卖发生时,即使对方赊账。最为常用,反应真实交易信息完整。
8.资产负债表中的本周盈利,永远等于利润表中的税前利润
9.收付实现制:另一种核算盈利的方法。仅在交易事项发生时涉及到现金时才记录。仅仅税务上的目的,比如可避税。但只要是拥有存货的公司就不能使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以避免企业为了年终避税而大量购买存货。服务行业(没有存货的企业)可以使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
10.延期纳税意味着少缴税,因为货币贬值。服务型公司使用收付实现制使得第一年利润很低,纳税少。但后面利润会显得高,纳税增加。
11.创意会计:服务型公司日常使用责权发生制核算提交给银行和股东,显示好的利润;而却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提交给国税局,达到延期缴税的目的。收付实现制被允许向责权发生制转化,但责权发生制不允许向收付实现制转化,必须第一年就使用收付实现制。
12.灰色地带:会有一定量存货的服务型公司。根据存货获得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确定。咨询cpa
笔记5【服务业】
1.服务业按时间收费,唯一存货是时间
2.服务业可用收付实现制,实现税收上的优势
3.服务业由于没有存货(原材料),利润表比较简单
4.成本分为:1.服务成本;2.费用,经营公司的日常开支
5.服务成本:与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支出,或者说销售时发生的支出;
6.费用:与服务不直接相关的支出。销售或没销售成,都需要的支出
7.销售佣金:许多公司将其归为费用。按条文规定,归为服务成本或是费用均可。
8.许多公司因为让咨询师过多的从事与“可计费小时”非直接相关的其它工作而陷入了财务困境。
笔记6【先进先出,后进后出】
1.由于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导致商品的成本波动。如何计算成本呢?一个办法是先进先出
2. 先进先出(FIFO):管子输送存货
3. 后进后出(LOFO):最后购入的库存最先被耗用。木桶存放存货。仅是核算的一种方法,事实上消耗库存仍然会用先进先出
4. 公司会为了省税,延期纳税,而选择LOFO。一般只有存货量很大的公司可能选择,最好向会计师咨询。
5. 电子行业的原材料不断降低,一般选择FIFO
6. 用fifo和lofo两种不同的方法核算,两种得到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不想等,因为左侧的存货成本不同,右侧本周盈利不同。仅体现在账面的区别
7. 两种方法转换:第一次从先进先出转为后进先出,可自己决定;但如果再转变,需要国税局的批准
8. 在财务报表附注上,一般要求公司披露存货的计价方法。还可进一步要求披露采用fifo还是lilo的核算方法
9. 联邦政府不允许在财务报表中使用fifo,而在涉税报表中使用lilo,应保持一致
10. 也有公司用加权平均来计算存货成本价
笔记7【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资本化、折旧】
1. 现金流量表:第三张重要的表,体现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周为单位。
2. 固定资产:位于资产负债表的左栏,在经营周期内一般不出售。土地与其它固定资产的记录要分开
3. 资产的资本化:购入资产,并添加至资产负债表中的行为。我们不将固定资产的支出在利润表中费用化,因为其价值大,周期长。
4. 一般而言,价值大的采购支出会导致资产的增加,从而放入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化)
5. 固定资产和费用:按照其发挥作用的周期长短(一年以上)、成本(较高,划分界限由公司定)来判定;如果一样东西的增加能延长固定资产的寿命或增加其价值、性能,你就需要将之资本化;费用的产生会导致利润的减少,而固定资产的增加不会减少利润
6. 维修顶棚是一项费用,而更换一个新顶棚是资本性改良支出
7. 费用从盈利中减少:利息也是一种费用,折旧也是费用。
8. 折旧: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因耗用、损磨、过时等导致的价值减少;根据法律,我们不能对土地进行折旧。
9. 直线折旧法:每年折旧的比例都是相同的。一年后,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减去相应的比例。
10. 账面净值:由购买价减去折旧的余值。
11. 折旧不影响现金流,只影响盈利,只体现在账面上,资产负债表上。折旧是一项非付现费用。优势:不需支付现金,就可以使盈利减少。
笔记8【利润、现金】
1.可移动的固定资产被称作“设备”
2.现金非常重要!盈利不是现金。维持企业日常经营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
3.没有利润企业或许可以继续运营;但是没有现金,企业就一天也无法运营了。现金的短缺限制了你对供应商的选择和与新的供应商谈判价格的能力。
4.资产负债表左侧说明我们拥有些什么;右侧说明:左侧的资产是由谁提供的,我们对左侧资产占有的份额是多少
5.建筑物的折旧只能选择直线折旧法;而设备的折旧可采用直线折旧法或者加速折旧法。
6.常用的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如10元使用十年,第一年折旧为2*1,第二年折旧为2*0.8。因为通货膨胀,这种计算方法有利于减少纳税
7.折旧是一项非付现费用,不会在现金流中体现
8.政府鼓励加速折旧,便于企业更替。鼓励企业买卖资产以刺激经济。
9.税收放在负债栏
笔记9【税金、清算】
1.清算时,把还未缴的税计入盈利,来计算最后总共的利润,来纳税。核销完,再计算纳税金额。
2.先进入的却仍存在(FISH),需要在账面上进行核销。存货核销后,意味着销售产品的成本增加了
3.存货:打算购买或者出售公司,对存货的价值定位很难,需要向专家求助。
4.资产负债表中项目罗列顺序的依据:根据资本其流动性的快慢。快的放在最上端。流动性是指变现速度
笔记10【最后分析-增加利润】
1.销售收入,体现了顾客愿意花费多少现金去购买产品或服务
2.现金为王,利润是理论上的。
3.利润并非真实:因为无法展示。可以展示的是资产:现金、存货、固定资产
3.利润额客观衡量商业经营管理效率、生产力及创新能力的指标。
4.分析利润可用:
成本销售收入比:成本总和/销售收入总和
费用销售收入比:费用总和/销售收入总和
净利率:利润/销售收入总和
5.分析如何提高利润:
(1)与竞争对手比较数据指标
(2)趋势分析:一个财年内每月成本销售收入比、费用销售收入比、净利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导致趋势的变化,下一步的调整计划.
读书笔记5000字 篇9
佛教界禅师提出参禅有三种境界: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有所感悟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至参禅彻悟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就是参禅的最高境界。它的哲理意味在于,认识事物的表象是很容易的,但要真正把握其内在本质,也即精髓,不下一番苦功实难达到。然而,如能达到这种最高境界,便无往而不胜。孟德斯鸠就是这样一个努力探寻法律最高境界的人。
翻开《论法的精神》,我们不难发现孟德斯鸠一生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悟,并从中领悟到其理论真正的精华。孟德斯鸠(1689—1755)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期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又是法国资产阶级著名的法学家。《论法的精神》是其一生重要的著作,当时的伏尔泰把此书推崇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论法的精神》一书,虽囿于时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在资产阶级的法学著作中,可称之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百科全书,也是资产阶级法学最早的古典名著。这部著作,对于十八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和实践,起着思想准备和理论指导作用,从而也为资产阶级建立法律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孟德斯鸠把自己的代表著作称之为《论法的精神》,其含义是什么呢?他回答说:“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和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最后,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法律和它们的渊源,和立法者的目的,以及和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事物的秩序也有关系。应该从所有这些观点去考察法律。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认为,只有从上述法的精神中才能解决自然法与人为法之间的关系,才能进行各种法律分类。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列举了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政治制度的历史事实和法律文献,论证某一类型法律制度产生的共同原因。同时,他不仅停留在寻找某些共同原因这一层次上,而且还试图建立某些原则。他说:“我建立了一些原则。我看见了:个别的情况是服从这些原则的,仿佛是由原则引伸而出的;所有各国的历史都不过是由这些原则而来的结果;每一个个别法律都和另一个法律联系着,或是依赖于一个更具有一般性的法律。”
从寻找某些共同原因到建立某些原则,在孟德斯鸠法律思想发展中是一个不同的阶段。从他的思想动机和目的来看,所谓建立的某些原则,就是指的一种理性的法则,这种法则能主宰一切,支配一切。凡是根据这些理想法律原则所建立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就是正义的;反之,就是不正义的。他强调“我并没有把政治的法律和民事的法律分开,因为我讨论的不是法律,而是法的精神,而且这个精神是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所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并断言法律是代表整个人类的,是人类正义的表现,法律为整个社会利益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阶级利益服务,不是为一部分居民的利益服务。
由此可见,孟德斯鸠与其以前的法律学者主要满足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不一样,他力图从法律以外,从历史、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从社会的进步去探求这种精神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规律,并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实质,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实际上,他所努力寻找的法的精神,首先从宏观上讲,应是一种存在于所有法律当中的价值观念,即人类正义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适用于一切法律当中。简言之,在孟德斯鸠看来,法的主要精神就是正义,法律应是正义的化身。他的这种思想,对资本主义法律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公平、正义作为法律的价值是被普遍接受的。虽然人们对公正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作为价值,公正应在法律之上,而不是相反。
公正也是司法追求的最终目标。英国著名法学家丹宁勋爵说:他作为法官的“基本信念是,法官的作用就是在他面前的当事人之间实现公正。”
司法公正为何如此重要?培根有句名言:“一次不公的(司法)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犹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
美国大法官卡多佐以著名的里格斯诉帕尔默案说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这个案件是一个衡平法院决定不允许一个遗嘱财产受继人——他谋杀了立遗嘱人——享有遗嘱收益。虽然从法律表面上看,这位谋杀者享有继承权,“但是,在这些原则之上还有一个更为一般的原则,它深深扎根于普遍的正义情感中,这就是,无人应当从他自己的不公中获利或从他自己的错误中占便宜。”
那么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对法律表面的、肤浅的理解,并在司法实践中机械套用,这是“未参禅”或“参禅有所悟”时的一般境界;深刻理解法律精神,把握其内涵,并能熟练运用法律于办案中,在当事人之间真正实现公正,这才是司法的最高境界。但凡高水平的法官,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裁判结果是不可能做到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因为总会有败诉的一方(即使胜诉的一方也会有不满意的地方)。然而,努力做到裁判公正,不使当事人有不公正的感觉(即输得服气),却是法官可以做到的事情。在司法实践中,当法律的规定很明确时,简单地套用法律进行裁判,一般水平的法官都能做到,这时法官只需将案件事实输入法律这部机器里,就可以输出判决书来。瞧!多么省心。这是一般法官所想追求的结果,但这种结果绝不是一个高素质的法官所要追求的司法境界,因为这样做体现不出其应有的司法水平,也不等于就做到了裁判公正。尤其当法律规定不明确甚至存在漏洞时,如何在当事人面前实现司法公正,对法官来讲既是一个难题,也是体现其高超办案水平的时候。凡是一流的法官,这时就像禅师一样,在努力追求一种境界,他要准确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给当事人一个公正的裁判。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实属不易,需要长期的磨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法官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需要法官拥有除法律之外的渊博知识,成为知识上的“贵族”;需要法官为追求公正的崇高理想,必须长期坚守自己的信仰,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成为道德上的“贵族”。
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司法公正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与严格依法办案的观念的联系十分密切,司法公正就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做到严格依法办案,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法与情的冲突。在孟德斯鸠法律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有时候法律走过了头,而只染上了感情和成见的色彩;有时候就停下来,和感情、成见混合在一起。”
可见,孟德斯鸠认识到法律经常会和感情发生联系,有时会产生冲突。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他认为,法律不能走过了头,只从感情出发。司法实践中,当法律与情理相冲突的时候,执法者往往感到困惑和棘手,也最容易使其对具体而明确的法律规定视而不见,“制定”一个例外,以情代法做出裁判。这种自由裁量权的随意行使,实际上否定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根本就不是一种“衡平”或“正当背离法律”的方法。孟德斯鸠认为,如果对法律制定例外的规定,实际上就破坏了法律的原则的规定,其结果后患无穷。他举例说明:“查理七世说,他获悉在以习惯为准则的地区,诉讼当事人违背王国的习惯,在一个案子判决三、四、六个月之后才提起上诉;所以他规定,除非检察官有舞弊或欺诈情事,或是有阻碍当事人起诉的重大明显的原因,当事人应立即起诉。”因为有例外的规定,结果当事人在30年后还在上诉。
情理因素要不要考虑?法官在裁判时肯定要考虑,但是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是首要前提,不能为了个别案件裁判合乎情理而损害整个法治的尊严。法官在遇到法与情冲突的时候,并非毫无良策,只有舍弃法律规定的唯一办法,在坚持严格依法办案的前提下,是可以找到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办法的。
孟德斯鸠还把法律区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部分,人为法又分为国际法、政治法和民法。他认为,人为法富于普遍性;政治法使人类获得自由,民法使人类获得财产,国际法则是自然地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这几种法律的渊源、目的和性质是不同的。
读书笔记5000字 篇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并且给教师推荐的130本书,包括古典,教育,人文,杂志类的。他说:“不读书就会失眠。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考虑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都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开端。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学苗的减少,民办教育,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马校长讲话中提到的那样,除了我们的先进办学理念外,打造品牌学校,打造精品师资队伍,创造我们自己的特色,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关键。因此,学习,完善自我就非常必要。读书欲望,就是生存欲望,应该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感。
回想毕业以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之中了,读的书很少,能可记录下的闪光的东西更少。有很多思想的火花也随着流失的岁月而没有了踪影。在平凡的日子里送走了16载的风风雨雨。虽然甘愿青丝覆霜雪,让雏鹰展翅飞;虽然也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在造化,才遇上这样的好老师;虽然也是桃李满天下,但这花圃缺少了诱人的芳香。缺少了岁月沉淀下的精华。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们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代合拍,通过这次读书,真的该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了,用一颗虔诚的心,感恩生活;用广博的爱,播种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提升做人的品位,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人生!剖析自己惰性的源头。我会抓住这个契机,发奋读书。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及时充电,提升自我!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第二,追随先哲,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他那些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为过时。针对我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我们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为我们在苦闷和迷茫中,提供着潜意识的理论帮助。正是唐守业记者勇于探索楼兰王国的奥秘,才踏着彭加木的足迹勇敢地前行。相比之下,我们没有那样的壮举!勇于探索,追随先哲。先哲的隽语,是青春的风景,是成长的动力,是智慧的聚焦。
读罢《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感触颇深,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爱学生就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这个问题不光是教师自身努力所能达到的,它是民族的价值取向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引发对教育的深思!
多年来,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常常静坐桌旁,翻阅相关书籍,与那些古今贤达,睿智之人进行一场心灵对白。面对他们的博大胸襟,经典的论述。顿时茅塞顿开。每个哲人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观点让我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克鲁普斯卡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赞可夫提出了教育促进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风范,总会为我们在迷茫时擎起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们的前程!走进周恩来,会理所当然地吸收他的高尚品质与横溢的才华!聚焦时代英雄,感动着他们的献身精神!书香,伴随我们成长中的平凡的日子!让所有的日子都那样充实而温馨!
第三,大爱无疆,师爱永恒
纵观教育大家们的思想精髓,一个主题。李镇西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嘉汇和谐的校园,缕缕书香,溢满每个角落。所有的老师都在努力着,如旋转的陀螺一样,永不停息地累并快乐地工作着。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情趣盎然,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因为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无私的。
多年来,也有遗憾。把灿烂的笑脸给了那些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宽容有加;其实那些中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关爱。有人说,差生到社会上都是好样的,因为他们从小的抗挫能力极强。是我们的忽视和指责让孩子们坚强吗?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啊!可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和老师的感情最深厚,也最真挚。相比之下,孩子比我们更大度,更宽容!有时,一个电话,一个信息,来自远方,甚至你想不起来他是谁,他说,老师,我是咱班最调皮的那个。咳,老师教的调皮的何止你一个?尤其到了教师节或是春节,学生的祝福已是铺天盖地!!孩子走到千里万里。老师还在他的心里!我们不经意的表扬或者批评对他们都会有很大影响。回想起来,即自豪,也有深深的内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们需要社会对我们公平公正,那么我们为何不把这颗公正的心埋藏在那些幼小的心灵里,让他们从小就享受一种公平呢。这种无形的公正会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
成绩不优异不代表他们的品行有问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厚爱。他们毕竟是孩子,需要我们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才可以驰骋疆场!这个社会,只有两种职业,有道德约束,一是医德,另外就是师德。一个教师有问题,社会的指责会把我们淹没,所以不允许我们犯错误!有人说::教师吃的草,挤的是奶。甚至是一杯热奶!
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是如果我们能弯下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也许效果会更好。
上学期,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是看了期末的考评单时,说谁犯错误了,老师就让就交20元。这件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开学后,发现一些同学经常去买小食品,吃过后果皮乱扔。几次禁令不止。我就和大家商量,有的同学说,有福同享,给大家都买,我说了一句春晚台词,“好”!就这么定了。第二天。就有人撞枪口,被同学检举,我不能不睬,那就按规矩吧。他不情愿地拿出20元给了财产委员。我们买了38个棒棒糖。没想到,就这么件事,伤害了我们彼此的情感。今天看来,如果我能换一种处理方法,孩子也许就会欣然接受。告诉他吃小食品对身体如何不好,另外也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而我是以大人的思维强制孩子遵规守纪,没有允许孩子犯错误,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讲,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换种思维,方法遍地是,为何走死胡同?要增加了师生的情感,而不是用简单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读书帮助我解开心灵的疑惑。
第四,关爱学生转变思想
李镇西老师说:“把教育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我们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乐土中的美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花朵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其实,每当我们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当我们看见学生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谈时,那种自豪溢于言表。关注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广博的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孩子。
社会都在关心弱势群体,老师更要把更多的关爱给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孩子。尤其那些单亲家庭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www.bfanwen.com)我班有个同学因父母离异,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她的忧郁,是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的。我发现在开学典礼前,就能否不穿校服的问题,她给我发了近十个信息,我断定孩子一定不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平时孩子的脸上看不见一点笑容。看过家庭情况登记表果然如此。父母都在日本,早已离婚。孩子每年只能见母亲一次。顿时对她的爱怜已在心底了!半年来,在我的悉心呵护与及时引导下,她的成绩上升很快。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了!在这次考试中,获得班级第2名!春节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信息联系。她的喜怒哀乐都在我的心中。在开家长会时,她的姥姥紧紧握着我的手,“谢谢老师了”!看着老人溢满泪花的眼,我的心也是潮湿的!为她,也为自己。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一样,把最广博的爱,给了学生,可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呢?从早到晚,我们曾想过自己吗?如果说我是合格的老师,但绝对不是合格的母亲!每次,女儿生病时,多希望妈妈在身旁,可是孩子一次次地失望了。为了80个孩子,我们舍弃了一个,80比1,核算!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影子甚至是化身。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而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与哲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教师的苦口婆心。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最后我倡议大家都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开心地迎接每一个日出,坦然地面对每一个日落!活出我们的精彩!让我们的心相互温暖着,勇敢前行。让我们的手,紧握着,搀扶着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