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推荐四篇)》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 篇1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相异于传统金融的创新性模式。91科技集团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数据分析等手段,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内开展一系列党建活动,助力企业发展,弘扬正能量,为非公企业的党建探索开拓了新路径。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91科技集团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提高关键部门的党员比例,守住底线,防范金融风险。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
作为非公互联网企业,91科技集团在创立之初就成立了党组织,建立了以党建为红色引擎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政治理论课”。91科技集团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亮点,让全体员工参与学习。遵循党支部书记上党课、支委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方式,认真学习和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20xx年集团创立起,已开展将近170期。学习型组织每月召开一次,每次时间为半天,由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历次会议精神等,确保企业先人一步、合规发展,始终沿正确方向前进。以党日活动的形式举办了“读原著?悟原理?背报告”十九大报告学习背诵比赛,邀请了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党务工作者担任评委,由党员自行选择十九大报告中的段落背诵,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及其他群众也参与其中。同时,建立了“91科技集团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党中央的重要文件和系列重要讲话,使之成为党员的“流动阅览室”。
打造“党性实践课”。91科技集团党支部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从严治企相结合,不断将党建工作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加大风险控制管理、党风廉政管理、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力度。立足于“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企业精神,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研发小组,攻克APP上线难关,党员骨干带头加班加点、攻坚克难,把原计划3个月的研发周期缩短为1个月,抢占了市场先机。此外,对于表现优异的党员,给予更好的发展机会,鼓励他们为企业发展多尽心、多使力。
打造“组织管理课”。为了保证党建工作的全员覆盖,建立了党团工一体化机制,以党建带团建、带工会。此外,还借鉴了其他先进党组织的管理办法,定期召开党组织生活会,高管和其他管理层均出席参加。在主题活动日,组织大家总结工作经验,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升思想意识。
党建防范金融风险
91科技集团以党建工作为指引,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提升本领、勇于担当,始终围绕客户利益,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引领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筑牢思想警戒线。党支部坚持开展初心教育,每年都以“不忘初心”为主题,引导员工不忘创业奋斗之初心,抵御风险诱惑,不碰法律高压线,不越道德生命线,把好思想的“总开关”,守好合规的“总闸门”,专注普惠金融服务。20xx年7月,91科技集团前往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开展“红色之旅”专题活动,学习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重温当年的创业路。
构筑安全防火墙。集团内部的合规工作小组、风控部门负责人均为党员,而且两个关键部门中党员占了一大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首善标准做好合规和风控工作,发现风险第一时间响应、随时汇报。成立志愿者宣讲团,针对中老年和青少年等群体,与国安社区合作,以防范金融诈骗、普及金融知识为主题深入社区开展宣讲活动,帮助群众掌握科学的投资知识。
引领行业健康发展。91科技集团严格执行信息披露,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风险缓释基金等行业内互助机制。91科技集团还被纳入“规范发展工作组”,发挥表率作用,强化责任担当,以专注安全产品设计和注重用户思维来打造业务发展模式,引领行业健康合规发展。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 篇2
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高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强化政治担当,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市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工作全方面、全过程,开展“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打造“行走的课堂”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指导办学治校、推动改革发展。市委认真履行领导指导责任,对部属、市属、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突出政治巡视,对市属高校巡视全覆盖,以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助推管党责任落实。
从严“选育管用”,着力打造高素质的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高校姓党”,严把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个环节,推动干部“干事创业要充满激情、面对困难要富于创造、迎接挑战要勇于担当”。严格标准,拓宽用人视野,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校长。统筹全市干部资源,加强高校与地区、部属与市属高校之间干部交流。定期开展市属高校党委集中换届,出台高校领导干部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等实施办法,完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约束机制。
严密组织体系,推动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实施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出台加强院系党的建设、师生党支部建设、民办高校党建等意见,探索在学科链、科研链上建立党支部,创建40个高校党支部示范点。落实市属高校院(系)专职组织员配备,建立高校党务干部双线晋升制度并启动试点。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推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美术展和“给90后讲讲马克思”音视频党课等,大力宣传钟扬等先进典型,带动广大教师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
坚持党建引领,努力发展与“当好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相匹配的一流高等教育。按照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引领高校发展。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根和魂,制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探索“开门办思政”,构建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体系。在支持14所高校全面建设“双一流”的同时,启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试点,把高校经常性经费自主统筹、高校人员编制使用等14项权限下放给试点高校,激发高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近年来,在沪高校发挥创新团队、智库专家优势,积极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为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 篇3
党员“1+10”联系户帮扶、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零距离”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四部曲”、“爱心超市”、“四点半学校”……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经济开发区的每个乡镇、社区,党建“一条红线”串起了一个个贴近民心的基层治理“创新载体”。
“村民办事有人帮,矛盾纠纷有人管。”党员联系户“1+10”工作法,是伊滨经济开发区在全区推广实施的基层党建创新实践,让每名党员联系10多户群众,通过“农家会议”等形式充分讨论问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洛阳伊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志恒对记者说,“党员联系户‘1+10’工作法强化了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突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党员的执行力与创新服务力,让党员真正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排头兵’。”
自洛阳市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现场会在伊滨经济开发区召开之后,十余个县市区先后组织调研组前来观摩交流,对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做法成效深入开展学习调研,党员联系户“1+10”工作法在全市推广实施。以党建“一条红线”带动形成基层治理创新合力,洛阳伊滨经济开发区推动涌现出一批“带着温度、冒着热气”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建立以社区党总支+安置社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中心+楼栋党小组+党员为核心的楼栋党建工作“一个网络”;要求每一个社区都要打造党建文化广场、每一名党员都要亮出身份公示牌、每一个党小组都要认领公共绿地维护任务,做到“三个一”;成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敲门关爱组、矛盾化解组、环境创优组、安全守护组这党员服务“四个组”……社区党建“一三四”模式已经在区内吉庆嘉苑、新源嘉苑等社区实施推广。
以党建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洛阳伊滨经济开发区通过创新服务载体、建立服务机制,建起以“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员”为“经纬线”的“网格化”新格局,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合力。
与此同时,贴民生、惠民生的探索也在稳步推进。来自党员和爱心人士捐助的“免费商品”,被妥善保管在由社区党员管理运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搭建的社会救助平台——“爱心超市”,等待“主人”领取;“四点半”学校采取“党建教育+引导启迪”的方式,由党员志愿者义务提供作业辅导、组织阅读和文娱活动等服务,搞好每天下午放学后儿童的“教、育、管、带”,为社区居民解决后顾之忧。
洛阳伊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抓紧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勇于开拓、大胆探索基层治理的“伊滨模式”,继续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实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伊滨经验。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 篇4
近年来,贵州着眼于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完善“五个体系”,让搬迁群众生活安心、舒心、放心。
完善基层党建体系。以党的组织统领政权组织、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引导搬迁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健全组织构架,配强干部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建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党组织阵地。探索成立安置地党委、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同步成立综合服务中心,纳入所在乡镇(街道)管理。采取选派、聘用、招考等方式,选配好安置地党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和安置地社区专职人员。通过制定党建清单,推进搬迁地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明确每个搬迁地党支部每年培养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发展1名以上党员。推行网格化管理,把每名搬迁群众都纳入服务范畴。黔西州按照“支部建在小区、小组建在楼栋、互助会建在单元”原则,建立基层党组织48个,同步组建群团组织65个、自治组织29个,实现组织联建、班子联抓、工作联动的格局。
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将党的领导贯穿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全过程, 加快实现安置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选配优秀教师到安置点任教、在安置点设立优质学校分校,配强师资力量,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能上学。黔南州专门为新市民社区新(改扩)建公办学校68所,实现2.3万名新市民子女就地就近入学。在安置地社区建立县级医院分院或卫生室,定期组织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医务骨干到安置地开展医疗服务,开设医疗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通道,推行家庭签约医生定期服务制度,并积极帮助搬迁群众落实好参保、续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养老待遇申领等政策待遇。
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加快组织化劳务输出和安置地产业培育,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努力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就业。通过培育产业带动一批、推动创业扶持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龙里县奋进社区成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对妇女开展家政、烹饪培训,为老年群体开辟“微田园”,让他们不仅可以自己种菜,还能参与公司林下养鸡等项目,按劳动时间领取报酬。广泛对接发达地区城市的劳务派遣公司和相关用工企业,在山东青岛、浙江杭州等贵州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区,依托当地劳务协作服务站建立党团组织,促进全省已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31万余人。
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群众的功能,不断满足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党员干部进楼入户开展政策宣讲。习水县东皇街道党工委召开群众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宣讲100余场次。安置地通过公益广告、“红黑榜”、村规民约和乡风文明理事会等,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破除各种陈规陋习、不良习气,形成崇尚科学、文明、节俭、诚信的良好风尚。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从生活、物业和社会便民服务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安置区域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安置地设立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大厅,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黔南州统筹设立116个便民服务站、服务联络站、服务代办点,明确7项政府公共服务、23项即办服务,下放30余项审批权限到社区站点窗口。创办“老年人活动中心”“四点半学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提供居家养老等服务。盘州市亦资街道党工委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展“家访”3620人次,把服务和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