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推荐四篇)》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精选4篇)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 篇1
一、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
思想理论是一个政党实现其政治使命与政治任务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先进性是一个政党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集中体现。两个建设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
(一)思想理论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思想理论在政党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政党建设的根本和灵魂。一个政党若不能占有先进的思想理论和不能用这个思想理论去能动地指导实践,就必然会丧失战斗力、凝聚力和生机活力,就会成为一个思想混乱、一盘散沙的政党,就会被历史发展所淘汰。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拥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善于用这一理论武装自己和指导实践。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党八十多年的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无论国际国内发生什么变化或遇到什么风浪和挑战,我们党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这是我们党成为一个先进的政党,并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深刻根源。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五十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某些具体论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需要加以发展,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却历经考验而日益放射出真理的光辉,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灯塔。坚持马克思主义既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丢掉了就丧失了灵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苏共领导的改革最终变成了“改向”,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使党和国家丧失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丧失了先进性的根本,结果导致亡党亡国。这个教训发人深省。
(二)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先进性的不竭动力一个先进的政党不但要拥有先进的理论并用之指导实践,而且要善于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一个政党永葆先进性的不竭动力和根本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学说时就反复告诫人们,他们的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行动的指南。实践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必然要随之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我们党深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革命性,深悟政党永葆先进性的真谛。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典范。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独特道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道路;坚持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推向了新水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新的实际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立足时代变化,把握实践的新要求,不断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历史。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能够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理论创新作为根本着眼点。
(三)思想理论建设是贯通先进性建设的主线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全部建设的总题目,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些建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而思想理论建设在其中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先进性建设的灵魂和主线。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巩固和行动上的一致,要靠党在思想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坚定;党在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上的转变,要靠党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的增强;党在制度上的加强,要靠党的制度思想和制度理论的科学指导;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说到底要依赖于党的理论素养、政治素养、政策素养和领导素养的增强。一句话,党的各项事业的加强都要建立在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宗旨意识提高的基础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没有党的整个建设,抓住了思想理论建设就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和党的全部建设的灵魂。
二、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思想,充分发挥党的思想理论的优势,在回答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理论更好地凝聚党心和民心,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思想理论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意识形态复杂多元的新特点,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的主导力,体现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党内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主导力,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更好的统一和凝聚到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上来,为实现党的现阶段任务而奋斗。这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必须清醒得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四个多样化”的出现,我国的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新特点。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加解放、更加富于创造性,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健康向上、追求进步的意识成为主流。这对于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极其宝贵的。另一方面,人们思想活动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其自由性、选择性、差异性逐步扩大,而且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相互碰撞、错综复杂。既有新思想新观念,也有封建意识的残余,还有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思想的存在。特别在思想理论领域,仍然存在错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怀疑马克思主义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使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增大了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没,更加需要坚持马克崽主义对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一元化的思想统领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这是新的形势给党的理论建设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党的思想建设只有不断增强主导力,不断的发展和壮大马克思主义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才能有效应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从而更好的巩固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优势。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和发展阶段性的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的创新力,发展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新经验、发现新规律、推出新成果,不断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是先进性建设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我国改革发展已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口。世界一些国家发展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既可能是“黄金发展期”,又可能是“矛盾凸现期”。要突破这一关口,既需要实践的不断创造,更需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把握发展的新要求,敢于和善于突破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思想障碍;敢于和善于突破影响和制约改革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和阻力;敢于和善于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上实现新的重大飞跃,这个过程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过程,也是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过程。因此,只有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的创新力,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才能理性地驾驭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局面,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舆情变化的新态势,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的凝聚力,实践党的先进性社会舆情是人民群众根本要求能否得到满足的晴雨表,人们的愿望、情绪、疾苦和矛盾总是要通过舆论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舆论不断处在变动和震荡之中,人们的利益诉求和思想情绪日益呈现出公开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的新特点。社会实践的需要召唤着理论创新,科学的思想理论导引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党的思想理论只有不断增强整合力,善于表达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及时回答和解决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面临的新问题,把握舆论的正确方向和导向,不断为整合利益、化解矛盾提供理论支持,为党和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对策,把人们的思想更好的统一和凝聚起来,才能体现理论的魅力.影响力和威力,实践党的先进性。
三、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我们党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努力开创思想理论建设的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和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整合思想理论建设的理论陛和实践性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一旦经群众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通过思想理论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认真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社会建设的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因此,当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Xl~,b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而思想理论建设又是实践性很强的永恒课题。要坚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从亿万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探索思想理论建设的有效途径,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南。
(二)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qcs-研究和建设工程,把握思想理论建设的继承性和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要把握的核心内容和主攻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基础和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首先搞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把握,保证老祖宗不能丢。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把对马克思主义扭曲的、错误的理解纠正过来,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其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搞好理论创新。深入研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深入研究这些新思想、新观点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研究这些思想观点的科学本质和理论品质,研究其思想中所蕴涵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深入研究这些思想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并把这些思想观点进一步整合升华,形成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最后,要加大对国外政党执政经验的研究,既要加强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源研究,也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曲折中奋起的研究,还要大胆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的有益经验,这些经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们要用辨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经验,把其中有利于我们更好执政的因素借鉴过来。任何政党的先进性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党只有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发展理论,才能保持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
(三)以新的实践为基础继续推进执政理论研究,保持思想理论建设的长期性和动态性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由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千秋伟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要应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思想理论不能停顿。因此,执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必须把执政理论建设始终作为理论建设的鲜明主题,确保思想理论在动态中、在实践中保持先进性。首先,要进一步总结和探索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我们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7080万党员、352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而且是理论更加先进,政治更加成熟,素质更加优良的执政党。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必有蕴涵其中的独特经验和内在规律,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总结和提炼,这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同时我们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还存在许多不尽科学、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需要结合新的实际,总结新经验、发现新规律,在理论上进行富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探索和研究,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依据。其次,要进一步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的深化,从而为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党的思想理论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不断提出新思路、新观念,做出新概括,为促进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再次,要深入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理论的无限创造源泉和生机在实践和群众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亲历改革和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我们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归宿,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I15的突出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以发扬党的先进性为理论创新的目标,不断拓展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进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 篇2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政策、方针,结合自身情况,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首先,要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经常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员发展中应坚持标准,积极培养,严格程序,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度,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质和量的统一 提升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力。以“三培两带”活动为抓手,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致富能力较强的农村党员进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一支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以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村干部轮训工作,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学懂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统筹谋划发展的能力。通过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促使他们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以优势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其次,要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大兴亲民为民、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民主团结和干净干事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广大群众信任党组织,依靠党组织,自觉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建好服务平台,加大对便民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村文化室、卫生所、社区警务室等服务平台的建设投入,完善服务网络;突出服务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重点放在改善农村交通、兴修水利,完善敬老院、学校、供水供电等硬件设施建设,做到“民有所呼,党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创新服务载体,深化“万名党员下基层”、“结对帮扶”、“党员示范”等活动,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新渠道,使服务活动体现出多样性、特色化。最后,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凝聚人心,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善讲和谐,善护和谐,善促和谐”的坚强堡垒。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帮助服务等办法,理顺群众情绪,夯实开展工作的群众基础;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情况熟、威信高的优势,把好维稳工作第一道防线,通过“入户听诉”、“群众点题部门解”、“民声通道”等工作载体,集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信访接待等工作,集中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化解不稳定因素;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提高基层党组织应对重大不稳定因素和公共危机的能力,确保有力、有序、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基层党组织建设毋容置疑是当前我党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通过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基本制度,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扬战斗堡垒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 篇3
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凝聚全党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手段创新为载体,以务求实效为目标,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第一,坚持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更加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历来把从“思想上建设党”放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新世纪之初,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和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0xx年党的xx大以来,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成果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最新理论成果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更加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思想理论教育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些人往往把思想理论教育看做是一种中性的技术性东西,似乎没有价值立场,并认为只要找对了思想工作的方法或技巧,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承认,思想政治工作无疑需要探索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各种方法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才能发挥其作用。方法与立场是联系在一起的,方法一旦脱离了根本立场,成为抽象的东西,那么它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次,思想理论教育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决定了我们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决定了坚持依靠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原则。教育者不应把群众放在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而是要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了解他们对理论的实际需要,注重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再次,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群众自己教育自己,不仅决定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问的平等关系,而且决定了必须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群众开展的各种各样的理论教育,都必须坚持采取耐心说理、平等讨论、互教互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启发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对象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使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成为思想交流、感情交流的相互学习过程,让教育者发出的思想信息被教育对象顺利地接受,并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加注重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xx届四中全会要求:“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设。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社会舆论是社会现实在舆论上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现实具有巨大影响。当前,随着通信和传媒业的发展,社会舆论的传播渠道拓宽、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越来越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意义重大。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的和谐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程度。首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指导社会舆论,马克思主义是各项事业的根本指针,也是新闻媒体反映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的根本指针。加强新闻媒体舆论阵地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中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其次,新闻媒体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导向、文化导向和生活导向。政治导向就是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工作大局,选择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舆论予以传播;文化导向就是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生活导向就是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道德观,构建和谐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再次,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水平。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必须不断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收信息的规律,把方向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在当前的社会舆论引导中,切实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社会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第四,坚持加强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提高思想理论教育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队伍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远大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把人才培养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养。20xx年4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会议上提出,要重点培养四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第一,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
功底深厚、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第二,着眼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远需要,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有创造活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三,培养一批善于运用通俗语言、善于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为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名家;第四,适应我国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精通外语、善于做对外工作,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我国权益的外向型理论人才。
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计划。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从事思想理论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理解,近年来,中宣部等部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了分层次的培训。一是由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对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培训,并纳入了20xx--20xx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在每次开课前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三是由中宣部、教育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研修,通过研修着力提高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着力领会教材精神、专研教学内容,着力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
第五,把思想理论建设和促进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解决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群众办实事,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毛泽东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指出:“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我党做群众思想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新时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原则,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生活在充满矛盾的社会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还必须把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清除了引发思想问题的客观因素,思想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党的xx大以来,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在xx大报告中专门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重点民生问题作了具体的阐述,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充分体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的宗旨。
第六,坚持创新工作思路,思想理论教育更加注重面向基层、突出重点。
理论教育坚持面向基层。基层是人民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线,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不能再上新台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广大群众是否理解并支持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各项举措,是否能够振奋精神,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因此,把群众的精神振奋起来,心气凝聚起来,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基层思想理论教育直接面向群众,如果思想理论教育能深入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在全国和部分省市先后开展的科学理论进基层、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进基层和xx大精神进基层等理论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理论教育重点明确。中央明确理论教育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个是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和教育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是关键。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作持久学、深人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党的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中央要求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堂、融会贯通进学生头脑。
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经验和优良传统。根据新世纪党面I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党中央强调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次说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思想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发扬成绩,保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 篇4
第一,坚持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更加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历来把从“思想上建设党”放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新世纪之初,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和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0xx年党的xx大以来,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成果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最新理论成果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更加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思想理论教育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些人往往把思想理论教育看做是一种中性的技术性东西,似乎没有价值立场,并认为只要找对了思想工作的方法或技巧,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承认,思想政治工作无疑需要探索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各种方法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才能发挥其作用。方法与立场是联系在一起的,方法一旦脱离了根本立场,成为抽象的东西,那么它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次,思想理论教育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决定了我们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决定了坚持依靠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原则。教育者不应把群众放在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而是要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了解他们对理论的实际需要,注重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再次,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群众自己教育自己,不仅决定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问的平等关系,而且决定了必须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群众开展的各种各样的理论教育,都必须坚持采取耐心说理、平等讨论、互教互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启发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对象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使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成为思想交流、感情交流的相互学习过程,让教育者发出的思想信息被教育对象顺利地接受,并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加注重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xx届四中全会要求:“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设。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社会舆论是社会现实在舆论上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现实具有巨大影响。当前,随着通信和传媒业的发展,社会舆论的传播渠道拓宽、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越来越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意义重大。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的和谐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程度。首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指导社会舆论,马克思主义是各项事业的根本指针,也是新闻媒体反映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的根本指针。加强新闻媒体舆论阵地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中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其次,新闻媒体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导向、文化导向和生活导向。政治导向就是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工作大局,选择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舆论予以传播;文化导向就是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生活导向就是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道德观,构建和谐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再次,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水平。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必须不断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收信息的规律,把方向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在当前的社会舆论引导中,切实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社会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第四,坚持加强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提高思想理论教育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队伍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远大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把人才培养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养。20xx年4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会议上提出,要重点培养四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第一,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
功底深厚、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第二,着眼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远需要,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有创造活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三,培养一批善于运用通俗语言、善于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为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名家;第四,适应我国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精通外语、善于做对外工作,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我国权益的外向型理论人才。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计划。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从事思想理论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理解,近年来,中宣部等部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了分层次的培训。一是由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对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培训,并纳入了20xx--20xx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在每次开课前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三是由中宣部、教育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研修,通过研修着力提高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着力领会教材精神、专研教学内容,着力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
第五,把思想理论建设和促进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解决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群众办实事,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毛泽东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指出:“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我党做群众思想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新时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原则,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生活在充满矛盾的社会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还必须把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清除了引发思想问题的客观因素,思想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党的xx大以来,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在xx大报告中专门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重点民生问题作了具体的阐述,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充分体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的宗旨。
第六,坚持创新工作思路,思想理论教育更加注重面向基层、突出重点。
理论教育坚持面向基层。基层是人民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线,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不能再上新台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广大群众是否理解并支持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各项举措,是否能够振奋精神,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因此,把群众的精神振奋起来,心气凝聚起来,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基层思想理论教育直接面向群众,如果思想理论教育能深入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在全国和部分省市先后开展的科学理论进基层、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进基层和xx大精神进基层等理论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理论教育重点明确。中央明确理论教育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个是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和教育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是关键。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作持久学、深人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党的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中央要求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堂、融会贯通进学生头脑。
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经验和优良传统。根据新世纪党面I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党中央强调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次说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思想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发扬成绩,保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