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汇总17篇正文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汇总17篇》

时间: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精选16篇)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1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

孩童时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关爱与呵护的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极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很多偏差性的问题。虽然国家在近些年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与措施,加强文化与心理的教育与引导力度、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等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在留守儿童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新出现的还是已有的,均亟待解决。

大观镇留守儿童现状

据新华网发布的全国妇联的最新研究报告给出的最新数据指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高达230余万,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最高,达到11.34%,而且在各地分布很不均匀,凸显教育失衡问题。南溪区作为宜宾市全域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和市民素质需要并驾齐驱,而留守儿童过多的问题势必影响未来南溪的全面发展,所以对南溪区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关爱必不可少。

(1)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选取南溪区相对发展较好的大观镇进行留守儿童的调查,对包括大观镇中心校、长庆九年制学校在内的十所小学采用统计学中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真实可信,后期数据分析相对可靠。此次调查的小学有大观镇中心校、牟亭小学、菜花小学、胜利小学、飞马小学、民康小学、兴旺小学等八个小学,地理位置均衡,学校规模层次明显。调查分为学生调查问卷(附件一,包含数据统计)、教师调查问卷(附件二,包含数据统计)、学校概况了解等几部分构成,年级横跨4至6年级,共涉及近1500余名学生,近百名教师,回收有效学生调查问卷150份,教师调查问卷17份。

(2)数据简析

在这次学生调查问卷统计中,父母均在身边的学生有33(22%);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学生30人(20%);双亲均在外打工的学生81人(54%);其他情况学生6名(4%)。其中,女孩有68人(45.33%)、男孩80人(53.33%)、未填写2人(1.33%)。父母不在身边时,98人(65.33%)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超过一年以上不回家的学生91人(60.66%)。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外出打工的学生75人(50%)。每月花销在100元以内的学生107人(71.33%)。

在这次的教师调查问卷统计中,认为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电话联系的老师有17人(100%)。留守儿童有心事的时候,主要向老师倾诉,共9人(52.94%)。相对其他学生,认为留守儿童偏内向的老师有10人(58.82%)认为无差别的老师有7人(41.18%),认为留守儿童学习有一定差距的老师有15人(88.24%)。走访调查的老师的班级内留守儿童人数多、占比例大。当学生感到孤单或不开心的时候,多数老师能做到主动找学生谈心。

支教队员在走访调研过程中,通过与几所学校的老师沟通交流,得知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比例也将逐年增高。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性格、生活的关心与引导刻不容缓。

(3)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比例过高。

双亲均在身边的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学生主要构成是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人数在农村相当庞大、影响范围很广,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护弱化。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依靠单亲或者隔代监护,甚至是其他监护人对其监护。留守儿童的教育、亲情培养、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对其成长十分不利。

心理、性格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很少,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内向、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级中留守儿童人数过多,任课教师一般不能及时照顾到每位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健全性格得不到有效引导。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2

为使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7月初,我们通过座谈、个别访谈和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我校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教职工党员中,具有教授或正高级职称的52人,占教职工党员总数的4.0%;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18人,占教职工党员总数的1.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394人,占教职工党员总数的30.7%。教职工中现有19名流动党员,其中外出学习半年以上的党员13人,在外单位工作的党员6人。从总体上看,我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广大共产党员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项工作中,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组织,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广大师生普遍反映:“学校建设、发展、改革与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湖北工业大学能有今天,除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外,学校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功不可没。”

二、主要成绩

2、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20xx年下半年,学校进行了新一轮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批能力强、水平高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学校中层领导岗位,增强班子活力。今年6月,学校召开了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一批政治强、作风正、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的同志进入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近些年来,学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绩显著,共有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多名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先后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学校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4、党建的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先后制定了《党建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党委(总支)工作条例》、《支部工作条例》、《党委会议事规则》、《党政领导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党建制度体系,为我校的党建工作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5、作风建设明显进步。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办学思想进一步端正。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师生排忧解难,解决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

6、保持了学校的持续稳定。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排查不安定因素,妥善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保持了学校的持续稳定,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7、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98年以来,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教学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校园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校园文化活动生机勃勃,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20xx年5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评审,成功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今年学校博士学位建设工作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立项评审。学校正在向全国一流地方多科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三、基本经验

多年来,我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必须始终不渝地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把维护高校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好学校。

四、主要问题

调研表明,我校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有些党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和错位的现象。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迷茫,信心不足;有的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意识不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有的大局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对待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利益调整,斤斤计较部门和个人得失;有的对国家大势看不清楚,对一些现实问题看不明白,甚至不想当党员等等。

二是在基层组织方面,少数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个别党的基层组织不能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少数班子不团结,不能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内生活中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对党员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使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有的党组织活动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效果较差等等。

三是在干部素质方面,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办学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不力,上岗后的表现与竞聘时的承诺差距明显,工作成绩不理想;有的干部大局意识淡薄,本位主义和部门意识较浓;少数快到退休年龄或提拔空间不大的干部,思想松懈,不求进取,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党员干部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决策、盲目拍板;有的党员干部缺乏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意识,不遵校纪校规,不按规矩程序办事,为人不正、处事不公。

四是在校风方面,有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少数党员教师育人意识不强、为人师表不够,部分党员学风不端正。有的党员缺乏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能力不强;有的人缺乏事业心,精神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的人工作拖拉、方法简单、效率不高,遇到矛盾就上交,见到困难绕道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差;有的人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有的甚至以个人为中心,为己不为民;少数党员教师还没有真正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工作中不理解、不尊重学生,生活上不关心、不帮助学生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科研工作中还存在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少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自由散漫,成天得过且过;部分学生压力不足,应付考试,对社会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认识模糊,缺乏竞争意识;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淡薄、能力不足,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尚不能完全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一些学生党员不讲诚信,不严格要求自己,考试舞弊和恶意欠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

这些情况,反映了在我们的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五、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得高校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社会财富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高校的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崇尚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学术地位的提高、重视物质利益的获取,轻视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思想觉悟和自身品德修养等现象。与此同时,一些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在高校党员干部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和体现,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高校的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社会为参照系,总认为自己各方面还好,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影响了我校的党建工作。

二是深化改革出现的问题。98年以来,学校先后进行了三次以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积极推行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学科调整、后勤社会化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平衡,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少数师生员工没有及时从心理上适应过来。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校党的建设。

三是理论学习动力的不足。少数党员认为思想作风、学风建设是软任务,提高学术水平是硬任务,缺少理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存在先“专”后“红”的思想。即便是理论学习时也不能把理论学习与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把理论束之高阁。理论脱离实际与实际脱离理论两种倾向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数党员由于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四信”发生动摇,导致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出现偏差,意志衰退,思想空虚,对马克思主义心存疑虑,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疑惑。个别学生党员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四是党内生活的松懈。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少数学院领导班子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不健全,要求不严,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把党内民主生活会当成了一般性的学习和工作通气会,缺乏针对性,成员之间思想交流不够;一些党支部不严格执行党内组织制度,民主生活会不按时召开,或者只走过场、搞形式,降低了生活会的质量;一些新任支部书记工作经验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党内生活,民主生活的创造性不够,效果较差。

六、工作建议

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校本年度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全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既是对全校党员党性观念、大局意识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全校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领导水平的现实考验。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通过强化教育,解决学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对我校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主要有:

1、要建立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广大党员认为,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各级党组织都要成立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分工情况抓好分管(联系)部门(单位)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拿出足够的精力,精心组织,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

2、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大家认为,基层党组织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也是先进性教育的工作重心。先进性教育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于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很好地履行职责。因此希望学校各级党组织的负责同志,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工作要领,尽心尽责地把中央、省委、高校工委的精神,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搞好。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一)基层规范化管理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基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在基层,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应该说我系统各级班子对基层规范化工作高度重视,在近两年税收形势紧张,任务艰巨的情况下,能够合理制定工作规划,转变“重任务、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充分认识规范化管理对税收各项工作的基础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基础管理,加大基层投入,如遵化市局两年来投入基层建设资金150余万元,使基层分局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2.环境整洁,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调研中发现,各单位的共同亮点是高标准的环境卫生和内务管理。如,遵化新店子分局在市局突访的情况下,仍能做到办公场所整洁明亮,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内务管理井井有条。丰南区局征收分局按照总局的标准统一标识,划分功能区,便民服务设施齐全、管理有序。

3.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基层规范化管理与地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各单位在做好征收管理、美化环境、创造优良秩序等共性管理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以地税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工作上水平。如滦南县局基层建设方面各分局各有所长:长宁分局注重纳税环境建设,设立地税文化宣传站,为纳税人提供了良好的税收知识学习平台,提高了纳税意识;柏各庄分局注重廉政文化建设,该分局的文化展室及地税文化网页成为一大亮点,在20xx年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全县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等称号;胡各庄分局以其独特新颖的“宿舍文化”形式,深入浅出的“木桶理论”理念,将个人追求与团队精神有机融合;扒港分局提炼出“争先、创新”的精神主线,确定了“制度约束、文化熏陶、精神激励”三方面表现形式……各分局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税收征管这一中心工作,在20xx年税收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地税文化建设

1.地税文化建设推动了税收中心工作。先进文化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建局20xx年以来,从最初的“四爱”教育,到“争一、争旗”的地税精神,从创建学习型组织到今天的地税文化建设,其实质都是文化作为加强税收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不断在强化提升。应该说各级领导班子注重情感投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灌输和责任意识培养,有力地促进了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互动式的交流,确保了“收好税,带好队”,干部职工的气平、心稳、劲足、积极性高。这样的治局理念,带来了和谐、文明、高效、廉洁的良好局面。

2.税收文化推动了干部队伍建设。滦南县局在文化建设中提炼总结出了“以德治局文化强局”的核心理念,建成文化展室、税收史料展室,20xx年在职工中开展“四德”教育,邀请专家做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讲座,在全局形成了积极、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组织编印了报纸《税苑》,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促进工作,在全局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地税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征纳双方关系。服务社会是地税文化建设一个特性,也是基本宗旨。丰南区局征收分局在地税文化建设中突出服务文化建设,他们推行“一窗式”服务,把地税文化建设过程,变成为纳税人提供文明、优质、快捷的服务过程,变为税务形象的塑造过程,从而打造出良好的地税“品牌”,最终营造良好的征纳双方关系,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目的。

(三)干部队伍现状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基层规范化管理方面

一是抓管理不到位。目前我系统的基层建设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可以说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管理工作中部分单位还属于粗放型管理,管理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死角不少,如有的单位环境卫生还有死角,后院物品摆放杂乱,宿舍和食堂的管理漏洞相对较多;有些单位还存在着个别干部着装不规范、不挂牌上岗的现象,临时人员尚未做到统一着装。上述问题的存在暴露出基层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二是地税文化建设与基层规范化管理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个别单位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的精神,不能随着形势发展,对规范化管理的内容、范围和标准进行新的定位;不能把地税文化建设与基层规范化管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于一次性投入和建设,满足于维持现状。个别单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缺乏争先创优意识,导致了工作的止步不前。

三是基层分局网络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省、市、县、分局四级联网,分局建有自己的独立网站,一直是我局在全省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中领先于其他市局的一大特色。但调研中发现,个别单位的网站日常维护不到位,不能做到及时更新;有些分局网站和县(区)局网站的内容重复,缺乏自身特色;还有一些县(区)局由于网站更新,造成分局网站链接不上。

(二)地税文化建设方面

从地税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的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发展最为迅猛,基层分局的办公环境、办税服务厅建设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也都找到了着力点,但通过座谈我们感到,一是一些基层分局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普遍对地税文化建设缺乏理性认识,甚至将地税文化简单化、形式化,主要表现在将税务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环境的布置、开展文体活动、办摄影展等,忽略了税务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地税事业发展中的核心灵魂作用。二是地税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内容还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包括基本目标、即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导致了地税文化的发展缺乏延续性,出现了大量的短期行为。

(三)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三、下步工作目标和打算

(一)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抓好检查督导。检查就是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成效进行衡量和评价,督导就是对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督促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省、市局已经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定了“有形”的标准,我们可以采取跟踪检查督导和阶段检查督导相结合、典型检查督导和普通检查督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我们计划在5、6月份组织各单位主管局长和政工科长开展县区互查,使他们相互之间借鉴经验,缩小各县区管理工作差距,为全面提升我市整体规范化管理水平打基础。

(二)更新理念,以软环境的提升促进规范化管理工作整体再上新水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现代的管理理念是推进税务基层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我们计划在下半年继续与扬州税院合作,组织一期分局长培训班,通过学习研讨,拓宽视野,更新管理理念,为实现税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打下思想基础。

(三)丰富载体,开展多形式的文化创建活动。今年我们将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县区局创建活动进行指导,形成各具特色、群芳争艳的创建局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不断增强税务干部的创建意识,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使税务干部产生归属感,进而激发团队创造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突出重点,注重地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地税文化建设中,要把地税文化理念真正与我们的管理、执法、服务、廉政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指导思想,规划总体思路,充实文化内容,完善整体框架,形成一套有鲜明特色的地税文化体系,从而规范、引导、约束干部的行为和工作,使地税文化真正起到美化环境,净化心灵的作用,真正成为发展税收事业的精神支撑。

(五)狠抓落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按照总局提出的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目前我们结合我局当前工作和干部队伍实情,已制定了《唐山市地方税务局20xx―20xx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统培训规划,目的就是要下大力气抓好人员素质再造工程,开展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使全系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明显改观,尽快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要求。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4

一、我县乡镇民政办现状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县乡镇民政工作得到一定加强,民政助理员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大部分民政助理员工作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安心热爱本职工作,整个民政干部队伍基本稳定。但是,随着民政业务的深化发展,以及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实施,面对民政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民政办规范化水平不对称,民政助理员人员数量不足、整体力量薄弱,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和制约整个民政事业的发展。从调查了解情况看,目前在乡镇民政办规范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专职民政助理员配置不足,兼职情况比较突出。

(二)民政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出现“四偏”现象。

(三)民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一是部分干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思路和方法陈旧,习惯于老一套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和思考。对民政的地位、职能和任务停留在以前狭义的认识上,适应并融入现代民政反应比较缓慢。特别是随着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难于适应用现代手段做好民政工作,30%以上的助理员由于各种原因还不会操作使用电脑,60%以上的助理员不会网上办事,大部分乡镇民政干部无法较熟练使用电脑办公。二是少数干部工作责任性不够强,主动性不够。“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和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牢固,个别不安心本职工作,怕繁、怕难、怕苦的情绪时有流露,作风不扎实,造成工作质量的不稳定。三是少数干部由于年龄、自身学习、身体状况等因素,加上大部分民政助理员没有参加系统的民政业务培训,对民政有关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缺乏钻研,掌握了解不深;面对面广、量大、实打实的民政工作,无法经常性入村入户了解实情,在及时完成任务方面有些力不从心,难于胜任其工作。

(四)乡镇民政办办公环境普遍较差,与民政对象的需求相差较大。

3、乡镇民政办制度上墙情况。有7个乡镇没有做到制度上墙。有上墙的乡镇,除才溪镇外,其他绝大多数乡镇只简单张贴工作职责、没有办事程序,且不少还是80、90年代上墙的制度,既不整齐,又不规范,影响办公场所环境美观。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院党委的工作部署,党委组织部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专题调研,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三项工程”相得益彰

——三年来我院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随着学院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的颁发和大学生党建工作会议的召开,目前我院已基本构建成大学生党建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党总支分级负责,党委学生工作部、共青团协调配合,学生党支部贯彻实施,专兼职组织员共同把关的工作格局。在这样一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步步落实的管理模式下,三年来,通过“三项工程”建设,我院的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抓队伍建设工程,落实三个明确:思想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

20xx年3月,学院召开大学生党建工作会议,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明确我们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重点,以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为实破口,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一支有理想、有觉悟、有作为、有榜样作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为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为党和人民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鉴于生源的原因,开展学生建党工作是一件非常繁重的任务。党委组织部根据院党委的要求,以树根立魂为根本,以育人为本为工作宗旨,以我院大学生党建工作会议为契机,适时提出了发展党员的梯次结构和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一年级着力培养衔接、重在选苗;二年级着力主动发展、重在育苗;三年级着力全面考察、重在教育”的工作思路,各系部党总支根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适度均衡”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班班有党员、三年级班上有党小组的工作目标。

三年来,共发展大学生党员375名。其中,是55名,是114名,是206名。的发展数与相比翻了近两番。

2、抚“育苗”工程,建立三项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程序保障

在学院层面,制定了《中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关于推荐优秀团员青年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通知》、《关于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三级培训机制的通知》、《关于建立专兼职组织员队伍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这从制度上保障了大学生党员育苗工作的落实。同时不断强化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以来,我院实现了党的组织在学院内做到全覆盖,完善了组织体系,配备了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专职党员辅导员、以及专兼职组织员。在系部层面,各党总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发展对象联系人制度》、《党章学习小组制度》、《组织生活规章》、《组织谈话制度》等。建立了党支部联系团支部,党员辅导员联系学生党员,学生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团员的包围式机制。通过不断完善“公示制度”、“答辩制度”、“征求群众意见制度”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透明化、公开化,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学生对发展党员工作的了解、支持以及对党的信任和拥护。目前,在育苗工程建设上已初步形成:启发—选苗—培养—再选苗—重点培养的工作流程。

按照“早播种、早选苗、早培养”的方针,各系部建立了党章学习小组、业余党校,并同学院党校,基本构建了三级党校的培训网络。通过制定广泛教育、重点培养、适度发展的党员发展“三步走”的工作方式,实现了从普通学生到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到预备党员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的培养教育的体系。

三年来,党校共培训学生、学生党员4132人次。其中,是842人次,是1334人次,是1954人次。参加党校学习的学生为历年之最。

在党校的日常管理上,我们注意“两头沉”,即一头重新生的启发教育,一头重毕业生党员的离校教育。并建立了党校学习全程考核制度。为此,当一名普通学生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一般情况须经过党校三次学习。达到了对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党的根本任务的认识、掌握、体验,党校的学习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航站......

最新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篇6:档案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档案信息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发展三大经济,构建和谐西湖”奋斗目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加快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是我区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加速发展重要历史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日前,根据区人大会工作安排,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在区人大会卢华英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我区20xx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走访了乡镇街道、部门及重点工程项目等共计16家,分别与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相关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和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评价

20xx年以来,区政府能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努力完善档案机构建设,推进档案软硬件条件改善,做好档案管理日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区档案局于20xx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新增对本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区、镇街、各部门建档单位成立档案协会,并划分协作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各镇、街道及部分职能部门成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有些单位还将档案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科室及个人;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实现了将档案管理网络向下延伸,如区劳动保障局已将档案管理网络延伸至村(社区)劳动保障室一级,区教育局也建立了局、校二级管理网络,档案管理实现系统化;55个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基本达到四有标准(有制度、有人管、有库房、有实体)。

2、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一是建立了各项制度。区、镇两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都相应建立了有关档案保管、利用、归档、保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确保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规范档案管理职责。区各相关单位都制定相应的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部分还纳入了机关岗位责任制考核。区内各档案馆室的档案人员基本都能认真做好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大多数建档单位能做好档案借阅和利用情况的登记。三是加强考核创建。区政府把档案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每年通过单位自查、组内互查、档案局抽查等方式开展档案年检;部分单位还在系统内部开展档案工作自查和考核,通过职能部门各科室档案工作考核评比,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指导建档单位创建达标,目前全区档案工作达省级标准的有25家单位,达市级标准的有35家单位。

3、档案利用工作有所推进。一是档案利用率有所提高,20xx年以来档案利用人次增加约40%,共接待查档利用1600余人次,提供案卷20xx余卷、件。二是信息化建设有所推进。区档案馆建立了文件级档案检索系统,馆藏中重要全宗及查找利用率高的档案已录入电脑,开放档案案卷目录在西湖区档案馆网站上公布;20xx年区档案局开展专题培训,在全区推广新型档案管理软件即档案检索系统;部分涉及民生档案的职能部门信息化工作走在前列,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查询系统和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如区城管办的数字城管管理系统,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应届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婚登档案管理系统等,进一步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提高了档案的社会利用率,较好地服务了群众。

二、 存在困难和问题

档案作为特殊的信息载体,有着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严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档案的收集又涉及到各项工作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具有很强的程序性、规范化和权威性要求。虽然我区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区当前完成区划调整、重大工程项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基层组织民主自治水平提升,社会稳定要求提高的特殊时期档案管理现实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1、档案管理意识不够强。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对本职范围内档案工作职责不明确,较少过问档案工作,对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解不深,导致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人、财、物保障不足。二是部分单位之间档案管理工作不平衡。目前,我区的各类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业务线上的台帐要求来开展,各级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标准不统一,除业务线上较重视的公文、财务、执法档案相对规范外,如科技类(包括科学研究、设备仪器、基本建设、产品资料等)、文化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及经济活动档案(如合同、会议纪要等重要文书)在现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档案管理问题较多。各级各部门档案管理水平高低不均,差距较大,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和单位还没有意识到差距存在,没有及时落实措施加以改进,导致全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三是档案工作宣传方法较少。档案管理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很难在短期内体现出业绩和作用。由于宣传的活动和载体不多,相关知识和新闻很少出现在各类媒体、简报上,宣传力度不强、氛围不浓。机关干部欠缺档案概念,自觉管理、依法收集的意识比较淡薄,全员参与和支持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2、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档案管理组织网络不够健全。据了解,区档案局尚未完全担负起对全区档案工作实施监督指导的职能,与基层联系不多,有些部门甚至不知道档案馆已经变成档案局;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没有建立到具体科室和工作岗位,部分村(社区)还未落实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织网络未能到底到边;各级各部门的档案管理的指导协调职责还不明确,管理职能难以落实。二是档案管理队伍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精力。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相应的专业知识,花费大量的工作精力。但目前,档案员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有些单位一两年一换;档案员兼职过多,精力不足;档案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在调研单位中除一两个镇街外,其他单位的档案员都未经过专业培训后持档案管理证件上岗,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很少,近两年来绝大部分档案管理员参加的业务培训不超过一次,特别是针对基层村(社)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几乎没有。三是档案收集、管理规范和标准不够明细。一方面,区级层面缺少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档案分类方法和归档范围标准,各级各部门虽然有归档的意识,但对哪些要归档、如何归档没有具体的标准。另一方面,省、市制订的许多专业档案管理规范、标准未能得到贯彻落实,镇、街道和村(社)领导、档案管理人员不知道规范存在,或是没有完全按照这些规范开展工作。更重要的,特殊时期、临时机构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缺乏指导性意见。当前我区正处在完成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化建设开发大幅推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机构变动大、人员流动频繁、临时机构多、资料依据性强、工作要求高,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档案收集管理的困难问题,同时,这些特殊时期和重大项目档案与政府、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保存要求,但目前,政府对这些档案管理还缺少明确的管理规范标准方面的要求,已经出现有的重要资料遗失,有的重要资料收集不全,有的交接制度不明确,有的档案资料收集程序缺失等种种问题,工作隐患严重。如,有的重大工程项目由于缺少必要的档案资料接收程序,致使建设档案中部分承包单位的资料不齐全,且补充完善的难度较大,直接影响了工程后期权证的办理等。

3、档案管理硬件建设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随着档案库存量的急剧增加,馆室紧张、建设简陋的问题在全区各个职能部门都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库房容量不足。目前区档案馆库存档案已经饱和,收集工作受到影响,如行政区划调整后原转塘、龙坞、周浦、袁浦等乡镇街道的档案按规定应当收入区档案馆,但现阶段只能留在原单位,其他单位和职能部门也普遍存在库房紧张的问题。二是档案馆室建设不规范。有的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三室不分,基础条件很差,如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9个平方的档案室内存放了四千余份人才档案,地方小、通风差,八防措施无法落实,存档、阅档、整理、办公同室,完全不符合人事档案管理标准;有些单位因办公条件限制,无法落实专用档案库室,有些部门档案分散在各职能科室,如区人事局各类工作档案与全区工资统发系统计算机中心机房、复印室及其他杂物同室,既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也不符合统发工资中心机房安全管理要求。三是村(社区)档案室建设滞后。随着城市化推进和体制的调整,村(社区)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村务公开要求越来越高,与股民、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也越来越多,村(社区)档案已经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绝大多数行政村和撤村建居社区的资料保管,多半是凭着村(社区)领导或者会计的个人判断,或者是遇到实际问题后才注意收集,基本未实现集中、规范化管理,档案分散、不健全,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库室,有些重要资料甚至是由村书记自己保管的,或是分散在各个岗位或工作人员手中。

4、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整合档案管理资源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计划设立信息公开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很重、时间也很紧。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软硬件配置不到位、标准不统一,信息化工作量巨大等原因,各级各部门的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发展较为缓慢。同时,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非纸质档案也越来越多,如人事、城管、劳动保障等部门都通过大型数据库开展工作,部门间通过OA办公系统完成公文往来,工程建设、重大活动、文化艺术类等工作以影像资料形式保存,如何实现这些特殊载体档案的长期保存和有序管理,迫切需要探索和加强。

三、 建议意见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促使档案工作跟上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为全区各项事业实现“走在前列、争当示范”作出积极贡献,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

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要将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软硬件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摆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议程,从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二是要切实转变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牢固树立档案管理法制观念,加大依法治档力度,从法律层面提高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要从单纯注重文书档案管理转变为同时注重其他门类档案管理,从注重机关内部档案工作转变为同时注重所属单位档案工作,从注重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同时注重档案信息管理,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不断地把档案事业推向前进。三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橱窗、展板、传单、手册、教育基地、学术交流、法律宣传活动等载体和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档案法律和业务知识,还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如领导干部、各业务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广大人民群众等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通过多形式、多载体、多层面的档案工作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档案意识。

2、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档案管理组织网络。区档案局要加强自身建设,密切与基层单位的联系,切实承担起监督指导的重要职能;将网络延伸到基层村(社),明确各村(社)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将他们纳入全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完善各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内部组织网络,档案收集管理职能要明确到具体科室、具体个人,为档案工作全员参与营造氛围,打好基础。二是尽快完善档案管理相关规范。认真梳理现行各类档案管理具体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规范,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单位、基层机构学习掌握这些规范标准,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尽快制订出台区级层面的档案收集管理规范标准,特别要对镇、街道及村、社区的档案收集管理范围标准加以规范;进一步完善区档案局开展档案管理监督、检查、指导的相关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性;尽快明确在行政区划调整、机构变动、人员调整等重点时期、区内各类临时机构、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收集管理、移交机制,确保重要档案类目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三是加快硬件建设步伐。结合各单位办公场所的调整、重建,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切实做好各类新建档案库室的规划建设工作;改善设备、整合资源,有效缓解现存库室紧张、保管条件差的突出矛盾,对明显不符合档案管理标准的库室,要及时调整修缮,确保档案安全;高度重视基层村、社区档案库室的建设,力争做到全区所有村、社区档案库室全覆盖。四是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及早落实档案局三定方案,充实档案局人员力量,切实担负起对全区档案工作的指导、服务、监督职责,保障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各级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保证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时间,确保档案工作的延续性、严肃性及权威性;切实加强对各级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3、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

按照区政府设立信息公开中心要求,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配备和更新必要的信息化设备;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区和镇、街道以及村(社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档案库房和各种类型档案的智能化、规范化管理程度,特别要加强对电子类、数码影像类等新型档案载体保存规范的研究探索,保障新型档案保存的长久性和安全性;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力度,丰富专题汇编和编研成果,发挥档案部门参政、资政职能。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7

乡村公路是乡镇人民对外联系、发展经济、交流文化的纽带。近几年,我县乡村公路建设发展较快,全县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对于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妥善解决,长期需要上级投入。没有投入,公路质量就逐年下降,致使很多乡村公路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xx乡、xx乡结合产业发展,探索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机制,改变了过去乡村公路建设难、管理难、养护难的状况。

两乡交通概况

xx乡地处渝鄂边境,原有12个行政村,1968户,6996人,地域面积75平方千米。境内公路,1981年建成,当时作为省道,路况较好,国家每年拨付专款,统一组织道路的养护。1990年后国家不再统一组织维护,乡政府缺少资金,公路养护便无法落实。经年累月,致使该段公路路面大坑套小坑、大槽套小槽,过往运煤、运货车辆都带着锄头、被子、方便面,司机开一段车,又下来用锄头填几个坑,陷车、断轴、破胎或堵车就卷着被子在车里睡觉,37公里路车辆正常行驶就需11个小时,如遇堵车,常要三五天才能疏通。

xx乡位于县城东部渝鄂交界处,原有7个行政村,1870户,6700人,地域面积48平方千米,素有 煤炭之乡 之称,以前只有唯一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全乡的煤炭都是通过这条路颠簸45公里,运至县城码头,再借助长江水道辗转到其它地方。为降低运输成本,1979年,乡里决定打通zz至长江边一渡口的出境干道,乡里召集民工修建了3公里后,由于技术方面原因而搁浅。1985年,乡里再次召集村民民工建勤修路,在原有基础上延伸了8公里后不了了知。1990年,乡里又一次牵头修路,将原来的测设方案完全否定,重新进行了勘测,修至11公里左右,因为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再次搁浅。1999年,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xx乡第四次实施长红公路的修建,历经两年,终于实现了初通,但路基不牢、路况极差、无人管护, 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 便是对它的真实写照。并且乡政府还欠下160多万元的债,摊下一大堆遗留问题。

二四层法 化解公路建管难题

xx乡和xx乡境内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 近几年,两乡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去年,xx乡原煤产量达到12万吨、烤烟4500担,xx乡原煤产量达到25万吨。随着两乡产业的快速发展,本就瘫痪的公路,已成为制约两乡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乡党委、政府一般人在对辖区已形成规模的煤炭企业经营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论证后认为,从产业发展角度,两乡道路最大的收益户是煤炭企业,解决道路管养问题,可以探索企业参与的路子,改善企业只用不管的道路建管现状。于是,两乡提出了由政府统筹,煤炭企业出资的办法,着手开始乡村公路建管各项工作。并从统一思想认识、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进行长效管护四个层面探索出乡村公路建、管、养的长效机制。

第一层:统一思想认识。让企业自愿拿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针对这一困难,两乡分别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乡镇干部全部参加的思想工作小组。从煤炭产业发展、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从为群众办好事的角度,进行宣传发动,与企业负责人交心谈心,耐心的同企业老板计算道路整修后运输成本降低、产量提高、企业效益的增加值,对比分析整修公路投入与实际产生的效益比,让企业认识到整修公路是企业发展的需要。xx乡采取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一人一矿,分片发动,据介绍,为做通某煤炭企业的思想工作,负责该矿的乡领导曾连续三天在煤矿吃、在煤矿住。zz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则实行白天工作,晚上登门的办法,开展这项工作。

动员企业的同时,乡镇干部还走村入户,以院坝会等形式,进行公路整修宣传,结合乡里煤炭、蔬菜、烤烟、药材、农产品运不出去,生活、生产物资运不进来,过往司机和行人谈 路 色变的道路状况,给群众分析公路整修后带来的好处,让群众知道修路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需要,更是惠及自己的大事,使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道路的整修。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乡煤炭企业后悔自己没有及早重视运输道路建设,影响了效益,思想很快统一到乡党委、政府的认识上来。群众也对乡上的这些行动拍手称快,表示一定积极支持。

第二层:精心制定方案。在煤炭企业同意自愿出资后,两乡庚即成立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出资企业负责人为副组长,乡镇干部、村社干部为成员的公路整修领导小组,制定公路整修具体方案。一是决定公路整修统筹协调工作和资金的管理由乡政府负责;二是制定整修公路的规模、工期、工程质量、青苗损失、安全措施、奖惩办法等,如xx乡要求整修的公路背水沟要畅通、铺三米宽的碎石、路面不准有大于10厘米的坑;三是落实各煤炭企业出资比例,xx乡由境内的四家煤炭企业承担道路整修资金。zz乡由两企业负责公路的整改资金及zz乡政府在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债务偿还。

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两乡还重点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广泛听取出资企业的建议,尽可能的尊重企业的意愿,xx乡曾四次向企业印发意见征集书、两次组织企业讨论规划,xx乡曾三次召集企业负责人对规划进行讨论;二是强化村社干部大局意识和为公路整修的服务意识,使村 两委 主动配合公路整修;三是广泛听取群众对公路整修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村社 一事一议 ,完善公路整修过程中有关群众损失补偿的办法。

第三层: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公路整修的顺利进行,xx乡和xx乡成立了统筹协调组、财务管理组、材料采购组、质量安全巡查组、矛盾纠纷调解组和公路整修组,实行统筹协调、分组作战。统筹协调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企业负责人和村社负责人为成员,重点负责公路整修过程中各组之间的工作协调、与邻近乡镇在整修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协调工作。财务管理组由乡长任组长,企业代表为成员,负责公路整修的经费管理。材料采购组由一名副乡长为组长,企业代表为成员,负责炸药、石子、水泥等材料的采买。质量安全巡查组由乡政府与企业代表组成,全天进行安全和施工质量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施工队现场整改。矛盾纠纷调解组由乡和村社干部组成,负责对施工过程中沿路植被、农民庄稼被损等可能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公路整修组由乡政府、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具体整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两乡还强化 三公开 ,一是公开经费的开支,设立公示栏,随时公布开支情况,每月由出资企业负责人集体对开支情况进行审核。二是公开材料采买,各项材料的价格由政府、企业负责人按照 质中求廉 的要求共同决定。三是公开质量巡查情况,做到每天一公布,每半月一评比。

交通改善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 四层法 ,xx乡投资110万元,完成37公里的公路整修,原来车辆正常行驶需11个小时,现在只要2个小时;xx乡投资310万元,完成全长18公里的公路整改,政府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债务全部偿还,运煤里程比原来减少27公里,每吨煤炭运费降低6元,过去一天跑一趟,现在每天可跑两趟。公路建设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扩大了两乡对外经济技术和物资交流,加快了优势资源开发,在去年基础上,今年xx乡原煤产量增加5万吨、烤烟产值增加177万元,xx乡原煤产量增加5万吨。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为两乡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8

胡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两大任务与民政工作紧密相关,既是党和国家站在全局高度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工作的重点也在基层。乡镇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全部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是反映党和政府执政形象的前沿窗口。为全面了解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近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对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我县辖22个乡镇,总人口80余万人。XX年乡镇机构改革前,我县普遍设置了乡镇民政办公室,领导、人员、经费、机构全部到位。伴随着XX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如我县北部山区乡镇名曰“乡镇民政(扶贫)助理员”等等。止目前全县乡镇有专兼职民政工作人员26名,女性6名,其中行编14名,事编12名。全县配备1名的有18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1.8﹪;配备2名的有4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18.2﹪。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0.42岁。40岁以上13人、其中59岁以上3人,。30岁及以下的仅3人。

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从事民政工作时间平均4.1年。5年以上9人,1年以下达6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总数的23.1﹪、占乡镇总数的27﹪。有两个乡镇五年时间调换了三位民政工作人员,县民政局事前不知情,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角色难适应,这在全县还不是独例。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尽管县民政局每年花费很大精力组织各类培训,培训的速度逊色于乡镇调换的力度。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级政府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由乡镇民政直接承办的有7项,协助相关部门办理的有3项。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万余人,五保供养对象近万人,重点优抚对象近万人,此外还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群众,年均在2万余人。正常年份服务对象近8万人,乡(镇)均服务对象近4000人,最高乡镇近万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5000余万元,乡均200余万元,最高乡镇近600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还有兼职乡镇司法所长、党政办主任、文化广播站长、村支部书记······,兼职可谓五花八门。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三、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9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伴随第一书记帮包村的不断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明显增强。近期,市局组织人事科对如何加强曹店村党支部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曹店村的现状

曹店村村委成员由5人组成,加上第一书记,现有6人。该村班子2019年选举上任,村“两委”合二为一,村支书兼村主任。该村共有党员17人,其中正式党员16人,预备党员1人。年龄结构:60岁以上13人,40岁-60岁2人 ,40岁以下1人。学历结构:高中以上1人—该村村支部书记曹军,高中以下16人。

曹店村村级班子总体情况良好,在全镇是一个相对团结、高效、快捷的团队。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班子队伍整体素质较好,能够识大局,紧扣发展、和谐两大主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和谐,使全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该村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及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设有简易村务公开栏,通过该窗口栏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收支及计生工作情况。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适于种植粮食作物,便于机械作业。该村以老年人为主,青壮年劳力95%在外打工。目前,全村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得到改观,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改善。

二、曹店村班子队伍中存在的不足

(一)发展党员力度不大,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

该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发展党员力度不大,导致该村党员队伍和领导班子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影响了该村党组织的活动,削弱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活动内容陈旧,无创新

党员教育仅满足于政治说教,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农村党建工作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工作效果不佳,无法创出特色。

(三)教育设施不齐全,学习开展无成效

村活动室设备少,户外文体设施、户外活动场地还是不完善。党员居住分散、居住距离远,不便于集中开展教育学习。村党组织的图书未能起到提升党员素质的作用。

三、曹店村班子队伍建设对策和措施

(一)制定该村党员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进发展党员工作,把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致富能手、生产技术能手、农村女青年、村组干部、共青团及返乡的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等吸纳到党组织中,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加强该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群众致富发展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图书室功能的发挥,逐步提高党员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抓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认真抓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多形式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农民工在外打工的同时,学习到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也拥有了参政议政的意识。搞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党建工作,既充实了我们带头致富队伍,又在农民当中树立了典型,将促进该村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在学习教育的活动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除了规定性的动作以外,多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党员、群众喜闻乐见且愿意参加、热情参与的活动。比如搞好文娱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从而使党建工作丰富多彩,既可以使大家受到教育,又能陶冶情操。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推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融合联动,充分发挥双联行动在精准扶贫中的平台和载体作用,不断加快全县扶贫攻坚进程,近期,X县人社局安排人员入驻X镇X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驻村帮扶调研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在该村村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的带领帮助下,采取走门串户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建设、查阅相关村级资料、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逐户逐人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了解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村是X县的贫困村,属X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村,县人社局50名干部联系64户贫困户。该村位于X镇西南部,全村辖4社10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33户129人,低保户12户37人,残疾人14户16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面33%,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234人;中共党员27名,高中文化程度20人,初中文化程度151人,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程度196人,退伍军人3人。全村耕地面积3132.5亩,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油料(胡麻)为主,户均种植小麦3.6亩,平均亩产660斤,户均种植玉米3.8亩,平均亩产1000斤,户均种植胡麻1.3亩,平均亩产200斤。全村牛存栏171头,其中牛存栏5头以上的10户。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124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815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X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情况。

20xx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X县人社局围绕“助农增收、为民富民”这一目标,送政策、送技术、解难题,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及时修订完善了《X县人社局联村联户》等6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联村联户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对《X村小康发展规划(20xx-20xx)》、《X县人社局帮扶工作规划(20xx-20xx)》和《个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20xx-20xx)》进行了修订完善,确定了牛果产业、劳务、技能培训等10个方面的帮扶措施。举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和种养殖知识讲座4期,培训群众483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60多份,召开“双联”行动群众会4次,征求帮扶对象意见建议12条,排查化解邻里等纠纷9起,维护了和谐稳定。结合X村适合发展核桃种植的实际,在新庄、黄湾、杨坪3个社新建480亩核桃示范园,建成后向农民定补资金5000多元。优先推荐帮扶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向华煤集团、电厂等企业输送农民轮换工23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8万多元。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帮扶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先后进村入户开展帮扶36次,为13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太空被、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物资,总价值5000多元;捐款1000多元,帮助1名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投资1000多元修建了5口水井,向村上捐赠办公家具20多件、惠普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有效缓解了村部办公设施紧张的局面。坚持每月深入联系村开展一次帮扶,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联”工作图表式管理模式,确实把帮扶责任落到了实处。

(二)经济发展情况。

X年,X村人均纯收入3124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玉米、胡麻(菜籽)等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收入。

一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X年全村小麦种植372亩,人均1亩;玉米种植388亩,人均1.04亩。

二是养殖业,全村现牛存栏171头,养殖5头以上的有10户;羊饲养量68只;兔饲养量30只。

三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116人。其中,在县外务工的54人,在家门口就近务工的62人。

(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X村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20人,入学率100%。其中,上幼儿园6人,上小学14人。目前在校大学生6人。

(四)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73人,参合率达到10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234人,参保率100%。全村60岁以上老人51人,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村上有医疗卫生室一间,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有乡村医生1名,但乡村医生为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医务水平低,村民认可率和就医率偏低。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是村级办公场所需要改善。现有村部为20xx年修建的3间砖混结构平房,条件所限,没有配备专门的文化室、阅览室、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功能室。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黄湾社至吊沟岭社、黄湾社新农村村社道路未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村民出行主要靠摩托车、三轮车等,全村有摩托车50辆,三轮车21辆,拖拉机9台。

三是人畜饮水问题需要解决。该村未接入自来水,人畜吃井水的有47户,长年吃山泉水的有30户(所谓山泉水就是在山坡较低的地方挖一个坑,靠雨水和地表渗水聚集而成)。

四是通讯设施质量不高。全村电、电话、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均入户,手机信号网络虽然已覆盖,但吊沟岭、杨坪两社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且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七)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情况。

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群众文化娱乐方式单一,主要是参加集市活动。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差,牛、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多,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比较普遍。

(八)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

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任1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村委委员4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大专文化程度1人。

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

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27人,其中有女党员3人,党员年龄老化。

三、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X村在X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全县同等村社相比,该村人民群众生活还比较贫困,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

该村群众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单一,少数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对自家脱贫致富没有好的打算、计划,对相关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参训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脱贫致富方面主要依靠镇上和县直帮扶单位投资及一些惠农资金的补贴。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

由于该村受地理环境所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社大都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通村道路虽然已经硬化,但现在有些路面已经破损,没有很好的养护。村社道路有些为泥土路面,路面凹凸不平,雨天群众出行困难。

二是人畜饮水比较困难。该村自来水未通村,人畜饮水主要为井水和山泉水,卫生安全难以保障。

三是群众缺乏文化生活基础设施。该村没有群众文化阅览室及文化学习室,没有群众文化休闲娱乐活动设备及场所。四是危房改造任务艰巨。由于群众收入来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设资金非常有限。虽然这几年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危房,但全村还有27户农户居住在简易土木结构的房子或危房中,这些房子多建于上世纪,大部分已严重倾斜,均属于危房,安全隐患大。

(四)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一是X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辅以种植胡麻、菜籽、荏等油料作物,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该村户均耕地面积达30亩以上,但多为山地,群众每年户均种植农作物不到10亩,其余耕地多为闲置撂荒地,没有很好的利用。

二是果树栽植业没有很好的发展。该村果树基本为核桃树,除X县人社局今年帮扶集中栽植的480亩核桃园外,有少数群众早年零散栽植的核桃树,不具规模且品种不良,经济效益不显著。

三是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业主要以牛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主要是散养放养,现在户均存栏数少,没有上规模的养殖户。有一户养殖獭兔,但缺乏技术指导和防疫技术药品,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五)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234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在家门口煤矿等企业就近就业的,相对收入较高,但在外地务工的,大多数因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导致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六)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据统计,全村党员共27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17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1名。

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现有村部办公场所已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严重影响到村“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农村农技培训等活动,另外村部还存在办公桌椅陈旧、办公设备老化等问题。

三是村干部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带头发展、带头致富的后劲明显不足,村“两委”班子对全村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和目标,只仅限于上级安排的正常性工作。村主任在外长期经营一个小工程队,自家收入较好,但对村上的发展关心谋划不够。

四、破解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和精准扶贫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对制约X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改变群众传统落后思想观念。

要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详细讲解党的政策,详细了解村民致富的愿望,宣传各地新农村建设经验,增强视觉冲击力,让农民明白“新农村建设要依靠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道理;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要通过开展养殖致富、种果致富等各种竞赛活动,培养一批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标兵等发展农村经济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与活力,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普法教育,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和“五好家庭”、“卫生家庭”、“ 文明村”创建及好邻居、好婆媳评比表彰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二)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帮扶人员要摸清联系户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指导联系户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或计划。帮扶单位要协调指导村“两委”班子根据该村村情实际编制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针对贫困户要制定扶贫脱贫方案。做到一户一策、户户有方案,村上有整体方案,并确保按期落实。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行动这一大好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投入,通过整合各部门扶贫资金,重点解决好行路、饮水、上学、就医、群众文化生活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

一是加快村社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通过积极争取衔接交通部门,尽快对现有入村道路进行修缮,对黄湾社至吊沟岭和黄湾社新农村道路进行水泥硬化,解决群众出行困难的问题。

二是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通过积极争取衔接水务部门,力争1-2年内对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新庄、黄湾两社接入自来水,先期解决部分群众人畜饮水问题。

三是做好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工作。由X镇政府牵头,统筹安排,对现居住在简易土木结构房子或危房中,有条件的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对较偏远的吊沟岭社山上现居住1户农户实施移民搬迁,集中解决住房、吃水等问题。

四是修建改善村部办公场所。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按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选址新修建集村办公场所、群众文化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和户外休闲娱乐场所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彻底改变该村的村容村貌。

(四)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继续大力发展种植业。重点应以玉米种植为主,小麦、胡麻等为辅,根据玉米种植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采取科技种植,大力发展双垄沟播、地膜覆盖等技术,立足改良品种和加强种植技术培训,促进玉米规模种植。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X村现有养殖专业户普遍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等现象。应积极争取蓄牧部门支持和鼓励有意向的养殖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引进其他特色养殖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核桃园及闲田增收。要加强对已栽植和新栽植的510亩核桃园管理,定期邀请县林果业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实行农户自主经营管理,全面落实修剪、追肥、覆膜、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力争在3-5年后实现较大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对闲置撂荒田地的农业综合开发,鼓励土地流转,实行大户承包经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

一是要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生等“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增加劳动技能,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

二是由县人社局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针对该村情况,制定以X村为主,辐射周边村社具有规模的培训计划,力争培训全覆盖,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使得大部分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能。同时,依托该村地域优势,积极联系衔接附近煤矿企业,引导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三是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发展培育创业典型。针对个别群众思想活跃,致富积极性高,指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政策、技术和妇女贷款及小额担保贷款等资金支持,培育创业典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

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村干部,改善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吸收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年轻入党积极份子,争取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1人。认真抓好党员培训工作,学理论、学科技,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有序发展。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11

20xx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工作要求,我工作小组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动员县**局、县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包村联户工作,努力为*镇*村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现将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局与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村驻村联户扶贫包扶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村驻村联户扶贫包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全局包村联户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 办公室,负责处理小组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认真细致,做好包村工作

(一)加强调度,做好包村工作。

建立健全包村联户工作调度机制,领导小组领导定期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召开调度会议、听取部门汇报、深入基层走访等形式,认真研究,及时解决。

(二)深入基层,做好联户工作。

坚持把包村联户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本着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结合我工作小组工作特点,主动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驻村蹲点,做好帮扶工作。

为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我小组共安排两名技术骨干到*村驻村蹲点,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帮实促,努力做好村民的贴心人。按照精准帮扶工作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结合我工作小组的实际情况,从*局、共抽调* 名帮扶人员,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四)真抓实干,为包扶村做实事。

20xx年以来,我工作组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村*户*人和建档立卡工作。

今年以来*局已向*村发放村委会维修改造费用**元;添臵价值*元办公桌椅*套;过节期间,前往*村慰问贫困户并发放慰问品。现已将*村*组、*村*组 、*村* 、*村*组 纳入 规划当中,日后将结合 具体情况逐步实施。

机关工委今年已向*村发放干杂果建设费用**元;村容村貌政治费用**元;为*村发放科技读物、报刊**余份;慰问该村困难户并发放慰问品;在村内开展党务工作培训3次。

三、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将立足本职,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地开展好包村联户包扶扶贫工作,让所包扶村和所联系贫困户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一)要加大投入力度,搞好技术服务。

我局将坚持促农增收、富民优先,进一步加大包村联户的投入力度,强化先进技术扶持,跟踪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以实际行动做好包村联户工作,深入推进包村联户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注重实际成效,建立督查机制。

强化效能督查,落实考评制度,将督查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逐步构建“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督促、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12

随着“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县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城市交通秩序混乱、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各类“城市病”日益显现。

为此,我县先后开展“两违”整治、城区交通整治、城市管理“三乱”等专项行动,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来说,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新期待,仍有较大差距。为全面提升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近期,根据我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安排,就加强我县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县城市管理面临的执法考验越来越多、承担的执法职责越来越广、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重,但城管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1、工作强度大。随着我县沙田新区的建成,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工业园区纳入城区管理,人口不断积聚,“两违”管控、市容市貌等城市管理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

2、舆论关注多。城市管理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群众对此高度关注。大量城管负面报道见诸报端,城管几乎成为负面形象代言人,给城市管理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3、人员流失快。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县城管执法人员不足极大的影响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县城管局城管大队事业编25人,聘用编50人,聘用人员财政下拨人员工资1000多元/月,由于收入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严重影响了城管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人员流失严重,每年也有近10人相继离职。

4、社会理解少。城市管理主要对象往往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在人员密集场所、集贸市场等场所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往往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给城管执法带来较大困难。

5、文明意识差。从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我县新增的城区人口主要来源于拆迁安置、进城务工等人员,大部分自身素质有待提升。受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影响,市民乱倒垃圾、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市民还在小区绿化带种植蔬菜。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

二、当前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而繁重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我县城市管理部门存在职能配置不尽合理,城市管理涉及的违章建筑、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占道经营、流动摊贩、车辆乱停乱放、户外广告及公共场所管理等职能,分散在城管局、建设局、规划局、交管大队等部门,职能过于分散,造成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极大地削弱了城市管理功能。此外,部门、街道、村(居)委间缺乏沟通衔接和监督机制,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有利就争,无利就推”、“批而不管,罚款了事”、“能管不管,想管无力管”的现象,管理和执法难以形成合力,造成城管执法工作脱节,甚至贻误工作时机。

2、市政设施相对滞后。我县城区停车场建设相对滞后,从而导致部分车辆占用城区道路现象发生,不仅增加城区交通压力,也对市政道路造成极大破坏。城区主要商业网点停车位不足,无法满足私家车快速攀升,城区现有9处集贸市场,部分存在卫生状况较差、管理不够规范、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等现象,难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3、执法手段单一落后。当前,国家对城市管理还没有出台一部系统完整的实体法,对许多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的行为缺乏处罚治理的法律依据。城管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最多的往往是纠正违法行为,在劝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执法手段只有暂扣物品和处罚,没有有效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效能,造成执法方式单一,行政执法成本过高。

4、执法环境亟待改善。城管执法的场合往往是马路执法、一线执法,而执法的对象成份复杂,又大多是弱势群体,城市管理执法环境相对特殊。一些市民受同情心驱使,盲目同情违章经营者,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致使阻挠执法、抗拒执法的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发生暴力抗法事件。

5、队伍建设有待加强。2019年我县正式成立城市管理局,编制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而不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这种定性不具备执法资格,仍面临身份、执法合法性等争议,目前,九江地区仅九江市执法局为参公单位,具有执法权。与此同时,城市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城管队伍人员整体年龄结构偏高,文化水平不高,法律专业人员缺乏,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

三、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几点建议

管理好城市,创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环境,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期盼和要求。对此,我县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破解影响城市管理发展瓶颈,切实做到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

1、理顺体制,健全机制。高规格的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将涉及到城市管理职能统一划归城管局,进一步提升城管综合管理和执法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着力构建“大城管”的综合管理体制。

2、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决定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抓好街道、村(居)委、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充分调动团委、妇联、志愿者、义工等组织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利用各类媒体曝光不文明行为,通过正反典型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管工作,引导广大市民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提高文明交通参与意识。

3、整合力量,联合执法。城管、交警等部门要强化一线执法,将更多警力、队员部署在街头巷尾,建立24小时联合巡查制度,重点治理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以及占道经营行为。公、检、法等部门都应为城市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形成城管执法、公安护法、法院司法“三位一体”的城管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移交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及时处理暴力抗法问题,对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

4、创新思路,科技先行。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向市场购买专业化公共服务,将乱张贴清理、停车管理、绿化保养等具体管理、服务业务推向市场,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选择有实力专业公司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绩效,降低管理成本。发挥城管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作用,整合城管、交警、交通优势资源,对城市管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处置。实现城市管理指挥智能化、监控可视化、管理网格化。

5、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面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对城管队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严格奖惩考核机制,严肃工作纪律,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将我县城市管理局列为参公单位,切实解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问题,使城管队员具备执法资格。

6、疏堵结合,常态管理。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规划建设便民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妥善解决流动摊贩、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13

目前全镇已有3000多家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80000多名从业人员,1000多个已注册的牛仔服装品牌、产品远销中国香港,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新塘镇荣膺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新塘国际牛仔城是以牛仔服装,纺织品类贸易为主,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设计中心,创新科技中心为一体的大型商贸城、新塘国际牛仔城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设有商铺位3000多个、它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种最齐全的牛仔服装,纺织品商贸城、新城国际牛仔城商场是经营牛仔服装,纺织品类的理想大型商场、商20xx个人工作总结:场两座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首层,二层铺位共800多个,第三层为商务办公中心,第四层为铺位租户仓库、商场内通道宽敞,备有中央空调,自动扶梯,货运电梯,电话通信及完善的消防系统、商场附近设有大型停车场和发往各地的大型货运场,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经商环境。

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的优势:

1、市场专业、全国最大的牛仔服装专业批发市场。

2、政策支持、增城政府重点扶持。

3、价格便宜、厂家直销。

4、规划合理、市场环境优美,集生产,贸易,科研,居住,20xx个人工作总结:旅游为一体。

5、规模宏大、营业面积50万平方米,商铺3000多个

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的劣势:

1、交通地理较偏、地处增城新塘镇

2、经营时间较晚,知名度不高、市场20xx年开始兴建,20xx年8月开业、广告传播力度不够致使市场知名度不高、增城新塘板块:以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为重点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目前仍不旺的原因:

2、广告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只在增城等地做了少量的招商广告以及在一外地电视台做了少量的广告,而且时间在晚上十点钟,这样的时20xx个人工作总结:间导致了传播效果更差,因而,整个服装城广告传播效果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经营方式特殊、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主要是看样定单,服装城业主的服装产品主要是用来展示给客户看的,每套服装只有一件,没有现货供应,客户只需选中自己需要的版式,然后下单给经营户、经营户在服装企业生产后再通过汽车托运和火车托运给客户,因而,在商城内很少看见打货理货的热闹场景。

虎门服装批发市场板块

虎门镇雄踞珠江东岸,毗邻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和澳门,南临伶仃洋,面积1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万,外来人口约5020xx个人工作总结:多万、虎门拥有上规模的服装企业1,000多家,还有织布,定型,漂染,拉链,刺绣等配套厂100多家、全镇年产服装逾亿件/套,年销售额逾100亿元、虎门不仅是坚实的生产基地,而且是庞大的服装市场、有着名闻遐迩的富民商业大厦,龙泉商业广场,黄河时装城等17个现代化时装商场,8,500多家商铺,形成了一个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时装城、虎门不仅成了全国最活跃的服装批销中心,而且成为出口东南亚,欧美,西亚各地的重要基地,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女装名镇"称号、虎门服装市场名牌荟萃,精品如云、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过八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和四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成为服装界闻名遐迩的瞩目盛事、

(一)富民服装批发市场

市场概况:富民服装批发市场是由专注于批发市场开发与管理的虎门富民服务公司投资兴建,在投资富民服装批发市场之后,陆续开发了富民童装城,富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富民鞋业市场,富民布料批发市场,富民第二市场,富民夜市,富民皮料皮具批发市场,富民进出口公司和富民时装网,富民服务公司拟投资建一座占地3000亩的富民物流中心,其中包括首期占地500亩投资20亿元的富民商贸城,使富民成为华南地区拥有传统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商业航母。

富民服装批发市场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经营品种齐全。

3、有着丰富的市场资源、服装城所在地处在全国闻名的服装生产基地——虎门镇、在虎门拥有上规模的服装企业1,000多家,还有织布,定型,漂染,拉链,刺绣等配套厂100多家,全镇年产服装逾亿件/套,年销售额逾100亿元、这些都为服装市场的经营提供了货源。

4、有效的经营管理。

5、浓厚的商业氛围、市场周边是虎门镇重要商业繁华区,商业氛围及其浓厚。

6、客流量大、每天的人流量达到十万人次以上。

7、实现了品牌经营、在富民服装批发市场的市场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富民童装城,富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富民鞋业市场,富民布料批发市场,富民第二市场,富民夜市,富民皮料皮具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

8、广告宣传手段多样、富民服装批发市场广告宣传有网络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户外广告,内部刊物,DM等,富民还建立了自己的专门服装网,不仅宣传企业形象,还发布服装市场信息和各种跟服装有关的市场知识,管理技巧等。

9、经营时间早,管理经验丰富

富民服装批发市场的劣势:

1、周边服装批发市场正在瓜分经营份额。

2、租金偏高、比黄河时装城的租金明显偏高。

(二)黄河时装城

市场概况:黄河时装城位于服装名城--虎门、坐落于太平繁华商业中心,南贯通虎门大道,西临银龙路及虎门广场、黄河时装城是黄河集团公司属下开发的,集时装批发,超市百货,商贸,证券,娱乐,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中心。

黄河时装城集传统服装批发商场经营管理之精华,注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独创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虎门本土文化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秉着:营造大市场,搞好大流通,推动大生产,带动大繁荣的经营理念。荣辱与共、经营目标:创建全国性至大服装批发贸易中心,成为"南派时装"的代名词。在变化中抢占先机,在竞争中创造优势。

黄河时装城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坐落于太平繁华商业中心,南贯通虎门大道,西临银龙路及虎门广场。

2、交通便利、商场南临太平中巴站,虎门货物托运总站、,拟在商场东北侧建中巴站,在广州,深圳等火车站,机场设立黄河商业城办事处,运送顾客及货物。

3、起点高,规划合理、市场一至三楼是时装商场,四楼是香港时装城,六楼是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主会场,七楼是南方证券,黄河集团,黄河时装城办公室,八楼是高级时装写字楼,大型时装表演中心。

4、市场定位准确、黄河时装城集时装批发,超市百货,商贸,证券,娱乐,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中心。

5、经营富有特色、每年都在时装城举办虎门国际服装节,在四楼设有香港时装城,这是所有广东省各批发市场最具特色的服装市场类型。

6、大型停车场、在时装城地下有大型停车场,能够满足客户车辆停靠需要,并能解决大型服装节停车需要。

7、人流量大、由于时装城大厅前有通往全省各地的客运站,客运站能够带来巨大的人流。

8、摊位面积大、在时装城内摊位面积从8—30平方米都有,但主要是18—30平方米的为主,明显要比其它市场摊位面积大。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14

从近几年信访情况来看,各种非正常信访尤其是进京非访和群体性事件增长势头猛、影响恶劣、处置难度大,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如何破解非正常信访这一难题,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对连云港市非正常信访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探寻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我市信访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我市信访工作总体形势

近年来,我市信访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信访形势多年来保持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但同时和全国一样,我市也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冲突等原因,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多,不可回避的矛盾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从20xx年到20xx年,各级信访总量连续攀升。

(二)我市非正常信访有关情况

我市赴京非正常上访处于多发频发态势,20xx年度,我市进京上访实际发生量385批689人次,同比批次上升26、2%、人次上升18、8%。其中非正常上访239人次,同比上升54、2%,重复非正常上访现象比较突出。

我市在处置赴京非正常上访工作中,按照中央联席办总体要求,通过采取及时劝返接回赴京非正常上访人员、认真规范处置工作、促进解决问题、落实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措施,使绝大部分赴京非正常上访得到妥善处理,基本做到了有理的解决到位,无理的疏导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违法的依法处置到位,多数非正常上访人员没有发生回流现象,没有发生恶性的影响大的赴京非正常上访问题,较好地维护了我市和首都重要地区和敏感部位的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二、连云港市非正常信访的特点分析

综观我市非正常上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保福利、土地征用与流转、涉军人员、民间借贷、涉法涉诉、房产纠纷等方面。其行为呈现出三个特征:

(一)频率高发,人数批次明显增加,连锁反应明显。今年非正常上访同比上升54、2%,而且出现了此类问题解决又引发其他问题的现象。如前几年我市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后,又连续出现退役士官、复员军官等其它涉军人员反映待遇等问题。

(二)规模较大,手段方法灵活、行动组织性强。随着上访次数的增多,上访人在跟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达目的,他们往往想尽办法,严密组织,统一口径。如民办教师、涉军人员、“残疾车主”,“银行协解人员”串联、抱团集体上访的倾向非常明显。

(三)行为过激,对抗性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大。有些上访人不管自己反映问题是否有理,就直接到天安门、中南海、使馆区等场所,拉横幅、静坐、围堵大门、拦截车辆等行为进行上访。

三、非正常上访形成的原因

(一)上访人心理因素加剧进京非访

随着利益格局调整、收入差距拉大,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理在广大群众中显得尤为突出。上访群众心理心态偏激失衡,片面理解政策法律,过分强调自身利益形成一些错误心态:主要有“官本位”心理,认为“谁的官大就找谁”;“人治”要比“法治”管用;“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投机心理;“盲从”、“赌气”、“盲诉、盲访”心理等。再加上现实中确有一部分人以访谋生,因访得利,从而导致非正常上访逐年增多。

(二)体制的负面效应诱引进京非访

1、劝返机制的负面影响。对非正常上访,随有随接,随接随返,对减少正常上访总量效果明显。然而从实践中看,上访人产生了去北京上访管吃、管住、管送,“零成本”逛北京的负面效应,形成越接越多,越接越去的恶性循环。

2、考核通报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发生非正常上访后一级通报一级,为降低数量,后移名次,基层就会采取“拦”、“堵”、“截”等手段,这就给上访人造成基层党委政府怕去北京上访的错觉,以此要挟责任单位满足其过高诉求或不正当要求。

3、责任划分中存在不合理成份。《信访条例》规定解决信访问题应“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但在特殊时期、敏感时节,涉及到三跨三分离、涉法涉诉等信访问题时,强调让户籍所在地稳控,有时迫于压力,为完成稳控任务,就可能答应了一些不该答应的条件,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群众通过非法上访能解决问题的想法,导致工作越做越被动。

(三)政府职能缺位助推进京非访

非正常访反映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基层受理过。但乡镇、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力量薄弱,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水平有限,致使“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成为一句空话,导致矛盾上行。同时基层干部在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过程中,确实存在方法简单、工作拖沓、推诿扯皮的现象,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进而群众情绪失控,采取进京上访。

(四)法律遏制不力致使老户肆意非访

1、在适用法律上有难度。《信访条例》内容欠缺,导致上访秩序混乱。首先,《信访条例》没有对上访案件做终结的法律规定;其二,对正常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其三,对缠访、闹访、无理访等行为缺乏刚性的管理措施。由此,降低了《信访条例》的法律约束力,导致上访秩序混乱。处置非正常上访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关法律依据分散规定在《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中,且多属缺乏可操作性的原则性规定。

2、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的主体不明确。非正常上访行为违犯了《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等法律法规,本应由公安处置的违法行为,但由于“三个慎用”的出台,导致公安机关不敢处置,信访部门无力处置。尤其是劳教制度取消后,老户活动更加频繁,组织更加严密。7月1日那天在北京参与非访的将近1万,对于这些老户如何教育疏导,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导致加入非访队伍的人员不断增加。

四、我市处置非正常信访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处置进京访的一些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构建应急处置小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京工作,专门成立接访二处,主要负责群众进京上访的应急协调和处置工作。

2、精心组织,快速反应。驻京工作组成立以来,按照“遇有情况,快速反映,提前布控,靠前化解”的处置原则,发现人员失控进京,主动对接有关部门,主动到敏感地区布控,果断处置,迅速劝返。多次成功劝返,如海州区张某等6人多次进京,有两次在中南海带出,苏红酒业一批33人次进京被成功劝返。

3、全力协调,多措化解。每次发生非访以后,市驻京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向省驻京工作组及国家信访局等部门及时汇报,争取理解和支持,尽可能地核减。同时,对于事发单位发函交办,跟踪问效,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因处置不力再次回流非访。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在处置非正常信访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非正常上访人员的劝返接回、稳控和处理工作难度大。一是接回难。如果上访人在北京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不愿意返回,信访部门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将人接回。二是稳控难。非正常上访人员在北京发生违法行为之前,任何执法机关对他们都不能拘留、关押,采取人盯人、死看死守的方法稳控也存在限制人身自由之嫌。三是处理难。由于法律依据和证据不足,即使公安机关对非正常上访人做出拘留、劳教等处理,被处理的非正常上访人若对处理不服,就会提起公诉,而公安机关往往会被裁定为败诉,还要对非正常上访人进行赔偿,致使许多公安机关不敢依法处理。

2、现有的信访终结机制不健全。按照《信访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之规定,问题确已解决并且已经三级终结的信访案件,“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而事实上,只要上访人不息诉,上级就交办,原来的终结随之成为一纸空文。尤其是对已经法律程序终结的无理非正常信访,缺乏相应的终结机制。

五、遏止非正常信访的对策思考

针对非正常上访的行为表现、发展趋势和产生的原因,笔者结合在实践中化解非正常上访的探索,提出如下对策:

(一)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构建一元化“信访大格局”。

化解信访矛盾的理想路径是把信访资源的整合与政府机构改革结合起来,把信访与监督结合起来,建立起统一、权威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

从目前组织架构来看,市级党委政府应该转变观念,优化信访的社会环境及运行机制,根据市情,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党、政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信访部门适时协调的信访新格局。如有的地方成立了群众工作部,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的优势,全社会共同担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责。

(二)创新机制,完善功能,构建一体化“社会大协同”。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涵和化解信访矛盾的主渠道。随着社会网格化管理创新模式的不断推行,结合信访矛盾网格单元化解方式的运用,可以构建以来访接待为主轴、法律咨询解答与心理咨询为辅佐的“一轴两翼”接访模式。

一是在“规范”、“畅通”中推进有序上访。严格按照新《信访条例》的规定,改“批示立案”为“法定立案”,凡是符合法定条件的上访申诉,没有领导批示也能立案;不符合上访条件的上访申诉,即使有领导的批示也不能立案,严防接访中的随意性。

二是在“治本”、“控源”中消减信访矛盾。注重政策的跟踪评估以及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对因政策原因引发的信访问题,要注重执法监督。检查政策执行中执法者不当行政原因造成信访问题时,信访工作机构要大胆行使《信访条例》赋予的行政处分建议权,制止不当行政执法行为。

三是在“调处”、“化解”中提升社会协同效能。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迅速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机制。探索民间组织参与信访,让非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承担起社会弱势群体与政府及司法机关间沟通、协调的功能。成立第三方中介机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法律援助人员、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综合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如社会义务工作者对各类信访人群的义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和社会关怀等,以形成现代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人民群众社会基础。

(三)创新方法,包容并蓄,构建科学化“依法大息访”。

在信访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的社会管理机制,综合体现情理交融、敬畏人民、和贵包容、法治保障相结合原则。

一要以“评”控访。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研判有关信访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误导性等潜在风险,既要防止大信访问题处置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也要防止忽视小信访问题而演变为大事端。特别是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科学、慎重决策,尽可能减少因决策、政策不完善和行政行为不规范产生的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

二要依“法”息访。建议建立公开听证信访制度和必要的信访终结制度,对“两级终审”、“三级终结”的案件进行最终认定,推广无理上访户终结制度,把信访听证与规范信访秩序结合起来,实施无理上访老户终结制度。

三要依“规”惩访。面对恶意非正常上访行为,一要慎用警力,二要依法处置。慎用警力不是不用警力,从法律上界定非正常上访行为表现后,对那些在非正常上访行为中违法人员,公安机关就可以依法处置,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违法必究的导向。让上访人知道非正常上访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

(四)明确导向,多元评价,构建科学化考评机制。

当前信访事项解决率偏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要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在考核干部政绩时,加大民生指标的分值设置,让干部更加注重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建设,真正做到“群众最关心什么,干部就该考虑什么”。

1、考评内容从注重“数量”转向“数量与质量兼顾”,以有效结案率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信访工作要立足于解决问题,不能单纯地把上访人数多少、上访重大事件多少作为考评官员的依据,而应对各地的上访情况进行有效监察和掌握,督促各地积极解决上访所反映的问题,以问题最终解决的数量和质量,来考评。

2、创新过错追究机制。过错追究,就是对因干部违法乱纪、该作为不作为而引起的群众上访,要严格追究干部的责任,并对单位实行严格的扣分处理。但应明确,属于改革带来的阵痛,以及涉法案件的上访,只能是让各级干部尽量做好思想工作,不应该追究干部的责任;属于别有用心聚众闹事的,应该严厉打击,不应该追究干部的责任。实行严格的过错追究制优点体现在:一是各级干部心里服气,气顺,工作也有积极性;二是个别违法乱纪的干部也会有所收敛;三是不会再出现因上面的压力太大,领导干部向无理取闹的人妥协、让步,使别有用心、聚众闹事的人有机可成,形成“爱哭孩子多吃奶”的恶性循环局面。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社会利益格局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信访矛盾不能靠“堵”更应重视“疏”。因为“堵”只能将“桥梁”变“鸿沟”,“疏”则能把“天堑”变“通途”。要建立良好、正常、规范的信访秩序,形成文明、有序、理性、合法的信访氛围,让信访问题得到更快更好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齐抓共管,共同支持与努力。解决信访问题任重道远,信访工作制度、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制度完善,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探讨研究信访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15

党的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县发改局和会仪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14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会仪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镇辖国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箭头社区和会仪、和平、黄坪、三渡4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小组,全镇有7040户24801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633人,占79.16%,属典型农业镇。有劳动力12648人。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0亩。林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0xx公顷。20xx年,镇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

(二)产业分布。会仪镇辖区内有6家企业,可吸纳劳动力400人,贡献产值4000万元。产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覆盖4个村。有养殖大户46户,其中养羊18户、养牛9 户、生猪养殖7户、养兔4 户、养鸡 3 户,养鸭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专业合作社10个。种植业以经济林果为主,主要种植李子、核桃,李子种植14060亩,核桃4000 亩,种植大户55户,有专业合作社25个,主要分布在和平村、三渡村、黄坪村。

(三)贫困现状。根据20xx年登记确认,全镇有贫困行政村2个,分别是和平村和黄坪村,特困自然村29个,有贫困户2468户,贫困人口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数115人,低保人口数2794人,少数民族人口数91人,残疾人人口数56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25%,这些贫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布在贫困行政村。加快减贫脱困,确保2468贫困户12463贫困人口在20xx年如期脱贫,到20xx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抽样摸底情况分析

会仪镇有贫困户2468户12463人,其中建档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应抽查摸底615户。此次抽样摸底从发改局和会仪镇抽调20人组成,分内业组和外业组,内业组主要负责村委和片区的大面座谈交流,并撰写调研报告;外业组主要负责入户填表,汇总分析。通过14天的实地调查,共摸底640户,涉及4个村29个片区2852人。通过选取交通条件较差、贫困面较大、致贫原因复杂的区域开展调查,抽样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样情况。

一是贫困户属性分类:一般贫困户222户,五保户7户,低保贫困户411户。二是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致贫370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57.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295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46%;因残贫困125户;灾害造成贫困120户;上学造成贫困108户;缺土地造成贫困120户;缺水17户;缺技术100户;缺劳力贫困175户;缺资金贫困20户;缺可持续发展产业84户;其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10户。三是贫困户生活条件分类:饮水困难172户;缺粮239户;通路不通畅289户;居住危房205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精准扶贫的“五结合”、“五精准”、“三到位”理解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到20xx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标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化。二是由于政策原因,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不能列入贫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行动计划有些是针对贫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实上,有些村虽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决贫困问题,这种政策上的划分,使得有些贫困村和自然村在脱贫过程中,政策和项目上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三渡村,20xx年实施了省级整村推进项目,目前该村仍有贫困户354户贫困人口1945人,现有卫生室也属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受道路交通差、运输成本高、收购价格低等因素制约,竹产业未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队,群众种植8000余亩竹子,但2个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群众种竹积极性受影响,对通过竹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挂钩帮扶不到位,帮扶措施乏力,更多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挂钩对象的贫穷问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五是建档立卡的数据与此次抽查摸底的数据有出入,一方面,有贫困户未建档立卡,另一方面,人员或是致贫原因等栏目与实际不符。六是留守儿童现象,会仪镇现有留守儿童842人,占总人口的3.4%。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大批留守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以及前途问题,也无法实现脱贫目标,甚至若干年后,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个是道路交通不便,这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会仪镇和平村、黄坪村和三渡村3个行政村没有通硬化公路,镇内乡村公路193.5公里, 27个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一是由于山区环境恶劣,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加之管护机制不健全和维护经费不足,导致会仪镇境内已有乡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于不通公路造成边远山区房屋改造成本增加,农民手中有钱也不愿进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会仪镇四个村均存在这种情况;四是生活居住地与生产土地之间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区。另一个是水利设施陈旧,一是由于原有的沟渠年旧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约产业发展,比如,和平村群众想通过发展果蔬产业增收,但当地生产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饭,群众对发展担忧,信心不足。二是饮用水无保障,比如,会仪村水排片区安全饮水未全覆盖,现在实施的“爱心水窖”补助为3000元/口,部分群众不能凑足其余资金,项目实施难度大;再比如,黄坪村茶林片区和三渡村雷家片区部分贫困户未通自来水。

(二)文化低观念落后。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很小,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更有甚者,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加入产业化经营,捡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明显,思想上依赖性重,土地闲置,自身能力有限发展不起来,但又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宁愿闲置。

(三)子女上学致贫。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进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据抽样调查了解,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抽样贫困户的17%,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个大学生每年要支出15000-20xx0元。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四)因灾因病因残返贫。一是自然灾害。有的家庭本来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旱、涝、风、雪、雹或是虫害、疫情等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或是返贫。二是突遇重病。贫困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劳动力死亡伤残的,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三是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差,看病贵看病难,和平村、黄坪村无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疗费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五)缺钱缺项目缺劳力缺土地。一是缺资金和缺项目,此类贫困户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帮扶措施主要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产业扶持以及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二是缺乏劳动力,此类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这类家庭要给予重点关注。三是缺少土地,有部分外迁人口到本地结婚组建家庭,由于要照看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自己又没有土地,无法增收创收。在此次抽样摸底调查中,缺土地户数所占比例在18.8%。

(六) 现有项目实施难度大。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加之有的项目需要农民自筹部分资金,在农村实施项目过程中就出现劳力紧缺和自有资金短缺问题,导致有的项目无法实施,就算勉强实施,后期项目管护人员和资金不到位,也不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条件。比如,三渡村20户相对集中的农户饮水问题,上级项目资金配套到位,当地群众无法自筹剩余资金,导致有项目也实施不了。

(七)特殊群体贫困。镇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

四、精准扶贫计划

围绕到20xx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目标,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通过交通水利等基础项目的实施以及劳动力的培训等措施,带动实现大面脱贫,努力做到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贫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农户“十有一保障”。初步测算,需要投入资金20808.5万元,其中:交通需要投入资金14360万元(行政村硬化公路1260万元,自然村硬化路8600万元,通户间路4500万元);解决安全住房上级补助资金964万元,特殊贫困户60平方米,安全住房资金500万元;学校改扩建1020万元;卫生室建设60万元(上级补助30万元,整合资金30万元);解决卫生自来水需300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1200万元,省级补助 12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高稳产农田建设需要326万元;劳动技能培训需要资金150万元;文化活动建设需要资金405万元;广播电视通讯资金17.5万元(上级补助资金12.5万元,县级配套5万元);行政村小超市上级补助资金6万元。

(一)解决行政村通硬化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问题全镇3个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27个自然村中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贫困户硬化户间道情况不容乐观。

按照贫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的总体要求,20xx年,全面完成3个贫困行政村1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260万元;完成29个自然村172公里通硬化路建设,共需投入资金8600万元;完成特困自然村通硬化户间道757公里,共需投入资金4500万元。解决道路交通共需资金14360万元。

(二)解决贫困户有安全住房问题全镇29 个特困自然村中,有 804户群众需要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其中有779户居住在D级危房中,有24户居住在C级危房中。按照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的总体要求,到20xx年,全镇计划改造D级危房779户、C级危房24户,共需补助资金964万元。同时,全镇约有100户特殊贫困户需整合各类建房补助3至5万元,合计500万元,修建60平方米安全住房,建议采取灾后重建帮扶模式,县镇村组联合,“一户一策”解决住房问题。

(三)解决行政村学校建设和贫困户的上学问题全镇现有学校8所,校舍面积9408平方米,在校生1484人。到20xx年,在校学生1800人,校舍面积应达到12808平方米,共需改扩建大河小学、莲花小学、大田小学、新桥小学等4所学校建筑面积 34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可确保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解决贫困户有病能医治问题

黄坪村、和平村无村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20xx-20xx年建设行政村卫生室3个。每个卫生室建设资金不少于10万元,面积在120—160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30万元,整合投入资金30万元。同时,加大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的推广力度,实施中医入户、健康普查、能力建设等五项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卫生自来水问题全镇4个行政村所在地有2所学校未实现集中式供水,集中居住农户20户以上的地方集中式供水未全覆盖,11个自然村已通卫生自来水,18个自然村未通卫生自来水,但部分群众建有水窖。到20xx年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新增蓄水20xx0立方米,安装管道800千米。其中行政村新增蓄水1500立方米,安装管道150千米;特困自然村新增蓄水18500立方米,安装管道650千米。共需投入资金300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1200万元,省级补助 12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

(六)解决特困自然村产业建设问题

特困自然村中,有5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有6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至5000元,有8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至4000元,有10个村人均纯收入还处于3000元以下,农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

到20xx年,建成以特色畜牧业(猪、牛、羊、鸡、兔等)为特色的养殖示范村6个,建成以特色种植业(核桃、李子等)为特色的种植示范村8个。最终保障贫困行政村,村村有特点,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饭吃。

(七)解决特困自然村高稳产农田建设问题

全镇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19515亩。按照特困自然村到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户均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的要求,还需要建设高稳产农田1631亩,需投入资金326万元。

(八)解决特困自然村农户致富技能培训问题

20xx年底,全镇特困自然村29个共计5015户197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54 人。共有农村劳动力9428人(男5186人,女4242人),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5057人、初中以上文化4371人,掌握务工技能的2357人。外出务工37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确40%;年务工总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年务工收入1.7万元。总体上看,特困自然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缺乏,务工比例不高,务工工资偏低。

到20xx年在会仪镇 4个行政村29个特困自然村培训培养农村劳动力3000人,投资按500元/人计算,合计150万元,力争特困自然村实现户均1人掌握1门致富技能,不断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九)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有文化场所问题。

文化活动场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农家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目前黄坪村和会仪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特困自然村有5个文化场所。到20xx年需完成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2个,特困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24个,共需投入资金405万元。

(十)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问题

已有4515户安装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和接收设备。目前,29个特困自然村500户未通广播电视。到20xx年,采购、安装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设备500套,总投资17.5万元。拟向上级争取资金250元/户,县级财政补助100元/户。

(十一)解决行政村有小超市问题

已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小超市(农家店)的行政村有1个,其余3个行政村没有小超市。

按照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中有便民实惠小超市或小卖部,能基本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总体要求。到20xx年,需建设行政村小超市3个,共需补助资金6万元。

(十二)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通讯的问题到20xx年,到行政村通讯覆盖需提升改造建基站4个,到特困自然村通讯覆盖需建基站18个,实现全镇移动网络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和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定脱贫信心。我国扶贫开发始于80年代,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扶贫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不少扶贫项目属于粗放式“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于是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改“漫灌”为“滴灌”。

云南省、昭通市相继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因此,当前主要是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内涵,在精准识别后如何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一是建议县级尽快召开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议,把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上来,并通过广大干部职工把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的信心传递到群众中。二是尽快印发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手册,全面掌握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贫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农户“十有一保障”的标准。

(二)规范识别机制,解决“要扶谁”的问题。一是在已全面完成扶贫建档立卡任务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要通过走村入户的举措,再次核实做细有关工作,特别是全面掌握贫困户人口、耕地、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以便下步提出精准扶贫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完善扶贫信息网络,对扶贫对象实施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后从台账中退出,返贫的重新纳入台账管理。三是建立返贫防御机制,有些贫困户在脱贫后又会因灾等返贫,因此有必要建立防御自然灾害的扶助机制,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子女就学援助机制,通过日常的防御和应急的防御手段及运用文化科学知识,控制脱贫农户返贫,以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

(三)实施分类政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贫困户分类化解,由于贫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贫困户扶持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依靠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灾致贫,但尚有劳动能力,可提供打工就业机会或扶持农业生产。总的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然后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另一方面是对时间分步实施,从20xx年到20xx年共计5年时间,建议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三轮实施完毕,两年为一轮,第一轮20xx—20xx年,帮扶5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xx—20xx年,帮扶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先前脱贫群众;第三轮20xx—20xx年,帮扶剩余10%的贫困户以及因灾因病等原因又返贫的群众。

一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大面脱贫一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加大向上汇报力度,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落地,整合项目资金,帮助贫困村和特贫自然村实施一批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公共服务等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以村或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外,还可以通过划分资源禀赋相近,地理位置相邻和致贫因素相似的小片区,采取跨村跨区域实施的办法,这样既可以整合资源,也可以解决非行政贫困村或特困自然村资金项目少的问题。

二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比如,发展种养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与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等。针对调研中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竹的销路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竹的附加值;尽快改善交通降低运输成本。

三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特别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大病大灾生活困难无法翻身的人,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四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要通过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任用。建议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解决“先有钱才治病”和“治了病才报账”的矛盾,对信用等级高,评估其经济偿还率高的大病家庭,试点推行“先看病再给钱”模式,逐步缓解看病难问题。

五是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比如,和平村三节田,黄坪村马马丘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六是通过教育和科技培训减少一批。一方面,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特困学生关爱基金”项目,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劳动力的科技培训,结合劳务输出、移民培训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建立扶贫培训基地,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七是通过思想教育扶志一批。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好吃懒做,自身动力不足的贫困户,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挂钩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做好对群众的正面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

(四)坚持规划先行,解决“扶什么”的问题。建议在《云南省乌蒙片区绥江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中,就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工作措施,相关部门拟定行动计划。会仪镇根据县级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一是目标精准。紧扣全镇2468户12463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总目标,立足镇情实际,注重与脱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目标,不提好高骛远的指标数据。二是思路精准。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全镇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着力“三化”兴“三农”,在产业链上创新扶贫模式。三是措施精准。针对会仪镇的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重点在产业发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时台账的内容和实施举措要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四是保障精准。要求根据规划迅速分解责任,注重加大调度、督导力度,抓好任务落实。

(五)建立融资机制,解决扶贫资金的问题。一是建议全县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使用,由县政府协调,设立专户,乡镇组织实施,县直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整合资金集中连片打造。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将财政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要机结合起来,引导信贷、保险等金融资源到贫困地区去,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增加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周期,积极探索有效缓解贫困农户资金困难的新途径。建议县级研究制定出台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四是强化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建立完善透明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六)强化宣传动员,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一要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好“1017”扶贫日,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意愿,切实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转移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种养业方面优选排列其帮扶需求。三要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扶贫项目,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议定建设内容并自行组织实施。四要出台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

(七)加强基层组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农村的脱贫致富,“领头雁”很重要。一是要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政治坚定、民主作风好、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村工作。二是要强化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八)细化管理考核,确保精准扶贫实效。着力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四到位”。一是挂钩帮扶到位。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一户贫困户明确一名责任人,建议由挂钩单位对挂钩村派驻扶贫工作组,主抓精准扶贫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我县,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措施管理到位。帮扶单位要根据扶贫专项规划以及工作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帮扶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县级层面也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三是成效管理到位。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四是责任管理到位。建立精准扶贫考核管理办法,对各级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干部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情况、计划推进情况、扶贫效果、结对帮扶干部管理情况和群众满意度。

(九)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贫困人口中有一部分家庭面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甚至两者都有的现象。不解决好这一现象,不仅对脱贫目标的实现有影响,也会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影响。一是要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建立信息档案,摸清底数,掌握基本情况。二是将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之中,由政法委综治办牵头、教育局、民政局、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加强协作,从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心理辅导、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多个领域,扎实开展工作。三是要发展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好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倡导和组织有爱心的志愿者,到这部分家里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鼓励和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以经济帮扶为主导的关爱行动。

总之,构建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建立既具体、细化,又全面、系统的工作制度,引导广大干部把群众当成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亲人,把群众的困难疾苦当成自己的痛,对贫困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帮真扶;为群众的“致富梦”和“小康梦”携手努力、合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步伐,早日过上美好生活。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16

计划生育是国家之基本国策,而计生办最主要的职责之一即是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如何贯彻好执行好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从计划生育开展以来,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人们对计划生育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的时候,要切身以国之大义为出发点,做好此项工作。 先在此解释一下关于计生工作的各个部门的名称解释:县级计生部门的名称为XX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XX县计生委;镇级计生部门的名称为XX镇计划生育办公室,简称XX镇计生办;乡级计生部门的名称为XX乡计划生育指导所,简称XX乡计生所;他们都是国家计生部门的正式单位,可以在辖区内办理相关业务。我属于镇计生办,其主要工作为:

1.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2.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 、生殖健康等知识、帮助群众树立文明、科学、进步的婚育观,保证宣传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主动向计生对象做好说服、动员等工作。

3.掌握育龄群众结婚、怀孕、生育、节育和生殖健康动态情况,按时发放避孕药具;做好每季度的查环查孕的组织工作,动员应落实节育措施或计划外环孕对象落实节育措施或补救措施;做好育龄对象术前及术后随访、慰问工作。

4.督促,协助村(居)民及时办理独生子女优待证,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养老保险等有关手续和证件。

5.协助街道征收社会抚养费。

6.做好统计工作,按规定真实、准确、无误地做好各类数据的统计。依时上交,并确保卡、册、表的清洁整。

计生工作的路在何方了?几年,所有计生工作者饱受非议,受尽白眼和歧视,这是不公平,尽管我知道这世上不公平的事情很多,但是我还是得说一下,人们对于计生工作者的想法是不公平和畸形的,之所以产生这么多误解,关键在于一点——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没有一票否决制度,就不会出现各个计生部门的怪现象,每到检查,各个主管领导就心急如焚,鞭笞着下面的所有人去抓人女扎,去把计划生育外的人赶出去,种种种种,都在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一个问题,计划生育是国策,是护住官帽子的大策。计划生育这一政策我无意去评判其好坏,它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计划生育三十年以来,有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低生育水平不稳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群众文化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行政制约手段实现的,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距离,低生育水平存在着反弹的压力。 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生育率降低,但是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生育水平还比较高,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还很大,不少贫困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总体工作水平还不够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四是计划生育队伍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不少地方仍然主要依靠行政强制来推动工作;面对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不会服务、服不好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优质服务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 不少地方的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干部存在着盲目乐观、消极畏难的情绪。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推行划生育中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政府决策必须高瞻远瞩,在制定人口政策方面应该有长远的预见性。因为人口问题有很大的惯性。当前中国人口已面临拐点,全国范围劳动人口的紧缺以及高考人数的大幅下降标志着人口红利的结束。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刻不容缓。

人口问题是大问题,针对以下问题: 首先就是发展安全。由于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总抚养比增大,用于老龄人口养老、医疗等的费用增多,将使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而用于投资的部分将不得不减少,使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财政能力受到制约。如果中国因此发生经济停滞,今天中国人热衷说着的“大国崛起”、“伟大复兴”等等,将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厢情愿。

二是军事安全。近20余年来中国国家利益日益拓展,对军事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多。但在国民收入三部分:消费、投资和防务中,由于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多,投入到国防的国民收入,将来也可能不得不压缩或受到很大限制。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必然在心理上总体趋向保守和防御,公众对于良好社会保障的压力会使国家不可能将更多财富用于国防建设。这一问题目前在中国还不明显,但再过一二十年,情况就有可能发生显著变化。

在中国国家利益日益拓展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支撑足够的军事能力,这不仅影响军事安全,也影响发展安全。

同时,一个独生子女占劳动力主体、老龄化程度日深的社会,也将侵蚀一个国家防范和进行战争的能力。在独生子女家庭占中国家庭总量几乎一半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战争的承受能力将完全不同于以往。

三是社会安全。目前,中国尚未初步建成完善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上城乡分别明显,中国两种社会和人口———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间的对立,今后也可能加剧,从而影响社会安定。

中国人口正由传统农业人口向现代工商业人口转换,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后,一旦城市经济发生危机,很多人就将会在城市成为流民或游民。从一些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的情况看,人口转型同样产生过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由此引发过革命。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大量适婚男性将因男女比例失衡而无法组织正常家庭生活,这将不仅诱发贩卖人口现象的增多,而且可能加剧黑社会活动及其他危害社会安定因素。

四是文化安全。中国近些年来日益突出的信仰危机、价值观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关。中国传统儒家文明的继承是靠中国特定的生育文化来支撑的。然而,独生子女群体不仅在改变人口结构、社会结构,也在改变文明结构。有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在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牺牲奉献观念等方面,与以往多子女家庭出身的人群相比,有显著差异,在这一代人身上,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色彩更为淡薄。

由人口变迁所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有些已处于逐渐爆发期,有些还处于积累期,现在来看还不是特别严峻,但未来会对中国的发展形成重大影响。为此,中国的人口政策应该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

该做出何种调整了,只能抛砖引玉,说几句无伤大雅的意见: 一是最关键的问题,取消一票否决制度,这个问题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期刊上,都有过此话题的讨论,当然取消一票否决制度不代表取消计划生育,关键还是要将此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中,但是不能实行一票否决,以免造成计生工作的诸多怪现象。

二是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技生工作人员待遇,据调查,乡镇计生工作人员任务重、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待遇低,人心思走。由于计生工作作为“天下第一难”的局面并未改变,从上到下层层下达考核指标,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省下达的考核指标大多脱离工作实际,面对过多过滥的考核指标,乡镇计生干部疲于应付。出于“七不准”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上级业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搞好工作要挨批评,稳定出了问题又要追究责任,在双重标准的要求下,他们基于处于“自己想招自己用”、“自己做事自己兜”、“自己有苦自己吞”的境地,上级机关和社会缺乏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工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两头受气,因而分管领导不愿分管,计生干部人心思走,这样的比例有五成以上。

以上两点仅为个人意见,我相信,终有一天,计生工作会更好的开展,会对人民会对国家有更大的贡献。

2022年工作调研报告 篇17

近年来,随着农发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开户网银的使用也日益广泛。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劵、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网上银行使金融服务从柜台延伸到网络,具有无纸化交易、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可靠、经营成本低廉、简单易用等特点,为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网上银行业务所特有的便捷性、隐蔽性、虚拟性、复杂性和跨国性,也为不法分子的洗钱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反洗钱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给金融机构反洗钱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农发行有网银业务,因此也存在相关风险。 网上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如下,

1、网上银行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

网上银行是经济金融活动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目前,我国仍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网上银行的法律规章制度,缺乏对网上银行严密有效的监管措施,并且,现有的反洗钱法律法规主要针对的是金融机构或特定非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很难规范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法律法规的缺失给不法分子添加了更多的便利,增加了反洗钱的难度,使网上银行的经济金融活动不能正常有秩序的进行。

2、网上银行无纸化交易增加了监查可疑交易的难度

网上银行业务采用的是无纸化交易,客户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意自主地汇划资金,无须注明用途,没有原始单证,只有业务流水和分户账。在传统支付交易的办理中,客户需要到银行柜台上填写相关票证,写明交易的时间、金额、用途等要素,并签名确认,一笔交易要经过多个相关工作人员的经办、授权、审查才能办理,在如此严密的业务流程控制下,多次、频繁发生的大额交易很容易被察觉。与传统的业务办理流程相比,在无纸化交易的过程中,银行更难对其资金进行监控和分析,这也就增加了对可疑交易监查的难度,更利于洗钱犯罪行为的滋生。

3、客户身份识别问题

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关口。金融机构通过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及时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可疑客户,从而在源头上预防洗钱犯罪,有效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但是网上银行业务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严重妨碍了客户身份的识别。现在,许多网上银行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办理,都可以在几乎匿名的方式下进行,匿名的方式导致无法辨别客户的真实身份,这为洗钱者提供了方便之门。

4、交易机制不够严格

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办理支付转账等业务时,没有相关机制对其交易进行限制,例如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行对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单笔支付金额和每日累计金额不予以限制,任凭资金自由进出,这种宽松的交易机制无疑为洗钱等非法分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网上银行业务不断完善,业务量持续增加,怎样持续稳健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防范打击利用网上银行业务洗钱等非法犯罪行为,已成为广大金融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提出几点关于网上银行反洗钱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反洗钱法律法规

加强和完善网上银行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对网上银行支付交易严密有效的监管,是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的重要措施。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迅速,而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满足网上银行目前迅猛的发展现状。所以,必须及时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反洗钱法律规章制度,以便规范网上银行业务,避免网上银行监管出现纰漏。 2、完善交易纪录信息的保存由于网上银行采用的是无纸化交易,对于交易纪录信息的保存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银行很难对其资金进行监控和分析。因此,必须对交易记录信息保存作出明确规定,完善网上银行业务交易纪录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核查时能够及时还原交易信息,防止洗钱行为的发生。3、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相关条款规定,金融机构利用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非柜台方式的服务时,应实施严格的身份认证措施,强化内部管理程序,识别客户身份。所以,网上银行业务在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时,应该做到严格执行客户网上银行业务准入时的身份认证,确保客户身份真实,金融机构应通过实地调查等措施,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以此来防范客户利用虚假材料开户、交易,规避洗钱犯罪的发生。

4、完善网上银行交易机制

宽松的交易机制会给不法分子更多钻空子的机会,所以应该改变过于宽松的交易模式,设置一些限制来杜绝洗钱犯罪行为的发生。例如在网上银行业务引入现金管理有关规定,对单位客户网上业务设定累计金额限制等等。此外,还应该完善网上银行交易监控技术手段,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进行自动、及时监测和记录,使数据甄别分析智能化,使反洗钱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为异常交易的识别提供基础信息,提高网上银行洗钱活动的敏锐度、时效性和准确性,为打击网上银行洗钱犯罪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而言之,我们要重视和打击洗钱等非法犯罪行为,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反洗钱预防体系,切实提高反洗钱防控水平,将洗钱活动阻止于发生的源头,维护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保证国家金融经济体系持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