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汇总10篇)正文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汇总10篇)》

时间: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十篇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1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电子支付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持卡消费早已普及,而大学生更常用的是电子支付,通过电脑、手机,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都可支付。

2.消费多元化倾向

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80%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手机”,同时,电脑、自行车、轮滑等也多有选择。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12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8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比较谨慎,追求高性价比。

4.追求时尚和名牌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从调查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5.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有45%的同学在300-600元之间,有30%的同学在600-900元之间,有19.5%的同学在90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2.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调查发现,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可见,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攀比心理。

3.恋爱支出过度

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6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不道德行为。

四、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

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主要是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要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一是增强独立意识,培养理财能力;二是克服攀比心理,培养良好消费风气;三是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消费计划。

2.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

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还需要建立健康的家庭消费文化环境。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消费自主同时注意情感的教育,对消费要求给予区分,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王安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正以其便捷、时尚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网络购物因其物美价廉、方便快捷而风靡时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网络购物消费异军突起。易观EnfodeskTM发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整体销售规模已达到1220.1亿元,相比20xx年增长137.2%,增长率有明显回升。20xx年,淘宝网与软银集团控股雅虎日本在日本共同启动中日网购互联平台,打造亚洲最大网络零售商圈。这无疑推动了“足不出户”淘尽天下成为可能。截止20xx年12月31日,淘宝网注册会员超1亿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交易额也已超过5000亿元。然而近年来,根据消协统计,网购成为增长行最快的投诉热点之一。网络欺诈层出不穷,商品也不总是物美价廉,服务质量差强人意。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

随着网上购物的快速发展,网购热潮也深入影响当今的大学生们。为了了解大学生网购的具体情况,我们以安徽工业大学为试点展开了调查。调查中,我们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男女比例各50%,共投放了100份调查问卷,收集同学的看法和意见。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随机选择教南和教D共六个教室晚自习期间发放问卷,总共发放了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85份,其中男生48份女生37份,有效率85%。

三.调查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尝试过网上购物的人占大多数,网购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网购的商品较多样化;网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大学生网购现象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对于大学生是否尝试过网购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统计,由图1的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有六成左右的大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经历,可见,尝试过网上购物的大学生占了大多数,大学生网购现象比较普遍。从问卷的结果来看,调查对象对网购都很熟悉。这与目前大学生电脑普及率很高的客观现实也是基本相吻合的。调查结果的数据未达到预期中的七八成,追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自习室同学多在认真学习,对待问卷会有些敷衍的选择题目少的回答;二是自习室低年级同学居多,未完全适应大学生活。从大家热衷于网购情况来看网购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网站,较大部分的同学们更多的是选择货物繁多,种类齐全的淘宝网。我们通过对同学的问卷统计来看,网购极大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其便捷迅速的优点是传统商业购物渠道所不及的。

探究大学生网购普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网络中的商品比较丰富。相比现实社区活动的局限性,网络作为虚拟的社区,有“无限”的空间和领域,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商店来寻找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网络虚拟空间的无地域、无国界的特点,导致网络购物也突破了地域、国界的界限,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自己生活的社区难以买到的商品。二是网络中商品价格相对低廉。网上中的商品低价的原因就在于网络可以省去传统商场无法省去的一些费用,例如场地租金、员工的工资等。因此网络商品的附加费用比较低,商品的价格也就低了。低廉的价格正是吸引大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乐意参与网络购物的重要原因。三是网络购物的快捷便利。随着快递公司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网络购物的繁荣。现在的快递公司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邮局,新出现了很多快递机构,例如宅急送、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中通快递、天天快递等等。这些快递公司的出现加速了网络购物的发展,使网络消费变的更加便利和快捷。一个方面减轻了商店的促销和分销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消费者购物。消费者只需要在网上挑选商品,剩下的事情就由商家和快递公司来完成,无需消费者亲自到商店中购买。而且网络商店24小时的开放,更大程度上方便了顾客,不会受到营业时间的限制,大学生更适应这种新式的购物方式。四是网络购物的群体认同感。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式的购物方式,从它的兴起到慢慢成熟,网络购物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但由于网购的限定性,网络购物的消费者相对而言还是少数,人们对网络消费还是感觉很新奇,网络购物者也会把自己同其他群体分离开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大学生,个性使他们更喜欢“标榜”自己,从而更加注重网络购物所带来的特殊群体的认同感。

(二)大学生网购的产品多样化,主要有:服装及鞋类、书籍、电子产品

调查显示,大学生所网购的产品多种多样,其中六成以上大学生回答购买过书籍,四成左右购买过电子产品,三成购买过服装及鞋类。

调查结果与大学生群体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大学生是思想开放的学生,虽然学习占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大学生学习的范围相比中学生更加广泛更加多元化,单纯的课本、习题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会购买更多的书籍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满足自己的兴趣。网购能满足他们对各种兴趣爱好书籍的需求。其次,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站在时代的前沿,电子产品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如MP3、MP5、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已是大学生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品,网购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大学生电子产品市场分了一块蛋糕。最后,大学生个性张扬,是个追求时尚的群体,服装、饰品自然是大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纯消费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但是经济上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制约。受网络购物中商品的低价格的吸引,促使他们更愿意在网上购买折扣比较大的商品。在网络中出售的商品通常要比传统的商品价格低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比较关注的商品,服饰是折扣最大的,能达到50%以上;其次是电子产品,平均折扣在40%;书籍,一般便宜20%-30%。这就促成了大学生网购的行为。另外,点卡充值类、音像制品、车票电影票、体育用品、食品也是大学生经常网购的产品。

(三)网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描述不符、服务不周到、存在欺诈、退货困难

在大学生网购问题的回答中,图3统计数据结果表明,网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七成左右大学生回答网购的产品描述和实物不相符,四成回答退货困难,三成回答存在欺诈和服务不周到。

造成上述网购问题的有网购其本身缺点,但更多的是网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其本身缺点是实物不可触摸,交钱与交货分开。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商家信誉问题。在网络交易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学生很难接触到商品、不清楚商品的质量;反过来,商家也很难见到消费者,不了解消费者的身份。这样使有些商家和消费者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扰乱市场秩序,从而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二是交易欺诈问题。传统的消费环境,支付是面对面发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会存在延后性和虚拟性,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交易的安全性问题。但是网络购物过程中,由于交易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很容易存在着诈骗,尤其是对个人信息和账户的安全,这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网上购物。三是物流配送问题。在快递刚刚成立之初,由于存在各种不完善的环节,导致物品在配送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商品的损毁、丢失、传递不及时等等。售后服务问题网络购物时,消费者并没有实际接触到商品,比如在网上购买服装,消费者没法进行试穿,仅凭在网络上的信息有时很难确定是否合适,若买回来之后发现不合适,有的商家同意退货,但要自己承担邮费;有的商家根本不同意退货,给消费者带来损失。总之,网购还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在网购时,大学生应该擦亮自己眼镜,深入了解商家、商品和物流情况,选择理性的消费。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3

调查人员

余波

调查人员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

调查地点

XX市政法大学

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

XX市政法大学学生

访问缘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手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大学生普遍拥有手机并不希奇了,大学的手机市场也成为了手机商瞄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一、手机能风靡大学校园的背景

1、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1世纪手机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就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信工具,而手机的价格便宜且方便这就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电子产品。

2、中国的两大通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与中国联通在通信资费上比较实惠,例如两大通信巨头都开通了校园卡业务为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社会社会的发展当今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和信息的即时性。手机作为一个20世纪末的新事物,它的发展初期作为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走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携带者,手机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报子、杂志等信息载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截至20xx年2月,我国手机用户共5.65亿户。其中大学生也占相当份额。有人说,当今大学生的三大件是手机、mp3、数码相机。这是有道理的,手机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是不足为奇的。

二、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

考虑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机明确,消费欲望强化,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求质量与实用的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39%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9%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形成这一购买动机的原因,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要与家人联系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受他们依赖性消费的程度较大及自身缺乏经验,购买能力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2、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同时,有65%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其次手机的内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输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语音拨号、是否具备免提功能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大学生手机族这一购买动机的产生,与学生消费者特殊的消费心理是分不开的。

由于大学生消费群的成员大多处于19-23岁,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擅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观念、思潮的风起云涌,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实践精神,对于新事物、新观念的关注与学习,逐渐使他们形成了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而这种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的产生。

3、求方便的购买动机。根据前

面对大学生手机族的调查与分析,得知9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同学、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支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大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4、求价格廉价的购买动机。

85%的大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600元之间。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总的说来,此动机的产生与我国综合国力不强,人均消费水平偏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仍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另外,为了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他们通常还会选择免月租或月租较低的充值卡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求廉的购买动机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低价,以省钱为目的,更多时候只要价格达到了大学生手机族心中“合理”的低价时,动机就产生了。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手机族的这四种消费动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他们的消费行为进一步的发生。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动机的产生才意味着消费手段、消费目标等一系列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大学生手机族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大学生手机族四种相互交织的消费动机在得到发展以后,紧接着结合在动机上行动希望得到的结果,就会发展出一系列满足消费动机的目标,从而最终做出购买决定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方式。20xx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消费运动”,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导新的消费理念,引导人们将消费和科学发展、和谐构建结合起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实践消费观念的变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责任消费观念的新消费主体,催生健康、品质的消费模式,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消费文化,促进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关注“新消费运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10月开展了一次以“新消费运动进高校”为主题的`“在杭大学生消费行为”问卷及网络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42份。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浙江在线、浙江都市网、浙江消费维权网进行了为期

12天的网络调查,共接受调查1668人次。问卷、网络调查共计3310份。

二、调查总体情况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65.71%,女性大学生占34.29%,被调查者中,42.7%来自农村、27.75%来自乡镇、29.55%来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占39.74%,3000-5000元占23.26%,1000元以下的占21.25%,5000元以上的占15.75%。

(二)大学生总体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1000元以下为主体占65.83%,1000-20__元占25.64%,20__-3000元以上的占7.84%。

有7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有5.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还有4.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15.94%,此外,少数(大约占4%)困难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52.5%的选择了“无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被调查者中,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三项,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比例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费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花在了娱乐上,而这一现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另外,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

三、调查结果分析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4.3%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2%的选择了“价格”,有15.59%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79.6%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金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大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应当加强。

(四)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交际(恋爱)的花费,100元以下的只占14.5%,300元左右的占40.6%,300元以上的占55.1%,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有57.5%的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35%的同学选择送礼物,7.5%的同学点歌送祝福。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此外,在问及“每餐食物浪费情况”时,只有20.5%的大学生是“吃干净每餐的食物”,有41.8%的大学生是会“略有剩余”,出人意料的是,有38.5%的大学生是选择了“吃一半倒一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浪费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费方面,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

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

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6

摘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况,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奢侈品观念、奢侈品消费心理和看法等方面展开,并且针对大学生消费现状提出自我的看法和提议,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应对奢侈品。

关键词: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景;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本事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构成科学、理性、礼貌、职责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进取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本事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景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经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景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景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景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商丘工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经过上表能够看出,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必须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必须程度上得到改善。

经过上表看出,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认为自我很节俭;16人认为自我刚好;15人认为自我有些浪费;而4人认为自我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我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奖励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研究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一样,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我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本事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研究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我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必须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十分关注的资料。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我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况不一样,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当怎样花、花多少,并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应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仅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必须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能够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自我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我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一样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一样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四、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得知,现实消费来源31人为其他来源(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半工半读等),而同学们梦想的消费来源为兼职的只14人,那里面有几个原因:1,兼职不容易找到。2,有些同学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此刻大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习,并不是出去做兼职,这一部分人忽略了一点:在大学里做兼职不仅仅能赚钱补贴自我的生活费,还能够在社会上学习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锻炼了自我的社会实践本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资料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经过调查得知,他们平均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俭,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五、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况原因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今日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学校里,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家长教师及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容易构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家庭能够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潭门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是,有些家庭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我的消费欲望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设置是违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原因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观念与行为: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大学生勤俭节俭生活消费观的资料。

其三,大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其深、大部分学生消费属理性

(一)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的特性:

1)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2)年级不一样而导致奢侈品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不一样

3)性别不一样导致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差异

(二)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差巨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奢侈品消费增多

4)奢侈品消费趋势的不合理性(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六、问题分析及解决

针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生的理财仍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越来越大,支配金钱的空间愈来愈宽泛。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绝大部分人还不能拥有更多的金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欲望则越来越大。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3)对于贫困的学生,学校要多关心,多供给勤工助学岗位,多关注生活状况,学习状况。给予帮忙,不歧视,塑造和谐学校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无私奉献’’助长了有些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导致自理本事低下,过分依靠他人。做到勤俭持家。

(四)个人方面

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必须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4)严禁杜绝攀比、追星、过分追求时尚与个性。

七、结束语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景的不一样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本事、科学的价值观和信用概念应是当务之急。总之,我们期望所有大学生都能静下来想想自我的消费合理吗,有多少用于购买奢侈品,这些奢侈品对我们有什么进取意义吗更期望社会各界都能从实处关心大学生,用社会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的奢侈品消费,为我们未来栋梁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7

一、调查结果总结

(一)家庭平均月收入

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1000-3000元占22%,3000-8000元占44%,8000元以上24%。

(二)月平均消费金额

月平均消费金额600元以下的占8%,600-800元占20%,800-1500元占48%,1500元以上占2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15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1500元的只占13%,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三)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经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本事。

(四)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五)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下的学生占12%,600-800元占20%,800-1000元占38%,1000元以上占30%。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下意味着每一天的饮食开支仅有20元左右,在目前学校食堂价格条件下,这样的学生基本上吃不到多少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六)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200元以下的占36%,200-300元占34%,300-600元占16%,600元以上占14%。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七)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

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单身的占50%,选择100元以下占5%,100-300元占21%,300元以上占24%。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200元以上。

(八)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

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我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

二、数据分析

(一)体现出来两大思想趋势

1.理性消费是主流。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研究的因素是价格和

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一样,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我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3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本事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

2.追求时尚和名牌仍是不老的话题。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学校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

(二)反映出来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仍需培养和加强。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二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而剩下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仅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我的一笔积蓄。大部分同学外出兼职,也只是为了给自我增加些零花钱,而不是为了存进银行、作为储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8%的同学在600元以下“勉强过得去”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48%的同学在600-800元之间,有27%的同学在800-1500元之间,有13%的同学在150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必须的必然性。

3.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1.今日的大学学校是全方位与社会接触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随时有可能侵袭我们,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教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我们很容易构成心理趋同的倾向。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俭生活消费观的资料。

三、结论与提议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几点提议: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本事。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本事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

(二)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构成不可避免。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

己理性的定位。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本事、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三)构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构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所以,应当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构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四)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8

在这个暑假中,本人通过对我县经济发展网上资料的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我县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据此做出报告。

一、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一)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我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xx年为消费水平缓慢增长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前两年,农村经济发展缓 慢,农产品价格低,农民负担高。因此,进入新世纪的前三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二是xx年为消费水平快速增长阶段。我市在农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使我市的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二)消费结构的演变。调查显示,受 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低、支出预期高的制约,农村居民消费还是以一般性消费为主,衣食、居住消费等占的比重较大。随着收入的大幅增长,消费支出也大幅增加, 消费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一是伴随着连续几年婚嫁高峰的过去,农村旧房改造已基本结束,建房热已开始降温,在消费支出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居住消费却大幅 度减少。二是食品和衣着消费的比例有了突发性增长。由xx年的人均700元上升到1038元,增幅达48%,比重由37.2%上升到43.6%。三是交通 通讯支出平稳增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和通讯工具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民外出频繁,对外交往不断扩大,使得农民的交通通讯支出 在xx年就大幅增长。

(三)消费方式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方式转变的结果,消费方式的转 变反过来又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转化为拉动消费市场的动力。近年来农民消费方式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由满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转变。在食品结构 上,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副食消费不断增加,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在衣着消费上,农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础上,更注重时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 140.1元,同比增长35%。二是由重食物消费向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食物消费更多表现为生存型消费,而服务型消费更多表现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费。 服务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农民消费观念的积极转变,也反映出农民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与市场化结合消费向更高的市场化消费转变。随着农村经 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消费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扩大农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 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为前提的。近两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对收 入的预期也提高了,消费水平就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现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要进一步 扩大农村消费,还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的不稳定,是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近几 年,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障体系,但这些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医疗费用 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存钱养老、存钱防病的思想在农民中还普遍存在。另外,收支预期的不稳定,越来越 高的教育投资,婚丧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农民不敢贸然消费。

(三)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和消费环境欠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设备、日用品等有赖于新型业态如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延伸,而目前农村商业流通组织方式落后,商品流通不畅,成本过高,商品价高质次、假冒伪劣严重等 问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适应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自来水等近几年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远远 落后于城镇,运行成本、运行费用高也使得农民对一些耐用消费品买得起用不起,限制了农民的消费。

三、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

(一) 增加农民收入。从长远看,增加农民收入是推动农民消费的根本措施。要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全面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随着 近几年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全面、强力出台,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有限的。今后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 再是由政策决定的生产积极性,而是农民生产经营水平。因此,今后农民增收的核心应转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上来。

(二)健 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的方式中解脱出来;使更多的农民参入医 疗保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进一步理顺农村信贷关系,落实农村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手续。进一步降低学生“学杂费”,特别是高中、大 学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民不致为了让孩子上学而贫困或债台高筑。

(三)降低收费门槛和价格,使大多数农民能消费的起。近几年所兴起的耐用消费 品以及与人们生活极其相关的医疗、教育、住宅、汽车等高消费领域,其价格与收费门槛仍然过高,有的收费标准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 宅等方面,人们对现行的消费标准又不得已而从之。因此,下一步,首先在教育、住宅等方面,对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能规定收费上限的要予以明 确,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乱收费的监管力度,严控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其次在医疗、汽车等特殊服务、特殊商品方面,要合理地降低商品、服务价格,使老百姓能够 在这些方面都能消费的起。

总之,在研究促进消费需求和调整消费结构的对策措施时,要根据我市目前农民已形成的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 这一实际,并把握不同群体消费需求走势,着力启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力度,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和改变其心理预期为主。对中等偏上收入者,可用消费信贷等方式, 引导一部分人向城镇转移,鼓励他们首先购房、买车;对中等收入者,可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而对中等偏下收入者,则可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9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们小组对天津市农学院,天津市城建大学,天津市宝德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50份,有效问卷45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

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600元和6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5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

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

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8%,其中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

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40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20xx元~4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

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

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

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

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诚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比如,我们就在本学期初尝试了在“邓小平理论概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专题中,进行“我的消费状况”问卷调查和随后的课堂讨论。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同学们充分了解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消费状况,对不良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了自我解剖与反思,对健康的消费观念开始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最后,通过我们的总结以及有关财商知识的传授,同学们从认识问题、解剖问题到解决问题,思想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期末的教学反馈调查中,当问到参与“我的消费观”活动后有无收获时,广大同学都表示肯定,他们认为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活

动具有深刻的意义,使理论教学真正联系实际。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1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消费结构和习惯,对未来主要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反射作用,因此关注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是很必要的。为了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们小组做了一次有关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

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一、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

二、语言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

三、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相互间的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作答;

四、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差异;

五、设问事先考虑到能对问题结果做适当分类和解释,使所得资料便于做交叉分析;

六、调查表的设计充分考虑可接受性。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项目、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通过网络发放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形式,有工商管理学院、会计

学院、金融学院等不同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60份, 实际收回有效问卷 50份, 有效率为 83。33% 其中男生比例为 45%, 女生比例为 55%。 由于在抽样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的反应了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为方便调查者答卷,在问卷设计过程中以选择题为主,还有少量的填空题。在被调查者中有 25% 来自农村,

45% 来自乡镇,30% 来自城市。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每月的平均生活费

从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消费情况来看,城镇学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在被调查者中,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仅占4.5%,1301元以上的占5.5%,大部分学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53.7%,801元—1300元的有36.3%。可见大学生平均月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2、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对于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有88%的大学生选择了父母,5%的学生靠获得的奖学金来填补生活开支;,15%的同学通过兼职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

3、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每月的消费项目中,95%的学生伙食占每月消费额的50%;学生服装消费在10%——20%左右;书籍、各类培训费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占用每月消费额相对较少;娱乐、交际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15%的同学有30%的花费在这方面,75%的学生这方面的比例为10%,10%的学生在10%;对于购物花费在普遍在10%—30%,通讯费用占用5%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娱乐、交际消费将成为学生每月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采取消费的形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消费的主要形式,15%的学生热衷于网络消费,64。5%的学生还是愿意选择大型超市或其他的百货商场,14。5%的学生会选择专卖店或品牌店,其他的6%则大多数选择小商铺。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消费形式也日渐增多。

5、理财的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表明从来没有记账的习惯,13%的学生则有隔三差五的记账习惯,只有2%的学生会坚持每天记账。对于每月的生活费,大部分学生还比较理智。70。3%的学生是一边花一边打算,12。3%的学生是想花就花,12。4%的学生能省就省,5%的学生则会全部计划好再花。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面对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学生花钱也相对随意。

6、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

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还是会还价的。53。7%的学生会尽量把价格压到最低,会大概还价的占30。4%,还有7。3%的学生是看情况而定的,重来不还价的占8。6%。现在商家一般会把价格标高,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懂得适当的去还价,这样买东西就不会吃太大的亏。

7、消费时产生的顾虑

消费时总会存在一些顾虑,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看中的是商品的性价

比,15%的学生会考虑资金的问题,10%的学生也会考虑商品的时髦度,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学生会考虑其他同学是否也拥有。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了,攀比现象也少了。

8、消费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76。7%的学生表明在确实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去消费,12。3%的学生会看心情去消费,9%的学生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去消费,2%的学生则会选择打折促销是去消费。面对诸如“光棍节”商品疯狂打折季,85。2%的学生选择了看当是有没有需要的态度,7。3%的学生会选择冷静观战的态度,还有5。5%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购物欲望,2%的学生则选择疯狂购物,在所不惜。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对来说还比较成熟。

结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现在就有关大学生消费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提以下的几点建议 :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

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