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初中教学调研报告【实用5篇】正文

《初中教学调研报告【实用5篇】》

时间:

初中教学调研报告(精选5篇)

初中教学调研报告 篇1

朝阳市双塔区下辖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职教师219人,在校学生2184人,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等业务干部共9人。

朝阳市双塔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研训员一行2人,在XX年9月下旬,深入上述4所学校,展开教学管理专题调研。调研形式是:先听1节课,通过听课来看教学管理;然后同领导干部交流座谈。共听课4节,其中语文3节、历史1节。共培训干部16人。其中一所学校领导班子6人全员参加,一所学校校长和业务干部计4人参加,一所学校校长和业务干部计3人参加,一所学校业务干部3人参加。

调研内容,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展开……

一、理论引领:

1、教学管理的内涵:是指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往互动活动的指导、服务、规范的过程。

具体点说,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教师如何上课、学生如何预习),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专用教室和设备),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

主要解决二个方面六大问题:即教师想教、会教、教好;学生想学、会学、学好。

2、教学管理的对象:

从人的角度:教师与学生两大团队。

从事的角度:教与学两大方面。教是指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等五大环节。学是指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应试等五大环节。

3、教学管理的重点:

从人的角度:是人的发展,这里是指师生的共同发展。

从事的角度: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连接点、交汇处,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

4、教学管理的意义: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保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学校这部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保障。

同时教学管理也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靠教学管理来完成的。没有精细化的管理、严格的管理,就没有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荣辱兴衰的起搏器,是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的集中体现。有质量就能招进学生,七年级招生容易;有质量就能留住学生,不至于使学生流失。

5、教学管理的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中考成绩、升学率还有一定的市场:家长看分数,学生总分和单科分数在全区考生中的名次;学生看是否考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高中就等于考入比较像样的大学;学生考入重点高中还能为家长节省一万五千元的学费,换句话说给家长挣一万五千元钱,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等等。这些仍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领导与教师均为中考成绩而终日奔波,这是可以理解的。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等七科加班加点,周六周日不休息或少休息,早晚适当加课。班主任与其他六科科任教师共同为考学有希望的学生侧重提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家背景中,政府强势推进素质教育,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素质教育之路还很漫长,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上下而求索。

在这种现实与理想还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管理,是十分现实的实践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

二、实践点拨:

第一大途径:加强对“人”的管理与培训(培养)。

加强对“师生”的管理与培训(培养),概括点说,仍然是“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即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为两条主线。

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教师的发展,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会推进教师的发展。这就充分印证了一句古话,也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教学相长”。这也就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初中教学调研报告 篇2

调查目的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如何建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就成为有非常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传统评价教师的做法,往往是教导处通过检查教案、听课、说课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师教学质量的分析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这方面的经验介绍和相关的文章已经非常之多。本文作者运用向自己的教育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和事实来剖析教师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执行新课标情况,富有创新性。

调查方法

1.对象:新初一6个平行班中,依照全面、准确的原则,选择学习节奏较好、一般、较差的代表性的初一(2)、(4)、(6)班135人,其中男生70人,女生65人。

2.内容:调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节奏学习的认定程度,分小学和初一上自我认定程度。每一个调查条目分为3级标准,用主观概率统计法进行统计。第1项了解对节奏学习的认识,第2项了解学生对节奏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第3项了解学生在活动课中的参与程度;第二部分针对节奏学习内容的进行兴趣排序,以了解学生的爱好及性别、年龄特征与音乐学习的相关性;第三部分请学生给教师提出建议和批评。

3.方法:问卷调查法在班主任监督下,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问卷见附件2)。共发放问卷136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为132份,回收率97.2%。

主观概率法:对学生认定程度用主观概率法和数理统计进行统计。

结果分析

从表1看出,女生对各项内容的评价等级在小学时分别为A、B、B、B等,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各项内容的主观概率值都在3.3以上,则说明均提高到A等水平。从总体上说有显著性变化。

第4项对节奏感是否加强的认定程度变化最大,在小学时主观概率值为2.6190?熏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上升到3.0820,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女生普遍认为自己的节奏感比小学增强了两个档次;第1项对节奏感重要性的认识,其主观概率值为3.1428,学习后上升到3.8090,有显著差异,虽然评价等级没有改变,还是证明女生即使在小学时就很重视节奏学习,进初中以后又有显著提高。第2项关于是否喜欢节奏教学的内容,虽然等级评价已从B等转到A等,但主观概率值只有3.3300,经过T检验,未呈显著差异,说明对中学音乐课的节奏学习内容兴趣程度并未真正提高。

2.男生节奏学习情况

从表2看出,男生各项内容的评价等级在小学时都为B等,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各项内容的主观概率值都在3.0以上,则说明均提高到A等水平,从总体上说有显著性的提高。

第1项对节奏感重要性的认识,在小学时主观概率值为2.5238,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上升到3.5238,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男生对节奏感重要性的认识有非常明显的进步;第2项关于是否喜欢节奏教学的内容,其主观概率值从原来的2.3333上升到3.5238,同样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男生非常喜欢中学节奏课的教学内容;第4项关于节奏感是否加强,其主观概率值从2.1905上升到3.0952,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男生节奏感确实有显著性增强。第3项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课,虽然总体评价已从B等转到A等,但其T检验结果说明,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男生在活动课上的参与程度并未真正提高。

3.节奏教学内容排序情况

说明:

(1)该表填写时是规定每人按喜爱程度的顺序选择3项,第一得5分,第二得3分,第三得1分,括号内表示总分。

(2)条目内容解释:

①活动课:活动课是指座位变化,全班围成圈,分组到教室中间活动,在此指听音乐做动作。如:聆听轻音乐《快乐的农夫》,分组先在老师带领下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起伏的特点模仿动作,如果小组中任一同学有新奇的动作创意,可以马上走到老师前面,作为领头,让全组同学模仿新动作。目的:训练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想像力、创造力、反映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等。

②声势: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种节奏方式,即“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其基本形式为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在问卷中指没有音乐伴奏。

③听音乐做声势:通常指学生按教室正常座位,根据音乐即兴创作声势。

④朗诵即兴创编:要求学生根据指定节奏,即兴创编含日常学习、生活内容的朗诵词,可根据需要,略微改编节奏。

⑤节奏接龙:听老师两小节节奏,要求某学生先模仿第二小节,再即兴创编一小节,按组轮流或者由同学任意走到下一位他想交接的同学,后者难度大些。

⑥节奏模仿:完全模仿老师示范的任何节奏内容,包括声势。

⑦节奏朗诵:用法国人艾米利-约瑟夫契夫的节奏时值读法,即节奏时值符号化,使节奏更具可读性(详见《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或进行即兴创编,即每种节奏型用一种喜欢的声音来表示。

⑧节奏念打:指直接念出指定节奏(手击节拍),或直接打出指定的节奏。

从表3排序结果看出,“活动课”成为男女同学最喜欢的内容,其得分分别为221分和223分,表明他们喜欢以这样的座位形式上课,听着音乐,可以自由自在、放松自如地运动,无论动作是否优美;“听音乐做声势”是男女同学都喜欢的第2项内容,其得分分别为85分和149分,也许是音乐,也许是动作伴随着音乐,身心是愉悦和放松的?但是与最喜欢的“活动课”相比,就有相当的差距了;第3位女生喜欢节奏朗诵,得分为68分,表现出女生爱相对规范的学习内容,因为节奏是指定的,只要根据创作内容略加修改即可,另一方面也体现女性在语言学习中的优势,而男生则喜欢节奏接龙,得分为73分,说明男生更喜欢有挑战性的、富有刺激的内容,因为接龙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节奏感,还要有较快的.临场应变能力。奇怪的是,学生们喜欢听音乐做声势,而声势却排序第6位,其得分分别为32分和36分,是因为没有音乐的伴随?还是学生把做声势和做动作相互混淆?这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排序第7、8位的,女生选节奏念打、节奏朗诵,其得分分别只有17分和12分;男生则选节奏朗诵、节奏念打,其得分只有28分和14分,虽然排序不同,但内容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朗诵和念打的节奏都是教师指定的,这是学生完成最好的内容,非常整齐,效果也很好,排序却在最后,这里的原因值得深思。

4.关于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为及时了解学生对音乐课和教师的想法和需求,在调查最后,诚恳地请同学对教师提出批评和建议,归纳意见可分为3类:

首先,有45位同学提出:增加名歌名曲的欣赏,音乐知识的学习;多唱些好听的歌曲;最好能学习一些乐器。有些同学特别建议老师应该按课本内容上课,而且“最好能将活动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毕竟课本是重要的。”“……不能总是节奏啊,能否多给我们听些音乐?谢谢啦!”

从上述意见中反映,从整体上讲,学生认为音乐课内容太单一,没有按顺序讲授课本知识。说明尽管学生在节奏学习上有明显的兴趣,但活动内容似乎与课本无关;他们还渴望老师能教给他们更多的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多唱歌,多听音乐。似乎音乐课中只有节奏教学了?真的没有学习歌曲,也没有音乐知识和欣赏吗?

其次,有29位同学提到:“再多些活动课,”“请多设计一些所有学生都能参加的,使同学们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与愉快之中,”“增加活动内容”等,比如举行“学生演唱会”等。

从上述意见表明,学生很喜欢自由、放松的课堂气氛,目前活动课太少,活动课内容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或者说适合每个人。“增加活动内容”的要求,表明学生认为活动课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没有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

第三,有22位同学提到多听流行歌曲,认为音乐课中歌曲不够时尚,节奏学习也可以结合流行音乐进行,因为流行音乐通常节奏感很强。

从上述意见表明,喜欢唱流行歌曲是年轻人的“专利”,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但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音乐课中,将这些内容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与学生同乐,这是大家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

第四,有4位同学对音乐课表示肯定,认为很好,应该继续。“很喜欢你的课,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五,有30位同学未发表任何意见,以男生居多。

建议

这次调查虽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比如对于节奏感的概念界定过于简单,节奏学习内容的描述不规范等。根据新课改要求,从学生调查中所得到的信息还是真实、客观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曹理教授在关于“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特征”中提到:“音乐活动中听音乐、唱歌,学乐器是中小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途径。其中听音乐在中小学业余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学校课内外音乐教育应重视对音乐欣赏的内容、方式、方法等的引导。”

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遵照新课标的要求,注重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培养和建立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作为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回顾、反思和小结,做到教学民主性,才能创造出名副其实的“适合学生的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初中教学调研报告 篇3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课程一改过去由讲授、灌输一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探究、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由“我学会”转变为“我会学”,为此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目的的两类活动:“家庭小实验”和“调查与研究”。同时新教材也将一些传统上的学生验证实验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实验。经过一年的实践,对这些精心策划、设计的实验、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开展的情况究竟怎样?

从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分别有20%、14%和25%没有达到要求,而“调查与研究”开展情况更不理想,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笔者通过和教师、学生的交谈得知,影响这些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影响课堂实验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1.现行评价体制的制约。由于初三面临中考,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仅在于其学生的中考成绩,而不是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和发展、是否具有发展的潜能,这就导致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不得不放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甚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出现了部分教师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探究实验、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返潮”现象。好在20__年实验成绩计入中考分数。

2.现有实验条件的制约。由于我校参加了百校兴学工程,刚刚盖好的实验室仪器及药品都亟待解决,因此对进一步开展实验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化学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制约。

我校初中化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只有两位化学教师,人均授课班级数为3个,而且还兼职行政任务,没有大量的时间钻研和准备实验。③实验员队伍配备不完整。我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员教师,而是我们自己兼任,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4.实验本身因素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实验本身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季节和地域的差异,致使实验无法开展或开展的效果较差。如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此时江南地区正处于夏季,气温较高,影响水蒸气的观察;又如“自制指示剂的活动与探究”,做此实验时处在冬季,难以找到牵牛花。

(2)有些实验污染较为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如“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中镁条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严重污染室内空气。

(3)实验间的相互干扰致使某些探究实验无法开展。如“浓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活动与探究,以致动作快的学生倒出浓氨水后使室内弥散了大量的氨气,以致动作慢的学生无法继续实验。

二、影响课外实验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1.学生负担过重。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各科作业较多,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活动。

2.来自家长的压力。学生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对学生做费时费力的调查与研究和家庭小实验的倾向,这是调查与研究开展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和建议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1.总体来说,教师对实验部分还是比较重视的,能主动创设各种条件进行实验,但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另一重要栏目“调查与研究”的认识还不到位,开展情况不够理想。

2.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试压力的增大,实验到位情况也越来越不理想,一些规定的学生探究实验也用演示实验代替了。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初三刚开始一段时间内课本上出现的学生探究实验,100%的教师都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了实验探究,即使是习题中出现的活动探究实验(如寻找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大部分教师也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甚至有些只要求是演示的实验,也有不少教师将其改变为学生探究实验。

为了贯彻和实施化学新课程的意图,教育主管或上级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新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或制定初中化学实验室装备条例,完善中学化学实验硬件设施。例如,现在实验室排风系统不到位,化学教师在做一些有毒药品的实验时,会出现轻微中毒现象,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2)加强实验在中考中的地位,以此督促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的重视。

(3)加强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建立实验教师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同时重新核定实验教师工作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为全面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加强实验和课外活动的可行性。教材在选择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时应考虑到地区(农村和城市、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和季节的差异,让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实验和活动的余地。

(5)探索寄宿制学校开展“调查与研究”和“家庭小实验”的方法,总结经验,以便为今后全面进入新课程提供参考。

初中教学调研报告 篇4

一、调研中看到的亮点

1.有计划。各学校均制订了教研工作计划,多数学校还制订了中考目标方案等。其中梅峰中学、徳成中学、英豪学校、莲花山中学、海城三中、梅岭中学和赤石中学的教研工作计划较为详细,尤其是梅峰中学教研工作分工、集体备课方案较具体、明确,徳成中学计划较详尽,各学科均制订教研工作计划。

2.有状态。各校领导重视教学,大部分教师精神状态好,工作勤勤恳恳,不辞辛苦。青年教师有激情、有冲劲,工作虚心;中老年教师有经验、有板眼,工作稳重!

3.有特色。有些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其中德成中英文学校采用的“导学案”教学特色尤为明显。深入课堂,我们发现“导学案”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更具实效性:“导学案”中的预备知 识、探究过程、学习体会、练习拓展等问题的设置明了、具体、有梯度,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导学功能凸显。学生人手一份“导学案”,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德成中英文学校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收效很明显: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习惯;知道课前该预习什么内容;知道每节课的学习重点;课堂上会更加注意学习难点问题;学生俨然由过去的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了。 由此可见,形成好的课堂教学特色很重要,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4.有变化。有些学校学生纪律发生了变化。比如陈潮中学、海城三中、县实验中学、陆安中学等跟前两年比,课堂纪律发生了喜人变化:学生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吵吵闹闹的现象少了,愿意跟老师互动的学生多了。

5.有氛围。有些学校教研氛围比较浓厚。比如梅峰中学,每次教研室到学校调研,其学校行政领导都特别重视,各科组的老师也热情,行政领导和有空节的老师都主动参与听课评课,评课气氛和谐热烈。

6.有理念。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上课时能根据学科特点,按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开展教学,新课程理念有所体现。

如物理课,教师能更加关注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与兴趣,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及知识过程的建构,列举的生活实例,都能与本课知识重难点相关,既对学生进行了能力的训练,也反映了“STS”课改理念。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等形式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较好的有xx中学的罗韩如、xx中学的邓金国、xx中学的叶宇敏等老师。

再如语文课,有些教师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结构安排紧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又有成效。较好的有xx中学李雪映、xx中学卓海华、xx中学叶启容、xx中学陈春花等老师。

7.有方法。许多化学老师教学中能重视科学探究方法和能力培养,实验教学得到加强。如有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既无实验室又无实验员,教师克服困难,仪器不足用替代用品,把实验搬到教室里来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与新课程理念有较大差距。不少教师依然存在“串讲”、“串问”现象,呈现“我的讲台我做主”的局面,没有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体。教学中学生参与面不广,参与性不深。不少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理解不足,理解深度不够,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挖掘不够;教材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的体现、学科能力的培养等做得比较欠缺,不能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如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展示、研究问题思维的暴露、处理问题方法的培养等。

2.部分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全面,不到位。语文课堂上,虽然老师们对阅读教学把握较好,但是对其他课型,如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课型的目标、策略还不能完全把握,上成了习作课和阅读课,出现目标错位现象。

3.绝大部分教师对复习课、试卷评讲课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备课不认真,思考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随意性大。课堂上老师自顾自地讲,不管学生听不听,偶尔的提问成为点缀,学生的思维呈抑制状态,课堂气氛沉闷。

4.许多教师备课中没有备学生的概念。许多教师备课过程的着眼点在备好教材,备好教学环节上,但却忽略了更重要的是要备好学生。没有认识到根据学情,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5.有些毕业班的老师对课程理解有偏差。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是关注进度,为了赶进度,课堂教学基本上由老师包办,独占教学时间,垄断学生的“话语权”。课堂中只有老师的一种声音,单一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省略,被抑制。许多老师认为课文上过就OK,上过了就心安理得。究竟45分钟里要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达到什么标准和水平,没有思考过。

6.有些学校班风学风堪忧。有些学校由于未能得到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班级的课堂纪律差,教师组织教学的困难重重。这既降低了教学效率又锄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班风、学风令人堪忧。

7.有些学校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绝大多数学校能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但有些学校为了方便教师回校上课,课程表安排连堂课过多,有的学校同一科目一周只有2节课,但排在同一天或连续两天。如有的学校整个七年级星期一没有语文课、星期五没有数学课,有的学校一个星期两节生物课都安排在星期五。这与学生接收知 识的实际不相合,课程安排欠合理、不科学。

8.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不符。多数学校缺乏物理、数学、生物等专业的教师,非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教师专业素质普遍较低。非专业教师或者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在备课、上课等方面很认真,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的问题,有些还是科学性的错误,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如生物课中一些简单的实验,非专业的教师无法进行演示,更不用说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了;数学、物理课中,非专业教师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9.实验设备匮乏,实验开出率低。多数学校缺乏物理、生物实验器材,有的学校甚至连实验室都没有,教师普遍对实验不够重视。如物理课,探究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往往以教师的演示讲解来代替,甚至连演示实验也不做,变成“讲实验”,全然没有引导学生实施实验探究过程与分析的体验。生物课基本上没有做实验,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实验部分忽略不讲。

三、建议

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校本教学研究。针对上面提到的不少教师教学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串讲”、“串问”等严重现象,我们应该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的研究,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放而不散、活而不乱。在校本教研中,要认真总结集体备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巩固集体备课的成果。

初中教学调研报告 篇5

为深入贯彻省教育会议精神,落实“五严”规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按计划从九月中旬开始,对八、九年级的语、数、外、物、化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整个活动历时三周,听课共31节,查看学科作业共82个班次,参与调研教师近150人次,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优化和提升起到了推进作用。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显得扎实有序,集体备课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作业上交情况良好,教师批改规范认真,精批复批到位,作业的布置相对统一,又能合理分层。助学案的使用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等诸环节有机地整合,形成了一个内在的封闭的学习系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助学案的使用,在助学生学和助教师教的基础上,又逐步将家长引导参与到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来,对家校合育的提升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但不可否认,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还存在着不少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现加以总结,以供大家交流借鉴。

启迪之一:家长也需教育引导,学科教师要主动争取。

期待家长100%地参与督促学生的学习是不现实的,但相信绝大部分的家长是可以配合到位的。调研说明,我们95%以上的家长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积极关注孩子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然后签字。尽管的确有部分家长做得还不够实,质量有待提高,但毕竟是少数。

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作业质量,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家长督促监护的意识,有利于家长提高责任意识,也有利于家长及时准确的把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促进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但有个别班级的科任教师,不够重视家长对学生作业的积极关注,对家长的签字,不从严要求,听之任之,或前紧后松,逐渐将这一好的做法做得流于形式。研讨交流发现,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含班主任)认为没有必要,认为家长要是关心,他会主动关心,不关心老师要求也没用;二是学科教师认为这是班主任的工作。这里要强调的是家长也是人,也是不断发展的,许多习惯是可以教育培养的,在督促指导学生方面也需要我们老师指导沟通,甚至是去盯去磨。同时,对学生及家长的教育引导,每个教师和班主任都有同样的责任。

启迪之二:作业“先讲后批”是走过场,要坚决予以杜绝。

作业精批精改,这是学校对学生作业批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作业和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道理很显然,对学生作业逐小题的批改,既是批改,更是研究。一个班的作业批改之后,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便应胸有成竹;对班级各学生掌握情况也应能如数家珍。就算是存在问题,也必然知道问题之所在,或哪些学生身上有问题。这样目标清楚了,在课后的个别辅导自然能有的放矢,“一枪一个”,事半功倍,达成高效低耗、减负增效之目标。

学校绝大部分老师都做了,而且做得很到位。但有个别教师依然较多地采用“先集体讲评,后打钩批改的方式。每个学生,每一篇章都是一钩到底,没有差异,没有错误,试问这种批改还有意义吗?集体讲评偶尔为之,可能的确需要,但过多采用是否适合呢?如果每次全班问题都很严重,那么课堂效率则高在何处呢?因此,无论从课堂效率来看,还是从学生时间的充分利用来看,这种方式都是陈旧的、低效的,我们老师要坚决予以淘汰。

启迪之三:“旧船票能否登上新客船”,教师要打消这一念头。

教育家叶澜曾说过,课堂要充满活力,只有活力四射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如何使课堂充满活力,这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努力,但无非是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发挥媒体优势、优化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助,让学生趣味横溢,乐此不疲。

但调研中发现有个别教师套路陈旧,过于老道,利用课上时间默写单词,评讲作业,划划短语等,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挥霍殆尽,结果新内容学习时间所剩无几,新授课只能草草收场,教学目标未能达成,课堂教学也极不完整。这种教学现象和行为必然需要课上损失课后补,于是抢时间、抢课堂、争“领地”之风必然盛行。更因为新课未完成,所以小课要将大课内未能完成之事及时补起来,这也是学校的小课为什么总有老师要不停地去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减负增效、提倡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这种授课方式,必然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教师要坚决加以杜绝。

启迪之四:集体备课要言行一致,贵在行动上落实。

学校为紧密配合助学案的实施,实行了两次教研活动模式。助学案统一了课前的预习内容、课堂学习内容、练习内容、课后作业,即明确了预习什么、讲什么、练什么、做什么,在内容上帮助学科组老师把握了框架,明确了方向。而教研活动的进一步研讨,重在怎样去教,怎样去组织教学,为学科组教师的个性化备课或个性化教学提供建议和意见,或者说是提供有益的补充。但是有个别教师,议也议了,听也听了,说也说了,但做的时候却走样了,想当然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教授内容或重点,但又无与之相关的练习、例题、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相配套。结果就象是给一节课截去两腿,装上了两个假肢,下地一试,根本没有用,以致课堂教学目标未能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中考的考点分析不够到位,将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作为重点,可以说是目标定位不准;二是无“备”而来,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仓促应战,结果只能是大败而归,于校长多次强调,教师一定要有“备”而来,就是这个道理。

启迪之五:课前助学案推陈出新,根本没有必要。

学校目前师生共用的助学案,凝聚了教师大量心血。暑期虽经多次研讨完善,但难免还有不尽合理之处。在教研活动或是教学过程之中,老师不断有新的建议和想法,甚至是争议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有益的。对助案不符合自已的教学思路是否就要去重新调整油印呢?大可不必。这才是学校个性化备课的关键所在。个性化备课就是要教师以助学案为蓝本,结合自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或版块进行调整和取舍,做到使之成为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学生的助学案,而不是生搬硬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学生助学案的空白部分适当地补充,将个性化的备课加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启迪之六:资源共享并非拿来主义,教师要极力避免。

在信息化时代,资源共享,已相当普遍,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别人的课件、教案等资源,学科教师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在调研中发现,对同一课件(原八年级的)的使用,不同的老师在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上真的可谓是大相径庭。有的老师是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情况,吸收借鉴,取其精华,重新调整组合,为我所用,课上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流畅自如,教学效果自然是不差。但也有教师,为图省事方便,生搬硬套,拿来就用,没有融入自已的实质内容,用起来僵硬无比,过程不流畅,思路不清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共享资源时一定要精心重组,内化为自己所得,然后再践行于教学之中,切忌拿来主义。

启迪之七:课堂教学贵在授之以渔,教师要适当放手。

课堂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在调研中发现,讲得详、细、实,正如交流分析时一老师评价时所说的,“该讲的都讲到位了,该提醒的都提醒了,该注意的都强调了”,我们的教师都很能讲。也正因为能讲会讲,从而在教学中讲得过于严谨、详实、透彻,过于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忽略了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时空去表现或表达,忽略如何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激发,从而致使课堂乏味沉闷,缺少活力,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我们教师要相信我们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不要老担心其看不明、听不懂、做不好,教师要乐于放手,更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走出来,“唱主角”,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去学习,就算是失败的体验也是有价值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学习,学到真知。

启迪之八:教师要规范教学细节,不可因小失大。耳濡目染,细节入手。

教学的严谨和规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年青的教师教学行为不够严谨,如:画线不用尺;线段不成比例;8厘米和2厘米的线段长度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板书无序;解题格式不规范等。作为课堂教学,从小的方面讲,作图不准确,特别是几何题,会扰乱学生的思维,影响题目的分析思路,甚至会引导学生误入歧途;从大的方面讲,这种不严谨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行为品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要注重细节,在细微之处着手,共同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