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节日庆典 > 端午节 >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总25篇)正文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总25篇)》

时间: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精选25篇)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

端午节来啦,来告诉大家我知道的端午节习俗吧!

习俗一:包粽子。

包粽子少不了这三样东西——粽叶、糯米、绳子,先把鲜粽叶在锅里用水煮软,捞起用凉水冲洗干净,展平,放上泡好的糯米,包成三角形状,用绳子捆好,这样粽子就包好了,煮熟就能吃了。如果你想吃的更丰富,可以在里面包上红枣、花生、百合,甚至还可以包上肉或者咸鸭蛋黄。

习俗二:赛龙舟。

赛龙舟时,二十三个人先坐在一条装饰有龙头龙尾的长船上,他们中二十人是运动员,一个舵手,一个锣手,一个鼓手。舵手在船头控制龙舟前进中的方向,比赛开始后,大伙按着锣手和鼓手敲出的节奏用力地向前划。

习俗三:戴香包。

香包是用薰衣草和玫瑰的干花瓣或者艾叶、丁香等中草药用鲜艳颜色的布缝成各种各样好看的形状,再装饰上绳扣和各种小摆件。香包可以避邪、祈福,还可以驱蚊,现在我们买香包主要是用来当着小礼物送给别人。

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节习俗。虽然我没有参加赛龙舟,但是我包了粽子还戴了香包,还是觉得这个端午节过得很充实。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

每当我看见粽子,就会想起那个难忘的端午节。

每每想起在去年那个晚上,我激动地睡不着觉。我对姥姥说:“姥姥我想吃粽子了。”可姥姥说:“现在是晚上12:00啊,我现在没有食材做不了啊!”我说:“姥姥我想了个好办法咱们拿粘土做吧,”姥姥说:“好呀!”于是我们俩拿出来五彩缤纷的粘土,说完我们就开始了,姥姥先把白色的粘土揉成一个小三角形,再把绿色的粘土揉成叶子型,把它裹在上面,我和姥姥为了小粽子可爱,然后又在他的身上安了两只小眼睛和一只小嘴巴,那樱桃般可爱的小嘴巴,好像正冲着我和姥姥微笑呢。有的像铃铛、有的像小汤圆、有的还像小饺子、有的像小兔子、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精致可爱。我们俩个做的特别特别的开心,夜晚的窗外一直回荡着我们欢声笑语。”那天晚上我们玩到星星都睡着了,才想起了困意。

第二天,天刚蒙蒙头,天边露出鱼肚白了,我从床上跳起来,拿着昨晚和姥姥一起做的粽子给大家看,大家都说好看、漂亮,只听姥姥大声说粽子好啦,马上吃粽子啦!我开心的像兔子一样欢快地跑到姥姥的跟前,姥姥打开锅盖,我一看见粽子,哇塞!太香了,就在这时满屋飘香着粽子香甜的味道,谁闻见谁流口水。

粽子因为开花而开心,树因为长出了小叶子而开心,而我因为有个爱我的姥姥,爱我的家人而开心。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3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午日节五月等;端午是中国汉族人民记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篙草艾叶熏仓木白芷喝雄黄酒的风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这样的传统。端午节要用艾叶拿去洗干净,之后把它挂在房间门口和大门上是为了驱蚊。把艾叶放在门口的话就一个夏天都不用点蚊香了,在我的家乡那里的农民婆婆们都可以把它挂在门口,家家户户都有挂。

还有我们端午节的时候我们的爷爷奶奶都用粽叶把红豆,糯米包在了一起,包的很结实。一个个粽子放入锅中。大约要过30多分钟才有那种人口即香的味道。

哇!终于煮好了,奶奶用手帕沾了点水放在簸箕的两边端了起来香喷喷的粽子就这样好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传统呀。如果有的话就快来分享吧,让我们一起说说怎样过的端午节吧。

这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端午节呀。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屈原的故事。趁着爸爸放假的时间,我缠着爸爸给我讲端午节的故事。爸爸的兴致看来很高,他把握抱在腿上,搂着我,慢慢地给我讲起了屈原的故事。

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听爸爸讲完故事,我对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有了很清晰的印象。今天,我要好好享受这美味的粽子,看看电视里划龙舟的热闹场面,好开心哦!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5

在我上有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端午节”的 习俗。每年 农历5月初5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中华民族有带香包、插艾叶、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传统习俗。其中我对吃粽子最感兴趣,因为我很喜欢吃甜食,一到端午节妈妈就会从超市买回很多粽子,有蜜枣的、菠萝的还有紫薯馅的呢!每年端午节我都会吃一顿粽子大餐。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6

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船、喝雄黄酒、挂香袋、门上悬艾草等习俗。

这些节日习俗一直沿习至今。我们黄羊川乡没有大江大河,见不到划龙舟的场面,代之而起的则是聚众郊游,登山野炊等习俗。

吃粽子

粽子,又名角黍,简称粽子,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我们这里因不生产稻米,而恰逢 韭菜上市。所以家家户户都用韭菜作馅,夹杂鸡蛋、猪油等配料作成包子,或用菜油煎饼,夹上煮熟的大米和红枣,作成卷膏,不同地方作法也不尽相同。

喝雄黄酒,旧时,每逢端午,人们相聚,大都要喝雄黄酒,以避毒虫、蚊蝇叮咬。我们黄羊川乡大都以一种经粮食发酵,配以佐料作成酒醅子。一进夏季人们为了避暑,家家户户都要作一些甜醅子喝起来又香又甜,沁人心脾。现在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不少人喝起了雄黄酒。

野外郊游

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纷纷携家外出,聚集到周围的名山名川处,共同郊游,声势颇为壮观,届时四周乡邻,或远或近聚到一起举办大型的赛马会,文艺汇演,集市贸易等活动这与南方的赛龙舟大体相近。生活富裕者,还会拉上整羊寻一处安逸地烧烤羊肉,使得香味回溢。

悬杨柳枝

黄羊川乡杨树成行,香草遍野,一到端午节,男女老少,身挂各式各样用香草做的荷包等装饰品,也有的在门框四周插上折来的杨树枝或柳树枝从避鬼神,驱逐瘴气。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7

旧俗在端阳这天要“祝飨”,即祭祖,这与每年的清明祝飨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其他例如吃粽子,熏艾蓬草,插菖蒲剑,饮雄黄酒,吃煨大蒜头、咸鸭蛋,挂钟馗像,洗百草裕等等。小孩额上要用雄黄写“王”字,穿老虎皮或者五毒衣——绣有五毒的衣服,意为避邪防毒。这些习俗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大都是一种蛆虫消毒的措施。从端阳开始,气温会逐渐升高,疫病开始逐渐流行,此时采取一些防虫消毒措施是很必要的。

无锡端午习俗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即划龙舟。无锡地区的划龙舟是很有讲究的,有很强的地域特色,称之为“蓉湖竞渡”。

竞渡的地点选在北塘黄埠墩一带,因为这里是古芙蓉湖所在,水面较其他河道开阔,距离北门也不远。

正式的竞渡需要几年才举行一次,正式比赛所用的龙船共有13只半。这13只半的龙船代表了无锡城乡14所神庙。他们分别是梨花庄的延圣殿,东门外延寿司殿,南门外南水仙庙,西水关外西水仙庙,南门外的张元庵,北门外府城隍庙,南门小南海,西门四大天王庙,江尖上关帝庙,船厂里三大老爷庙,以及其他泗堡桥,大小河上,北水关,惠山浜的四所神庙。由于惠山浜的龙船有时参加有时缺席,所以称参赛龙船为“13只半”。

龙船在每年比赛之后都将船底凿穿,沉放在相应的河道中,只将龙尾露出水面,等到下次比赛时再捞起修理。沉放龙船的河道都是小型的专用河道,统称为“龙船浜”,在无锡这样的龙船浜有14条,例如:大窑路龙船浜,沉放南水仙庙龙船;日晖桥龙船浜,沉放张元庵龙船;船厂里龙船浜,沉放三大老爷龙船;迎龙桥龙船浜,沉放西水仙庙龙船,等等。

每只龙船的颜色都不相同,如:张元庵的石灰龙;南水仙庙的乌金龙;西水仙庙的太保龙;三大老爷庙的绿龙,等等。每只龙船都有三四层高,顶用青布作幔,树立彩旗,五彩缤纷,中央设有神龛,供奉各庙神像。因为竞渡最先是纪念屈原的,所以每船都悬挂有绣着“楚国遗风”的锦旗。

在正式比赛之前的四月末旬,各路人员就要在龙船浜附近进行水上操练,每船一般都有二十名左右水手,比赛之前他们都要在神像前盟誓,如果比赛中有人坠水,一律不予营救。

正式比赛那天全城沸腾,人们争相前往北塘观看。《锡山景物略》载:“往看者无大小,无贵贱,无男女,无城乡,水路并发。路则演塘摆列,如堵如屏,可四五层,有面无身;水则自酒船以及田船,互相击撞,水为不流,龙舟亦挤入各船帮至不得伸缩。”

比赛结束之后还有许多余兴节目,如由官绅或名妓,将活鸭、酒坛等扔入水中,由水手抢夺,抢到者就可以去官绅或名妓处领赏。

蓉湖竞渡直到民国仍十分热闹,且规模甚至超过前代。这是由于清末民国时期无锡地方商人势力崛起,而各神庙此时基本都成了各行业的公所,如延寿司殿为酒业公所,延圣殿为木业公所等等,蓉湖竞渡也就成了他们展示财力的大好机会。

无锡解放后,无锡端午习俗这些活动统统停止,只在1958年,“绿龙”还进行过一次竞渡,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蓉湖竞渡连同其他端阳习俗一起,渐行渐远,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8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杭州人眼中可算是一个大节日。白天,人们划船、赛龙舟,傍晚,家家户户赶做起粽子来,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一到夜晚,人们便团聚一起,吃着粽子,聊着家常,好不热闹。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这么重视端午节呢?那还得从一段传说讲起。

相传古时候,一位名叫屈原的人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欺凌,心如刀绞,肩负使命身处险境,却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受尽凌辱却坚守自己的名节,在走投无路之时于是便投河自尽。屈原死后,百姓们痛苦万分。渔夫们纷纷带上自己的工具去捕捞屈原的尸身,有些人则往河中扔糯米团等食物,以防他的尸体被鱼吞噬。之后,每当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到爱国的屈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做糯米团的事情以及吃粽子的习俗被保留了下来。制作粽子看似十分简单,但每一个步骤却极其讲究。首先得将粽子叶清洗干净,并且将它折出一个角,围成一个圆锥状的凹槽,绝不能有空袭,再将淘好的浸满酱汁的米倒入粽叶中,在米过半时放入一块肉。之后用糯米将粽叶填满,并用红绳将粽子包裹严实。呈现出一个有四个棱角的小绿塔。最后,将在制作完成的粽子放入水中煮熟,过了一段时间,粽叶的清香便慢慢溢满房间的每个角落。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也是精彩的节目之一,人们用划船的方式,来驱赶那些食肉的鱼群,为此,每当这时候,各地的人们还会举行划龙舟的比赛呢!划龙舟这个习俗已经深深融入了江南百姓生活中。

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寄托了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愿以及爱国情怀。端午节就这样,在人们的欢笑与实践中,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9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一进门便闻到一阵浓郁的清香。我问奶奶什么东西这么香?奶奶说是在包粽子,因为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说完便和我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奶奶对我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不是都叫‘端午’的,有的地方称为女儿节,有的地方称为重五节……”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那端午有习俗吗?”我迫不及待地问。

“当然有。”奶奶说:“端午也叫重五,所以都与‘五’有着紧紧的联系。比如要系五种颜色的长命绳,要插‘五端’,还要吃‘五黄’。”

“长命绳有哪五种颜色?”我好奇地问。

奶奶说:“有红、黄、蓝、白、黑。”

“那五端呢?”我追问道。

“有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那五黄呢?”

“有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每个地方的五黄都根据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奶奶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我感叹道:端午节的学问真不少!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0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读起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时,就会想起端阳节的故事。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富国强兵,因遭到贵族子兰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撤职,赶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怀沙》之后投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江边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照样去做。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眼看端午节就要到了,超市里的粽子、艾叶、香囊、大蒜头……都开始热销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所需要的东西。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1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想起了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习俗。

战国时楚国有个诗人叫屈原,他屡次直谏楚王,楚怀王不听他的谏言,结果亡了国。他在悲愤中跳入了汩罗江。人们担心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让鱼儿吃,这样鱼儿就不再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一天就被定为端午节。

每到五月初三,妈妈都会准备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然后嘴衔着一头,两手不停地搓捻,不一会五条线就合在一起了。妈妈把我的手腕、脚腕处都系上五彩线。系好后妈妈心满意是地说:“这下好了,五色线系上,一年都不会生病喽。”

端午节还有个习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亲眼见了妈妈包粽子的过程:只见妈妈先将糯米、大枣、白糖准备好,然后搅拌均匀。

接着,妈妈又找来了几片又长又大的叶子,将搅拌好的原材料包在里面,包成一个个三角形,最后用一根绳子绑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后放在锅内煮,不一会儿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又煮了一会儿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米饭的香甜和叶子的清香融为了一体,真是美味佳肴。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传承,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2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每逢端午节,人们就会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洒上雄黄酒,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南方的人们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子,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用来避邪。

端午节流行于汉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地区。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救捞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而不再吃屈原的遗体。

所以端午节既是一个反映传统民俗的节日,也是弘扬爱国精神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3

端午节的习俗总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着一层层竹叶,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

说到粽子,我还有一个故事,在两千多年以前,也是农历的 五月初五 ,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家家户户包粽子,来到江边把粽子都扔进了江里,用这种方法来保护屈原的尸体。

粽子分为两种,有圆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种是三角形的叫竹叶粽。家人还给孩子戴五丝线,头上画“王”字,在家门上插艾草……端午节的风俗还真不少。

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4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的习俗。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的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我们组成了一个助威团,成员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比赛现场。

好家伙,参加比赛的奶奶可真多呀,一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主持人宣读完比赛规则:五个人一组,六分钟的时间,看谁包得多,又不洒米,还要外型美观。包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时间有的奶奶包了十一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头型的粽子,比赛非常激烈。终于轮到李奶奶上场了,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赛。开始比赛了,只见李奶奶拿了两片粽叶卷成了一个喇叭形状后,左手拿着卷好的粽叶,右手放了两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来了。李奶奶又赶紧把绳子的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围着粽子绕了两圈,一用力,绳子断了。李奶奶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了。我们就给李奶奶加油鼓劲,她很快调整了过来。比赛结束了,李奶奶本来包了八个粽子的,可是一个还没扎绳子,另一个一提起来就把米洒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个粽子。最后评奖的时候李奶奶得了一个参与奖。

这个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我喜欢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5

今日是端午节,我早早地起了床,要去姥姥家吃菜角和糖糕。

在别的地方,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而我们家乡的习俗是吃菜角和糖糕。

来到姥姥家,姥姥已经把馅弄好了,馅是粉条、韭菜、鸡蛋和油过豆腐等做成的,就像饺子馅。开始包菜角的时候,我留心观察姥姥是怎样包菜角的:姥姥先把面和好,我发现姥姥和面和平时不一样,这次是姥姥把开水倒入面盆中和面,姥姥说这是烫面。呵呵,我又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问号。包菜角的过程和包饺子差不多,形状也很相像,菜角只是比饺子大了一些。可是菜角不是煮的,而是油炸的,吃到嘴里喷喷香。

炸完菜角,姥姥又开始炸糖糕了。糖糕的形状圆圆的,里面的馅是白糖,咬一口,满嘴流糖,我最喜欢吃了。

这个端午节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不仅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我还吃了一个名副其实“西瓜肚”。你的端午节过得怎样样呢?快来和我交流一下吧。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6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是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当听说自己的国家灭亡时,难忍亡国之痛,悲痛欲绝,于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主要的活动是包粽子,赛龙舟。我先说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芦苇叶煮一下,糯米泡两至三个小时,然后把米包在叶子里,再煮上一小时。赛龙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条船上都配有浆手和舵手船头有?船尾有锣,用锣鼓指挥桨手们行动一致。因此,划龙舟比赛时,河面上锣鼓喧天,加上两岸观众的呐喊声,真是热闹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节,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包粽子……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作品和爱国情怀是永存的。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7

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8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是我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他在河里淹死了。

在这一天,每个家庭都要做粽子。龙舟比赛(一些吃蛋糕罐)!你一定想问为什么?我告诉你。屈原,一位爱国诗人,他为了救溺水而死。把粽子放进河里喂鱼、虾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尸体。

还有一个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但它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去帮助吴国攻打楚国。第五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进入了楚国的首都。那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掘墓,用鞭子抽打楚王,为他的父亲和兄弟报仇。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吴军士气高昂,赢得了每一场战斗。岳一败涂地。越王勾践想要和平,夫差同意了。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南。富查不听。吴被杀。他被越南贿赂了。他遭到伍子胥的诽谤和陷害。夫差相信了,给了伍子胥一把剑。伍子胥死了。伍子胥原本忠心耿耿,视死如归。

现在,我们正在吃蛋糕罐,观看龙舟比赛,纪念我们的祖先。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9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赛龙舟,因为爸爸当天正好有空,所以我们全家去看赛龙舟。到达赛龙舟的场地时,岸两边早已被围观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桥上的一个空挡,便叫家人挤了过去。这个位置居高临下整个江面一目了然。

赛龙舟开始了,每只龙舟都像一支离弦的箭,一个劲的向前冲,每一只龙舟下面都都绑着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龙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斩下扔进水里。每只龙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会儿1号领先,不一会儿8号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气大增,每一只龙舟的速度更快了。这时,击鼓手开始鸣鼓了,划船手顿时很有节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来助威,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

真是鼓声!人声!助威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龙舟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龙群在江水中急速飞腾。渐渐的,渐渐的。1号,5号,9号构成了领先集团。100米!50米!20米……终点越来越近,只见5号的力量一发不可收拾的爆发了!把后面的两条龙舟远远地甩在后面,然后冲线了!赛龙舟真是一项激烈的比赛啊!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0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便想起了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给自己的孩子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就口味而言,粽子陷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粽子以甜为主,南方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凸显地方特色部分。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时,大阳重,人中天,古称这一天为“天中节”,具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大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等。

画额,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已》:“每至端午,白初一日起,取雄黄和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他出,用意一致。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1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2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3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中国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中国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中国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4

你们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天不仅仅能吃到粽子和绿豆糕,而且还能表达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5

当端午节那天,家家都会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小时候,我就经常和姑奶一起包粽子。我们先把糯米泡好,再买来长长的粽叶,把泡好的米和枣放在粽叶上。姑奶用手巧妙地一裹,一个好看的粽子就诞生了。然后,姑奶把粽子放在锅里煮,我就在旁边焦急地等待着。一会儿,粽子出锅了,一个个三角形的粽子从锅里拿出来,解开绳子,剥开粽叶,露出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枣,香糯可口,非常好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原来这是我们的传统民俗。我还了解到,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赛龙舟、饮雄黄酒、戴香包、悬艾草、挂钟馗等习俗。还有一首关于端午节民俗的小诗:“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详细描写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端午节在很早以前是人们祭祀神龙的日子。后来,人们还巧妙地把远古的风俗与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结合起来。传说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纵身投入汩罗江。当时楚国人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就是赛龙舟的起源。人们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用芦叶包住米饭扔下江里,这就成了吃粽子的开端。

端午节乃中国重要传统节日,绵绵数千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一种印记,一种情结,深深烙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是永远抹不掉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